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初中化学鲁教版《第二单元 水和溶液》《3、原子的构成》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考

更新时间:2023-11-10 07: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2019年初中化学鲁教版《第二单元 水和溶液》《3、原

子的构成》单元测试试卷【1】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五 六 总分 得 分 一、选择题

1.水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氢气燃烧生成水和电解水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C.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D.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由水的化学式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A正确;B.氢气燃烧是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反应物两种生成物一种,属于化合反应,而电解水反应是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物一种,生成物两种,属于分解反应,故B错误;C.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所以C是正确的;D.净化黄泥水的步骤是: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所以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是正确的。故选B

考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反应类型的判定

2.粗盐中所含的杂质主要是氯化镁。工业上有一种除杂方法是:把粗盐晶体粉碎后,用饱和食盐水浸泡,再滤出食盐。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浸洗前后被浸洗的食盐中氯化镁的含量不变 B.浸洗前后食盐水的组成不变

C.浸洗后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无限次地使用下去

D.粗盐粉碎后的颗粒大小,直接影响浸洗后的食盐中氯化镁的含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浸洗前后被浸洗的食盐中氯化镁的含量增加;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浸洗前后被浸洗的食盐中氯化镁的含量增加;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浸洗后的饱和食盐水中,氯化镁可能达到饱和不能无限制地使用.

考点:粗盐的提纯

3.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后,将变成不饱和溶液 B.t1℃时甲物质和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t2℃时将70 g甲物质加入100 g水中,可得到170 g溶液 D.甲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乙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认知能力,解答本题需明确两点:(1)认识溶解度曲线图,(2)理解溶液的相关知识。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饱和溶液升温后仍为饱和溶液,A错误;甲、乙两种物质在t1℃时溶解度相等,B正确;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 g,

70 g甲物质加入100 g水中,只能得到160 g溶液,C错误;甲乙两物质的溶液在没有具体的条件下,不能比较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D错误。 4.下列关于海水晒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结晶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海水中氯化钠质量分数

B.由于水分蒸发,蒸发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到一定数值 C.母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也是所含杂质MgCl2、CaCl2的饱和溶液 D.气温高、湿度低、风力大、雨量少、阳光充足有利于海水“晒盐” 【答案】C

【解析】在海水“晒盐”过程中,水因不断蒸发而质量减少,氯化钠的质量相对不变,在蒸发池中溶液逐渐由不饱和变为接近饱和,进入结晶池中随着水分的不断蒸发,逐渐变成食盐的饱和溶液,由于温度为常温,故水分再蒸发时,可析出食盐晶体,溶液仍是食盐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达到最大,A、B正确;母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但不一定是MgCl2、CaCl2的饱和溶液,C错;D项中描述的条件有利于食盐晶体析出,D正确。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氮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升高而减小 C.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D.餐具上的油污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将其洗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溶液知识的认知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四点:(1)溶液的基本特征;(2)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4)乳化作用的特征等。

A中,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A不正确;B中,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B不正确;C中,只有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若温度不确定,无法比较;D中,洗涤剂洗涤油污利用的是洗涤剂的乳化作用,故D正确。

6.乳浊液和悬浊液都不稳定的原因是( ) A.液体里分散着的是大量分子集合体 B.液体里分散着的是固体小颗粒 C.液体里分散着的是液体小颗粒

D.分子集合体的直径小于分子而大于原子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乳浊液通常是指不溶于水的液体与水混合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乳浊液和悬浊液都不稳定的原因是微粒颗粒直径太大,以致重力大于或小于浮力,使溶质颗粒发生下沉或上浮。 考点:本题考查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本质特征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水能溶解许多种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正确;B.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易分解生成不溶性钙镁化合物,故可以使用加热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煮沸可以将硬水软化.正确;C.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能与肥皂水混合产生大量的浮渣,软水中不含或含有少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泡沫,故可以使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正确;D.电解水的试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错误。 考点:考查硬水与软水的鉴别;水电解实验及常见的溶剂的应用的知识。 8.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煮沸能降低水的硬度 D.电解水的负极产生氧气

A.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后,将变成不饱和溶液 B.t1℃时甲物质和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t2℃时将70 g甲物质加入100 g水中,可得到170 g溶液

D.甲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乙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认知能力,解答本题需明确两点:(1)认识溶解度曲线图,(2)理解溶液的相关知识。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饱和溶液升温后仍为饱和溶液,A错误;甲、乙两种物质在t1℃时溶解度相等,B正确;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 g,

70 g甲物质加入100 g水中,只能得到160 g溶液,C错误;甲乙两物质的溶液在没有具体的条件下,不能比较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D错误。

9.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分离提纯的步骤,与粗盐提纯(只除去不溶性杂质)的三个实验步骤相同的是( )

A.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B.从医用酒精中提纯酒精

C.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不考虑其他可溶性杂质) D.从双氧水制氧气的废液中回收二氧化锰 【答案】C

【解析】粗盐提纯的过程需要三个步骤:溶解、过滤、蒸发。A项为分离液态空气法,即利用空气中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先将空气加压降温变成液态,然后再加热,使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留下的就是液态氧气;从医用酒精中提纯酒精用蒸馏的方法;从双氧水制氧气的废液中回收二氧化锰通过过滤得到二氧化锰,然后再进行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二氧化锰;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步骤是先溶解、过滤除去草木灰中不溶解的物质,然后将滤液蒸发得到碳酸钾晶体。

10.把少量物质分别加入到另一物质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碘加入酒精中

C.高锰酸钾加入汽油中 【答案】A

【解析】碘可以溶解在酒精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面粉不能溶于水,面粉加入水中,静置后面粉慢慢沉淀,即所得混合物不具有均一、稳定性,不能形成溶液;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却不能溶解在汽油中,因此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植物油不溶于水,混合所得为乳浊液。 评卷人 B.面粉加入水中 D.植物油加入水中

得 分 二、填空题

11.高邮湖是我市的淡水湖。某同学对高邮湖的水样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1)高邮湖水属于__ 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为了检验湖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向水样中加入__,搅拌;

(3)在日常生活中,常采用_ _的方法除去水中的色素,采用_ 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和杀菌消毒。

【答案】(1)混合物 (2)肥皂水 (3)活性炭 煮沸 【解析】

试题分析:天然水都是混合物,湖水是天然水,所以属于混合物,检验软水和硬水,可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搅拌,看泡沫和垢状物的多少 ,在日常生活中,常采用活性炭的方法除去水中的色素,采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和杀菌消毒。 考点:对湖水的认识,软硬水的检验和水的净化方法的考查。 12.

【材料一】2013年6月4日××晚报报道:位于某市内流河旁,已被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牛奶包装盒等挤占了大半个河道…”

【材料二】某年我国西南地区遇到了百年罕见的干旱,给当地居民带来极大的生活困难,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警钟已经敲响,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刻不容缓,节约用水、爱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采用 操作可以除去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等。

(2)自然界的水常常遭到人为污染。如使用含磷洗衣粉的生活污水会造成水中藻类大量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磷”是指 (填序号)。 ①元素 ②原子 ③离子 ④分子

(3)①在我国的北方农业和园林浇灌改漫灌为喷灌、滴灌;②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③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④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使其软化。以上做法中错误的是 (填序号)。

(4)面临淡水资源的短缺,化学老师唐××倡议“一水多用”。请你举出生活中的一项具体措施 。

【答案】(1)过滤,(2)①,(3)④,(4)洗菜的水用来拖地等。

【解析】(1)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等属于不溶性杂质,可用过滤除掉,故答案为:过滤.

(2)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微观上物质由分子等微粒构成,含磷洗衣粉,这里是指宏观物质,因此这里的磷指磷元素;故选①;

(3)我国北方属于缺水地区,用滴灌、喷灌技术可以节水,①正确;工业废水中杂质很多而且复杂甚至有毒,因此对工业废水排放要加强监控,当净化达标后方可排放,②正确;农业为了增产,常使用农药和化肥,如果使用过多,就会流失到河流里,对天然水体造成污染,因此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③正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有色、有异味的物质,但不能使硬水软化,所以“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使其软化”是错误的,故选 ④;

(4)“一水多用”就是提高水的使用次数,属于节约用水的方法,方法多种多样,在日常生活里经常见到,如洗菜水浇花,洗衣水拖地板等.

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水的净化;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富营养化污染与含磷洗衣粉的禁用;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13.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2)图二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3)欲除去混在甲中的少量乙物质将可采用的方法是 ;

(4)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 (填序号)。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答案】(1)B (2)甲 (3)降温结晶 (4)B、D 【解析】

试题分析:(1)饱和溶液是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B中有固体剩余,故一定是饱和溶液;

(2)由图1可知,Na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应是曲线甲; (3)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变化较大,故可采用降温结晶;

(4)从t2℃降温到t1℃,甲的溶解度变小,有晶体析出,溶液的质量变小;乙的溶解度变大,变成不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溶液的质量不变;由于降温后甲的溶解度大于t2℃乙的溶解度,故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 考点:溶解度曲线

14.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kz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