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诗歌鉴赏(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4-05-26 03: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2015美洲杯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诗歌鉴赏
(2015·江苏宿迁市) 19.阅读古诗,回答问题。(5分)
寒 夜
杜耒
①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②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2分)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19.(1)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1分)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1分) (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1分)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1分)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1分)
解析(1)此题考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想象要从诗歌描写的意境人手,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情景,可适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2)此题考查探究诗歌意象的能力,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指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解答时要结合“梅花”这一物象本身的特点,再根据具体的情境,联系诗人的主观情思进行分析。
(2015·江苏常州市)(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5——6题。(3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1分)
答: 6.阅读全诗,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2分)
答: 5.“浮”有动态感,表现了洞庭湖宏大壮阔、气势磅礴的特点(1分);解析:此题考査古诗的炼字。解答时不仅要注意字面意思,还要联系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6.亲人离散,漂泊无依的孤独感,(1分)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奈和伤心(1分)解析:此题考查诗歌蕴含的感情。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内容和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一、【2015·贵州毕节】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片脍炙人口的佳作。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个月之久的大火。
1
D.首联中“深”字形象地描写出战乱中长安城草木丛生、满目凄凉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指出诗句所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第?题是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诗中的“烽火”原指古代战争中的信号源,后引指战争;“三月”极言时间之久;“抵万金”突出家书的珍贵难得。此联反应的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导致音信隔绝。故C项不正确。第?题是开放性题目,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诗句表达的意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再根据此情此景来体会诗人的情感,合情合理即可。
【答案】?C。?示例:我渐渐年华已老,还为国忧心忡忡,不但已是满头白发,连这白头也越抓越少了。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连束发都困难了。眼望京城的颓败景象,思念远在他乡的妻小,郁结在心中的苦痛无法排解,只好用手搔头,却又徒增发短衰老之叹,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感。 二、【2015·贵州遵义】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请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描绘诗句画面的能力。题目要求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一诗句所展现的画面,答题时,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瀚海”“冰”“愁云”进行描述,并加以适当的描写。
【答案】山谷的阴面纵横散步着百丈坚冰,万里长空凝结着惨淡的阴云。
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歌抒情的方式以及作品表现作者情感的能力。诗歌抒情的方式一般有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两种。这两句诗中“山回路转”“雪”属于景物描写,友人已远去,诗人还在驻足远望,这个举动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因友人归京产生的惆怅之情,所以诗歌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
【答案】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2015·江苏扬州市)(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2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9.?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 ▲ 之情。(2分)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4分)
▲
▲
9.?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考点:本题是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
思路点拨:第?题是体会诗人情感,这首诗前两句中,“十年曾一别”极言分别时间之久;“征路此相逢”是说就别后相见,由此可体会到诗人久别重逢时的愉悦心情。第?题是赏析诗句,要求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解答这题,要注意“景”和“情”的融合,同时“情”包含“与
3
友人又别”和“对前途迷茫”两层情感。 二、(2015·山东德州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点词语的赏析。本诗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诗人借景抒情,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颔联“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写景写人,移情手法,别有意味;尾联 “病”字既写了身体状况,也流露出诗人此时的心情。应在了解全诗感情的基础上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答案】示例:“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一是写出了花蕾因天冷无力舒展的形态,照应了题目“春寒”;二是移情入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凄苦、悲凉的心情。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中意境的描绘。颈联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
5
足见风很猛;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来描绘画面。
【答案】示例:压挂在树枝的酒旗随风翻转,依傍山丘的阴云送来了阵雨,风雨交加,春寒料峭。 三、(2015·浙江宁波市)阅读《樵夫词》一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解析】本题是对环境描写理解能力的考查。诗人在诗的开头描写
6
了一个人捡柴的宁静环境,用“捡青槐”来烘托“白云堆”的清幽,又用“鸟不猜”来反衬“深林”的幽静,“白云堆”“深林”集中体现了环境的清静。
【答案】白云堆 深林
2.【解析】本题是对诗句鉴赏能力的考查。诗的最后两句是写樵夫挑柴下山的情景,“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不说是樵夫挑柴,而说挑的是蝴蝶,语句含蓄,意蕴颇丰,一种生活的悠闲自在其中,一个“竟”字表现了喜出望外,与前句的“无意”遥相呼应。
【
答
案
】
六、(2015·山东济宁市)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湘南即事 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1.《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
7
上看,这首诗属于 。诗中所写的季节 应为 。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六、1.【解析】本题考查古诗知识的积累及对诗中信息的梳理。填写第一空时,应从字数句数方面来确定体裁。第二空要求填写的季节可根据“卢橘花开枫叶衰”一句来判断。
【答案】绝句(或:七言绝句) 秋季(或:深秋)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情感的感悟。“出门何处望京师”显示了报国之情,“不为愁人住少时”抒了了忧愁苦闷之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一心想为国效力但又报国无门的忧愁苦闷心情。(意思对即可)
七、(2015·湖北黄冈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闻洮西捷报① (苏轼)
汉家将军一丈佛②,诏赐天池八尺龙③。露布④朝驰玉关⑤塞,捷书夜到甘泉宫⑥。似闻指挥筑上郡⑦,已觉谈笑无西戎⑧。放臣⑨不见天颜⑩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注释】①指元丰四年种谔(北宋将领)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②是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③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④指征讨西夏的檄文。⑤此处指边塞。⑥指宋朝廷。⑦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⑧古时我国西部少
8
数民族的总称。⑨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⑩帝王的容颜。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
B.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 C.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
D.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伤。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1.【解析】本题是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诗的尾联,意思是我被放逐外郡不能亲见皇帝欣喜的面容,但惊喜地看到草木忽然春意盎然,在欣喜的心情下,似乎大地回春,相比之下,D项的陈述有误。
【答案】D。 2.【解析】本题是对诗人思想情感体会能力的考查。解答这题,要联系时代背景作分析,从诗的后两句可以体会到,草木无情,尚知为捷报传来而“回春容”,何况有感情的人呢?作者用感情移入法,借草木之喜写人之喜,把一片爱国忠君之情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答案】不计较个人得失,渴望国家强盛,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主义情感。 八、(2015·浙江杭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题。
九日寄子约① [明]皇甫汸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 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
【注】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 :代指故乡.③羁宦 :离家在外地做官。 1.从首联 、 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里的“九日”是指节 。(2
分)
2.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如情感,请作赏析。 (3分)
八、【解析】本题是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查。第1题要求根据关键词语推断节日名称,按民间习俗,九月初九这一天,中国人都要登高望远、怀念亲人,所以,从两句中的行为动作可推断出节日是重阳节。第2题要求回答诗词蕴含着诗人的情感,解答时,可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答案】1.登高;望远;重阳。2.“对花惊白发”写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见雁忆黄河”写出对家乡的思念;“乱后书来少”表达对亲人的牵挂;“不堪羁宦日”表达对宦游的厌倦等。
九2015·山东潍坊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两题。
山房春事(其二)
9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3分)
九、1.【解析】本题考查诗句意境的描述。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更好。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本事的前两句写景,所以描述画面时应抓住前两句描述即可。
【答案】日落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望只有三两户人家。描
10
绘了梁园萧条破败的景象。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诗歌常用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此类题作答时应注意三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运用拟人和反衬。写庭树不知人去尽,依然繁花盛开,用乐景反衬哀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凭吊古人的伤痛之情。 十、(2015·浙江丽水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纳 凉 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选自《宋诗鉴赏辞典》)
【注】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前两句,“ ① ”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倚”字写成了诗人 ② 的心境。
2.“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
十、1.【解析】此题考查字词赏析能力。根据提干提示,关注前两句,理解其大意;然
11
后采用逐字比较排查的方法,抓住“柳外凉”三个字前面是“追”字可确定(1)的答案。(2)处,需要结合诗的意境,发挥自己的想象,进入角色体会诗人找到了心仪的纳凉之处,一边纳凉,一边观景的悠然、闲适、自在心境。
【答案】①追 ②(纳凉时)悠闲自在 2.【解析】此题考查诗歌主旨的把握能力。理解全诗大意,体会诗人笔下诗情画意的美,以及心境的悠然、惬意,再根据“风定池莲自在香”中“风”与“莲”的常用寓意,即可领悟诗人远离世俗,洁身自好的人生追求。
【答案】寄寓了诗人远离世俗,保持高洁品性的态度。
(2015·湖南株洲市) (三)兰(明)徐渭
兰亭旧种越王兰,碧浪红香天下传。 近日野香成秉束,一篮不值五文钱。
注:传说越王勾践在兰亭种植兰花。秉,量词,束,把。 25.①诗中的“兰”比喻 ,“野香”比喻 ; ②兰花“一篮不值五文钱”表达了作者 。
25.①君子 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
②鄙视那些伪文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以及对诗人形象的把握。第①题,熟读这首诗,第一句可知诗中诗人把兰比喻为君子,天下美传,把野草比喻成那些伪文人和诗人所不齿的那些人,不值五文钱。第②题结合这首歌的内容可知,表达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态度。
(
【答案】B
(2015·山东东营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5题。
(一)(4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辛夷,木兰树的花。
12
8.诗中“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答案】示例:①具有不从世俗、坚忍不屈、忠贞不渝(或不畏春残、不惧秋寒、不为俗屈)的品性节操;②内在美与外在美共处一身。
评分: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本题考查意象的分析。诗词往往有所寄托,从“诗言志”这一角度来看,分析“竹”这一形象,应突出竹的外在形象特点和内在品质特点。前两句写“鸟归”“花尽”,实则为了对比衬托竹,在的暮春时节,窗前阴生环境下的竹子,翠绿葱茏,摇曳多姿,不改初衷,深情的迎接我的归来。可见它忠贞不渝,不为俗屈等的高尚品质;同时,也体现了它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
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2分)
【答案】示例:
13
构思一全诗紧扣“暮春”,写出了不同景物的不同特征。既合乎自然真实,又巧妙融入主观情感,新颖别致,浑然天成。
构思二:所见与所感有机结合,“感”因“见”而生,写出了情感意绪的抑扬跌宕,曲折动人。
写法一:反衬,以黄鸟春花之“改”反衬幽竹之“不改”,突出幽竹对“我”的钟爱及其坚忍不屈、忠贞不渝的精神品质。
写法二:拟人,表现幽竹“待我”之情及“我”的怜竹之意,生动有趣而耐人寻味。
评分:答对一种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语言:用“稀”“尽”“飞”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用“始”与之呼应,表现出失望之后的意外发现和惊喜之情,写出了意脉的转折。平中见奇,朴中出新。
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其他答案取例典型,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欣赏能力。题干中提示可从构思、写法、语言等方面欣赏。欣赏时要注意选准角度,取例典型,分析得当,言之成理。构思方面,主要从所见
14
所感的角度,或者是写景与抒情的角度分析;写法方面,主要是对比衬托或拟人修辞的角度分析;语言方面,可抓住某一词语分析。同时要注意诗歌赏析常用的术语。 (2015·江苏泰州市)(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7题。(6分)
望夫石
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望夫石① 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注】①望夫石:亦作望夫山。
(1)“化为石,不回头”与刘禹锡诗中“ ”一句意思相近。(1分) (2)刘禹锡诗中“望”字出现了三次,请赏析其妙处。(3分)
(3)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句“望夫处,江悠悠”,采用了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也暗喻了思夫之情的绵绵不绝。 B.“行人归来石应语”中的“行人”,是指经过望夫石的过路人。 C.“终日望夫夫不归”一句中,“夫”字的叠用达到了意转声连、音韵悠扬的表达效果。 D.“望夫石”象征了恒久不变的忠贞之情,两首诗都是沿着这一传统指向进行立意的。
7.(1)只似当时初望时(2)全诗紧扣题面,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望”字三见,诗意也推进了三层。一、二句从“望夫石”的传说入题,是第一层,“终日”即从早到晚,又含日复一日时间久远之意。可见“望”者一往情深。三句“望来已是几千载”比“终日望夫”意思更进一层。望夫石守候山头,风雨不动,几千年如一日。──这大大突出了那苦恋的执着。“望夫”的题意至此似已淋漓尽致。殊不知在写“几千载”久望之后,末句突然出现“初望”二字。这出乎意外,又尽情入妙。因为“初望”的心情最迫切,写久望只如初望,就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深切和久远。这里“望”字第三次出现,把诗情引向新的高度。三、四句层次上有递进关系,但通过“已是”与“只似”虚词的呼应,又有一气呵成之感。(3)B.
考点:本题是对古诗词理解和赏析能力的考查。 思路点拨:(1)“只似当时初望时”表达出盼夫归来的始终如一的神态,这与“不回头”意思相近。(2)重点是指出“望”的三层不同意思。(3)“行人”是指“望夫”中的“夫”,即丈夫。
15
(2015·江西省)(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①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注 ①雨脚:即雨线之意。
7.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点明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 B.颔联描写了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
C.颈联捕绘了一幅黄鹂轻语、紫燕翻飞的生机盎然的图景 D.全诗描写了作者郊游时的所见所闻。
7.【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颔联的意思是:忽然天又变晴,卷起帐幔露出了群山;云彩朵朵,好像山石披上了白衣。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云犹含态石披衣”,云摆弄着姿态,山石好像披着衣裳,形象地写出了云雾缭绕山石的情状,而不是完全消散的景象。
【答案】B(2 分)
8.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云”和“石”以人的情态 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 C.全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 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
8.【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的内容和写法的赏析。此题C选项错在“反衬”,鸟类乐,那如果是反衬的话,就表明人不乐,是乐景哀情了,但其实诗中田家也是快乐的,故不用反衬。鹂语燕飞的自然景物衬托农家之乐,并流露出诗人自身热爱自然之情趣,手法细致且含蓄。
【答案】C(2 分)
16
1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鉴赏
- 汇编
- 中考
- 诗歌
- 试题
- 语文
- 解析
- 2015
- 2016题库 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 专技天下
- 开题报告会材料汇编(正文)
- 高职数字校园方案 - 图文
- 中国薄板材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预测年度报告(目录) - 图文
- 天津市天津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六年级下册英语素材-英语名词单复数变化规律及练习题|通用版
- 急危重症护理学 汇总
- 2012届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文
- 2017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 图文
-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图示
- 安徽省合肥市2016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本素材积累与运用研究
- 土石方施工方案,有爆破支护
- 趣味逻辑推理100题第11-20题及答案
- 实验一 MATLAB基础训练
- 普洱茶行业状况调查报告
- 关于表彰2009-2010学年度县优秀园丁和优秀班主任的决定
- 水性聚氨酯胶解析(一)
- 小学语文人教版新课标(4) - 图文
-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2015考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