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浙江省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更新时间:2024-03-12 17: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届浙江省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压轴(zhòu)混(hùn)纺便笺(jiān)擢发难数(shù) B.着(zhuó)墨稍(shào)息屏(bǐn)除焚膏继晷(ɡuǐ) C.囤(tún)积蹁跹(xiān)差(chà)劲家给(jǐ)人足 D.骨鲠(ɡěnɡ) `标的(dì)痤(cuó)疮玩物丧(sānɡ)志 【答案】C

【解析】选C项,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等,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A项中.数应读shǔ, B项中.屏应读bǐnɡ,D中.丧应读sànɡ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结合当前的形势,十八届四中全会梳理了当前和今后一些重大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主要头序,对反腐败斗争应当着重解决的主要问题也做了安排。

B.2014年9月30日是首个烈士纪念日,军报特别策划了“缅怀英烈丰功伟迹”的烈士纪念日专题报道,以表达崇敬之情,向全社会传播正能量。

C.据报道,由于阿里巴巴的成功上市,软件银行集团自上周以来股价大涨16%,使得韩裔日本人孙正义挤身日本首富,一举超越了原日本首富柳井正。

D.《终结者:创世纪》日前登上《娱乐周刊》封面,几位主角的造型也首次曝光。相比前作,“龙女”的外形少了一份剽悍,多了一份妩媚。 【答案】D

【解析】选D项。字形题的命题形式是常见词语中的错别字、常用字、易混字,特别是易混字,即因音近、形近或音义相近而容易混淆的字。复习时应做到分散复习,不能设想一次到位,循环进行。要在生活中提高对字形的敏锐感知力,读书看报多留心,对于提高我们的辨识力有很大的好处。A项“头序”应为“头绪”,B项“伟迹”应为“伟绩”,C项“挤身”应为“跻身”。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遵照景区升级改造方案,景区负责人拆除了核心岛可视范围内影响景观的水上及山体娱乐项目设施,进行整体环境改造,同时也拆除了周边的高山滑车设施。

B.对于此次收购,微软已经孤注一掷,盖茨更是志在必得,再次使用了自己屡试不爽的看家本领,欲借收购之力,再圆霸主之梦。

C.古典文献文不加点,加之有些内容年代久远晦涩难懂,这给读者造成了很大的阅读障碍,因此出版加注标点和注释的版本便显得很有必要。

D.深圳2015年中考改革方案出炉,深圳市教科院表示,对于备受关注的思想品德考试,做义工等帮助他人的行为或纳入考察内容。 【答案】B

【解析】选B项,A.遵照—按照。“遵照”强调遵从,表示尊敬。“按照”指根据、依照。

B.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如:这种方法屡试不爽。C.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如:他博览群书,才思敏捷,提起笔来,文不加点,一挥而就,真可谓文章魁首。D考察—考查。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如:考查学生的学业成绩。考察:实地观察调查或者细致深刻地观察。如:他们到各地考察水利工程。这是两字词语与成语结合考查的题型。解题时需要注意同音异形的两字词语词义的辨析和词义相近的词语的辨析。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香港交通运输业团体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颁令禁止示威者占领旺角和金钟路段,法院随后颁布了临时禁令。

B.公安部最近通报,我国已从40余个国家和地区缉捕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180名顺利回国,其中涉案金额千万元以上的有44名。

C.徐明煜教授开设的中国古代哲学选修课,能将现代生活同老庄孔孟生动地联系起来,使学生们听了之后获得许多人生智慧。

D.各国领导人均表示要促进对组织内成员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亚太经济体的优势,扩大联动效应,实现共同发展。 【答案】A

【解析】选A项,病句题型一般每句包含一种不同类型的语病,这是解题时可以利用的地方。复习时要对六种病句类型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整理,以便有一个全面、清楚地认识。尽管高考病句辨析不在病句类型概念上作要求,但要尽可能地掌握病因类型。要学会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培养语感。B项中,“我国已从40余个国家和地区缉捕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180名顺利回国”杂糅,去掉“顺利回国”。C项中语序不当。“现代生活”与“老庄孔孟”位置互换。D项中“促进”和“力度”不搭配,改为“加大”。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在唐之前,家具往往造得矮小,古人席地而坐,一人盘踞一个低矮的小食案,一人享用一份饭菜,类似今天的西餐。进入唐代, , 。 , , 。 ,他们为之雀跃不已。 ①高桌大椅帮助唐人实现了从分食制到会食制的飞跃 ②一群人围聚一桌共享佳肴有了现实条件 ③而是一件共同享受和娱乐的事 ④新式家具高桌大椅出现

⑤吃饭不再是一件各顾各的事 ⑥唐人发现了隐藏在生活中的新乐趣 A.⑤③④②①⑥ B.④②①⑤③⑥ C.⑥④②①⑤③ D.⑥④⑤③①② 【答案】B

【解析】选B项,本题要注意使用语言时话题是否一致、语序是否合理、语句是否呼应或句式是否统一。题型上表现出由客观选择到主观排序再向动手修改调整的方向发展。根据题中所给的选项,首先关注选项中的关键词语。本题找准选项中各小句的逻辑关系是解题关键。首先是出现了“高桌大椅”才能“围聚一桌”实现“会食制”,由此可以确定④②①的顺序,然后是吃饭“成为共同享受和娱乐的事”,联系末句“为之”的中“之”的指代“新乐趣”,可以选出B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语言表达

1.根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4分) 示例:春天那个坏小子 一路上吹着轻狂的口哨 弄乱大街上所有女人的头发 【答案】(4分)冬天那个活雷锋/在夜里顶着呼啸的北风/为大地盖上厚厚的鹅绒被

【解析】仿句的复习首先要了解本考点的命题规律:①仿写句式多与修辞或语言得体组合命题;②选用句式多与语言连贯放在一起命题;③变换句式虽很少与其他考点联系,但它的考查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如长句与短句的交互变换、整句散句为一个单句来解释某一概念等。本题首先从示例中得出,修辞手法是拟人,表述对象是春天,由此可以选择四季中的夏、秋、冬等,然后结合修辞和例句句式表述即可。如“冬天那个活雷锋/在夜里顶着呼啸的北风/为大地盖上厚厚的鹅绒被。”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材料一则,根据要求答题。(5分)

马拉松是平民的运动,一双跑鞋,一条马路就可以奔跑起来,可以说,是贫富差距最小的一项体育运动。所以不管在哪一个城市的马拉松赛场上,专业选手永远是其中的极少数,比如本次杭州马拉松,专业选手只有42人,更多的是当地的市民和慕名而来的业余爱好者。他们中有企业老板,也有公司白领;有年轻人,也有老年人;有大人,也有小孩。市民王先生一家甚至全家出动,用轮椅推着老母、用婴儿车推着宝宝奔跑。在赛道上, 。

在本次杭州马拉松比赛中,业余选手们把长跑当成娱乐,他们有的装扮成印第安人,戴上莫西干头饰奔跑;有的则装扮成超人、蝙蝠侠,内裤外穿,头戴面罩奔跑;有的则走传统路线,装扮成济公、古装美女奔跑。

2.在第一段画线处补写一句总括性的话。(不超过20个字)(2分) 3.针对第二段材料中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80个字)(3分) 【答案】

2.(2分)所有选手没有差别,只是简单地奔跑。

3.(3分)在现今张扬个性的时代,这种做法值得肯定。业余选手着奇装异服参加马拉松比赛,对于他们来说少竞争的压力,多了参与的快乐,还成功地吸引了眼球,为比赛增添了欢乐的气氛,使马拉松成为展示个性与活力的舞台。//这种做法背离了马拉松的精神。马拉松精神在于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韧不拔、永不放弃。业余选手着奇装异服参加马拉松比赛,转移了大众的注意力,把比赛娱乐化。 【解析】

2.解题时首先要着眼于话题是否一致,句式是否统一。在认真分析已有文字的句式、内容之后,根据画线的位置可以看出是统领下文,还是概括总结上文。解题的方法就是要抓核、分层、明度、懂法,概括不超过字数。本句是在段末,是对上文的总结。可以总括为“所有选手没有差别,只是简单地奔跑”。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这类题目内容比较接近生活,答题时观点鲜明,即语言运用要分明不含糊,准确说明事物性质、程度,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理由要合理充分,只要结合材料中的现象进行分析,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能自圆其说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9分)

孔子很少说命,不过《论语》中亦有几处,如“五十而知天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命不易知,但又不可不知。不过他曾说:“道之将行也欤,命也。道之将废也欤,亦命矣。” 这样看来,人仿佛受命运的支配,命一定了,无如之何。

孔子以后,《孟子》讲“命”尤其多:“莫非命也,顺受其正。”“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历来儒家都主张俟命,即站在合理的地位,等命来,却不是白白地坐着等,要修身以俟之,最后是立命,即造出新命来。俟命是静的,立命便是动的了。

《孟子》有一章书,讲“性”与“命”。一个人想吃好的,看好的,听好的,这是性,不过有分际,能力做不到,只好听天安命,并不是大菜大肉,非坐汽车不可。这叫“有命焉,君子不谓性”。颜子闻一知十,子贡闻一知二;我们闻二才知一,或闻十才知一,这都是命,不过有性,人应该求知识,向上进,不可借口聪明才力不如人,就不往前做。这叫“有性焉,君子不谓命”。这两句话,很可以解释儒家使命立命之说。

荀子讲命,又是一种解释。他说:“节遇谓之命。”他虽然不多言命,但是讲得很好。偶然碰上,就叫节遇,就叫命。遗传是节遇,环境亦是节遇。生来身体弱不如旁人,生在中国不如外国,无论如何没有法子改变。庄子讲命很有点像儒家,他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

命。”人受遗传及环境的支配,无可如何的事情很多。好有好的无可奈何,坏有坏的无可奈何。

定命说虽有许多的毛病,安命说却有很大的价值。个人的修养,社会的发达,国家的安宁,都与之有密切的关系。

安命这种思想,儒家很看重。不仅如此,儒家还讲立命,创造出新命来。孟子讲:“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这是说要死只得死,阎王要你三更死,谁肯留人到五更?但不去寻死。身体有病,就去就医,自己又讲卫生,好一分,算一分,不求重病,更不求速死。小之一人一家如此,大之国家社会亦复如此。孔子知命,所以很快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耳”。一面要安命,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一面要立命,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吾人处世应当取的态度。

(选自梁启超《儒家哲学》,文章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安命”这种思想的一项是( ) A.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耳 B.有性焉,君子不谓命 C.有命焉,君子不谓性 D.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家的俟命是静的、被动的,白白地坐着等,立命是动的、积极的,是造出新命来。 B.荀子讲命,又是一种解释,与孔孟思想背道而驰,更接近庄子的想法。 C.有病就看,又讲卫生,不使自己于危险之中,也是立命。 D.“安命”就是“知命常乐”,儒家言命的真谛全在于此。 3. 结合全文,概括儒家对“命”的认识。 【答案】 1.B 2.C

3.(3分)①命不易知,但又不可不知。②主张命定,人受命运的支配。③主张要安命,君子不怨天,不尤人,认为人要“顺受其正”、要“修身以俟之”④主张要立命,知其不可而为之, “有性焉,君子不谓命”。 【解析】

1.“明确题干要求是找出“不符合”的选项。浏览全文,提取各段大意,依据题干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找出“安命”的相关论述,选择出文中作者的表述和选项比较排除。B项中“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主张人要往前做,不向命低头,不符合。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解题思路:需要根据选项到文中找出相关的表述,然后对比两种表述的不同,加以判断。本题需要对相关段落的观点进行概括,然后与选项进行对比,找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选项即可。A项“儒家的俟命是白白地坐着等”不对,B项“与孔孟思想背道而驰”不对,D项“儒家言命的真谛全在于此”以偏概全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题干中要求“结合本文观点”,首先要找出文中相关的观点,然后结合自己对文中“命“的论述进行概括。儒家对“命”的认识可以概括为:①命不易知,但又不可不知。②主张命定,人受命运的支配。③主张要安命,君子不怨天,不尤人,认为人要“顺受其正”、要“修身以俟之”④主张要立命,知其不可而为之, “有性焉,君子不谓命”。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0分) 老根底子 刘亮程

李家门前只有不成行的几棵白杨树,细细的,没几个枝叶,连个麻雀都不愿落脚。尤其大一点的鸟,或许看都不会看他们家一眼,直端端飞过来,落到我们家树上。

像鹞鹰、喜鹊、猫头鹰这些大鸟,大都住在村外的野滩里,有时飞到村子上头转几圈,大叫几声,往哪棵树上落不往哪棵树上落,都是看人家的。它不会随便落到一棵树上,一般都选上了年纪的老榆树落脚。老榆树大都长在几个老户人家的院子里。邱老二家、张保福家、王多家和我们家树上,就经常落大鸟。李家树上从没有这种福气,连鸟都知道那几棵小树底下的人家是新来的,不可靠。

一户人家新到一个地方,谁都不清楚他会干出些啥事。老鼠都不太敢进新来人家的房子。蚂蚁得三年后才敢把家搬到新来人家的墙根,再过三年才敢把洞打进新来人家的房子。鸟在天空把啥事都看得清楚,院子里的鸡、鸡窝、狗洞、屋檐下的燕子窠、檐上的鸽子。鸟会想,能让这么多动物和睦共居的家园,肯定也会让一只过路的鸟安安心心歇会儿脚。在大树顶上,大鸟看见很多年前另一只大鸟压弯的枝,另一只大鸟踩伤的一块树皮。一棵被大鸟踩弯树头的榆树,最后可能比任何一棵树都长得高大结实。

我们家是黄沙梁有数的几家老户之一,尽管我们来的时间不算长,但后父他们家在这里生活了好几辈人,老庄子住旧了又搬到新庄子。新庄子又快住旧了。在这片荒野上人们已经住旧了两个庄子,像穿破的两只鞋,一只扔在西边的沙沟梁,一只扔在更西边的河湾里。人们住旧一个庄子便往西移一两里,盖起一个新庄子。地大得很,谁都不愿在老地方再盖新房子。房子住破时,路也走坏了,井也喝枯了,地毁得坑坑洼洼,人也死了一大茬,总之,都可以扔掉了。往前走一两里,对一个村庄来说,只是迈了一小步。

有些东西却会留下来,一些留在人的记忆里,更多的留在木头、土块、车辕、筐子、麻袋及一截皮绳上。这些东西十分齐全地放在老户人家的院子里。新来的人家顶多有两把新锨,和一把别人扔掉的破锄头,锄刃上的豁口跟他没一点关系,锄背上的那个裂缝也不认识他。用旧一样东西得好几年的时间。尤其一个院子,它像扔一把旧锄或一截破草绳一样,扔掉好几辈人,才能轮到人抛弃它。 老户人家都有许多扔不掉的老东西。

老户人家的柴垛底下压着几十年前的老柴火,或上百年前的一截歪榆木。全朽了,没用了。这叫柴垛底子。有了它新垛的柴才不会潮,不会朽掉。

老户人家粮仓里能挖出上辈人吃剩的面和米。老户人家有几头老牲口,牙豁了,腿有点儿瘸,干活慢腾腾的,却再没人抽它鞭子。

老户人家羊圈底下都有几米厚的一层肥土。那是几十年上百年的羊粪尿浸泡出来的,挖出来比羊粪还值钱,却从不挖出来,肥肥地放着——除非万不得已。那就叫老根底子。

在黄沙梁我们接着后父家的茬往下生活,那是我们的老根底子。在东刮西刮的风和明明暗暗的日月中,我们看见他们上辈人留下的茬头,像一根断开长绳的一头找到了另一头。我们握住他们从黑暗中伸过来的手,接住他们从地底下喘上来的气,从满院子的旧东西中我们找到自己的新生活。他们握着那锨,使那架犁时的感觉又渐渐地、全部地回到我们手里。这些全新的旧日子让我们觉得生活几乎能够完整地、没有尽头地过下去。 4.前二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5.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3分)

6.文章的题目是“老根底子”,请说说“老根底子”在文中的内涵。(4分) 7.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4分)

(1)尤其一个院子,它像扔一把旧锄头或一截破草绳一样,扔掉好几辈人,才能轮到人抛弃它。

(2)这些全新的旧日子让我们觉得生活几乎能够完整地、没有尽头地过下去。 8.本文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5分) 【答案】

4.(4分)(1)通过写鸟不愿落到新搬来人家门前的树上,衬托出作者对老户人家的敬重,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2)由老户人家引出对“老根底子”的描写。(每点给2分)

5.(3分)(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心理,使行文生动活泼,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2)以一种平等的视角来看待动物,体现了作者敬畏自然、万物平等的思想。(手法1分。作用每点1分)

6.(4分)(1)老户人家留存下来的过往生活的痕迹,包括旧农具和过去生活中积存下来的一些宝贵的物资。(2)一代代延续下来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每点2分)

7.(4分)(1)表明了人的生命的短暂和院子绵延岁月的久远以及院子对于人的生活的价值和意义。(2分) (2)“全新”是指“我们”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过一种与以往不同的生活,“旧日子”指这种生活是对后父家的生活的延续。整句话表明了作者对这样一种绵延不息的生活的归属感。(2分)

8.(5分)(1)写出鸟以及别的生灵与村庄同人和谐共处的关系,表明作者对这样一种“人畜共居”的生活的赞美和喜爱。 (2)通过对老户人家留存下来的“老根底子”的详细描写,抒发了作者对那种虽艰辛却质朴、和谐的生活的赞美之情。(3)传达了作者将有着古老岁月积

淀的生活视为自己精神家园的情怀。(写出一点给2分,写出两点给4分,三点全写出5分) 【解析】

4.本题属于考查段落作用的题目,首先要看本段在全文中的位置,然后考虑与前后文的关系、与标题的关系。答题时,要理清全文的思路,整体把握文本的大意,然后据此分析前二段与文章主题的关系,可从行文思路和感情基调入手加以分析概括。前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1)通过写鸟不愿落到新搬来人家门前的树上,衬托出作者对老户人家的敬重,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2)由老户人家引出对“老根底子”的描写。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做赏析类题目,就是理解句子所蕴含的意义,一般包括三方面:表层意义、句内意义、句外意义(言外之意),然后分析其使用的手法及其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揭示文章主题方面

的作用。本题画线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心理,使行文生动活泼,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作用是以一种平等的视角来看待动物,体现了作者敬畏自然、万物平等的思想。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本题直接考查文章题目的内涵。解答时要做到:仔细阅读全文,在概括段落内容;领会主旨的基础上把握文章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本文以“老根底子”为题的内涵是:(1)老户人家留存下来的过往生活的痕迹,包括旧农具和过去生活中积存下来的一些宝贵的物资。(2)一代代延续下来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解题思路:首先,分析画线句子中关键词语所蕴含的意义,联系全文的语境,分析画线句子的表层意义、句内意义、句外意义(言外之意),然后分析其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揭示文章主题方面的作用。文中画线句(1)表明了人的生命的短暂和院子绵延岁月的久远以及院子对于人的生活的价值和意义。画线句(2)“全新”是指“我们”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过一种与以往不同的生活,“旧日子”指这种生活是对后父家的生活的延续。整句话表明了作者对这样一种绵延不息的生活的归属感。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解题思路:首先对作者某方面的的观点态度或文章主题有个整体的把握。再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本文作者表达的感情是:(1)写出鸟以及别的生灵与村庄同人和谐共处的关系,表明作者对这样一种“人畜共居”的生活的赞美和喜爱。 (2)通过对老户人家留存下来的“老根底子”的详细描写,抒发了作者对那种虽艰辛却质朴、和谐的生活的赞美之情。(3)传达了作者将有着古老岁月积淀的生活视为自己精神家园的情怀。

考点: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22分) 庐山纪游(节选) 【清】査慎行

甲戌晨起,四山朝气排闼送青,爽人心目。寺居万木中间,西南其户。早饭后,东林僧

如升告归。老僧眉生伴我行。二里,至芦林,有佛屋,当太乙峰西麓。清泉一笕,葭菼苍

苍,令人坐山林而发江湖之想。东望五老,南望汉阳、上霄诸峰,突兀趁人。五六里,至万松坪。

铃冈岭在万松坪隔岸,与九叠诸峰相连,趾尽于土目湖。《归宗寺志》推为主山,五老、紫霄皆从此分枝。

午后,留行李于万松僧舍,亟欲往观三叠泉。而此间居僧如麋鹿,不肯为向导。仍强眉生同行。沿涧而行,草树蒙翳。路穷则涉水,已复登岸。目之所接,愈入愈奇。孤根耸拔,有石踞其顶,昂首垂耳,张吻而下饮者,犀牛峰也。龙蛇蜿蜒,雷霆砰击者,九叠谷也。自绿水潭而下,怪石凌乱,绝壁俯临,两岸无路。北涯斗坡,若有人迹,可容半足,侧身而上,仅乃得过。老僧不能从矣。计此去大梁津当不远。忽遇担柴而至者,询以三叠泉路,答云距此尚远。会日已衔山,遂寻旧路返,以告眉生。眉生云自一线天北望三叠泉不过半里,乃知为

樵夫所绐。盖此泉虽见于太白诗,至南宋始著。朱子从南康迁浙东提举,去后方知之,集中《与黄商伯、陈成和诸君书》惓惓以不见新瀑为恨。我何人斯,游览之迹敢祈胜先贤邪? 太白《庐山谣》有“屏风九叠云锦张,银河倒挂三石梁”之句。今三叠泉源经九叠谷口然后垂而为瀑其势遇石凡三跌从高而下如银河之挂石梁乃诗家形容比拟之词所谓三石梁者即三叠泉。后人必欲求其地以实之,凿矣。元李溉之谓在开先寺西,黎景高言在五老峰上,或云在简寂观,或云在二峰间,桑子木则以为本无石梁,如竹林之幻境。方以智又以为确然有之,众说纷纭,皆非定论。 (有删改)

【注释】①査慎行:清代诗人,浙江海宁人。②排闼送青:推门送来满眼青葱。③寺:指千佛寺。④笕:引水的长竹管。⑤趁人:逼人。⑥朱子:朱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突兀趁人突兀:猝然。 B.北崖斗坡斗:通“陡”。 C.乃知为樵夫所绐绐:哄骗。

D.后人必欲求其地以实之,凿矣凿:穿凿附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令人坐山林而发江湖之想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B.路穷则涉水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C.若有人迹若望仆不相师 D.仅乃得过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询以三叠泉路。 A.夫晋,何厌之有 B.翱翔蓬蒿之间 C.今臣亡国贱俘 D.吾属今为之虏矣

4.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按时间和空间顺序,略写从千佛寺出发去往万松坪一路的风景。虽是略写,但也生动形象,且记叙中穿插抒情。

B.午后,“我”急欲游览三叠泉,但因万松坪的和尚胆小不肯当向导,只好再竭力请眉生同行。这为后来“我”错过三叠泉留下伏笔。

C.离开万松坪后,“我”一路行来,先后经过犀牛峰、九叠谷,可谓路险景奇。这几句写景,作者采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D.文章引朱熹的《与黄商伯、陈成和诸君书》一文之意和李白《庐山谣》诗,表明“我”虽没见到三叠泉,但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今 三 叠 泉 源 经 九 叠 谷 口 然 后 垂 而 为 瀑 其 势 遇 石 凡 三 跌 从 高 而 下 如 银 河 之 挂 石 梁 乃 诗 家 形 容 比 拟 之 词 所 谓 三 石 梁 者 即 三 叠 泉 6.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孤根耸拔,有石踞其顶,昂首垂耳,张吻而下饮者,犀牛峰也。(4分) (2)我何人斯,游览之迹敢祈胜先贤邪?(3分) 【答案】 1. A 2.C 3.B 4. D

5.今三叠泉源经九叠谷口/然后垂而为瀑/其势遇石凡三跌/从高而下//如银河之挂石梁/乃诗家形容比拟之词/所谓三石梁者/即三叠泉(错一处扣1分。不倒扣。)

6.(1)(4分)孤立高耸,有块巨石高踞山顶,(像一个人)昂首垂耳,张口向下饮水(的样子),那是犀牛峰。(“孤根耸拔”1分,“张吻而下饮”1分,“像一个人……的样子”1分,判断句式1分。)(2)(3分)我是什么人,游览的足迹怎敢祈求超过先贤呢?(“我何人斯”1分,“祈”1分,“胜”1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复习策略是要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积累是提高解题正确率的关键。一是要记住典型例句,二是要做好归类整理工作。回归课本很有必要性,即运用课内所学文言词语知识来解决课外的问题。选项A中,突兀:高耸的样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本题考查重点是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复习时要在语境中,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即词性)。方法应用上要明确不同词性下的各种用法,做好归类整理工作并从语法结构入手,推断其意义。虚词大多跟课本中的用法结合起来,所以一定要将课内的虚词用法牢牢记住。选C项,.“若”都是“好像”。A.连词,因而;连词,却。B.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就;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反而,却。D.副词,只,仅仅;副词,却,竟然。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文言特殊句式的判断。这里值得注意的有三点:一是“与现代汉语不同”,这是关键的信息点,所谓特殊,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特点而言。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些基本的汉语语法知识,懂得主谓宾、定状补等语法知识。二是宾语前置是倒装句中的一种,此处只提到了“宾语前置”,值得注意。三是用法,指各种词类活用,一般以句子的翻译形式加以体现。A.宾语前置句。B.省略句。“翱翔”后省略“于”,例句“询”后省略“之”。C.判断句。D.被动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本题选D项。对原文内容赏析的选择题,往往设错点都是微小的细节。这类题目的错误选项,往往是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分析中,夹杂一些不正确的干扰表述。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以确定正误。选项D中,引李白诗是为说明所谓三石梁即三叠泉,不是表遗憾之情,所以错误。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5.文言断句的解答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尽量疏通全文,了解全段的意义;二是要联系前后文,推断画线句子的含义,根据已有的标点符号,理解句子,推断未知处标点;三是确定句中的重点词语,并关注表句中停顿的常见的语气词。本题停顿应为:今三叠泉源经九叠谷口/然后垂而为瀑/其势遇石凡三跌/从高而下//如银河之挂石梁/乃诗家形容比拟之词/所谓三石梁者/即三叠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1)孤根耸拔,有石踞其顶,昂首垂耳,张吻而下饮者,犀牛峰也。(4分) (2)我何人斯,游览之迹敢祈胜先贤邪?(3分)

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复习策略上要做到夯实考点基础,做到有备无患。认真梳理文言文知识点,系统地掌握各种句式的特点及翻译方法并加强古文阅读,适当强化训练。(1)句中,“孤根耸拔”译为“孤立高耸”,“昂首垂耳,张吻而下饮”译为“像一个人昂首垂耳,张口向下饮水的样子”。另外,本句是判断句式。(2)句中,“祈”译为“祈求”, “胜”译为“超过”。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9分) 海 棠 郑 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释】①莫愁:莫愁女,古乐府中所传女子,善歌谣。

1.诗人捕捉海棠“______”、“______”那种秾丽娇娆的丰姿神采,把花的形态和神韵浮雕般地表现出来。(2分)

2.第三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来表现海棠之美?请简要分析。(4分)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 【答案】

1.(2分)新著雨、 欲开时(每空1分)

2.(4分)侧面烘托的手法。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动笔,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点出手法2分,分析各1分)

3.(3分)这首诗既赞赏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现诗人对美的事物的热爱与追求。(答对1点2分,答对2点3分) 【解析】

1.本题抓住诗中描写海棠的词语进行分析。前两联写诗人惊讶地发觉,“新著雨”的海棠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人们知道,海棠未放时呈深红色,开后现淡红色,它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海棠花蕾刚着雨珠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前人形容海棠“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明王象晋《群芳谱·花谱》),唐人誉之为“花中神仙”。诗人善于捕捉海棠“新著雨”、“欲开时”那种秾丽娇娆的丰姿神采,着意刻画,把花的形态和神韵浮雕般地表现出来。诗情画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本题考查诗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诗词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鉴赏诗词的艺术手法,就是把握景、情、意之间的关系。答题模式是先点手法,然后分析。第三联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动笔,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韵。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分析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是诗中哪些诗句带有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词语;二是诗中描述图景与作者情感的关系;三是注释暗示信息。这首诗既赞赏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现诗人对美的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六、默写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 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2)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3)元嘉草草,__________, _________。(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 ,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5)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答案】

(1)蓝田日暖玉生烟 只是当时已惘然。 (2)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

(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4)疏林不做美 淡烟暮霭相遮蔽。 (5)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解析】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复习时,注意效率;二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写法:“惘”“霁”“胥”“仓”“皇”“霭”“沧”“粟”。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七、作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提到萤火虫,人们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浪漫”、“梦幻”这些美妙的情境。为了重现萤光幻境,去年夏季一些城市刮起了引进萤火虫展览之风。然而,上万只千里之外引进的萤火虫,短短几天内就死亡大半,展示现场“只见尸体,不见萤光,更不见浪漫”。对此,舆论一片哗然。 萤火虫在商业展示中倍显“娇嫩”,源自它们特定生活环境的突变及其固有生活习性所致。萤火虫成虫的唯一使命就是繁殖,寿命很短,长的也就十多天。萤火虫本就不适合进行长途迁徙,如果在运输途中耽搁时间太久,目的地栖息环境又不太合适,萤火虫就几乎活不了几天,繁殖更是不可能了。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 和谐才是真美

萤光幻境,是“浪漫”、“梦幻”的美。为了追寻这种美,一些城市不远万里将上万只萤火虫引进,搞展览,结果是“只见尸体,不见萤光,更不见浪漫”。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美”的效果,反而残害生灵,引得舆论一片哗然。究其原因,人类追逐名利,违背自然和谐之美。萤火虫离开了它们特定生活环境及其固有的生活习性,失去了与自然的和谐,不仅没有上演浪漫一幕,反而陈尸展厅,美在何处?和谐才是真正的美。 生物如此,人亦然。

当你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时,你是否看见了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场面?其实,这种场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当你睁开一双能够欣赏美的眼睛到处张望时,你便会发现:和谐,才是美的。

上帝在创造人类时,不仅给予他装满智慧的大脑,也给予他许多美德。上帝用它万能的双手,慈悲的心肠,把人类创造成一群团结、协作的集体,让他们能够和谐相处,一人有难十人帮。 其实,人与人之间就应该这样。在和谐中,感受美和发现美。 可人类现在并不能完全做到,人与人之间还存在着勾心斗角,还存在着互相利用,虽然这只是极少一部分人的行为,但这极少的一部分足以让这个和谐的、美的世界变得阴森恐怖,让人感到社会的险恶。尽管现代社会需要竞争,但也必须在一个和谐、美好的前提下有序进行,这样才能使当今社会得到和谐发展。和谐体现的是一种素质、一种美德,人类崇高的素质创造了和谐,一个素质低下的

民族何来和谐可谈。因此,为了让我们的世界成为一个和谐的世界,让我们从小做起,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人与人之间,创造出一个和谐的氛围,尽享和谐的生活、和谐的美好。

不仅在人与人之间,在人与自然之间,也应该如此。大自然是人类一切物质生活的来源,没有大自然,我们就无法生活,而人类却如此不公平的对待大自然,乱砍滥伐,滥杀野生动物,造成人类和自然资源的严重失和。据统计,目前在西藏地区,以前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黄羊,现在已寥寥无几。新疆的北鲵,已所存寥寥,但人们仍不觉醒,群体性捕杀时有发生。看了这一段资料,让人感到,我们欠大自然的真是太多,太多了,是我们一辈子也还不起的。本来,人与大自然应该是和谐相处、共生共存的,人类要对大自然关爱、保护,还应该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感激之情,才能人类文明与社会发展发生巨大飞跃。

大自然给予了人类生存的空间,人类理应回报大自然。远离了大自然,我们就远离了和谐、远离了美好,那就行动起来吧,从呼吸每一口氧气开始,对大自然心存感念,与大自然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做大自然的朋友!

【解析】本题应该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萤火虫本就不适合进行长途迁徙”“源自它们特定生活环境的突变及其固有生活习性所致”等进行立意。可选择立意“适应环境”“保护环境”“自然才是美”等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mk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