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更新时间:2024-07-10 11:10:01 阅读量:1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脚本4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教学目标 二、知识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四、教学进程 五、思考题 六、参考资料 七、相关网站

教学目标:

1.认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2.掌握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知识点:

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点

2.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与基本阶级力量 3.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4.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插入音频: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的祖国) 教学进程:(视频:开国大典)(图片1、9)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点 1.1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范畴体系,是过渡性质的社会 1.1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经济上: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经济结构 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1.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与基本阶级力量

国营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 工人阶级

合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个体经济 农民阶级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资产阶级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两条道路:资本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道路 两

解决

中国50年代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

中国社会向

社会主义转变

1.4新民主主义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和资本主义因素 1.41资本主义因素:

经济领域: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政治领域: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国家政权

思想文化领域:存在资产阶级思想和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 1.42社会主义因素:

经济上:以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为主导 政治上:工人阶级的领导 文化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社会主义因素保证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民主革命胜利后,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

从国际环境看,中国也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2.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初步的设想:

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20年。

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法是“全线进攻”,先建设后改造,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但方式是和平的和有代价地消灭资本主义 2.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毛泽东·《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

2.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社会主义工业化(主体) 解决生产力

社会主义改造(两翼) 解决生产关系 过渡时期总路线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出发,提出了反映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思路,即把建设与改造并举,要求把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社会改革中保持生产力的同步发展。其实质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改变所有制的问题。(图片(22、23))

2.5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 政治上: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与巩固

经济上:

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的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2)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3)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 国际环境:

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链接部分

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

文化。

中国50年代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 (1)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中国人民在100 多年长期奋斗和探索中作出的历史性抉择;

(2)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3)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4)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5)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及在国民经济中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与资产阶级争夺市场的斗争、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国家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

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保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和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镇压反革命运动和抗美援朝运动的胜利。

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为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变提供了充分的思想文化条件。

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援助,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环境。毛泽东访苏,建国初的中苏关系。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主体

工业化 总路线 农 业 手 工 业 三大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两翼 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

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 “一化”是“主体”, “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jt.html

微信扫码分享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范文搜索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