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读书笔记

更新时间:2024-03-16 05: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矛盾论》读书笔记

《矛盾论》具有长久的理论生命力,毛泽东的矛盾论发表于七十多年前,是毛泽东针对当年的历史现实的作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经典之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具有重要地位。《矛盾论》倡导的矛盾分析法具有长久的历史生命力,不仅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对我们当前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具有强大的方法论启示。

一.《矛盾论》发表的背景

1.现实背景

中国共产党在早期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挫折, 其中最突出的体现在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状况上,存在着相当严重的两种错误倾向: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而《矛盾论》就是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高度批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产物。自中国共产党 1921 年到 1937 年,连续经过两次胜利两次失败,也就是说两个方面的丰富经验需要加以总结,并且有利于开创抗战的新局面。从 1936 年开始,国内阶级矛盾下降而民族之间的矛盾日益上升,为了全面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去研究中国社会矛盾运动的各种问题,总结两次革命战争的经验,把握中国革命运动的规律,制定正确的路线和策略。《矛盾论》正是适应革命形势的新发展、新特点应运而生的,它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在当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理论背景

20 世纪 30 年代初,中国学术界爆发了一场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探讨,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与有关社会性质的论战相呼应,中国的学术界展开了有关辩证法的论战。这场论战首先是由张东荪等人批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开始的,随后,叶青等人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对张东荪进行所谓的批判,散布了许多具有欺骗性的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艾思奇等人又针锋相对地批判了张东荪、叶青等人对唯物辩证法的批判和歪曲。这场哲学论战扩大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中国革命是在俄国革命的影响下发生的,十月革命为中国共产党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同时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革命。但是,面对一系列复杂的现实斗争和残酷的革命实践使中国共产党人清楚的认识到: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没有马列主义是不行的;有了马列主义,不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也是不行的。中国革命在不断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主观错误和失误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是毛泽东写作《矛盾论》的最重要的实践来源。

二.《矛盾论》的主要内容

《矛盾论》是专门阐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论文。它开篇就指出了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重要地位:“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因为它是客观世界本身的根本规律。毛泽东指出: “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辩证唯物主义是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对立统一规律在客观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它在唯物辩证法理论中的核心地位。所以,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个核心来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毛泽东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个规律,不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重要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石。学习唯物辩证法,要紧紧抓住对立统一规律这个核心,坚持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观察和分析一切事物。要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既反对唯心主义,又反对形而上学。要把握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这一唯物辩证法的精髓; 区分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并注意它们的转化; 全面把握矛盾双方之间既同一又斗争的关系,反对只讲同一不讲斗争或只讲斗争不讲同一的片面性,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

三.《矛盾论》中的主要观点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论》中指出:人类有两个统一的认识过程,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一个是有一般到特殊。人类的认识就是在这两个过程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前进、不断提高和不断深化的。教条主义者的错误,一方面不懂得必须研究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另一方面又不懂得在认识了事物的共同本质后,还必须研究那些尚未深入研究过的或是新冒出来的具体的事物。教条主义者是懒汉,他们不懂得人类认识的这两个过程的互相联结———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他们完全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根据对立统一规律法则揭露了两种错误思想在方法上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指出,“左”右倾机会主义在思想方法上的错误,一是割裂对立性与统一性、斗争性与同一性的辨证关系,因此,在对待统一战线中国共两党的关系问题上,要么一切联合,否认斗争,要么一切斗争,否认联合,始终不能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割裂整体与部分、本质与现象的辨证关系,所以,他们看待事物的方法是片面的和表面的,不认识事物的互相联系和内在规律;三是机械性、

死板和僵化,他们不了解诸种革命情况的区别,也不知道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具体矛盾和问题,而只是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自以为不可改变的公式到处硬套,这就只能使革命遭受挫折,或者将本来做得好的事情弄得很坏。在对矛盾的同一性的分析中,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事物不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就完了,更重要的,还在于矛盾着的事物的相互转化”。由此,毛泽东具体地分析了“被统治的无产阶级经过革命转化为统治者,原来是统治者的资产阶级却转化为被统治者”,“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等重大现实问题。在对矛盾的斗争性的分析中,毛泽东则突出地提出和回答了“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问题。毛泽东提出,“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的、绝对的,但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即斗争的形式,则因矛盾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并以如何看待和对待“共产党内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的矛盾”为例,深刻地说明了解决矛盾的方法“因矛盾的性质不同而不同”的道理。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论》在继承马克思列宁的辩证法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吸收中西方古代哲学和同时代哲学中辩证法思想的优秀成果,通过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的大量宝贵经验,深刻系统地论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学说,出色地完成了列宁提出“需要说明和发挥”的任务,因而在许多方面都继承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论》以矛盾的特殊性为其着重点,以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为主线,形成了相当完整而严密的逻辑体系,阐发了“矛盾普遍性”概念的含义,将矛盾特殊性作为重要的哲学范畴加以重视。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既明确肯定了矛盾的普遍性,又系统阐发了矛盾普遍性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其二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论》”还

特别强调重视矛盾的特殊性,认为它是矛盾规律中特别重要的内容。指出把握矛盾特殊性是认识事物和解决矛盾的基础,“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此外,毛泽东还科学地论述了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是通过各种具体事物的矛盾表现出来的。各种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具体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特点。要认识事物的矛盾,必须分析矛盾的特性。毛泽东很重视研究矛盾的特殊性,系统地论述了矛盾特殊性的五种情形。他指出矛盾的特殊性就是“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分析“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各个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以及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的特殊性。这五种情形实际上就是从各个矛盾的存在、发展及其相互联结上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因此,在《矛盾论》里,毛泽东从理论上论证了认识矛盾特殊性的重要性,强调矛盾的特殊性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不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

3.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论》系统论述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及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毛泽东把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作为矛盾特殊性的重要问题加以全面系统论述,指出:“不能把过程中所有的矛盾平均看待,必须区分为主要的和次要的两类,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在各种矛盾中,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又是否可 以平均看待呢,也是不可以的。”并继续指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是前者起领导、决定作用,后者处于服从地位;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决定事物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nj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