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品

更新时间:2024-05-14 05: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

广西龙州县2008年地质灾害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 1.1.2 实施单位

广西龙州县人民政府 1.1.3 建设地点

龙州县水口镇合平村陇茗屯、上下塘屯,上金乡两岸村陇噤屯,上龙乡民权村板化屯 1.1.4 项目批准单位 崇左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1.5 项目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易地扶贫搬迁,使项目区的群众远离地质灾害威胁,消除安全隐患,避免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因地质灾害受到损失。同时,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建设生态、文明新村,改善搬迁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促使山区群众安居乐业奔小康。 1.1.6 建设年限:2008年~2009年 1.1.7 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地质灾害避险易地搬迁群众459户2293人。其中:水口镇合平村陇茗屯113户565人、上下塘屯116户562人;上金乡两岸村陇噤屯113户586人;上龙乡民权村板化屯117户580人。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即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平整场地)。 1.1.8 建设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建设总投资755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易地扶贫试点资金69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65万元。 1.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

及相应的实施条件等法律和行政规章;

(2)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意见的通知》(桂政办发[2005]94号);

(3) 龙州县人民政府《龙州县2008年度地质灾害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4)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组织编报2008年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建设计划的通知》;

(5) 龙州县人民政府《龙州县人民政府关于龙州县2008年度地质灾害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资金配套的承诺》;

(6) 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

(7) 广西南宁地质环境监测站《龙州县水口镇合平村陇茗屯危岩地质灾害调查简报》;

(8) 广西南宁地质环境监测站《龙州县水口镇合平村上下塘屯危岩地质灾害调查简报》;

(9)广西南宁地质环境监测站《龙州县上金乡两岸村陇噤屯危岩地质灾害调查简报》;

(10)广西南宁地质环境监测站《龙州县上龙乡民权村板化屯危岩地质灾害调查简报》;

(11)广西南宁地质环境监测站《龙州县上金乡两岸村陇噤屯危岩地质灾害调查简报》;

(12) 崇左市国土资源局《崇左市龙州县水口镇合平村陇茗屯崩塌地质灾害界定意见书》;

(13)崇左市国土资源局《崇左市龙州县水口镇合平村上下塘屯崩塌地质灾害界定意见书》;

(14) 崇左市国土资源局《崇左市龙州县上金乡两岸村陇噤屯崩塌地质灾害界定意见书》;

(15) 崇左市国土资源局《崇左市龙州县上龙乡民权村村板化屯崩塌地质灾害界定意见书》;

(16) 龙州县发展和改革局《委托书》。 1.3 易地扶贫搬迁的指导方针、目标和原则 1.3.1指导方针

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指导方针是: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协调,讲求实效。 1.3.2目标

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目标是:搬迁的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改善迁出地区的生态环境;探索出我区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的基本形式和途径,为今后全面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3.3原则

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分级负责,以县(市、区)为主,落实任务、责任、权利、资金到县(市、区)原则。

(2)扶贫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原则。实施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要在全区生态建设规划和扶贫规划的指导下,与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重点治理等工程的实施相结合,努力实现减少贫困人口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双重目标。

(3)群众自愿原则。实施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政府引导和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是关键。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尊重群众意愿,严禁强迫命令。同时要做好思想发动工作,抓好典型示范,引导群众积极参与。 (4)统筹安排、政策保障原则。实施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政策性强,操作复杂。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除了做好工程建设方面的工作外,更为重要的是在群众安置和土地调整等方面做到统筹安排、综合考虑。各级人民政府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制定相关的

措施,以确保顺利地组织群众搬迁。

(5)先开发、后搬迁原则。实施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要把搬迁的移民能够安居乐业作为整个工作的核心来抓,做到先开发、后搬迁。要搞好迁人地的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提高安置地的人口承载能力,让群众在迁入地能够有较好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并加快开发建设,促进迁入地产业发展,确保搬迁的移民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6)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原则。我区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易地扶贫搬迁的移民安置不搞统一模式,宜集中则集中安置、宜分散则分散安置、宜插花则插花安置,单个安置点的规模可大可小、安置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前提是要根据迁出地、迁入地的资源和环境条件确定合理的迁移和安置方案。

(7)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原则。实施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任务重、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操作复杂,要根据国家拨付的资金情况和地方财力的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分阶段逐步开展,不能一哄而起。

(8)公开、“阳光”操作原则。在实施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中,要利用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形式,对试点工程项目审批、搬迁对象确认、资金使用和管理等实行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确保试点工程项目成为一项德政工程。 1.4易地扶贫搬迁的范围

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范围。易地扶贫搬迁以县(市、区)为基本实施单位,重点放在我区28个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部分其它贫困地区。列为易地扶贫搬迁重点项目的条件是:当地政府重视,宣传发动充分,组织工作有力,政策措施到位,安置条件落实,报批程序规范,项目论证可行。

2. 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2.1 项目背景

龙州县的水口镇、上金乡、上龙乡属石灰岩石山区,山多地少,山高坡陡,

多数的村屯都是依山建房,特别是近年来山体风化严重,局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地质灾害日益频繁、严重。水口镇合平村陇茗屯、水口镇合平村上下塘屯、上金乡两岸村陇噤屯、上龙乡民权村板化屯,近年来发生多起山石崩塌滚落,由于山体岩石风化严重、开山取石等人为的破坏,山体疏松,更容易发生崩塌,随时有山体滑坡埋没村屯等危险。为此,龙州县国土资源局向龙州县人民政府提出对受危岩威胁的水口镇合平村陇茗屯、上下塘屯、上金乡两岸村陇噤屯和上龙乡民权村板化屯搬迁要求。4个屯经崇左市国土资源局组成的专家组进行危岩地质灾害评估,确认为灾害危险点,是地质灾害危险区。经广西南宁地质环境监测站受广西国土资源厅委派与崇左市国土资源局、龙州县国土资源局及当地居民一起对上述4个屯分别进行危岩调查,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及综合分析,危岩目前稳定性较差,如遇强降雨或震动有发生崩塌的趋势,威胁下方人口2293人,459户,545间房屋及约2300万元财产安全,危险性较大,急需搬迁。

为了保障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巩固边防,决定将龙州县水口镇合平村陇茗屯、上下塘屯、上金乡两岸村陇噤屯和上龙乡民权村板化屯受地质灾害严重危害的住户搬迁到附近安全地点,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2.2 拟搬迁村屯的地质灾害情况 2.2.1水口镇合平村陇茗屯基本情况 (1)陇茗屯基本情况

龙州县水口镇合平村陇茗屯位于龙州县水口镇北部,距龙州县水口镇所在地约20公里,现有人口565人,113户,全屯耕地面积1186亩,该屯住宅沿山脚展布,距山脚5~10米,房屋集中,多为陈旧的土(泥草)瓦结构,抗震能力极差。 (2)陇茗屯灾情

危岩位于该屯西北面山坡上部,山坡倾向东南,坡度较陡,中上部坡度50~600,较陡,上部近直立。中下部山坡植被较发育,覆盖率达50%,主要为

宽300~500米,向东开口,为该屯农作区,以种植甘蔗为主。

(2)板化屯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危岩处出露石炭系上统马平组(C2pm)灰白色中厚层泥晶灰岩、微晶灰岩、生物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岩层产状600∠190,厚度81~1679米。

危岩点位于龙州—凭祥弧形构造弧内的北端。龙州—凭祥弧形构造由南东突出的弧形褶皱和六条压性主干断裂组成迭瓦状断裂带。受上述构造影响,危岩处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坏碎,主要节理裂隙为1400∠850,节理裂隙间距分别为3~6米,局部大于10米。节理裂隙宽一般1~3厘米,长3~5米,无充填。

2.3.2危岩地质灾害点的发生原因

2.3.2.1龙州县水口镇合平村陇茗屯危岩地质灾害点的发生原因

危岩地质灾害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主要为自然地质环境条件

诱发。

(1)地形地貌

水口镇合平村陇茗屯后山山峰坡度较陡,中下坡度50~600,中上部近

直立,有产生危岩崩塌的良好地开形地貌条件。

(2)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

山峰出露地层为石炭系上统马平组(C2pm)灰白色中厚层泥晶灰岩、

微晶灰岩、生物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受构造影响,岩石1400∠850和600∠800等多组裂隙发育,形成长数米,宽0.05~0.10米的裂隙,岩石破碎,形成危岩,在重力作用及溶蚀风化作用下产生位移,易发生崩塌。

(3)降雨

岩石在雨水溶蚀作用下,裂缝变长变宽,被切割的岩石脱离母岩,所

以降雨起到诱导崩塌的作用。

(4)树木根劈作用

山峰上局部地段生长灌木,灌木根系沿岩石裂隙生长,根系变长变粗,对岩石裂隙产生根劈作用,裂隙变长变宽,使岩体破碎,是形成危岩的重要原因。

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促使了龙州县水口镇合平村陇茗屯后山危岩的形成和发生崩塌。

2.3.2.2龙州县水口镇合平村上下塘屯危岩地质灾害点的发生原因

危岩地质灾害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主要为自然地质环境条件

诱发。

(1)地形地貌

水口镇合平村上下塘屯后山山峰坡度较陡,中上部近直立,有产生危

岩崩塌的良好地开形地貌条件。

(2)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

山峰出露地层为泥盆系下统黄猄山组(D1hj)灰色厚层状白云岩、白

云质灰岩,岩层产状800∠120,厚度25~650米。为多组裂隙发育,形成长数米,宽0.05~0.10米的裂隙,岩石破碎,形成危岩,在重力作用及溶蚀风化作用下产生位移,易发生崩塌。

(3)降雨

岩石在雨水溶蚀作用下,裂缝变长变宽,被切割的岩石脱离母岩,所

以降雨起到诱导崩塌的作用。

(4)树木根劈作用

山峰上局部地段生长灌木,灌木根系沿岩石裂隙生长,根系变长变粗,

对岩石裂隙产生根劈作用,裂隙变长变宽,使岩体破碎,是形成危岩的重要原因。

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促使了龙州县水口镇合平村上下塘屯后山危岩

的形成和发生崩塌。

2.3.2.3龙州县上金乡两岸村陇噤屯地质灾害点的发生原因

危岩地质灾害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主要为自然地质环境条件

诱发。

(1)地形地貌

水口镇合平村陇茗屯后山山峰坡度较陡,中下坡度50~600,中上部近

直立,有产生危岩崩塌的良好地开形地貌条件。

(2)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

山峰出露地层为石炭系上统马平组(C2pm)灰白色中厚层泥晶灰岩、

微晶灰岩、生物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受构造影响,岩石1400∠850和600∠800

等多组裂隙发育,形成长数米,宽0.05~0.10米的裂隙,岩石破碎,形成危岩,在重力作用及溶蚀风化作用下产生位移,易发生崩塌。

(3)降雨

岩石在雨水溶蚀作用下,裂缝变长变宽,被切割的岩石脱离母岩,所

以降雨起到诱导崩塌的作用。

(4)树木根劈作用

山峰上局部地段生长灌木,灌木根系沿岩石裂隙生长,根系变长变粗,对岩石裂隙产生根劈作用,裂隙变长变宽,使岩体破碎,是形成危岩的重要原因。

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促使了龙州县水口镇合平村陇茗屯后山危岩的形成和发生崩塌。

2.3.2.2龙州县水口镇合平村上下塘屯危岩地质灾害点的发生原因

危岩地质灾害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主要为自然地质环境条件

诱发。

(1)地形地貌

水口镇合平村上下塘屯后山山峰坡度较陡,中上部近直立,有产生危

岩崩塌的良好地开形地貌条件。

(2)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

山峰出露地层为泥盆系下统黄猄山组(D1hj)灰色厚层状白云岩、白

云质灰岩,岩层产状800∠120,厚度25~650米。为多组裂隙发育,形成长数米,宽0.05~0.10米的裂隙,岩石破碎,形成危岩,在重力作用及溶蚀风化作用下产生位移,易发生崩塌。

(3)降雨

岩石在雨水溶蚀作用下,裂缝变长变宽,被切割的岩石脱离母岩,所

以降雨起到诱导崩塌的作用。

(4)树木根劈作用

山峰上局部地段生长灌木,灌木根系沿岩石裂隙生长,根系变长变粗,

对岩石裂隙产生根劈作用,裂隙变长变宽,使岩体破碎,是形成危岩的重要原因。

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促使了龙州县水口镇合平村上下塘屯后山危岩

的形成和发生崩塌。

2.3.2.4龙州县上龙乡民权村板化屯危岩地质灾害点的发生原因 危岩地质灾害的形成是主要为自然地质环境条件诱发。

(1)地形地貌

上龙乡民权村板化屯后山山峰坡度较陡,中下坡度70~800,中上部近

直立,有产生危岩崩塌的良好地开形地貌条件。

(2)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

山峰出露地层岩性为泥盆系下统黄猄山组(D1hj)灰色厚层状白云岩、

白云质灰岩,受构造影响,产状为125∠850和35∠800等多组裂隙发育,形成数十米,宽0.2~2.0米的裂隙,岩石破碎,形成危岩,在重力作用及溶蚀风化作用下产生位移,易发生崩塌。

(3)降雨

岩石在雨水溶蚀作用下,裂缝变长变宽,被切割的岩石脱离母岩,所

以降雨起到诱导崩塌的作用。

(4)树木根劈作用

山峰上局部地段生长灌木,灌木根系沿岩石裂隙生长,根系变长变粗,

对岩石裂隙产生根劈作用,裂隙变长变宽,使岩体破碎,是形成危岩的重要原因。

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促使了龙州县上龙乡民权村板化屯后山危岩的

形成和发生崩塌。

2.3.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龙州县近年来积极实施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环境建设,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还有一些乡镇的部分地区存在生态隐患,时常发生山体滑坡和崩塌,严重地威胁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一些地方的自然环境条件已不适宜或不符合人居要求,而且龙州县水口镇合平村陇茗屯、水口镇合平村上下塘屯、上金乡两岸村陇噤屯、上龙乡民权村板化屯,均属崇左市“十一五”期间重点

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因此对地质灾害严重的村屯进行避险搬迁安置是很有必要的,经广西南宁地质环境监测站的现场调查结果及综合分析,危岩目前稳定性较差,如遇强降雨或震动有发生崩塌的趋势,威胁着水口镇合平村陇茗屯、上下塘屯、上金乡两岸村陇噤屯和上龙乡民权村板化屯4个屯人口2293人,459户,545间房屋及约2300万元财产安全,危险性较大,急需避险搬迁。

广西南宁地质环境监测站调查建议:龙州县水口镇合平村陇茗屯、上下塘屯、上金乡两岸村陇噤屯和上龙乡民权村板化屯可搬至离山脚大于100米的谷地中间,危岩威胁之外的安全地带建房居住。

地质灾害易地搬迁既是一项扶贫工程,也是一项生态工程。通过项目的实施,使搬迁的山区群众安心地投入生产生活中,在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上得到明显的改善;同时也促进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使贫困的农户通过生产开发尽快脱贫致富,这对于巩固和提高龙州县的扶贫成果,加快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将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3 项目建设地点和建设条件

3.1 项目区域地理位置

龙州县位于广西西南部,东经106°33′00″~107°12′48″,北纬22°08′54″~22°44′42″。南北长70.7公里,东西宽67.8公里。东邻江州区,南连宁明县、凭祥市,西和西北部与越南民主共和国接壤,东北与大新县毗邻 。

水口镇、上金乡、上龙乡分别位于龙州县的西北部、东南部和中部,距县城分别为35、15、12公里;地质灾害易地搬迁安置的村屯为龙州县水口镇合平村陇茗屯、上下塘屯、上金乡两岸村陇噤屯和上龙乡民权村板化屯。

3.1.1 自然条件 (1) 地形地貌

全县以岩溶地貌为主,山脉呈东南走向,整个地势呈西北高,逐渐向东南倾斜。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属石灰岩石山区,海拔高度一般在500米以下;南部与西南部是以大青山为主峰的低山丘陵区,顶峰海拔1045.9米,大部分

2.2L/s,水位埋深0.5米;地下河流动天窗水位埋深0.6米,雨季地下水从洞口流出,为该屯居民饮用和农业灌溉的地下水源。

地下水主要接受降雨补给,沿岩溶裂隙、溶洞中大致由北向南迳流,以泉水或地下河的形式出露于地表。 3.3.4 交通通讯条件和电力条件

项目区内有龙夏(夏石)、龙水二级公路、龙崇左至州三级公路和沿边三级公路通过,交通四通八达。村一级均开通程控电话,无线电通讯和有线通讯可直接与外界联系。项目区附近的村屯和场部已进行了输电线路农网改造,可以辐射到项目区内。 3.3.5 生产条件

灾民搬迁后,距原耕作地不远,仍可经营原来的田地和山林,生产经营活动条件不变。

4 项目建设方案

4.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和原则 4.1.1 指导思想

地质灾害易地扶贫搬迁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协调,讲究实效”的指导思想,同时紧紧围绕发展的观点,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建设农村生态新村,为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村民创造一个良好人居环境,以科技为保障,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动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农作物和果木林以及旅游业,使贫困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加快奔小康的步伐,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4.1.2 安置原则

(1) 易地安置实行政府主导,并纳入当地经济发展计划的原则。 (2) 有劳动能力、遵纪守法、自愿易地安置的受灾农民。

(3) 安置农户具有永久居住权和土地使用权;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待遇,纳入当地行政管理。

(4) 安置点土地权属明确,满足安置农户生产、生活用地。

(5) 安置农户要依托国家和当地政府提供的政策和优越的条件,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持续发展,尽快脱贫致富。

(6) 扶持帮助安置点的基础设施、生产设施、文教、卫生设施等建设。 4.1.3 安置移民对象

安置移民对象为受地质灾害危岩威胁的水口镇合平村陇茗屯113户565人、水口镇合平村上、下塘屯116户562人、上金乡两岸村陇噤屯113户586人、上龙乡民权村板化屯117户580人,共459户,2293人。 4.2 发展目标

本项目以帮助灾民避灾搬迁的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主要建设内容有场地平整、人畜饮水工程、道路硬化建设和供水、供电设施建设等;健全管理机构,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移民职业技术培训。通过建设项目的实施,使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实现脱贫致富和加快奔小康的步伐。 4.3 建设方案 4.3.1 新村建设规划

移民新村建设按国家扶贫有关政策,结合远期建设目标进行综合规划,建筑物间隔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建筑用地面积与空间面积比例为4∶6,即规划新村总面积的40%为建筑用地,60%为道路、绿地、公共用地,规划做到布局合理,体现新村个性风貌,并预留有发展空间。 4.3.2 建设期限

水口镇合平村陇茗屯、水口镇合平村上、下塘屯、上金乡两岸村陇噤屯、上龙乡民权村板化屯地质灾害易地搬迁安置移民点建设期限为1年,即2008年—2009年,分两个阶段实施,其中第一阶段(2008年3月—2009年9月)主要完成土地开发规划设计和通电、通水、通路工程,第二阶段(2008年9月—2009年3月)完成移民住房建设,移民迁入和全面开展土地资源开发,实施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4.3.3 建设内容

根据项目区避灾搬迁安置点的实际情况,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解决边民居住、用水、用电、通路等问题,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并实施科技培训,使新村居民提高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为发展现代农业与边贸旅游相结合的特色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包括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人畜饮水工程、农业灌溉工程、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2)居民点安置建设规划:包括移民住房建设、生活区道路、污水处理建设等;

(3) 技术培训计划:对移民的劳动力全员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实用技术培训。

4.3.4 建设方案

(1) 实施对移民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解决移民居住、用水、用电、通路、就医、就读等问题,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2)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生产粮食为基础,以发展经济林为主导,使粮食自给有余,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并形成稳定的经济主导产业;

(3) 实施科技培训,使移民的科技素质得到较大地提高,使每个移民户有1人以上能掌握农业开发实用技术。

5 产业发展与布局

5.1主导产业确立与发展重点

水口镇合平村陇茗屯、水口镇合平村上、下塘屯、上金乡两岸村陇噤屯、上龙乡民权村板化屯移民安置点的产业发展是围绕土地资源治理利用,大搞农业综合开发,逐步提高经济收入,改善贫困农户生活,为扶持贫困群众探索、

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模式这一宗旨,结合安置点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根据安置点的土地资源条件,确立发展甘蔗为主导产业,发展的重点是:以科学的经营手段培育优质高产甘蔗林,提高甘蔗品质和产量,达到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大力植树造林,抑制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 5.2 重点建设项目规划与布局

移民新村安置点重点建设项目有:平整场地、新村道路硬化、人畜饮水、低压输电线路等。4个安置新村总体布局为:共搬迁459户2293人,总占地面积62800平方米,规划每个农户建房用地面积60-100平方米,建设住房459套,建筑占地面积32180平方米,根据各屯可建设用地不同,规划布局也不一样。规划尽量做到布局合理,体现新村个性风貌。

(1)水口镇合平村陇茗屯新村规划

水口镇合平村陇茗屯新村建设总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采用的建筑用地面积与空间面积比例为5∶5,即规划新村总面积的50%为建筑用地,50%为道路、绿地建设,建设住房113套,每户建筑占地面积6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6780平方米;道路、绿地及公共建设用地面积6420平方米。

(2)水口镇合平村上、下塘屯新村规划

水口镇合平村上、下塘屯新村建设总占地面积23200平方米,采用的建筑用地面积与空间面积比例为5∶5,即规划新村总面积的50%为建筑用地,50%为道路、绿地建设,建设住房116套,每户建筑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1600平方米;道路、绿地及公共建设用地面积11600平方米。

(3)上金乡两岸村陇噤屯新村规划

上金乡两岸村陇噤屯新村建设总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采用的建筑用地面积与空间面积比例为5∶5,即规划新村总面积的50%为建筑用地,50%为道路、绿地建设,建设住房113套,每户建筑占地面积6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6780平方米;道路、绿地及公共建设用地面积6420平方米。

(4) 上龙乡民权村板化屯新村规划

上龙乡民权村板化屯新村建设总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采用的建筑用地面积与空间面积比例为50∶50,即规划新村总面积的50%为建筑用地,50%为

道路、绿地建设。建设住房117套,每户建筑占地面积6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7020平方米;道路、绿地及公共建设用地面积6180平方米。

6 基础设施建设

6.1 基本农田建设

基本农田建设主要是对中低产的甘蔗田和水稻田进行改造,本项目拟发动群众进行中低产田改造1100亩,其中:种植新品种甘蔗(经过国家审定通过的高产品种桂糖25号等)600亩、种植杂交水稻500亩。并通过采用种植新品种和采用种植新技术提高产量,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粮食产量。 6.2 生产、生活用水工程

根据水口镇合平村陇茗屯、水口镇合平村上、下塘屯、上金乡两岸村陇噤屯、上龙乡民权村板化屯移民安置点的实际情况,进行生产、生活用水规划,建设水池两座,供应生产、生活用水,并配套铺设引水管道引水,切实满足生产用水和人畜饮水的需求。

分别在4个新村安置点附近制高点分别建设80立方米蓄水池各一座,抽水设备各一套,铺设DN80环保塑料管引水管9000米。 6.3.1水口镇合平村陇茗屯安置点

(1)水源:水源为目前该屯饮用的水源,水质符合人饮卫生标准,水量和水质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2)工程建设内容:建设一个容积为80立方米的水池,一套抽水设备及机房,引水管主管采用DN80环保塑料管,铺设管道长2000米,入户部分由群众自筹。

6.3.2水口镇合平村上、下塘屯安置点

(1)水源:水源为目前该屯饮用的水源,水质符合人饮卫生标准,水量和

水质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2)工程建设内容:建设一个容积为80立方米的水池,一套抽水设备及机房,引水管主管采用DN80环保塑料管,铺设管道长3000米,入户部分由群众自筹。

6.3.3上金乡两岸村陇噤屯安置点

(1)水源:水源为目前该屯饮用的水源,水质符合人饮卫生标准,水量和水质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2)工程建设内容:建设一个容积为80立方米的水池,一套抽水设备及机房,引水管主管采用DN80环保塑料管,铺设管道长2000米,入户部分由群众自筹。

6.3.4上龙乡民权村板化屯安置点

(1)水源:水源为目前该屯饮用的水源,水质符合人饮卫生标准,水量和水质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2)工程建设内容:建设一个80立方米的水池,一套抽水设备及机房,引水管主管采用DN80环保塑料管,铺设管道长2000米,入户部分由群众自筹。 6.3 生产、生活用电工程

生产、生活用电电源从原有的农网供电系统接入,本项目需架设低压输电线路9公里,安装变压器4台。其中:

(1) 水口镇合平村陇茗屯架设低压输电线路2公里,安装变压器一台; (2) 水口镇合平村上、下塘屯屯架设低压输电线路3公里,安装变压器一台;

(3) 上金乡两岸村陇噤屯架设低压输电线路2公里,安装变压器一台; (4) 上龙乡民权村板化屯架设低压输电线路2公里,安装变压器一台。

6.4 移民新村建设 6.4.1 移民新村平整场地

4个移民新村总需平整场地面积62800平方米,其中:水口镇合平村陇茗屯需平整场地面积13200平方米,水口镇合平村上、下塘屯需平整场地面积23200平方米,上金乡两岸村陇噤屯需平整场地面积13200平方米,上龙乡民权村板化屯需平整场地面积13200平方米。 (1)水口镇合平村陇茗安置点:

建设用地规划面积19.8亩(13200平方米),梯形形状,朝向坐西向东,每户建房用地面积60平方米,新址在原陇茗小学的旧址。由于陇茗屯群众长期深受地质灾害的困扰,因此对于此地质灾害搬迁项目报以极大的热情,纷纷表示,如果地质灾害搬迁项目使用到自已的田地,可以无偿征用,不存在土地权属需要出让金。水口镇村镇建设所对于陇茗屯地质灾害搬迁建设进行实地勘测,认为该建设完全符合建设条件。 (2)水口镇合平村上、下塘屯安置点:

建设用地规划面积34.8亩(23200平方米),梯形形状,朝向坐西向东,每户建房用地面积100平方米。由于陇茗屯群众长期深受地质灾害的困扰,因此对于此地质灾害搬迁项目报以极大的热情,纷纷表示,如果地质灾害搬迁项目使用到自已的田地,可以无偿征用,不存在土地权属需要出让金。水口镇村镇建设所对于上、下塘屯地质灾害搬迁建设进行实地勘测,认为该建设完全符合建设条件。

(3)上金乡两岸村陇噤屯安置点:

建设用地规划面积19.8亩(13200平方米),梯形形状,朝向坐西向东,每户建房用地面积60平方米。由于陇茗屯群众长期深受地质灾害的困扰,因

此对于此地质灾害搬迁项目报以极大的热情,纷纷表示,如果地质灾害搬迁项目使用到自已的田地,可以无偿征用,不存在土地权属需要出让金。上金乡村镇建设所对于陇噤屯地质灾害搬迁建设进行实地勘测,认为该建设完全符合建设条件。

(4)上龙乡民权村板化安置点:

建设用地规划面积19.8亩(13200平方米),梯形形状,朝向坐西向东,每户建房用地面积60平方米。由于陇茗屯群众长期深受地质灾害的困扰,因此对于此地质灾害搬迁项目报以极大的热情,纷纷表示,如果地质灾害搬迁项目使用到自已的田地,可以无偿征用,不存在土地权属需要出让金。上龙乡村镇建设所对于板化屯地质灾害搬迁建设进行实地勘测,认为该建设完全符合建设条件。

6.4.2 居住环境建设 6.4.2.1环境卫生设施建设

排水系统采用明沟、暗沟、管道直行排污、排水。

(1)明沟:采用M5水泥砂浆砌砼空心砖,规格为内空50*60厘米,沟壁厚20厘米,C10砼垫层厚10厘米,外露部分采用1∶2水泥砂浆抹面厚2厘米,主要用于排地表水、雨水,沟底设计纵坡为0. 5%—1.0%;

(2) 暗沟:采用M5水泥砂浆砌砼空心砖,规格为内空40*60厘米,沟壁厚20厘米,C10砼垫层厚10厘米,外露部分及沟内壁采用1∶2水泥砂浆抹面厚2厘米,顶盖采用C20钢筋混凝土盖板厚6厘米(跨路部分板厚12厘米)主要用于排行活污水和房前地表雨水,沟底设计纵坡为0. 5%—1.0%;

(3)管道:管道采用C20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管径60厘米,主要用于跨路管涵和汇集明沟、暗沟之水排入龙州镇排污总渠道。

规划4个安置点共建设排污水沟9000米(其中:明沟4500米,暗沟3500

米,管道1000米)。其中:水口镇合平村陇茗屯2000米(其中:明沟1100米,暗沟850米,管道50米);水口镇合平村上下塘屯3000米(其中:明沟1800米,暗沟1750米,管道50米);上金乡两岸村陇噤屯2000米(其中:明沟1100米,暗沟850米,管道50米);上龙乡民权村板化屯2000米(其中:明沟1100米,暗沟850米,管道50米)。

目前已有乡村公路通往4个移民新村,本项目所建设的移民新村道路建设是指移民新村内部道路硬化建设,是为了加强移民新村安置居民点内的环境卫生,规划在移民新村建设标号为C25混凝土路面1000米,路面宽度为3米,厚度16厘米,混凝土路面总面积5500平方米,其中:

水口镇合平村陇茗屯安置点道路硬化面积1000平方米;水口镇合平村上下塘屯安置点道路硬化面积2500平方米;上金乡两岸村陇噤屯安置点道路硬化面积1000平方米;上龙乡民权村板化屯安置点道路硬化面积1000平方米。

表1

基础设施建设统计表

供水设施 引水管道 计 计 (公里) 4 1 1 1 1 4 2 3 2 2 5500 1000 2500 1000 1000 住 房 (平方米) (米) 9000 2000 3000 2000 2000 (公里) 9 2 3 2 2 房屋建设(平方米) 道路硬化 排污沟 输电 线路 平整 场地 (平方米) 62800 13200 23200 13200 13200 项目 单位 合计 陇茗 上下塘 陇噤 板化

7 环境保护、消防及节能

7.1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任何开发建设项目都必须按照环保法规做好环保工作,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环境污染的根源和危害,

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控制环境污染。

本项目的建设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搬迁户住房建设,这些建设在其建成投入使用后,均不会产生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三废”物,相反,它的建设对改善和美化城镇环境均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项目建设过程中会有小量建筑垃圾及施工机械运行过程中“噪音”产生,对此,项目拟采取对建筑垃圾不随便堆放,同时做到及时清运处理,以防止其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另外,对施工噪音,拟采取使用低噪音设备,同时严格施工作业时间,以免给居民生活带来噪声污染。本项目建成后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生活污水及生活废弃物等。为了防止产生的污染物可能对周围环境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本项目拟采取如下措施进行处理:

(1)污水处理:本项目所产生的污水以生活污水为主,其所含有害物质很少,经污水处理池处理达标后排放。

(2)废弃物处理:废弃物主要是指生活垃圾,对此,项目拟修建专门垃圾池收集垃圾,垃圾经集中处理后,变废为宝作为农作物的有机肥。 7.2 消防

本项目消防重点是居民点建筑物防火,具体措施如下:

1.按有关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要求进行居民点的总体设计,在总平布置中考虑消防环形通道。

2.消防用水与生活用水同一管网,按同一时间发生一次火灾用水量进行消防管道、消防栓数量及规格配置设计。

3.室内消防按有关规定配置相应数量的干粉灭火器。

4.加强防火安全管理,大力开展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及普及教育工作,落实消防和森林防火安全责任制,杜绝火灾的发生。

委。根据国家批准下达的计划,自治区实施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办公室提出年度投资计划建议方案,由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下达执行。各地要按照使用国债资金的要求,遵循基本建设程序,认真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组织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并按照有关规定履行论证和审批手续;属地质灾害搬迁项目须经地级市以上国土资源部门鉴定并确认。

县(市、区)内的易地扶贫搬迁,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跨县(市、区)的,由有关地级市人民政府协调,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具体实施。

实施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周期为3年:“一年建设,二年稳定,三年发展”。

为了适应易地安置点工作开展的需要,必须建立有效的协调和管理机制。建议龙州县人民政府相应成立易地安置领导小组,直接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管理和指导;武德乡、水口镇成立精干的管理机构,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和实施,层层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建立责任制,做到责、权分明。 9.4规范支出机制,加强资金管理

1、要依据国家、自治区扶贫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制定资金管理实施办法,严格执行专款专用,确保资金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使项目建设按计划目标完成。

2、加强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工作,确保项目资金的正确使用,防止和杜绝挤占、挪用或贪污现象发生。

要多渠道筹集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从2006年起,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每年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实施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前期工作。每年从以工代赈和财政扶贫资金中各安排2500万元用于实施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项目配套。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相应地安排配套资金。自治区农业、

林业、交通、教育、卫生、水利、电力、民政等部门也要尽量安排资金.支持实施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在符合中国农业银行贷款条件的情况下,信贷扶贫资金应优先安排给实施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实施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要按国家以工代赈建设标准,采取民工参与的方式组织建设。

实施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以改善迁入地的基本生产条件为重点,兼顾生活条件的改善,使搬迁的移民具备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因此,实施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迁入地的基本农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可适当用于住房建设和教育卫生设施建设补助。搬迁户的种养业项目,要通过小额信贷资金安排;属于今后长远发展的生产建设项目,由群众通过自力更生的办法解决。要加强实施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资金管理。资金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9.5 建立基层组织

各安置点成立村民小组。基层组织主要的职责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组织移民按计划完成各项开发生产任务。 9.6 实行土地承包制

本项目的土地开发利用均由各村屯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实行土地承包制,将土地划分给农户承包经营,各项目开发做到相对连片。 9.7 人才培训

为了使移民能适应新的生产经营环境,提高他们的文化、科技素质,要依托科研院所和有关技术部门的专家对移民进行技术培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有计划的对各种科技带头人和村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培训,逐步提高移民的经营管理水平。

10 效益评价

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新村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功能趋向齐全,有利于建设整洁文明、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型农村,帮助受灾群众脱离险情,改善生活条件,使受灾群众安心搞好生产活动,不仅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而且还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大气、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的生态效益。 10.1 经济效益

龙州县武德乡武德村告内屯、水口镇合平村陇茗屯以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扶持贫困农民发家致富,以主要种植农业经济作物——甘蔗为主导产业,以经营粮食作物为辅。

(1) 基本农田建设主要是对中低产的甘蔗田和水稻田进行改造,本项目拟发动群众进行中低产田改造800亩,其中:种植新品种甘蔗(经过国家审定通过的高产品种桂糖25号等)500亩、种植杂交水稻300亩。并通过采用种植新品种和采用种植新技术提高产量,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粮食产量。

(2)以退耕还林为基础,在土山坡地大力植树造林,可种植、马尾松、速丰桉类;石山以亚热带阔叶树种为主。通过合理的管理和利用,既可达到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的目的,又可从中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移民搬迁和综合治理后,泥石流逐年得到抑制治理,耕地恢复治理,逐年扩大种植面积,同时改善生产环境,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科学经营,农民经济收入有所提高,改善了生活条件;实现了扶持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目标。

10.2 生态效益

经过综合治理,森林植被逐渐恢复,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提高了项目区域的生态环境,改善了林地的土壤结构,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有利于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使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减少水、旱灾害,保持农田水利设施,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10.3 社会效益

1、通过项目的实施,使搬迁移民摆脱了地质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使搬迁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使山区群众安居乐业,边境地区安定团结。

2、项目建成后,逐步提高移民的生活条件,从根本上解决移民的行路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的问题,改善了移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移民的文化素质和增强移民的体质。

11结论

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家、自治区扶贫政策。使受地质灾害困扰的群众消除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巩固边防,实行重灾村屯搬迁安置、重建家园,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让灾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从根本上消除后顾之忧,全力大搞生产建设,推动经济发展,让贫困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帮助贫困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加快贫困群众奔小康的步伐,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项目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见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n9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