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更新时间:2024-04-10 07: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案例研究—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幼教专家认为,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表现主要在于:在教育工作中能否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作为判断并行事的标准。在《幼儿园教师素质及其影响因素》课题的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无法做到这一点,而仅停留在传统经验甚至是主观臆测的层面上,要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就必须把教师放到相应的情境中加以磨练。因此在该课题的实施中我们选择了案例研究,即把教师放到研究者、反思者的位置,通过对日常教育工作中某些包含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育情景片段进行观察、分析、反思,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通过近一年来的实施,我们惊喜地发现: 一、案例研究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观察能力
“以理解儿童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是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之一。曾有人将幼儿比喻为一部摆在教师面前的难读的作品,理解很不容易,而观察就是读懂这部作品的必由之路,因此观察能力历来是幼儿教师不可或缺的必备能力。但是,在《幼儿园教师素质及其影响因素》课题的调查中却发现,87%的教师认为自己不太会观察并为此感到苦恼,主要表现在:(1)观察意图不明确:不知道本次观察要了解或解决什么实际问题;(2)观察对象不明确:班级人数较多,不知该观察谁。 但在案例研究中,教师必须从案例任务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洞察并搜集有关信息,因此建立案例后,研究任务的驱动使教师观察的目的与内容有了清晰的显露。如在《植物过冬——材料前置》案例中,教师主要是通过预先投放材料来观察教师预设主题与幼儿的兴趣是
否相符、有何出入;案例《冷冷的冰》主要是观察并把握做冰的实验失败后孩子兴趣的走向;而《你们这样做对吗》则是因偶发事件而引起的观察几个调皮男孩处理同伴间纠纷的案例。因此,案例分析从实践的角度解决了教师观察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使教师清楚地认识并把握住了观察与观察目标、
内容之间的关系,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观察能力。 二、案例研究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分析、反思能力
从教师专业成长与其知识结构变化来看,职初教师与专家教师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策略知识的不同。所谓策略知识,就是运用原理于案例的策略,其核心是分析与反思。也就是说,分析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但在现状调查及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听见教师抱怨自己的理论根基不够扎实,对于在工作中出现的情况不知该怎么分析、如何反思等。而案例研究,主要侧重于对案例“故事”的分析,在分析中提升自己的理念与行为。
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将案例中的故事从“观察”“分析”“指导”和“反思”四个方面进行表述,其中“分析”和“反思”两块主要从:(1)他(我)为什么要这样做;(2)他(我)的行为会带来什么直接的后果;(3)他(我)的行为还可能会带来什么长期的后果;(4)他(我)的行为是否合适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如此明确而规范的方法让教师有了分析、反思的方向,有了学习相关理论的方向,使他们的分析、反思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如以前有的教师对开设的“数学区”经常无人愿意“光顾”却又不知是何原因而感到苦恼,但在建立案例后,却作出了如下的分析与反思:
观察与指导分析与反思
区角活动开始了十分钟左右,玲玲和佳怡走进了数学区。 玲玲先选了一份“依样接画”坐下,嘴里哼着歌,佳怡还在选。玲玲看了作业纸一会儿,突然抬起头看看我,我对她一笑。
她赶紧低下头用笔画,画了一会儿又看了我一眼,我仍对她笑笑,她动了动身子,再看了我一眼,在我走向数学区的同时她把未完成的作业纸放好,轻轻地走出了数学区。 玲玲今天看来心情比较愉快。
她进入数学区后对我看了三眼,可能是我经常观察数学区让她发现了吧。我对她笑是鼓励她、表扬她,但却觉得她越来越不安,我想与她作近距离的接触,她却还没等完成作业就离开了。
玲玲是个比较腼腆、胆小的孩子,这类孩子通常都比较喜欢自个儿活动,喜欢有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不喜欢被人注意、受人干扰。 而我却经常在观察她,是不是我的眼光干预了她的活动,使她觉得经常被人盯着以至不愿继续活动呢?那么其他的孩子是否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不进数学区呢?
看来今后我该调整对区角的观察与指导,尽量不干涉孩子的活动(包括我的体态语言),同时还要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创设平等、宽松、自由的环境,给孩子高度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三、案例研究有效地提高了教师满足儿童发展需要的能力 “以满足儿童发展需要为教育的最高利益”是教师专业化的另一内涵。
“满足儿童发展需要”作为新《纲要》的精神正为大家所学习,“一
切以幼儿发展为本”也已为广大教师所熟知,但在日常教育工作中, 却往往存在着两种情况:一是部分教师依然恪守着“教师教什么,孩子学什么”、不尊重幼儿需求与兴趣的教育观;二是有的教师在新思潮的影响下错误地认为盲目追随孩子的兴趣与需求就是尊重幼儿发展的需要,而忽略了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可能。这些都可说是与“以满足儿童发展需要为教育的最高利益”相违背的。
而案例研究则是教师在对幼儿言行进行细致观察并运用教育原理进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来体会、理解幼儿的需求,从而调整目标,追随幼儿的兴趣,尽力满足幼儿各种发展的需要。如在《寻找冬天》案例中,教师原先与孩子共同商讨好要去观察园内花草树木的变化,但孩子们在途中却对花房和花房里的花发生了兴趣,有许多问题(如“为什么要把花放到花房里”等)想要问管理花房的老爷爷。教师观察到这一情况后,考虑到这是孩子的兴趣点所在,只有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才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动机,同时中班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语言交往能力,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采访,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且这样安排虽与原计划不同,但核心目标却是一致的。
因此教师毅然地放弃了原计划,带领孩子用采访的形式进行探究,满足了孩子发展的需要,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主体,又尊重了幼儿的发展性主体。
四、案例研究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皮亚杰认为:中小学教师正是由于脱离了科学研究才使他们失去了应有的学术声誉和专业地位。他主张通过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使教师获得应有的尊严,使教育学成为“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动的学问”。推此
及彼,幼儿教师亦是如此。虽然近年来幼教界的种种研究都说明了一线教师完全有能力参加科研,而且已有不少教师投身于科研工作,但这支研究队伍还未普及,仍有许多教师认为自己是个实践工作者,缺乏理论根基,因而“望研究而却步”。
而案例研究作为教育研究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要侧重于质的研究方法,其实践性、在场性、情境性和合作性等都决定了只有教师自己才最适合于做这种研究,而且这些都是教师们已经在进行、但未经理论升华的日常教育工作,可以说,每个教师都能参与研究。
因此,我们允许课题组人员率先研究,其余教师做好准备后逐步跟上,直至全员参与。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查阅资料、撰写方案、分析记录、研讨切磋,互相学习,互相启迪,不仅大大活跃了幼儿园的科研气氛,还使教师们基本掌握了质的研究方法,普遍地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案例研究是我园在《幼儿园教师素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的一种新尝试,虽实施才一年,但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可以说,案例研究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有人说: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态度。那么,我们坚信,只要有了这一态度,我们的研究必会获得成功,我们的教师必会在专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正在阅读:
案例研究—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04-10
党课学习心得体会模板范例04-25
德鲁克经典管理学试题06-08
热工基础考试题库(1)06-16
市政工程竣工质量评价报告08-27
5.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07-02
食品保藏原理资料01-10
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考数学“临门一脚”试卷(理科05-19
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实施方案04-2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幼儿教师
- 途径
- 有效
- 案例
- 成长
- 研究
- 专业
- 考点跟踪突破40词汇运用
- 道路专项施工方案
- 大学生创业基础试题库
- 2010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93套)专题14信息的传递
- 固体废弃物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深度剖析WinPcap之(八) - 打开与关闭适配器(5)
- 土建安装全套计算规则
- 本科毕业论文北斗卫星信号快速捕获方法研究
- 如何做好档案零散材料的整理
- java与sql数据库
- 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全日制本科生授予学士学位人员名单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必修3 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 随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人文素质教育问题教育研究(3正文)
- RC500-RC522-直接匹配电路及线圈天线的设计
- 实习报告
- 兴趣探索练习题
- 新丰煤矿25采区抽放瓦斯工程设计 - 图文
- 天津绿荫里项目钻孔灌注桩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图文
- 山东省2017-2018学年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八
- 期末班主任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