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生活参考资料
更新时间:2024-06-08 01: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1.泡好一杯茶
1.1茶的分类
1.1.1茶树的基本知识
产区分布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叶生产国,茶树的种植则是世界茶文化、茶产业的基础。我国的茶区主要在北纬18度-37度,东经94度到122度。主要可以分为四大区域,江北茶区,
江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
江北茶区 位于长江以北,秦岭以南,是我国最北的茶区,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
江南茶区 位于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茶树主要是灌木型中叶和小叶种,少数为小乔木型中叶和大叶种。主要是发展绿茶, 乌龙茶,花茶,名特茶。 西南茶区 在大巴山以南,红河水,南盘江,盈江以北,主要有灌木型和小乔木型。主要发展红碎茶,绿茶,普洱茶,边销茶,名茶和花茶等。
华南茶区 位于大樟溪连江,盈江等以南,主要种植乔木和小乔木型的大叶种,主要发展红茶,大叶青,乌龙,六堡茶等。 茶树品种
大叶种:乔木型,茶多酚高氨基酸低;适制黑茶、红茶、乌龙茶
中叶种:灌木型,茶多酚中氨基酸中;适制乌龙茶、红茶、黑茶、部分不发酵茶 小叶种:灌木型,茶多酚低氨基酸高;适制黄、绿、白不发酵茶
1.1.2茶叶的种类
茶叶的种类(按照茶叶发酵程度分类,我国茶叶分为六大基本类型)
基本茶类介绍·绿茶
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绿茶属不发酵茶,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干茶色泽为翠绿或碧绿或黄绿,久置易与空气接触变色。 汤色:浅绿或黄绿;口感鲜爽。 品质特点:清汤绿叶
性质:富含叶绿素、维生素C。
茶性:较寒,咖啡碱和茶碱含量较多,较易刺激神经。适合胃热者饮用。
绿茶分类: 根据绿茶的杀青和干燥方法不同,可将绿茶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炒青绿茶是将鲜叶杀青,揉捻后利用炒干机,或炒锅制作的绿茶。主要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峨眉竹叶青等。烘青绿茶是将鲜叶杀青揉捻后利用炭火或烘干机烘干制作的绿茶。主要有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信阳毛尖等。蒸青绿茶是利用蒸汽杀青,然后揉捻干燥绿茶制作的绿茶,主要有恩施雨露茶。晒青绿茶是讲鲜叶杀青,揉捻后直接利用日光晒干的绿茶。主要有云南滇青茶。 基本茶类介绍·白茶
为我国特有茶类,白茶属于轻微发酵茶,因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为福建特产,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干茶以绿色为主,夹带微黄,现银毫。
汤色: 汤色浅淡或杏黄,滋味醇爽清甜。 品质特点:微黄汤白芽
茶性:寒凉,有退热祛暑作用,同时具有健胃提神的功效。 白茶分类:按照鲜叶采摘嫩度的不同,分为芽茶和叶茶两类,
制作工艺:采用细嫩,叶背多白绒毛的芽叶,加工时不炒不揉,晒干或文火烘干。
如福建的白毫银针是芽茶,贡眉是叶茶。 基本茶类介绍·黄茶
黄茶属于轻发酵茶,制作工艺似绿茶,在发酵过程中加以闷黄。偶然发现于炒青绿茶是揉捻后干燥不足叶色变黄。
汤色:黄汤,香气清纯,滋味甜爽。高香,味浓,耐泡。 品质特点:黄叶黄汤
茶性:凉性,产量少适合胃热这饮用。
黄茶分类:根据采摘鲜叶的嫩度和芽叶大小,可分为:黄芽
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黄小茶(北港毛尖、沩山毛尖)、黄大茶(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 代表茶为君山银针 基本茶类介绍·青茶
青茶属半发酵茶,俗称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成
汤色:蜜绿色或蜜黄色,花香果味,从清新的花香、果香和熟果香都有,滋味醇厚回甘,略带微苦亦能回甘。 品质特点:黄汤绿叶红边
茶性:温凉。略具有叶绿素、维生素C,茶碱和咖啡碱约有3%。品质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具有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的功效。辛凉甘润,是一种中性。
青茶分类:根据工艺和产地的不同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常见名茶有:安溪铁观音、武夷大红袍、武夷肉桂、广东潮安凤凰单枞、铁观音、闽北水仙、武夷岩茶、冻顶乌龙茶、台湾包种等 基本茶类介绍·红茶
红茶属全发酵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干茶色泽为乌润 汤色:红艳或暗红色;滋味香甜。 品质特点:红汤红叶,香甜味醇。
茶性:温和,不含叶绿素、维生素C,茶碱和咖啡碱约有3%。具有抗癌,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作为暖胃,助消化的良药,适合胃凉者和身体虚弱者饮用。
红茶分类:根据制作方法不同,分为:小种红茶(正山小种)、功夫红茶(滇红)和红碎茶(碎茶,片茶)。 基本茶类介绍.黑茶
黑茶属后发酵茶(随着时间的不同,其发酵程度会发生变化)。 干茶色泽黑褐油润。
汤色:暗褐色或橙黄或橙红,香气具有陈香,滋味醇厚回甘。 品质特色:外形粗大,色泽黑褐。
茶性:温和,属后发酵茶,可存放较久,耐泡耐煮。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健美减肥,醒酒解酒的功效。
黑茶分类:根据产区的不同和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湖南黑茶(安化黑茶)、湖北老青茶等。 代表茶 普洱茶 六堡茶
再加工茶(花茶,紧压茶)
是以6大基本茶类作为原料进行再加工以后的产品,主要有花茶和紧压茶。
花茶又叫香片,熏花茶,窨花茶,是用茶叶和花香进行拼和窨制,使茶茶叶吸收花香而制成的香茶。主要产区在福建,浙江,广东等地。根据花香可分为茉莉花茶,和白兰花茶等,也有把花名和茶名连在一起的称呼,如茉莉烘青,茉莉水仙等。
总体品质:色泽明亮,香气鲜郁,味浓醇爽。 代表花茶:茉莉花茶
紧压茶是各种散茶经再加工蒸成一定形状而制成的茶。 汤色澄黄或澄红,茶味醇厚。优点:防潮,便于运输和储存。 总体品质 茶叶粗老,色泽黑褐
茶性:鞣酸含量较高,利消化从而产生饥饿感。适合减肥。 喝法:需水煮,喝时最好加入有营养物质。
代表茶,蒙古奶茶,藏族酥油茶。沱茶,竹筒茶,六堡茶
国外茶品
英国、印度、斯里兰卡、日本、阿根廷茶系
英国茶主要分为红茶,绿茶,花茶,茉莉花茶,浓茶,淡茶,柠檬茶。一般加入牛奶,或糖、橙片、茉莉,饮用时配以茶点。英式下午茶成为英式悠闲典雅的象征。 日本茶道,
印度甜茶 印度人喜欢红茶, 牛奶,糖放在一起煮过之后滤过的茶汤,或加入生姜等 印度马萨拉茶 马萨拉茶是用红茶加姜或小豆寇冲泡而成,因其饮用时是将茶倒入盘子中,用舌头舔饮,又叫舔茶。
日本茶道 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百度)
阿根廷茶中主要是马黛茶,马黛茶是一种绿灌木茶叶。世界三大茶之一。成品的马黛茶呈翠绿或浅翠绿的碎末状,味有点苦涩。商家在马黛茶中加入草莓、苹果、柠檬、橙子等不同的
水果味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还有各种以马黛茶为主要成分的药茶,如改善睡眠的,镇痛的,止泻的等等。其制法与中国的茶叶制作工艺类似。
1.2茶与水
1.2.1水源
选水标准
选水标准应符合清、轻、甘、冽、活。
水质要清,水体要轻,水味要甘,水温要冽,水源要活
水质要清。水清则无杂、无色、透明、无沉淀物,最能显出茶的本色。水的轻重还包括水中所含的矿物质成分的多少以及酸、碱度,含铁、碱物质较多的水泡茶,茶汤会飘起一层锈油,出现混浊并有沉淀物。活的水源中氧气含量较高,微生物较少。
水味要甘。所谓水甘,即一入口,舌尖顷刻便会有甜滋滋的美妙感觉。咽下去后,喉中也有甜爽的回味,用这样的水泡茶自然会增添茶之美味。
水温要冽。冽即冷寒之意,因为寒冽之水多出于地层深处的泉脉之中,所受污染少,泡出的茶汤滋味纯正。
水源要活。“流水不腐”,现代科学证明,在流动的活水中细菌不易繁殖,同时活水经过自然净化,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较高,泡出的茶汤特别鲜爽口。
1.2.2水质
天然水可分为硬水和软水。凡含有较多量的钙、镁离子的水称为硬水;不含或含少量钙、镁离子的水称为软水。水的硬度不仅与茶汤品质关系密切,其中水的硬度还影响水的PH值(酸碱度),而PH值又影响茶汤色泽。当PH值大于5时,汤色加深;PH值达到7时,茶黄素
就容易自动氧化而损失。
按照国家规定,只要有几项物质含量达到标准就可称为矿泉水,这样,有的矿泉水中矿物质含量偏高,有的矿泉水中矿物质含量低,又叫淡泉水,比如杭州的虎跑泉水,只有淡泉水才是泡茶的好水。如果水中含有过多的钙镁等物质,即硬水,那就更不适宜用作泡茶。 泡茶用水应以悬浮物含量低、不含有肉眼所能见到的悬浮物微粒、总硬度不超过25°,PH值小于5以及非盐碱地区的地表水为宜。
1.2.3瓶装水
俗话说:“水为茶之母”,水之于茶,犹如水之于酒一样重要。用什么水泡茶,对茶的冲泡及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好茶必须配以好水。”唐《梅花笔谈》中 论述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下耳”。可见,泡茶用水是非常重要的。好茶用好水,古人对此非常讲究。古人大多选用天然的活水,最好是泉水、山溪水;无污染的雨水、雪水其次;接着是清洁的江、河、湖、深井中的活水,切不可使用池塘死水。有些人误认为把自来水搁置一段时间,就会去除水中的杂味,其实是不对的。因为放置过的自来水,其溶于水中的氯气在散失的同时,溶解在水中的大量空气也散失了。失去了空气的水,不能造成茶叶在茶壶中跳跃的现象,水色暗沉,也失去了茶叶应有的香味。而且,放置过的水并不能消除自来水中的低分子有机物、重金属、细菌和病菌等。
1.3茶的冲泡
1.3.1茶具的分类
茶具,按狭义的范围,主要指茶杯、茶碗、茶壶、茶盏、茶碟、托盘等饮茶用具。我国茶具种类繁多,质地迥异,形式复杂,花色丰富,现介绍如下: 1.陶土茶具
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茶具,早在北宋初期就已经崛起,成为别树一帜的优秀茶具,明代大为流行。紫砂壶和一般陶器不同,其里外都不敷釉,采用当地的紫泥、红泥、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紫砂茶具还具有造型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的特点,外形有似竹节、莲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铜器形状的。紫砂茶具式样繁多,所谓“方非一式,圆不一相”。 2.瓷器茶具
我国茶具最早以陶器为主。瓷器发明之后,陶质茶具就逐渐为瓷质茶具所代替。瓷器茶具又可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 (1)白瓷茶具
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称。北宋时,景德窑生产的瓷器,质薄光润,白里泛青,雅致悦目,并有影青刻花、印花和褐色点彩装饰。因色泽洁白,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能适中,加之色彩缤纷,造型各异,堪称饮茶器皿中之珍品。 (2)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晋代开始发展,那时青瓷的主要产地在浙江,最流行的是一种叫“鸡头流子”的有嘴茶壶。青瓷有着古朴典雅、端庄秀丽的器型,其做工釉色清莹、流畅细腻。
(3)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产于我国浙江、四川和福建等地,始于晚唐时期,宋代达到顶峰。典型例子,黑瓷兔毫茶盏,风格独特,古朴雅致,而且磁质厚重,保温性能较好,为斗茶行家所珍爱。 瓷都景德镇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真宗赵恒下旨,在浮梁县昌南镇办御窑,并把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这时景德窑生产的瓷器,质薄光润,白里泛青,雅致悦目,而且已有多彩施釉和各种彩绘。
到元代,景德镇因烧制青花瓷而闻名于世。青花瓷茶具,淡雅滋润,不仅为国内所共珍,而且还远销国外。明代时,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景德镇在生产青花瓷的基础上,又先
后创造了各种彩瓷,产品造型小巧,胎质细腻,彩色鲜丽,画意生动,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被视同拱璧。 3.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始于清代,主要产于福建福州一带。福州生产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宝砂闪光”、“金丝玛瑙”、“釉变金丝”、“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银”等品种,特别是创造了红如宝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艺以后,更加鲜丽夺目,逗人喜爱。 4.玻璃茶具
玻璃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外形可塑性大,形态各异,用途广泛。用玻璃器皿泡茶,茶汤的鲜艳色泽,茶叶的细嫩柔软,茶叶在整个冲泡过程中的上下穿动,叶片的逐渐舒展等,可以一览无余,可说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欣赏。而且玻璃杯价廉物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玻璃器具的缺点是容易破碎,比陶瓷烫手。
5.金属茶具
金属茶具指的是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制作的茶具。尤其是锡作为贮茶器具材料有较大的优越性。锡罐多制成小口长颈,盖为筒状,比较密封,因此对防潮、防氧化、防光、防异味都有较好的效果。至于金属作为泡茶用具,一般行家评价并不高。到了现代,金属茶具已基本上销声匿迹。
6.竹木茶具
在历史上,广大农村,包括产茶区,很多使用竹或木碗泡茶,它价廉物美,经济实惠,但现代已很少采用。至于用木罐、竹罐装茶,则仍然随处可见,特别是作为艺术品的黄阳木罐和二簧竹片茶罐,既是一种馈赠亲友的珍品,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1.3.2基本泡茶器皿
冲泡茶叶,除了好茶、好水外,还要有好的器皿。在陆羽《茶经》里列举了煮茶和饮茶的
29种器皿。这是由于当时的茶类、饮茶习惯和物质条件与现在迥然不同,所以器皿十分复杂。如今茶具,通常是指茶壶、茶杯、茶碗、茶盘、茶盅、茶托等饮茶用具。
煮水器:由水壶和茗炉组成,用来烧开水泡茶。古代茗炉多以木炭为燃料,现代炉座多用电炉或酒精灯代之。
品茗杯(茶杯):盛放茶汤的器皿。茶杯有大小之分,大杯多用于品饮绿茶、花茶等,小杯则多用于品饮乌龙茶、普洱茶等茶。 茶托:茶托也称杯垫,用以垫托茶杯的器具。
闻香杯:专门用于闻茶香的直桶小杯,将泡好的茶汤先倒入闻香杯,再由闻香杯倒入品茗杯,然后闻闻香杯中的余香。
盖碗:盖碗一式三件,下有托,中有碗,上置盖。盖碗又称“三才碗”。三才者,天、地、人也,蕴含古代哲人“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
紫砂壶:用以泡茶不是原味,“色香味皆蕴”使茶叶越发醇郁芳沁。 茶荷:是盛取干茶的器具,并用于观赏干茶的外形及茶香。 茶海:茶海也称茶盅、公道杯,用于中和茶汤、使茶汤浓淡均匀。
茶船:茶船也称茶承,泡茶时将茶壶置其于其中或上面,多余的水存于池中。 水盂:用于储放废弃之水或茶渣。
茶叶罐:专门存放茶叶用。要求无味、防潮、不透光。常用的有马口铁罐、不锈钢罐、锡合金罐和陶瓷罐等。 泡茶的辅助用具
茶道组:分别有茶则、茶匙、茶针、茶夹、茶漏
1.3.3冲泡方法
绿茶冲泡方法
最适合冲泡绿茶的器具莫过于无色透明的玻璃杯。由于上好的绿茶大多茶芽细嫩,易被高温焖黄,而玻璃杯具有散热快,透明,易于观赏茶叶在水中舞动的特点,恰恰成为绿茶的最佳伴侣。
泡绿茶的水温大约掌握在75—85度之间。冲泡时,应根据茶叶的老嫩、叶张大小,以及含绒多寡等外观因素来决定注水方式。
绿茶冲泡的方法由注水、投放茶叶方式的不同的而称之为上投法、中投法和下投法 上投法:先在玻璃杯中注七分满的水,然后向杯中投放茶叶。
这种方法适用于茶芽细嫩,紧细重实的茶叶。如覃塘毛尖以及芽头肥壮的碧螺春等。它的优点在于让茶芽避免水流激荡,自然与水浸润,以利于茶汤的细柔爽口甘甜。 这种泡法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落英缤纷
中投法:先在玻璃杯中注三分水,放入茶叶,轻轻摇晃使茶叶与水初步浸润,然后再向杯中注满七分水使茶叶与水充分浸润。这种方法适用于茶芽细嫩,叶张扁平或茸毫多而易浮水面的茶叶。如持嫩度高的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
下投法:先在杯中放入茶叶,注入少量足以浸润茶叶的水,轻轻摇晃使茶叶与水初步浸润,然后再向杯中注满七分水使茶叶与水充分浸润。这种方法适用于叶张扁平或宽大的茶叶。如持嫩度适中的西湖龙井、太平猴魁、四川竹叶青等。
盖碗冲泡方法
由于盖碗清雅的风格最能反映出普洱茶色彩的美,可以自由的欣赏普洱茶汤的色泽变化,故盖碗杯为现代茶艺最常用的冲泡器皿。盖碗冲泡法有利于提高冲泡温度,提高茶叶的香气,比较适宜于冲泡粗老普洱茶。但对于一些细嫩茶,要求冲泡者要手艺娴熟,否则会出现“水
闷气”或烫熟茶叶的现象。盖碗冲泡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器皿对茶汤醇度的影响,比较适合评茶。
洗杯:用滚烫开水冲洗茶具的盖碗和茶海及杯子,进行洗杯、温杯.
落茶:用茶勺把茶叶放入盖碗茶壶,茶量按具体的茶而定,如果是大红袍,放约7.5克-8克, 占茶具容量的五分之一左右.
洗茶(醒茶) :用沸水高冲入盖碗茶壶,水满略溢出、刮去盖碗茶壶表面的泡沫、在茶叶未张开的时候将这第一道茶水导入茶海,漱杯.醒茶是指让茶叶从存放状态进入适宜冲泡的最佳状态的过程. 一般第一道茶水是不喝的。
冲茶:把滚开的水提高冲入盖碗茶壶,悬壶高冲使茶叶随着冲水转动,满后盖住。
出水低斟倒茶:依照泡饮者的口味习惯决定出水时间,把茶水倒入茶海,再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宾客的茶杯里.。 紫砂壶冲泡方法
一、烫壶: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二、置茶: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三、温杯: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四、高冲: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五、低泡: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六、分茶: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
七、敬茶: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 八、闻香: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 \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
其他冲泡方式欣赏
1.3.4茶具的清洗与保养
茶具的清洗
壶的清洗:冲泡茶后的茶壶,首先去茶渣,再用热水清洗一次壶底;清洗后盖好壶盖,由壶外浇水,赶走壶内水汽,可兼收养壶和清洁的双重效果。
杯及周边茶器:洗杯,常用100度热水注满杯体,让水溢出杯面即可完成清洗。 紫砂壶的保养
1. 先用沸水将壶身内外淋烫一下,如此既可净壶去霉,亦可暖壶醒味。
2. 若使用茶船,注意应将壶身略微垫高,使其圈足高过水面,以免壶身留下水线或不均匀的色泽。
3. 将第一泡的温润泡茶汤盛置茶海中备用,待冲第二泡时再用此茶汤浇淋壶身外表,如此反复施行至全程结束。
4. 由于紫砂壶身具较高的气孔率,遇热时,因热胀冷缩的关系,气孔相对扩大。此时可用棉质布巾趁机擦拭壶身,让茶油顺势渗入壶壁细孔中,日久便可累积出光泽。
5. 每泡茶冲至无味后,应将茶渣去净,用热水将壶内壶外涮洗一次,置于干燥通风处,并将壶盖取下,以利风干。否则,因紫砂壶的口盖密合度较严谨,任令其密封阴干,亦不卫生。
趁壶身高热时,以沾有茶汤的棉布茶巾上下擦拭身,由于此时器表温度甚高,湿巾所含茶汤
一拭随即挥发,留下可使壶身润泽的茶油,如此便可提高养壶的成效。亦有人先冲出一泡较浓的茶汤当「墨汁」,再以软性毛笔或养壶毛刷沾此茶汤,反复均匀涂布于壶身,藉以提高其接触茶汤的时间与频率。
2.品好一杯茶
2.1品茶的步骤 2.1.1品茶之趣
“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独啜曰神,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茶需静品,独自品茶无干扰,心神容易安定,精神也易集中,性情也随着茶香而缓缓柔和。品茶,不仅可以与自然沟通,而且也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品茶是对自我的调节,是与自然的沟通,是增进心的距离。更是一场心灵的洗涤。
品茶是以茶得形、色、味、香来进行基本得品赏的。中国茶种类繁多,茶叶形状也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如绿茶,就有长、圆、曲、扁、条、片、末、珠、尖、针、剑、眉等各种形状。茶之色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古代品茶们就有“白花满碗花徘徊”“浮花泛绿乱于霞”“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等等诗词描述和赞美茶之色。“夫茶以味为上,香甘重滑,为味之全。”品茶除了品茶味之外,还需品口感。而口感又包含着茶味的品尝。香甘容易感受,而重滑却不易,如果没有一定心境和联想能力,则不能够往茶的深处走去。在品茶中品茶香是重要的一环节。茶香能够引导品茶者进入冥想之幽境,感受这款茶的历史与生长环境。同时此时的感受却是难以用言语来描述。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
破烦恼。”(唐·皎然)品茶是一种享受,是一场心灵的治愈。抛弃尘世间的烦恼,尽情的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茶香在体内外环绕,茶味在口腔中跳舞。
观色、闻香、品味是品茗的三个基本步骤,同时也可以从干茶、茶汤与茶底三个部分进行品赏。
2.1.2品茶之美
干茶观感
主要看老嫩、条索、整碎、色泽、净度以及香气
嫩度是外形审评因子的重点,一般嫩度好的茶叶,应符合该茶类规格的外形要求,条索紧结重实,芽毫显露,完整饱满。
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是区别商品茶种类和等级的依据。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以及各种名茶都有其一定的外形特点。一般长条形茶评比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圆形茶评比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扁形茶评比是否符合规格,平整光滑程度等。
整碎是指茶叶的匀整程度,好的茶叶要保持茶叶的自然形态,精制茶要看筛档是否匀称,面张茶是否平伏。
色泽是反应茶叶表面的颜色、色的深浅程度,以及光线在茶叶面的反射光亮度。各种茶叶均有其一定的色泽要求,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 净度是指茶叶中含夹杂物的程度。净度好的茶叶不含任何夹杂物。
另外可以感受干茶的茶香,用双手捧茶,放于鼻端,用力吸茶的香气。看茶叶是否有香气,香气的高低以及香气的纯正度。凡高香气正必为优质茶。低香、气味不正则为粗老茶或劣质茶。
2.1.3品茶之器
知识补充
1、品茗杯按材质分:瓷杯、粗陶杯、紫砂杯和玻璃杯。 按外形分:翻口杯、敞口杯、直口杯、收口杯、把杯、盖杯。
2、不同茶搭配不同的杯形成不一样的视觉享受:
绿茶的茶汤,以嫩绿为上,黄绿次之,黄暗为下。而最能够展现绿茶的嫩绿的是白釉瓷杯。它能够衬出绿茶的春天,绿茶的甘美。黑釉瓷杯则与绿汤有着对比中的协调之美。 白茶只经凋萎与干燥两道工序,是种含蓄的天然滋味。白茶较绿茶色更精更淡,需细心品辨。青花瓷杯具有历史厚度,以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最具有代表性,青花瓷杯器小,质地紧结,胎骨晶莹透亮,釉表绘有各色花草图案或诗文,被品茶人视为珍品。白茶外形松展自然,叶芽白色的茸毫与青花瓷的天然寂静无声,营造出寂静空灵的空间。
黄茶在揉捻前或初烘培会加上一道“闷黄”工序,促使茶叶的茶多酚氧化,叶绿素分解,造成茶汤变黄,更促进茶香由清香转熟甜,形成了黄茶的特色。黄茶的明亮不在白瓷中体现,而在青瓷窑系烧制的青瓷杯中婉约展现。
青茶主要产区分布在福建、广东以及台湾。这也是品饮功夫茶主要的品种。功夫茶器,主要是泡茶的功夫,更讲究茶器的使用。功夫茶器中对杯子要求更加讲究。今人使用功夫茶杯,以白瓷杯为主,以其外观博得不同称谓,如:白玉令、白令杯、牛目杯,有小、浅、薄的特点。白能衬色,薄能起香。
红茶为全发酵茶,汤色红亮。以宜兴壶配置景德镇的瓷杯或龙泉青瓷杯。
普洱茶为后发酵茶,茶汤明亮,金圈清澈,是普洱茶的品质优异的表现。如若只是品鉴的话,
宜用白瓷,可见汤色原形。若用其他颜色的茶杯,可能会失去判别。白瓷可以让普洱茶毫无隐瞒的展现它的原貌。如果从品赏出发的话,则应选择陶制品,陶品中的黑茶,是汤色沉入陶器无边际的深处,等待人们的采撷。
2.1.4品茶之味
茶味感知——知识补充
1、茶性:口感的刺激性。包括香型和苦涩度,常用“强、弱”来形容。
2、茶质:汤质在口腔中的饱满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蕴及耐泡程度, 常用“厚 、 薄”、“重、淡”来表达。
3、香气:鲜叶在制作工艺中产生,分为扬、平、沉等。
4、苦、涩:苦是一种味道,涩是一种感觉。苦是由茶叶内含物中的茶碱产生, 涩是口腔中细嫩组织收敛的表现。
5、回甘:指苦味在口中转化消失过程中产生的甜。 6、生津:指两颊、舌面、舌底、有小气泡不断的涌出。
7、收敛性: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 8、甘韵、甜质:是甘于甜的表达方式。
9、水性: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如滑、化、活、砂、厚、薄、利。 10、层次感:层指重叠之象,次指先后顺序。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受。 11、喉韵: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锁喉。 12、饱满: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13、烟熏味:由人工烘焙时产生,并非指不好的气味,有火香味,随时间陈化, 会挥发转化而产生其它香味。
14、果酸味:品茶汤时带有鲜味,像新鲜的酸果味。
15、青味:杀青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而产生,严重时会有“青腥味”。
16、锁喉: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人会觉不安、烦躁等。 17、茶气:是由茶叶中有机锗与多糖类结合而溶于水产生。茶气在老茶中易出现, 常表现有打嗝、身体发暖、发热、发轻汗等。
18、陈韵:经岁月陈化而产生的韵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旧茶中易感受到。 19、香气内敛:香气不张扬,其香在水,用心则有,不用心则无。 20、茶水分离:茶汤入喉,嘴里留的不是茶味,而是水气。 21、入口即化:茶汤入口,不用有意识的吞咽,自然入喉。
22、爽朗:经岁月的陈化仓储优良的茶汤入喉后,口腔爽朗,牙齿有清晰感。 23、舌底鸣泉:生津的最高境界,重点在“鸣”字,接连不断之意。
24、药香:百年陈年老茶的共同特征,药香浓郁通常是对老茶香气的最高表现。
2.2六大茶类的品茗 2.3品茶之礼 2.3.1品茶礼仪 素养
泡茶人服饰与妆容
茶是礼仪的使者,可融洽人际关系。
泡茶前,我们需要整理好我们的仪容仪表,以示对宾客的尊重,也有助于茶席氛围的营造。
作为茶道主,一般女性可以化淡妆,以恬静素雅为基调;而男性则需要将面部修饰干净,不
留胡须,以洁面示人。
茶道服饰应以民族特色为基础。着装整洁大方为好要体现一种风雅的内涵,和历史渊源,不宜穿运动衣,西装,衬衫,牛仔服,夹克衫,休闲服,不宜太鲜艳。
泡茶时手是全场的焦点,泡茶时一定要保持手的干净,不要残存化妆品的气味,不要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不要佩戴饰物,否则容易喧宾夺主。(女性可以配搭玉镯除外)。 泡茶前切记喷香水,这会影响品茶人对茶香的感受。
2.3.2泡茶礼仪 冲泡
泡茶礼仪知识补充
站姿:泡茶表演时站姿应该身体挺直,中心自然垂于双腿之间,从头到脚有一条直线的感觉,头上抬,下颌微收,眼平视,呼吸自然。
走姿:以轻柔大方优雅为目的,女性可以双手户口交叉,右手搭在左手上,提放于身前。男性双臂可以遂两腿移动做小幅摆动。回身走时应对客人先退来两步,再侧身转弯。 坐姿:端坐椅子三分之一,双腿并拢。上身挺直,双肩放松。下颌微敛,舌尖抵上颚。眼可平视或略垂视。面部表情自然;女性右手在上,双手虎口交握,置放面前桌沿。男性双手分开与肩同宽,半握拳清搭于腿上。全身放松,均匀呼吸,集中思想。泡茶时,泡茶人应找准适合位置,坐定后,上身挺直,双手放在茶巾上,手成交叉状(右手搭左手)。
表情:应该保持恬淡,自然,典雅,庄重的表情。眼神应该内敛,专注,切记目视虚空,表情紧张。
赏茶、选茶礼仪:泡茶待客时,为示对宾客的尊敬和欢迎,应选择各种名优茶品。用茶
则将茶置于茶荷中,让宾客欣赏干茶的外形、色泽和干香。
置茶礼仪:将茶投入壶或杯中时,应使用茶则或茶匙拨取,不直接用手抓取。如若没有任何辅助工具,可将储茶罐倾斜,对准壶或杯轻轻抖动,茶叶就会自动落下。 敬茶礼仪:要讲究卫生,礼貌,
如拿茶时只能拿茶柄,无柄茶杯应该握其底部,切忌手触杯口。送茶时女性可以双手奉上,男生可以单手拿杯底部。切忌用单手五指抓壶沿。如果有比较讲究的茶具,往往配有一个茶托和茶盘。奉茶时将茶举至胸前,面带微笑,向客人说“请用茶”。 奉茶顺序
若来访的客人较多时,上茶的先后顺序一定要慎重对待,切不可肆意而为。合乎礼仪的做法应当是:
其一,先为客人上茶,后为主人上茶; 其二,先为主宾上茶,后为次宾上茶; 其三,先为女士上茶,后为男士上茶; 其四,先为长辈上茶,后为晚辈上茶。
如果来宾甚多,且其彼此之间差别不大时,可采取下列四种顺序上茶: 其一,以上茶者为起点,由近而远依次上茶;
其二,以进入客厅之门为起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上茶; 其三,在上茶时以客人的先来后到为先后顺序; 其四,上茶时不讲顺序,或是由饮用者自己取用。 注意事项
1、动作要圆活,柔和,连贯。泡茶时要坐姿端正,每个动作都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
注意力集中。眼、手、心一致,自然而然的就可以泡好一杯茶。茶不要太满,以七分满为宜。水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素有茶七酒八之说。七分满。冲水时,杯中水以七分满为宜,留下三分空间,其意为“七分茶,三分情”。
2、均分茶汤。用茶壶来回分茶,使每个杯中的茶汤浓淡均匀,以体现茶人间的友好平等。 3、放置茶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这是不礼貌的行为,同时也暗喻请人赶快离开。 4、在进行回转注水、温杯、烫壶等动作时用双手回旋。一般使用右手,按逆时针方向,类似于招呼手势,寓意“来、来、来”表示欢迎。反之则变成暗示挥斥“去,去、去”了。若为左手则为顺时针。一般茶主人都以右手持壶或公道为宾客倒茶,应自左到右顺时针倒茶,这样壶口或公道口是倒退着为宾客分茶,因为如自右到左逆时针则口向前冲着为宾客倒茶,壶嘴不断行向前如一把利刃,变成一种含侵略性的动作,大家就会坐立不安。当然,如习惯左手持壶,则可自逆时针。
2.3.3泡茶礼仪 谈吐
品茶人之礼——知识补充
喝茶的客人要做到奉茶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
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切记喝完后皱眉。不论是主人还是客人,都不应大口吞咽茶水,或喝得咕咚咕咚直响。应当慢慢地一小口一小口地仔细品尝。
遇到漂浮在水面上的茶叶,可用茶杯盖拂去,或轻轻吹开。切不可以手从杯里捞出来扔在地上,也不要吃茶叶。我国旧时有以再三请茶作为提醒客人,应当告辞了的做法,因此提醒大
家在招待老年人或海外华人时要注意,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劝其饮茶。
所谈话题,切不可说人是非,道他人长短。亦不宜眉飞色舞,击节拍案。气氛安静为上,方能品出茶之真味。 品茶时严禁抽烟。
3.选好一款茶
3.1择茶之物
唐朝《新修本单》中记载:“茗,苦茶。茗,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疾、热、渴、令人少睡,春采之。苦茶,主下气,消宿食。作饮加茱萸、葱、姜等良。”茶在我国古代开始便将它视为健康的饮品。经研究发现,茶叶中含有600多种化学成分,它们对茶叶的色、香、味以及保健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的多种药用成分与人体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已知经过分离鉴定的化合物700多种,对茶叶的色、香、味以及营养、保健起着重要的作用。
茶叶中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有机酸、色素、香气成分、维生素、皂苷、甾醇等。
茶叶中的主要药用成分有咖啡碱、茶多酚、维生素类、矿物质、氨基酸等。 茶叶中功效成分能通过激活酶的活性或其他途径,调节人体机能的物质。 茶多酚(茶色素)、茶氨酸、咖啡碱最具应用价值。 茶多酚
茶叶中多酚类物质主要由儿茶素类、黄酮类化合物、花青素和酚酸组成。绿茶中多酚含量比较多。茶的涩味来自茶多酚的影响。
多酚类物质具有杀菌抗病毒、清除自由基、保护和修复DNA结構等生化活性,这些生化性质使得茶叶具有降血脂、抗肿瘤、抗脂质过氧化、抗凝促纤溶、增强免疫学功能、抗菌、抗病毒、解毒、抗衰老、抗辐射损伤等生理功效。
茶多酚的药理作用有: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硬化、降低血糖、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抗癌等。 茶氨酸
众所周知,氨基酸是人体必须的营养成分。有的氨基酸和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它们能调节脂肪代谢,促进毛发生长与防止早衰,对促进人体生长发育以及智力发育有明显辅助功效,还可增加钙与铁的吸收,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茶叶中氨基酸带来鲜爽的口感。 咖啡碱
咖啡碱(又称咖啡因)、可可碱和茶碱是茶叶中的主要生物碱。三种生物碱都属于甲基嘌呤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也是茶叶的特征性化学物质之一。它们的药理作用也非常相似,均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的功效。茶叶中的生物碱以咖啡因占大部分。
咖啡碱是茶叶中含量很高的生物碱。咖啡碱的药理作用有:使神经中枢兴奋,消除疲劳,提高劳动效率、抵抗酒精、烟碱的毒害作用、利尿作用、调节体温作用。
3.2择茶之性
茶性是指茶叶表现出的性味及其特性。包含有凉(寒)性、中性和温性。茶叶经过不同的制作工艺有茶性之分,其发酵程度决定了茶叶性味的不同。比如说,其中凉性茶有绿茶中的碧螺春,青茶中的铁观音;中性茶有青茶中的乌龙茶、大红袍;温性则包括红茶、普洱茶。
绿茶:属不发酵茶,富含叶绿素、维生素C,性凉而微寒。过敏体质喝绿茶易呕吐。中国大部分名茶都为绿茶,由于制作工艺中没有发酵环节,所以营养成分较之其他类高,但叶绿素含量也较多,对肠胃刺激较大,胃溃疡病患者不能喝绿茶。
白茶微发酵茶,性凉(白茶温凉平缓),但“绿茶的陈茶是草,白茶的陈茶是宝”,陈放的白茶有去邪扶正的功效。
黄茶属部分发酵茶,性寒凉。
青茶(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性平,不寒亦不热,属中性茶。乌龙茶不寒不热,辛凉甘润,是一种中性茶,适合大多数人饮用。因茶叶较粗老,须用100℃的开水冲泡。 铁观音:属半发酵茶,由于发酵期短仍偏凉性,消脂促消化功能突出,而且茶香特别浓郁。但空腹不能喝铁观音,否则,易醉茶。
大红袍茶:温而不寒不伤胃,滋味醇厚,香气浓郁,饮后齿颊留香,经久不退,冲泡9次后,还有原茶的桂花香味。
红茶:属全发酵茶,性温。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茶性温和,滋味醇厚回甘,刺激性不强。
普洱茶:性温和醇厚,有暖胃、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长期饮用对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和预防心血管疾病有效。
3.3择茶之时
看时喝茶
春饮花茶理郁气(去年秋铁观音、普洱熟茶)
夏饮绿茶驱暑湿(白茶、黄茶、苦丁茶、轻发酵乌龙茶、生普洱) 秋品乌龙解燥热(红、绿茶混用;绿茶和花茶混用) 冬日红茶暖脾胃(熟普洱、重发酵乌龙茶)
一日饮茶有差异
清晨空腹:淡茶,稀释血液,降低血压,清头润肺。
早餐之后:绿茶,消食去腻、清新口气、提神醒脑,以便继续全情投入工作。 午后:红茶,调理脾胃,若此时感觉有些空腹,可吃一些零食进行补充。
晚餐之后:黑茶,消食去腻的同时还能舒缓神经,令身体放松,为进入睡眠做准备。
3.4择茶之益
喝茶因个人体质不同而异
某些人喝龙井茶或花茶就一个劲要上厕所,泻得很厉害;某些人一年四季菊花茶不离口,但喉痛却久久不愈;有人喝茶后会出现便秘;有人喝茶后饥饿感很严重;有人喝茶会整夜睡不着;有人喝茶后血压会上升;还有人喝茶会像喝醉酒一样。内火比较旺盛的人夏季上火得厉害,还坚持喝红茶,那无疑火上加油!寒凉体质的人平时吃点生冷的就不舒服,还坚持冬天喝绿茶,那无疑雪上加霜! 根据体质选茶
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
人的体质类型分九种: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
一是口径50厘米且内壁有粗密沟纹的陶制擂钵;
二是用上等山楂木或油茶树干加工制成的约85厘米长的擂棍;
三是用竹篾制成的捞滤碎渣的“捞子”,制作擂茶,用一把好茶叶,适量芝麻,几片甘草等,置入擂钵,手握擂棍沿钵内壁顺沟纹走向有规律旋磨,间或钵中间擂击,将茶叶等研成碎泥,即用捞子滤出渣,钵内留下的糊状食物或叫“茶泥”、或称“擂茶脚子”。 再冲入沸水,适当搅拌,再佑以炒米、花生米、豆瓣、米果、烫皮等,就是一缸集香、甜、苦、辣于一体的擂茶了。 品饮用
品饮在唐宋是昌盛时期,中国的茶是兴于唐,盛于宋。
日本,冈仓天心,在《茶之书》说道“中国唐朝的茶文化,属于古典主义。宋朝是浪漫主义,明清是现实主义。”
5.2问茶之兴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兴于唐朝。
唐代是茶开始由日常饮品演变成饮食文化的重要时期。
唐人饮茶讲究鉴茗、品水、观火、辨器。在饮茶方式上,唐代有煎茶、庵茶、煮茶等方式。唐中叶盛行煎茶。唐代的茶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四种,煎茶法的用茶是饼茶。饼茶经过炙、碾、罗三道工序,将饼茶加工成细末状颗粒的茶末,再进行煎茶。先将茶饼复烘干燥,谓之“炙茶”。等茶叶冷后,再取出打碎,展成粉末状,再箩的细筛,筛下茶即成待烹的茶末。
煮茶分成三个阶段,即“三沸”。当水煮到出现鱼眼大的气泡,并微有声时,是第一沸。这是根据水的多少加入适量盐调味,尝尝水味,不要因为味淡而多加盐。当锅边缘水如
连珠时,是第二沸。舀出一瓢开水后,用竹夹在水中搅动成水涡,使水沸度均匀,用量茶小勺量取茶末,投入水涡中心,再加搅动。过一会儿,水面波浪翻腾着,溅出许多沫时,也就是三沸。将原先舀出的水倒回,使开水停沸,生成茶沫。此时,要把茶沫上形成似云母的一层水膜去掉,因为它味道不正。“三沸”之后,不宜接着煮,因为水老,不能再饮用。煮茶的水不能多加,否则味薄。 唐朝茶文化
唐代饮茶开启了品饮艺术的先河,使饮茶成为精神生活的享受。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茶经》为3卷,分别为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共十节;约为7000余字,是中国第一步总结唐代及唐代以前关于茶事的起源、技术、工具、品啜之大成的茶叶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
《新唐书·陆羽传》记:“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
陆羽与智积禅师的故事
智积禅师,人称积公,是龙盖寺的主持,因积公是个茶癖,教陆羽的第一件事就是服侍自己与宾客饮茶,没有多久,小陆羽就对茶叶的掌故、传说、种种用途了如指掌,并渐渐掌握了炙茶烹茶的技艺,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深得积公的赞许和喜爱。传说后来陆羽离开积公之后,积公深念陆羽所煎茶味,其余再好的茶博士煮的茶都觉得不好,从此不再饮茶。这件事让代宗知道了,不大相信。永泰元年(765)春天,著名的
顾渚贡茶送至宫中,代宗下旨让积公入宫,传旨宫中煎茶能手奉上御赐紫笋茶一杯,积公轻呷一口,顿觉徒有馨香,失之鲜醇,积公说饮惯陆羽煎的茶,旁人煎的感到淡薄如水。代宗于是密召当时已隐居苕溪的陆羽进宫,煎茶送给积公品尝,积公品后,只觉肺腑空灵、物我融和、心旷神怡,激动地说:“一定是渐儿煮的!” 陆羽与李冶的故事
陆羽经好友皎然介绍认识了李冶。初次见面时,李冶向陆羽敬了一杯香茶,没想到陆羽只向杯中看了一眼就说:“久闻李道姑以诗才著称,没想到尚未摆脱庸俗之气。” 李冶吃了一惊:“我们尚未开口谈,陆处士何以断定我未脱庸俗之气?” 陆羽说:“从这杯茶就可以断定了!”
李冶不解地问:“这茶里有什么事可以断定?”
“你所居的吴兴,啄木岭茶名扬天下,顾渚山的紫笋茶是历代的贡品,但你泡的茶和俗人一样,辱没了好茶。”
李冶更为惊奇:“茶,还有道俗之分吗?”
陆羽说:“茶,乃养生之精,可以解热渴、驱凝闷、缓脑痛、明眼目、息烦恼、舒关节、荡昏寐,长期饮用可以有力悦志、增益思考……这些还在其次,善茶之人必有五美,味之美、器之美、火之美、饮之美、境之美,茶的境界与诗情道心并无分别,境界高的人才能泡出天人合一的滋味呀!”
李冶听了心中大为叹服,口中依然不服,说:“你还没有喝这杯茶,怎么说我未脱俗气呢?” 陆羽说:“茶水煮开时,小滚为鱼目,大滚为蟹眼,唯有鱼目与蟹眼,茶叶才能显味,你用尚未开透之水泡茶请我,以致茶叶浮水、茶香未出,显露出你泡茶的时候心不从容、意不平宁、志不专一,这不是和俗人一样吗?”
5.3问茶之盛
宋朝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改唐人直接煮茶法为点茶法并讲究色香味的统一。 宋代有三种代表性的饮茶方法和文化类型 ,一是贡茶团茶的饮用方法,盛行于朝廷、 士大夫和文人;二是以阳羡茶为代表的江南茶 (分团茶和末茶)的饮用方法,是当时流行于社会的点茶法;三 是“烹茶法”和“泡茶法”多种方法的寻求,流行于崇尚自然取向的文人雅士。但是 ,不论何种饮茶方法和文化类型 ,都有风韵潇洒的斗茶 ,又称“茗战”,对茶的优劣进行竞赛评比。
与斗茶以流行广泛著称不同,分茶则以技趣要求的高超为世人瞩目。
北宋陶谷《清异录》就 有关于分茶的记载:“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就散灭,此茶之变也。”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也有“矮低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之句 ,将分茶置于闲情雅事。
分茶,又称茶百戏,或称汤戏、茶戏、水丹青,是在点茶时使茶汁的纹脉形成物象。要使汤花在转瞬即灭的霎那,显示出瑰丽多变的景象,需要很高的艺技。一种是用“搅”创造出汤花形象,因能与汤面直接接触,易于把握。还有技高一筹者,不配以“搅”,而直接“注”出汤花来。后一种方法被陶谷称为“茶匠神通之艺也”,即单手提壶,使沸水由上而下注入放好茶末的盏(瓯、碗中) ,立即形成变幻万端的景象。 宋朝茶文化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一方面是宫廷茶文化的出现,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间斗茶之风的兴起。
由于宋代著名茶人大多数是著名文人,加快了茶与相关艺术融为一体的过程。像徐铉、
王禹 、林通、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梅尧臣等文学家都好茶,所以著名诗人有茶诗,书法家有茶帖,画家有茶画。这使茶文化的内涵得以拓展,成为文学、艺术等纯精神文化直接关连部分。
宋代以后,人们饮茶越来越讲究色、香、味,对水的要求更高,对水质高下品评的文字也更多。与唐人将泉水排列位次的做法不同,宋人的品水理论重在水质和水味。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古人品水,虽曰中零、惠山为上,然人相去之远近,似不常得。但当取山泉之清洁者,其次则井水之常汲者为可用;若江河之水,则鱼鳖之腥,泥泞之污,虽轻甘无取。”他所说的轻、清和洁都属于水质的标准,甘属于水味的标准。
在宋人眼里,不同的水质,含有不同的水味,也有不同的作用。据称,王安石素有痰火之疾,必得瞿塘中峡水烹阳羡茶方得小安。苏东坡遭贬黄州时,王安石便托他舟过三峡时汲一瓮水。尽管安石再三嘱咐,哪知东坡过三峡时被奇丽景色迷住,直至下峡才记起此事。因为水流湍急,难以回溯,只得汲一瓮下峡水冒充。送水到王府,安石大喜,即命用水烹茶。半晌茶力才发挥出来,这才发觉水质有诈,忙问东坡:“这分明是下峡之水,为何说是中峡之水?”东坡大惊,问何以知之。王安石从容地说:“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惟中峡缓急相半。太医院官乃明医,知老夫乃中脘变症,故用中峡水引经。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昧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见茶色半晌方见,故知是下峡。”
以斗茶为代表的茶文化活动,不仅使茶叶的加工、饮用的茶具和饮茶的技巧得以提高,而且加快了茶文化的对外传播。使茶文化活动在宋朝达到鼎盛阶段。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曾作《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有一段淋淳尽致地描绘了斗茶的景象 : 北苑将期献天子 ,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云外首山铜 ,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
正在阅读:
茶与生活参考资料06-08
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5套)07-11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12-29
课堂新坐标2016 - 2017学年高中物理重点强化卷2圆周运动及综合应用粤教版必修211-17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9Unit2测试题(含答案,广东)03-26
湛师新闻伦理学考试复习提要03-10
解析几何证明问题03-11
忍耐02-19
地图学 - 投影类型的特点10-16
食堂员工奖罚制度06-0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参考资料
- 生活
- 夏新超薄PS-16说明书
- 小学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预案
- 2016-2017年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与答案
- HSSE管理体系手册(2.0版)
- 山东省 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山东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优秀学生奖学金获奖名单
- 离退休干部工作处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方案12.251 Microsoft W
- 龙金煤矿1063掘进工作面防突措施
- 2018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整理和复习教案含教学反思
- 柔性管理
- 管理信息系统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 八年级上物理半期考试卷
- 安全教育继续网考试题库
- 中南大学冶金原理题库
-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实施困境与对策分析
- 甲级单位编制五金塑料件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可研+贷款+用地+2013
- 电化学暂态测试技术概述 - 图文
- “235”高效课堂模式流程图及诠释
- 小学生春季田径运动会秩序册 6
- 港股通测试题及答案-东兴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