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40分高分研究 - 精华整理版 -
更新时间:2024-04-17 10: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阅读如何得高分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阅读40分高分研究(精华整理版)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部分的教与学总是处于一种尴尬状态之中。一方面,人人知道它的重要性:阅读理解占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总分的50%,考研外语录取最低分数线(50~60分)的通过率被严格地控制在15~18%,每道阅读题分值为2分,往往因一念之差,选错一题,就会痛失2分。对于广大考生而言,阅读理解部分完成的好坏关系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成败,阅读理解过关等于研究生入学考试轻松了一大半。
另一方面,考生大量背诵篇章,拼命作题,外加分析、总结,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后,结果收效甚微。通常情况下,有很多考生阅读理解分数可以达到20至25分,但超过35分的同学却廖廖无几。
本文从分析应试高手心得出发,精研历年考研阅读理解试题,深入体会和理解真题的题型与思路;充分考虑到中国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常见错误,针对各类题型为考生提供一套实用操作性很强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考生临场实战能力,为未来的考试做好准备。
考生难点分析根据考生水平的水同,一般存在如下三种问题:
*部分考生读不懂文章,对于复杂句尤其是长句、多义词及难词理解有误。这些考生的英语阅读的基本功还有待提高*
还有的考生文章读得懂,但抓不住重点,不知道到文章的什么地方去找答案,他们常常抱怨时间不够,来不及答题*
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而言,尽管不存在上述问题,可以读懂文章,也知道答案在文章中所处位置,但由于受到陷阱题的蒙蔽而犯错误,事后会觉得冤枉。常常听到考生这样的对话:
考生甲:“这种题太阴险了,我看懂了文章就应该能作对题,但我看懂了,却做不对,没道理!”
考生乙:“那您还是没看懂!”(I阅读高分对策 )一半是基本功,一半是技巧。
基本功漫谈
阅读的基本功是取得阅读高分重要保证,但这需要从长计议,非短期能奏效。中国学生阅读最大的障碍在于对英语长句、复杂句的感觉和把握。文章读不懂,其实读不懂的还是难的句子,目前在研究生入学考试阅读部分中出现含有50~70个词汇长度的句子已属司空见惯,如果文中充满了主系和主谓宾单句的话,恐怕没有谁读不懂!
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个别单词不认识并不会造成语义理解的障碍,除非您的单词量实在是太小了,事实上很多同学阅读水平处在这样的一个阶段:很多单词是认识的,但句子长的,结构复杂了,句子语义理解起来就很慢、很吃力根本不理解,从而导致整个文章理解的障碍不见高山不显平地。
事实上,只有当您能够读懂高于考研水平的句子的时候,才能真正享受到读考研文章的乐趣,才能够体会到考场的做阅读题时的轻松感。那么对于难句怎样才能过关?请参照王若平《硕士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阅读基本功——难句过关》、石春桢《精编英语阅读220篇》、《新概念英语4》。
考研阅读能力的最低要求文章读一遍,能知道文章的中心、段中心及文构是对于考研阅读的最低要求,否则,无论您如何努力,不提高基本功,都无济于事
取得阅读高分的另一半是技巧
技巧的实质是什么?可以说技巧就是反命题,每一道题目都是经命题者精心设计的。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当题目吃不准的时候,做对很难,做错却很容易。我对题目的四个选项是这样划分的,其中作为答案的选项是解,其余几个选项都是干扰项。
所谓干扰项就是您特别容易去选但又是错误选项,是非常有诱惑力的选项。其实命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合理地设计陷阱的过程,反命题就是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对标准化命题特点的理性分析、研究命题大路套路,在掌握命题规律的基础上,预测题目,或在对题目理解不全面的情况下,抓住标准化命题的致命弱点,最大概率求解。甚至只看选择项,不看文章,即可选对答案。
记得我的一个学生在考六级之前一个星期,很没信心,说自己的基本功太差,后来我就说你就将从前做的全真题的解都看一遍,总结一下解的规律,看看有没有感觉。后来他对我说:确实很多解都有规律,尤其是难题。
如:“考过的是解”、“隐蔽外有解”、“合理项不是解;不合理项是解”、“中心思想是解”、“照抄原文不是解;同义替换是解”、“含义肯定的不是解,含义不肯定的是解”、“具体的不是解,概括性的是解”、“系表结构是解”、“some是解”、“具体是不是解;抽象的是解”、“简单的不是解,复杂的是解”、“含义矛盾的是解”、“复合句是解”、“比较结构是解”等等。
后来他在考研考试后说,考场上感觉好级了,因为这次考试难题太多,如果没有对解的深入理解,恐怕即使花再多时间,也很难做对。当自己做完题后,看到别人仍然苦苦奋战于考场上的时候,心中暗暗得意。后来此人果然成绩不错。此君悟性极高,故能顿悟标准化命题的真谛。
实战出真知,技巧是从大量试中总结出来的,要想真正掌握技巧,那就要去实战中去。
而对于有些辅导班谈到的:从正面解题,抓文章的中心思想,掌握文章的脉络结构,明查文章的细枝末节*从反面验证解的合理性,及命题的合理性,不但要知道哪一个是解,解对在那里,而且还要知道其余三个非解选项(即干扰项)错在什么地方。这与其说是方法,不如说是境界,没有非凡的阅读能力,只能是纸上谈兵。
一、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的特点
(一)有关文章难度方面的一些容易被人忽视的事实
考研的文章大多选自国外比较新的书刊。对于一个英语专业的本科生而言,阅读国外比较流行的杂志如《Time》、《Newsweek》等,水平仅限于弄懂文章大意、了解内容梗概而已,若想像中国学生看《读者》一样,能够真正读懂每句话的含义、真正读出味道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本人曾经用考研试题对一些英语水平较高但对考研没有专门准备过的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测试,一般成绩均在40~70分左右。如果一个人没经过考研的专门训练英语成绩就能达到70分,那就可以称为人才。难怪一个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读考研文章总是觉得那么难,这就意味着如果您要想从容地参加考研英语考试的话,您就需要至少在某些方面达到不低于本科专业英语(四年几乎是纯英语的训练)水平。
那么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文章的难点在哪里呢考研的考试大纲规定,文章中出现无法猜测而又影响理解的关键词,如超过大纲的范围,应用汉语注明词义。这
样出题者在词汇难度方面就没有太多的发挥余地。
事实上从最新的考研实考试题文章来看,绝大部分单词都是大纲中有的,少数超纲词汇也有中文注释,即使个别词不加注释,也不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因此出题者就只能在句子难度方面做文章,通过使用复杂句来达到这一目的。
简而言之,多重复合句、被动句、插入成分、分割句、省略句、倒装句和双重否定句的广泛应用,给考研阅读增加了决定性的难度。考研文章难度体现的另外一个方面是命题的难度。
从目前来看,无论是对付考研赫赫有名的老手,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手都不能从本质上破解考研命题的思路,无法讲清楚为什么有些文章看懂了题会做错,无非含糊地说“题出得难就是了”。难究竟难在什么地方,命题都是通过什么方法使题目变难的,增加难度是否有一些常规的模式,你自己是否也能够出几道类似的难题,有没有什么办法避免此类错误。命题思路不清楚当然就更谈不上解题的技巧了。基于中国考生在应试中的实际情况,本文将对此方面进行重点介绍。
(二)文章题材及长度
试题中阅读理解部分一般为五篇文章,每篇约400~600字,阅读总量在2000~2500字。文章选材广泛,出现率最高的是社会生活、科普和经济,其余的还包括体育、人物传记等。社会生活体裁包括文化、历史、家庭、教育、人口、交通、环境能源及其他社会现象。阅读这类文章的关键是抓住作者论述的中心以及作者对于理论或成果的优劣的评判。
考研阅读理解文章的题材多样,有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希望大家注意不同体裁的文章不同考试要点:对于说明文,要注意事实和数据;对于议论文而言,要注意作者的结论和观点,以及作者对其他观点的态度。
二、阅读理解的大纲要求
*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
*了解用以阐述主旨的事实和有关细节;
*根据上下文判断大纲附表以外的某些词汇和短语的意义; *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理解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 *根据所读材料进行一定的判断、推断和引申; *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三、阅读的大忌——试图弄懂文章中的每一个词
首先,中国学生通常存在的习惯性的错误做法是:考试时对于文章中的每一个词都希望尽量搞懂。遇到难的词汇的时候,尤其如此。这和中国式的英语教学有关。当养成一个不良习惯,特别注意生词、难词,却忽视了对意思的理解,很少有同学说过对大学英语课文感兴趣,因为他们学习大学英语的过程几乎就是一个背单词的过程。这样在阅读的时候,他们也按通常的习惯,注意词汇,重视局部,忽视整体。
从应试得分的角度出发,这种做法是十分不合算的,搞清文章中每一个单词的意思固然对文章的理解以及答案的选择有帮助。但是由于考生词汇量、阅读理解能力及时间等的限制,我们无法、也不可能,同时也没必要把文章词汇全部搞清楚。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在阅读过程中永远都要可能出现不认识的词,这是命题人员增加命题难度的一项措施。即使将来大家整体水平提高了,也会如此,
因为出题的难度也会水涨船高。换句话说,您(指大多数考生)永远都会需要和生词打交道,要学会和生词打交道。
对付生词的有效方法是根据合理化原则顺势阅读。也就是当您遇到生词的时候,如果不影响对语义的理解,就不要理它,顺势读下去;如果该词汇影响到整体语义的理解,就应当根据周围语言环境,根据合理化原则推测出一个合理的含义,继续顺势向下读。记住:您是在读文章,不是在背单词。
四、积极的阅读
较高境界的阅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的思想上,而不是个别是零碎“单词”上。比如读到but的时候,应当能够“预见”到下一句的意思与上一句的不同,意思相反。能够抓住作者的文章的主题,及文章的脉络,这样就越读越明白,而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考研文章的常见脉络如下:
*时间顺序:按时间的先后说明某一理论的发展,某一研究成果由过去至现在的情况。
*一般到具体:首段做总的说明,其他段落分别说明或具体论述首段观点。 *具体到一般:前面几段分别说明,末段总结。
*对比:以进行对比的两个事物之间的基本共同点或差异为主题展开。
我们应注意根据文章中的结构词把握文章的脉络。文章按结构分类,又可分为顺承式文章和转折式文章:
*顺承结构指的是前后两个部分之间内容相近,相辅相成,通常由下列连接词连接:similarly , first, second, because, thus等;
*转折结构一般指两个部分之间内容相反,相互对立,通常由下列转折词连接:however, yet, but, while, nevertheless等。
区分文章是属于顺承式还是转折式,主要看文章中是否有转折词。若无,则为顺承式文章;若有,则为转折式文章。
我们还可以抓住一些结构词来判断文章结构走向,这些结构词包括: 1. 综述——详述结构词
*表示综述的词汇:often, generally speaking, thus, therefore等; *表示详述的词汇:for example, because等。 2. 分类——列举结构词
*表示分类的词汇:there are two/three types等,其特点为“基数词”;
*表示列举的词汇:first(ly), second(ly), third(ly)?last(ly)等,其特点为“序数词”或“序数词+ly ”。 3. 对比——比较结构词
*表示比较即顺序的词汇:similarly等; *表示对比即转折的词汇:however, but等。
五、传统上大力提倡的快速阅读法
*略读或跳读(Skimmming)即从头到尾寻找重点词、关键句去理解; *查读或扫读(Scanning),即在文章特定部分寻找某一线索,就像我们日常阅读电视报当天节目一样。这两种方法都适用于长篇文章的阅读,目的是在尽量少的时间中了解文章,找到答案。
六、阅读速度假象
快速阅读在考试中的目的在于节省时间,而很多同学在阅读的时候,往往是一目十行后,大脑中一片空白,根本不知文章所云。要解决速度和准确性这一矛盾,需要考生平时在阅读过程中多注意体会和训练,不宜过分强调速度。
一般来讲,我们提倡的快速必须是在对文章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也就是希望考生在一开始不要图快,不求速度,但求准确,什么时候读懂什么时候结束。然后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理解能力上去了,速度自然就提高了。
七、阅读顺序——先读文章?还是先读题?
阅读的顺序很有讲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多种方法: *大多数考生在阅读时采用下面最传统的三部曲: 第一部:读文章 第二部:做题目
第三部:有拿不准的再回头读文章 有的时候还可能重复循环下去,这种做题准确率较高,缺点是速度慢,效率很低。
另一种方法为:*先浏览题,记住大致考点,再读文章,划下重点位置,最后做题,一气呵成。其优点是:直接从问题入手,边读题边到前面的文章中寻找答案,目的性强,节省时间 。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准确率不断提高。
八、不良的阅读习惯
考生平时阅读文章时应注意克制以下常犯的毛病: *“指读”:用手指、铅笔、尺子指着文章,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读。这样无形中限制了眼睛“扫描”的速度,从而降低了阅读速度。 *“头读”:每次换行读时,头作相应的摇动动作。这样时间长了,不仅人的颈部很容易出现疲劳的症状,也限制了阅读速度。 *“声读”:必须读出声音才能理解,也就是必须将书面上的字符转化成声音才能使脑子理解,这样也会影响阅读速度。因此,考生庆多进行“默读”训练,学会直接将字符转化成意思的技能。 *“回读”:一遇到生词或不熟悉的短语的时候,返回句首段首重读。 *“译读”:又称母语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单词、短语、至句子的翻译,通过译成母语来达到理解。
九、常规命题思路
中心+细节=文章 *文章中心常考:常于主题句中表现出来,主题句可以出现于文章的首句或篇中,一篇文章也可以没有明确的主题句。
*段中心常考:可以在段子的首句和末句,也可以没有明显的段中心句,需要自己概括出来。
*细节题的实质:细节题针对文章的某个局部命题,通俗地说,所谓细节题就是将文章中的一句话拿出来单考。
*指代(信息传递)常考:文章中的指代常作为考察内容。
命题模式:B指代A,B具有X特点,结论为A具有X特点。有时只是简单地提问指代关系。
*倒着考:即是将文章中的某句话,倒过来考一遍。
命题模式:文章中A导致B;问题:有B这一结果,为何?答案:因为A。
*反着考:即是将文章中的某句话,反过来考一遍。 命题模式:文章中A具有X属性,B与A不同; 问题:B有何属性?答案:非X属性。
十、阅读题类型及其特点
考研阅读题目一般有五种题型,分别是:
*主题性问题 *细节怀问题 *态度性问题 *推断性问题 *词汇性问题 下面详细介绍这5种题型的特点、解题思路: (一)主题性问题
主题性问题,顾名思义,要求考生找到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命题形式有以下3种:
1. Main Idea 类型
典型问题形式:What is the main idea/point of this passage?
选项形式为陈述句。要求考生选择表达作者思想、观点的句子。 2.Main topic类型
典型问题形式:What is the main topic of this passage?
选项形式为名词或名词词组。要求考生指出文章的Topic(论题),或Subject(主题),或title(标题)等。 3.Purpose类型
典型问题形式:What is the author’s main purpose in the passage? 选项形式多为动宾结构。要求考生找到主要的写作目的。
抓主题句是概括中心思想的一个常见方法,主题句表达中心思想,其他的句子均围绕其展开说明或议论。它通常以判断句的形式出现,在文章的通常位置为第一段首句、第一段末句和全文末句等地方。
*第一段首句,许多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摆出要说明的主要对对象或要论述的主要观点。接下去的句子和段落都说明或论述它。这样,文章的结构就属于一般 具体,主题句也就在首段首句。
*首段末句,也是主题句常出现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主题句不仅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对第一段的总结,而且开启第二段及以后的说明或论述。简而言之,这种文章的结构是:具体说明或论述(一段)总结(一段末的主题句)后文的具体说明和论述。这种形式的主题句之前通常有表示总结的提示词。
如:in consequence, to conclude, in summary to sum up, in short, in brief; 或表推断的提示词:therefore, thus, as a result, accordingly; 或表示转折的提示词:but, yet, however等。转折之后出现主题句的情况比较多,对于这种谋篇套路编写的文章,笔者给它起个名字叫新老观点对应性文章。文章中出现诸如a popular belief, frequently assumed, universally accepted 等词句提示作者将要在下文提出一个标新立异的与之不同的新观点,那么新观点就是主题大意,而作者对老观点的态度则是批判的。
*文章首末两段均有主题句 主题句到末段才出现的情况较少,常见的情况是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主题句,中间加以论述,文末复述首段主题,这也是写作的方法之一。
主题性问题干扰项的特征:
*局部信息:是主旨题干扰项最常见的特点,是指选项中出现之涉及文章的细节,如一句无展开论述的话,某自然段的大意,此种选项干扰性很强,做题时尤其需
要留神。有超过一半的文章中心在文章的首句和末句。从解的特征来看一般符合“概括性的是解;中心思想是解”。参见解是特征节。
*概括范围太宽:指选项包含的内容超出或多于文章阐述的内容。提问标题的干扰项常有此特点。此种干扰项是“概括性的是解”的克星,需要注意。 *无关信息:即文章中未提到、或找不到语言依据的信息。 (二)细节性问题
细节性问题为阅读考题的基本问题,占很大比重。此类考题比较简单,因此是我们拿分的部分,有必要争取全部细节性考题答题正确。体会:大部分细节题体现“中心思想是解”。下面将细节性考题分类进行讨论。 1.According题型
此题型为最基本题,由According to the passage或The passage states that引导,考查学生对于文章中Factual(事实)内容的掌握,如时间、地点、事件等细节问题。
对策:利用题目中的关键词寻找文中对应词,在对应词周围查找到答案。 2.数字题型
此种题型为比较基本的题目,考查学生对数字的理解能力,一般有如下3种考查方法:
*运算型:通过四则运算(主要是加减法)求解。 对策:注意原始数据不是解。
*多个选一个题型:文中出现多个时间或数字,对应不同的事物,问题只考其中一点。
对策:对号入座。
*域型:文中时间后数字为一区域/范围,求最高、最低或其中某一点。
*世纪型:已知某一年份,求其为哪个世纪。如已知1906年,问其为19世纪初。这种题极易做错,请考生注意。
*文字表达型:文章并未出现数字,只有表示数字概念的文字,求其表示的数量。此种题目稍难,因为文章中没有现成的数字,要求考生通过表达数字要领的文字加以推断,如:一个圆被两条相交直线分割,分成几部分? 3.是非题型 *三误一正
该题型指三项错误,只有一项符合原文内容。典型提问方式: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根据题干或选项中的关键词回返原文,找到相关句与选项相比较就能得到答案。如果定位困难,可以考虑运用排除法,不符合解的特征及“含有原文中未提到的新概念”等选项可以排除,这样找到正确答案的可能性就大。 *EXCEPT题型
该题型俗称“三缺一”题型,即题目四个选项中有三个符合文章内容,剩下一个不符合,题目便是要求选出这个不符合文章内容的选项。典型提问形式如: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excep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mentioned excep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这种题型有两种考法,一种是考并列、列举句,只考一个句子,考局部。这是因为它要求其三个选项中的每一个都是文章中并列或列举句中出现的。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就多留意,如看到并列、列举句,可预想到它有可能考
到,如发现题目中有“三缺一”题型,则应到并列、列举外找答案。另一种是篇章性的考法:三个干扰英在文章中不同部分出现,难度很大。这种题目难度大于TOEFL,接近GRE。做EXCEPT题时需注意不要漏看题干中的EXCEPT,NOT等词。 4.例证题型
例子是考研的阅读理解常考点之一,典型提问方式如下:
The author provides in Line…(Paragraph…) an example in order to… 例子是中心思想的体现,解的特征符合“中心思想是解”。文章出现例子无非是为了说明一定的道理,关键在于这个例子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但不管如何,这个例子之前或之后不远处通常总有一句总结说明就是答案,即被例证对象。如果例子与全文主题有关,则例证主题,“中心思想是解”;如果例子与段落主题有关,则例证明段落主题,“段中心是解”。 细节题干扰项的特征 细节题有难有易,较容易的可以根据题干或选项的线索回原文定位,然后由相关句得到正确答案。细节题干扰项有如下几种:
*无:选项中所讲内容在原文中根本不存在,或找不到语言依据:如本身正确但在原句中无语言依据的无关选项,原文中没有提到甲,但选项中有甲;原文中有甲与乙,但未对甲与乙做比较,而选项中说明甲比乙如何;原文中说甲有乙特征,但选取项中说甲有乙之外的特征;选项中的限定词表示的范围或程度大于或小于文中提到的范围或程度。
*反:选项的内容与原文相矛盾一原文说西,选项说东;原文说低,选项说高。 *混:原文说甲事物有某特征,但选项却张冠李戴,挪乙事物上。
*偏:原文中说某事物有诸多特征,而且题干要求多种特征,但选项仅讲了一个特征,这就属于偏。 (三)态度性问题
态度性问题考查学生是否了解文章作者或文中某人对某事物所持观点或态度。命题形式为The attitude of the author towards something is one of ?? 态度性问题的选项一般分为以下三种:
*褒义词:positive, wonder, support, useful, interesting, enthusiasm, admiring 等; *中性词:indifferent, impassive, uninterested, ambivalent, neutral, apathetic, humor, disinterested, disinterested, disinterest等;
*贬义词:disgust, critical, negative, tolerant, disappointment 等。 策略:
*遇到这样的词,要用笔画下来,以免以后不好找。 *根据文中有典型褒贬含义的词汇判断。
*当题目要求找出作者对某人的态度时,答案多为褒义词,其他词类可能性较小。 (四)推断性问题
典型提问方式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 此类型问题考查学生根据已知内容推断引伸含义的能力。命题形式包括下列五个动词:infer, inply, suggest, conclude 和assume。
此类型问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中的关键词、短语、结构等进行推断,或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某段或几段内容,推断出一个结论,类似于主题性问题。注意防止不依据关键词而凭空进行推断,这是许多考生存在一的个通病。 (五)词汇性问题
根据上下文判断大纲词汇表以外某些词汇和短语的意义,主要考察两种情况: *熟词僻义或具体词义在特定语言环境的场合考法。注意在这种情况下,常规含义不是解。
*超出词汇表的生词含义的推断。 主要策略:
*根据构词法推测超纲词的含义。
*心里一定要清楚,只有根据上下文来判断该词真正具有合理性的词义,才是您唯一的出路。这里的上下文指该词所在句子本身,也包括句子的上下句或更远的上下文。一般而言,上下文线索所提示的意义与所考词汇的关系要么为同义关系,要么为反义关系。
例如二者为同义关系,那么所考词汇的意思就是线索提示词的意思 假如二者为反义关系,所考词汇的意思就是线索提示词的反义。提示词与所考词汇关系的形式与结构如下:
同义关系:所考词汇在文章中被同义词、同位语、定语从句等解释或定义时,那么它与提示词构成同义关系,这些解释有时伴随过渡词,如namely, in other word, this means.
反义关系:凡是所考词汇与线索提示词之间以下列结构表示转折或对立关系的,二者可构成反义关系。例如:but, yet, however, although, while, whereas, despite, in site of, in contrast, on the contrary等。
十一、阅读的路标-----文章十大命题原则
任何事物的运作都有其一定的规律,考研阅读理解试题也不例外,它完全体现测试法的理论,表现在命题上便是依据一定的命题原则进行题目设计。我们将这种规律归纳总结成以下十条原则,即十大考试要点: (一)列举处常考
列举指的是First,? Second,?Third,?等逐条出,并列指的是A、B、C逐项列出。它们共同的特征是列出三点或三点以上的条目。本书统称为“列举处常考”。该类型语句常考的题型是“细节性问题”,主要有两种: * Which 题型
该题型只要求从并列的三项中选一项作为答案,其它选项与题目无关。 *EXCEPT题型
该题型要求考生通过核对文章内容,排除满足文章内容的三个选项,而留下“不”符合文章的“错误”选项,作为答案,通常称为“三缺一”题型。参见阅读类型与特点节EXCEPT题型。 (二)转折处与强对比处常考
转折处常常是语义的重点,命题常常要涉及,转折一般通过however, but yet, in fact等引导。
强对比常由 unlike, until, however, but?引导。命题模式如下:文章中说A具有X属性,B与A不同。问题是B有可属性?参见常规命题思路节“反着考”。 (三)例子常考
句中由as, such as ,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等引导的短语或句子为举例句,需要注意的是例子一般是和文章的中心或段中心紧密相关的,常考“推断性问题”和“细节性问题”,而大多数这类问题的解都符合“中心思想是解”的解题思路。参见解的特征节“中心思想是解”。
(四)数字与年代常考
文中的数字、年代、日期等常常是命题者的命题点。参见数字题型。 (五)最高级及绝对性词汇常考
文章中常出现first, must, all, only, anyone, always, never, none等绝对性词汇或 most +形容词(副词)和形容词(副词)+est等最高级词汇,或only, sole, unique, simply(只要),just(只要)等表示唯一的词汇往往是考题要点,一般出“细节性问题”。这是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概念绝对,答案唯一,无论是命题还是答题,不会产生歧义和疑问,因此很容易命题,答案绝对正确。相反地,如果文章中出现相对性的词汇,就很难有唯一的答案的。请大家琢磨一下下边的例题,文中:Some of the people chose red hats, some chose green hats, and others blue ones. 问题:What color hats did some people choose? 因为其中some为相对性词汇,所以就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答案可能为red,green或blue,这样就会给评卷造成了困难。大家体会一下,其实命题也受到许许多多的限制,要按照一个固定套路进行。 (六)专有名词常考
包括人名、地名、或其他的专有名词。当您阅读之前,先扫视一下文章后的题,如果有专有名词,划下来,这样在阅读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 (七)隐蔽处常考
隐蔽处顾名思义,即是指句子中隐蔽之处、容易忽视之处,包括: *同位语 *插入语 *定语 *长句后半句 *从句 *副词 *不定式 (八)因果句常考
句中含有如下结构或词汇的称为因果句:
*表示因果的连词:because, since, for, as, therefore, so, consequently等; *表示因果的动词:cause, result in, originate form等; *表示因果的名词:base, basis, result, consequence等。 这些因果句都是指明某两个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尤为命题者所青睐,因为通过命题可以考查文中两个事件内在的因果关系。 此种句型一般出“推断性问题”。 (九)段落句常考
文中首段第一句(段首句)和末段最后一句(文尾句)都是十分重要的地方,往往是文章作者表达中心思想,进行总结综述的地方,因此常出主题性问题、细节性问题,和结构性问题。 (十)特殊标点常考
有一些特殊标点的含义也属于考查范围: *破折号:表示理解,考细节性问题; *括号:表示解释,考细节性问题; *冒号:表示解释,考细节性问题; *引号:表示引用,考细节性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利用上面所介绍的考题点,作为“路标”,迅速地指引我们找到正确答案;同时作为命题规律,检验自己所选答案的正确性。有些同学做题很快,其中一个很本质的原因在于他对考点非常敏感,见到“路标”就能预见考题,未见考题,已知答案。如果说读完文章后就能预测出后边会考哪五道题,确实是言过其实,但对应试高手而言,一篇文章读过,心理已预见到七、八道考题,而之后真实考题尽在预料之中确实是常见的。
十二、解的特征
每道都由题干(即问题)与四个选项组成。我对四个选项这样划分:其中一个是答案的选项称为解,其余三个选项不称为选项,而称为干扰项,因为几乎每个选项都被命题者加上了十足的功力,麻痹考生,以达到不容易被考生答对的目的。这样由命题难度梯度决定,解必然有如下特点: “中心思想是解”
对一主题题型“中心思想是解”非常好理解。但大家一定要注意到大多数细节题也符合“中心思想是解”,因为很多细节刀是围绕中心的细枝末节。 “隐蔽处有解”
指方章中的或一名话的隐蔽之,常见有同位语、插入语、定语、长句后半句、从句、副词、不定式等。
“合理项不是解;不合理项是解;无关项是解;事实是解” 问:“狗是干什么的? 答:“狗是看门的” 在各类英语考试中,这种选项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人人都知道狗是看门的,狗是看门的是常识,是典型的合理项,合理项不是解。那么,狗是干什么的?我给大家举个例子:狗是锻炼身体的。很多同学不理解,觉得没有道理。其实文章中很可能六我们家养了一条狗,每天早上我和狗都去跑步,狗跑多快,我就跑多快,后来我身体就越来越好,所以狗就成了锻炼身体的了。但问题问狗是干什么的,干扰项中必然出现诸如狗是看门的选项,那是给那些想瞎猜的人准备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不能让考生不看文章答对题。
总之合理项是指合理的选项,合理项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生活常识,另一种是在不看文章的前提下,问题与答案极其吻合。
但想想看,反其道而行之呢?对策:“合理项不是解;不合理项是解;无关项是解;事实是解”。
“照抄原文不是解;同义替换是解”
如果选项中出现照抄原文的情况,有时选项同文章中的某句话一模一样,此选项高度可疑,而某选项通过同义替换,或词类转换如由名词转换成动词,则“同义替换是解”。
“含义肯定的不是解,含义不肯定的是解” “人之初,性本善。”人类的本质是善良、这一点在考试上也一样,很多同学出于善良、朴实的天性喜欢得出一个确定的结论。“文章我看就要看懂懂,结论一定要明确”,很多同学就是这样想的,但一选就容易错误。
命题者从加大题目难度的考虑,当考到对一个问题的结论的时候,通常不会让您得到肯定的一个结论,即使有非常明确结论的东西他也不喜欢考,要不怎么达到15%~18%通过率哪?这样我们很同学答题很不对路,而我则不一样,一见到含义不肯定的、模模糊糊的东西就喜欢,就觉得心潮澎湃,因为我知道不但我能答对此题,而且还知道别人错在那里,这里提醒大家一定要从思维上战胜考试。 “can是解” “could是解”“may是解” “usually是解” “Right是解” “most是解”
“more or less是解” “relatively是解” “be likely to是解” “whether or是解” “not definitely是解” “possible是解” “suspicion是解” “not necessarily是解” “dubious是解” “hesitate是解” “suggest是解” ? 潜在的是解:potential是解“trend是解” “threat是解” ...
未知是解 :“unknown是解”?
绝对的不是解:“must不是解” “always不是解” “never不是解”“the most不是解”
“all不是解” “only不是解” “any不是解”
“none不是解” “entirely不是解” “absolute不是解”
“最高级不是解” ? *例外:在表示原因,表示方式、方法时。 “具体的不是解,概括性的是解”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是很多学生阅读的一个阶段,命题者常利用这一点“欺负”考生,将解做成概括性的选项,干扰项使用具体的内容,使同学犯瞎子摸象的错误。
“both是解” “various是解” “and 是解”
“名词复数是解” “many是解” “general是解” “not only?but also是解” “系表结构是解” ? “some是解” some作解,既符合概括性的是解,也符合含义相对的是解。具备此两者“美德”的单词不多,所以some倍受命题者青睐,古今中外的各种考试中不时出现。别忽视了长相和some不一样的certain,其实质也是some的一种。
“someone是解” “somebody是解” “something是解” “someday是解” “certain(一些)是解” ?
“具体的不是解,抽象的是解”
与具体的选项相比,抽象的不容易理解,这成了命题者增加难度的常见手段。 “approach是解” “concept是解” “misconception是解” “awareness是解” “property是解” “character是解” “chance是解” “opportunity是解” ?
“重要是解”
重要是解,是“抽象的是解”的一种常见形式。 “important是解”“necessity是解” “essential是解” “significant是解” “dominant 是解” “special是解” “vital是解” “particular是解” “fundamental是解” ? “基础是解” “basis是解” “be based on 是解” “basic 是解” “in the nature是解” “origin是解” “originate是解” ? “虚词型的解” “another是解” “other是解” “more是解” “either是解” “also是解” “beside是解” “additional是解” “extra是解” “same是解” ? “部分是解” “nearly是解” “not enough是解” “part是解” “inadequate是解” ? “简单的不是解,复杂的是解” “含义矛盾的是解”
“different是解” “separation是解” “division是解” “X and not X是解” “instead of 是解” “complex是解” “discuss是解” “极端的不是解,中庸是解” “复合句是解” “长的是解” “比较结构是解” “字面意思不是解,深刻含义是解” “双重否定是解” “三重否定是解” “难的是解” “difficult是解” ?
“相互作用是解” “interfere是解” “effect是解” each other是解” affect是解” “respond是解” “adapt to是解” “influence是解” “compensate是解” “associate with是解” “relationship是解” “cooperation是解” “depend是解” ? “变化是解” “change是解” “shift是解” “vary是解” “alter是解” “variation是解” “formation是解” “no longer是解” “delay是解” “improve是解” “postpone是解” “increase是解” “convert是解” ? “积极向上的是解”
凡是参加考研的同学,都是国家重点培养的人才,作为国家的未来的代表,一定要注意灌输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思想,考研试题也不例外,这即是“积极向上的是解”的根源。 “objective是解”:记住作者的态度一般永远是客观的,如果选项中出现此选项的话。 “独出心裁是解” “new是解” “inventive是解” ?
“主观是解”
主观的难于客观的,符合“难的是解” ,“忽视是解” “neglect 是解”,“ignore是解” “expect是解” “speculate是解” “suspect是解” “overlook是解” “overestimate是解” “like是解” “dislike是解” ?
二选一,50%概率求解的方法: “反义项,解在其中” “形似项,解在其中” “近义项,解在其中”
实战出真知,技巧是从大量试题中总结出来的,要想真正掌握技巧,那就要去实战中去。
阅读理解基本理论
一、简介 1.体裁
虽然大纲说文章材料可多样化,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但从实际考题来看,以议论文为主,说明文为辅。
考研的议论文一般都存在鲜明的观点和态度,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陈述观点,或表明态度。论点的特征是其争议性,内容包括支持或反对某一观点,提倡某一思想或就某一话题表示明确的态度。文章的组织结构逻辑性强,段落内部句子之间联系紧密,段与段之间意思紧密相连,整篇文章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各个段落和中心意思存在某种联系。文章内容抽象,并且有充足的证据。
说明文大部分属于新闻报道。其特点是以事实为主,观点为辅,从不同方面论文某一话题。 2.题材
主要包括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注意:这里所说的社会主要不是中国,而是西方国家尤其是美、英、加、日等国),如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的发展问题,科技新进展和商业经济等题材。 3.语言
考研阅读文章最明显的特征是句子的结构复杂,而且较长。总体来说读着费劲,很不舒服。根据可读性可把文章按难度分12个级别,即1~12级:1级最容易,
12级最难。
二、阅读的顺序——先读文章还是先读题?
这个问题可以说因人而异,各有利弊。常见的有三种阅读方法:
1) 先读问题,读完一题然后去文章相应的地方找答案,看一题做一题。优点是:针对性强,阅读时无关内容可略过,阅读速度快,省时间。教研阅读题总体来看,题目的先后顺序与其对应于文章中的先后顺序大致相同。但也有少数题目不按原文的顺序出现。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下列题目上:段落大意题、个别句子题、词汇题。缺点是: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差。对于下列题型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主旨题、上下文逻辑关系题、作者观点/态度题、判断推理题。 但通过训练可以加以克服。
2) 通读文章后看题,然后再回来读有关段落。优点是:对文章有一个总的概念和印象。对于下列题型有利:文章主旨题、上下文逻辑关系题、作者观点/态度题、判断推理题。缺点是费时间,对文章的细节记不清楚。
3) 读一层意思做几道题,阅读和做题交叉进行。优点是:速度适中,对于刚读完的内容印象深,记忆效果好。特别当考题集中在前面的段落时,优越性最明显。缺点是: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不如第二种方法强。如果出题者不按文章内容顺序出题,此方法就稍有欠缺。 三、如何在文章中做记号
善于阅读的人往往在文章的某些句子或词语下面划线,表示重要,以便以后查找方便。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在考试中是非常有效的。因为通过标出重点,你的阅读更活跃,思维更积极,注意力集中,减少大脑“走私”。
考研文章较长(450词左右),考生很难记住所有的内容,甚至段落大意都可能忘记,而考题只有五个,不可能所有的句子都重要,都被考到。实际上看懂大部分句子就可以了。对主要句子,如表达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的句子,应该标出并重点阅读。 1. 文章主旨句
主旨句也就是中心思想句,通常在第一段,可以是第一句,也可能是最后一句,据有人统计位于最后一句的几率高于第一句。主旨句偶尔出现在末段,有的主旨句甚至是文章中间某段中的某句。主旨句的特点是:1)是作者的观点(不是他人的观点,不是描写/说明,也不是事实)。2)该观点可能是作者提倡的,也可能是作者对他人观点的批驳。3)作者的观点只能有一个,其他的内容都起说明/论证作用。4)主旨句具有归纳性、概括性、抽象性的特点。5)常常结构复杂(命题者有意安排所致)。
2. 段落主题句(TOPIC SENTENCE) 除了标出篇章的主旨句外,标出各段的主题句同样重要。每一段都有一个段的中心句,也有人叫它段落大意句、段中心思想句等等。主题句是考试重点,很多题目都是围绕着段中心设计的。确定主题句不仅有利于确定文章主旨,还有利读懂细节题,因此主题句的确定是阅读的关键。
主题句的特点:1)通常是第一句话,偶尔是最后一句,段中少见。2)是观点(不是描写/说明、不是事实)。可能是作者的观点,也可能是他人的观点。3)该观点可能是作者提倡的,也可能是作者认为其他人的观点是错误的/偏激的等等。4)作者的观点只能有一个。主题句只能有一个,其他的内容都起说明/论证作用。5)
具有归纳性、概括性、抽象性等特点。 3. 题干与选项中的关键词 仔细读考题,从考题中找出关键词,目的是确定考的是什么,考文章中的哪一段、哪一句。常见的关键词包括题干中重要的普通名词或专有名词,形容词、副词的最高级,四个选项中相同、相近词或者相关内容。在这些关键词的指引下寻找对应的句子或段落。有的时候关键词可以是各种词类,非常隐蔽,需要非常细心才能找到。
正在阅读:
阅读40分高分研究 - 精华整理版 -04-17
51单片机蜂鸣器播放音乐代码(生日快乐 两只蝴蝶 祝你平安)11-18
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01-06
资产评估平时作业09-25
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四不留”08-19
关于印发山东省贯彻《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的通知(鲁政发〔2011〕25号)10-15
商务英语( 第二版)课文翻译04-06
六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学计划06-01
2015年江苏对口高考计算机(DOC)06-2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高分
- 整理
- 精华
- 研究
- 阅读
- 索迪斯服务方案介绍终稿 - 图文
- 8B-Unit2-Travelling教案
- 01-华为EPON命令
- 新课标-精品卷2017-2018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
- 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总结
- 诉讼案件管理办法
- 完美趋势主图指标 通达信指标公式源码
- 关于做好2017年寒假期间研究生安全稳定工作的预通知
- 施工组织设计(六松)
- 民主生活会个人查摆问题清单3篇
- 国际贸易企业存在的主要财务风险与应对策略探讨
- 2011.4.25石灰窑金矿储量核实报告
- 北语网院18春《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作业 - 2
-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
- 会计学双学位毕业论文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C51)》
- 我调试了一个完整的VC检测服务、启动服务、停止服务的程
- 护理药理学课件
- 科学抓管理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2018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