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复习

更新时间:2023-10-14 06: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ATP再合成的三个途径:①磷酸肌酸分解、②糖酵解、③糖、脂肪的有氧分解 2、乳酸能系统的概念:在细胞质内由肌糖原无氧酵解生成乳酸,释放能量生成ATP 磷酸原系统的概念:ATP、CP分解放能时不需要氧气,又不生成乳酸(意义:它不在于供能时间,而在于快速动员、放能)

有氧氧化系统概念:糖、脂肪在细胞线粒体体内彻底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并释放能量生成ATP的能量系统。

3、消化:食物中所含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食物经消化合成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等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

4、糖在体内的存在形式 ①糖原:在细胞浆中主要形式是肝糖原与肌糖原 ②葡萄糖:以单糖形式存在血液中,又称为血糖 5、肌肉的物理特性:伸展性、弹性、黏滞性(填空)

6、横桥的三个作用:①具有酶的作用。②能与atp结合。③能与肌动蛋白结合。 横桥的概念:粗肌丝分子分成两个部分,尾部呈杆状,头部呈球状突出,形成所谓横桥。 7、肌肉收缩的启动物质:Ca2+(钙离子)

8、阈强度:引起组织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兴奋性和阈强度成反比关系,

9、静息电位:静息时细胞膜处于某种极化状态,表现为膜的两侧存在内负外正的电位差。 机制:①膜内外两侧离子分布不均匀性

②离子的选择通透性-蛋白质离子通道的开闭

动作电位:神经或肌肉细胞受刺激时,出现内正外负,可传播的电变化现象。(静息后,钾离子外流,又变回内负外正) 机制:①膜受到刺激 ②钠离子继续内流

10、神经肌肉接点的概念: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末梢分支与肌纤维相接触的部位 结构:突出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机制:突触前过程: 运动神经元兴奋-神经冲动传至末梢-突触前膜去极化-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细胞外钙离子进入前膜-囊泡内前膜内侧面靠近-囊泡与前膜融合-乙酰胆碱释放入间隙

突触后过程:乙酰胆碱与后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后膜对钾离子、钠离子通透性改变- 后膜去极化-形成统一板中位-进而产生动作电位 11、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过程(肌丝滑行学说)

肌细胞动作电位-肌浆网中钙离子释放-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肌钙蛋白构型变化-原肌球蛋白移位-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横桥间的覆盖被解除-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横桥相结合-在镁离子的参与下ATP酶被激活-ATP释放能量-驱动横桥向粗肌丝中央滑行-肌小节缩短-肌肉收缩-刺激中止后,钙离子浓度降低钙离子停止释放-钙离子回收-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解离-肌钙蛋白构型恢复-原肌球蛋白复位-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横桥间重新被覆盖-肌肉舒张

12、肌小节:肌原纤维分成许多相互连续的小节,是肌细胞收缩与放松的功能单位,长度为2.0-2.2毫米时收缩力最大

13、①单收缩:肌组织对于一个短促的阈上强度的刺激,先是发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出现一次肌肉机械收缩,称为单收缩

②强直收缩:当刺激频率逐渐增加时,肌肉收缩会出现融合现象,即肌肉不能完全舒张时即为强直收缩

14、肌动蛋白(A):在肌动蛋白分子上有与横桥进行结合的位点

原肌球蛋白:平时把A点覆盖,使横桥不能与A结合,兴奋时,原肌球蛋白离开A的作用点,M就可以与A结合

肌钙蛋白:与钙离子有很强的亲和力,肌钙蛋白的钩子作用消失,原肌球蛋白离开A的位点,M就能与A结合。

15、肌管系统:横管-作用传递兴奋与物质交换 纵管-释放、回收钙离子 16、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论述) 一、张力与速度的关系:

含义:肌肉收缩张力与收缩速度的关系

特点:在一定范围内的肌肉收缩张力与收缩速度成反比关系

机制:张力大小取决于肌纤维内活化横桥的数量,速度快慢取决于横桥上atp酶的活性,活性强,atp快速分解释放能量,横桥快速摆动

反比关系:负荷较大时有更多的横桥处于活化状态,以增加肌肉力量,但却抑制ATP酶的水解,减低能量释放率,使收缩速度减慢

训练对张力-速度曲线的影响:训练能使曲线往右上方偏移,速度和力量得到提高。不同负荷右移又有其特点,100%的负荷曲线偏向张力,张力增加的百分比超过速度,0%的负荷曲线偏向速度,速度提高的百分比超过张力,30%到60%的两者增长的百分比基本相同 运动中如何运用:发展绝对力量用大负荷,发展绝对速度用小负荷,发展爆发力用本人30%负荷,要增加肌肉的横断面,健美用60%负荷为宜,做功最多 二、长度与张力的关系

关系:适当增加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能提高肌肉的收缩力量 特点:最适初长度,人体自然长度

机制:在最适初长度,肌节长度在二点零到二点二微米,这时活化的横条数量最多,能产生最大的收缩力量,初长度小于或大于上述范围,活化横桥数量减少,收缩力量下降 启示:在运动中做最大用力前应在技术合理情况下,使肌肉处于适宜的伸展状况 17、两类肌纤维的对比 形态上,(肌纤维)直径:FT>ST

肌浆网:FT发达与ST的二倍,FT强于ST,所以FT摄取钙离子能力强 毛细血管的分布:ST>FT 表明ST的供血供氧充足

FT艾尔法神经元大,传导速度快,乙酰胆碱囊泡多,ST反之。 代谢特征:无氧能力FT>ST 收缩速度FT快于ST 收缩力量:FT大于ST 抗疲劳能力:FT弱于ST

18、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1 肌肉最大收缩速度、爆发力等,与快肌比例成正相关 2 静力、耐力等运动成分与慢肌比例成正相关

19、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最基本的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20、肌电图:将肌肉兴奋的电变化用引导、记录得到的电压变化图成为肌电图 21、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外周神经系统(感觉神经、运动神经) 22、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胞体、轴突、树突组成。 23、神经系统的基本调节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完整的反射弧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24、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的完成化学性质突触传递的化学物质成为神经递质 25、受体:细胞膜、细胞浆和细胞核中对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具体识别并能与其结合的生物大分子称为受体。

26、视觉是由眼、视神经和视觉中枢共同完成的。(视锥在暗光下工作,视杆在亮光下工作) 27、感受装置①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和重力不平衡时产生的感觉,称为位觉

②维持位觉的感觉装置是内耳的前庭感受器,因此位觉又称为前庭感觉,它有三个半规管(感受曲线正负、加速度)、椭圆囊(感受前后)、球囊组成(感受左右)。 28、肌梭:埋在肌肉内,感受肌肉牵拉刺激的塑形装置。 29、姿势反射 ①状态反射(论述题)

概念:头部位置改变,反射性地引起四肢和躯干肌肉紧张性改变

主要内容: 抬头:上肢、背部肌肉紧张性加强,下肢、胸腹部肌肉紧张性减弱 低头:上肢、背部肌肉紧张性减弱,下肢、胸腹部肌肉紧张性加强

头转向一侧:转向一侧的肌肉紧张性加强,对侧肌肉紧张性减弱

与运动实践关系:头部保持正中,以利于身体平衡(举例:体操后手翻、后空翻及平衡木) 头部主动运动,以利于动作完成(举例:举重提杠铃头瞬间后仰) ②抑制和改造状态反射(举两例) 跳水中的转体动作、迷路紧张反射 30、小脑的功能及其调节机制(简答 功能)

功能:不直接发动肌肉活动,而是对肌肉活动起监视、对比、校正的作用,使随意运动的动作在力量、速度、方向、时间和稳定性方面得到协调。

调节机制:1、皮层运动区兴奋传到肌肉的同时,通过分支传到小脑,使小脑知道肌肉收缩的应有“规格”。

2、肌肉收缩的实际“规格”通过反馈到小脑

3、小脑对1,2信息进行对比,发现误差,便发出误差信息至皮层运动区,使皮层运动区兴奋调至到适宜程度。

31、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两者在血浆中浓度为4:1,两者合称为儿茶酚胺 32、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分散于某些器官组织中的内分泌组成的一个调节系统。 33、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特定调节作用的高效能生物物质。 34、激素的分类、生理作用与特征(简答)

分类:①含氮激素②固醇类激素③人体主要内分泌激素及其功能 作用: 一维持内环境稳态 三维持生长发育

二调节新陈代谢 四调节生殖过程

特征: 一信息传递作用 二相对特异性 三高效性 四相互影响性 35、儿茶酚胺对心血管的调节作用:

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使皮肤、肾、胃肠道血管收缩;心脏、骨骼肌、肝中血管舒张

去甲肾上腺素:除冠状动脉外,普遍引起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

36、循环血量:人体安静状态,大部分血量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动,这部分血量称为循环血量 37、贮存血量:(没找到) 38、碱储备:就是NaHCO3

39、血红蛋白氧容量:血氧饱和度达到100%时,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氧的最大量 40、血红蛋白氧含量:实际上,正常人血液中

41、氧合与氧离:氧既能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疏松地结合在一起,又能可逆地解离,在肺部,当氧分压(Po2)升高时,Hb与O2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这一过程称氧合。而在组织,当po2降低时,氧合血红蛋白又解离出O2和还原血红蛋白,这一过程称为氧离。 42、血氧饱和度:血液中Hb与O2结合的程度

43、ABO血型系统:人类红细胞膜上有A、B两种抗体,称为凝集原。血浆中含有两种不同的抗体,称为凝集素,即抗A和抗B

44、血浆中酸碱缓冲物质有NaHCo3/H2Co3 缓冲机制:NaHco3+HL→NaL+H2Co3→CO2+H2o 45、画图题:P104氧解离曲线的特点有何生理意义

涵义:PO2与HBO2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特点:两者呈正比关系

曲线上段:(po2高的肺部,有利于hb与o2的结合,使hbo2百分比增

加)po2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是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部分。此时po2即使有较大幅度下降,血氧饱和度仍在90%以上,反映po2变化对血氧饱和度影响不大,血红蛋白结合氧与运输氧的能力强。

曲线下段:po2低的组织,有利于hbo2分离,释放出o2,使hbo2百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lm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