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类-2002年我国上市公司年报分析

更新时间:2023-06-06 07:0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经济管理MBA资料

2002年我国上市公司年报分析

上市公司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

●上市公司中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已经成为国有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上市公司的投资增速明显高于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上市公司在扩大就业中的作用远大于非上市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上市公司正处在加速分化调整时期,板块之间的加剧分化不可避免

●上市公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日益提高

上市公司是我国企业中资产相对优良、治理结构较为先进、财务制度较为透明的群体。我国上市公司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1992年初创时的几十家增加到2002年底的1224家。截至2002年底,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已经达到4.1万亿元,相当于当年全国GDP的40%。

上市公司既包含有实体价值,也包含有虚拟价值。上市公司只有不断提高其业绩水平,虚拟价值才能与实体价值一同增值,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才会越来越大。2002年上市公司创造的实体价值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沪深两市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143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7172%,分别比上年增长9.49%和7.71%。上市公司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

新一轮景气循环为上市公司创造了更为宽松的经营环境

2002年我国经济呈现逐季走高的增长态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达到

102398亿元,增长率为8%。新一轮景气循环正在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经历了5次景气循环。而中国股市和上市公司自产生以来,已经经历了两次。第一次是从1991年到1997年。治理通货膨胀是该周期的宏观调控目标。第二次是1998年以后。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反通货紧缩。

种种迹象表明,以2002年为转折点,中国经济正在开始新一轮景气循环。这轮景气循环主要以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大幅度增长为初始动力,进而带动消费结构的升级和消费需求的增长并使之成为持久动力。与历史上大多数景气循环的情况一致,固定资产投资仍是这一轮景气循环的重要推动因素。

由于目前正值新一轮景气循环的初期,对其具体特征还难以判断,但与历史情况相比,我们认为有四点是明确的:

经济管理MBA资料

一是由于企业已经建立起风险的内控机制和投资的自主决策机制,质量将与效益同步增长;

二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波动会对中国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中国经济也正在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三是通货膨胀的压力较小,通货紧缩的压力更为普遍;

四是随着经济增长自主性因素的增强,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在竞争中的主体地位将进一步加强。受这些内生性发展因素的带动,这一轮景气循环有望持续更长时间。我国新一轮景气循环的形成,将为上市公司创造更为宽松的经营环境。

上市公司对推动新一轮景气循环的形成功不可没

由于缺少实体经济的支持,我国证券市场在2001年中以后大幅度回调。证券市场的回调使新股发行数量锐减,上市公司总量增长缓慢。2002年全年,沪深两市只有64家新上市企业,当年筹资额仅为961.8亿元,新上市企业的数量和筹资额不到2000年股市繁荣期的50%和46%。

然而,由于上市公司是双重价值的统一体,虚拟价值的萎缩虽然会对上市公司实现实体价值的增值产生不利影响,增加股市融资成本,但上市公司只要借助于间接融资,仍然可以化解证券市场回调所产生的不利影响。2002年央行再次下调利率,低利率有助于缓解股市融资成本的上升。事实上,这一年来上市公司通过规模扩充和业绩的增长,对经济增长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可以说,上市公司对于新一轮景气循环的形成功不可没。

上市公司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为了有一个量化的说明,我们在下面采取这样的方法进行比较:

一是将上市公司的主要指标与上年进行比较,以此说明一年来的变化;

二是将上市公司的主要指标与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相应的指标进行比较。尽管这些指标间的含义不尽相同,上市公司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也属于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但由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数量占上市公司的80%左右,同时工业企业也占上市公司总数的80%以上,因此,通过这样的比较基本上可以说明问题。

1.上市公司中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已经成为国有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经济管理MBA资料

2002年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与利润比上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据年报统计,2002年沪深两市1236家上市公司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6%,是当年GDP增长速度的两倍,占当年GDP的比重也从2001年的17.0%上升到18.6%。

2002年也是近年来我国工业经济总体发展势头和运行质量最好的一年。当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占全年工业增加值的36.2%,对全年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1.9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品销售收入4838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45%。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利润总额为263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3%,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46%。通过比较可以看出,2002年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比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速快5个百分点,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增速比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增速快3.1个百分点,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占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的32%,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15%。上市公司中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已经成为国有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2.上市公司的投资增速明显高于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根据上海证券报上市公司资料库提供的有关数据,2002年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投资3379亿元,比上年增长43.5%。从历史看,上市公司各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幅度波动较大,从2%到150%不等。这主要是由于各年度上市公司的数量不等,新上市企业较多的年份,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往往较快。2001年以来,虽然新上市企业的数量有所减少,但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仍在快速增长。这说明大多数上市公司在冲破了初创期的资金瓶颈以后,已经步入了成长期和扩张期,需通过追加投资来扩大生产规模。

截至2002年底,上市公司总数不到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数的3%,但其固定资产投资却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7.8%。可见,上市公司投资的高增长对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的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3.在实际税负增加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支付的所得税大幅增长

随着上市公司主营利润和净利润的较快增长,其上缴的所得税也在大幅增长。所得税上升的根本原因是上市公司业绩好转,盈利水平上升。但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取消了上市公司所得税先征后返的税收优惠政策,导致平均所得税税负增加。据测算,2002年上市公司所得税实际税负较上年的20.1%提高了3.2个百分点,达到23.3%。税负上升影响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初步测算,所得税政策的变化使2002年盈利企业的整体业绩下降约4个百分点。

4.上市公司在扩大就业中的作用远大于非上市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与原有企业经过资产剥离后,历史包袱较轻、冗员较少,从而决定了其在扩大就业方面的局限性。但现实情况是,上市公司吸收就业的能力要好于非上市的国有及

经济管理MBA资料

国有控股企业。截至2002年底,在总数量不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的上市公司中,共有从业人员345.8万人,占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从业人员的13.9%。可见,上市公司在就业中的作用远大于非上市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上市公司总数在逐年增加,现有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要好于非上市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为减员增效而实行的下岗分流使全部从业人员数量减少。

2002年上市公司在吸收就业方面的作用还受到特殊因素的影响,这就是中国联通、招商银行等大盘蓝筹股的上市,仅中国联通一家上市公司人数就有2.9万人。从发展的角度看,今后将有更多的大企业上市。上市公司在扩大就业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上市公司正处在加速分化调整时期

2002年上市公司业绩两极分化的趋势特别明显。在1236家上市公司中,既出现了一批绩优公司,也出现了一批巨亏公司。一方面,每股收益超过0.75元的绩优股群体在壮大,共有20家;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亏损面扩大,沪深两市亏损公司家数达到167家,亏损面为13.5%。亏损企业的增多,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回升的程度。

我们认为,

导致上市公司业绩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对证券市场监管的加强和对上市公司管理的规范

在中国股市创建初期,企业都是通过政府行政审批的方式上市的。由于在上市过程中存在计划额度,出于为国有企业解困的考虑审批上市公司、包装上市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上市公司的质量良莠不齐。同时,由于重视证券市场的筹资功能而忽视治理,上市公司在没有退市压力的市场环境下生存,产生了一些缺陷。近年来,证券市场的监管得到了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管理也更加严格规范,市场信息更加透明,上市公司造假的成本也越来越高,这也在客观上加速了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过程。

第二,我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要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调整产业结构。2002年,我国各个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之所以存在明显的差别,就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加入WTO后,由于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产品的重要加工基地,劳动密集型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传统行业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2002年对工业经济拉动最快的7个行业,对全国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

58.5%。这7个行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以汽车为代表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工业、冶金工业以及普通机械制造业,都属于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受益于这些行业的高速成长,2002年,石油加工及炼焦、日用电子器具制造、房地

经济管理MBA资料

产开发和经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的上市公司业绩出现较大增长,钢铁、汽车等行业主营业务利润较上年大幅攀升;而公共设施服务、电力等行业的上市公司业绩则与2001年基本持平,造纸、传媒等行业则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今后,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建立在相对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一些产业将面向整个国际市场,而具有相对比较劣势的产业将面临更多的困难。上市公司业绩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种差别,板块之间的加剧分化将不可避免。

第三,国企改革和稳定证券市场的需要

近年来,一些超级国企大盘股相继上市,已经在证券市场上形成了一批业绩稳定的蓝筹股,对稳定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和证券市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2年,沪深两市总股本前20位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上市公司总和的32%,净利润占37%。这20家巨型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虽然比上市公司总体平均水平低6个百分点,但净利润却高于总体平均水平

6.5个百分点。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国有经济和国有大企业将集中在矿产资源的开采、石油化工、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大的交通运输、港口设施、铁路、航空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等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中。这些国有企业掌握着优势资源,具有稳定的盈利能力。无论是从改善这些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还是从改善其资本构成的角度看,超级国有企业的大规模上市都将是大势所趋。这些国企大盘股的集中上市,将给股市的价值中枢、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和上市公司的盈利结构带来深刻的变化,对中小型上市公司形成挤压,加速现有上市公司的分化调整。

上市公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日益提高

沪深两市现有上市公司的总数不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3%,仅占全国大型工业企业总数的16%,2002年上市公司股票的市价总值仅相当于当年GDP的37%。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还将经历较长时期的数量扩张阶段,然后才能进入比较成熟的,以稳定的盈利和丰厚的回报为基础的内生成长阶段。新兴的、快速发展的证券市场,将为企业上市带来更多的机会,上市公司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也将日益提高。

企业上市在我国现阶段仍然是一个比较稀缺的资源,仍需设置比较严格的"门槛"。每年有多少家企业能够上市,需要看证券市场的容量有多大,行情如何。从我国股市创建以来10多年间的情况看,行情好的时候,场外资金进入得多,通过一级市场发行新股获得的资金额也明显增加。因此,每年上市公司的规模能在多大程度上扩充,取决于证券市场总体的行情。但证券市场的行情如何,归根到底还要受到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制约。两者间的关系,就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间的关系。预期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增加,股市上涨,上市公司融资成本下降、融资数额增加,盈利能力增加,从而进一步推动股市上涨。从两者间的关系上看,既有相互促进时期,也有相互背离的时期。

经济管理MBA资料

虽然在上市公司分化调整加剧时期,证券市场的动荡也会加剧,但由于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一轮景气循环,宏观经济的向好以及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将使其盈利能力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可能使证券市场处于较长时期的慢牛市行情,有利于上市公司数量的扩充。

上市公司行业地位分化明显

●从规模看,采掘业和电子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在全行业中的地位十分突出;医药生物和钢铁板块具有较高的行业控制力;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上市公司几乎不具有行业代表性

●从盈利能力看,电力煤气及水行业板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大大超出行业平均水平;钢铁板块上市公司成为行业复苏的领头羊

●2002年,各主要板块上市公司都实现盈利,扣除所得税后,除造纸印刷板块外,各板块都实现正盈余

截至2002年底,我国股票市场上市公司共1200多家,分布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形成不同的市场板块。总体上,全部上市公司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经举足轻重。但分行业领域来看,与所属行业综合水平相比,各板块上市公司在数量、资产规模、盈利能力、上缴税收和成本费用控制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使得各板块在行业中的地位及其对行业发展的贡献度各不相同,与行业发展间的关联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从规模看,主要板块上市公司在所属行业中的地位差异较大

1. 采掘业和电子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在全行业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2002年上市公司年报表明,在各大板块上市公司中,采掘业和电子信息技术业具有最高的行业地位。其中,采掘业上市公司的行业地位突出体现在其对市场份额的控制上,而电子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虽占有市场份额不是很高,但其集中的资产规模使得其发展与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采掘业包括煤炭、天然气、原油、金属、非金属矿等能源、原材料的采眩2002年,采掘业上市公司共实现销售收入4149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61.83%,资产总额占全行业的比重达到38.17%,固定资产总额占全行业的比重达到41.18%,净资产总额占全行业的比重为36.85%。采掘业上市公司控制着整个行业接近四成的资产规模,并完成了全行业六成以上的销售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行业的发展状况。

电子及信息技术行业主要包括日用电子产品、电子通讯设备制造、计算机制造、电子元器件及软件开发等行业。2002年,我国主要电子信息企业共5320家,其中上市公司66家,拥有资产3717亿元,净资产1815亿元,占全行业资产和净资产的比重分别达到38.71%和

经济管理MBA资料

45.76%,年末固定资产净值更是占到全行业的61.77%,体现出相当高的行业集中度。2002年,电子信息板块上市公司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18.61%,利润总额占到全行业的29.86%,对整个行业的利润贡献度较大。电子信息技术板块上市公司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份额之所以与其在整个行业的资产规模不相称,主要是由于该行业属于高科技领域的朝阳产业,变数很大,且不断有新的后起之秀出现。

2. 医药生物和钢铁板块具有较高的行业控制力

医药生物和钢铁板块在所属行业中的地位仅次于采掘和电子信息业两大板块。这两大板块的资产规模、市场份额和利润占行业的比重都较高,其中,钢铁板块更是以突出的利润贡献影响着行业的总体业绩水平。

医药生物制品行业包括化学药品、中成药品、生物制品等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2002年全国约有医药生物制品企业3586家,上市公司家数为66家。2002年医药生物制品板块上市公司共完成销售收入684.45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为30.82%,实现利润总额40.9亿元,占全行业的20.34%。从资产规模看,医药生物制品行业上市公司2002年底资产总额和固定资产净值总额占全行业的比重分别为29.96%和28.4%,净资产总额的比重为33.65%。全行业三成左右的资产和销售都集中在上市公司手中,显示出医药生物制品行业中效益好、规模大的企业大多已进入证券市场,其业绩表现决定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格局。

钢铁行业属于金属非金属行业的子行业,主要包括炼钢、炼铁及其压延加工,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之一。目前,我国主营钢铁制造和加工的企业共约3268家,其中,29家为上市公司,数量虽然不多,但控制的资产规模不小,而且资产质量较高。2002年,钢铁板块上市公司共创造利润156.94亿元,占全行业利润总额比重达到53.62%,为整个钢铁行业在2002年的良好表现作出了突出贡献。从资产规模来看,钢铁板块2002年底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占全行业的21.43%和26.52%,固定资产净值占全行业的30.94%,在行业中均占有相当份额。

3. 食品饮料、石化塑料塑胶和机械设备仪表板块上市公司在所属行业中的地位处于中等水平

这几大板块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和固定资产净值规模占所属行业的比重大体相当,约为15%左右。市场份额和利润占各自所属行业的比重有一定差别,其中,食品饮料板块上市公司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比重相对较低,为7.77%,其他板块则在10%以上。从创造利润的份额来看,机械设备仪表板块比较低,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约5.82%,其中的子类板块汽车类上市公司只有0.99%,表现出与资产规模不相当的行业地位。食品饮料、石化塑料塑胶两类板块利润份额在14%左右,与资产规模比重大体一致。需要说明的是,在这里,机械设备仪表和汽车板块利润之所以表现出与其资产规模不相称的地位特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板块包含了

经济管理MBA资料

一些较大资产规模的ST类上市公司。剔除掉这些公司,则整个板块的收入和利润将会有较大改观。

4.纺织服装皮毛和造纸印刷板块在所属行业中地位偏弱;电力煤气及水板块规模虽小,贡献却大

这几大板块的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占所属行业的份额都在10%左右,而实现销售收入占行业的比重基本在6%左右。从实现利润的角度看,电力煤气及水行业上市公司2002年共创造利润168亿元,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32.82%,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该板块上市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而纺织服装皮毛和造纸印刷两大板块为所属行业贡献的利润都不是很高,上市公司难以形成明显的优势。

5.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影响较小

上市公司行业地位最为弱小的是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目前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只有10家,规模都相对较小,收入及资产总额占全行业的比重不到5%,行业影响力甚微。房地产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在监管上控制较严,上市难度较大,行业的地域属性也决定了其集中发展存在障碍。2002年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比重在8%以下,上市公司的资产总额占全行业的比重更是不到3%,全行业资产分散,上市公司几乎不具有行业代表性。

2002年三大板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与所属行业综合水平相比出现异动

2002年,各主要行业盈利情况总体良好,扣除所得税后,除电力煤气和水、石化塑料塑胶等行业外,其他行业都有程度不等的盈利。行业总体发展的良好态势,使得各大板块上市公司总体盈利表现也比较好。2002年,各主要板块上市公司都实现盈利,扣除所得税后,除造纸印刷板块外,各板块都实现正盈余。

但各板块上市公司盈利情况与所属行业综合水平相比,存在不小的差异,有些甚至还表现出一定的异动性。2002年,盈利水平与所属行业综合水平出现异动的几大板块主要是电力煤气及水、造纸印刷和钢铁板块。其中,电力煤气及水和钢铁板块,全行业总体实现净利润为负,而上市公司则为正。造纸印刷行业板块刚好相反,行业总体实现盈余,而上市公司却表现欠佳,净利润为负数。

1. 电力煤气及水行业板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大大超出行业平均水平

2002年,与所属行业平均盈利水平相比,电力煤气及水行业板块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表现最好。该板块上市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69%,比行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水平高出12.32个百分点,以8.35%的资产规模创造出整个行业32.83%的利润总额。销售利润率方

经济管理MBA资料

面,电力煤气及水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更是达到25.6%,比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高20.21个百分点,显示出电力煤气及水行业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钢铁板块上市公司成为行业复苏的领头羊

2002年,钢铁板块上市公司的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四大业绩指标高出行业水平分别达到4.59、10.71、5.29和8.17个百分点,表现出较好的获利能力和成本费用控制能力。可见,该板块上市公司的资产优质度也较高。

3.食品饮料板块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稍好于所属行业综合水平

2002年,该板块上市公司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4.28%和4.7%,分别高于行业综合水平0.58和3.22个百分点。与所属行业相比,该板块取得了不错的成本控制效益,全年销售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高出行业水平3.06和5.09个百分点。

4.纺织服装皮毛、石化塑料塑胶和汽车(剔除几大ST类公司)板块与所属行业业绩的平均水平基本相当

三大板块的资产收益率都稍低于所属行业水平,而净资产收益率相对于行业,又有一定的高出。另外,这三大板块的销售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与行业综合水平相比,也大致相当或略高。需要说明的是,汽车板块之所以要剔除掉ST夏利、ST黑豹、ST松辽等公司,是因为这些都属于亏损较大的上市公司,其异动表现会在很大程度上扭曲整个板块的真实业绩特征。

5. 医药生物制品、机械设备仪表和电子信息技术板块上市公司平均盈利水平略低于行业综合水平

其中,电子信息技术板块上市公司虽然在成本费用控制效益方面表现良好,销售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高出行业水平2.56和7.58个百分点,但由于其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逊于所属行业,因而总体业绩略低于全行业。2002年该板块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水平为

3.66%和4.75%,分别比行业综合水平低1.08和2.7个百分点。

医药生物制品板块上市公司2002年净资产收益率超出行业平均水平,但资产收益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ST中西和哈慈股份虽然相对亏损较大,但占整个板块利润总额的比重较小,因此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业内上市公司的总体盈利收益水平。

机械设备仪表板块的情况与医药生物制品、电子信息技术板块基本类似,盈利水平大体上反映了整个行业的发展状况。2002年,机械设备仪表板块上市公司几大业绩指标与所属行业相比,都低2个百分点左右。

经济管理MBA资料

6. 采掘业和造纸印刷板块上市公司与行业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2002年,采掘业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相对其他行业板块是比较出色的,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达到6.46%和6.45%,仅次于钢铁、电力煤气及水两大板块,但与所属行业平均水平相比,分别低3.25和4.92个百分点,离行业平均收益水平尚有不小差距。在销售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方面,上市公司的利润率水平更是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超过10%。

造纸印刷类上市公司属于业绩异动板块,所属行业整体盈利,但上市公司整体却出现净亏损。该板块上市公司总体业绩指标都低于行业综合水平约3到4个百分点。2002年年报显示,该板块共有23家上市公司,其中有6家出现大量亏损。亏损企业数目较多是该板块整体业绩较低的直接原因。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可以发现,除电力煤气及水和钢铁板块外,其他板块上市公司在效益指标上并没有取得明显高于行业综合水平的表现。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

首先,各板块上市公司并不一定代表着行业中最能盈利的资产。一方面,部分行业的优质资产并没有完全证券化。一些行业内的优质企业没有在国内A股市场发行上市,如机械设备仪表行业内优质的汽车企业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广州本田、神龙富康等,还有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的联想、华为等,从而使得上市公司的效益水平相对不会达到最优。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细分行业分布与所属行业的细分行业分布存在一定偏差。如采掘业上市公司中石油天然气开采业上市公司资产比重只占20%左右,而全行业内石油天然气采选业的资产比重达到40%。石油天然气采选业的行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水平要高出煤炭等行业许多,从而使得整个采掘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水平较高,而上市公司中石油天然气类公司比重较低,使其整体的净资产收益率水平也相对较低。

其次,上市公司会计审核更为严格规范。为控制资产安全,一些项目必须计提或进行相应的减值准备,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其盈利规模;而行业统计则相对宽松。

最后,一些新股、次新股和增发股所募集的资产使用有一定的时间规划,部分尚处于非运行状态,还没有创造出相应的效益,这也相应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水平。

从主要板块上市公司与所属行业综合水平的比较看今年的投资机会

在分析和估计行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把握上市公司与行业发展间的相互关联,是投资者做出正确投资决策的重要保证。

通过考察和比较,我们发现,那些资产规模占所属行业比重较大、盈利能力与所属行业综合水平相比较高的板块,其上市公司通过较高的行业竞争力会更多地获得行业增长带来的市

经济管理MBA资料

场空间,从而较好地利用行业的发展契机获得业绩提升。采掘业、钢铁、医药生物制品板块属于此类。

而资产规模比重偏低、盈利能力相对较低的板块,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与行业发展的关联度也相对较低,行业的快速发展并不一定能有效带动行业内上市公司的同步增长。造纸印刷、纺织品服装皮毛行业、房地产业、机械设备仪表板块属于此类。

资产规模比重中等、盈利能力与所属行业综合水平大体相当的板块,其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将依所属行业的总体发展态势而定。一旦行业的发展机遇来临,该类板块投资机会也随之来临。从2002年上市公司和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食品饮料、石化塑料塑胶和汽车板块基本属于此类。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此类特征的板块内上市公司往往在竞争能力上存在较大分化,导致行业发展机遇对具体的相关上市公司业绩推动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如电子信息技术板块。因此,投资具有该特征类型的板块,仍需要保持一份清醒。

还有话说

家电板块是上市公司中的重要板块。以彩电为主的黑色家电是该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行业统计归类中,彩电归属电子制造,家电概念局限于日用电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白色家电。因此,如果以黑白家电整机制造作为整体板块来看,2002年,该板块共有上市公司48家,占有行业资源的比重较大,其业绩能充分体现出行业整体复苏的特征。2002年,48家上市公司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73%,平均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增长33.47%,平均净利润大幅增长了155.5%。其中,8家彩电整机上市公司2002年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了28.58%、67.83%和165.22%,都远高于行业的平均增长率.

五大动因拉动上市公司业绩增长

●受国债投资利好因素影响,2002年钢材、水泥、电力、工程机械等行业上市公司普遍效益大增

●在2002年汽车业产销两旺的大好形势下,汽车业上市公司及相关上游产业如汽车零配件、天然橡胶、钢材等普遍取得了较好业绩

●经过前几年的概念炒作后,2002年实质性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明显多了起来

国债投资使钢铁、建材、电力等板块上市公司受益匪浅

1998年至2002年我国共发行了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国债投资成效显著,每年拉动经济增长在1.5到2个百分点之间,成为近几年来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因素,并通过投资扩张带动了关联产业的投资与消费,促使相关企业包括上市公司效益的回升。因为钢铁、水泥、电

经济管理MBA资料

力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产品,其所在行业的总体发展态势主要受投资增长的快慢影响。受国债投资利好因素影响,2002年钢材、水泥、电力、工程机械等行业上市公司普遍效益大增,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从2002年行业基本面看,钢铁行业出现快速增长势头,钢产量和钢材消费量均创历史新高。受供求形势和国际市场影响,国内钢材市场价格也开始止跌反弹,出现恢复性增长,对钢铁业上市公司经济效益的回升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钢铁行业共有35家上市公司,2002年这些上市公司主营收入同比增长15.8%,主营利润同比增长26.7%,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3.2%,平均每股收益0.31元,净资产收益率高达10.22%。

水泥行业2002年全国产销量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但我国水泥企业数量众多,生产集中度低,市场供大于求,致使水泥销售价格大幅下滑,较大地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水泥板块的上市公司约有21家,就2002年的经营业绩而言,除少数几家公司的业绩出现增长以外,多数业绩下滑。

由于钢铁、水泥等耗电量大的传统行业生产普遍回升,2002年全国发电量达164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96%,用电量增长10.3%。电力行业的回暖,刺激了电力板块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电力行业整体业绩优良,现金流充足,涌现出一批稳定增长的蓝筹股。2002年,电力板块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6%,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4%,平均每股收益为0.26元,平均每股净资产3.26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434%,电力板块的44家上市公司中有23家每股收益超过市场平均水平。而最具实质意义的是全国普遍的"缺电现象"将大大缓解电价下调的压力,从而对电力上市公司今明两年整体业绩的稳定增长提供有力保障。

汽车、房地产成为消费热点惠及相关行业及其上游产业

2002年,汽车市场在多重因素作用下,产销都出现了爆发性增长的态势,成为消费领域的一个亮点。据统计,2002年全国汽车产量为325.12万辆,同比增长38.8%;销量343.6万辆,增长37.5%,均创下历史新高;产销率达到98.8%,其中轿车产、销量分别为109.2和105.8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55.2%和45%,产销率高达99.9%,年末库存比年初仅增加0.4万辆。

在2002年汽车业产销两旺的大好形势下,汽车业上市公司及相关上游产业如汽车零配件、天然橡胶、钢材等普遍取得了较好业绩。汽车类上市公司2002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为195860万元,主营业务利润平均为35874万元,净利润平均为11826万元。其中,沪市汽车类上市公司2002年的业绩增长尤为突出,主营业务收入平均为210490万元,同比增长49.5%,利润总额平均为18591万元,同比增长96.9%,净利润平均为14929万元,同比增长91.4%,每股收益及净资产收益率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经济管理MBA资料

此外,进一步分析显示,汽车整车类公司中大中型客车、轿车、载重汽车等生产企业业绩较好,轻型客车、微型汽车等企业的业绩相对要差些,;零部件企业中,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企业业绩要好于一般企业,如威孚高科2002年每股收益比上年增长了34.3%,明显高于其他零配件公司。

目前国际上每千人的汽车保有量为116辆,而我国只有十几辆,无论从市场需求还是国家政策支持来看,汽车行业的增长潜力都是极为可观的。从今年情况看,承接2002年汽车业高速增长的惯性,第一季度全国汽车产量为101.97万辆,同比增长54.7%;销量97.48万辆,增长51.71%;产销率为95.6%,预计到2010年,我国最低限度的汽车保有量为7000万辆,而现在仅为1500万辆,发展前景相当看好。但考虑到国际汽车产能过剩,中国汽车业也呈现出结构性过剩的状况,因此轿车总量虽然会继续增长,但今后竞争焦点将主要集中在价格上。同时,加入WTO后进口关税逐渐下降以及进口配额逐年增加直至完全取消配额,将影响到我国汽车单位产品的盈利能力,由此导致相关企业的产销量与效益无法同步增长。

2002年消费领域的另一个热点是房地产。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736亿元,同比增长21.9%。从房地产板块的业绩情况看,2002年20多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约为0.30元,同比增长超过20%,净资产收益率在10%左右,高于两市上市公司的平均收益率,一向为负值的每股经营性现金流达到0.08元,而2001年这一数值为-0.325元,表明房地产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了实质性改善。

由于整个行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过热迹象,2003年房地产公司的各项指标估计会小幅走低,全年房地产业投资增长速度将在15%左右,空置面积可能会进一步上升。但从长期看,目前我国城镇人口比重还很低,城市化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房地产市场潜在需求仍然较大,持续向好的趋势不会逆转。随着竞争的加剧和行业集中度的提高,那些品牌形象好、经验丰富、实力较强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业绩的持续成长仍将是可以预期的。

出口增长令机械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效益改善

2002年我国外贸出口呈逐季加快的态势,全年出口3255.7亿美元,同比增长22.3%,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9916亿元,同比增长23.4%,远远高于2001年9.9%的增幅,出口对工业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从出口产品的产业结构看,列前四位的行业依次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机械及运输设备业、纺织业。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42.7%和21%;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同比增长33.8%,累计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9%;纺织行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15%,出口交货值增长14.2%,增速分别比上年加快6.8和9.1个百分点。

经济管理MBA资料

出口的高速增长,改善了这些行业的出口环境,带动了企业效益的提高。在出口带动

下,2002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482.4亿元,比上年增长83.2%,新增利润219.1亿元,位居各行业之首;普通机械制造业新增利润60.3亿元,也挤入新增利润最高的五大行业之列。

受惠于市场环境的改善,2002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板块上市公司净利润比2002年同期增长28.2%,专用设备制造业32家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达到11.7亿元,同比增长12.3%,净资产收益率6.37%,同比增长7.3%。

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3家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超过11亿元,净资产收益率超过5%,均比上年同期有明显提高。

就纺织板块而言,2002年纺织品出口的增长对其业绩的改善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纺织原料上涨的影响,加之上市公司出口额占整个纺织行业出口的比重不高且出口产品价格较低,因此2002年纺织板块的主营业务收入虽有明显增长,但利润却有所下降。

从目前情况看,

2003年出口对上市公司业绩的拉动作用可能有所减弱。理由如下:

一是由美元贬值而造成的人民币汇率相对贬值对提高出口竞争力的刺激作用将趋于弱化。

二是2002年实行的免、抵、退税制度改革同比效应在2003年也将逐步弱化。

三是最近在中国各地流行的非典型肺炎,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部分外商的投资信心,从而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产生不利影响。与上述四大出口行业相对应的上市公司的业绩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其业绩的增长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需的增长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增长。

国际市场能源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助推传统行业上市公司业绩提升

2002年,国际国内市场上石油、煤炭、电力等能源类产品以及钢材、化工原料、棉花等工业原材料价格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在给相关行业及上市公司带来了较大获利机会的同时,也增加了下游行业及上市公司的成本,影响了下游企业的利润水平。

从2002年的行业统计数据和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看,石油开采、石油加工、煤炭等能源类行业以及钢材、化学原料、化学纤维等原材料行业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主要受益者。

经济管理MBA资料

随着产品价格的上涨,这些行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也逐月走高,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从2002年2月的34.73%上涨到12月的56.99%,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从2月的-4.75%上涨到12月的1.07%,而其他石油相关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也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从年报数据看,涨价效应在相应板块的上市公司中已有所反应。2002年,包括石油开采、煤炭在内的采掘类板块上市公司的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分别为6.46%和7.66%,成本费用率更是高达9.23%。而涨价幅度最大的钢铁板块则从2001年的纯大盘板块演进为大盘蓝筹板块,其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达到了9.84%和12.96%的历史最好水平。

根据我们的预测与分析,2003年我国生产资料市场将继续保持活跃,生产资料价格也将延续2002年的回升态势,但不会有太大的涨幅。进入二季度,生产资料价格升势将趋缓,部分价格升幅较大的商品,如钢材、油品、天然橡胶等可能会受资源紧缺及国际行情变化的影响而出现稳定或不同程度回落。

预计全年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将比上年有3%左右的升幅,销售总额可望达到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近两成,增长幅度及规模均为历史最高水平。因此,2003年石油、煤炭、钢铁、化工等主要原材料板块的业绩将有稳定增长,但大部分上市公司的业绩增幅将小于2002年。

部分上市公司经资产重组成功实现产业转型,步入快速增长

据统计,2002年1至10月,共发生262宗资产重组个案,其中有37个属于跨行业的重组,涉及上市公司35家,重组的平均资产净额达到1.34亿元。同时,经过前几年的概念炒作后,2002年实质性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明显多了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同业兼并比重较高,在2002年发生的85起收购兼并案中,同业兼并占了80%以上。

其次是民企、外资参与的购并行为日益活跃,从2002年上市公司签订的100多起国有股权转让协议来看,民企成为国有股受让的主力军,而有外资概念的上市公司重组大都是以行业整合为目的,如格林柯尔入主科龙、三星康宁欲通过收购法人股成为赛格三星的大股东、青岛啤酒与美国安海斯--布希公司结成战略性合作伙伴。

第三就是涌现了不少国家行业政策影响下的重组,2002年电力、民航、基础电信业、汽车业和水务领域就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措施,直接推动了行业内上市公司的兼并。年报显示,部分公司在去年成功地进行了产业转型,实现了业绩的超常规增长。可以说,2002年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与力度较大的资产重组是密不可分的。

2003年,资产重组仍将是证券市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中央及地方国资委的成立,国有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从而给外资企业及民营

经济管理MBA资料

企业提供极大的施展空间。同时,上市公司在2003年将从一些国家限制的"夕阳产业"逐步退出,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转向那些国家鼓励、发展前景看好的"朝阳产业",以进一步增强发展潜力、拓宽赢利空间。通过资产重组获得增长的动力,将成为许多上市公司提高自身业绩的重要渠道。

上市公司坦然应对入世挑战

●2002年平稳健康的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给上市公司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环境

●从入世第一年的经济运行来看,入世没有给2002年的行业发展带来太大的冲击,而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却在显现

●财政政策投资力度不减,会继续对国内钢铁、机械、能源等行业的发展形成有力的支撑

●由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汽车消费政策和环境的改善,汽车工业处于加快增长

期,2003年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中国加入WTO对电子、港口等行业的利好作用充分体现,对汽车、钢铁、商业等行业的冲击尚不明显

总的来看,我国的家用电器、电子通讯设备制造等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相对的比较优势,在WTO框架下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而相比之下,汽车、钢铁、商业等行业竞争力相对较差,入世对这些行业更多地意味着严峻的挑战。但从中国入世第一年的经济运行来看,入世没有给2002年的行业发展带来太大的冲击,而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却在显现。

1.电子行业上市公司因入世而走出低谷

2002年是我国电子行业取得快速发展的一年,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迅猛,市场销售大幅攀升。这一方面和国内经济走暖、居民收入提高和消费升级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与中国加入WTO后出口环境的改善是分不开的。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国际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电子产品的跨国贸易壁垒大大削弱,进而为我国电子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同时,国家为了鼓励出口采取的出口退税等措施也为我国电子产品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海关统计显示,2002年我国家电及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出口金额同比增长了34%。其中,彩色电视机出口完成1918万台,同比增长63%;影碟机出口完成7545万台,同比增长117%。出口的迅速增长带动了整个电子行业经济效益的迅速回升,行业销售收入增长23.74%,利润增长55.23%。其中日用电子行业收入增长23.26%,利润增长92.43%;电子器件行业收入增长28.04%,利润增长99.70%。电子行业的良好发展促进了业绩的整体回升,使电子类上市公司走出了上年的低谷状态。电子类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增长21.33%,主营业务利润增长42.92%,实现净

经济管理MBA资料

利润24.65亿元,一改上年净利润亏损的局面。其中日用电子器具制造业上市公司受彩电业复苏的带动,整体收入增长水平在40%以上。2001年巨额亏损的公司如ST厦华、深康佳、深赛格,在2002年都实现了盈利。电子行业成为中国加入WTO的最大受益者。

2.入世给中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带来较大促进作用

中国入世后形成的贸易流量增长以及国家加大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为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02年以来,大宗运输产品如煤炭、钢铁、建材等行业产量增长较快,都在20%左右,从而导致货物运输量增加,直接增加了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同时,入世后进出口贸易量的大幅增长及外资进入物流领域为交通运输业带来了商机,使得路桥、港口、机场等行业成为入世受益较大的行业。2002年我国港口运输行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景象,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和旅客运输量都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全国主要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6.6%,增势强劲。其中沿海主要港口的生产形势表现更为良好,沿海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7.1%。

外贸货物吞吐方面,全国港口行业2002年外贸货物吞吐量也显著增加,累计外贸货物吞吐量比上年同期增长18.6%,外贸货物的吞吐量占全部货物吞吐量的34.62%,外贸货物吞吐需求的增长成为拉动全行业货物吞吐量增长的重要因素。

2002年港口业增长的最大亮点是集装箱运输增长强劲,主要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全国港口业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36%,集装箱运输增势迅猛。港口业的良好发展势头在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中得到很好体现,2002年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增长幅度平均分别为33.65%和21.43%,净利润增长幅度为11.41%。其中港口及航空业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指标增幅达到23.2%。

3.汽车、钢铁、商业等竞争力较弱的行业因内需旺盛而没有受到入世的明显冲击

中国加入WTO以来,入世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尚未明显体现,汽车、钢铁、商业等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的行业仍取得较快发展,没有受到入世冲击。这一方面,是由于入世第一年中国还没有完全在关税及贸易壁垒方面放开国内市场,承诺履行的义务是逐渐进行的,渐次的开放承诺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弱;另一方面,国内快速增长的需求给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进口增长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力度较弱,行业的快速增长势头没有因此受到影响。

4.零售业因入世增添了新的活力

经济管理MBA资料

2002年以来,中国批发、零售业吸引外资状况相对平稳,没有出现外资大规模进入的局面,合资商业企业的数量增长相对平稳,没有对国内商业企业形成威胁性冲击。由于外资进入中国商业零售领域只能采取合资的形式,因此外资并购国内商业企业也成为必然的趋势,商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商业用地正成为稀缺资源,外资进入后往往不具备这方面的优势,最好的方式就是采取合作注资国内现有的商业零售企业,以实现优势互补,因此并购也成为外资商业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途径。

另外,面对强大的外国商业资本的竞争压力,国内商业企业也加快了扩张步伐,国内零售龙头企业加大了收购兼并力度,规模扩张明显加快。这些并购、重组的因素以及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稳定增长,使得国内商业行业2002年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出现大幅增长。2002年年报显示,批发和零售贸易行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6%,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幅度达到139.48%。

世界市场价格波动对相关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影响较大

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国内外市场的关联度加深,使得国内市场价格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新的市场平台上,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更为多元化,世界市场的价格波动对我国国内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进而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的业绩水平。

1.航空类上市公司因原油价格上涨而受损

2002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受战争预期影响一直高启不下,石油价格的上涨直接传导到国内,使得国内石油价格呈上涨势头。石油加工产品价格的上涨,使得原油成本比例较高的国内航空业受到一定影响,国内航空业2002年下半年由于原料成本上升的压力,企业财务状况受到一定影响。上海航空、东方航空均在年报中体现了原料成本上涨对财务状况影响的信息。

2.石化类上市公司因油价上涨,业绩先抑后升

因油价上涨,2002年一季度,石化行业利润出现同比下降16.23%。但进入4月份后,石油价格上涨逐渐传导到石化产品中,石化产品价格开始上涨,石化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水平进入上升阶段,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分别实现收入同比增长10.17%和12.23%,利润同比增长

27.92%和52.24%,全年石化行业实现销售收入增长15.47%,利润增长63.81%,经济效益水平提高明显。与此相应,2002年石化行业上市公司也取得较好的业绩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1.56%,而利润总额出现72.7%的高速增长。

3.纺织类上市公司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业绩出现一定程度滑坡

经济管理MBA资料

2002年纺织行业受到了原料价格上涨而纺织产品价格难以随之上涨的困扰。2002年,国内化纤价格因石油价格上涨相应提升了35%左右,棉花、羊毛也因产量下降、需求上升分别上涨了30%和40%以上。在棉花、化纤、羊毛等原材料价格均出现较大涨幅、成本增长压力剧增的同时,纺织品服装价格却因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价格难以实现同步上涨,2002年纺织业的利润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滑坡迹象。这是造成2002年纺织板块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9.77%而利润仅微增0.14%、净利润则下降10.28%的主要原因。

行业景气有力地推动了能源、冶金、机械等行业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

2002年,国家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发行了15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由于国债投资基本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和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方面,国债投资对经济拉动直接体现在对投资类行业直接需求的拉动上,因此能源、冶金、机械、金属等行业成为2002年积极财政政策主要的受益者。这些行业景气的形成改善了相关上市公司的外部环境,促进了这些行业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

1.电力行业上市公司成为宏观经济复苏的先行者

积极财政政策保证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带动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机械制造、冶金等高耗电行业显著增长,这使得全社会用电量增长快速。2002年全国发电量完成164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96%,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0.3%,总体上电力供求均衡,局部地区出现电力供应紧缺的状况。生产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力行业2002年效益增长显著,电力生产行业全年销售收入增长12.71%,实现利润增长11.55%。受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的影响,电力行业上市公司2002年业绩增长较快,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16.7%,利润总额平均增长10.16%。与整个行业相比,电力上市公司收入增长速度高出行业平均水平近4个百分点,利润增长速度和行业平均水平基本保持同步,总体上电力上市公司的业绩超过上市公司整体平均水平,继续表现出绩优股板块特征。

2.机械类上市公司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但业绩提升幅度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机械设备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装备工业在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农村电网改造、交通运输现代化等国民经济的很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机械装备工业在2002年继续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2002年积极财政政策支持的投资项目进展较快,从而为机械装备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对交通运输设备、普通机械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等机械行业形成大量需求,促进了机械装备工业的快速发展。2002年整个机械设备仪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增长25.81%,利润同比增长62.51%,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其中,以汽车工业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迅速,2002年汽车销量完成325万辆,同比增长36%,汽车生产的良好发展带

经济管理MBA资料

动了整个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增长29.61%和83.22%,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亮点。

良好的行业发展使得机械类上市公司业绩同样出现较快增长,整体上机械仪器仪表行业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26%,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9.74%,呈现出快速的增长势头,远高于其他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业绩增长。但与机械行业平均增长水平相比,机械设备仪表行业上市公司的增长速度相对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占收入51%以上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优质资产并没有完全证券化。

3.金属非金属类上市公司景气度进一步提高

连续几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行及国民经济平稳增长,为金属非金属等建材行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特别是钢铁行业近几年表现出了稳步推进的态势,2002年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展开,保持国债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对钢材产品的市场需求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同时国民经济相对较快的发展也带动了钢材消费较多行业的较大发展,如汽车、房地产等。在钢铁行业快速发展的拉动下,整个金属非金属行业经济效益取得较大提高,全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7.6%,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9.9%。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方面,金属非金属类上市公司的增长水平都相对略高于行业的平均增长水平。

经济环境的未来变化及其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

从政策角度看,2003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发行1400亿建设国债,加上上年结转的100亿国债资金,2003年国债投资总规模继续保持1500亿元的水平。首先,财政政策投资力度不减,会继续对国内钢铁、机械、能源等行业的发展形成有力的支撑。其次,在积极财政政策的推动下,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将在很长时期内对机械装备工业形成较大的需求。再次,城乡电网改造项目会进一步释放国民经济中蕴涵的用电需求,电力类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发展环境将进一步改善。

从行业结构来看,目前我国汽车工业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由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汽车消费政策和环境的改善,汽车工业处于加快增长期,2003年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而耗钢量较大的机械、房地产行业都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这些行业的发展在2003年会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水平,从而使得国内钢材市场需求继续走旺。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业绩有望继续保持稳健上升的趋势。

从入世的影响因素看,2003年进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将使港口行业的发展获得蒸蒸日上的动力。根据海关统计,2003年我国外贸形势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42.4%,超过2002年全年水平。受此影响港口吞吐量继续加速增长,一季度我国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8.4%,较去年平均水平提高约1.8个百分点。目前我国港

经济管理MBA资料

口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入世带来的发展动力将继续推动港口类上市公司业绩的稳定提升。从入世对电子产品的出口影响看,加入WTO形成的贸易壁垒降低对电子产品出口增长的积极作用会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弱化,欧美市场对中国电子产品进入的种种WTO框架下的合理限制将有所增加,从而将对电子产品的出口形成不利影响。因此,尽管2002年我国电子产品出口能力获得较大释放,但电子行业未来的发展依然存在较大的变数,电子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改善单纯依靠入世的利好影响是远远不够的。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快于全国企业,市场竞争力明显强于全国企业

●上市公司销售利润率高于全国企业,利润结构进一步优化,主业经营增长良好

●上市公司利润留存比率有所提高,表明上市公司具有较好的经营发展潜力

●综合起来看,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高于全国其它企业,是目前国民经济中素质最高的一个企业群体

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是决定股票市场价值中枢的重要因素之一。2002年,我国宏观经济景气不断回升,上市公司内部管理水平也有所提高,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总体上扭转了连年滑坡的局面,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有所提升。但与此同时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大大高于全国企业的平均水平,平均资金周转速度慢于全国企业,上市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改进,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要求也相应发生着变化。同时,由于上市公司数量在逐年递增,各年间的样本数量变化较大,因而以往仅通过历史数据来衡量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方法,存在一定的不可比性和片面性。为了全面分析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我们不仅从纵向分析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更侧重于与全国企业进行横向比较,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分析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另外,还通过银行储蓄、国债和股票三种不同的投资方式的对比来评判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

股票实际投资收益高于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国债和股票是我国目前三种最主要的投资方式。一般而言,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最终体现在现金分红上,2002年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回报率(应付普通股股利/流通市值)为

2.59%。而2002年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1.98%,扣除20%利息税,银行存款实际收益率为

1.58%;2002年交易的各期国债平均收益率为2.67%。从表面上看,2002年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资回报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但略低于国债投资收益率。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m1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