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

更新时间:2023-11-28 20:4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安陆一中2013-2014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12月

月考

化 学 试 题

命题人:苏艳玲 审题人:刘惠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Ag:108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在化工生产中,如果要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应优先考虑的科研方向是 A.用块状固体反应物代替粉末状反应物 B.提高设备抗压强度以便加压

C.采用高温高压的反应条件 D.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2.下列反应中不正确的是

电解 —-

A.用惰性电极电解AlCl3溶液 2Cl+2H2O H2↑+Cl2↑+2OH

++

B.明矾净水 Al3+3H2OAl(OH)3+3H C.制备TiO2纳米粉 TiCl4+(x+2)H2O(过量) TiO2·xH2O↓+4HCl

+电解 2+

D.用铜为电极电解稀硫酸溶液:Cu+2H Cu+H2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由此可见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

B、Fe2(SO4)3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后,得到Fe2O3固体

C、液面在“0”刻度时,50 mL碱式滴定管和25 mL碱式滴定管所盛溶液的体

积比值为2∶1

D、NaCl固体溶解在水中,溶解过程中体系的△H-T△S<0 △S<0 4、有4种混合溶液,分别由等体积0.1 mol/L的两种溶液混合而成:①CH3COONa与HCl ②CH3COONa与NaOH ③CH3COONa与NaCl ④CH3COONa与NaF,下列各项排序正确的 A.pH:②>③>④>①

B.c(CH3COO):②>④>③>①

C.溶液中c(H):①>③>②>④ D.c(CH3COOH):①>④>③>② 5.“便携式乙醇测量仪”运用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在酸性环境中,理论上乙醇可以被完全氧化为CO2,但实际乙醇被氧化为X,其中一个电极反应式为:

CH3CH2OH+H2O-4e=X+4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内部H+向负极移动 B.另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C. X为乙酸 D.乙醇在正极发生反应,电子经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

6.已知c(NH4Cl)<0.1 mol·L1时,溶液的pH>5.1,现用0.1 mol·L1盐酸滴定

10 mL 0.05 mol·L1氨水,用甲基橙作指示剂,达到终点时所用盐酸的量应是 A.10 mL B.5 mL C.大于5 mL D.小于5 mL

-10 -13

7.已知溶度积:Ksp[AgCl]=1.8×10Ksp[AgBr]=5.0×10,将AgCl与AgBr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加入足量浓硝酸银溶液,发生的反应为 A.只有AgBr沉淀生成 B.AgCl和AgBr沉淀等量生成 C.AgCl沉淀少于AgBr沉淀 D.AgCl沉淀多于AgBr沉淀 8.关于溶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碱液的pH,测定值偏大

B. NaCl溶液和CH3COONH4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2--7-15

C. 已知:H2BH+HB,HB H+B(电离常数K1=1.3×10,K2=7.1×10)则NaHB溶液显酸性

2+

D.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可以选用FeS作沉淀剂 9、已知25℃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弱酸化学式 电离平衡常数(25℃) CH3COOH 1.8×l0 -5HCN 4.9×l0 -10H2CO3 K1=4.3×l0-7 K2=5.6×l0-11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向醋酸溶液加水稀释时,醋酸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B.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各溶液pH关系为:pH(NaCN)>pH(Na2CO3)>pH(CH3COONa)

C.a mol/L HCN溶液与b 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Na)

>c(CN),则a一定小于b

D.相同浓度的CH3COONa和KCN溶液中c(Na+)- c(CH3COO-)小于的c(K+)

-c(CN)

10.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pH = 8.3的NaHCO3溶液:c(Na+) > c(HCO3-) > c(CO32-) > c(H2CO3)

B.25℃时,pH=4.75,浓度均为0.1 mol·L1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

c(CH3COO?)+c(OH?)=c(CH3COOH)+c(H+)

-+

C.等物质的量的Na2S与NaHS混合溶液中:c(OH) =c(H)+2c(H2S) + c(HS)

D.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①H2CO3②Na2CO3③NaHCO3④(NH4)2CO3中

c(CO32)的大小关系为:②>④>③>①

11.在下列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水电离出来的c(H+)=10-13mol/L的溶液中K+、Cl-、NO3-、I- B.强酸性溶液中:Al3、K、Mg2、Cl、SO24

C.c(Fe3)=0.1 mol·L

-1

的溶液中:Na、SCN、Cl、Br

+---

2 D.强碱性溶液中:ClO、SO24、SO3、Na

12. 常温下,向20 mL 0.2 mol/L H2A溶液中滴加0.2 moI/L NaOH溶液。有关

——

微粒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右图(其中I代表H2A,Ⅱ代表HA,Ⅲ代表A2),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V[NaOH(aq)] =20 mL时,溶液中离子浓度 大小关系:

———

c(Na+)>c(HA)>c(H+)>c(A2)>c(OH) B.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与H2A溶液混合后,其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大

C.H2A第一步电离的方程式为:H2A= HA+H+

D.向NaHA溶液加入水稀释的过程中,pH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少

13.二甲醚是一种清洁燃料,以n(H2)/n(CO)=2通入1L的反应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CO(g)+4H2(g) CH3OCH3(g) +H2O(g) △H,其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变化关系如图8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H>0 B.图中P1

C.若在P3和316℃时,测得容器中n(H2)=n(CH3OCH3), 此时v(正)

14.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银质物品久置表面变暗,是发生了电化学腐蚀。 B.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6Ag+Al2S3 C.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

15.某充电电池的原理如下图所示,溶液中c(H)=2.0 mol·L1,阴离子为SO42,

+

--

a、b均为惰性电极,充电时右槽溶液颜色由绿色(V3)变为

+

紫色(V2)。下列对此电池叙述正确的是

+

A.充电时,b极接直流电源正极,a极接直流电源负极 B.放电过程中,左槽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蓝色 C.充电过程中,a极的反应式为:VO2+2H+e= VO2 +H2O

+

+

+

D.放电时,当转移1.0 mol电子时生成2.0 mol H,且 2.0 mol H从左槽迁移进右槽

16.CuI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它可以由反应:2Cu2+4I===2CuI↓+I2而得到。如图所示装置中,a、b都是惰性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在淀粉-KI溶液中阳极周围变蓝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a极变红,则在Pt电极上:2I-2e===I2 ,碘遇淀粉变蓝

--

B.若b极变红,在Pt电极上:4OH-4e===2H2O+O2↑,O2将

++

I氧化为I2,碘遇淀粉变蓝

C.若a极变红,在Cu电极上:开始Cu-2e===Cu2,一段时间

后2Cu2+4I===2CuI↓+I2 ,碘遇淀粉变蓝

D.若b极变红,在Cu极上:Cu-2e===Cu2,Cu2显蓝色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7. (10分)(1)反应CO(g)+H2O(g) CO2(g)+H2(g)进行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如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

(2)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投入1molCO(g)、

1molH2O(g),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a kJ;若条件不变,开始投入2 molCO(g)、2molH2O(g),则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b kJ。下列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a>41, b=2a

B. a=41, b>2a

C. a<41, b=2a D. a<41, b<2a

(3)为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影响,某同学在某固定容积的容器中进行了以下几组实验,记录如下表: 起始浓度(mol/L) 反应达平衡时平衡浓度(mol/L) 组别 温度(℃) c(CO2)或c(H2) c(CO) c(H2O) 所需时间(min) Ⅰ Ⅱ Ⅲ Ⅳ Ⅴ 800 800 800 1000 1000 1.00 1.00 1.00 1.00 2.00 1.00 4.00 1.00 1.00 2.00 10 t2 1 8 t5 0.50 c2 0.50 0.40 c5 ①Ⅰ组反应进行到10min时,用CO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CO)= ②第Ⅱ组实验中,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c2= ; ③第Ⅲ组实验与实验Ⅰ相比,还隐含的条件是 ; ④根据下图第Ⅰ组实验c(CO2)随时间(t)的变化曲

线,在答题卡上画出第Ⅴ组实验中c(CO2)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图中要明确标出c5的数值) ⑤800℃时,向容器中同时充入1.0 mol CO、3.0 mol H2O、1.0 mol CO2和x mol H2,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8.(11分)信息时代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对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某化学兴趣小组将一批废弃的线路板简单处理后,得到主要含Cu、Al及少量Fe、Au、Pt等金属的混合物,设计了如下制备硫酸铜晶体和硫酸铝晶体的路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km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