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艺复兴文学

更新时间:2024-05-25 11: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三章 文艺复兴文学

文艺复兴运动(14至16世纪,在欧洲许多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兴起了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就是文艺复兴运动) 一、文艺复兴的产生原因 ★社会历史原因:

新兴资产阶级为求得自身发展,反对封建和宗教的精神禁锢。

★文化动因:

1、诸种文化的融合、碰撞; 2、市民文化因素影响;

3、古希腊罗马文化重新被发现。

文艺复兴的实质

“文艺复兴”并非指重建奴隶制的文化,而是借助古代文化精神摧毁以“神”为中心的封建的宗教意识形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新的思想文化体系。

文艺复兴文化的世俗性特点

文艺复兴文化是一种世俗文化,具有世俗性的特点。参加文艺复兴运动的人们,都是世俗的知识分子,他们反对中世纪神学对整个文化的统治,力图建立一种崭新的文化,以个人摆脱宗教和教会的束缚为原则,要求个性解放和个人自主。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

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被称为“人文主义”。

(一)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内容

人文主义文学所反映的基本内容就是人文主义思想。 ★1.以人为中心,赞美人性的美好,反对神的权威。 ★2.宣扬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人生幸福 ★3.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 ★4.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成为时代口号。

拉伯雷《巨人传》是一部歌颂科学知识,反对蒙昧的书。最早提出人能上月球的预言。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讽刺经院哲学。

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出发点

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出发点是人性论。

★反封建偏重于生活和伦理道德领域,而不是要推翻封建制度。后者是启蒙文学提出的目标。

★反教会是在承认宗教的前提下,偏重于揭露教会的腐败黑暗,而不是批判宗教神学理论的荒谬。后者是启蒙文学的任务。 (二)、人文主义文学艺术特征

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因素结合,不拘泥细节的真实性。

2.表现人物激情,侧重道德心理刻画,不重物质经济关系的探索。

3.采用民族语言写作,各国民族文学诞生。 4.创造新体裁。(流浪汉小说和悲喜剧混杂)

悲喜混杂剧是文艺复兴文学的创造,它突破了古希腊罗马戏剧的悲剧、喜剧的严格界限,在一出戏里,悲剧喜

剧因素结合。悲喜剧因素掺和在一起,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莎士比亚戏剧为悲喜剧因素的结合提供了范例。《威尼斯商人》就被称为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乐观悲剧。 三、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情况 人文主义文学 民间文学 封建文学

意大利文学

★ “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

意大利抒情诗人,代表作是抒情诗集《歌集》,共300多首,主要歌咏诗人对女友劳拉的爱情。

★ 薄伽丘 诗人、小说家。因强烈的反宗教倾向受到教会仇视,死后坟墓被教会挖掉。写作《但丁传》。代表作是短篇故事集《十日谈》。

《十日谈》的思想内容

《十日谈》的内容主要是描写人性,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1、 反对禁欲主义,肯定爱情自由

薄伽丘认为人的天性无所不在,不可泯灭。情欲故事大都写得粗鲁、直率,直接冲击禁欲主义,表现及时行乐。 2、 反对封建特权和男女不平等

薄伽丘在小说中处处洋溢着对妇女的溢美之词,塑造了一系列可敬可爱的女性形象。作者以他对妇女的歌颂,来提高妇女地位,呼吁男女平等。 3.反对教会

在薄伽丘笔下,教会成为藏污纳垢,隐匿罪恶的场所。

《十日谈》的艺术结构

《十日谈》的艺术结构是一个典型的框型结构,很规正地把100个故事框在10天这个时间框架里。 10X10的框型结构:它继承了西方叙事文学讲故事的传统,但所讲故事又不是长篇故事,因此不可能采用荷马史诗的长河式叙事结构。

法国文学

“七星社‘代表作家:蒙田,代表作《随笔集》 拉伯雷,法国文艺复兴最重要的小说家。

《巨人传》代表了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巨人传 》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其荒诞不经得夸张描写中所透显出来的绝妙的讽刺、幽默和极为丰富的想象力。这一特色来源于拉伯雷对民间文学传统的出色继承和改造。在当代文学研究中。这部作品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引起了越来越大的重视。

西班牙文学

西班牙文学在16世纪得到发展,主要成就是小说和戏剧。小说方面创造了新体裁流浪汉小说。

小说方面的最大作家和最高成就是塞万提斯和他的《堂吉诃德》。

流浪汉小说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主人公大多为无业游民,作品在描写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时,也描写主人公为生活所迫而进行的欺骗、偷窃和各种恶作剧,表现了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情节内容多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平民生活;从结构上

看,流浪汉小说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按主人公活动的足迹,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来安排各种生活场景。代表作《小癞子》 ( 原名《托美思河上的小拉撒路》 1554 )

流浪汉小说是西方小说草创期的重要类型,对欧洲各国小说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公认的流浪汉小说有德国格里美尔斯豪森的《痴儿西木传》(1668)、英国笛福的《摩尔〃弗兰德斯》(1722)、法国勒萨日的《吉尔〃布拉斯》(1735)。流浪汉小说的情节总是发生在陆路或水路上,路成了衔接故事情节的媒介。主人公处于漂泊冒险的旅途中,从一地迁徙到另一地,一个环境漂泊到另一个环境。作家记录主人公旅途中的经历,形成人物的人生之旅和叙述的旅程模式,因此可将这类小说称作旅程小说或路上小说。

英国文学

16世纪后期,人文主义文学在英国达到顶峰。最高成就是莎士比亚戏剧。

莎士比亚戏剧把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推向高峰。 思考题

1.解释: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悲喜混杂剧 流浪汉小说、七星诗社、大学才子

2.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3.薄伽丘的文学地位

4.《巨人传》的思想艺术特色 5.堂吉诃德的现代意义

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塞万提斯 1、创作意图 《堂吉诃德》全名《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台〃拉〃曼却》

“我的目的无非是要世人厌恶荒诞的骑士小说.” “把骑士小说那一套扫除干净。”

地位:长篇小说,是塞万提斯的代表作。 构思:据说小说是在狱中最初构思的。 2、思想意义

★首先,他通过堂吉诃德主仆二人的游侠,在对骑士理想和骑士制度进行嘲笑的同时,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西班牙的社会现实。

★其次,成功地塑造了堂吉诃德主仆二人的不朽形象。尤其是在堂吉诃德身上承载着作者美好的理想和极其复杂的思想情感。 3、人物形象

每一时代对堂吉诃德形象的认识

★ 堂吉诃德是一个脱离现实、耽于幻想、行动盲目的这样一个人。他因读骑士小说入了迷而想入非非,丧失了基本的理性。他把骑士小说的描写当成现实生活,无视已经发生了变化的时代 。

★ 堂吉诃德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痛恨专制残暴,同情被压迫的劳苦大众,向往自由,把保护人的正当权利与尊严,锄强扶弱,清除人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或许这就是他那理想化的骑士道,但他对

此是如此的迷恋和执着,如此的不可思议,已完全变成偏执

★ 堂吉诃德是一个永不妥协的斗士,他为实现理想而奋不顾身的精神令我们折服。堂吉诃德敢于为主持正义、清除罪恶而忘我斗争,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敌人,他都毫不怯懦,永不退缩。他把磨坊的风车当作巨人,毫不犹豫地挺枪拍马冲过去 。

★现代,人们一般把他看作是“目的与手段相矛盾的典型”或“心灵与现实相脱节的典型”

堂吉诃德形象总结

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他身上既有滑稽可笑的特点,又有严肃认真的思考; 既荒谬绝伦,又崇高伟大; 既有喜剧性,又有悲剧性,是一个可笑又可悲、可乐又可敬的具有双重性格组合的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敢用自己的行动、甚至生命来捍卫道德、正义和信仰,即使大多数情况下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这种不屈不挠、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实在是足可令人敬佩的。 喜剧性格根源

堂吉诃德是一个十分矛盾复杂的人物。在他身上既有落后的旧观念,又有文艺复兴时代的新思想。因爱看骑士小说,患有“游侠狂”。当他不接触骑士小说时,他的思想清醒,见解高明,一接触到骑士道,就行动疯癫,闹出很多笑话。性格(见解高超、行动糊涂)的内在矛盾是形成他的喜剧性格的根源。 1.喜剧性动作

作者采用谐摹的手法刻画堂吉诃德喜剧性的外部动作。取得喜剧性的讽刺效果和娱乐作用。

2.喜剧性语言

主仆二人按照各自的思想逻辑去对话,对同一问题的理

解互相抵触,形成冲突性的喜剧对话,幽默,有哲理。 3.喜剧性冲突

★与幻觉的喜剧冲突

把风车当巨人,客店当堡垒,羊群当军队,酒袋当巨人,磨坊当城堡。道具当敌人等。单枪匹马,乱砍乱杀。 ★与劝阻者的喜剧冲突

劝阻者是堂吉诃德的街坊朋友,他们企图阻止堂吉诃德的发疯胡闹,堂吉诃德不予理睬。 ★与捉弄人的喜剧冲突

堂吉诃德在游侠中,受到各个阶层人的捉弄取笑。但他一律以骑士精神对待,形成了他和捉弄人之间的喜剧性冲突。

堂吉诃德的典型意义

堂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的正面喜剧形象。在他身上存在主观与客观相分裂,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矛盾,由此形成了 他的独特的带有悲剧意味的喜剧性格。

他概括了各个时代强调主观动机,忽视客观效果,脱离实际的人的特征。他给人的启迪是,凡事要从实际出发,反对脱离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

。在精神信仰缺失的时代, 这种坚守至少能在冰冷的寒夜给我们以温暖。

莎士比亚

一莎士比亚创作分期 1.历史剧喜剧时期

王权巩固,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创作特征是乐观主义,追求欢乐生活,反对禁欲主义。 主要成就:十四行诗154首,历史剧9部,喜剧10部。

莎士比亚诗歌成就主要是十四行诗。抒发诗人对人生、爱情、友谊的理想。 历史剧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概括了从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一百多年间英国与法国之间的战争和英国王室内部两大王族之间的斗争,鲜明地表现了人文主义者的政治理想:反对封建割据,拥护中央集权。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塑造了一系列反面君主的形象,同时在《亨利四世》中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君主:亨利五世,表现了作者以道德改善来产生理想君主的幻想。 福斯塔夫形象

《亨利四世》最大的文学成就是塑造了福斯塔夫形象。他是莎士比亚笔下最出色的一个喜剧人物,也是欧洲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喜剧典型。他与堂吉诃德并列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两大喜剧形象。

福斯塔夫是一个反面喜剧人物,五毒俱全。是英国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流氓、雇佣兵和冒险家形象。他道德败坏,好色淫荡,贪食酗酒,胆小怯懦,招摇撞骗,偷盗抢劫,厚颜无耻,吹牛撒谎等,各种恶习,应有尽有。他的优点是具有社会底层人物的乐观粗犷,机智幽默。

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在历史剧《亨利四世》和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塑造的形象。他是一个破落的骑士,是封建社会崩溃时期冒险家的典型,他是一群流氓无赖的头领。莎士比亚通过这个人物的活动,真实地描绘了上至宫廷,下至酒店、妓院的各个阶层、各种人物的生活状况和道德理想,再现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反映了封建社会必然瓦解的必然趋势。恩格斯称赞“福斯塔夫式的背景”,旨在要求作家们要以莎士比亚为榜样,在广阔的错综复杂的典型环境中再现生活。 喜剧:10部

①《错误的喜剧》(1592) 中译本全集2卷 ②《驯悍记》(1593) 中译本全集3卷 ③《维洛那二绅士》(1594) 中译本全集1卷 ④《爱的徒劳》(1595) 中译本全集2卷 ⑤《仲夏夜之梦》(1596) 中译本全集2卷 ⑥《威尼斯商人》(1596) 中译本全集3卷 ⑦《无事生非》(1578) 中译本全集2卷 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 中译本全集1卷 ⑨《皆大欢喜》(1599) 中译本全集3卷 ⑩《第十二夜》(1600) 中译本全集4卷 喜剧的主题

这10部喜剧有一个核心:“爱情和友谊”,反映了莎士比亚对日常生活(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理想和观念,他的喜剧主要不是讽刺社会现象,而是表达他的生活理想。喜剧的主题可以用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常被人引用的一句话来概括:“爱征服一切”,作者歌颂爱情和友谊,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na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