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17 16: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青海省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30年)

文 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1年11月

项目名称:青海省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委托方(甲方):平安县人民政府

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家事业法人码:40001083——0 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

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81001)

院长: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总规划师: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

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 2011 年 11 月

主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管所长: 邓 东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主管主任工:董 珂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李江云 高级城市规划师

矫雪梅 城市规划师

项目参加人:冯 雷 助理城市规划师

顾永涛 高级城市规划师 魏天爵 高级城市规划师 刘国园 高级城市规划师 杨少辉 高级工程师 黎 晴 高级工程师 石 炼 工程师 柳克柔 助理工程师 孔星宇 助理城市规划师 胡 彦 助理城市规划师 张雪姣 实习研究生 赵雪平 实习研究生 路 青 实习研究生 钱艳春 实习生 黄晶晶 实习生

平安县地方参编人员:

尹德全 平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李祖汉 平安县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范海勤 平安县住房建设和环境保护局局长 徐德魁 平安县住房建设和环境保护局规划办副主任 贺生全 平安县住房建设和环境保护局工程师 杨占孝 平安县住房建设和环境保护局规划办助工 文丕坤 平安县住房建设和环境保护局助工 魏芳林 平安县住房建设和环境保护局助工

青海省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文本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1 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策略.............................................................................................. 4 第三章 县域城镇体系.................................................................................................. 6

第一节 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 6 第二节 县域城镇空间、等级、规模与职能结构 ................................................................. 6 第三节 县域综合交通体系 ..................................................................................................... 7 第四节 县域公共设施布局 ..................................................................................................... 9 第五节 县域产业布局 ........................................................................................................... 10 第六节 县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 12 第七节 县域重大基础设施 ................................................................................................... 13 第八节 县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空间管制 ............................................................................... 17

第四章 规划区城乡统筹............................................................................................ 20

第一节 四区划定 ................................................................................................................... 20 第二节 城乡统筹 ................................................................................................................... 21

第五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23 第六章 统筹协调区空间结构.................................................................................... 24 第七章 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28

第一节 用地布局 ................................................................................................................... 28 第二节 居住用地布局 ........................................................................................................... 28 第三节 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 30 第四节 工业、仓储用地布局 ............................................................................................... 32

第八章 中心城区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 34 第九章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 36 第十章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 40 第十一章 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 42 第十二章 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46 第十三章 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 48 第十四章 中心城区环境保护.................................................................................... 54 第十五章 中心城区综合防灾.................................................................................... 56 第十六章 中心城区发展时序.................................................................................... 59 第十七章 规划实施保障............................................................................................ 61 附则.............................................................................................................................. 62 附表.............................................................................................................................. 63 附件.............................................................................................................................. 72

1

青海省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文本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规划目的

为推进平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加速平安城镇化进程、建设好青海空港门户城市,在“兰西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青海省启动“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等重大基础设施开工建设的大背景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青海省平安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

指导思想

1.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扶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3.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强调政府在战略性资源控制、公共投资项目安排、空间管制、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调控职能,切实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城市产业快速发展与结构调整。

第3条

规划原则

1.区域协调原则:统筹考虑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和区域级中心城市对平安的影响,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确定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 2.城乡统筹原则:研究城镇发展边界,确定城镇和村庄的建设标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3.环境友好原则:以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为前提,转变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城乡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城市特色原则:充分利用平安丰富的低山丘陵、川谷水系等自然资源,以及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等人文资源,塑造特色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展现城市特色。

第4条

规划依据

1

青海省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文本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12) 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2006]第146号) 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6)(参照) 7.《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8.《青海省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 9.《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规划纲要》

10.《青海省东部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 11.《平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12.《平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3.国家、省、市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14.青海省建设厅关于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中涉及互助县部分用地情况的函

15.海东地区行署关于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中涉及互助县部分用地情况的函

第5条

规划期限

近期:2011-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远景:2030年以后。

第6条

规划层次

1.县域:包括全县行政辖区范围,面积约为769.0平方公里,规划重点是优化、调整城镇体系布局。

2.统筹协调区1:南到南山、北到机场北和红崖子沟,西到海东工业园区西侧三十里铺一带,东到平安和乐都界,包括中心城区和红崖子沟

1

统筹协调区是本次总体规划为了协调统筹平安县境内、中心城区外的海东工业园区及互助县机场前用地的建设发展而划定的非法定规划研究范围。该范围涉及的互助县部分远离互助城区,与平安城区隔湟水河相邻,是青海临空经济区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规划期内建议进行行政区划调整。

2

青海省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文本

内部分用地,总面积约70.6平方公里。规划重点是统筹中心城区和西部临空工业园区、北部红崖子沟的建设用地布局。

3.城市规划区2:包括平安县平安镇的大部分行政区域,西部小峡镇的部分村庄以及南部两处水源地范围;互助县高寨镇曹家堡机场南部分区域。面积共计约152.6平方公里,规划重点是四区划定,并对区内村庄进行分类发展指引。

4.中心城区3:南起南山,北至湟水河(包括北岸的上滩及张家寨),东至平安与乐都交界处,西至小峡镇东,总面积约39.0平方公里。规划重点是确定城市性质、人口规模与各类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

第7条

规划区范围

范围涉及平安县5个乡镇,33个村;互助县1个乡镇,7个村;总面积约152.6平方公里,具体包括:

平安县平安镇:西营、东营、杨家、窑房、南村、中村、东村、西村、上滩、上庄、东庄、大路、张家寨;

平安县小峡镇:三十里铺、上店、下店、上红庄、下红庄、柳湾、石家营、古城崖;

平安县三合镇:张其寨;

平安县水源地保护区域:平安镇白家、沈家、大红岭的白沈沟两侧区域;沙沟乡石沟沿、大寨子、树尔湾、沙沟、侯家庄、中庄、芦草沟的东沟两侧区域;古城乡新庄尔、总门、沙卡、木场、山城、牌楼沟的白沈沟两侧区域;

互助县高寨镇曹家堡机场南部区域:高寨镇西村、东庄、西庄、西湾、曹家堡、中村、东村。

2

规划区涉及互助县部分,远离互助城区,与平安城区隔河相邻,是青海临空经济区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同时,依据青海省建设厅、海东地区行署关于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的函,将互助县部分用地纳入规划区范围 3

中心城区涉及互助县部分,远离互助城区,与平安城区隔河相邻,为本次规划提出的“空铁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统筹协调,统一规划。同时,依据青海省建设厅、海东地区行署的意见,将互助县部分用地纳入中心城区范围。

3

青海省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文本

第8条

第9条

第10条

第11条

第12条

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策略

城市发展总目标

将平安建设成为产业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宜居城市。

经济发展目标

1.近期2015年平安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7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21%;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5.4%、42.6%和52%。

2.中期2020年平安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4%;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4.8%、43.8%和52.4%。

3.远期2030年平安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5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0%;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4.2%、43.2%和52.6%。

城市发展目标体系

平安县发展目标体系详见附表1。

区域协调策略 1.西北支点,辐射青藏

通过平安的建设,强化兰西中心综合功能,扩大区域辐射范围,保障边疆安定团结;

借助东部城市群建设,实现战略节点前移;打造兰西双心联动枢纽,推动城市集群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和承接区域高端、特色服务职能,为国家战略服务、为青海省服务。 2.借力西宁,服务青海

借助西宁空间布局调整和区域空间拓展的需要,承载部分区域专业功能甚至高端功能,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和职能分工, 建构服务青海的特色功能和服务空间。 3.立足海东,提升平安

作为辐射青藏航空基地枢纽,跳出青海单心蔓延路径,成为联系东部发达地区的空中前哨门户,带动海东城镇快速发展。

产业发展策略

4

青海省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文本

1.梯度升级战略

依据临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进行产业更替,腾退用地,逐步提升产业档次,兼顾近期远期发展需要; 2.区域融合战略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打破行政区划,融入区域发展的大环境; 3.空港带动战略

以临空服务经济为龙头,打造空港商务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实现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 4.绿色发展战略

认真执行节能评估和环境评价的法规政策,严把市场准入关,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

5

青海省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文本

第三章 县域城镇体系

第一节 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第13条

县域人口预测

近期2015年平安县总人口规模约为16万人;中期2020年县域总人口约20万人;远期2030年县域总人口约为29万人。4

第14条

城镇化水平预测

近期2015年平安县城镇人口为9.1万人,城镇化水平约57%;中期2020年城镇人口为13.7万人,城镇化水平约66%;远期2030年城镇人口为22.6万人,城镇化水平约78%。

第二节 县域城镇空间、等级、规模与职能结构

第15条

目标与战略

1.发展目标: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重点镇为纽带,各级乡镇分工明确、职能互补、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总体格局;

2.总体战略:“极化中心,重点培育,因势利导,统筹发展”。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建设,壮大中心城区实力,完善城镇功能,择优培育重点镇。

第16条

发展策略

扩大人口规模,引导人口合理布局;缩减农业人口,促进城镇化发展;坚持非均衡化增长,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打造区域极核。

第17条

城镇空间结构

构筑 “一核、一带、一点、三区”的县域空间结构。 1.“一核”:中心城区,平安整体发展的龙头;

2.“一带”:依托空港经济区发展湟水河经济带,构成连通西宁和海东的发展带;

4

2010年县域户籍人口为12.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5万人,非农业人口3.68万人。暂住人口3325人。

6

青海省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文本

第18条

第19条

第20条

第21条

3.“一点”:依托阿岱高速发展古城镇,以农贸和物流为特色,构成南北向发展的重要支点;

4.“三区”:北部湟水谷地城镇发展区、西部脑山生态旅游与林地保护区、东部浅山农贸物流与现代农业区。

城镇等级结构

规划期末,平安县域城镇体系将形成四级等级结构。包括: 1.中心城区1个:平安县城(包括平安镇和小峡街道); 2.中心镇1个:古城镇; 3.一般镇2个:三合镇、沙沟镇;

4.乡3个:石灰窑乡、洪水泉乡、巴藏沟乡。 详见附表2。

城镇规模结构

规划期末,平安县域城镇体系将形成三级规模结构。包括: 1.第一级为中心城区,规划城镇人口规模15-20万人;

2.第二级包括古城镇、三合镇,沙沟镇,规划城镇人口规模1万-2万之间;

3.第三级为乡,石灰窑乡、洪水泉乡、巴藏沟乡。 详见附表3。

职能结构类型 1.综合型:中心城区;

2.旅游型:三合镇、洪水泉乡; 3.工贸型:古城镇;

4.农贸型:沙沟镇、巴藏沟乡; 5.工矿型:石灰窑乡。

第三节 县域综合交通体系

发展目标

建立与平安社会经济发展和空间布局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县域交通运输体系,支撑西宁、海东一体化发展,引导县域城镇空间结构调

7

青海省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文本

第22条

第23条

第24条

第25条

整,提升中心城区对各乡镇的辐射带动功能。

发展策略

强化并拓展东西向交通走廊,引导南北向交通平稳有序发展,加强与西宁、乐都及周边县市的联系,完善县域内公路网建设,促进县域内各乡镇之间、各乡镇与中心城之间的联系。

铁路

规划平安铁路构成“两横”结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兰青铁路。

高速公路

规划平安高速公路构成“两横、一纵”结构。 “两横”:兰西高速、西宁南绕城高速。 “一纵”:平阿高速。

新增兰西高速三十里铺出入口;改造窑房立交为完全互通式立交,连接西宁南绕城高速,保留窑房出入口;改造平阿高速与兰西高速连接立交为完全互通式立交。

一般公路

规划平安一般公路构成“四横、七纵”结构。 “四横”:

1.109国道,提级为一级公路; 2.新建平安至民和一级公路;

3.洪水泉乡-马圈南-冰冷山公路,提级为三级公路;

4.石灰窑乡下河滩-宜麻-仲家-新安-沙卡-大寨子-沙沟镇-清泉-巴藏沟乡公路,提级为三级公路。 “七纵”:

1.三十里铺-石灰窑乡下河滩公路,提级为三级公路; 2.下红庄-马圈南公路,提级为三级公路; 3.古城崖-上唐隆台公路,提级为三级公路; 4.三合镇-瓦窑台公路,提级为三级公路;

5.省道301线-省道202线,提级省道301线为一级公路; 6.大寨子-东沟林场公路,提级为三级公路; 7.东庄-上郭尔公路,提级为三级公路。

8

青海省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文本

第26条 第27条 第28条 第29条 第30条

第31条

西宁市域轨道

对接西宁轨道系统,线路规划经高铁平安站后分成两支:一支往北接机场,一支往东接平安现状城区。

客运枢纽

石家营设置平安高铁站。

高铁站西侧设置海东客运站,规划为一级客运站。

改造现状海东客运中心站为平安客运站,规划为二级客运站。 县域内设置三合镇、古城镇、沙沟镇、洪水泉、石灰窑、巴藏沟客运站,规划为四级客运站。

货运枢纽

依托兰青铁路,扩建平安驿铁路货站为平安物流中心。

城乡公交

扩大城乡公交覆盖密度,各乡镇城乡公交通达率达到100%,重点乡镇城乡公交发车间隔不超过30分钟。

第四节 县域公共设施布局

教育事业

1.高中阶段教育:按照“高中向县城集中”的要求,合并整合全县高中教学资源,合理规划学校布局,所有普通高中均达到省级重点中学办学标准。

2.职业教育:职业学校达到省级重点职业学校标准,规划期末职业学校各类在校生人数达到10000人以上。

3.义务教育:要按照“县城集中办高中,分片集中办初中,乡镇集中办小学,村级办好教学点”的思路,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高中县城布局”的原则,原则上在县城设置完中,镇政府所在地设置初中或九年一贯制学校,乡政府所在地设置完小,行政村设置教学点。

卫生事业

1.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按照“统筹规划、健全体系、整合资源、加

9

青海省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文本

第32条第33条第34条 强农村”的要求,建成网络化、高效率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2.改善医疗服务保障。力争2030年全县每千人口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分别达到3张和3人,基本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就医需求。 3.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100%中心卫生院达一级甲等卫生院标准。100%的一般卫生院达到一级乙等卫生院标准。每个行政村配置具有基本医疗设备的卫生室。

文化事业

形成较完善的县、乡镇、中心村三级文化网络。

1.县级:新建、扩建部分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设施;改善部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专业表演团体、影剧院的设施和设备条件,规划近期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2.乡镇级:2020年前,所有乡镇都具备有站址的文化站和影剧院,其中中心镇的文化站达到省级标准。2030年,中心镇文化站全部建成县文化馆的分馆,并达到国家标准,其它乡镇的文化站要达到省级标准。各乡镇均建设有新华书店。

3.中心村级:2030年,各中心村都建成标准的村文化室,面积200平方米以上。

体育事业

1.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建立健县、乡镇、行政村三级体育网络。

2.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平方米以上,各乡镇建设有灯光球场,各行政村建设有硬化篮球场。 详见附表5。

第五节 县域产业布局

县域产业布局

空间布局:一带、双心、三板块。

1.一带:沿湟水河产业发展带,布局空铁新城、平安城区及各类产业、物流园区;

10

青海省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文本

第35条

第36条

第37条

2.双心:中心城区综合服务中心,主要发展城市型综合服务业;空铁新城服务中心,主要发展商贸会展、商务办公、餐饮娱乐、高端住宅等现代服务业;

3.三板块:现代产业与临空经济板块、生态旅游与富硒农业经济板块、乡村旅游与生态农业经济板块。

工业产业布局

空间布局:一带、三区、一基地。

1.一带:沿湟水河工业发展带,布局各类产业园区;

2.三区:临空产业园区(平西工业园区),主要发展民族艺术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现代农业、新材料产业等;平东工业园区,以高精铝为龙头,主要发展光伏产业、金属精深加工业等新兴工业;红崖子沟工业园区,主要发展装备制造业、建材工业等现代工业; 3.一基地;富硒健康产业基地,主要发展富硒农产品加工产业、高原生态农产品加工业、藏医药产业、生物制药产业等。

农业产业布局

空间布局:三区六基地。

1.小峡-洪水泉富硒农业区:主要发展富硒种植农业;

2.沿湟水河都市农业区:发展服务东部城市群的都市农业为主; 3.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区:包括平安县中部和东南部,主要发展高原无污染特色生态农业;

4.六基地:平安镇设施农业基地、小峡镇富硒农业基地、三合镇畜牧养殖基地、三合镇设施农业基地、古城镇设施农业基地、沙沟镇设施农业基地。

物流业布局

规划形成“一港、两园、一区”三级物流基地,分别承担省级职能、城市群职能和地区职能。

1.一港:临空物流港,青海省级物流园区,以航空物流、保税物流服务为主要功能,未来依托临空物流港发展青海省空港保税区; 2.两园:哈拉直沟物流园区,东部城市群级物流园区,以生产性物流、区域性大宗商品物流服务为主要功能;平安物流园区,东部城市群级

11

青海省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文本

第38条

第39条

第40条

第41条

物流园区,以生活性商品物流为主要功能,发展现代物流和第三方物流;

3.一区:古城物流区,平安地区级物流园区,以特色农产品集散物流服务和南部乡镇生活性物流服务为主要功能。

旅游业布局

规划按照“一核、一带、三区”布局,将平安打造成为青海旅游服务基地和文化创意旅游基地。 1.一核:平安旅游服务中心

发展方向:建设青海旅游综合服务和中转基地,依托机场,延伸会议、会展等复合旅游产业; 2.一带:湟水河景观带

发展方向:整合湟水河沿线白马寺、古驿站、古战场、棉纺厂、湟水河景观带等资源,打造以创意文化特色旅游为主题的旅游发展带; 3.三区:巴藏沟—东沟景区 、夏宗寺景区 、洪水泉景区

发展方向: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深化开发景区,增强平安旅游吸引力。

第六节 县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水资源量

全县地表水资源量为7917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7122万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7917万立方米。全县有小(二)型水库6座,设计库容87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810万立方米。全县多年平均年降雨477.59毫米,入境水量为90601万立方米,出境水量为98293万立方米。

需水量预测

全县年总需水量为8755万立方米。其中:城镇年需水量为3300万立方米,农村年需水量为5200万立方米,生态年需水量为255万立方米。供需平衡

平安县年缺水量为0.31亿立方米,现状可用水资源无法满足平安需水

12

青海省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文本

第42条

第43条

第44条

要求。

水资源配置

优先考虑使用地表水,减少地下水开采量。采取以蓄水和调水相结合的方针,兴建水库和调水工程。

规划在平安县城西南的祁家川流域上游兴建文祖口水库,水库设计库容为377.46万立方米;规划在沙沟乡东沟上游兴建牙扎水库,水库设计库容为448.29万立方米;新建湟水北干渠引水工程。

从湟水北干渠调水量为0.28亿立方米,从西宁引水到平安的年供水量为0.11亿立方米,外调水总量为0.39亿立方米,可以弥补平安县水资源缺口。

供水水源与保护 1.供水水源

平安县集中供水水源主要为白沈沟地下水和文祖口水库。 2.水源保护

平安县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为白沈沟水源地保护区和文祖口水源地保护区。

白沈沟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以各水井外接长边形为边界,向外径向500m划分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为一级保护区向外径向5000米。 文祖口水源地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为文祖口水库整个水域,二级保护区为文祖口水库上游整个流域。

水质保护目标为平安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要求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水域功能II类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I类的要求。

第七节 县域重大基础设施

县域给水工程 1.用水量预测

规划末期,平安县域城镇总用水量为13.22万立方米/日。其中:平安城区城镇用水量为12.68万立方米/日,三合镇城镇用水量为0.18万立

13

青海省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文本

第45条

方米/日,古城镇城镇用水量为0.21万立方米/日,沙沟镇城镇用水量为0.15万立方米/日。 2.给水水源

规划新建文祖口水库和湟水北干渠引水工程为水源,白沈沟地下水水源作为备用水源。 3.给水设施

全县给水设施要考虑城乡一体化供水,规划新建6座自来水厂,给水设施总规模为13.8万立方米/日。

平安城区规划新建平安县自来水厂、红崖子自来水厂和哈拉直沟自来水厂3座,平安城区由新建的3座自来水厂和西宁第七水厂联合供水,总供水规模为13万立方米/日。西宁第七水厂给平安供水量为3万立方米/日;平安县自来水厂规划规模为5万立方米/日,规划水源为文祖口水库水和湟水北干渠引水,白沈沟地下水水源作为备用水源;红崖子自来水厂规划规模为2万立方米/日,规划水源为互助地表水;哈拉直沟自来水厂规划规模为3万立方米/日,规划水源为互助地下水。 三合镇、古城镇和沙沟镇分别建设自来水厂1座。三合镇自来水厂的供水对象为三合镇镇区及周边村庄,规划规模为0.3万立方米/日,水源为文祖口水库水;古城镇自来水厂的供水对象为古城镇镇区及周边村庄,规划规模为0.3万立方米/日,水源为白沈沟地下水;沙沟镇自来水厂的供水对象为沙沟镇镇区及周边村庄,规划规模为0.2万立方米/日,水源地为白沈沟地下水。

县域排水工程 1.排水体制

规划县城采用雨污分流制,三合镇、古城镇和沙沟镇采用截流式合流制。雨水经雨水管渠就近排入水体,污水则通过污水管道系统收集后,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2.污水量预测

全县城镇污水产生总量为9.12万吨/日。规划末期城镇污水处理率要达到95%以上,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率达到100%。 3.污水处理设施规划

14

青海省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文本

第46条

平安县规划建设4座污水处理厂和3座污水处理站,总处理规模为9.4万立方米/日,配套建设污水收集管道。

县城规划4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设施总规模为9万吨/日,其中:扩建平安县污水处理厂,规划规模为1万吨/日;新建平西污水处理厂,规划规模为2万吨/日;新建平西工业区污水处理厂,规划规模为2.5万吨/日;新建红崖子污水处理厂,规划规模为3.5万吨/日。污水进行二级处理,出水水质要求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三合镇、古城镇和沙沟镇单独建设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分别为1500吨/日、1500吨/日,1000吨/日,出水水质要求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

县域电力工程 1.用电负荷预测

到2030年,县域全社会综合用电量为20.37亿千瓦时,最大用电负荷为582兆瓦。 2.电源规划

平安地区电源由青海省大电网供给,接入现状330kV变电站。 3.电网规划

规划平安县电网的主要供电电压等级为330/110/35/10千伏,电网结构符合“N-1”供电安全准则,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的用电需求。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划形成以330KV变电站为主,110KV变电站互联环形相结合为辅的区域电网,且所有变电站实现双电源、双变压器供电,提高供电能力和质量。

规划110千伏变电站5座,总容量为963 MVA;其中,规划扩建110千伏白沈沟变电站容量为163 MVA,扩建110千伏新平变电站容量为200MVA、新建110千伏东村变电站、新建110千伏石家营变电站和新建110千伏红崖子变电站的容量均为200 MVA。变电站建设根据平安县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分步实施。 4.高压走廊

高压线走廊主要沿城镇外围及规划绿化隔离带敷设,走廊宽度(B)

15

青海省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文本

第47条

第48条

按规范标准及实际需要进行预留,控制宽度(单杆单回)一般为:330千伏:B=35~45米;110千伏:B=15~25米;35千伏:B=12~20米;500千伏及以上高压、超高压线走廊不得穿越城镇建设区。

通信工程

积极采用高科技、新技术、新设备,建设完善大容量、高速率、广覆盖的集电信网、数据网及有线广播电视网三网合一的综合通信系统,并且数据传输光缆及电信管道统一规划、建设,达到和谐发展,适应城市发展要求。

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平安县通信系统,规划在小峡镇、三合镇、古城镇、沙沟镇新建电信交换局各1座,到2030年,县域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城镇60部/百人,农村30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到达120部/百人,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率达到100%。

优化邮政局所布局、增加数量、完善功能,县城实行较高密度、小规模、贴近社区的网点布局,更新和完善乡镇、开发区的邮政网点服务设施。

升级完善和合理布局广电设施,提升广电网络功能,推广电视、广播的数字化、高清化和网络化,到2030实现全县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100%。

环卫设施 1.规划原则

规划实施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运作模式。生活垃圾处置采取卫生填埋为主,并开展资源化回收利用。 2.垃圾产生量预测

规划期末全县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为411吨/日,其中县城垃圾产生量为315吨/日,各乡镇垃圾产生量为96吨/日。 3.垃圾处理设施规划

平安县规划3座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总能力为415吨/日。保留现状平安县垃圾处理场;新建三合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规划处理规模为45吨/日,总库容为50万立方米;新建小峡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规划处理规模为150吨/日,总库容为160万立方米。

16

青海省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文本

第49条第50条 规划在城镇中心区逐步分区建设标准化垃圾中转站,提高建成区垃圾收集率。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体系和运行机制,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县域规划共设置个15座垃圾转运站和3个农村垃圾收集点,进一步提高全县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能力。

第八节 县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空间管制

县域生态敏感性评价与保护

县域生态敏感地区主要集中在低山河谷区和浅山地区为主。在敏感性地区应实施相对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加强林业建设和水土保持,实施产业升级和转型,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合理控制大规模的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有效减少各类点源和非点源污染,为下游县城的宜居城市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撑条件。

县域生态保护与建设措施 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到2030年,生态环境要有明显的改善,重要生态功能区和重点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治理,全县全部乡镇实现良性循环。 2.生态功能区划

平安县划分为4个生态功能区:水源地保护区、生态旅游区、生态建设区、生态产业开发区。 3.建设措施

水源地保护区包括白沈沟水源地(备用水源地)和文祖口水源地(规划水源地),涵盖了峡群寺林场和东沟林场等水源涵养区,要加强水源地上游涵养区生态林建设。

生态旅游区主要包括峡群寺林场、东沟林场、三合镇、洪水泉乡、石灰窑乡等部分地区,建设重点:保护天然林和重点生态公益林,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物种多样性,加强生态文化基础建设,开展森林文化的教育和示范,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和生态旅游。

生态建设区主要包括湟水河流域第一山脊线,巴藏沟、白沈沟、祁家

17

青海省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文本

第51条

川沟两边可视范围和青沙山脑山地区。建设重点:通过补植、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综合治理,大力保护和营造青海云杉、祁连圆柏等水源涵养林和沙棘、柠条水土保持林,形成生态屏障,加强天然林保护和封山育林。

生态产业开发区包括洪水泉乡、石灰窑乡、三合镇、古城镇、沙沟镇、巴藏沟乡。建设重点是大力发展沙棘、柠条等富硒经济林和富硒饲料,大力发展林农、林药、林畜等模式的林业产业。

县域空间管制策略

县域规划四类空间管制区域,分别是水源地保护区、水源涵养保护区、基本农田区、军事防爆区。

1.水源地保护区:重点保护白沈沟(备用水源地)、文祖口(规划水源地)两个县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允许有利于保护和改善水源、水质和植被的活动,鼓励地表径流治理和生态农业建设。限制增加非农建设用地和耕地开垦,限制占用有林地,限制在上游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禁止进行工业项目建设,禁止过度开发、过度垦殖等生产活动。

2.水源涵养保护区:重点保护南部峡群寺林场、东沟林场。保护天然林和重点生态公益林,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物种多样性。允许有利于改善植被质量的土地利用活动。鼓励开发未利用地植树造林,鼓励陡坡地退耕还林,发展经济林木产业,鼓励进行适度旅游活动。限制开发建设用地和耕地。禁止进行有污染的工业项目建设。

3.基本农田区: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基本农田连片保护区,推进耕地开发整理,保证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保持基本农田的数量、提高基本农田生产能力;积极推进富硒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工作;防治山洪,鼓励采用工程措施治理退化土地,控制和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农田;鼓励整理、复垦建设用地、工矿废弃地为农业用地。限制增加非农建设用地。禁止陡坡地开垦、过度垦殖等活动;禁止破坏、污染和荒芜区内农田土地。

4.军事防爆区:近期控制174和505危险品储备仓库防爆区内用地建

18

青海省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文本

设。远期调整军事防爆区范围,避免和城市建设用地发生冲突。

19

青海省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文本

第52条

第53条

第四章 规划区城乡统筹

第一节 四区划定

“四区”划定

1.禁建区:划定地形坡度≥25%的山体、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危险品储备仓库防爆区、一级地表水保护区、主要河流及排洪沟、交通干线、铁路高速公路、高压走廊等大型基础设施通道地区等为禁建区,总面积约为73.2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用地面积的48.0%。

2.限建区:划定地质灾害中易发区、机场净空线、富硒土壤、铁路高速公路等两侧形成的绿化通廊地区、主要河道两侧的绿化通廊地区、文物古迹及地下墓葬保护区、地下水源保护区等为限建区,总面积约为49.6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用地面积的32. 5%。

3.适建区:禁建区、限建区及已建区以外的地区为适建区,总面积约为19.9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用地面积的13.0%。

4.规划区内已经建设的城镇、工业区、农村居民点和区域性交通、水利等大型基础设施用地为已建区,总面积约为9.9平方公里,占规划区总用地面积的6.5%。

“四区”分区管制政策

1.禁建区内原则上禁止任何建设活动。禁建区禁止除绿化建设、自然景观维护、营造及必要的水利、防灾设施以外的其它任何建设行为,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2.限建区内对各类开发建设活动进行适当限制,科学合理地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城市建设应尽可能避免与生态保护发生冲突。确有必要开发建设的项目应符合城镇建设全局发展的要求,并应严格控制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开发强度。

3.适建区内明确划定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加强城乡规划执行力度,各类建设必须严格控制在城镇建设区范围之内,高效集约利用土地,根据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合理确定开发模式和开发强度。

20

青海省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文本

第54条

第55条

4.已建区内应控制建设规模和开发强度,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提高平安城区区的综合环境品质。

第二节 城乡统筹

城乡统筹发展策略

1.城乡互动策略。以中心城区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形成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机制为关键,以综合配套改革为保障,以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为着眼点和落脚点,推进农民向中心城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2.服务三农策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程,农村扶贫开发工程,农村发展环境工程。

3.就业社保策略。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培训设施建设和工作力度。培育中心城区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大力发展“就业型产业”。鼓励和引导返乡劳动力自主创业,解决回流农民工就业问题。建立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保障体制,做到农民享受市民社会保障与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相结合、农民享受城市廉租房与退出农村宅基地相结合。

村庄发展指引

将规划区内的村庄分为中心城区范围内的村庄、城市边缘区内的村庄、城市规划区内的其他村庄和互助范围内的村庄四类,分别进行指引,分类情况详见附表4。 1.中心城区范围内的村庄

在规划期内将逐步由行政村改为居委会,村庄空间发展及用地安排遵守中心城区规划要求。

整合农村居民点的建设用地,停止新批农民宅基地,引导农民向安置小区集中。

规划期内农民逐渐转为居民,在中心城区规划中考虑其保障性住房需求,在各片区设置安置房。

在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及社会设施的配置中充分考虑其与中心城区的关系,将其视为中心城区的一部分。

21

青海省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文本

采用簇群式的空间布局模式,保留沿河生态空间,避免产业用地过度发展;园区中央道路保留足够的沿街绿化,预留南北交通走廊。 6.空港区:机场、空港物流、保税区。

完善曹家堡机场的设施,积极发展空港物流、保税区等临空型产业。其中,空港物流的布局同空港自身发展规划相协调和对接。 7.上滩郊野公园和祁家川郊野公园:特色旅游片区。

充分利用山体和沿河景观带,建设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的深度旅游体验娱乐区。上滩郊野公园发展遗址公园、影视基地、民族风情园等功能和项目;祁家川郊野公园结合文化遗址和周边村庄,发展历史文化休闲和农家乐项目。

27

青海省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文本

第65条

第66条

第67条

第68条

第七章 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第一节 用地布局

用地布局

中心城区规划形成“两城一区、一带一园”的用地布局。 1.“两城”指空铁新城和平安城区,“一区”指平东工业园区; 2.“一带”指湟水河景观带中心城区段,“一园”指上滩郊野公园。

片区发展策略 见第64条相关内容。

第二节 居住用地布局

住房发展策略

1.建立完善的住房供应体系。合理确定房地产开发供应总量和供给结构,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在住宅供应中的比例,控制别墅、高档公寓和大户型项目建设。

2.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监督管理。制定房地产业发展和住宅建设专项规划,严格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管理,严格土地供应计划管理;加大房地产市场整治力度,坚决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3.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合平安的住房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合理确定保障范围和保障标准;加强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障真正符合条件的中低收入家庭享受到住房优惠政策。

4.将住房发展与城市中心服务体系、交通体系、绿地系统发展统筹考虑,建设健康、方便、优美的居住社区。

5.完善并适当超前布置居住区配套设施,加强居住区环境建设。 6.充分考虑文化、地理背景,继承和发扬富有平安特色的居住文化。

中心城区居住用地布局

28

青海省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文本

第69条

中心城区居住用地主要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在空港组团规划部分一类住宅,共规划8个居住组团, 包括平安城区的乐都路组团、平安路组团、化隆路北组团、化隆路南组团、棉纺厂组团和空铁新城的空港组团、高铁组团及为平东工业园区服务的平东组团。详见附表8。 1.乐都路组团:近期城中村改造的主要区域,完善城市功能,建设高品质、配套完善、环境优良的的中密度居住社区。

2.平安路组团:以老城原有居住建筑的提高完善为主,通过老城改造和风貌整治逐渐改善居住建筑品质、提高老城的整体居住环境质量。 3.化隆路北组团:近期居住用地拓展的主要区域,加强居住区级的设施配套,靠近公园区域建设点式住宅,营造协调统一的景观。 4.化隆路南组团:近期居住用地拓展的主要区域,要求结合通山廊道的建设,建设高标准的居住区。

5.棉纺厂组团:结合棉纺厂用地置换,除保留部分厂房作为创意产业基地外,其他建设成中低密度、高品质的居住社区。

6.空港组团:空铁新城的重要居住组团之一,主要以一类居住为主,是未来平安县品质最高、吸引高素质人才居留的主要区域。同时也支撑空港商务区的建设,要应加强绿化景观的建设。

7.高铁组团:空铁新城的重要居住组团,要求建设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高品质小区,靠近高铁站的住宅小区建筑风格要与高铁站协调统一。

8.平东组团:平东工业园区的配套居住区,规划建设中密度、环境优美的滨水居住区。

规划居住用地472.04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22.85%,人均居住用地24.84平方米。各组团居住用地规模和规划人口容量见附表8。

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

平安的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控制在每户60平方米内,廉租住房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按保障家庭人口结构分别设定不同户型面积。 在已(在)建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的基础上,在化隆路南组团相对集中修建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并在中低价位的普通商品住宅小区项目中按比例配建。

29

青海省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文本

第70条

第71条

第72条

第三节 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公共中心体系

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市级和居住区两级公共服务中心。

1.市级中心:规划“一主一副”两个市级中心。主中心位于空铁新城,由景观核心区“平安心”周边的会展中心、体育中心、商务小镇和位于高铁站周边的空铁新城公共中心组成,提供为区域服务的会展会议、商务办公功能及为城市服务的文化体育功能。副中心位于平安城区白沈沟河两侧,由市级行政中心和商业文化中心组成。

2.居住区中心:市级中心公共服务功能辐射不到的区域,按照居住人口1-3万人规划居住小区中心,主要提供教育、医疗卫生、文体和社区服务等功能,共规划8个居住区中心。

3.中心城区外、统筹协调区内在平东工业园区和红崖子沟工业园区各规划一个工业区中心,集中布置为工业区服务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等服务。

行政办公用地

中心城区市级行政办公用地待海东地区行署搬迁后,整合置换到平安大道和平安路交汇的区域,形成平安县行政中心。居住区级行政办公用地主要是为居住区提供居委会、派出所等社区服务功能,集中布局在居住区中心。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17.70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0.86%,人均用地0.93平方米。

商业金融业用地

中心城区商业金融设施按市级和居住区两级配置。

1.市级:一是主要集中在平安城区的白沈沟两侧区域,为平安城区的市民提供日常的商业金融服务,和白沈沟水景公园有机结合建设滨水商业中心。二是集中布局在空铁新城的公共服务中心,主要结合空铁新城的建设形成新的商业中心,为空铁新城的商务小镇、会展中心、高铁商务区和居住区服务。

2.居住区级:居住区级别的商业服务集中布局在居住区中心地区,以

30

青海省平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 文本

第73条第74条第75条

中型超市为主,结合连锁便利店、专卖店、餐饮店等形成能够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邻里中心。

3.旅馆业用地:完善提升平安城区的宾馆设施外,规划相当规模的宾馆接待用地,主要集中在空铁新城的平安湖周边区域和高铁站周边,部分宾馆建设形成城市的标志物。

规划商业金融业用地129.95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6.29%,人均用地6.84平方米。

文化娱乐用地

中心城区规划文化娱乐设施按市级和居住区两级配置。

1.市级:市级文化娱乐设施,保留现状的群艺馆和青少活动中心。在白沈沟两岸新建城市文化馆和图书馆,在湟水大道以北、上摊汉墓群新建博物馆,在空铁新城的公共中心建设文艺馆和影剧院,在平安湖周边规划为区域服务的会展中心等文化设施。详见附表9。

2.居住区级:在居住区中心按照国家规范要求配套建设相应的中小型文化娱乐设施(包括文化站、图书室、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 规划文化娱乐业用地45.77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2.22%,人均用地2.41平方米。规划主要文化设施位置和占地面积详见附表9。

体育用地

中心城区体育设施按市级和居住区两级配置。

1.市级:完善现状的南山体育馆,规划1个体育中心和1个游泳馆,体育中心位于空铁新城的平安心东侧,滨水建设,并打造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2.居住区级:按照国家规范要求配套建设相应的体育设施,结合园林绿化用地和滨水公园绿地建设全民健身公园。按照建设“5分钟体育健身圈”要求,布置全民健身性的小型社区级体育设施。在各级社区体育设施中配套老年活动室。

规划体育用地10.67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0.52%,人均用地0.56平方米。规划主要体育设施位置和占地面积详见附表9。

医疗卫生用地

中心城区医疗卫生设施按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

3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jd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