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校园解说词

更新时间:2024-01-17 14:5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明德衡民校园解说词(详稿)

校门:明德衡民中学的校门在外型结构上仿照西江千户苗寨的大门而建,带有少数民族的风格。两层瓦檐,四根廊柱,两边各有一座偏房。一些细节也有意模仿苗族的木结构房屋,比如窗户、窗花,比如瓦檐下的红色承柱,都来源于此。但校门全部覆盖绿色琉璃瓦,墙壁嵌以黄麻石板,因此,又具有汉唐民族华丽宏大、敦实厚重的风格。可以说,校门是汉唐民族风格和少数民族风格的融合体。校门正中央悬挂的“明德衡民中学”校名,由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总督学柳斌先生题写。两边悬挂范秋明校长撰写的楹联:“衡称天下公平事,民系胸中忧乐情”,将“衡民”二字嵌入对联,勉励所有明德衡民人不忘根本,明德树人,以天下为怀,关注民生,关心时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校门是一所学校的门面、是学校的眼睛,可以看出一所学校的文化格调和胸怀视野。明德衡民融合汉苗两组风格的校门,体现了我们的办学追求:立足于时代教育思想的前沿,传承汉唐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吸纳地方少数民族的文化精华,兼容并包,力求办出一所有文化底蕴、有精神传统、有地域特色的学校。我们希望让所有走进明德衡民的专家、领导、老师、学生,都能感受到学校的这样一种文化追求和教育理想,感受到明德衡民高尚宏大、敦实厚重的精神气象。

湖与亭: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我们的办学理想,就是培养仁智兼备、品学兼优的人才。因此,学校在建设常规的教学大楼

之外,打造了这样一个翠柳青青、湖波淡淡的人工湖,来启迪学子的智慧,涵养学习性灵。因为学校以“本色”教育为追求,倡导“真水无香、大朴不雕”的本色教育,因此命名为“真水湖”。

湖上以后会建一座少数民族风格的风雨桥,名为“抱道桥”,用的是《道德经》里“潜居抱道”的古语。希望全体师生能够静守校园,静水流深,不浮躁,不功利,一心向学,潜心求学,抱持正直、开阔、刚健、仁厚的人生之道,求得风雨不惊、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抱道桥上将会建一座小阁楼,名为“知常阁”。来源于老子《道德经》中说“知常曰明”,即放开心胸,静守常态,自然从容,笑对人生。“知常阁”一侧撰联“青山满目成形胜,碧水一湖抱物华”,赞叹学校青山碧水,景色宜人。另一侧撰联“山上风光连水景,黔东人杰系湖湘”,在这个山光水色、相映成辉的地方,我们希望容纳湖湘文化和黔东文化,办出一所学校生动阔大的气韵来。

因此,湖边建了两座亭,一座名为真气亭、一座名为真韵亭。真韵亭中悬挂一联:“宴坐亭中常励志,暇来道上总思齐”,勉励师生胸怀远大,即使在闲暇时分,徘徊湖边柳下,也不要忘了明德衡民人应有的襟怀和志向,见贤思齐,常相勉励,共同进步;真气亭中悬挂一联:“亭上风云千里目,胸中韬略五车书”,希望全体师生勤于阅读、善于思考,手不释卷,厚积薄发,能够站在前贤的肩膀上,登高望远,俯瞰千里风云,迈步万里人生。

广场:中心广场是学校的标志性场所,也是学校着力打造的文化

景观空间。明德校名来源于儒家经典《大学》,这座广场及四周建筑,以《大学》理念为核心进行统领,以示渊源有自,不忘根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广场正前方的大楼,名为“明德楼”,两旁悬挂范校长撰写的楹联:“教求本色,学达性天”,教育,求的是本色、自然、朴素、醇厚;学习,求的是扩展和提升一个人本性的良善,保养一个人内心的天然、天真和天分。教求本色,学达性天,是明德衡民“本色”教育的宗旨,以此来明德树人,期于久远。广场右侧为“新民楼”,左侧为“至善楼”,勉励全体师生不忘明德之道,在“明明德”的基础上,还能够亲民化俗,勇于担当,达于至善。“明德楼”左方的食堂为“格致楼”,来源于《大学》“致知在格物”的古训,勉励师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格物致知,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学者、智者。

广场本身展示的是学校最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广场四角分别有四块大石。左上角篆刻了“衡天下,民为本”,有湖南著名书法家刘振涛书写,这是我们的办学追求;右上角刻有“坚苦真诚”,由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谭延闿题写,这是我们的传统校训;左下角刻有“真水无香,大朴不雕”,由明德党委书记徐林题写,这是我们“本色”教育的品质追求和境界所在;右下角刻有“明德树人”,这是我们的办学核心,是我们的理想与宗旨,由范秋明校长题写。我们希望用遒劲、浑厚、优美的书法来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用艺术的方式来展现这四个办学思想。

广场上前方中心有一组卷轴型的雕刻。它由外而内成书卷型,寓

意着学校底蕴深厚,书香萦绕,也寓意着文化往往藏于一卷一卷的经典之中,需要师生去探访,去追寻,去收获。这组卷轴型的雕刻由八副作品连贯而成,其主题分别是丰收舞曲、溪边小镇、民俗风韵、勇往直前、火把狂欢、竹杆含情、瑟琶和鸣、湘黔古道,刻画的全是贵州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民情、民生。值得注意的是,“瑟琶和鸣”不同于汉族的“琴瑟和鸣”。“琴瑟和鸣”在汉族文化中寓意着夫妻双方恩爱和谐、相濡以沫,而“瑟琶和鸣”单指侗族的琵琶歌。

广场的少数民族文化除了这一组雕刻,还有环绕广场的12面大鼓。这是与我校校本操《青春鼓韵》相配合而设臵的,颇有苗族特色。值得一提的是,松桃苗族自治县也是楚文化的重要板块,积淀着浓郁的苗族文化资源,有被文化界誉为“戏剧活化石”的苗族傩戏,堪称”中华百绝的“上刀山、下火海”等民间绝技蜚声海内外,剽悍激越的苗家狮舞,形式多样的民族节日,威猛雄健的苗家四面鼓舞,气势恢弘的寨英滚龙等,无不令人心旷神怡。其中,正大苗鼓艺术蜚声海内外,曾经参加北京亚运会开幕式,同中央领导人一起出访过欧美国家。我校开发的校本操《青春鼓韵》主要取材于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乡的正大苗鼓(俗称“四面鼓”或“八面鼓”或“瓦窑花鼓”),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把苗鼓、苗舞等元素融入到操行中,并结合民族文化特色和学生年龄阶段特点,以鼓点作为音乐,做到艺术、舞蹈、音乐、体育锻炼为一体,健康大方,使校本操成为学校独特的文化符号,深受师生的喜爱。这12面大鼓,宽大浑厚,红火亮堂,展示出了少数民族文化中蓬勃的原生态力量,也展示出了明德衡民学子青春奋发、

昂扬乐观、激情满怀的生命气象。

明德衡民校园文化环境的五大要素: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在《劝学》篇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意思是环境的影响能改变人的习性,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潜在的巨大作用。创建优美和谐的校园自然环境,合理全面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和重要支柱,是育人的物质基础。我校结合本身所处的环境及育人的目的出发,着力建设成一所质朴、美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校园。在设计与建设的过程中,力求统合以下五个元素:

一是建成绿色森林式校园。学校地处湘、黔、渝交界处,素有“黔东第一门户”之称的铜仁松桃苗族自治县大兴镇,境内森林覆盖率达59.% 。学校在选址和建设过程中,一直注重如何与优美的自然环境融合,充分利用学校的地形特点,保留校园内两座山及大量的有着近百年树龄的树木。校园内还种值了桂花树、雪松、樱桃树、枇杷树、香樟树、杜英树、红枳木等几十种树木。

二是建成田园牧歌式校园。学校环境优美,自然清新,信步走在校园内的林荫小道,没有城市的喧嚣吵杂,有的只是一颗自然的心,简直就是一块脱离滚滚尘寰的“世外桃源”。 学校在校园低洼处依地势修建了一个风光旖旎的“真水湖”,让新建的综合科教大楼、学生公寓、食堂、体育艺术馆、标准运动场等学校硬件建设映衬在山水之间。新奇幽雅的山光水色,情调爽朗明快,色彩绚丽清新,整个校园

显示出一幅优美别致的风土人情画卷。

三是建设书香飘逸式校园。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校园里布臵了牌匾、对联、诗墙、雕刻等书香浓郁的校园文化。为进一步激活校园文化,学校拨出专项资金建设师生书吧、为图书馆添臵大批图书,满足了师生的读书需求。同时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校园广播站,黑板报,优秀学生栏、名师风采栏等宣传橱窗,发掘校园文化的潜能;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知识竞赛、书画竞赛、读书兴趣小组、朗诵比赛、创新作文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四是建设带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校园。学校所在的大兴镇是少数民族风情浓厚的苗乡,临近的松桃苗王城享誉国内外。学校的建设融入了很多本土民族特色的建筑元素,整个校园都充满着学生熟悉的民族风情。如学校大门仿照西江苗寨大门而建,师生宿舍前命名为“苗尊苑”和“苗新苑”牌楼、人工湖上的风雨桥、湖边的的亭榭、摆放着十二面“四面鼓”的学校广场……无不向你展现着民族的特色。

五是建设现代化校园。现代化的校园是指学校功能齐全的、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学校建有现代化学生教室、宽敞明亮的学生公寓,设施齐全的高标准实验室、微机室,藏书10万册的图书室,标准化塑胶田径场,高规格的学生餐厅,校园网络控制中心。全校教学楼、运动场、寝室都装有直饮水,学校好提供免费使用的淋浴房、洗衣房等。

明德楼的建筑规划:

一楼:三个化学实验室,一个化学仪器准备实验,一个危险物品储藏室,一个舞蹈室。图书室,阅览室。

二楼:三个生物实验失,一个生物仪器准备室,一个生物标本陈列室

三楼:三个物理实验室,一个物理仪器准备实验室,

四楼:有电脑信息室。教师阅览时、学生阅览室、电脑教室、网络管理室

五楼:三个通用技术教室,一个书法室,一个美术室。一个330人左右的报告厅,一个活动室。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nv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