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经济史视角下美国科技自主创新的历史、特点与启示
更新时间:2024-01-02 21:0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浅论经济史视角下美国科技自主创新的历史、特点与启示
— — 以克林顿时期为主的考察
全继业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克林顿时期是美国由美苏争霸转变为发展经济的时期,也是美国依靠在IT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及其产业化,推动经济彻底摆脱“滞胀”,并进而成为世界经济唯一霸主的时期。基于经济史的视角,初步研究了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科技自主创新的历史、特点以及对人们的启示。
关键词:经济史;克林顿时期;科技自主创新;历史;特点;启示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美国经济史上的克林顿时期主要指1991年12月26日前苏联解体后至2001年9月11日“9·11” 事件发生前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的主要任务也由与前苏联争霸世界转变为发展经济。为了振兴国内经济,并赢得与H本、欧洲以及“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商业竞争,美国政府将科技自主创新明确地上升为国家战略,最终开创了美国经济史上一个以高增长、高就业、高扩张、高逆差、低通胀、低失业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研究克林顿时期美国科技自主创新的历程,对探索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科技经济战略及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克林顿时期美国科技自主创新的历史
克林顿时期美国科技自主创新的历史,就是美国明确提出与实施科技创新国家战略,促进科技经济迅猛发展的历史。
1.1 明确提出科技创新国家战略
1992年11月3日克林顿当选美国总统后,接连发表了《技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将技术用于美国经济增长:构筑美国经济实力的新方向》等一系列声明与报告,认为冷战结束后,美国国家安全已由原来取决于军事实力
改变为取决于经济和技术整体实力;美国应该以保持和促进国家的科学研究与创新优势来维持与巩固自身在全球的霸主地位。特别是1994年8月,克林顿政府发表了《为了国家利益发展科学》的报告,指出科学技术不仅是无尽的边疆,更是无尽的资源;今天对前沿科技的长期投入,也是对未来的“风险投资”;美国科技应确保在世界的领先地位,迎接21世纪的挑战。同时提出了美国科技发展的五个主要目标,即在科学知识前沿保持领先地位,加强基础研究与国家目标之问的联系,促进政府、工业和大学之间的合作以增加对基础科学和工程科学的投资并有效利用物力、人才和财力资源,为2l世纪造就最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提高所有美国人的科技与文化? 。这个报告是近代美国科技自主创新历史上三个最具影响力的报告之一。它的发表标志着科技创新已正式成为美国国家战略。
1.2 科技自主创新的举措
为了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克林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第一,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协调、管理全国科技工作。为了提高科技工作在国家宏观管理与决策系统中的战略地位,更有效协调联邦政府各部门和各州的科技工作,克林顿上任不久后的1993年,美国便成立了由总统、副总统、国务卿、总统科技顾问和商务部长等1O多位相关的部(局)长组成的内阁级别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C),由克林顿总统亲任主席。这是建国近220年来的第一次。
第二,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克林顿时期,美国一方面继续实施1980年代里根一布什时期各种行之有效的科技创新法律法规,一方面根据形势变化对部分科技创新法律法规进行了修订,同时制订
了一些新的法律法规。如:在1980年《史蒂文森一韦德勒技术创新法》1986年、1989年、1991年修正案的基础上,继续颁布了1995年《国家技术转移促进法》、1997年《联邦技术转让商业化法》、2000年《技术转移商业化法》等修正案,使联邦政府及其实验室、合作方、专利权人各方在技术转移中的权利、义务更加明确,进一步促进了研发成果的商品化;出台1993财年《国防部授权法》,指令国防部面向中小企业发布技术转移指南,加大对接受国防部资助的非官方研发中心支持力度等。
与此同时,不断完善科技政策体系。首先,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政策。克林顿时期,随着知识资本、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地位日益彰显,美国将网络营销模式等新兴技术形式纳入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同时在国际贸易中通过美国综合贸易法案“特殊301条款”、《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TRIPS)、《乌拉圭回合协议法》等保护知识产权。
其次,不断完善技术标准战略。1995年,根据《联邦技术转移促进法》的要求,美国商务部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 (NIST)作为联邦政府工作部门第一个承担起了联合产业部门向传统的非强制性标准领域推广技术、标准、测量方法等的职责。至2000年底,美国国家标准学会成功发布了美国技术标准领域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件《美国国家标准战略>。
再者,不断完善人才政策。1996年,美国《成人教育法》规定所有雇主每年必须支付全体员工工资总额l% 以上的资金开展在职教育。1999年,美国教育投入甚至超过了当年度军费开支。同时,美国还及时修改移民政策,将1990年开始的H—m签证计划中拟给外国技术人才的每年6.5万个名额很快提高到11.5万个,2001年甚至达到19.5万个,并通过发放助学金储备
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创新人才。前苏联解体后,美国适时延揽了一大批前苏联军工专家移民美国。
四是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美国国内税收法1986年规定研发经费增加后,研发主体可在1O年内获得该增加值20%的退税。1995年底到期后,这项政策继续适用。2000年2月美国国会表决通过的《网络及信息技术研究法案》更是将其适用期无限期延长 。此外,美国还将小企业的先进技术长期投资收益税降低50% 。
五是企业支持政策不断完善。美国一向信奉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然而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经济竞争,除继续实施1980年代里根一布什时期“政府一企业” 伙伴关系计划,并更加注意既往原则(如“竞争前” 原则、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共同受益原则等)外,克林顿政府扶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还出现了突破“竞争前”原则向研发成果商业化、产业化阶段延伸的趋势。
六是风险投资政策不断完善。美国的风险投资一直主要依靠市场配置资源。但克林顿政府还十分注重通过政策支持、税收减免、(建立小型资本市场NASDAQ)完善退出机制等方式激活风险投资,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风险投资资本市场。据NVCA、Thomson Venture Economics等统计,美国风险投资所募基金从1992年的30亿美元一举上升到1994年的341.2亿美元、2000年的1061亿美元。
七是军事科技政策的不断完善。冷战结束后,美国大幅度压缩军事开支与国防研发支出,实施“技术再投资计划”促进军民合作研发;对研发“军转民”技术的公司提供减税和财政补贴,为民用企业与产业发展进行研发投资,从而推动了军事科技向军民两用技术乃至民用技术的发展。
八是其它科技政策的完善。如在基因技术发展后,出台相关政策禁止克隆人本身,要求注意转基因农产品可能存在的潜在影响;在信息产业发展起来后,出台政策保护个人隐私权;在新材料技术发展后,要求注意纳米技术的安全性? ? 特别是美国政府十分注重高技术的社会影响,在几乎所有重大科技计划中都把社会影响单独条列出来。_3
第三,持续、稳定、大量地进行科技创新研发投入。研发投入与税收优惠等是美国政府调控研发活动的传统方法。克林顿时期,美国科技创新研发投入进一步增加。见表1。
表1 1991—2001年间美国研发投入总额、来源构成及所占比例
(单位:亿美元)
从表I可知,就研发投入来源构成而言,联邦政府与产业界的投入占了95%左右,其中产业界又占约64% 。就研发强度(GERD/GDP)而言,1992、1993、1994、1995年全美研发强度分别为2.64% 、2.54% 、2.44% 、2.36%。进入新世纪,2001年,全美研发强度上升到2.71% 。如表2所示。
李宏伟(2005年)研究OECD统计资料后发现,美国的研发强度位居OECD成
员国第五、世界第六位,仅次于以色列、瑞典、芬兰、日本等国。
第四,继续制订与组织实施一系列科技计划。克林顿主政后,十分强调继续实施此前业已开始的一系列推广应用高技术的联邦计划,如制造技术推广计划(MEP)、中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先进技术计划(ATP)、合作研究与开发计划(CRADA)等,同时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实施了不少新计划,如中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SBTF)、
技术再投资计划(TRP)、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Nil,通称“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两用科学与技术计划(DUS&T)、新一代汽车伙伴计划(PNGV)、2l世纪信息技术计划 (IT2)、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美国国家纳米计划(NNI)以及航天科技计划、环保技术研究计划等。这些科技计划的编制与实施,对克林顿时期美国科技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表2 1990—2001年全美研发强度(DERD/GDP,%)
数据来源:(1)国家统计局,2005国际统计年鉴,2005:362;(2)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2006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6:346~347;(3)孙圣兰,美国研发经费投入分析及建设,中国基础科学,2005(2):51—52.(4)李宏伟,5O年来美国科技投入变化规律分析,全球科技经济嘹望,2005(1):11;(5)http://www.nsf.gov/statisties/nat I patterns/;(6)OECD ,Main S&T Indicators. 1995
第五,大力推动研发成果的商业化与产业化。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先后废除了一批妨碍创新的联邦管制,修订、保留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规,并陆续颁行了《1992年小企业技术转移法》、《1995年国家技术转让与促进法》、<2ooo年技术转让商业化法》等一批新的促进技术转移的法律法规;同时通过实施ATP、TRP等国家科技计划,大幅度增加了民用技术与军民两用技术研发支出(其中仅关于ATP的预
算在1992财年至1998财年间就增长了20倍以上);使联邦实验室作为技术商业化、产业化的伙伴更多地介入提升工业企业竞争力的活动,甚至将部分国家实验室委托私营企业管理;鼓励国防部门更多地采购民用企业零部件产品等措施来推动成果商业与产业化,从而大大加快了创新的进程。
第六,大力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除了钢铁、汽车等传统支柱产业外,克林顿时期十分注重发展信息、纳米、基因、新能源、环保技术等新兴高技术产业以及信息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通过实施1993年“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NII)”,把信息技术产业以及相应的信息服务业作为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加以扶持与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振兴;通过培育现代服务业,使美国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1995年达到66% ,1997年达到72% ,2002年达到了78% ,并逐渐取代钢铁、汽车、建筑、石油加工、机器(设备)制造等传统支柱产业成为支撑美国经济的主要产业。
第七,大力培养与引进海内外科技创新人才。科技创新8 全继业:浅论美国科技自主创新的历史、特点与启示最重要的依靠便是创新人才。世界上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的重视莫过于美国者!美国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
唯一的科技、军事、经济超级强国,与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育与引进密切相关!至于具体作法,可参见“第三,不断完善科技政策体系“之”再者,不断完善人才政策” 内容。
第八,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知识产权制度的国家之一。进入1990年代后,美国一方面尽最大可能保护自己知识产权及相关利益,另一方面借此限制、约束与打击竞争对手。其保护范围之广,其保护力度之大,均超过此前任何时期。
1.3 科技自主创新的成就
1.3.1 科技成就。资料 ¨ 表明,在1992~2001年共lO年间,美国共有64人次获得38项诺贝尔奖,年均约为3.8项,分别是1974~1991年均3.11项、1946~1973年年均2.14项、1943— 1945 年年均2 项的122.19% 、177.57% 、190.0o%。其中获物理学奖的有17人次共8项,获化学奖的有14人次共10项,获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有14人次共9项,获和平奖的有1人次共1项,获文学奖的有1人次共1项,获经济学奖的有17人次共9项。此外,在1991—2001年问先后有3人2次获得过“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兹奖。
分析可知,1991~2001年间,美国在知识创造方面继承与发展了1974—1991年问的良好发展势头。年均3.8项诺贝尔获奖数较1974—1991年问3.11项大为增加,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0年间二获菲尔兹奖,年均0.2项,也大大超过此前1974—1991年间年均约0.14项的水平。
在10年中,除1992、1999年缺物理学奖,1996年缺生理或医学奖外,美国几乎每年都将三大自然科学奖悉数收入囊中;特别是每年都曾获得诺贝尔
化学奖,实在是前所未有。
说明美国科技自主创新已经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走人了原始创新高潮阶段。在基础理论研究硕果累累的时候,美国具有国际影响的科技大事也接踵而至。
由表3可知,1992—2000年共9年间,美国科技大事约312件,年均约34.67件,分别是1974—1991年间36.83件的94.16% 、1946~1973年问20.36件的170.29% 、1940—1945年间22.50件的154.09% 、1915~1939年间15.28件的226.90%!除略低于此前的1974—1991年间外,年均大事数超过其它任何时段。
表3 1992~2000年间美国科技大事概览
资料来源:根据① 丁长青,中外科技与社会大事总览,2006:1050~1132;②利萨·罗斯纳,科学年表,2007:287—312,395~396,401—402,
408、410;③詹姆斯·E·麦克莱伦第三,哈罗德·多恩。世界科学技术通史, 2007:492~517,等整理计算
1.3.2 经济成就。科技自主创新步入高潮,美国经济成功迈入了一个
以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高逆差为特征的“新经济” 时代。1991~2000年间,美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3.2% ,占世界经济比重从24%增加到30% ;其中1994年开始,美国经济增长幅度达4% ;1997年~2001年间年均增长率高达4.5% ;1998年,美国实现了数十年后的首次财政盈余;2000年,不仅财政盈余占当年GDP总值的2%,而且延续了123个月的经济扩张期超过了19世纪6O年代,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1998年4月,纽约道·琼斯指数突破9000点大关;2002年2月,道·琼斯指数突破10000点大关。失业率由1992年的7.4%下降到1997年的4.3% ,2000年更是下降到创纪录的3.8% ,实现了西方经济学中的所谓“充分就业”。通货膨胀率一直维持在3% 以下;物价上涨率由1992年的3% 下降至1997年的2% ,1998年进一步下降至1% ,达30年以来最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不考虑贸易赤字),美国经济处于经济学所说的最佳经济状态。如表4所示:
2 克林顿时期美国科技自主创新的特点
这一时期美国的科技自主创新具有鲜明的个性与特点。
一是联邦政府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更深地介入了科技自主创新活动。从明确提出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继续制订与组织实施一系列科技计划等,到大力推动研发成果的商业化与产业化,大力培养与引进海内外科技创新人才等,美国联邦政府前所未有地加入了科技自主创新活动之中。特别是传统上往往仅支持基础研究、国防研究和其他公益性研究的联邦政府,或是制定政策支持研发成果转化,或是与私营企业结成伙伴关系共同研发,或是直接将联邦实验室委托给私营企业管理,从而较此前任何时候都更多、更深、目标更明确地介入了企业、大学与社会的科技创新活动。
表4 1991~2001年问美国主要经济指标(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① World bank database及president~onomlcreport 2006;② 程极明.李洁.五太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1990~2005年).2006:73—74页,相关数据整理。
二是继续实施1980年代开始的各种行之有效的技术创新政策、法规与计划,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补充与完善。由于相关内容已在“第二,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法律体系”, “第三,不断完善科技政策体系”, “第五,继续制订与组织实施一系列科技计划” 等部分有详细介绍,不复赘述。
三是调整技术经济内部结构,由军事科技与民用科技并举走向以发展民用科技为主,从而更加主动地支持采用民用技术以及开发军民两用技术。1980年代前,民用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依靠代表着创新的尖端技术的国防技术溢出来实现。1990年全美国防科技投入仍占全部联邦科技投人的2/3左右。克林顿时期,国防研发投入逐步减少至全美研发投入的1/4左右,即使国防部资助的研发活动其重点也转向民用技术研发。一些创新的技术往往通过民用技术的“溢出效应”融入国防技术系统。
四是联邦政府的R&D投入表现经过应用研究为主到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并举的阶段后走向以基础研究为主,应用研究为辅,基础研究赶超技术开发的趋势。在1988年前后,美国联邦政府研发支出中,基础研究已超过应用研究。克林顿政府时期,这种情形更趋明显、并表现出赶超技术开发支出的趋势。如表5所示:
表5 联邦研发投入在三种主要研发类型问的分配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根据① http://'~w.nsf.Gov/statistics/ ;② 李宏伟,5O年来美国科技投入变化规律分析,全球科技经济嘹望,2005(1):19,整理
五是知识生产、知识扩散与知识应用各个环节都得到空前强化。1992~2001年,美国年均获诺贝尔奖约为3.8项,知识生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同时,通过颁行《1995国家技术转让与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技术扩散提供有利环境,通过以政策支持、税收减免、激活风险投资为成果商品化与产业化提供手段,美国知识的循环流转与推广应用速度大为加快。到2000年,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约80% ,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
六是企业作为研发投入、执行主体与创新主体的趋势更趋明显,中小企业创新地位不断上升。1992~2001年期问,产业界研发投入已稳居第一。其中2000年产业R&D投人为1837.03亿美元,占全美R&D投入比例已达69.4%。1990年前近4O年间,产业研发机构所获全美R&D经费比例一直至70.7% 以下;至2000年,这个比例已达到74.6%。1990年一2000年间,产业研发投入由832.08亿美元增加到1837.03亿美元,其中技术开发所获由595.68亿美元增加到1386.08亿美元,所占比例由71.6%上升到75.5% 。企业科技自主
创新的核心主体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但与西欧、日本往往以大企业为主进行新技术开发不同,在继续保持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共同作为创新主体的同时,美国大企业的影响与地位呈下降趋势,中小企业则表现出更加强劲的创新势头。电子计算机、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现代高技术都主要依靠中小企业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并最终走人全球市场。
七是战略性新兴高技术支柱产业为经济的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经济的发展最终要依靠产业的支撑。克林顿时期美国经济振兴主要依赖于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环保技术等战略性新兴高技术产业以及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其中,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克林顿总统第一任期末已达2/3,第二任期末已近4/5。作为重要战略性新兴高技术支柱产业的IT产业的贡献如表6所示。
资料来源:丁溪,美国经济,2006:311.
八是合作研发特别是跨国合作研发国际化活动日趋活跃改变了既往科技自主创新的模式,推动了创新模式的进化。1991—2001年问,美国科技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企业开发利用外部(尤其是研发)资源的努力较之1980年代更加明显。美国企业(研发)合作主要有公会、研究组合、战略性技术联盟等形式。同时,美国跨国公司在国外的研发机构、R&D支出数以及国外
企业在美国进行的研发活动大幅增加。其中1997年全美在22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166个跨国公司共设立了186个海外研发机构,较之此前大为增长;全美企业在国外的研发支出为140亿美元,为1986年46亿美元的300%以上。合作研发的系统(集成)网络式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封闭式创新”模式,进一步促进了创新模式的跃迁。
九是高度重视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健全。美国国家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调整完善于1992~2001后克林顿政府时期。无论是加强对科技自主创新的政府干预,建立健全政府与企业、大学的伙伴关系,由重军轻民到军民并重及至更加注重开发民用技术与两用技术,强调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以及成果转移与应用各个环节的不可偏废,还是对中小企业的政策鼓励,对合作研发特别是跨国合作研发活动的支持等,都体现了克林顿时期美国政府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值得指出的是,日益频繁的对外技术经济合作与交流,加之几乎较其他OECD国家总和还要多的巨大R&D支出,使得美国国家创新体系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并形成此问美国科技自主创新的又一特点。
3 克林顿时期美国科技自主创新的启示
克林顿政府时期依靠科技自主创新调整与提升经济结构,在短短十年内便抢占了世界科技、经济制高点的历史与经验,给人们以深刻启示:
3.1 必须明确而坚定地实施政府主导的科技自主创新国家战略,紧紧依靠科技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面对经济“滞涨” 的局面,克林顿政府实施国家创新战略,促使美国经济取得了空前的连续123个月的高速增长,一举实现了30多年前Humphrey—
Hawkins立法所确立的国家政策目标。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经济时代,政府应该主动承担起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任,毫不动摇地高举科技自主创新的大旗,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把依靠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低收益的传统增长方式迅速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轨道上来。
3.2 实施科技自主创新战略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政策措施作保证 必须建立由宪法、基本法、一般法以及其它政策法规组成的较完善的政策法律体系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必须制定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落实创新战略,这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创新型国家的共同经验。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已经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及《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实施细则等,但部分配套政策实施细则等制度性规定间不尽协调、一些创新领域尚未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落实措施、部分政策法规与措施已落后于形势发展等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3.3 科技自主创新必须实行重点突破
美国创新的历程与规律证明,科技自主创新应实行“有所为,有所不为” 的策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事关国计民生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战略性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前沿高技术领域,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具有一定基础与发展前景的产业等重点方面谋求突破,并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予以重点支持。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等重点科技领域,但与国际科技发展趋势以及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还有不少距离,应及时组织力量进一步研究确定新的重点科技领域且及早实施之。
3.4 加大与改善科技研发投入
美国研发强度一直稳定在2.5% 左右。因此要保证财政R&D投入总量随着经济发展不断稳定增长、并使全社会研发强度尽快达到2.5%以上;要建立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广泛吸纳各方面资金特别是创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投资领域;要及时调整财政R&D投入内部结构,使财政R&D投入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试验开发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向基础研究、竞争前的共性技术方向倾斜,同时注意提高财政R&D投入使用效率。
3.5 高度重视人才的聚集、使用与爱护工作
美国科技创新史证明,人才.包括科技研发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企业家)以及行政管理人才,是科技自主创新的终极决定者。人才的聚集,一靠培养、二靠引进吸纳。既要培养高校、科研院所人才,也要培养在职人才。既要引进国内人才,也要重视从国外吸纳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引进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拔尖人才、领军人物、战略科学家、科学大师以及其他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稀缺人才。人才的使用,一要充分放手,二要科学评价,三要注意激励,四要适度节制。应注意人才使用上的“可持续发展” 原则,防止不负责任的“破坏性使用” 或“掠夺式使用”。人才的爱护,一要保护其平等的政治、经济权利;二要为其充分发挥创新才能以及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提供必要的软、硬环境;三要及时纠正人才工作失误,使人才免受不必要的困扰。
3.6 充分发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主体作用
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自主创新过程中,企业是无可争议的创新主体,其中中小企业甚至还具有许多大企业所不具有的创新动力与优势。但囿于传统意识、现有国情与体制等因素影响,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应有重视。应该通过卓有成效的舆论宣传与政策引导,进一步促进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
研发执行的主体、研发成果应用的主体。 3.7 努力实现发展模式转型与产业提升
发展模式转型的核心是产业提升。产业提升一靠现有制造业的产业链尽量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二靠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开拓新的“蓝海” 市场。克林顿时期经济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展信息、纳米、基因技术等新兴高技术产业以及培育信息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当前,应按《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等的精神,视区域特色、产业基础与发展潜
力,重点培育与发展新能源产业、网络通信技术与软件产业、生物工程与基因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卫生健康与新药技术产业、海洋技术产业、空天技术产业、创意动漫等文化产业以及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3.8 实行开放式创新
“开放式创新是指从外部搜寻、获取和利用创新资源,通过双赢的协同合作、内外创新资源的整合实现创新,使研发投入获得最大的商业化价值”。? 美国的实践证明,全球化背景下的科技创新过程往往表现为一个以创新利益相关者为基准的多主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的反馈过程。因此,要
注意以全球化的视野,不断拓展国内外两个市场,充分挖掘与整合国内外两种创新资源,有效撬动、利用和分享外部价值进行“开放式创新”。除了国内企业间的合作创新、国内企业与政府研究机构、高校研究机构任一二者间或三者间的合作创新外,尤应加强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政府研究机构、高校研究机构双边或多边间的合作创新。
3.9 构建完整、开放、高效、协调的国家创新体系
美国的国家创新体系是保证国家创新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当前,面对研发全球化与区域化竞合关系日益明显的态势,除了从功能结构上进一步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各具特色与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以及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五大创新体系”外,还应从空间结构上注意企业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行业/产业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以及初露端倪、并日益明显的国际科技创新体系之间的有机衔接,从而保证国家创新体系既完整、开放,又协调、高效,最大限度地凝集各种创新主体、创新资源,最大限度地保证有效运行,并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威廉·J·克林顿,小阿伯特·戈尔.科学与国家利益(又译:为了国家利益发展科学)[M].曾国屏,王蒲生,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28.
[2]卢先义.美国1990年代的创新选择[N].南方周末,2006—03— 16,(23). [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主要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历
程及经验[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4,36—37、44—45、52 ~61.
[4]王春法.主要发达国家国家创新体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53—157.
[5]丁溪.美国经济[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 :310— 316. [6]丁长青.中外科技与社会大事总览[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160—1165. [7]殷登祥,钱时惕.科技革命的历史、现状与未来[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290—291,298—299.307—308.页
[8]简氏防务周刊[J].1999年各期.
[9]美国商务部.经济指标[R].2000—07,2001—06.
[1O]杜文君.美国战争经济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9:214—216,220.
[11]陈劲.开放式创新:机理与模式·前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第v页. 作者简介:全继业(1964一),男,汉族。湖南临澧人,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中共宁波市委党校教授;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科技创新与科学技术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 (本文责编:彭统序) (上接第24页) [5]SOSKICE D.German technology policy,innovation,and national in—stitutional frameworks.Indust~ & Innovation,1997,4 (1):75— 96. [6]DIETZENBACHER E,LOS B.Extemalities of R&D Expenditures [J].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2002,14(4):407—425.
[7]METCALFE J S.Technology systems and technology policy in an evo—lutionary framework[J].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1993,19 (1):25—46. 作者简介:张琳(1986一),女,吉林延边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 向为科技管理、质量管理;刘宇(1955一),女,北京人,教授,研 究方向为质量管理、知识管理。 (本文责编:熊俊)
__
正在阅读:
浅论经济史视角下美国科技自主创新的历史、特点与启示01-02
【精品】小四数学典型题型105-07
优品课件之2017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导学案(人教版)12-28
新版《健康评估》学习指导及习题11-22
初中化学推断题突破口以及需要记忆的常识03-30
《齐人攫金》原文翻译及道理分析02-08
城域网培训练习试题05-06
园林建筑设计试题B卷11-04
售后服务承诺及维修保养计划04-17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美国科技
- 经济史
- 视角
- 启示
- 自主
- 特点
- 创新
- 历史
- 2016-2017年第一学期学校教科所工作总结
- 四改方案(修订稿)城中村改造、旧城、棚户区暂行办法(二次)
- 现代板材数控成形设备的现状
- 在全校期末复习工作会上的讲话
- 19.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学案
- 超短线中的分钟K线技巧
- 2SK-12真空泵原理及特点 - 图文
- 浅谈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小助手
- 七年级数学 2.7 准确数和近似数 - 图文
- Festivals, holidays and celebrations
- 2004年全国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真题及答案
-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机械回填土施工技术交底 - 图文
- 2015年秋季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公共关系学》100分作业答案
- 基于温湿度传感器物联网应用实时 数据处理系统开发(个人版 3)
- 税负率低情说明
- 信息系统安全
- 2 现代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高职) - 图文
- 北师大版确定位置优秀教案
- 建筑工程机电安装施工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