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测试题库

更新时间:2024-06-25 23: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部分 依法行政基础知识

一、单选题

1.《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的印发时间分别是 。(C) A.1999年、2004年、2008年; B.2004年、2009年、2012年; C.2004年、2008年、2010年; D.2006年、2010年、2012年。

2.十八大报告提出到 实现 法治政府的目标。(A) A.2020年、基本建成; B.2020年、全面建成; C.2014年、基本建成; D.2014年、全面建成。

3.党的 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其载入宪法。(D) A.十四大、1993年; B.十六大、1999年; C.十六大、2004年; D.十五大、1999年。

4.重大行政决策在决策过程中要进行 。(B) A.合理性论证; B.合法性论证; C.科学性论证; D.专家论证。

5.对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生效的行政判决和裁定,行政机关应当 履行。(B) A.依法; B.自觉; C.主动; D.积极。

6.审理行政复议案件,要 。(C) A.重事实、重依据、重程序; B.重事实、重证据、重程序; C.重依据、重证据、重程序; D.重事实、重依据、重证据。

1

7.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法制机构在依法行政方面的 作用。(D)

A.指导、督促和检查; B.组织、监督和协调; C.调研、指导和检查;

D.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

8.市县政府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集中培训制度,做到学法的 “五落实”。 (B)

A.计划、内容、时间、形式、效果; B.计划、内容、时间、人员、效果; C.内容、时间、形式、人员、效果; D.计划、时间、形式、人员、效果。

9.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听证举行 日前,应当告知听证代表拟做出行政决策的内容、理由、依据和背景资料。(B) A.5; B.10; C.15; D.20。

10.市县政府发布规范性文件后,应当自发布之日起 日内报上一级政府备案;市县政府部门发布规范性文件后,应当自发布之日起 日内报本级政府备案。(A) A.15,15; B.30,30; C.15,30; D.30,15。

11.市县政府及其部门每年要组织 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促进行政执法机关规范执法。(A) A.一; B.二; C.三; D.四。

12.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在政府立法中的主导和协调作用,涉及重大意见分歧、达不成一致意见的,要及时报请 决定。(C) A.上级人民政府; B.政府分管领导; C.本级人民政府; D.政府主要领导。

13.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对规章一般每隔 年、规范性文件一般每隔 年清理一次,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D)

2

A.2,1; B.4,2; C.3,1; D.5,2。

14.改进和创新执法方式,坚持 并重、 结合,实现 的统一。(B) A.质量与效率、处置与疏导、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 B.管理与服务、处置与疏导、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 C.管理与服务、处罚与教育、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 D.质量与效率、处罚与教育、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

15.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科学合理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权,避免执法的 。(A) A.随意性; B.任意性; C.自由性; D.不规范性。

16.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立、改、废情况及时调整、梳理行政执法依据,明确执法 ,并向社会公布。(B)

A.职权、机构、资格、人员和责任; B.职权、机构、岗位、人员和责任; C.范围、机构、岗位、资格和责任; D.依据、机构、资格、人员和责任。

17.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都要全面推进办事公开制度,依法公开办事 ,充分告知办事项目有关信息。(D) A.依据、机构、要求、过程和结果; B.依据、机构、条件、过程和结果; C.机构、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 D.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

18.要把 结合起来,推行网上电子审批、“一个窗口对外”和“一站式”服务。(D) A.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

B.信息公开与提升行政审批效率; C.提升政务服务质量与效率;

D.政务公开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9.对重大行政诉讼案件, 要主动出庭应诉。(A) A.行政机关负责人; B.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 C.行政机关分管负责人; D.行政机关科室负责人。

3

二、多选题

1.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是 。(ACD) A.合法行政、合理行政; B.执法严格、服务高效; C.程序正当、高效便民; D.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2.行政机关应当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运用 和 手段管理经济,依法履行市场监管职能,保证市场监管的公正性和有效性。(BC) A.法治; B.经济; C.法律; D.行政。

3.要充分运用 等手段对经济和社会事务实施管理。(BCD) A.事前预防; B.事后监督; C.间接管理; D.动态管理。

4.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内容要 。(ABC) A.具体; B.明确;

C.具有可操作性; D.体现合理性。

5.科学合理制定政府立法工作计划的原则是 。(ABD) A.条件成熟; B.突出重点; C.科学民主; D.统筹兼顾。

6.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要求是 。(ABCD) A.权责明确; B.行为规范; C.监督有效; D.保障有力。

7.对报送备案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政府法制机构应当依法严格审查,做到 。(ABC) A.有件必备; B.有备必审; C.有错必纠;

4

D.有责必罚。

8.《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强调,必须把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作为一项 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BD) A.重要性; B.基础性; C.关键性; D.全局性。

9.市县政府在领导干部学法上要建立健全 。(ABD) A.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 B.专题法制讲座制度; C.学法笔记制度; D.集中培训制度。

10.继续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机制,从源头上解决 问题。(ABC) A.多头执法; B.重复执法; C.执法缺位; D.执法越位。

11.市县政府要接受 。(ABCD) A.人大监督;

B.政协的民主监督;

C.司法机关依法实施的监督; D.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12.市县政府及其部门要充分保障基层群众 的各项权利。(ABCD) A.自我管理; B.自我服务; C.自我教育; D.自我监督。

13.《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提出要积极探索开展政府立法 工作。(BCD)

A.可行性分析; B.成本效益分析; C.社会风险评估; D.实施情况后评估。

14.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规范性文件,要逐步实行 。(ACD) A.统一登记;

5

B.统一审查; C.统一编号; D.统一发布。

15.凡是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都要进行 评估,重点是进行社会稳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风险评估。(ABCD) A.合法性; B.合理性; C.可定性; D.可控性。

16.凡是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都要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重点是进行 等方面的风险评估。(ABD) A.社会稳定; B.环境; C.政策; D.经济。

17.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危害 等方面的违法案件,维护公共利益和经济社会秩序。(ABCD) A.安全生产; B.食品药品安全;

C.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 D.社会治安。

18.信息公开要 。(ABC) A.及时; B.准确; C.具体; D.依法。

19.要规范和监督医院、学校、公交、公用等公共企事业单位的办事公开工作,重点公开 等内容,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BCD) A.办事依据、工作流程; B.岗位职责、服务承诺; C.收费项目、工作规范; D.办事纪律、监督渠道。

20.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好 ,方便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办事。(BD) A.电子政务平台;

B.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 C.网络问政平台;

D.便民服务网络平台。

6

21.《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提出审计部门要着力加强 等工作。(ABCD)

A.财政专项资金和预算执行审计; B.重大投资项目审计; C.金融审计;

D.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

22.《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强 等公共资金的专项审计。(ACD)

A.社会保障基金; B.保障房建设资金; C.住房公积金; D.扶贫救灾资金。

23.要把行政调解作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建立由 的行政调解工作体制。(ABC)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总责; B.政府法制机构牵头; C.各职能部门为主体; D.各调解委员会为主体。

24.推动建立行政调解与 相衔接的大调解联动机制,实现各类调解主体的有效互动,形成调解工作合力。(AB) A.人民调解; B.司法调解; C.劳动调解; D.群众调解。

25. 《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将依法行政任务与改革发展稳定任务 。(ABD) A.一起部署; B.一起落实; C.一起督查; D.一起考核。

26.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全面推进 进程。(ABCD)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7

27.要努力推动形成 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ABCD) A.办事依法; B.遇事找法; C.解决问题用法; D.化解矛盾靠法。

三、判断题

1.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自主解决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调节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通过自律能够解决的事项,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行政机关不要通过行政管理去解决。(√)

2.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应当上缴财政,财政可以根据相关规定给予适当返还。(×)

3.行政法规、规章和作为行政管理依据的规范性文件通过后,在政府网站上公布即可。(×)

4.行政执法由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非行政机关的组织不得行使行政执法权。(×)

5.各地方、各部门的行政首长是本地方、本部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6.依法行政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

7.对听证中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要吸收采纳,意见采纳情况及其理由要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告知听证代表,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

8.作为行政管理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虽未经听取意见,但经过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可以发布实施。(×)

9.市县政府及其部门每隔两年要进行一次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

10.对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行政执法活动,主要由县级行政执法机关实施。(×)

11.因行政管理的需要,可以要求群众自治组织承担依法应当由政府及其部门履行的职责。(×)

12.实施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要积极与社会组织进行合作,鼓励、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

13.备案监督机构要定期向社会公布通过备案审查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

14.行政执法机关处理违法行为的手段和措施要适当适度,不能损害当事人的权益。(×)

8

15.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主动向同级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

16.行政复议案件可以由1名复议人员办理。(×)

17.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听取1次依法行政工作汇报。(×)

第二部分 宪法

一、单选题

1.现行宪法共进行了四次修正,分别在 。(B) A.1986年、1993年、2000年、2004年; B.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 C.1986年、1990年、1996年、2000年; D.1988年、1996年、2004年、2010年。

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 。(C) A.基本方式、基本方法; B.基本方略、基本方针; C.基本方略、基本方式; D.基本方式、基本方针。

3.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C) A.重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B.重要任务和根本性工作; C.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D.首要任务和根本性工作。

4.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 ,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D) A.活动原则; B.活动规范; C.活动守则; D.活动准则。

5.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 。(B) A.总纲领; B.总章程;

9

C.总规范; D.总制度。

6.我们要坚持 的宪法理念。(B) A.党的领导;

B.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C.依法治国; D.民主集中。

7.我国现行宪法是于 通过的。(B) A.1978年; B.1982年; C.1999年; D.2004年。

8.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是 。(C)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

9.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 。(C) A.国务院;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

10.关于宪法规范的特性,下列哪一项表述不正确。(C) A.根本性; B.原则性; C.无制裁性; D.相对稳定性。

11.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 。(A) A.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B.确认社会各阶级的政治地位; C.使民主制度法律化;

D.集中体现阶级力量对比关系。

12.根据宪法的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 。(D)

A.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0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3.宪法规定,行使宪法解释权的机关是 。(C)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C.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D.全国人大主席团。

14.我国现行的民族自治地方有 。(C) A.自治区、自治州、民族乡; B.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 C.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D.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

15.按照宪法规定,国务院的领导体制是 。(C) A.合议制; B.集体负责制; C.总理负责制; D.双重从属制。

16.根据宪法规定,有权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的国家机关是 。(C)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17.根据宪法规定,下列自然资源中既可为国家所有,也可以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是 。(C) A.矿藏; B.水流; C.森林; D.宅基地。

18.有权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置的机关是 。(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省级国家权力机关。

19.任何公民,非经 批准或者决定或者 决定,并由 执行,不受逮捕。(A) A.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机关; B.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C.人民法院,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 D.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11

20.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 A.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C.坚持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集体和其他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D.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二、多选题

1.宪法的核心内容是 。(CD) A.国家的国体; B.国家的政体; C.公民的基本权利; D.公民的基本义务。

2.宪法的基本特征是 。(ACD)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B.宪法是“政治法”;

C.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D.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3.宪法规定,我国行使宪法监督职权的机关是 。(AB)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

4.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 的权利。(ACD) A.申诉; B.上诉; C.控告; D.检举。

5.人民按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 。(ABCD) A.国家事务; B.经济事业; C.文化事业; D.社会事务。

6.下列哪些属于宪法相关法。(ABCD) A.民族区域自治法; B.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2

C.人民法院组织法; D.国籍法。

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 一体建设。(BCD) A.法治中国; B.法治国家; C.法治政府; D.法治社会。

8.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 的干涉。(AD) A.行政机关; B.法律监督机关; C.权力机关;

D.社会团体和个人。

9.依照宪法规定,下列自然资源属于国家专属所有的有哪些。(CD) A.森林、草原; B.荒地、滩涂; C.矿藏,水流; D.城市的土地。

10.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 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ACD) A.人民调解; B.社会事务; C.治安保卫; D.公共卫生。

11.我国公民享有的 ,同时也是义务。(AB) A.劳动权; B.受教育权; C.监督权;

D.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2.依照宪法规定,可以依法属于集体所有的是 。(ABCD) A.森林、草原; B.荒地、滩涂;

C.除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的农村和郊区的城市土地; D.宅基地和自留山。

13.宪法规定,公民有 的自由。(ABCD) A.言论;

13

B.出版;

C.集会、结社; D.游行、示威。

三、判断题

1.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

2.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3.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4.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5.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

7.除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外,其他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均设常务委员会。(×)

8.宪法规定,我国各级地方权力机关都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

9.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对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接受其监督。(×)

10.质询和询问都是人大监督“一府两院”的重要方式。(√)

11.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我国的基层政权组织。(×)

12.所有法律均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

第三部分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一、单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 施行。(D) A.2007年4月5日起; B.2007年5月1日起; C.2008年4月5日起;

14

D.2008年5月1日起。

2. 是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A) A.国务院办公厅; B.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C.国务院确定的部门;

D.国务院信息公开办公室。

3. 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C)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办公厅(室);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

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办公厅(室)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4.《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遵循 的原则。(B) A.公正、公平、公开; B.公正、公平、便民; C.全面、准确、真实; D.及时、准确、真实。

5.行政机关制作的政府信息,由 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A) A.制作; B.审核; C.发布; D.保存。

6.行政机关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的政府信息,由 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D) A.获取; B.审核; C.发布; D.保存。

7.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 内予以公开。(C)

A.15个工作日; B.15日;

C.20个工作日; D.20日。

8.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机关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 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 同意,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

15

出行政许可决定。 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 ,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但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B) A.十五日,十五日,十日; B.二十日,二十日,十日; C.三十日,三十日,十五日; D.十五日、十五日,十五日。

14.行政许可采取统一办理或者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办理的时间不得超过 日; 内不能办结的,经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 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C)

A.三十日,三十日,十日; B.三十日,三十日,十五日; C.四十五日,四十五日,十五日; D.四十五日、四十五日,三十日。

15.依法应当先经下级行政机关审查后报上级行政机关决定的行政许可,下级行政机关应当自其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 内审查完毕。但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C) A.十日; B.十五日; C.二十日; D.三十日。

16.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 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或者加贴标签、加盖检验、检测、检疫印章。(B) A.五日; B.十日; C.十五日; D.二十日。

17.被许可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的有效期的,应当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 前向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但是,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B) A.十五日; B.三十日; C.六十日; D.九十日。

18.有数量限制的行政许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申请人的申请均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根据 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A)

A.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的先后顺序;

B.申请人提交行政许可申请的先后顺序; C.申请人的资质等级;

26

D.申请人的从业经验。

19.发生下列哪种情形时,应当撤销行政许可。(D)

A.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B.超越法定职权或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C.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 D.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

20.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 ;行政许可申请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 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A) A.警告,一年; B.处罚,一年; C.警告,两年; D.处罚,两年。

21.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 ;取得的行政许可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 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C) A.警告,三年; B.处罚,一年; C.处罚,三年; D.警告,一年。

二、多选题

1.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 。(ABCD) A.权限; B.范围; C.条件; D.程序。

2.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 的原则。(ACD) A.公开; B.效率; C.公平; D.公正。

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 ;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BD) A.申诉权; B.陈述权; C.抗辩权;

27

D.申辩权。

4.下列哪些情形,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ABD) A.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 B.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废止;

C.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D.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5.下列哪些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ABCD)

A.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

B.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

C.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

D.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

6.可以不设行政许可的情形包括 。(ABCD) A.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 B.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

C.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

D.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

7.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方式包括 。(ABCD)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国务院发布的决定;

D.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

8.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 。(ABCD)

A.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 B.不得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

C.其设定的行政许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

D.其设定的行政许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

9.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 。(BC) A.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 B.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

C.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D.应当驳回申请人的申请。

10. 设定的行政许可,其适用范围没有地域限制的,申请人取得的行政许可在全国范

28

围内有效。(AB) A.法律; B.行政法规; C.规章;

D.国务院发布的决定。

11.发生下列哪些情形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行政许可。(ABCD)

A.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B.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C.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D.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

12.发生下列哪些情形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ABCD) A.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B.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的;

C.行政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者行政许可证件依法被吊销的; D.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

13.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被许可人有下列哪些行为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ABCD)

A.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行政许可证件,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行政许可的; B.超越行政许可范围进行活动的;

C.向负责监督检查的行政机关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

D.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三、判断题

1.有关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不适用行政许可法。(√)

2.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

3.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均应当向社会公开。(×)

4.行政机关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因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可以不予补偿。(×)

5.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转让。(×)

6.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

29

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

7.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设定的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实施满一年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8.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和实施机关就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9.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法规设定的有关经济事务的行政许可,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认为通过本法第十三条所列方式能够解决的,报国务院批准后,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停止实施该行政许可。(√)

10.行政许可不得委托实施。(×)

11.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12.受委托行政机关在委托范围内,可以再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许可。(×)

13.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设备、设施、产品、物品的检验、检测、检疫,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行政机关实施的外,应当逐步由符合法定条件的专业技术组织实施。(√)

14.行政许可申请不得委托。(×)

15.行政机关不予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行政机关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可以不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16.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为提高工作效率,行政机关可以指派一名工作人员进行核查。(×)

17.行政机关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18.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依法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节规定的期限内。(√)

19.行政许可听证可以不公开举行。(×)

20.行政机关应当根据被许可人的申请,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21.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一律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3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lw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