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十二五规划--2011-4-10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10 18: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吉林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十二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热能动力分会

二〇一一年四月

目 录

前言 .................................................................................................................................................. 1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 1

(一)、资源潜力 ..................................................................................................................... 1

1、太阳能资源 ......................................................................................................................... 2 2、浅层地热能资源 ................................................................................................................. 3 3、生物质能资源 ..................................................................................................................... 5 4、风能资源 ............................................................................................................................. 8 5、低温余热能资源 ............................................................................................................... 10 (二)、用能需求 ................................................................................................................... 11 1、建筑用能需求 ................................................................................................................... 11 2、农村用能需求 ................................................................................................................... 12 (三)、发展现状 ................................................................................................................... 12 1、法规政策 ........................................................................................................................... 12 2、技术发展 ........................................................................................................................... 13 3、产业现状 ........................................................................................................................... 14 4、应用情况 ........................................................................................................................... 14 (四)、存在问题 ................................................................................................................... 15 (五)、面临形势和任务 ....................................................................................................... 16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 19 1、指导思想 ........................................................................................................................... 19

2、基本原则 ........................................................................................................................... 19 三、规划目标 ................................................................................................................................. 20 1、总体目标 ........................................................................................................................... 20

2、具体目标 ........................................................................................................................... 20 四、总体布局和重点领域 ............................................................................................................. 21 1、重点领域 ........................................................................................................................... 21

2、规划布局 ........................................................................................................................... 22 (1)、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 ................................................................................................. 22 (2)、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 ................................................................................................. 22 (3)、浅层地热能利用 ......................................................................................................... 22 (4)、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应用 ......................................................................................... 22 (5)、其他 ............................................................................................................................. 22 3、技术与产业体系 ............................................................................................................... 23

五、投资效益分析 ......................................................................................................................... 25

1、投资估算 ........................................................................................................................... 25

2、环境和社会影响 ............................................................................................................... 26 3、效益分析 ........................................................................................................................... 26 六、保障措施 ................................................................................................................................. 26 1、完善法规标准 ................................................................................................................... 26

2、财税激励政策 ................................................................................................................... 27 3、技术支撑体系 ................................................................................................................... 27 4、监督管理 ........................................................................................................................... 28 5、宣传培训 ........................................................................................................................... 28

前言

可再生能源是指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可连续再生、永续利用的一次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这些能源基本上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能,具有清洁、高效、环保、节能、经济、保护资源的特点。有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促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对增加能源供给,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能源互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能源安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吉林省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参考《吉林省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草案)》,结合吉林省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特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资源潜力

吉林省位于北纬40°52′~46°18′、东经121°38~131°19′之间。南北宽约600公里,东西长约750公里。南邻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北与黑龙江省相连;东与俄罗斯联邦接壤,东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吉林省是内陆边境近海省份。边境线总长1438.7公里,其中,中朝边境线1206公里,中俄边境线232.7公里。最东端的珲春市最近处距日本海仅15公里,距俄罗斯的波谢特湾仅4公里。

1

吉林省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95%;人口2739.55万人,占全国的2.05%;2009年 GDP 达到7203亿元,占全国的2.14%。现辖1个副省级市、7个地级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山管委会,60个县(市、区)。省会长春市,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金融、交通的中心,中国特大城市之一,是著名的“汽车城”、“电影城”、“文化城”、“森林城”和“雕塑城”。

吉林省的霜期东部山区早,西部平原晚。长白山天池一带初霜出现在8月末至9月初,平原地区出现在9月下旬。西部平原终霜在4月下旬,中部和东部在5月上、中旬。全年无霜期一般为110~160天。

吉林省各地年降水量一般在400~1300mm,东南部降水多,西部平原降水少。长白山天池的年降水量最多,为1349mm,镇赉年降水量最少,为389mm。这种空间分布造成省中西部地区干旱频繁发生,东南部地区经常出现洪涝灾害。受季风气候影响,吉林省四季降水量以夏季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4~5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3%。

1、太阳能资源

吉林省光照资源比较丰富,全年日照时数为2200~3000小时,日照百分率达60%左右。全年总辐射量为110~130kcal/cm2。光照资源的分布,大致由东向西递增。东部山区少,西部平原丰富。东部山区抚松、靖宇一带,日照时数为2 000~2400小时,

2

日照百分率为50%~55%。中部长春、四平一带日照时数为2600~27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0%~65%。通榆、大安以西,日照时数在2900小时以上,日照百分率为65%以上。丰富的光照资源为农作物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为发展太阳能提供了客观条件。

吉林省太阳能资源辐射分布图

2、浅层地热能资源

吉林省地貌形态差异明显。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以中部大黑山为界,可分为东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两大地貌区。东部山地分为长白山中山低山区和低山丘陵区,中西部平原分为中部台地平原区和西部草甸、湖泊、湿地、沙地区。地貌类型种类主要由火山地貌、侵蚀剥蚀

3

地貌、冲洪积地貌和冲积平原地貌构成。主要山脉有大黑山、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老岭、牡丹岭等。主要平原以松辽分水岭为界,以北为松嫩平原,以南为辽河平原。吉林省地貌形成的外应力以冰川、流水、风和其他气候气象因素的作用为主。第四纪冰川在长白山的冰川剥蚀遗迹至今仍然可见。现代流水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很广泛,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盆地、谷地多受侵蚀、剥蚀、堆积、冲积等综合作用,形成了各种流水地貌,如河漫滩、冲积洪积平原、冲沟等。火山地貌占吉林省总面积的8.6%,流水地貌占83.5%,湖成地貌占2.6%,风沙地貌约占5.2% 。

吉林省地表水的境内产水量为356.57亿立方米,其中,松花江水系为214.38亿立方米,占60.1%;辽河水系为11.06亿立方米,占3.1%;鸭绿江水系为74.70亿立方米,占20.9%;图们江水系为51.90亿立方米,占14.6%;绥芬河水系为4.53亿立方米,占1.3%。

吉林省地下水资源的分布随着地质构造、地貌、气候、水文地质条件自东南向西北的变化而变化:地下水类型由基岩裂隙水、孔洞裂隙水、裂隙岩溶水为主,经网状裂隙水,过滤到孔隙潜水、承压水;分布状态由非均一脉状水,过渡到均匀层状水;埋藏条件由不定过渡到稳定;富水性由弱到强;动态类型由降水渗入-径流型或河水渗入-径流型,过渡到降水渗入-蒸发型;水化学类型由简单过渡到复杂;矿化度由淡水过渡

4

到微咸水,水质由优到劣。自东南向西北,形成三个较大的地下水区域:从大黑山脉西麓,沿舒兰县亮甲山、九台县石头口门、长春郊区新立城和四平市山门一线以东,为长白山丘区地下水;从大兴安岭东麓,沿洮安县岭下乡野马、新力一线以西,为大兴安岭丘陵区地下水;两区之间为松辽平原地下水。

吉林省地下水资源按地区分布:白城地区为33.88亿立方米,占全省地下水资源总量的29.91%。为吉林省地下水资源最丰沛地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25.43亿立方米,占全省地下水资源的22.5%;白山市为14.74亿立方米,占全省地下水资源量的13.02%;长春市为12.38亿立方米,占全省地下水资源量的10.94%。吉林市为9.77亿立方米,占全省地下水资源量的8.6%。四平市为6.83亿立方米,占全省地下水资源的6.03%。通化市为8.61亿立方米,占全省地下水资源的7.6%;辽源市为1.54亿立方米,占全省地下水资源量的1.4%。

吉林省地下水的天然水质多为清洁、无色、无味的优良水质。水温7~12℃。酸碱度(PH值)多在6.5~8.0,为中性水。

3、生物质能资源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畜牧业生产大省,种养殖业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机废弃权物,且种类多,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吉林省森林覆盖率高,每年采伐清林加工产生大量林业废弃物。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口增加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年产生大量生活垃圾及固体废弃物。

5

我省西部地区土壤盐碱化,结合生态建设,发展能源植物种植加潜力较大。

经估算,人省农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量约为3674万吨/年,除去用于薪材、还田、养殖、工业原料(造纸)外,剩余可用于能源化利用的为1200万吨。长春、吉林、四平和辽源等中部地区占全省秸秆总量的63.47%,白城和松原等西部地区占全省秸秆总量的25.65%,延边、通化、白山等东部地区占全省秸秆总量的9.95%。

全省畜禽粪便资源量约为1.3亿吨/年,其中,牲畜粪便6000万吨,家禽粪便7000万吨。可能源化利用6500万吨/年。分步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春、白城、四平、松原等中西部地区。

全省每年可获采伐枝丫材、清林和木材加工剩余生物质资源量为1000万吨/年,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吉林、通化、白山、延边地区。其中,每年清林、采伐、加工三剩物有600万吨;每年通过森林抚育间伐、灌木林平茬复壮、果树与绿化修剪、薪炭林采收和废旧木材收集可获得剩余物400多万吨。北外,我省西部有153万公顷盐碱化土地和49万公顷沙荒地,适宜种植甜菜、文冠果和甜高梁能源作物以及沙棘、沙柳等能源林。

随着城市化发展,城乡垃圾逐年增加。经估算,到2015年吉林省城镇垃圾产量约600万吨,大中城市年产245万吨,中小城镇约为355万吨。其中,长春年产垃圾约85万吨;吉林36.5万吨;四平29.2万吨;辽源21.9万吨;通化28.2万吨;白城

6

25.5万吨;松原18.7万吨。

吉林省生物质资源总量表

序号 资源类别 单位 年产资年可资源化利源量 3647 用资源量 1200 6500 1000 400 600 9700 2015年开发利用量 690 900 350 100 330 2370 1 农作物秸秆 万吨 2 畜禽粪便 万吨 13000 1000 - 1890 - 3 林业生物质 万吨 4 5 6 能源作物 城镇垃圾 合计 万吨 万吨 万吨

吉林省秸秆资源量分布图

7

吉林省畜禽粪便资源分布图

4、风能资源

吉林省地处中高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全年主要受西风带控制。省内风能资源较为丰富,风能品质较高。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吉林省风能资源具有风切变大、风速稳定、极端最大风速小、空气密度大、可开发面积大等特点。

(1)吉林省风能资源总量。风能资源等级在2.5级以上(据《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GB/T 18710-2002)判定:50米高度风功率密度在250瓦/平方米以上)的区域为风能资源可开发区域。根据中国气象局第四次风能资源调查结果,吉林省潜在开发量约2亿千瓦,可装机容量约为5400万千瓦,其中西部地区潜在开发量约1.25亿千瓦,可装机容量约为4400万千瓦。

8

东部地区潜在开发量约0.75亿千瓦,可装机容量约为1000万千瓦。

(2)吉林省风能资源空间分布。总体看,吉林省越靠近大黑山脉一线,风能资源尤其丰富。白城、松原和四平等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地貌以退化草场和盐碱地为主,风电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是吉林省风电开发的重点地区。省内以大黑山脉(由东北向西南斜贯吉林省中部)为界,以西地区的镇赉、洮北、洮南、大安、通榆、乾安、宁江区等地风功率密度在2.5级左右;白城与内蒙古乌兰浩特市接壤的地区,松原地区的长岭、前郭,长春地区的农安、九台、四平地区的双辽、公主岭、梨树、铁东区、伊通、吉林市丰满区等地有丰富的3级左右风能资源。以东地区的蛟河、桦甸、吉林市北大湖、敦化、安图、和龙等地大片地区风功率密度达到4级以上。

吉林省70m高度风功率密度分布图

9

5、低温余热能资源

(1)城市污、废水余热资源

2007年,全省污、废水排放总量为9.8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4亿吨;生活废水排放量为5.8亿吨。

吉林省地区城市原生污水冬季水温一般在10-17℃,水温受气候影响小,变化幅度不大。按目前的污水处理工艺,吉林省地区冬季污水处理后的水温一般在5-12℃。

2007年吉林省各地区废水排放量分布情况万吨300002500020000150001000050000排放总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通化市白山市松原市白城市延边州

(2)火电厂循环冷却水余热资源

截止2007年12月底,吉林省电力装机总容量为1197.8295万千瓦,其中水电388.5135万千瓦,占总容量的32.43%;火电757.95万千瓦,占总容量的63.28%;风电46.966万千瓦,占总容量的3.92%;其它4.4万千瓦,占总容量的0.37%。

“十一五”期间全省规划新增大中型火电装机783.5万千

10

瓦,扣除2006年已投产项目,到2010年比2006年增加装机677.5万千瓦、全口径装机容量达到1790.6万千瓦,到2012年比2006年增加装机1037.5万千瓦。供热机组装机容量在全省装机中占61.3%。

中小型凝汽式热力发电机组的总效率一般为30%,大型凝汽式热力发电机组总效率最高达到42%,热电联产总效率年平均大于45%,其中最大陨失为冷源陨失,平均约占60%,到2015年吉林省火力发电总装机容量按1200万千瓦计算,冬季回收60%冷凝热量可供热面积2亿多平方米。 (二)、用能需求

1、建筑用能需求

吉林省目前正处在工业化飞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增长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建设领域是能源消耗较大的领域,随着城镇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采暖及生活热水的需求增加,建筑能耗快速增长,建筑能源供给形势严峻。吉林省既有建筑4.4亿平方米,目前全省城镇太阳能热水系统和浅层地能建筑应用面积都比较少,已应用太阳能光热建筑面积1400万平方米,应用浅层地能建筑面积约420万平方米,因而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建筑应用潜力比较大。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步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用能中的比例,促进建筑节能快速健康发展显得尤为

11

重要和紧迫。

2、农村用能需求

吉林省农村建筑的能源消耗主要是采暖、炊事能耗和照明及家电的用电,能源种类除了煤炭、液化石油气、电力等主要商品能源,还包括大量的生物质能满足采暖和炊事的需求。

吉林省农村人口至2007年末为1480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全国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为32.4m。吉林省农村住宅以独立式单体建筑为主,体形系数大,再加上保温普遍不良以及采暖方式落后,农村建筑消耗大量各类能源。 (三)、发展现状

1、法规政策

《可再生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做出了明确规定。2006年,建设部、财政部印发《关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实施意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2007年,相继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2009年,出台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等多项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示范政策。

为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松原市等地区出台了强制执行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及推进热泵技术等可再

12

2

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政策,要求其新建居住建筑强制执行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具备条件的大型公共建筑和重点公共建筑强制应用土壤源热泵等冷暖空调技术。鼓励具备条件的新建居住建筑推广应用冷暖空调热泵技术,探索节能设计标准75%建筑及其太阳能供暖应用技术。

2、技术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日趋成熟。太阳能热水器从简单直接系统发展到集中式采集供热水系统、集中式采集分散式供热水系统;建筑物太阳能采暖、被动式太阳房等系统可适应复杂气候条件;太阳能光伏利用从晶体硅太阳电池发展到薄膜太阳能电池。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发改能源[2006]13 号)、《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 50495~2009)》等一批技术标准规范颁布实施,为可生能源建筑应用提供了良好技术保障。2009年,住建部批准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局部修订条文。

吉林省发布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2/436~2007)、《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50%)》(DB22/T164~2007)、《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65%)》(DB22/T450~2007)等建筑节能技术规范,《吉林省地源、低温余热水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程》等地

13

源热泵建筑应用标准及太阳能光热利用标准正在编写中,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3、产业现状

光伏制造业刚刚起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在长春市开工建设集风光电一体的天威新能源产业园,建设产能1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组件项目、300套逆变器项目。洮南金匮光电3000吨多晶硅开发生产项目和双辽四平吉林庆达新能源5万千瓦非晶硅薄膜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都正在前期准备中。

在生物质能装备及技术研发方面,秸秆制气技术实现突破,辽源惠宇公司规模化秸秆热解焦油裂解气化技术已纳入国家和省发改委示范项目进行推广,初步形成产业装备制造链条。农林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形成本地化生产制造能力,利用秸秆制丁醇技术已通过中科院鉴定,步入规模化利用阶段。

4、应用情况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主要是指利用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部分解决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中的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电力照明等能源需求问题。

近年来,虽然随着多晶硅材料价格的大幅下降,以及电池生产技术的进步和效率提高,光伏发电成本已大幅下降,但发电成本仍大大高于常规电力,短期内难以与常规能源竞争,成为其短期内难以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国家近年优

14

先发展风电等技术相对成熟的新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此阶段国家重点发展太阳能资源一类地区,而吉林省太阳能资源属于三类地区,尚不具备大规模开发的成本优势,造成吉林省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缓慢。同时,吉林省尚未出台支持鼓励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土地、电价补贴等配套政策,局限了光伏发电的市场需求和推广应用。

“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共列入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8个,示范面积55.5万平方米,获得国家补助资金2193万元。松原市、珲春市、梅河口市、集安市、蛟河市、通化县等6个市县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示范项目任务面积871万平方米,获得国家奖励资金1.69亿元。在国家示范项目和城市的带动下,全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不断升级,规模不断扩大。全省采用地源热泵技术供暖、制冷建筑面积达420余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建筑面积达 1400 余万平方米,每年可节能3.0万吨标煤以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7.86万吨。 (四)、存在问题

虽然吉林省可再生能源资源较为丰富,可再生能源开发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依然较小。煤炭在吉林省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始终在70%以上,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仅为5.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吉林省可再生能源总体开发利用规模距2010年全国达到10%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15

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目标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五)、面临形势和任务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吉林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1、有利因素

(1)吉林省具有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资源优势和基础。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吉林省可再生能源资源储量基本探明,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开发经验和管理模式。“十二五”期间,通过科学编制、有序实施相关规划,可以更好地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开发。

(2)节能减排和能源结构调整任务艰巨,需要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我国承诺到2020年实现减排二氧化碳较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吉林省作为可再生能源资源大省,在国家制定的各项规划中承担着重要任务,特别是被列入国家七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因此,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同时,吉林省一次能源短缺、二次能源过剩,能源结构调整任务较重,发展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

(3)国家和省里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今年国家修订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并先后制定出台了价格、财税等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秸秆能源化利用等领域发展,加强为新能源配套的电

16

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省内设立能源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及技术研发,出台了鼓励风电发展的土地点征政策。“十二五”期间,国家和省里把培育可再生能源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必将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进而为其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

(4)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水平的进步,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近年来,国家和企业高度重视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应用,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使各类可再生能源效率不断提高,成本显著降低,尤其是风电已经成为较为成熟、可大规模利用的新能源发电技术。此外,太阳能晶硅和非晶硅电池转换效率不断提高,秸秆热解裂解气化和制丁醇技术也实现突破,无疑将成为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加速引擎。

(5)城乡“三化统筹”战略,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吉林省委、省政府确定了统筹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应把农村能源开发建设作为“三化统筹”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为城乡“三化统筹”提供清洁、高效、安全、稳定的农村能源保障。

2.不利因素

(1)政策体系有待完善。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配套的优惠政策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配套性政策措施仍然处于制订、完善过程中,而且政策的稳定性较差,没有形成鼓励其持续发展的经济激励机制。同时,规划、项目审批、专项资金安排等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存在政出多门现象。

17

(2)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吉林省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基础性研究工作开展较少、起步较晚、水平较低,缺乏技术研究支撑平台,研发资金投入不足,除风电设备、新能源汽车等个别产业领域在本省形成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其他为从外省或国外引进技术,大部分属于产业复制类型,核心研发并不在省内。技术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是未来“十二五”及中长期中需重点培育的。

(3)人才匮乏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关人才匮乏的问题日益突出。项目建设急需成熟的高级专业人才,项目运行、设备维护所需中等专业人才数量更多。而培训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几年的时间,这种时滞使专业人才培养滞后于产业的发展,大专院校专业设臵也滞后于产业发展,造成了目前新能源产业专业人员匮乏的局面。

因此,“十二五”期间吉林省要坚持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分布、有序发展”的原则发展风、生物质能、光、水、地热能等5类工程。重点开发风电,探索智能电网和化学储能技术应用。大力发展生物质综合利用,推广太阳能发电及其热利用,继续开发抽水蓄能、小水电等水能资源。要积极开发农村清洁能源,构建清洁、高效、实用、多元的农村能源供应体系,切实改善农村用能条件,大力打造绿色能源示范县。结合“暖房子”工程建设,选择利用适合本地实际的清洁热源,积极推广热泵技术,开发使用地热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

18

源。结合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建设,在开放的平台上高水平发展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推广低碳的能源消费模式,促进吉林省能源的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开辟吉林省可再生能源的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基地化建设、产业化发展的快车道。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1、指导思想

以转变建筑能耗结构为目的,以列入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为核心,以太阳能、浅层地能、低温余热能等建筑一体化应用为重点,加快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政策法规体系,全面实施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同步设计、施工与验收,促进地源热泵等建筑规模化应用,形成浅层地能、低温余热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

2、基本原则

为又快又好地实现吉林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目标,工作中应当把握好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分类指导原则。根据不同的建筑特点、建筑使用人群、地质条件等状况,选择适宜的可再生能源形式及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针对推广应用中的问题,及时加以分区分类指导。

二是坚持市场推动原则。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纳入各级

1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政府制定优惠扶持政策的同时,以建筑用户作为市场消费者,重点刺激建筑用户的可再生能源应用需求。

三是坚持科技领先原则。选择先进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形成一定数量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产品,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提供强有力技术保障。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面积1700万平方米(按财政部奖励办法折算)。到2015年,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累计达到4000万平方米,其中当年新建民用建筑太阳能光热应用面积占其总面积60%以上;应用浅层地热能(地源热泵)建筑面积累计达到800万平方米。

2、具体目标

2011年~2013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面积800万平方米(按财政部奖励办法折算)。其中,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面积1000万平方米,地源热泵建筑应用面积300万平方米。基本形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体系。

2013年~2015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面积900万平方米(按财政部奖励办法折算)。其中,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面积1600万平方米,地源热泵建筑应用面积100万平方米。

20

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法规政策、技术和标准体系。

发展太阳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实现替代常规能源19万吨标准煤。 四、总体布局和重点领域

1、重点领域

根据吉林省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情况,划分以下可再生能源发展重点区域。

(1)白城、洮南地区浅层地下水丰富,易回灌;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作为地下水源热泵、太阳能和风能的重点推广区域。

(2)松源、大安、镇赉等地区浅层地下水也很丰富,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但浅层地下水为微承压水,不容易回灌,不适合地下水源热泵,但适合土壤源热泵,地下换热效果好,地热能补充快,作为土壤源热泵、太阳能和风能的重点推广区域。

(3)长吉图开发先导区节点城市,包括长春市、吉林市、蛟河市、敦化市、延吉市、图们市、珲春市,工业较发达,低温余热能资源丰富,城市规模较大,城市污水资源及城市垃圾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较丰富,作为低温余热能水源热泵、垃圾资源及太阳能资源利用重点推广区域,吉林市、蛟河市、敦化市、珲春市浅层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可适当发展地下水源热

21

泵。

2、规划布局

(1)、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

吉林省光照资源比较丰富,全年日照时数为2200~3000小时,日照百分率达60%左右。全年总辐射量为110~130kcal/cm2。全省均适合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

(2)、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

吉林省西部的白城、大安、松原地区太阳能资源最丰富,规划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重点区域。

(3)、浅层地热能利用

白城、洮南地区浅层地下水最丰富,规划发展地下水源热泵;大安、镇赉、松原地区微承压浅层地下水丰富,规划发展土壤源热泵;吉林市、蛟河市、敦化市、珲春市浅层地下水较丰富,规划适度发展地下水源热泵。

(4)、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应用

农村地区大力推广生物质能高清洁利用,逐步减少农村地区对常规商品能源的依赖,推广太阳能光热应用,配合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应用途径。

(5)、其他

22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畜牧业生产大省,森林覆盖率高,生物质资源丰富,全省适度规划应用生物质能源。

3、技术与产业体系

充分依托吉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以及传统制造业的技术和产业优势,借助国家高技术政策、战略新兴产业政策,围绕装备制造、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产业服务配套四个方面进行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建设。

1. 提高装备制造能力

风电设备制造。进一步提高风电设备制造的产业集中度,鼓励发展以风电整机制造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带动本地配套装备制造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抑制落后技术设备,避免盲目“以资源换设备制造”的做法,防止产业布局分散化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以长春、吉林、四平等工业基础较好、科技实力强、配套产业完善、拉动作用强的地区为主,建立2-3个大型风机总装及重要零部件产业园区,建成辐射东北地区的风电装备制造中心、维修维护中心、检测认证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具有批量化生产能力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3-4家,市场份额占到全国15%左右,年产量逐步达到300万千瓦,产值达到150亿元。以白城、松原、四平等风电场较为集中的地区为主,建设具有高技术含量的风电配套设备产业群。

生物质能装备制造。依托企业及科研机构,建立生物质能

23

工程研发与技术集成平台,加强生物质能技术研发,开发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设备、秸秆收集自动化机械、生物质燃烧锅炉和家用炉具等可再生能源设备。推动秸秆规模化利用气化技术产业化,实现50套产气装臵的应用,在省内形成国内规模化秸秆燃气设备制造基地;加快秸秆制取丁醇技术的应用,能力达到10万吨;引进开发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技术和装备,支持颗粒燃料加工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扩大产能。

太阳能光伏装备制造。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带动光伏产业的发展,逐渐打造以长春、四平、白城为龙头的光伏产业基地,培育壮大长春天威、三合光电、四平庆达、洮南金匮等一批骨干光伏发电和光伏产品制造企业,重点开发用于太阳能级硅料、电池及组件的生产设备,光伏电池年产量达到15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组件产量达到80万千瓦,总产值达到150亿元。进一步促进光伏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形成光伏产业链及衍生的光伏产品生产与检测设备、原辅材料制造产业。积极在西部地区布局多晶硅生产企业,提高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降低单位产量综合能耗,促进物料循环综合利用,同时起到增加西部地区用电负荷作用。

2. 建立技术研发体系

整合现有可再生能源研究的技术和队伍资源,组建吉林省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机构,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大专院校为依托,建立风电、太

24

阳能、生物质能的省级实验室,从事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基础研究工作。鼓励企业建立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创新或研发中心,从事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的应用研究和系统集成工作。

3.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在吉林省重点院校开办可再生能源专业,培养一批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所急需的高级复合型人才、高级技术研发人才。鼓励大学与企业联合培养可再生能源高级人才,支持企业建立可再生能源教学实习基地。建立可再生能源企业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体系。

4. 加强产业服务体系建设

建设各类可再生能源设备及零部件检测中心,提高吉林省对可再生能源技术、产品和工程的认证能力。建设一批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公共测试试验基地或平台,为可再生能源装备和产品认证提供试验检测条件。建立可再生能源产业和行业组织,发挥协会在人才培训、技术咨询、信息交流、国际合作等方面的作用,建成较健全的可再生能源产业服务体系。 五、投资效益分析

1、投资估算

“十二五”期间,据初步估算,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累计投资1700亿元,其中,风电及装备制造投资1200亿元,生物

25

质能利用及装备制造投资200亿元,太阳能产业投资100亿元,水电投资150亿元,地热能开发投资50亿元。

2、环境和社会影响

吉林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将节约和替代大量化石能源,显著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吉林省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带来显著的环境效益。与此同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必将带动就业的增长。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年利用量将达到1267.6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约142万吨,减少氮氧化物年排放量约8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约3296万吨,减少烟尘年排放量约1297万吨。预计累计创造就业岗位50万个 。

3、效益分析

到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产值达到353亿元,税金30亿元,企业利润实现38亿元。 六、保障措施 1、完善法规标准

加快地方立法步伐,明确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方面的政策原则、激励政策、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及时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和实施办法,从建筑区域规划、建筑工程立项、建筑结构设计、绿色建筑施工、竣工验收、房屋销售、维护管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各环节进行规范引导。适时研究出台不同类型建

26

筑建设中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政策。跟踪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工作发展状况及相邻省市的政策发布,及时编制和修订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设计、施工、验收的标准、规程及工法、图集,完善各类技术标准规范。

2、财税激励政策

从建筑节能财政拨款中,建立财政预算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拨款机制,适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示范经费。适时制定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等经济政策杠杆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优化使用节能专项资金,强化专款专用的执法检查,加大技术含量高、产品竞争力大的企事业的支持力度。对12层以下居住建筑安装太阳能热利用产品实行验收处罚政策,对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建筑进行税费减免政策。根据本省实际,切实解决影响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的问题。

3、技术支撑体系

重点发展利用浅层地下水源、土壤源、污水源和低温余热水源的热泵供热制冷技术;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光热、光电等技术;农村地区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进行供热、炊事技术。

要认真执行并继续完善相关的技术标准。建立典型地质条件和典型供热供冷工况以及温度场变化的实时监控系统,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建立切合实际的热泵技术应用地方标准、工法和

27

图集。建立相关的可再生能源工程验收标准,保证节能效果。

建立设备产品质量检验系统,保证系统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建立系统设计的标准体系及规程,保证系统的合理匹配。

4、监督管理

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业务主管机关领导下,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高度,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议事日程安排。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协调机制,平衡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中的利益矛盾主体。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管理机构,充分发挥现有建筑节能管理机构的作用,具体负责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在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划以及具体实施计划、项目方案基础上,规划吉林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推广力度与深度。

5、宣传培训

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与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现状与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经济效益。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运行方式、技术应用、运行管理等成功经验要积极宣传,同时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采用激励先进典型单位,曝光落后典型单位的方式,努力营造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的社会氛围。

28

图集。建立相关的可再生能源工程验收标准,保证节能效果。

建立设备产品质量检验系统,保证系统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建立系统设计的标准体系及规程,保证系统的合理匹配。

4、监督管理

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业务主管机关领导下,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高度,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议事日程安排。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协调机制,平衡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中的利益矛盾主体。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管理机构,充分发挥现有建筑节能管理机构的作用,具体负责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在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划以及具体实施计划、项目方案基础上,规划吉林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推广力度与深度。

5、宣传培训

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导向与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现状与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经济效益。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运行方式、技术应用、运行管理等成功经验要积极宣传,同时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采用激励先进典型单位,曝光落后典型单位的方式,努力营造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的社会氛围。

2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ja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