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铁xxx标应急预案

更新时间:2023-11-24 12: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提高天津地铁xxx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处置安全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员工、公众安全,维护工程项目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和稳定,特制订《天津地铁xxx标安全应急预案》,适用于天津地铁xxx合同段。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4)《天津地铁xxx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3应急工作原则

应急工作应坚持“安全第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依法规范,精细管理;依靠科技、持续改进;快速反应,科学决策;资源整合、协同应对;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的原则。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设计概况

天津地铁xxx合同段,包括????km。基坑最深约16.94m。

xxx站车站主体结构为二层双柱三跨箱型结构,车站主体总长:203.8m,计算站台长度:138m,标准段宽度:20.7m,标准段总高:13.11m;岛式站台宽度12m。基坑深度为16.337m,地表规划高程+2.47m,设计覆土约3.0m。车站主体及附属部分均采用明挖法施工。车站站台宽度12m,车站为地下双层岛式站台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车站设置4个出入口,2组风道共6个风亭。

xxx车站主体结构为二层双柱三跨结构,车站主体总长:233.9m,计算站台长度:138m,标准段宽度:20.7m,标准段总高:13.11m;岛式站台宽度12m。基坑深度为16.231m,地表规划高程+2.3m,设计覆土约3.0m。车站主体及附属

第 - 1 - 页 共 29 页

部分均采用明挖法施工。车站站台宽度为12m,车站为地下双层岛式站台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本车站设4个出入口,2组风道共6个风亭。

区间全长433.346m。岩性主要为粉质粘土、粉土,局部夹粉细砂、粉砂。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

区间,区间长699.645m。岩性主要为粉质粘土、粉土,局部夹粉砂。本区间在CK11+721.238处设一处联络通道兼泵房,联络通道长约10.0m。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联络通道采用暗挖法施工。

2.2地质情况

本标段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人工堆积Qml),新近组沉积层(第四系全新统新近组坑底淤积Q43Nsi和古河道、洼淀Q43Nal),第Ⅰ陆相层(四系全新统上组河床~河漫滩相沉积Q43al),第Ⅰ海相层(第四系全新统中组浅海相沉积Q42m)、第Ⅱ陆相层(第四系全新统下组沼泽相沉积Q41h)、第Ⅱ陆相层(第四系全新统下组河床~河漫滩相沉积Q41al)、第Ⅲ陆相层(第四系上更新统五组河床~河漫滩相沉积Q3eal)、第Ⅱ海相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四组滨海~潮汐带相沉积Q3dmc)、第Ⅳ陆相层(第四系上更新统三组河床~河漫滩相沉积Q3cal)、第Ⅲ海相层(第四系上更新统二组浅海~滨海相沉积Q3bm))、第Ⅴ陆相层(第四系上更新统一河床~河漫滩相沉积Q3aal),第Ⅳ海相层(第四系中更新统上组滨海三角洲相沉积Q23mc),第Ⅵ陆相层(第四系中更新统中组河床~河漫滩相沉积Q23al)。

本场地地表水主要为河水及坑塘水,河流常年有水。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赋存于第Ⅱ陆相层中及其以下粉砂及粉土层中的地下水具有承压性。地下水埋藏较浅,本次勘察期间埋深0.10~2.80m(高程-0.20~2.10m)。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入渗和地表水入渗补给,地下水具有明显的丰、枯水期变化,丰水期水位上涨,枯水期水位下降。25.0m以上粘性土、粉土混层渗透系数k=0.2/d。⑤2及其以下粉土中的地下水具微承压性。

第三章、风险源辨识及事故类型

3.1风险源辨识

本工程主要风险源有:

第 - 2 - 页 共 29 页

(1)车站主体明挖深基坑施工; (2)盾构进、出洞施工; (3)盾构区间穿越建筑物; (4)盾构区间下穿新开河; (5)盾构洞门水平冷冻施工; (6)盾构联络通道施工; (7)工程其它风险源。

3.2事故类型与危害程度分析 3.2.1事故类型

依据工程存在的主要风险源来分析可能发生的危险及事故。

车站基坑施工过程中重大危险有基坑失稳、基底隆起、坑底突涌、渗流破坏、管涌、基坑坍塌以及由此引起的附近构筑物及管线的沉降、倾斜及地面沉降、高处坠落等,同时在基坑施工中还有可能发生火灾、触电、物体打击等;盾构进、出洞时易引发洞门涌水、涌砂、甚至洞门端头土体坍塌;盾构穿绕建筑物、盾构下穿新开河时可能造成沿线地表及建筑物沉降、开裂,螺旋输送机喷涌或盾尾涌水涌砂;盾构区间联络通道及泵站施工时可能引发联络通道内涌水、涌砂、甚至是联络通道上部土体坍塌及路面塌洞;盾构洞门水平冷冻施工可能造成因土体冻结施工引起的冻胀以及融沉造成土层应力变化,地层结构变形以及地表不均匀沉降,对危险源可能发生的危害或事故进行如下分类:

(1)基坑突涌破坏:当基坑开挖深度足够大,承压含水层顶面以上土层的重量不足以抵抗承压含水层顶面处的承压水头压力时,开挖面以下土层将发生突涌破坏。

(2)围护结构开裂、空洞引起的流砂:在砂层、粉砂层、砂质粉土或其他透水性较好的夹层中,止水帷幕或围护桩因开裂、空洞等,致使大量的地下水夹带砂粒涌入基坑,导致坑外产生水土流失。

(3)基坑坑底砂性土层的管涌破坏:在砂性土层中开挖基坑,如不采取降水措施或降水未达到预定效果,在坑内外水头差作用下,基坑底部可能产生冒水翻砂现象。

第 - 3 - 页 共 29 页

(4)基坑坍塌:开挖支撑不及时,违背“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基坑周边扰动过大,都有可能发生基坑坍塌事故。

(5)水平钢支撑掉落:基坑开挖时挖机操作不当碰撞支撑或支撑在安装固定不牢固时易造成水平钢支撑的掉落。

(6)周边建筑物破坏:基坑周边建筑物距离基坑较近、建筑物基础结构形式不同、部分建筑物因修建时间较早,基础结构较差。因基坑开挖降水、地连墙接缝渗水及支撑不及时引起地表或建筑物不均匀沉降。

(7)盾构进、出洞洞门涌水、涌砂、甚至端头土体坍塌:因洞门端头土体加固质量不佳,洞门密封不到位,盾构注浆不及时而造成盾构进出、洞时洞门涌水、涌砂及洞门端头土体坍塌。

(8)盾构穿越建筑物发生过大沉降、倾斜:盾构推进参数不合理,造成建筑物发生过大沉降、开裂。

(9)盾构穿越河流螺旋输送机喷涌或盾尾涌水涌砂:盾构在下新开河时,施工参数不合理易造成盾构设备的喷涌、涌砂现象。

(10)盾构洞门水平冷冻加固因土体冻结施工引起的冻胀以及融沉造成土层应力变化,地层结构变形以及地表不均匀沉降,甚至发生涌水、涌砂。

(11)盾构联络通道开挖时发生涌水、涌砂、甚至开挖土体坍塌、路面塌洞、隧道灌水、淹没:联络通道土体冻结加固质量不佳,违章开挖土体易造成上述事故。

(12)起重伤害事故:盾构组装、拆卸过程中由于起重设备操作不当或吊具出现质量问题造成的起重伤害事故。

(13)压力容器爆裂事故:压力容器使用、储存、运输不当导致爆裂,引起人员的伤亡及火灾事故。

(14)隧道溜车事故:盾构施工中,井下水平运输系统在隧道运输轨道纵坡较大处可能发生溜车事故。

(15)大型主体结构模板垮塌事故:在大型主体结构模板施工中,由于脚手架支撑不稳固及施工人员操作不熟练、吊装指挥不当,导致模板垮塌,扣件掉落伤人。

第 - 4 - 页 共 29 页

(16)高处坠落:基坑临边防护不到位或登高施工时,施工工人不遵守劳动纪律,高处作业不使用安全带或不正确使用安全带,导致高处坠落事故发生。

(17)物体打击:吊运施工物资时指挥与监控不到位发生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

(18)火灾:动火作业不执行审批手续,作业时无人监控,不按要求摆放灭火器材;在严禁烟火处吸烟等引起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19)触电:私拉乱接电线,不按要求使用低压或高压电源等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3.2.2事故分级

按照地铁施工安全事故的严重性、可控性,影响范围及因素,将项目部施工安全事故分为Ⅰ级(市)施工安全事故,Ⅱ级(集团公司)施工安全事故和Ⅲ级(项目部)施工安全事故。

Ⅰ级安全生产事故:造成10人以上死亡、失踪或者被困,或超出集团公司应急处置能力的各类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或上级部门要求公司配合进行应急处置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Ⅱ级安全生产事故:造成3~9人以上死亡、失踪或被困,或超出项目部应急处置能力的或集团公司要求统一指挥进行应急处置的各类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Ⅲ级安全生产事故:造成2人以下死亡、失踪或被困,项目部能够应急处置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第四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4.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为保证在紧急时刻,在短时间内及时部署、处理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项目部成立以下应急救援小组:①危险源风险评估组;②应急指挥机构;③现场伤员、物资抢救组;④消防灭火组;⑤保卫疏导组;⑥后勤供应组;⑦事故调查组;⑧善后工作组;⑨应急保障队。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及主要负责人名单见图1及表1。

项目应急总指挥危险源辨识评估组第 - 5 - 页 共 29 页 项目操作副总指挥事故现场副总指挥

图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表1: 安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主要负责人名单表

小组名称 危险源风险评估组 组 长 应急总指挥 应急指挥机构 项目操作副总指挥 事故现场副总指挥 现场营救组 物资抢救组 消防灭火组 保卫疏导组 后勤供应组 事故调查组 善后工作组 应急保障队 组 长 组 长 组 长 组 长 组 长 组 长 组 长 队 长 成员 联系电话 4.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人员职责 4.2.1危险源风险评估组的职能和职责

第 - 6 - 页 共 29 页

危险源风险评估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

(1)对施工现场及加工厂以及生产安全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

(2)指导安全生产部门安全措施落实和监控工作,减少和避免危险源的事故发生。

(3)完善危险源的风险评估资料信息,为应急反应的评估提供科学的、合理的、准确的依据。

(4)落实周边协议应急反应共享资源及应急反应最快捷有效的社会公共资源的报警联络方式,为应急反应提供及时的应急反应支援措施。

(5)确定各种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反应现场指挥中心位置以使应急反应及时启用。

(6)科学合理地制定应急反应物资器材、人力计划。

4.2.2应急指挥机构职责

应急指挥机构设项目部应急总指挥、项目部操作副总指挥和事故现场副总指挥,分别由项目经理、项目书记及项目总工程师担任。项目部应急总指挥主要功能是总体指挥,负责保护项目部人员和大众的安全,包括对公众、员工、环境和企业设施的行动、事故的救援和控制行动的指挥,在紧急时提供总体指导;项目部操作副总指挥负责监察和协调具有减缓事故后果功能的各种任务,协调应急组织各个机构运作和关系。

4.2.2.1项目部应急总指挥职责

(1)分析紧急状态确定相应报警级别,根据相关危险类型、潜在后果、现有资源控制紧急情况的行动类型。

(2)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

(3)与企业外应急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 (4)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行动。

(5)最大限度地保证现场人员和外援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 (6)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应急反应组织。 (7)应急反应组织的启动。

(8)应急评估、确定升高或降低应急警报级别。

第 - 7 - 页 共 29 页

(9)通报外部机构,决定请求外部援助。

(10)决定应急撤离,决定事故现场外影响区域的安全性。

4.2.2.2项目部操作副总指挥职责

(1)所有施工现场操作和协调,包括与指挥中心的协调。 (2)现场事故评估。

(3)保证现场人员和公众应急反应行动的执行。 (4)控制紧急情况。

(5)做好与消防、医疗、交通管制、抢险救灾等各公共救援部门的联系。

4.2.2.3事故现场副总指挥职责

(1)所有事故现场操作的指挥和协调应急队员的救援工作。 (2)人员调度、资源的有效利用。

(3)现场事故评估,识别危险物质及存在的潜在危险并对事故进行分析。 (4)保证项目部人员和公众的应急反应行动的执行,执行有效的应急操作。 (5)控制紧急情况。

(6)现场应急行动与在应急指挥机构的项目部操作副总指挥的协调。 (7)事故后的现场清理工作。

4.2.2.4现场伤员营救及物资抢救组职责

(1)引导现场作业人员从安全通道疏散。 (2)对受伤人员进行营救至安全地带。 (3)抢救可以转移的场区内物资。

(4)转移可能引起新危险源的物资到安全地带。 (5)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的畅通。

4.2.2.5消防灭火组职责

(1)启动场区内的消防灭火装置和器材进行初期的消防灭火自救工作。 (2)协助消防部门进行消防灭火的辅助工作。

4.2.2.6保卫疏导组职责

(1)对场区内外进行有效的隔离工作和维护现场应急救援通道畅通的工作。 (2)疏散场区内外人员撤出危险地带。

第 - 8 - 页 共 29 页

4.2.2.7后勤供应组职责

(1)迅速调配抢险物资器材至事故发生点。 (2)提供和检查抢险人员的装备和安全防护。 (3)及时提供后续的抢险物资。

(4)迅速组织后勤必须供给的物品,并及时输送后勤物品到抢险人员手中。

4.2.2.8事故调查组职责

(1)保护事故现场。

(2)对现场的有关实物资料进行取样封存。

(3)调查了解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4)按“五不放过”的原则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教育、总结。

4.2.2.9善后工作组职责

(1)做好伤亡人员及家属的稳定工作,确保事故发生后伤亡人员及家属思想能够稳定,大灾之后不发生大乱。

(2)做好受伤人员医疗救护的跟踪工作,协调处理医疗救护单位的相关矛盾。

(3)与保险部门一起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 (4)慰问有关伤员及家属。

4.2.2.10应急保障队

服从应急小组的指挥,配合各应急小组,具体展开各种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救援工作快速、有效的完成,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物资的损失。

第五章、预防与预警

5.1危险源监控

针对本工程特点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的诱因,现场危险源监控主要采取以下二种方法:

(1)巡视法

每日不间断巡视基坑及周围地面裂缝、塌陷、地面超载及基坑隆起、渗水情况,基坑开挖的地质及其变化情况和支护结构状态;根据基坑工程的开挖进度情况,随时进行观察,出现情况立即报告;盾构施工过程中对沿线构筑物及管线加

第 - 9 - 页 共 29 页

强巡视;每日检查结构施工使用的机具、吊车性能、材料码放及结构施工作业面情况;现场动明火的监护情况、临时用电设施的运转情况,预防出现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火灾、触电等事故,发现不规范情况立即制止,停止作业并报告。

(2)监测法

由项目安质部牵头组织,通过对基坑工程及盾构工程监测项目的观测,以及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与计算,进行预测和反馈,以决定采取保护或加固措施,以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及周围环境的安全。

针对围护结构稳定性,设置围护结构侧斜、桩顶沉降、位移、支撑轴力监测点;对地下水设置地下水位监测点;对基坑周边、出入段线及盾构区间环境设置地表沉降、构筑物沉降、地下管线等监测点,按照监测规范要求,每天及时监测基坑、构筑物及地下管线情况变化,发现异常变化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5.2预防措施

5.2.1基坑突涌预防措施

(1)对承压水水头较大地段的坑底做好抽条加固工作,保证基底抽条加固效果;

(2)重视与加强基坑降水工作,派专人进行基坑降水工作,严格按照设计降水要求进行基坑降水,保证降水时间与降水频率;

(3) 加强对基坑降水沉降水位的监测及坑底的沉降监测,监测数据发生异常时及时进行降水施工的参数调整。

5.2.2围护结构开裂、空洞涌水、涌砂预防措施

(1)围护结构采用有经验的、具有相应施工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与监督,保证围护结构施工质量,防止围护结构分叉、空洞造成涌水、涌砂。

(2)对处在砂层或透水性好的地层进行围护结构施工时,在围护结构外侧采取适当补桩的形式来加强围护结构桩间止水效果,达到防止涌水、涌砂目的。

(3)加强对围护结构桩的监测,围护结构桩出现过大水平偏移时,应及时调整施工参数,并采取相应补桩措施。

5.2.3坑底管涌预防措施

第 - 10 - 页 共 29 页

(1)做好基坑降水工作。由专人负责基坑降水,控制好降水的频率及抽水时间。

(2)基坑开挖前围护结构必须截断承压水层。

(3)加强对基坑降水沉降水位的监测,保证基坑水位降至设计规定要求。

5.2.4基坑坍塌预防措施

(1)选用专业队伍进行围护桩施工,保证围护桩施工质量;

(2)基坑开挖过程中,严格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严禁盲目超挖。

(3)基坑周边禁止停放重型设备、过高过多的堆土。

(4)在基坑周围布设监测点,以方便基坑开挖时对周围地表全面地跟踪监控量测,以监测地表的沉降情况,及时调整开挖施工。

5.2.5开挖基坑支撑掉落预防措施

(1)在基坑围护结构上布设监测点,以方便基坑开挖时对围护结构进行全面地跟踪监控量测,以监测围护结构的沉降、位移情况,及时调整支撑。

(2)采用有专业资质的施工队伍施工支撑,支撑采用合格、抗拉抗压性能好的材料。

(3)安排专人每天对支撑进行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现象立即采取加固和更换措施。

5.2.6盾构进、出洞洞门涌水、涌砂预防措施

(1)严格按照设计加固长度、深度进行洞门端头土体加固,加固工作采用专业施工队伍,并采用垂直钻芯取样检查加固质量,加固质量不合格的,应进行补充加固。

(2)按要求安装洞门密封装置,保证洞门密封装置安装精度,并在进、出洞过程中做好保护措施。

(3)洞门围护结构破除前进行探水试验,如出现明显渗漏水时,应进行洞门水平注浆加固端头土体。

(4)盾构进、出洞过程中及时进行注浆,及时填充洞门存在的空隙。

第 - 11 - 页 共 29 页

(5)在盾构井洞门附近预留2口降压井,洞门出现涌水涌砂时进行抽水降压。

(6)完成盾构进、出洞后,及时采取二次注浆方式加强对洞圈的封闭。

5.2.7盾构穿越建筑物造成建筑物发生过大沉降、倾斜预防措施

(1)盾构施工前应在沿线建筑物布设监测点进行全面地跟踪监控量测,以监测楼体的沉降情况。

(2)盾构通过时控制好盾构姿态、土仓压力,尽量减少土层损失,减少土体扰动对桩周摩擦力的影响。

(3)盾构通过时应加强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同时应合理调整施工参数,快速、均匀通过建筑物影响范围。

5.2.8联络通道涌水、涌砂、土体坍塌预防措施

(1)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采用专业队伍施工,制定专项施工方案,严格按照图纸和方案施工。

(2)严格按施工图布置冻结孔,严格控制冻结钻孔施工质量及冻结质量,确保加固土体的强度及渗透性满足施工要求。

(3)指派专人维护冷冻设备,保证设备运转良好,定时检测盐水温度、盐水流量和冻土帷幕扩展情况,及时调整冻结系统运行参数。

(4)配置备用电源,防止意外停电,保证冻结的连续性。

(5)开挖前应探测测温孔温度,检查冻结情况,合格后方可开挖;开挖时维护冻结温度,保证冻结环的厚度。

(6)装设隧道预应力支架及联络通道口防险门,一旦出现涌水、涌砂时及时封闭防险门,通过钢管片注浆孔对冻结土体进行二次注浆补强。

(7)提前设置水平减压孔和注浆孔,加强冻结土体沉降的监测,分析监测数据用以指导施工。

(8)加强冻结土体融沉期的二次注浆补强措施。

(9)开挖时根据不同的土质进行进尺长度的试挖,但应严格按0.5m施工进尺,一般情况下不能大于该长度。在开挖时实行短进尺、强支护、严注浆、快封闭的施工原则,使施工部分的土体快速被支护起来,以避免洞内塌方情况的出现。

第 - 12 - 页 共 29 页

(10)经常对施工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对洞内塌方的预防,并设专门的人员值班,把现场的情况及时反馈到项目部。

5.2.9盾构螺旋输送机喷涌或盾尾涌水涌砂预防措施

(1)控制掘进速度,保持匀速连续掘进,穿越粉砂层或砂层时适当加大同步注浆量,保证同步注浆浆液质量,保证同步注浆压力及注浆量,使管片壁后空隙能得到充分填充,并适当缩短注浆浆液的胶凝时间,使浆液尽快凝结。

(2)关注盾构推进参数的实时变化,合理判断穿越地层的实际地质情况,并适时加注泡沫剂或膨润土液进行土体改良,减少土仓结泥饼及螺旋输送机喷涌的发生。

(3)使用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盾尾油脂,并保证盾尾油脂注入量,尤其在穿越粉土及粉砂层时,要加大盾尾油脂注入量,确保盾构推进过程中盾尾不涌水或涌砂。

(4)加强施工监测,分析监测结果,及时优化施工参数,当监测结果超出报警值时,采取相应的调整。

5.2.10洞门水平冻结加固涌水、涌砂、土体坍塌预防措施

(1)洞门冻结法施工采用专业队伍施工,制定专项施工方案,严格按照图纸和方案施工。

(2)严格按施工图布置冻结孔,严格控制冻结钻孔施工质量及冻结质量,确保加固土体的强度及渗透性满足施工要求。

(3)指派专人维护冷冻设备,保证设备运转良好,定时检测盐水温度、盐水流量和冻土帷幕扩展情况,及时调整冻结系统运行参数。

(4)配置备用电源,防止意外停电,保证冻结的连续性。

(5)一旦出现涌水、涌砂时,及时通过注浆孔对冻结土体进行二次注浆补强。

(6)提前设置水平减压孔和注浆孔,加强冻结土体沉降的监测,分析监测数据用以指导施工。

5.2.11起重伤害预防措施

(1)起重司机需经过专业培训后,持证上岗。

第 - 13 - 页 共 29 页

(2)施工现场起重设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起重吊装。 (3)施工现场起重吊装严格按“十不吊”原则进行。

(4)对盾构进行组装、拆卸、转场时,必须采用有专业资质的起重与运输队伍进行,并编制专项方案,严格按照专项方案进行施工。

(5)起重吊装过程安排专人指挥,避免出现事故。 (6)起重吊装及运输过程中安排专职安全员全程监控作业。

5.2.12压力容器爆裂事故预防措施

(1)压力容器必须到有“生产许可证”的厂家或当地指定销售地点购买,其运输、安装、放置和使用必须符合有关安全规定。

(2)编制专项的《压力容器管理办法》,压力容器的运输、安装、放置和使用必须按照该办法执行。

(3)物资设备部和安全质量部门要加强对压力容器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氧气、乙炔使用前必须办理动火令方可使用,使用过程必须有专职安全人员监控。

5.2.13溜车事故防措施

(1)机车司机必须经过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施工。

(2)做好对机车司机、水平运输系统的工人的安全教育及安全交底工作。 (3)司机在开车前必须注意机车前方有无行人和障碍物,鸣喇叭后方可启动机车。

(4)司机在行车时,要随时注意机车各部位运转是否正常,发生故障及时修理。

(5)司机必须坐在司机座位上开车;行车时不得探身车外。

(6)机车行驶时,司机要时刻注视前方信号、障碍物等情况,若有施工人员必须鸣喇叭并作好刹车准备。

(7)机车在接近区间弯道的地点时应减速行驶,并在40m外鸣喇叭,作好刹车准备。

(8)行车中车辆脱离轨道时,必须立即停车处理。

第 - 14 - 页 共 29 页

(9)司机离开机车座位时,必须收起转向手把,扳紧车闸,但不准关闭车灯。

(10)每日检查轨道状况,对不符合技术标准的及时整修,确保线路质量。 (11)机车前后推拉时,防止出现脱钩后滑的情况。

(12)在较大纵坡轨面上行车时,慢速行驶,水平运输系统的工人提前在纵坡最低处准备好防溜车的装置,一旦发生溜车,立即启用防溜车装置。

5.2.14大型主体结构模板垮塌预防措施

(1)施工工作面外脚手架必须高于工作面1.5m并满铺一层脚手板及垂直面满挂安全网。

(2)编制专项的《大型主体结构模板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方案施工。 (3)施工前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安排专职安全人员跟班监控。 (4)模板吊装必须安排专人指挥,吊装和指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5)支架搭设完毕班组自检合格报项目部质检组组织详细逐项检查。 (6)逐个扣件进行检查拧紧度是否达到设计扭力距。 (7)逐根立杆检查是否与模板连接牢固。 (8)侧模板对拉螺栓每端必须用双螺母拧紧。

(9)认真通过审核审定模板结构设计计算,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10)从中间或两对边开始向两侧平衡浇筑砼,同时在砼浇筑时,不能集中过多砼于某点部位,防止局部超负荷。

(11)浇筑砼时,无关人员不准在模板支架下,要有专职安全员看护,配置有专业工种进行监护并及时处理,在有可能出现事故前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前。

5.2.15高处坠落预防措施

(1)从事基坑临边或高空作业人员,必须岗前进行身体检查,凡患有高空职业病不适应高空作业的人,不得从事临边和高空作业。

(2)临边或高空作业现场一切孔洞必须加强牢固盖板,围栏或安全网。 (3)在进行高空或临边作业时,所用材料必须放置稳妥。所用工具必须随手装入工具袋,以防坠落伤人。

第 - 15 - 页 共 29 页

(4)非操作或非排除障碍的人,不得攀脚手架、起重臂、绳索和随同吊物上下。

(5)高空或临边施工时施工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和安全带;基坑内施工时施工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

(6)凡高空工作面和基坑临边周围必须搭设安全围网,直到确无高空作业或基坑临边作业后方可拆除。

(7)在无法采用搭设安全围网等防护措施时,必须设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在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在陡坡施工时要拉好保险绳。

5.2.16物体打击预防措施

(1)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配戴好安全帽。应在规定的安全通道内出入和上落,不得在非规定通道位置行走。

(2)临时设施的盖顶不得使用石棉瓦作盖顶。

(3)边长小于或等于250mm的预留洞口必须用坚实的盖板封闭,用砂浆固定。

(4)作业过程一般常用工具必须放在工具袋内,物料传递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所有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得放在临边及洞口附近,并不可妨碍通行。

(5)高空安装起重设备或垂直运输机具,要注意零部件落下伤人。 (6)吊运一切物料都必须由持有司索工上岗证人员进行指挥,散料应用吊篮装置好后才能起吊。

(7)拆除或拆卸作业要在设置警戒区域、有人监护的条件下进行。 (8)高处拆除作业时,对拆卸下的物料、建筑垃圾要及时清理和运走,不得在走道上任意乱放或向下丢弃。

5.2.17火灾预防措施

(1)落实专人对消防器材的管理与维修,场地内消防通道保持畅通。 (2)施工现场禁止吸烟。动用明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证手续,做到不清理场地不烧,不经审批不烧,无人看护不烧。安全用电,禁止在宿舍内乱拉乱接电线,禁止烧电炉、电饭煲、煤气灶。

第 - 16 - 页 共 29 页

(3)建立健全消防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把责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地分解到每个班组、个人,落实人人关注消防安全责任心。

(4)规范木工车间、钢筋车间、材料仓库、危险品仓库、食堂等场所的搭设,落实防火责任人。

(5)动火作业前,需办理动火令,动火过程中有专职安全员监督施工。

5.2.18触电预防措施

(1)现场照明及各种用电设备线路绝缘良好,导线不得随意拖拉。用电设备金属外壳必须接零。

(2)配电箱、开关箱均使用BD型标准电箱,电箱内开关电器必须完整无损,接线正确,电箱内设置漏电保护器,选用合理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进行分级匹配。配电箱设总熔丝、分开关,动力和照明分别设置。开关箱和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保险。同一移动开关箱严禁有380V和220V两种电压等级。

(3)用电设备采用角钢接地接零,一组两根,接地间距不小于2.5m,接地符合用电规定。总箱和分配箱必须有重复接地。

(4)电工、电焊工为特殊工种,必须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现场用电必须有专职电工负责,严禁非专业人员操作、维修电气设备,严禁私自接线。做好用电管理。安装、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时,必须由电工完成,电工持证上岗,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并做好检查记录。

5.3预警行动

任何人员接到可能发生的施工安全事故的信息后,应立即报告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办公室,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办公室设在项目部安质部,部长敦石峰,应急指挥办公室设置24小时值班电话:022-86355180。应急指挥办公室按照应急预案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同时通知有关单位采取相应行动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扩大。

可能造成Ⅰ级或Ⅱ级施工安全事故时必须上报集团公司应急指挥机构,可能造成Ⅲ级施工安全事故时立即上报公司应急指挥机构,并连续跟踪事态发展。

一旦发生事故,根据施工安全事故的等级,立即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第六章、信息报告程序

第 - 17 - 页 共 29 页

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及时、主动地报告项目部应急指挥机构,项目部应急指挥机构及时上报集团公司应急指挥部门,集团公司安质部电话:022-67182231,最多不超过1小时,同时按规定报告政府应急管理机构,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续报相关情况。

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后,应根据事故等级上报事故情况,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的简单经过、遇险人员、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事故应急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需要有关单位协助抢险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第七章、应急响应

7.1响应分级

施工安全事故按照事故分级分为三级应急响应。 (1)Ⅰ级应急响应

发生Ⅰ级施工安全事故,由中国铁道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应急管理部门统一指挥,集团公司及项目部应急指挥机构配合中国铁道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应急管理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2)Ⅱ级应急响应

发生Ⅱ级施工安全事故,由集团公司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协调处理。 (3)Ⅲ级应急响应

发生Ⅲ级施工安全事故,由项目部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7.2扩大响应

及时掌握事故应急处置情况,当险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发展趋势超出当前应急救援能力时,应及时报请上一级应急指挥机构启动高等级的应急预案。

7.3应急处理措施

事故发生后,由项目部应急指挥机构根据事故情况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与协调,根据事故不同类型,采取处理措施如下:

7.3.1基底隆起及突涌应急处理措施

(1)开启降水井抽水减压。

第 - 18 - 页 共 29 页

(2)对基坑基础下部土层进行注浆加固。

(3)发生基底突涌或墙壁大量涌水涌砂时,立即停止开挖,撤离施工人员、机械,严禁重型机械靠近。采用回填土方、砂袋进行压堵和堵截。并及时组织对墙外地表进行注浆加固,减少土体坍陷,控制位移。

7.3.2围护结构严重渗漏水及涌砂应急处理措施

如开挖后发现桩间有渗漏现象,立即进行堵漏。如果有渗水较大的地方,采用在该处掏槽后埋设软管引流的方法,在比较小的渗漏处用化学灌浆法进行堵漏。如果渗漏十分严重出现孔洞或涌砂时:

(1)立即用高标号砼对孔洞进行封堵。

(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围护结构外侧钻孔,间距60cm,梅花形布置。 (3)用双浆液注浆机对钻孔进行注浆。

(4)如注浆效果仍不理想,则在围护结构外侧相应的位置进行搅拌桩施工堵漏。

7.3.3坑底管涌应急处理措施

(1)加强降水井抽水减压,加快降水的频率及延长抽水时间。 (2)对基坑基础下部管涌部位土层进行注浆加固。

(3)发生管涌时,立即停止开挖,严禁重型机械靠近基坑边缘。采用回填土方、砂袋进行压堵和堵截。并及时组织对降水井抽水减压。

7.3.4基坑坍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发生坍塌事故后,要求发现事故的人员立即通知项目部应急机构办公室。应急机构办公室立即上报应急总指挥,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清理土方或杂物,如有人员被埋,应首先按部位进行抢救人员,其他组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展扩大,让现场安全负责人随时监护基坑状况,及时清理基坑上堆放的材料,防止造成再次事故的发生。在向有关部门通知的同时,对轻伤人员在现场采取可行的应急抢救。

(1)当施工现场的监控人员发现土方有裂纹或发出异常声音时,应立即报告给应急救援组长,并立即下令停止作业,并组织施工人员快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第 - 19 - 页 共 29 页

(2)当土方或建筑物发生坍塌后,造成人员被埋、被压的情况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全员上岗,除应立即逐级报告给主管部门之外,应保护好现场,在确认不会再次发生同类事故的前提下,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受伤人员。

(3)当少部分土方坍塌时,现场抢救组要用铁锹进行撮土挖掘,并注意不要伤及被埋人员。

(4)被抢救出来的伤员,立即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救治。

(5)当核实所有人员获救后,将受伤人员的位置进行拍照或录像,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等待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

(6)善后处理组负责对伤亡人员家属进行安抚,负责伤残人员安置和财产理赔等善后处理工作。

7.3.5支撑掉落应急处理措施

(1)开挖过程中支撑掉落,应立即停止开挖,避免增大围护结构的沉降、位移。

(2)加强基坑围护结构监测,根据监测围护结构的沉降、位移情况,及时调整支撑。

(3)支撑掉落时如有人员受伤,应立即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急救。 (4)立即采用新的支撑补替在掉落支撑原来位置上,将掉落的支撑清理出基坑。

7.3.6盾构进、出洞洞门涌水、流砂及土体坍塌应急处理措施

盾构始发或接收时穿越洞门时,可能发生洞门涌水、流砂及土体坍塌事故。 (1)发生洞门涌水、流砂及土体坍塌事故,立即停止盾构施工,并由现场人员及时上报应急救援小组。

(2)若有人员伤亡,立即由内部救护人员进行急救,并立即送往就近医院救治。

(3)启动降水井进行降压。

(4)启用棉纱、双快水泥或聚氨酯等及时进行洞门封堵。

(5)用准备好的二次注浆设备和材料迅速对洞门土体进行双液注浆,封闭洞门。

第 - 20 - 页 共 29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iz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