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小故事150字
更新时间:2024-02-14 21:19: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篇一:家风家训小故事
勤俭持家、踏实做事;知足常乐、吃亏是福
“什么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是给家中前辈树立给后人们的价值准则。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良好的家风形成不是靠说教,而是靠言行的引领。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一个抗战老兵,国家三级伤残军人;母亲是一位传统的家庭妇女,除了工作之外,就是相夫教子、奉养老人。虽然他们没有读过什么书,但却告诉我们从小做人很通俗易懂的道理:勤俭持家、踏实做事;知足常乐、吃亏是福。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因为家中有年迈的外公、外婆需要赡养、三个姐妹需要读书,尽管父母都有工资收入,但仍不足以满足家庭的日常开销。为了贴补家用,爸爸在他工作的厂区外面开辟了一块自留地,利用早晨上班前早去一个小时、下班后迟归的一个小时,种上了豆角、萝卜、玉米等作物为我们改善生活;暑假到了,爸爸带着我们去山里打笤条,整理好拿到集市里去卖钱补贴家用;秋高气爽的周末,我们带着镰刀、铲子钻进山里采来蕨菜、猴腿、黄花菜、刺了芽等野菜,洗净理好后腌起来,到冬天成为很好的美味。爸爸常说:持家要勤俭、致富靠劳动。
每逢春节,看到人家的孩子穿着新衣服、扎着红发带,在风中飘来飘去,非常漂亮;我很羡慕,就哭着闹着也要爸妈买新衣服,妈妈却把姐姐穿小的衣服拿出来,在妈妈手中一番剪剪缝缝:袖口磨破的部分剪掉加上蕾丝边、领子里外掉个方向、口袋上绣了一朵小花……,一件“新衣服”就穿在了我的身上,我破啼为笑;妈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好日子就要计划着过。
爸爸1945年因战受伤致残,1950年转业回到了地方。文革期间,姐姐上山下乡几年一直没有返城,按当时的政策规定,像父亲的这种情况,可以照顾一名子女安排工作,姐姐闹着让父亲去向政府说明情况,享受政策返城。父亲摆了摆手,严肃地告诉她:爸爸虽说为了革命受伤致残,但你们不能为此而享受特权,你们的未来要靠自己去努力、去争取,而不是靠我去吃老本、讲人情。
1980年,父亲退休,按规定本应该享受离休干部待遇,但当时却按工人标准领取退休工资。当时我们都很不解,劝他去到上级反映,争取自己的权力。父亲摇了摇头,郑重地告诉我们:当年,我的许多战友牺牲在了抗日战场上,他们没有机会享受任何待遇、过上今天的好日子;现在,政府时刻都在关心着我们,我们不缺吃、不缺穿,已经很幸福了。人要学会知足,知足常乐、吃亏是福。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良好的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基点;它能使政风清明、民风纯朴。做为家庭、社会的一员,我们要共同传承良好家风,给社会留下一片和谐、一片温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
江苏省洪泽航运有限责任公司工会孟庆云
篇二:我的家风家训小故事
我的家风家训小故事
——天长市仁和集镇唐传真
(天长市仁和中学朱庆文)
治家格言: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
我们家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公公婆婆生了7个子女,共计有10个小家庭38个成员。兄弟姊妹中,老大、老二夫妻都已经到了花甲之年,我们夫妻俩排行老三,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最小的妹妹也已经46岁了。在我们的家庭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有5人,4个小家庭中有6个孩子在外地工作或者读书,其中有一个在日本工作。
每到节假日,特别是中秋节或者每年的春节,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成员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到老家聚会。记得2013年的中秋节,天长电视台还到我们家拍了团聚专题片,我们家有30个家庭成员赶到了老家。那天我的公公婆婆特别高兴,当电视台记者的摄像头对准他们的时候,满脸的皱褶都在开花。
我觉得我们这个家庭有两个特点,首先就是小辈对老人都非常孝顺,长辈们年老体弱,晚辈们能经常利用节假日、双休日看望他们,或带上一些水果、营养品;或买一些时令衣服;或买一些老年保健用品;衣食住行方面小自袜子手套、内衣内裤,大至电器家具,都能一一为老人想到买到,尽力为老人的晚年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我的公公婆婆都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婆婆患肺心病十几年,每年都要几次住院,每到住院期间,我们家的小辈们都是争着抢着去医院陪护老人。
其次,我们这个大家庭相处非常和谐融洽,总能做到一家有事,家家帮忙。兄弟姐妹中包括娶进来的媳妇、嫁出去的女婿个个都心地善良,尊老爱幼,关心长辈甚比关心自己。在所有的家庭成员中,从来没有任何人做过违法乱纪的事情。兄弟亲情千金难买,我们从不为家庭财产之类的事争吵,对老人留下的财产也从
不斤斤计较,我们都认为吃亏便宜都是自家人,大家都有一双手,都在赚钱,何必为那一丝半点伤了和气。婆媳之间亲如母女,妯娌姑嫂之间胜似亲姐妹。在处理家庭的大事时,兄弟姊妹平等对待,不分你我,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形成共识。只要是合理的建议,求大同,存小异,做到办每件大事大家都心情舒畅。此外,每个小家庭都能做到勤俭持家,家务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整洁舒适,经常受到邻里的赞扬。
我认为每个和睦的家庭就是大家能够开开心心地生活在一起,不管你是收入多还是收入少,不管你是学历高还是学历低,只要大家在一起和睦相处,心疼每一个亲人,希望每一个亲人都过得很好,当亲人遇到困难,也非常乐意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心里就会觉得特别踏实,尽管不是官宦世家,不是名门望族,但是普通家庭有普通家庭的快乐,有普通家庭的美—那就是和谐之美。
篇三:家风家训家教小故事
家风家训家教小故事
1、司马光教子有方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2、吉鸿昌不忘父训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3、总统教子自立
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赖父母。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
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据周海婴所著《鲁迅与我七十年》介绍,鲁迅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
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有一天,周海婴死活不肯去上学,鲁迅用报纸打他屁股。后来,鲁迅向母亲写信解释道:“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钱基博乃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
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希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
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他这样告诫钱钟书,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
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同时,梁启超强调责任的重要。1923年,他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当然,写信教导自己的孩子之余,梁任公没忘了夸一夸女婿、儿媳。
1918年11月7日,自杀前三天,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时在北京大学任哲学讲师的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说罢,梁济离开了家。
梁漱溟亦两度欲自杀,但最终,现实中国的问题和人生问题萦绕着他,他不停思考,积极奔走。梁漱溟育有二子梁培宽、梁培恕,对于他们,给予最大自由空间。接受采访时,梁
培恕说:“我们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拥有了别人没有的最大的自主权。”这种教育,也与梁漱溟受到梁济的影响有关,梁济对他就是“信任且放任”的。可以说,这也是一种“中国式传家”。
梁培宽追忆梁漱溟时,时常会提到一次考试。当时,梁培宽考了59分,内心忐忑地拿着学校要求补考的通知给父亲看。“他只看了一眼,就又还给了我。”梁培宽说,他后来明白父亲的用意,“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相比于课堂成绩,梁漱溟更在意教人过社会生活,“生活本身的教育”。
路要靠自己走
小时候,我经常被忙碌上班的父母锁在家里,通过见方的窗户只能看到窄小的蓝天和细小的风景,我时常问妈妈:“为什么我们家里没有亲戚?”妈妈爸爸告诉我,“我们家的亲戚都在山东,爸爸妈妈都从老家过来,没有亲戚,工作很忙,怕你们出去受欺负,养你们四个很不容易,你们要记住生活要靠自己!凡是不要依赖别人!”我记住了这句话,永远的记住了。
在学校里,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我都会自己解决,我所做的工作全部超出了小小的年纪应该干的,很多老师喜欢我,他们喜欢我的独立自主!
小学的学校生活因为地域原因由天津小学全班移到了明泽,很多同学都在哭泣,他们喜欢那所曾经相处多年的富裕校舍,高大的楼房,宽敞的教室和众多的校友,而我却很淡定,安慰着眼前不可以改变现实的同学们,让他们和我一起接受这所贫穷的学校,明泽小学成了我的母校。
这所艰苦的学校,没有操场,厕所是露天的,每到冬天,我们的生活就变得异常艰苦,冒着寒冬在露天的四合院里学习,楼内的雪花和寒风可劲的下着,挂着,温暖已经离我们很遥远,因为在家里过惯了这样的生活,从小学会了独立自主,学会了自己解决困难,因此我的进入状态要比其他同班同学要快一些。妈妈说,“每一所学校的老师都是优秀的,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我也相信这句话,喜欢了我们的新班主任,也喜欢了这种简单而又丰富的学习生活。冬天每天我早早的来到学校,承担了班级的生炉子工作,我从家里抱来捡拾的木头,用斧头把他们劈成小块,把同学使用过的废本做引子,点上火柴,然后迅速的从炉子下面引火,把细长的木屑放在上面,很快炉子的火就升起来了,当火稳定了,我就把一些散块的煤放到炉子里,然后让炉子保持一定的温度,迎接同学们和老师的到来。班级最苦最累的工作我担当着,我从来不觉得做这些事有什么委屈,相反我觉得我很乐意做这样出力的工作。妈妈知道我做这些,鼓励我说,“一定要帮助老师搞好班级,让老师好好的工作,多教你们知识,你们也会多学知识!”母亲善良的支持和善意的叮咛,让我干得很起劲,使老师和同学很喜欢我,同时学校也把上夜课的生炉子任务交给了我,夜幕即将降临,我抵挡得住寒冷,独自一人来到学校,自己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为上夜课的成人们生火,在成人们上夜课之前,我已经为他们创造了最温暖的教室,一个冬天过后,我得到了学校的第一笔薪水2.45元,用这笔钱我买了最喜欢的书,妈妈知道了,高兴地说,“真了不起,孩子能挣钱了!路要靠自己走,钱就是这样辛苦挣来的!自己花着才舒服。”这笔来的比任何人都早的收入从那以后成为了人生可以炫耀的资本,也带我走入更独立的人生。
很快在这所学校,虽然仅仅两个班级,虽然我们是外来的,因为不卑不亢,因为敢爱敢恨,因为敢说敢做,不怕苦怕不怕累,能干敢干会干,干的放心,干得圆满,不但保护了我们的班级,爱护了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同时也在这所学校里得到更多的老师的认识和认可。因为独立我顺利完成了学业。
在学习生活中,在妈妈的教育下,自理,自立成为我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在与同学老师交往中学会了宽容和豁达,结交了许多好朋友,至今成为了我生活的闺蜜和永久的朋友。
人的一生不需要富足的家庭生活,也不需要权贵的父母,只要有良好的家风家训,你就是很好的材料,必定会为生活创造更美更高的价值!
西安市民“十不”行为规范
不随地吐痰
不乱扔烟头纸屑
不闯红灯
不乱穿马路
不从车窗抛物
不翻越栏杆
不无序乘车
不破坏公共设施花草树木
不在公共场所吸烟
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正在阅读:
家风家训小故事150字02-14
工程技术员2023年个人工作总结范文03-23
如何做好一名责任护士07-21
3-毕业论文样本04-05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研究——基于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视角04-16
记忆一副扑克牌08-08
奖状模板12-08
关于召开学院第一届田径运动会的通知04-09
- 关于实施新冠肺炎疫情精准防控的指导意见
- 学生党员在疫情期间做出的思想汇报
- 《深度工作》读书感悟
- 抗"疫"期间思想汇报5篇
- 学校承诺书|面对疫情,我们承诺
- 公司战“疫”感悟_我想和你们在一起
- 国培送教下乡培训感悟总结
- 只盼“樱花”早盛开,烂漫如当年
- 疫情防控工作感悟
- 关于疫情的几点思考及感悟
- 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
- 党小组长培训资料汇
- 2019年度副镇长述职述德述廉报告
- 疫情期间教师直播感悟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心得体会4篇
- 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大会上的讲话
- 《老师请回答》观后感
- 2020年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考核办法
- 在疫情防控暨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企业疫期复工管理方式与措施
- 家风
- 家训
- 故事
-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