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讲义12-22

更新时间:2024-06-22 11: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1年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预习讲义(12)

第三节 我国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制度

一、我国的金融中介机构及期制度安排(掌握我国的金融中介体系)

(一)商业银行(掌握特点及构成)

在我国商业银行是主体,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在社会总融资中占主导地位。 1、国有控股四大商业银行——主体的主体 1994年政策性业务划出去;

2003年起工、中、建开始股份改造,引入战略投资者,成功上市。 2009年农行成立股份有限公司。

2、股份制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早的是交通银行(1987年4月);

2005年底,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渤海银行成立

股份制股本来源:国家投资、境内外企业法人股、社会公众股 3、城市商业银行

1995年开始由城市信用社合并组建而成;

4、农村银行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

经济条件较好地区的农村信用社股改建立农村商业银行;不具备条件的,实行股份合作制,建立农村合作银行;以上两者均不行的,继续发展农村信用社。

(1)农村商业银行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发起成立的股份制地方性金融机构

(2)农村合作银行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入股组成的股份合作制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

(3)村镇银行是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2007年3月1日我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开业。 5、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全资组建,2006年12月开业。 6、外资银行——有益的补充

1979年第一家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设立代表处

分类:外资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外国银行驻华代表机构。 (二)政策性银行(掌握业务特征及改革) 1、国家开发银行

1994年3月成立,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项目和重大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提供贷款。

国开行贷款分两种:软贷款、硬贷款

2008年国开行股份公司成立,由政策性银行转为商业银行。 2、中国进出口银行

1994年4月成立,为我国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 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1994年4月成立,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主要承担粮棉油收储、调销贷款,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

(三)证券机构(掌握性质及业务特点) 1、证券公司

证券市场上经营证券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业务:承销、经纪、自营证券

分类:综合类证券公司、经纪类证券公司 2、证券交易所

是依法设立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为证券交易提供场所、设施的机构。 两家: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职能:提供证券交易场所,制定证券交易所规则,接受上市申请,安排证券上市,组织、监督证券交易,对会员和上市公司监督等。 3、证券登记结算公司

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负责每个交易日结束后证券和资金的清算。 目前我国实行T+1方式完成清算。 (四)保险公司

1993年人保被分为中保财产保险公司、中保人寿保险公司、中保再保险公司。 1992AIG(美国国际保险集团)所属友邦保险在上海设立分公司。 (五)其他金融机构(掌握性质及业务特点) 1、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在特定时期政府为解决银行业不良资产而设立的金融机构。 业务:收购处置各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资产。 2、农村信用社

特点:社员互助合作、民主管理、服务社员。 3、信托投资公司

本质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代人理财时是以受托人的名义进行。 4、财务公司

为企业集团成员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1987年第一家集团财务公司——东风汽车工业财务公司成立。

业务:对成员单位办理财务和融资顾问、咨询,协助成员单位实现交易款项的收付,保险代理,成员单位提供担保,办理成员单位之间的委托贷款和委托投资,对成员单位办理票据贴现与承兑,成员单位之间的内部转账结算等。 5、金融租赁公司

专门承办融资租赁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1986年我国第一家持有金融营业许可证的金融租赁公司——中国租赁公司。

业务:租赁业务、发行金融债券、同业拆借、向金融机构借款、境外外汇借款等。 6、小额贷款公司

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 服务农村为目的。

二、我国的金融调控监管机构及其制度安排(掌握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概括来说为“一行三会”,分业监管模式。具体来说主要有: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金融机构行业自律组织等。

(一)中国人民银行(掌握性质和职能)

1、中国人民银行的历史沿革(了解,自己看) 2、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地位(掌握性质)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的中央银行——人行的性质。 地位:在国务院领导下,具有相对独立性。 3、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掌握)

书上是18条P73页。总结起来是以下几个方面:

(1)发行的银行:发行、管理人民币、制定执行相关政策(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政策、支付结算规则等)

(2)银行的银行:监督银行间各种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制定规范金融控股公司的规则并执行,最终贷款人。(为银行办理存、贷业务及对银行业务的监管转由银监会执行)

(3)国家的银行:经理国库、代表国家参与有关国际金融活动、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4)监督管理的银行:拟订金融发展与改革规划、完善金融机构运行规则、金融统计、金融信息化、反洗钱、社会信用体系(征信)建立等。 (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掌握性质和职能) 1、我国银行业监管体制的沿革(自己看)

无专门的监管法规和机构(84年以前)——人行监管(84年以后)——银监会(2003年4月以后)

2、中国银监会的性质(掌握) 国务院授权,统一监督管理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政策性银行等银行性金融机构,以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由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

注:误区,银监会不仅监管银行类金融机构,不能顾名思义。 3、银行监会的职责(掌握)

教材上16条P75页。总结来看:

(1)市场准入监管: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及业务范围

(2)银行经营监管(重点职能):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及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规章规则、金融机构的董事和高管的任职资格管理、金融机构经营规则、业务活动(并表监管、经营相关数据统计)、风险状况、突发事件、接管或重组可能发生信用危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撤销违法经营、经营不善的银行金融机构、查处涉嫌金融违法人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取缔非法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活动。

(3)其他监管职能:负责国有重点银行业金融机构监事会的日常管理工作、国务院交办其他事项

(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掌握性质和职能) 1、中国证监会的历史沿革(自己看) 1998年4月成立

2、证监会的性质(掌握)

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授权,统一监督管理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维护证券期货市场秩序、保障其合法运行的机构。 3、证监会的主要职责(掌握) 教材13条P76,主要有:

(1)市场准入监管(机构和产品准入):

境内公司境内外股票、可转债、期货合约发行上市、交易、清算的监管 (2)对机构及其业务的监管

对上市公司、证券期货交易所、证券业协会、期货业协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证券投资基金、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期货结算机构、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证券资信评级机构、基金托管理机构资格审批、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所从事证券业务。 (3)对从业人员管理

对相关机构的高管,证券业、期货业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所从事证券业务的人员管理。 (4)其他职责

证券期货行业的对外交往、国际事务合作,国务交办的其他事项。 (四)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掌握性质和职能) 1、保监会的性质:是我国保险业的监管机构。 2、保监会的职责 教材10条P76—77

(1)市场准入监管(机构和产品准入):

审批关系社会公众利益的保险险种、强制保险险种、新开发寿险险种、其他险种及其费率。

审批保险公司及分支机构、保险集团公司、保险控股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境外保险机构代表处、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评估公司等设立、合并、分立、变更、解散、破产等。

(2)对机构及业务的监管

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保险保障基金、保险保证金、政策性保险和强制保险、境内保险及非保险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机构、保险业信息化、保险风险评价预警和监控体系、保险市场运行状况、拟定保险业发展方针政策等。 (3)对从业人员管理

各类保险机构的高管、保险做从业人员资格、保险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 (4)其他职责:国务院交办其他事项。

2011年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预习讲义(13)

第四章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第一节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概述

一、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涵义(掌握)

商业银行经营指商业银行对所开展的各种业务活动的组织与营销; 商业银行管理是商业银行对所开展的各种业务活动的控制与监督。 [2007单选] 商业银行的经营是指对其所开展的各项业务活动的( A )。

A.组织和控制B.组织和营销 C.控制和监督D.计划和组织

二、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内容(掌握标题) 1、商业银行经营的内容 (1)负债业务

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和货币市场拆借及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等;其中又以吸收存款为主。 (2)资产业务

贴现、贷款、证券投资、金融租赁。 (3)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中间业务:汇兑、信用证、信托、代收、银行卡。

表外业务:未到期的远期合约、期货、期权、备用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等。 [2005多选] 下列属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有(ADE)。 A.担保

B.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 C.自动转账服务 D.备用信用证 E.银行承兑汇票

2、商业银行管理的内容 (1)资产负债管理 (2)财务管理 (3)风险管理 [2005单选]

1、在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中,处于最重要地位的业务是(A)。 A.吸收存款 B.筹集资本金 C.发行债券 D.向央行借款

2、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一般性存款除用来满足其日常和清算需要外,另一作用是(B)。

A.临时占用资金 B.调剂库存现金余额 C.增加资本

D.增加存放同业存款

[2006多选]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 CDE )。 A.风险管理活动 B.财务管理活动

C.对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组织与营销 D.对负债业务的组织和营销 E.对资产业务的组织和营销

三、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关系(掌握)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经营是管理的对象和出发点,银行的管理是对经营活动的管理。经营是银行生存发展的根本,管理是为了确保经营的效率,服务于经营,为了更好的经营。 四、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原则(重点掌握)

(一)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原则 1、安全性 2、流动性 3、盈利性

追求盈利是商行经营的核心目标。 (二)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关系 即有联系又有矛盾。

1、流动性与安全性是成正比;但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成反比。

2、安全性是经营的前提,是经营管理原则之首;流动性是实现安全的必要手段;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

[2005多选] 在国际银行业,被视为银行经营管理三大原则之首的是(C)。 A.盈利性原则 B.流动性原则 C.安全性原则 D.效益性原则

[2006单选] 商业银行三大经营原则中流动性原则是指( C )。 A.资产流动性 B.负债流动性

C.资产和负债流动性 D.贷款和存款流动性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原则(掌握) 1、我国经营与原则的发展(掌握标题) (1)单一的贷款“三原则”

(2)专业银行的贷款管理原则

(3)经营与管理“三原则”的初步确定

1995年《商行法》经营管理原则在我国初步确立 (4)经营与管理原则的调整

1995年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 2003年改为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 2、我国银行经营与管理原则的特点(掌握) (1)效益性而不是盈利性

不单指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效益 (2)我国银行经营原则顺序与国际接轨 (3)商业银行审慎经营规则

审慎经营包括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损失准备、风险集中、关联交易、资产流动性等要求

P84页关于审慎性的解释也要记住。

[2005多选] 银行业务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规则包括(BCDE)。 A.资产数量 B.资本充足率 C.内部控制 D.损失准备金 E.关联交易

2011年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预习讲义(14)

第二节 商业银行经营

一、商业银行经营概述

商业银行经营是对其所开展的各种业务活动的组织和营销。 二、商业的业务运营模式

(一)传统的业务运营模式(掌握) 以层级管理为特征,以层级中的每一个业务单位为基础,以业务前后台一体为核心的方式。

传统经营模式的特点是网点的会计核算型

优点是前后台紧密结合,业务处理快捷等;缺点是由于风险控制要求,后台各个流程环节都必须配备人员单人业务量不饱满,人工成本高。 (二)新型的业务运营模式(掌握)

新型业务运营模式的核心就是前后台分离。前台由会计核算性转为营销型(产品营销、柜台服务、风险控制);后台主要负责核心业务系统运行维护。 新型业务运营模式的优点:(掌握标题就可以了) 1、前台营业网点业务操作规范、工序化 2、实现业务集约化处理 3、实现效率提升 4、提高风险防范能 5、可以大降低成本

三、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市场营销 (一)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概念(掌握)

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是银行为了创造可同时实现个人和企业目标的交易机会,而对与金融产品有关的想法、物品和服务的构思、定价、促销和分销进行策划和实施的过程。 市场营销是经营的核心

(二)与客户建立更加稳定的关系——关系营销(掌握关系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 关系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是对顾客的理解

[2006单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经营中的关系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是( C )。 A.营销对象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对顾客的理解不同 D.交易方式不同 四、负债经营

商行的负债包括存款、同业拆借、向央行借款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存款。 (一)存款经营的基本内容

商业银行存款经营最重要的方面是必须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不断开拓为客户服务的领域。

(二)影响存款经营的因素(掌握标题) 1、支付机制的创新 2、存款创造的调控 3、政府的监管措施

(三)存款经营的衍生服务:现金管理 1、现金管理服务产生的背景

现金管理服务是商业银行向存款人提供包括告知其账户中的可用资金情况,建议他们选择、整合存款人的各个账户余额以实现其利息收入的最大化等服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服务。

2、现金管理服务的内容(掌握)

(1)资金管理类服务:余额报告服务、存款汇总服务、锁箱服务 (2)资金控制类服务:控制支付的服务、应付汇票服务等 (3)账户完善类服务:账户调节服务、同业现金管理服务等

[2007单选]以下商业银行现金管理服务中,属于资金管理类服务的是( C )。 A.账户调节服务 B.应付汇票服务 C.余额报告服务 D.控制支付服务

五、贷款经营(掌握基本内容) 1、选择贷款客户 (1)客户所在的行业

(2)客户自身情况及贷款用途

对贷款人的了解一般需要三步:贷款面谈、信用调查、财务分析

信用的5C标准:品格(Character)、偿还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经营环境(Conditions)、担保品(Collateral)

2、培养客户的战略(记标题就可以)

3、创造贷款的新品种和进行合适的贷款结构安排(记标题就可以) 4、在贷款经营中推销银行的其他产品(掌握其内容和方法) (1)由贷款发放本身所引起的——对原有客户的深度发展

(2)通过贷款谈判了解到新的要求和另外的客户——扩展新的客户 [2006多选] 商业银行贷款经营的主要内容包括( ABDE)。 A.选择贷款客户

B.创造贷款新品种和安排合适的贷款结构 C.评估和控制贷款风险

D.在贷款经营中推销银行其它产品 E.制定和实施培养客户的战略 六、中间业务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经营观念变化(掌握)

1、2001年7月《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首次将中间业务作为银行正常业务加以规范

2、2002年人行又发文明确商业银行可以从事一部分投资银行类业务。 3、我国发展中间业务的策略(掌握标题) (1)完善结算服务 (2)扩大代理业务范围 (3)完善银行卡功能 (4)开拓投资银行类业务

(5)积极拓展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新兴业务。 (二)中间业务经营的基本内容(掌握标题) 1、不断推出多样化的金融产品 (1)改进现有产品

(2)组合现有产品 (3)模仿其他产品

2、与客户建立更加稳定的关系——关系营销

2011年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预习讲义(15)

第三节 商业银行管理 一、资产负债管理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论(掌握概念及各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 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对其资金运用和资金来源的综合管理。 1、资产管理理论

以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为重点。其核心认为商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于资产业务,而商业银行只能被动地接受负债。

资产管理理论的基础是:商业性贷款理论、转移理论、预期收入理论。 [2005单选]下列属于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内容的是(D)。 A.资本管理 B.存款管理 C.借入款管理 D.准备金管理

[2005多选]资产管理理论的形成基础是(BDE)。 A.生命周期理论 B.转移理论 C.乘数理论

D.预期收入理论 E.商业性贷款理论 2、负债管理理论

以负债为经营重点来保证流动性的经营管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在保持流动性方面,没有必要完全依赖建立分层次的流动性储备资产,一旦需要资金,可以向外举债,只要能借到资金,就可大胆放款争取盈利——主动负债 除传统存款业务以外,商业银行可以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方式来弥补活期存款的局限性,从而保持资金的流动性。 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商行的经营管理中,不能偏重资产和负债的某一方,高效的银行应该是资产与负债管理双方并重。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产生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是目前现代商业银行最为流行的经营管理理论 (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内容 1、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 (1)规模对称原理

规模对称原理指从总体上管理银行资产运用的规模必须与负债来源的规模相对称。 是一种建立在合理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动态平衡。 (2)结构对称原理 (3)速度对称原理

资产平均到期日/负债平均到期日=平均流动率

若平均流动率>1,资产运用过度;或平均流动率<1,表示资产运用不足。

[2005单选] 根据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速度对称原理,资产运用不足表明商业银行的(A)。

A.平均利润率小于1 B.平均流动率小于1 C.平均利息率小于1 D.平均速动率小于1

[2006单选] 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体现速度对称原理的平均流动率指标是指( A )。

A.资产的平均到期日与负债的平均到期日之比 B.负债的平均到期日与资产的平均到期日之比

C.流动资产的平均到期日与流动负债的平均到期日之比 D.流动负债的平均到期日与流动资产的平均到期日之比 (4)目标互补原理 (5)利率管理原理

差额管理就是固定利率负债大于固定利率资产的差额,与变动利率负债利率小于变动利率资产的差额的相适应,从而不断保持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

利率灵敏性资产与负债管理是指由于市场利率的频繁变动可能会对商行造成损失,所商行就要在利率灵敏性的资产和负债两方面进行比较,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动的预测,相应的地灵敏性资产和负债进行调整,以取得较多的盈利。 (6)比例管理

安全性指标、流动性指标、盈利性指标 2、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大纲不作要求)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1、我国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制度的建立(要掌握的知识点有)

1994年,国有商行、农村信用社、按人行的要求开始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即以比例加限额控制的办法,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实行综合管理。

1998年1月1日起,人行取消了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加量管理的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在逐步推行资产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基础上,实行“计划指导、自我平衡、比例管理、间接控制”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2、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指标体系

《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分为三个层次: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 (1)风险水平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及波动性 A、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

流动性比率: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不低于25%)

超额备付金率:超额准备加库存现金/各项存款总额(不低于2%) 核心负债比率:核心负债/负债总额(不低于60%) 流动性缺口比率

B、信用风险监管指标

不良资产率和不良贷款率(不高于5%)、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比资本净额)(不高于15%)、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比资本净额)(不高于10%)、全部关联度(不高于50%)(全部关联授信/资本净额)。

C、市场风险类指标——衡量银行因汇率与利率变化而面临的风险 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率、市场敏感性比率

(2)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行资产风险程度的变化

(3)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行风险抵补的能力

[2005多选] 根据2005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反映银行资产负债比例方面的指标主要体现在(ACD)层次上。 A.风险水平 B.风险分散 C.风险迁徙 D.风险抵补

[2005单选]根据2005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商业银行风险监督核心指标》,核心负债比率不得低于(D)。 A.40% B.50% C.80% D.60%

[2006单选]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有关流动性风险指标的流动性比率是指( B )。

A.核心资本总额与流动性资产总额之比,其不得低于15% B.流动性资产总额与流动性负债总额之比,其不得低于25% C.流动性负债总额与流动性资产总额之比,其不得低于25% D.核心资本总额与流动性负债总额之比,其不得低于15% 2、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条件(掌握标题) 1、二级银行体制——央行和商业银行 2、灵活有效的资金运作市场 3、灵活有效的资金调度体系 4、财务分析制度严格规范 第四章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2 二、风险管理

(一)银行风险及成因(掌握)

1、银行风险产生的根源:高风险行业、经营货币这种特殊商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中介地位、影响金融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也影响银行的资金安全。

2、商行风险产生的主观原因包括决策环节、管理环节、风险控制环节 3、商行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 (二)商行的主要风险(掌握)

1、按风险产生环境: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

2、按风险产生原因: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投资风险、国家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

3、巴塞尔协议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含义(不作要求) 2、风险管理的方法(掌握) (1)风险的识别和认定

资产风险基本权数是识别和认定银行各类资产风险含量的基本标准,是衡量银行经营风险的主要依据

根据不同授信对象和资产类型,将风险资产权数分为0、10%、20%、50%、100%五档。 (2)风险控制

A、贷款资产风险控制措施:降低信用贷款比重;提高担保抵押贷款的比重;严格贷款审批制度,控制信贷风险;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B、非贷款资产风险控制 (3)不良资产经营管理与处置

不良资产分类:信贷类不良资产和非信贷类不良资产 2004年以前包括逾期、呆滞、呆账贷款 2004年以后包括次级、可疑和损失类

[2005单选] 根据国际通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属于不良贷款的是(C)。 A.次级、关注、损失贷款 B.关注、损失贷款

C.次级、可疑、损失贷款 D.关注、可疑贷款

(五)《新巴塞尔协议》与风险管理

1、《新巴塞尔协议》的产生与主要内容 (1)《新巴塞尔协议》的产生

1998年开始酝酿,2004年正式出台

我国银监会计划我国大型商行在2010年左右实施《新巴塞尔协议》 (2)《新巴塞尔协议》主要内容(掌握)

最低资本要求(不低于8%);加大对银行监管的力度;对银行实施更严格的市场约束 2、 《新巴塞尔协议》与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

加强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是实施新巴塞尔协议的关键。 3、 《新巴塞尔协议》对我国的启示(掌握)

银监会要求2007年1月1日国内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8%最低标准 新巴塞尔协议在最低资本金要求中,提出内部评级法,银监会积极鼓励国内大型银行加快内部评级体系建设。 三、财务管理

(一)财务管理概述(掌握概念)

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银行经营活动和资金运动进行的综合管理。 1、财务管理的核心——基于价值的管理(掌握价值管理的内容) 价值管理的价值指股东价值 2、财务管理的目标(了解)

银行财务管理的目标银行价值最大化 3、财务管理的功能(掌握标题) 商业银行管理分为三个层次

(1)会计职能:监督控制、反映信息、规范反映信息 (2)财务:计划制定、决策选择和资源分配

(3)公司财务:通过业务经营和股权交易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 4、财务管理的原则(掌握)

科学、统一、审慎、规范的管理原则 (二)财务管理的内容

财务管理包括资本管理、成本管理、利润管理、财产管理、财务报告等方面。 1、资本金管理

(1)资本金(大纲不作要求)

是为保证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顺利开展所必须投入的货币资金以及经营过程中的一部分利润积累,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资本金构成(掌握)

A、核心资本包括普通股及溢价、未分配利润、非累计性永久优先股、附属机构的少数股东权益及少数经选择可确认的无形资产。不低于加权风险总资产的4%

B、附属资本包括损失准备、次级债务资本工具、法定可转换债券、中期优先股、未分配股利的累积永久优先股、股本债券,不低于加权风险总资产的8%,不高于核心资本的100%。

C、我国人行规定的口径

核心资本即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 附属资本包括各项损失准备、长期次级债券等 (3)资本管理的内容(掌握)

资本管理的目标: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资本配置效率,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记住考过

资本管理的具体目标:①优化资本结构;②增强资本融资能力;③优化资本配置,提高资本利用效率。

资本管理的内容:资本充足率管理,股利政策管理,融资政策管理,经济资本管理,账面资本、监管资本及经济资本协调配置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并购与股权投资管理等。 [2006多选]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来自( CDE )。 A.中长期存款 B.企业债券 C.自身的积累 D.未分配盈余 E.股本金

[2005、2007单选]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C) A.财产管理 B.资本金管理 C.成本管理 D.利润管理 2、成本管理

商行成本是商行在从事业务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支出。

商业银行全部成本涵盖的内容包括: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

(1)成本的构成(掌握):利息支出、经营管理费用、税费支出、补偿性支出、营业外支出、其他支出

(2)成本管理的原则(掌握):成本最低原则、全面成本管理原则、成本责任制原则、成本管理科学化原则 3、利润管理

商行利润是在一定时期业务经营中所取得的最终财务成果。 (1)利润总额的构成(掌握)

A、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等 B、投资收益=投资收入-投资支出

C、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利润分配(掌握利润分配顺序) 第一,依法纳税

第二,抵补已交纳的在成本和营业外收支中不可列支的惩罚性或赞助支出 第三,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第四,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0%,不超过注册资本的25% 第五,提取公益金。 第六,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3)提高利润的途径(掌握标题) A、扩大资产规模 B、降低成本 C、加强经营管理 D、灵活调度资金

E、提高资产质量,减少资产风险损失 4、财产管理

对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管理 5、财务报告

(1)会计报表(掌握三大会计报表的基本内容及功能) 资产负债表:综合反映商业银行某一特定时点全部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情况的财务报表。

损益表:综合反映商业银行在一定时期利润实现和亏损发生的实际情况的报表。 财务状况变动表:反映商业银行在一定时期内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增减变化的动态报表。

(2)财务分析(掌握资金分析和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

财务分析分为资金分析、财务分析两大部分,两部分均应并重。 资金分析着重对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各项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了解资产、负债的结构变化。

财务分析主要是对经营收支和利润及其分配做出分析,其中包括利息收支分析。 [2006单选] 商业银行财务报告中的财务状况变动表是反映商业银行( B )。 A.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增减变化的静态报表 B.在一定时期内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增减变化的动态报表 C.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财务报表 D.在一定时期内利润实现和亏损发生的实际情况的报表

[2008多选] 商业银行利润总额的构成包括营业利润和(CE)。 A.固定资产盘盈 B.证券交易差错收入 C.投资收益

D.出纳长款收入 E.营业外收支净额

[2008多选] 商业银行在成本管理中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包括成本最低化原则、全面成本管理原则、(AE)。

A.成本管理的科学化原则 B.成本结构合理化原则 C.成本价值化原则 D.成本补偿原则 E.成本责任制原则

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述(掌握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

人力资源是指人口中具有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并从事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的总称。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指为实现组织目标,由具体的管理主体根据人力资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质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培训、配置、使用、评价等诸环节的总和。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与管理由两部分构成: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的管理 人力资源开发在现代化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记住考过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主要包括:计划、录用、保持、发展、评价、调整等六个环节。 (二)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商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必要性(大纲不作要求) 2、商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要内容(掌握标题) (1)人力资源规划 (2)员工的考核和任用 (3)人力资源的激励 (4)员工绩效评价

(5)人力资源的心理及智能开发 (6)人力资源的环境开发

(三)银行人力资源的科学化管理(掌握标题) 1、改革人事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1)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 (2)专业技术职务管理 2、实行行长负责制 3、加强员工培养和教育

2011年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预习讲义(16)

第四节 改善和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 一、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一)商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含义(掌握)

商行的法人治理结构指在一定的产权制度下,一组联结并规范所有者、经营者、使用者相互权力和利益关系的制度的安排,以解决银行内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监督激励和风险监督、激励和风险分配等问题。

(二)商行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掌握)

各地分支机构的客户服务、风险内控和战略执行的实际水平参差不齐; 制度和决策的执行随意性较大,制衡机制不能同等落实。 (三)完善我国国有商行的治理结构的路径(掌握标题) 1、提高各银行董事会的战略把握力和决策水平 2、增强法人意识

3、强化各行业务条线管理 4、完善调整激励约束机制 二、建立严密的内控机制

(一)内控机制的概念(掌握内控机制的内容)

内部控制指银行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各级分行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

(二)内控机制的基本特征(掌握标题) 成功银行的内控的共同特征:

1、审慎经营的理念和内部控制的文化氛围 2、职责分离、相互制约的部门和岗位设置 3、纵向的授权与审批制度

4、系统内部控制和业务活动融为一体的控制活动 5、完善的信息系统

(三)建立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路径(掌握标题) 1、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 2、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体制 3、完善内部稽核制度

4、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机制 三、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

(一)激励约束机制的含义(大纲不作要求)

“奖勤罚懒” 使员工自觉遵守银行的规章制度。

(二)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必要性(大纲不作要求) (三)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的路径(掌握)

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最根本的是在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后,要逐步与西方商业银行的薪酬制度接轨。

2011年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预习讲义(20)

第六章金融创新与发展 第一节 金融创新 一、金融创新概述

(一)金融创新的涵义(掌握广义和狭义的涵义) 1、狭义的金融创新指金融工具的创新

2、广义的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制度的创新。 (二)金融创新的理论(掌握各流派的基本观点) 1、西尔伯的约束诱致假说

金融创新是金融机构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减轻外部金融压制而采取的自为行为。 金融压制:1、外部的2、内部的 2、凯恩的“自由——管制”博弈理论

金融创新是相互独立的经济力量与政治力量不断斗争的过程和结果。

是金融机构对政府管制所造成的利润下降和经营不利等局面做出反应——规避管制。认为金融创新是“管制——创新——再管制——再创新” 的动态过程。 3、制度学派的金融创新理论

认为金融创新是一种与经济制度相互影响、相互因果的制度变革。在管制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都不可能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只能发生在受管制的市场经济中,而且政府的管制和干预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4、金融创新交易成本理论

金融创新的支配因素是降低交易成本;而且金融创新实际上是对科技进步导致的交易成本降低的直接反应。

二、金融创新的背景与动因 (一)金融创新的经济背景(掌握)

1、欧洲货币市场的兴起

欧洲货市场出现本身就为了逃避管制的创新产物。 2、国际货币体系的改变

3、石油危机与石油美元的回流 4、国际债务危机

出现大量处置债务的创新品种,如债转股、债务转债券等。 (二)金融创新的直接动因(掌握标题) 1、金融管制的放松 2、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3、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4、科学技术的进步

[2007多选] 金融创新的经济背景包括欧洲货币市场的兴起以及(BDE)。 A.西方国家经济波动加大 B.国际货币体系的改变 C.国际经济一体化

D.石油危机与石油美元回流 E.国际债务危机

三、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掌握)

金融创新按创新主体分: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按动因分:逃避管制型、规避风险型、技术推动型和理财型;按创新的内容分,可以分为制度创新、业务创新、工具创新。 (一)金融制度的创新 1、分业管理制度的改变 由分业向混业转变

2、对商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实施不同管理制度的改变 放松对商银行的监管

3、金融市场准入制度趋向国民待遇 (二)金融业务的创新 1、负债业务的创新

(1)改造传统业务,创设与拓展新型存款方式 存款工具多样化 存款证券化——CD 存款业务操作电子化 存款结构变化

(2)商业银行账户的创新

可转让支付命令(NOW)、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Super NOW)、电话转账服务与自动转账服务(ATS)、货币市场互助金账户、定活两便存款账户(TDA)等。 (3)扩大借入款的范围与用途

总而言之,负债业务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扩大商业银行原始存款的资金来源。 [2005单选]下列属于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创新的项目是(C)。 A.回购协议 B.备用信用证

C.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 D.金融期权

[2008单选]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创造(A)。

A.低成本的存款来源 B.存款账户的灵活性 C.存款的获利能力 D.更多的派生存款 2、资产业务创新 (1)贷款结构的变化

由短期贷款为主转向长期贷款为主,消费贷款大幅增加 (2)贷款证券化

增强了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 (3)与市场利率密切的贷款形式不断出现 如浮动利率贷款、可变利率抵押贷款 (4)贷款业务的“表外化”

如:回购协议、货款额度、周转性贷款承诺、循环贷款协议、票据发行便利 另外,还有证券投资业务的创新:股指期权、股票期权等。

资产业务创新的主要目的是降低风险、服务客户、扩大收益、减少资本充足率等指标限制。

[2007年] 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方面进行创新的主要目的在于( D )。 A.扩大资金来源,创造派生存款 B.套期保值,回购交易,贷款证券化 C.扩大业务范围,强化银企关

D.降低风险,服务客户,扩大收益

[2008多选]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商业银行的贷款有逐渐“表外化”的倾向,具体业务包括:贷款额度、周转性贷款承诺、循环贷款协议、(BC)。 A.贷款打包出售 B.回购协议 C.票据发行便利 D.大额可转让存单 E.可转让支付命令 3、中间业务的创新

中间业务的创新,彻底改变了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结构,,为商业银行找到了新的、巨大的利润增大点,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1)结算业务的创新 (2)信托业务的创新 (3)现金管理业务的创新 (4)信息咨询方面的创新 (5)自动化服务的创新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创新,极大降低现金的漏损率、减少了信贷资金的不合理储备,提高资金的流动性,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

[2006单选] 在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是( D )。 A.信托存款 B.质押贷款

C.回购协议(资产业务) D.信用卡业务

(三)金融工具的创新

金融工具的创新是金融创新中最主要的内容。 1、基本存款工具的创新

在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基础上创造了许多全新的存款工具 2、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 CD有新品种:

(1)可变利率定期存单 (2)牛市定期存单 (3)扬基定期存单

(4)欧洲或亚洲美元存单 3、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

需要强调的是:除期权外的其它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双方的共同面临和承担等量的风险,风险络局对称;但期权交易的风险在买卖双方之间的分布不对称,期权买方的损失是有限的(期权费),收益无限;而期权卖方收益有限(期权费),而损失无限。

2011年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预习讲义(21)

第二节 金融深化

一、金融创新与金融深化的关系(掌握)

金融创新是金融体系各方面的变革与创新,是金融体系内部的深化;金融深化是金融体系的变化作用于经济的反映。

金融创新——影响经济体系(金融深化)

经济的发展(货币与信用的深化)——推动金融创新 二、金融深化与金融抑制 (一)金融发展理论(掌握) 1、金融抑制论(掌握)

1973年由麦金农和爱德华.肖提出。金融抑制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欠发达在于金融抑制,金融抑制的直接原因是金融管制,提出“金融深化”的药方,极力倡导和推行金融自由化。所以把金融深化等同与金融自由化。 2、内生增长理论

上世纪90年代,在对金融自由化失败的经验总结后,提出内生增长理论。该理论认为金融发展并不意味着金融自由化。实行金融自由化是有条件的,在不具备条件的国家,实施必要的金融管制,可能更有利于金融的深化和经济的增长。 (二)金融深化

1、金融深化的涵义(掌握)

(1)金融深化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其中金融中介、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不断进行创新,市场可以运用的资金潜力不断被挖掘,市场规模不断增加,同时不断走向专业化和复杂化的过程。 (2)衡量金融深化的指标(掌握)

货币化程度:货币交易总值/国民生产总值

货币化程度越高,经济的市场化、金融化程度越高 (3)金融深化与金融发展的区别(掌握)

金融深化表现为金融资产规模与金融机构数量和扩张,或金融产品的复杂化——质量和数量上的扩张;

金融发展不单指数量或质量上的变化,更主要是指金融效率的提高,体现金融为经济发展的贡献。

[2008单选] 金融发展不单是指金融数量或质量上的变化,更主要的是指(D)。 A.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B.外资金融机构的增加 C.金融产品的复杂化 D.金融效率的提高 2、金融深化的原因

2、金融深化的原因(掌握) (1)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掌握)指交易的一方对交易的另一方的信息掌握不充分而无法做出准确决策的现象。如商品销售者对商品的了解永远多于商品的购买者。

逆向选择(掌握)是一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常常在交易发生前出现的问题。如贷款中的逆向选择,会造成“劣胜优汰”。 道德危害(掌握),又称道德风险,一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常常在交易发生后出现的问题。如借款人获得贷款后,更倾向于投向贷款人不愿看到的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 (2)交易成本(掌握含义)

交易成本指完成交易所需的全部成本。

金融深化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3、金融深化的表现(掌握)

金融深化最直接的表现为金融机构数量的增加,分工的专业化程度加深,金融资产的总规模增长,经济活动以金融的依赖程度加深等。 (1)专业生产和销售信息机构的建立 (2)政府出面进行管理 (3)金融中介的出现

金融中介的出现和专业化分工是金融深化的最重要表现。 (4)限制条款、抵押和资本净值 (二)金融抑制

1、金融抑制的涵义(了解)

金融抑制是金融市场受到不适当的干预,各种类型的资金价格扭曲,融资渠道受阻,使金融与经济均无法达到金融状态。

2、金融抑制的表现(掌握表现和原因)

(1)对利率的管制——金融抑制最主要的表现

利率管制主要原因是:①减低资金成本,鼓励投资,促进经济增长;②限制银行间的存贷竞争,保护银行利润,维持金融稳定。 (2)对汇率管制——金融抑制的主要表现

对汇率管制一般会高估本币价值,原因是:积累短缺的外汇收入;多赚外汇,可购买更多的国内短缺的商品。 (3)金融的欠发达状态

(三)金融管理政策的效果(掌握利率管制如何阻碍市场发展)

利率管制主要目的是:①减低资金成本,鼓励投资,促进经济增长;②限制银行间的存贷竞争,保护银行利润,维持金融稳定。

但这两个目的在现实经济实践中都难以实现。低利率导致资金供<求——非市场方式(行贿)来获得利率的贷款——间接提高贷款的成本——实际利率并不低,资金配置扭曲,还会出现非正式金融机构,以更高利率替代银行融通资金,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 三、金融自由化、放松管制和金融约束论

(一)金融自由化

1、金融自由化的涵义(掌握)

金融自由化是相对于金融管制而言,即放松管制或取消金融业在利率、汇率、市场准入、经营范围、资本流动等方面的政策限制,将其完全交由市场决定。 简而言之,金融自由化就是取消金融控制,完全交由市场决定。 2、金融自由化的原因(大纲不要求) 3、金融自由化的条件(掌握) (1)宏观经济稳定 (2)财政纪律良好

(3)法规、会计制度、管理体系完善 (4)充分谨慎的商业银行监管 (5)取消对金融体系歧视性的税负 4、金融自由化的速度和时机 渐进式的金融自由化策略 5、金融自由化的顺序(掌握)

先国内实行部门的自由化——再国内金融部门的自由化——再对外金融部门的自由化。 6、金融自由化过程的监管(大纲不要求) (二)放松管制(掌握)

放松管制即废除或改变原有的各种限制政策,或放松原有的限制标准。 放松管制是金融自由化的手段。 (三)金融约束(掌握概念及政策主张)

1、金融约束指通过选择一组金融政策,为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制造租金机会(,从而为这些部门提供必要的激励,促进它们在追逐租金机会中把私人信息并入配置决策中。 2、政策主张

“温和的金融压制”是必要的。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自由化并不一定是实现金融深化的最优选择。至少在短期内,金融约束的经济效果要优于金融自由化。因此,发展中国家不要急于盲目推进金融自由化。

2011年中级经济师《中级金融》预习讲义(22)

第三节 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

一、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掌握)

金融的作用是把储蓄转化为投资,从而提高全社会的经济增长水平。 (1)戈德史密斯发现发济发展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大致平行的关系。

(2)20世纪90年代对87个国家的研究发现金融深化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3)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数据表明:经济发展与金融深化有密切的相关关系: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在一定时期取得较大发展,相应其金融也必然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可以肯定的说,没有金融的深化,经济也难有长期的发展;但是金融深化并不一定始终、必然地带来经济的发展。

2、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掌握) (1)金融相关率:金融总资产/国民财富

(2)负债流动比例也反映一个国家的金融深化程度,负债流动比例越高,金融深化程度越高

二、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掌握) 相互推动,又相互制约 1、相互推动:

健全的金融体制——储蓄资金的有效运用——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增加对金融服务和种类和质量——刺激金融业的发展 2、相互制约

金融体制落后——束缚经济发展

经济的停滞——限制资金积累——制约金融发展 3、金融作用于经济的机制(掌握标题)

(1)对长期的经济平均增长水平的总体贡献——最重要的作用 (2)对减少贫困的带动性贡献 (3)对稳定经济活动和收入的贡献 四、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模型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实物增长模型) 没有考虑金融、货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基本公式:s/v=△Y/Y

s是储蓄平均储蓄倾向或边际储蓄倾向,v边际投资倾向,Y国民收入

2、结论:s/v就是商品市场处于均衡时达到的增长率,即有保证的增长率——自然增长率。

(二)托宾模型(货币增长模型) 认为经济增长依赖于资本深化。 1、稳态条件下托宾货币增长模型 [s-(1-s)λn]f(k)=nk

s为储蓄率,λ为实际现金余额占收入的比例,n为国民收入的自然增长率,f为函数符号,k为人均资本存量

2、结论——托宾模型对金融深化非常重要

(1)由于通货膨胀政策有利于刺激投资,因此,有益于经济增长 (2)由于投资和资本积累的出现,货币收益必然低于资本收益。 (三)麦金农和肖的模型(发展中国家) 1、基本公式

麦金农的公式:M/P=L(Y,I/Y,d-π*)

M/P为实际货币需求,Y为收入,I为投资,d为各类存款利率加权平均数,π*为预期通货膨胀率,d-π*为实际利率。 肖的公式:M/P=F(Y,γ,d-π*) γ表示实际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2、结论

主要从发展中国家存在金融抑制的角度进行设计,对发展中国家解除金融管制,实现金融深化很重要

五、金融发展失误对经济增长的反作用(大纲没要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id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