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链

更新时间:2024-04-06 08:41: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负责人:乐霞萍

执笔者:乐霞萍 童常春

成员:徐芳 俞月娟 张继瑛 陈妙凤 周宁宁 钟敏敏 贾瑾 梁海燕

承担单位:江东区教育局教研室

2006年6月

2001年秋,我区作为国家五个课改实验区之一,开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探索的历程,综合实践活动也随之成为江东教育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六年来,我区教师在宁波市教研室和江东区教育局领导的直接指导和高度重视下,以极大的热忱投入了课改的教学实践,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教师们自觉地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以主题形式将各领域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彼此渗透,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整合状态。在大量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经过观察、思考、分析,适时地理性地提出将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分解归纳为七个系列教学活动:

起始选题 开题指导 计划修订 实践体验(技能培训) 信息整理 成果展示 总结评价。让师生共同完整地经历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一种学习方法的完整经历。

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链的系列化的开展实施是对现有课程文化局限性的突破和新的课程文化模式的探索,它包含了课程文化价值观念的创新,课程文化知识体系的创新,课程文化思维方式的创新,课程文化管理体制的创新。她的形成与提出,是经过了时间和实践的考验的,其理论是可信的。

成果2006年5月获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成果一等奖,并在研讨会上交流发言,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认可和共鸣。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于2006年1月获全国优秀劳动技术教育基地。实践证明:我区“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链+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教学模式在江东区域范围内乃至全国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推动我国中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程,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此将6年来我区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宝贵经验成果,奉献给有志于探索并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界与各界的朋友们。以求得共鸣,并达成新的认识。

目 录

一、研究缘起

1.国内外的课改趋势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 3.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研究意义

三、理论支点与实施原则

(一)理论支点:

1.现代素质教育理论 2.人本主义理论

3.现代系统论思想

(二)实施原则:

1.自主性原则 2.创造性原则 3.开放性原则 4.实践性原则

四、涵义界定 五、具体策略:

(一)研究步骤 (二)研究网络 (三)研究策略

1.行动研究 2.典型引路 3.案例导研 4.沟通交流

(四)探索历程

1.萌芽阶段:单一的课堂教学 2.发展阶段: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3.提升阶段: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链的探索

六、研究成果

(一)理论成果—构建了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链

第一篇章:起始选题 第二篇章:开题指导 第三篇章:计划修订

第四篇章:实践体验(技能培训) 第五篇章:信息整理 第六篇章:成果展示 第七篇章:总结评价

(二)、实践效果:

1.学生学习方式的综合变革 2.形成了一个高素质的教师群体

3.校园文化的重塑

4.基地的创建与教育资源的不断开发

5.构建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运行体制及管理模式 6. 区域范围的正面影响

七、结论与讨论 八、各类附表

附表一:教师论文、案例等成绩情况汇总

附表二:六年来开展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公开教研活动统计 附表三:各类报道汇总表

附件:

一、《我们的共同财富---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链案例论文》 二、《三---六年级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文本讲义稿》 三、《我教新课程》 四、《与孩子共建新课程》

一、研究缘起

(一)国内外的课改趋势

基础教育向学生的生活回归,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已成为全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

美国各州中小学都设计和实施了“设计学习(projectordesignlearning)”、“应用学习(appliedlearning)”;法国中小学设计和实施了“动手做(hands-on)”;日本1999年颁布的《小学、初中、高中学习活动纲要》规定中小学必须实施“综合学习时间”,要求设计和实施“基于课题的探究学习活动”和“体验性学习活动”。我国台湾省的课程改革也规定了要开设“综合学习活动”课。

在我国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探索,实验区和许多学校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实践探索,从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整理了一系列优秀案例,在此基础上,许多学校形成了有效的实施主题,探索了多样的实施模式,初步形成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基本策略,开始逐步走向规范、常态等。

2005年7月陈树杰教授首次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基本特征:课程必修,普遍实施;教师能教,便于操作;学生爱学,积极投入;效果实在,确有收获。四句话32字,高度概括,全面地反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常态的基本特征。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万伟老师就目前国内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实施模式归纳为:“课题研究型”、“项目设计型”、“学科拓展型”“改造整合式”、“学科延伸式”、“条块分割式”、“系列专题式”、“自主课题式”、“记录本式”、“项目引导式”等。这些模式都各自存在着优点和不足之处。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由理念走向行动的障碍依然存在。综合实践活动独特的课程地位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冲击,还存在制度性缺陷,对已经实施了课程的学校来说,或者落实到最前沿的指导教师来说,

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实施的有效性不足。例如:规划意识与生成意识的冲突;方法的失落;指导的不力(过程指导);对学生发展影响的表层化;实施过程管理问题等。 (二)我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的状况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却没有固定的教材呈现在老师面前,确切地说是摆在老师面前的前所未有的一道难题, 很多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地位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对这种课程形态还一时难以适应,教师们参与热情高,但不知如何有效地组织这门课程的活动,活动的实施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摆脱不开“教”的方式,教师头脑中缺乏学生自主活动的概念。一些教师以学科课程的标准来衡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为让学生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探求一点“知识”,效率太低。有19%的教师认为“没必要”或“无所谓”开设本门课程。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以下的困惑与误区:

(1)神秘化 不少老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过分神秘化,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很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没有教材和教参,课题由学生自主确定,教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设者角色,感到很难胜任。

(2)功利化 一些教师直奔其成果的展示,过分追求综合实践活动的功利化,用成年人和专家的观点和要求来对待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甚至替学生提刀代笔,包办代替。为了主题成果而急功近利,却回避或淡化了对学生进行系列的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

(3)简单化 不少学校教师把着眼点只放在具体的活动上,认为组织一些参观、比赛等活动就算在实施了,或者更令人担忧的是,干脆按资源包里的课目一课一课地用传统的教授方法来上,把新课程的实施简单化了。将综合实践活动理解为以往的中队活动,对活动设计把握不准,教师们是单方面地为学生设计自认为新颖的活动形式,造成场面热闹,劳师动众,但却是带着学生走马观花,不乏“作秀”之嫌。

(4)表层化 教师的指导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导能力,感到“无

从下手”。学生在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深度实践和实质性的体验、感受。形式化现象导致对学生发展影响的表层化。

(三)、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迫切需求

小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随着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大和知识、阅历的不断丰富,而长期以来学科学习方式单一,表现在重视知识结果的获得和学生接受性学习,极大地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难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深化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拓展一片活动的空间,为学生打开一扇认识世界、感悟生活的窗户,把学生从学科学习、从狭窄的课堂里带了出来。使他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融入社会,他们用一双明亮的眼去观察,用一颗灵动的心去触摸,感受世界的多彩,体验生活的律动。引领学生超越自我,应对各种人际互动,勇于表达,用心理解,真诚接纳,热情相助。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

如何使这一新课程的实施进入常态化的教学,我们认为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管理机制、监督机制、激励评价机制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学校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实施的有效性问题,研制和建构适合本区域的课程实施方案和机制,引导学校在一个相对规范的框架内自律发展,以使新课程的实施达到持续、有序、健康地发展。

鉴于上述在实施和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进程的理念,建立教学的长效机制就成了我们正感困惑和急切期待的问题,新课程的理念怎么与我们江东教师的实际教学行为联系起来,始终是缠绕我们的最现实的话题。我们期望能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探索出一条能解决问题的可供各学校一线教师借鉴的方法和思路,以利于我们教师对课程的实施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认识,更好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有效的实施,是责任;是教育的良知告诫、促使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反思、及时地总结分析和提炼,我们理智地提出了“小学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链”这一教学的模式。

二、研究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以来,各个地区的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一节课好上,连续一个学期的课难上,一个活动能展开,支持下去却很难。每一次的教研活动怎么展示,把整个活动浓缩在一节课中来实施,对教师来讲确实是无可适从。各地教师和教研员都迫切需要一种方法上的指导,一种课程实施的模式。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目前没有统一的模式,它追求的不是知识的系统,但这并不等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是随意的、放任自流的。相反,无论小学生开展什么样的主题活动,都应具有一些基本的活动程序规范。这些规范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性的前提。

本成果的研究无疑对当前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实施产生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它促使我们思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积极地创造性地探索实施真正适应社会、学校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国家课程。用理性的视角认识新课程的初级阶段,认真地研究其理论依据和实施策略,“教学链”是伴随时代而诞生,我们提出“教学链”这一操作模式,正适时地解决了一线老师的困惑和迷茫。教师们在学习、思考、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以及相互的探讨、交流、总结的过程中逐步地解读新理念,落实新理念,不断地提高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通过完整的系列的学习实践活动,其综合实践能力、探究与创新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并为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奠定了基础。

这种主题贯穿的教学链模式是极富强大的生命力的,通过这看似固定的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的学生成为了自己学习课程的主人,我们的教师开始逐步地实现由教师向导师的角色转变。素质教育目的的真正实现从这里孕育。

三、理论支点与实施原则 (一)、理论支点: 1.素质教育理论

现代素质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不仅注重教育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而且注重人的个体自身的发展功能,要求学生做到会做人、会求知、会适应、会健体。教育只有充分创设环境,让孩子在群体生活里,在真实的场境中打磨,才能真正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挑战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的人才。

2.人本主义理论

强调实现人的潜力、人的智能的最大开发,以人为本,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师生的创造力和自主性。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育中不干预学生的思想,起一个组织引导者、点拨指导者、启发诱导者、解惑辅导者的作用,学生自己表达交流、自己学习评价、自我创新创造、自我选择判断。

3.现代系统论思想

系统论认为活动整体效果并非简单的部份之和;系统内,相同的元素,在不同的结构中,可以产生不同的功能。活动开展是否成功,取决于活动元素间的结构是否科学。科学就是合理,合理的先决条件是有序。而且系统是动态的,它不断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系统本身对活动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二)、实施原则 1.综合性原则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我们遵循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则,以有目的的,有意义的主题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

2.自主性原则

在整个教学活动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始终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学生有主题及子课

题的抉择权,可自主地选择活动的途径与方法,并以各自最擅长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活动成果,活动中以学生的有效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与核心地位。

3.创造性原则

珍视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畅所欲言,直抒己见,标新立异。对学生有创意的想法或做法要满腔热情地支持和关注。在实践过程中,锐意求新,善于创造,不满足现状,不盲从书本、不流于传统教学形式,勇于抛弃说教和陈规,努力形成有利于培养自主创新人才的育人氛围。

4.开放性原则

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发展空间,面向和贴近学生真实的生活领域。通过丰富多样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开放的活动过程中产生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

5.实践性原则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是以“告诉”的方式来传递的,而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亲历和体验,不断自主“生成”的。没有实践就没有体验,没有体验就缺少认识,没有认识就没有能力的提高、灵魂的升华。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我生成和建构,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独特价值所在。

四、涵义界定 (一)“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链”的基本环节是:“起始选题—开题指导—计划修订—实践体验(技能培训)—信息整理—成果展示—总结评价”。

起始选题开题指导总结评价主题贯穿计划修订更高水平 新生水平 成果展示实践体验(技能培训)初具水平

信息整理

(图1) (图2)

(二)“教学链”是由一个有目的的、有意义的主题贯穿的整个过程。以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将各认知领域的内容融合起来实施教学是我们的基本思路。

(三)“教学链”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它好象链条般环环相连,又可以是末首相接成环状(图1),前一次的活动总结产生的问题,为下一次的活动提供了持续探究的主题内容。如此螺旋式上升循环(图2),使得师生在完整地经历一个认识事物与环境的过程中不断自主创新,实现自我的完善和超越。

(四)这一模式的探索和研究,不仅仅是关于教师教的行为的研究,也不是学生一方面的自主活动经历的探索。而是着眼于师生如何共同去面对,如何共同去探索,从而共同来构建我们自己的课程的探索与研究。

五、具体策略:

(一)研究步骤

1.收集相关资料

2.现状统计分析,编制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和研究计划 3.建立课题研究的组织系统 4.进行师资培训

5.大力开发主题综合实践活动,逐步积累教学活动的文本资源 6.进行教学活动链中各教学环节的各项实验研究 7.编制《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活动链》案例 8.形成成果,完成成果报告

(二)研究网络

江东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网络

区教研 片教研 校本教研 区课程指导小组 学区片 负责人 校综合教研组 曙光片 中心片 实验片 7所学校 7所学校 7所学校 学校教导处 课程教师 (三)研 1.行动研究

究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表现形态不是先于活动的开展而存在,而是在活动过程中逐渐生成的,新课程的全新理念需要我们更多地从教学活动的实践中去解读.我们始终坚持立足边实践、边学习、边反思的行动研究。6年来共开出了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链的公开教研活动达66次(不包括各校自行开展的)(详见附表二)在扎实实践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于2004年11月承办了宁波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会,2005年11月协办了宁波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为本成果的形成和不断的成熟提供了有利的探索与研究的平台

2.典型引路

实施起步艰难,也只能取此之策,我们通过每月一次的正常的公开教研活动,将一些接受新理念新事物快,可塑性强,朝气蓬勃的、有独特思想的、创新思维相对活跃的特别能奉献的青年教师推上课改的最前言,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小组成员徐芳老师在02年4月成功地开出的第一个以《公交车》为主题的“成果展示”教学活动、青年教师童常春、李琦分别在04年4月和06年3月开出了“实践体验”和“起始选题”的录象课,荷花庄小学的闻洪波、沈霞老师先后开出了主题为《荷之韵》和《走进书法学校》的“成果展示”和“实践体验”的公开教学活动,通过这批充满生命活力的年轻教师的率先示范,让广大教师实实在在感受新课程的到来,教学新行为的必取之势,作为荷花庄小学的总设计师、精神领袖的一校之长有了深深的感触,目前已较系统具体地制定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三年实施规划,目标明确、措施落实、全员参与、班班开展,教师责、权、益清楚,并着手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人才资源库。相信这所特色鲜明的学校会焕发出新的更大的活力。

3.案例导研

一个个活生生的现场教学实例是我们展开研讨的最佳的素材,每次公开活动下来我们都要求每一位参与活动的,听课的教师进行即时的分析、反思、并归纳出带有普遍的导向意义的见解,写下教学随感,总结论文。我们还就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链的各教学环节分别录了像,让教师在最现实,最直观的教学实案中接受最有效的培训。教研员乐老师先后撰写了《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略谈》、《综合实践活动师资培训的实践与探索》、《在实践中解读》、《常态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之路---小学主题综

合实践活动教学活动链》等论文,为全区教师的课程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依据,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抛出了可供研讨的话题。并及时地收集整理了教师的教学案例、论文等宝贵的课改经验,先后于2004年3月、2004年11月、2006年5月编写了《我教新课程》、《我与孩子共建新课程》、《我们的共同财富》和《三—六年级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文本讲义稿》。

4. 沟通交流

要使我们的成果不断地被同行,被专家、被更广泛的领导和社会群体接受理解、肯定认可,支持帮助,我们主动邀请市教研室教研员,区教育局教研室领导莅临我们的教研活动和课程的研讨的现场,为我们多次的把脉、诊断、导航。另外我们组织教师参加了第二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国际研讨会(05.5),长三角论坛:走进综合课程—小学综合课程推广会(05.7),“省“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成果推广会(06.5),全国课改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四次研讨会(06..5),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活动(05.11)。教研员乐老师分别在宁波市教育学院、在全国课改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四次研讨会上,在区内各校作了有关的交流讲座22场次。利用江东教育信息--科学活动教研网及时报道活动信息和研究的动态(各种报道21篇具体内容见附表三),收到了很大的反响,使我区的课程实施成果不断地接受洗礼,造成影响,形成舆论,达成广泛的共识。

(四)探索过程

教学链的探索和提出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了“以学生为基点,选好主题内容;以活动为载体,实现真正体验;以发展为目标,贯穿整个过程。”的实施方略。单一的课堂教学摆脱不了“教”的方式归纳了完整的活动过程,有了一个系统的,稳定的,规范的操作模式。全面推进了课程常态地、有效地实施。01.12----02.302.4----05.905.10----至今

1、萌芽阶段:单一的课堂教学

2001年12月18日开始的《指纹》第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公开教研活动。拉开了我区课程

实验帷幕。由于教师在学校所受的教育和毕业后主要是在分科教学的环境中,受学科教材、教法的影响发展起来的。新课程的理念还没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得以领会,这使得教师们更适应传统的学科教学形式。刚刚掀开红盖头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师生们感到茫然。实施初期一些教师按教材中的课目一课一课地在课堂上教活动,说活动。教师们虽然在努力地创设问题和活动的情境,但还是离不开教材的束缚,摆脱不开“教”的方式,头脑中缺乏学生自主活动的概念。到2002.3.13四次活动开展下来,我们思索着:这样的单一的课堂教学与现行的学科教学究竟有什么不同与优势,该如何往前行?经过一

段不算太长的曲线探索,教师们克服了教材内容的不成熟、教学空间的局限及教学辅助用具的缺乏等普遍存在的困难,利用兴趣活动课、班队活动课,有的硬是在学科教学的夹缝中挤时间孜孜不倦地探索并寻求着全新的教学模式。

2.发展阶段: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及信息技术等四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以主题形式或综合项目将四者融和在一起实施,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从2002.4.24至2005.6.22相继开出了《走进东海社区》《成长的童年》等30次主题公开教学活动。我们成功地总结了“以学生为基点 选好主题内容、以活动为载体 实现真正体验、以发展为目标 贯穿整个过程”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略。

2002年4月曙光小学师生共同拟定《公交车》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承担能力,将课题分成路线、设施、服务和广告四块内容。列出路线合理性、客流量问题、安全设施、设施比较、设施创新、服务设施、服务质量、卫生问题、广告产生、广告创新这些项目,利用几个双休日,在家长、教师的带领下,分头到各个站点实地采访了车站站长、司机和过往市民,有的则乘坐公交车全线观察,与乘客聊天。通过活动他们了解到了宁波的第一辆公交车、2001年宁波拥有的车路及宁波公交IC卡开始使用的时间、该校附近的515路有的运行车辆经抽样调查驾驶员的服务满意率为70%等宝贵的一线资料。活动中学生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和金点子,如线路组同学重新规划绘制了821路线路图,还调整了9、515路等公交车间隔发车的时间,理由是让车子路径商业购物中心和市中心,从而可增加客流量。设施组的同学建议在车上增设食品柜方便乘客特别是早晨购买,增设电视机、简易厕所,还建议设一个尾气过滤成氧气的装置。广告组告诫不要在公交车上乱贴虚假广告。服务组建议创设侯车免费阅览亭、车内放置常用药品和垃圾袋、垃圾筒等便民设施。并向乘客呼吁要文明乘车,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这次主题公开教学教研活动后,在师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我区教师

与学生一起精心设计、相继开发、组织指导开展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有地方特点与校本特色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至此,我们就认准了 “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这一主要的课程实施模式。

3.提升阶段: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链的探索和提出

自2005年10月始相继专题开展了“成果展示”的《牵手共寻文明影》、《与家庭文明签个约》、“开题指导”的《宁波---爱的城市》、《美丽宁波—留有我们的足迹》、《走近宁波民营企业》和“实践体验”的《我为母校喝彩》、《走进书法特色学校》的教学活动.

在经历了“成果展示”--“实践体验”--“开题指导”--“计划修订”—“起始选题”---“总结评价”等公开研讨活动后,我区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创造性地开发与实施了大量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积累了极其丰富和宝贵的经验,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面对我区实施新课程的实然状态,作为新课程的实践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做涨潮时的弄潮儿,更应是一个冷静的反思者。虽已创造性地开发和构建了自己的课程,但还是属于“游击战”性质的。课程实施的症结和各学校开展的不平衡,迫使我们不断地审视、梳理,如何形成“人民战争”之势,成为广大教师普遍的自觉的可操作的教学行为。 我们理智地分析归纳并提出了“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活动链”这一教学操作规程 。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新课程的实施从此有了一个相对系统的固定的操作模式,学校教师按此程序相对有序有效地开展各自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链”从“起始选题”到“总结评价”的整个活动学生自始至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自主地选择自己的主题,确定自己的子课题,按自己的想法设定活动计划,并通过各自选择的方法与途径获取自己想要得到的知识,并真实客观地进行自我与他人的评价。

“教学链”中的“实践体验”是核心,实践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行动,其表现形式就是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的进行,各个环节联在一起便是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在充满趣味的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去领略大自然、去了解社区、关注社会、认识生活。学生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同

年级段学生在实践体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涉及领域的广度,以及获取知识、技能、情感等各方面能力锻炼体验的深度都是会有差异的,

四、研究成效

(一) 理论成果-----构建了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链

我区教师在6年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开发探索的基础上,经过观察、思考、分析.提出将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分解并归纳为以下七个系列教学活动:起始选题

开题指导 计划修订 实践体验(技能培训) 信息整理 成果展示 总结评价。

第一篇章:起始选题

主题的确定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即教学内容的问题,所谓主题,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研究的题目(课题),是学生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A:教学基本策略:

以学生为基点 选好主题内容 (即要了解学生的关注点,从学生的兴趣中发现好问题,把好问题转化为主题。) B:学生主体体现:

按学生近期的所闻、所见、所思,提出学生自己最感兴趣的、最想了解的问题,并通过各自的理由陈述,集体的民意筛选出活动的主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课程的主人。

给学生一个权利 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C:导师有效指导:

1.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乐于观察身边的、家庭的、校园的、社区的、国家的、国际的以及地球家园的事,使学生具有对待周边事物和人物等环境的良好的心态。

2.从学生的理由陈述过程中,逐一地列出主题筛选的标准。(即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易小不易大的、体现合作的、条件允许的、有意义的、便于操作的?)

3.导师也应以班级各小组的同等地位,提出一个主题内容,可以是社会的热点、焦点话题,学校的特色教学,课题研究等学生不容易觉察的,又是有教育导向意义的,至少我们的老师为学生传递了一个有意义的信息, 同样要说出理由,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寻求对学生有益的教育资源内容,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D:主要教学步骤

1.交流主题:课前准备主题征集卡,经小组讨论初选主题并派代表向大家说说本组推荐的理由。 2.筛选标准的拟定。

3.根据各组代表陈述的(包括教师提出的)及自己的意愿,用投票的形式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一个最有价值又便于操作的主题,其余的几个作为下一个活动主题内容参考备选。

4.对选定的内容进行题目的修缮,使其更完美。

课程内容主题要能体现学校对优质文化的选择,体现学校的办学的宗旨和特色,体现班级集体积极向上氛围的形成。通过主题内容的选择确定和后续的系列活动,引发旧课程观的解构和新课程观的建构,促使传统惯性的消解和传统精华的重铸,推动课程的重大变革和一代新人的涌现。我们教师深有体会地说过:这是十分关键的教学活动。它会直接影响其后续开展的一系列学习活动。

这是在江东实验小学502班进行的起始选题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自己提出的主题----《历年来宁波的最高建筑》、《城市的环境》、《家乡的桥》、《喝蒸馏水好不好》、《家乡的美食》、《走进宁波文明城市》、《春节》、《充满爱的城市—宁波》、《家乡的特产》、最后《家乡的特产》以23票的最高票数被录用本次的主题。对孩子来说,学习的任务越小越好,学习的对象环境越近越好。

如从《棋海畅游》到《校园棋海畅游》分别开展的是身边痴迷于棋的“校园棋人”、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 “校园棋事”和人生如棋的“校园棋韵”“等子课题的研究,这样的内容与学生的身边环境紧密联系,交流的是自己学棋、看棋、赛棋的亲身感受和体验。说的是身边的真人、真事、真过程,学生的收获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篇章:开题指导

确定了活动的主题后,应让学生围绕主题就近实地的了解与主题有关的周边事物和现象,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对其涉及的内容或观点进行归类、整理;整合、梳理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帮助学生确定体验的活动和探究的方向,整理成4-5个子课题。

A:教学基本策略:

以主题为中心 做好有效指导 B:学生主体体现:

1.可尝试着让主题被选中的那一组负责进行一些相关信息的传授,他们相对班内其他同学有着对这一主题内容的更大的兴趣和更多的了解。

2. 各子课题组组长可自荐,也可以是他荐,给他们一个机会,让学生充分地展示他们的真实思想,激发学生的潜能。

3.学生自主选择组成合作小组。

C、导师有效指导

1.导师提示的情景信息首先要考虑跟学生有密切联系的,就近实地的周边事物和现象,尽量少用网上的这种舍近求远的信息。情景设置得好,就能把抽象的理论生动化、生硬的原则形象化、深奥的理论浅显化,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对学生比较熟悉的主题内容,如:《宁波—爱的城市》我们无须做得太过,入题精准而不冗长,以免冲淡了开题指导的主要教学活动内容,而显得头重脚轻。而对学生比较陌生的主题如:《走近宁波的民营企业》则需要教师在这一环节做得充分些,唤起学生对民营企业在宁波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激起学生对民营企业家的拼搏精神的敬仰之情,从而引导学生从自己比较熟悉的领域入手,从不同视角提出自己愿意的感兴趣的子课题内容。

2.将学生对主题内容提出的问题与他们一起进行归类整理,相同相近类型的问题进行整合、梳理并归纳出感兴趣的话题,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帮助学生确定体验的活动和探究的方向,整理成4-5个子课题。

3.让学生在竟聘组长的同时说出竞聘优势和初步设想,导师适时地进行初步方法的拟定指导(活动的地点、途径、记录的方式)即如何去完成我们的实践学习活动。同时以温馨提示的方式让组长明白自己的职责:将带领本队队员正常有序、积极主动地开展活动;根据队员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任务的分工;组织队员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组织队员及时整理、汇总资料,展示活动成果。

D、主要教学步骤: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引发思考,提出问题

3、归纳、确定子课题

例如: (1)儿童公园之旅:

雕塑组 石头组 设施组 环境卫生组 游人文明组 (2)消防铭于心 幸福伴我行:

火灾情况调查 统计消防安全设施 防火要领调查 遇火逃生方法 (3)走进荷的世界:

荷之美 荷之形 荷之史 荷之韵 荷之文 (4)交通安全:

交通设施 交通事故 走路安全 行车安全 (5)精彩奥运:

我说奥运英雄 金牌背后的故事 心目中最伟大的教练 最有价值的金牌 (6)走进东海花园社区: 配套设施 社区环境 居民民意 居委会与社区 (7)与中国奥运握手:

旧中国奥运的屈辱历史 中国申奥成功的原因 我为08奥运的行动 (8)畅通工程靠大家: 车 交通基础设施 人 (9)公交车

路线 设施 服务 广告

客 路 安 设 设 服 服 卫 广 群 广 流 线 全 施 施 务 务 生 告 众 告 量 合 设 比 创 设 质 问 产 反 创 问 理 施 较 新 施 量 题 生 响 新 题 性

4、竞选组长 方法拟定 自主组队 5、讨论活动,分工负责

让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一定的职责,分工不能只有其形,而没有其实质。应切实地使活动的开展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水平,发挥自身或同伴的学习优势,在组长的协调统领下每个成员自主地为同伴的学习提供积极的促进性的影响,从而保证每个学生在这个学习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中为共同的目标任务积极互赖,人人尽责,主动完成各自的活动任务,获得个性的张扬并健康地发展。

6、课后延续,商订计划

第三篇章:计划修订

随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家的目光都被精彩的活动,丰富的成果所吸引,往往忽视了活动过程中学生枯燥的计划修订与完善。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一次性制定出完善、周密的计划。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特征也决定活动计划必须适时进行修订,以使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下去。 A:教学基本策略:

在交流中质疑 在反思中提高 B:学生主体体现:

让学生找一找、评一评同伴制订的活动计划中自己最欣赏的部分,学生在积极评价中,学会发现他人优点、欣赏他人、学习他人的优点,完善自己的计划。同时面对自己或他人制订的计划,学生间进行有效的质疑,从而进行有效的释疑,在质疑、释疑中自主地进行计划完善。设立“困难”发布平台,自主交流,互通有无,自己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进一步完善计划。

C:导师有效指导:

1.在积极评价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发现他人优点,从而进一步学习他人的优点,完善自己的计划。

2.学生通过质疑,在“质疑”与“解答”的对话中进行了评判与反思,对已有知识进行了重新建构,从而进一步完善了计划。但因为学生的已有经验有限,并非所有的质疑都能有效地促进计划的完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适时小结,去粗存精,统一认识。

3.当学生的活动遇到各种客观条件制约,一时无法解决时,教师不能有求必应,而是帮他们及时建立起一个长期交流的平台,靠集体的力量自我解决。

4.只要实践活动没有结束,计划就存在修订的可能。教师要随时了解、督促学生活动开展的进程,及时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活动计划。

D:主要教学步骤

1.激趣导入

先要让学生研究的子课题,紧扣本次活动的主题.再周详考虑开展活动所需的条件.此外还因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选择最佳的汇报形式。

2.在欣赏中完善

可以用多媒体出示各组的活动计划,集体讨论各组活动计划中的亮点。在交流计划中学生最欣赏的地方,思考能否为各自的小组所用。

3.在质疑中完善

交流这些计划中学生发现的疑问,举行一场答辩会,释疑大家心中的疑惑。可以各组讨论、筛选疑点,准备派代表集中发言。再通过答辩会方式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质疑,被质疑小组稍做准备后回复。此时教师适时小结。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需要进行 “方案的可行性”、“活动意义的明确性”和现有条件、资源等方面的因素的考虑。

4.在互助中完善

可以设立长期的“求助热线栏”,以便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随时交流。学生间求助、交流修订计划,相对与具体的开展活动来说,显得有些抽象与枯燥。计划的修订完善,并不能仅仅依赖一、二节课来达成。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计划在成人的眼里还未充分完善,而阻止他们开展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许多计划中的纰漏可能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只要实践活动没有结束,计划就存在修订的可能。所以,我们不能苛求学生修订计划一蹴而就,只能本着尽量减少纰漏的想法,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周密些再周密些。特别对刚入门的中、低段学生更应以鼓励为主。

戎徐小学小课题研究计划 2005、10、13

课题题目 指导教师 秋天的果实 周老师 班级 302 组长:罗娜 课题组成员:卓思怡、黄婧、王依蕾、陈浩、江帆

活动计划 任务分工 黄婧、罗娜:手抄报 陈浩:模型、标本 罗娜:图片展 王依蕾、卓思怡:标本、图片展 江帆:幻灯片、图片展 活动步骤 备 研 究 3星期 1、秋天不同果实的皮是怎样的? 2、秋天不同果实的核是怎样的? 3、秋天不同果实的叶子、花、枝是怎样的? 4、秋天成熟的有那些果实? 5、秋天的果实为什么会成熟? 黄婧、陈浩、江帆 段 准1—3天 为活动制定一个计划。 阶时间 任务(我们想研究??) 人 罗娜 负责

整理汇报 1星期 制作:手抄报、幻灯片、图片展、标本、模型 王依蕾、卓思怡 活动所需要的条件: 去阅览室、水果批发市场、电脑、到徐戎公园、拍照 预期的成果:手抄报、图片展、调查报告、制作模型、标本 在书面计划修订指导活动中,我们教师有责任对其进行相关的引导。如:我们的计划如何能紧扣本次活动的主题;如何选择最可行的探究活动方式和最可行的记录方式和体现成果的方式;小组学生根据教师的温馨提示,亮出本组的最得意之处,经全班同学的充分对话交流后,肯定亮点、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制订者面对自己制订的计划可能“不识庐山真面目”,接受同学的质疑,集体的智慧进行释疑的过程,是对计划有目标性的再一次回顾与提升,在释疑中可能制订计划者能从中发现最初制订计划时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对计划的可行性是一次很好的检测。教师随即在电脑中将符合活动的实际的那部分用红色来标示,还不够之处用蓝色标示,这样学生会比较清楚地意识到计划修订应该注意的事项:我们不要急于求全,求多,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时间限定的情况,缩小一点,在交流对话中,逐渐明理计划是怎样修订的。懂得计划修订对主题活动开展的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计划的修订进一步明确活动的目的性,从而更有兴趣及热情投入后续的实践活动。

5.过程计划的完善

流程:前期活动的回顾汇报------下一步的方向-------现场修订

在一定的实践活动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的初步方案一一了解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典型的方案修订指导,这是非常需要的。

第四篇章:实践体验(技能培训)

郭元祥教授说:实践在这里是指学生运用已经有的知识和经验,基于调查与访问、实验与观察、设计与制作、参与与服务等活动过程,在真实的情境分析解决问题的活动,是学生一种特殊的认识、理解与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A:教学基本策略:

以实践为载体 注重真实体验

B:学生主体体现:让学生在开放的活动过程中产生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遵循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原则,让学生在体悟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C、导师有效指导:

1、活动之前需要教师对各子课题组队个别指导,进一步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在指导中逐步由扶到放,培养学生的能力。

2、对需要进行访谈的同学,一般要求设计访谈表、拟订访谈提纲、选择能提供最丰富的信息的对象、取得访谈对象的同意和认可、确定访谈的时间和地点,以及与主题相关知识的了解和熟悉程度。如:03年上半年,通途小学五年级同学开展了《伊拉克战争大调查》的活动,调查的内容是这样设计的:

1)你是否知道伊拉克战争?(知道、不知道) 2)你对战争持什么态度?(反对、支持) 3)你希望谁能获胜?(伊拉克、美英联盟)

4)如果宁波组织反战游行,你会不会参加?(会、不会)

5)战争结束后,伊拉克政权归谁?(美国、联合国、伊拉克) 6)伊拉克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有利、有弊) 7)伊拉克是否会使用生化武器?(会、不会) 8)现在的战况如何?你了解吗? 9)伊拉克战争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学生通过向学校老师、3-6年级每班10位同学、向家乐福超市门口的顾客、服务员、向菜场门口的和小区内的各类人的大量的调查、观察、收看电视新闻等方法写下了他们真实的感受和感想:“从小到大,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真实的战争,我讨厌这样真实的战争,我希望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调查过程中,我了解到社会调查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有的人不睬你,只管干自己的事情,这样的事让我怎能不难过。还有,有一些看我拿着调查表,以为我是卖报的,问我多少钱一张,我说明原因,他才明白,我满脸通红,这样的事情,好多同学都遇到过,但我们也克服了。通过调查,我认识了复杂的社会,还知道了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耐心。”这一段的日记我们看到了学生面对失败的勇气和再次努力的真诚。

3、对需要用到统计表、观察记录表、计算机操作或制作作品的小队或个人,要分别给予相应技术的指导与支持。

4、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统筹安排,协调组织,使实践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包括处理突发事件)。如一切正常,此时教师可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到一个活动小组中,予以适时的帮助及安全的管理。

5.用教育的直觉和敏感,抓住典型事例和活动中鲜活的素材,并对学生进行跟踪关注,促成学生的深度体验,防止浅尝辄止.

6.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记录,引导学生采用表格式、日记式、过程式等方式来进行记录,保存好资料。

D、主要教学步骤:

1、活动前:细致地进行个别指导。

2、活动中:各组亮相 分组活动 简单整理 情况反馈 互动

教师小结 这一教学活动是在实践活动现场进行的,需要相当数量教师的配合,2004年4月李惠利小学的老师们(有科学、体育、语文和信息技术等学科)创造性地开发了《儿童公园之旅》这一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促进学生成长的课程内容。学生通过在儿童公园的实地考察、调查采访、拍摄记录等活动。现场以口头表述、视频制作、诗歌、快板、小品等形式进行展示,使得学生的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分析思考的能力和社会公德的自我教育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这次区级公开教研活动成功地探索了生生互动、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社会学校互动的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听课教师身临其境地与学生共同去认识新事物、了解新世界、获取新知识,又较好地解决了在实际活动中的学生安全维护和临场突现的疑难问题的解答。真正地体验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更是同一起跑线的学习伙伴这一新角色。

第五篇章:信息整理

A、 教学基本策略:

去虚存实,实中求升 B、 学生主体体现:

信息选取的标准和整理的办法不是由教师来给出,而是经由师生的讨论来确定。信息材料的选取和整理也都由学生独立来完成。 C、 导师有效指导:

1、给出问题,而不是给出标准

活动主要是指导和帮助学生选取和整理有助于子课题的研究和成果的表述的信息材料。学生迫切需要选取的标准和整理的办法,但这不能由老师来给出。代替学生思考的结果是学生不会思考。这样也失去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指导时,应给出的是具有指导性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思考中自己获取答案。而且这样也更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体现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和魅力。 2、师生互动,更要生生互动

活动中用到较多的是讨论,这也是最能体现互动的地方。我们常常认为在活动中,权威肯定是教师,所以讨论更多的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而这时,我们恰恰忽视了真正应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担当“权威”这一角色的人----学生。所以在活动中,不但要师生互动,更要生生互动。设置有意思的环节,让学生扮演“权威”,在“权威”与“权威”的平等对话中,充分激活课堂,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D、主要教学步骤:

1、选(真实、针对、典型、有效)

2、删(重复、针对性不强、认知水平有距离) 3、增(缺少、不全) 4、提炼、汇总

各组展示信息并提出信息整理所遇到的难处,教师指出信息整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信息整理主要解决的是:哪些信息材料有助于子课题的研究和成果的表述呢。师生在互动讨论过程中形成信息整理的原则

、各组谈一谈对别组信息整理的意见和建议(初步)和各组填写信息整理反馈表

信息整理反馈表

第一部分:选择打√ 6、各组交流反馈信

1、信息是否都与该组子课题相关?( ) 息

2、信息是否都能为成果展示服务? ( ) 教师给出指导性问

3、信息是否都经过适当地分析和整理? ( ) 题:

4、信息是否都有适当的表述? ( ) 是否接受别组对你

5、信息的记录方式是否都合适? ( ) 们组的意见或建

第二部分:填写对该组信息整理的意见或建议 议?为什么?和你

们组会如何改进?

举例说说具体做法。

7、教师小结,并提

出希望。

如:除了要分析和选

用适当的信息和要

适当地整理与表述

⑶填好后,由组长将信息整理反馈表送到其他组的地方 信息外,还要形成与

⑷各组阅读信息整理反馈表,讨论其他组为自己组提出的建议 主题有关的看法、结

论和自己的观点等。

E、学生活动中的其

他注意点:

1、快速阅读收集到的资料,得到原始数据,区分相关信息和无关信息,找出哪些是与主题内容紧密联系的,删掉那些是与主题关紧不大的或不重要的内容,还需作哪些方面的继续的实践探索的。 2、用文字加以整理或归类整理成统计图表或表格。

这是在每一组的实践基础上的讨论交流,如:我区镇安小学开展的《我是宁波城市文明的见证人》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与社区摄影协会的老年人一起走进城市,用拍照、文字等形式从城市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大方面,收集了有关风景、特产、人文和政府城市管理窗口的大量的图片文字资料。一本本的成果如何向大家展示呢?简单的资料汇总、堆积,其教育意义就不大。就是要将收集到的信息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认识,并提升对该事物或事件的理性认识,用我们的话说,就是要求学生从中筛选出最能说明主题内容的、最能反映本合作小组的活动经历的,用学生自己的话,(而不是老师代写的)和最擅长的表达方式将活动中特别感人的、精彩的、最有价值的信息成果整理归纳出来。

第六篇章: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顾名思义是展示,但她所展示的不仅仅是成果作品,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思维的交锋、过程的体现,即成功喜悦分享和探索的困惑分解和分忧。通过展示,认识到

自己实践活动在生活和社会中的价值意义,增进自我成就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我成就欲望、社会角色感,增进积极的情感体验。

A:教学基本策略: 重交流互动 避单向展示 B:学生主体体现:

根据学生的成果内容、自身特长,自行选择不同的汇报方式:

1.制作展板或成果上墙,组织学生参观、交流。

2.网上交流,可展示、论坛,让学生互动交流,及时了解更多知识。把成果制作成PPT在网上展示,再组织学生论坛,充分阐述自己的见解。

3.通过图片、表格、活动片段的展示,学生的演讲、小品、快板、诗歌等表演形式进行。等等 C、导师有效指导:

1.指导选择结果表达方式。首先要了解学生进行了哪些活动,有什么内容,在结果交流中需要达成什么目的,并据此来选择适当的结果表达方式。成果展示不是单向的汇报,而应是双向的交流。要尽量激发学生的情感,所以要引导学生多采用生动、活泼、直观的交流方式。

2.寻找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结果表达方式。要尊重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要指导学生充分考虑到学校、学生的条件。这是活动成功并且有效的保障。

3.指导学生养成实事就是的学习态度。重视学生对活动过程的回顾和反思,让学生在经历中提炼。同时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并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增强自信和继续探究的欲望。

D、主要教学步骤:

展示 互动交流

提升认识

在展示交流中应避免单向的变相灌输或是演戏形式,否则学生只关注自己的成果如何展示,而无心倾听、关注、思考别人的成果,一些经精心准备的、甚至是老师参与编写的发言稿,听起来是精彩无异,但细细回味总感觉到有距离。达不到教育提升作用。成果交流中需要有学生的共同参与交流,对话讨论,以促进学生产生新的问题和想法,继而有持续探究实践的一种欲望。如:我区太古小学602班开展的“足球明星”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从网上等途径收集并打印了明星的照

片,下面写有一些简要的介绍,周边还绘上了修饰的图纹,功夫真下了些,在展示活动中开展交流互动,请各自的收集制作者谈谈在收集制作的过程中的有趣的难忘的事情、制作完成后的新的认识与收获、我心目中最崇拜的足球明星的感人事迹,最后也可用投票的方式选出我们602班近期的最崇拜的足球明星。以作为下一阶段深入进行的又一个主题内容。这对他们的能力是一种极大的锻炼与挑战。他们会在这样的活动中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

通过展示交流,我们教师可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活动状况,及时调整下一步的引导策略,使课程的实施处于不断优化的过程之中。

第七篇章: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这个环节是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环,它并不意味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结束,而是一个更高的新的起点的开始。

A、教学基本策略:

发展为本 鼓励为主

B、学生主体体现: 在学生初步懂得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后,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观点,对自己,对他人作出客观地评价。

C、教师有效指导

1.指导学生用客观的,一分为二的方法去评价一件事,一次活动,一个人,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在评价中,没有所谓的对和错,只要你说的合理,理由充分就可以了。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其看问题的角度也有区别,而学生在评价时又往往容易走极端,并带有很强的个人情感。所以教师不要轻易去判断学生说的是否对还是错,关于对错学生自有学生的判断。我们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想法、做法就已经很不错了。

2.要创设一个轻松的、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觉到在这里说话是非常愉快的,是不会让同学们嘲笑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够说心里话。

D、主要教学步骤:

1、明确评价要求

任何人,任何事都有他好的一面,也有他不好的一面,所以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清优点和缺点,才能离成功越来越近。

2、确定评价内容

评价不仅要关注我们的成果,更要关注我们活动的过程。要注重分析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同体验和活动后的感悟以及对活动的建议和新的认识。我们不能指望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对同一个活动主题都能有完全创新的、个性化的研究结果或“作品”。

3、进行互动评价 (自评、互评、互动) 4、完成评价记录

评价的目的不是给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定性、定质。建立健全开放型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调整评价的策略,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促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实践。教师积极营造激励学生积极进取的评价氛围,使每个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客观地认识身边的自然的事物和发生的现象。 下面是我区学校自行设计的“学习活动评价记录表”

表1: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表

主题起止时间 地点 内容 成果形评 价

学习活动 式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收获与启示: 注:评价部分用“好、较好、合格、须努力”表述。收获与启示由学生从能力、表现、实践体验等方面进行自评。

表2:

姓名 课题名称 评价内容 我的表现 活动时间

我在主题活动中的表现 我承担了什么任务,完成得怎样? 我在活动中做出了什么贡献? 我在本次活动中有什么收获? 小组伙伴的评价 家长的建议 指导教师的评语 我的收获与努力目标

表3: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评价表

(小组或自评也可用于家长评)

组长姓名 小组成员 总体内容 自评 组评 家长评 1.在活动中,大家(或

你)能积极参与活动,主动与人交往 2.每次活动是否人人参与,团结合作 3.活动中,查阅了多少资料?动用了哪些方法查找? 4.在活动中发现了哪些问题?你们(或你)有什么思考? 5.活动中有无战胜困难的经验?口头介绍其过程和体验? 6.活动中有无完整的记录和完整的资料?(文字、摄影、图片、绘画等) 7.活动中学到了哪些方法技能? 8.活动中综合运用了哪些知识? 9.活动中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10.下一次活动时,你想从哪方面着手开展活动。 在总结反思中,学生对活动结果的分析与评价采用“自我参照”的原则,而不以“科学参照”为标准,即以学生以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为参照系,而不以科学领域的发展水平为参照系进行总结和评价。学生可以从“我学会了什么、我明白了什么、我掌握了什么方法、我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得失、我打算如何进一步开展实践活动”等来反思。也可请家长、社会人士来进行鉴定等方式来进行。从而提高学生活动的内在动机和自信心,激励他们更热情、更努力地参与活动,而且使学生学会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结果负责。它是学生个体获得自我感知、走向自律的必由之路。

(二)实践成果

六年来,与我们学生,与我们的同行们见证了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成长和自身的发展。

(一)学生学习方式的综合变革

“教学链”为学生发展个性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一个完整的学习经历。学生真正感受到他们就是自己课程的主人。

传统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来说,从阅读教材、寻找参考资料、备课、写教案、直至上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 ,是一种固定的程式。对学生来说 ,从预习、听课、笔记 ,到复习、练习 ,也构成了一个定式。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来说 ,无疑是被动的 ,我们创导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活动链是打破了按部就班的教和学的程式的。从现实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始,自主选择合作学习的伙伴,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并客观地进行自我的和相互间的过程评价,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是愉悦的、自主的、健康向上的,他们完全有能力来策划、制定并调整自己的活动行为。在《重读雷锋事迹 弘扬雷锋精神》的开题指导的教学活动中,当师生确立了子课题进行课题组长的竞选时,一位男同学胆怯地站起来说:“我是不太善于表达的人,但我平常十分乐于助人,我愿担任《学雷锋行动小组》组长”。另一位女同学说:“我平时做的好事还太少,我愿意在《学雷锋行动小组》中做更多的好事,并担任组长”。在《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的开题指导的教学活动中,许多同学以赞许的语言真心地推荐他人:“----同学知识面广。组织管理能力也强,我推荐她当组长。”“---同学性格开朗,活动能力强,威信高,我推荐她当组长。”真诚的话语,体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在活动的过程中与他人、与自我自然地形成时空上的意义关系,此时报以的是同学们的发自内心的鼓掌。我们想那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要追求的目标吧。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后,白鹤小学邀请了刚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复员回来的一位学生家长给学生讲述“神舟”五号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没想到,讲座激发了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的兴趣。学校抓住这个时机,组织并开展了“学习航天英雄、畅想神舟六号”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通过观看“神舟”五号图片展、撰写观后感、描绘“神舟”六号手抄报、设计“神舟”六号知识网页、制作“神舟”六号模型等一系列活动。学生创造的火花不时地在活动过程闪现出来。中央电视台通过网络信息得知他们在两年前就开展“畅想神六”活动,如今美梦成真了,就特邀他们在2005年10月14日下午1:10—1:25,去宁波电视台新闻直播中心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同步连线,直播了白鹤小学“学习航天英雄、畅想神舟六号”活动。何志凌、华鑫韬两同学和他们的辅导老师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特别报道”北京演播室主持人李小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世杰教授,通过卫星网络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神舟六号发射升天后,从电视屏幕上看到有碎片掉下来,这是为什么?”“太空中是没有氧气的,而我们没看到宇航员在航天飞机上戴着氧气面罩,那他们又是如何呼吸的呢?”面对两名小学生对探索科学表现出的浓厚兴趣,对同学们用彩色卡纸、可乐瓶等材料自行设计制作的神舟六号模型,徐教授直夸做得好。同学们的想像力、创造力、爱国之情、以及为之而奋发的动力和喜悦自豪之情也就不言而生了。

(二)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群体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个全新的课程,一个由“教师”向“导师”角色的理念转变正在变为我们的教学现实。我们的教师更贴近于学生,努力充当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协调者、参与者、领导者和服务者,由原来课程的实施者转换为课程的设计者、规划者、实施者和评价者。从“一桶水”到“一股清泉的开拓者”,从“断然的批评”到“附下身倾听”孩子的心声,从而以更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1.转变了教师的角色(即从教师向导师的根本的转变) 教师在活动中的角色如下表:

主题辐射:主动发展 制定计划阶段:

激发兴趣,发散思维 → 咨询,思维点拨,方法指导

↑ 活动的引导者 ↑

成果交流阶段: 活动的协调者 活动实施阶段: 成果,交流评定 活动的参与者 实践支持, 对学生 活动的服务者 激发新问题 关系协调, 意志鼓励。 课程反思 对自身 ← 主动发展 2、转变了教师的观念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全区的开展,也带动了教师的思想转变。各科教师都开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由原来注重知识的传授到注重方法的运用。

教师从开始的“茫然”---“畏惧”----“试试”--- “惊喜”---自信,教学实践活动不断给老师们新的体验,新课程带来的清新的空气和孩子们的成功与快乐,使得我们的教师变得更自主、更愿付出。这在我们整个江东区已形成了一个正常的良性循环,通过学习、思考、实践、再学习、再思考以及相互的探讨、交流、总结的过程中逐步地提高开发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理解和感受到了教育工作的那种永远常新的独一无二的创造美,于此,教师自身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也从中得以体现。一支由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小组、教坛新秀为骨干的朝气蓬勃的、有独特思想的、特别能奉献的教师队伍正逐渐地壮大、发展。04年11月李惠利小学的俞盈盈老师在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培训活动中承担了《迎奥运 赞08》的开题指导观摩教学,在2004年12月宁波市综合实践活动研讨活动与2005年11月宁波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骨干教师的培训活动中,梁海燕、童常春、陈裕盛老师都分别承担了《走进李白》、《科技就在我身边》、《美丽宁波—留有我们的足迹》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和“开题指导”观摩研讨教学活动。在全市乃至在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中产生了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教师自身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也从中得以体现。大量的教学实践的经历,使得我

们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不断地更新和洗礼,他们是课改的第一发言者,有着更多的独特的感受和属于他们自己的成功,由衷地写下了与众不同的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在全国、市、区级获奖、发表并汇编。

教师论文、案例获奖、发表统计表(具体成绩看附一): 级别 全国级获奖 省级获奖 市级以上发表 市级获奖 区级获奖或汇编 篇数 8篇 1篇 5篇 15篇 76篇 备注 其中两个奖项是课程研究成果。 其中三个奖项是基础教育教研系统研究成果。 我们的老师说得好:“通过学习尤其是亲身的教学实践使我们原本踌躇不定的思绪 ,得到了一次次的梳理,达成了更清晰的认识,更多了一些理性的思考,更坚定了实施新课程的信念。”

(三)学校校园文化的重塑

一个一个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正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整体校园文化。好些学校由此逐渐走出传统,形成个性,办出特色。

太古小学开展的《腾飞的足球》、《与足球人面对面》、《足球赛事》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得该校的足球特色教育日显其效,促成了校本课程的建立。2006年5月,在省“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成果推广会作了题为《构建小甲A足球校本活动课程实践》的专题发言,得到了杨章宏会长等专家和其他省内同行的一致好评。杨章宏会长高度肯定了太古小学把学校特色与综合活动强强联合,形成了学校浓厚的小甲A足球文化氛围。

黄鹂小学通过《校园棋海畅游》等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得学校的棋文化建设不单停留在学校硬件的建设上,更提高了学生内在修养和综合素质,乃至于一批有实力棋手的成长,对整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生源大量增加,使原本默默无闻的学校在短短几年之内名声大震!

李惠利小学是科普特色学校,几年来精心组织的“我爱科技”、“科技就在我们身边”、“小小发明家”等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了发明的乐趣,启迪了全校同学的智慧,激发了学习热

情。同时学校也成为了“浙江省创造学研究会团体会员”,“中国青少年科普活动实验基地”,“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实施项目示范学校”。学生的小发明在全国乃至世界多次获奖,机器人小组在浙江省,全国经常获奖的基础上,还在泰国曼谷举办的2005年度世界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中,一举捧回了“工程创意”项目的“最高荣誉奖”。

中山东路小学成功创立了“FXJ”联合学校,与江东区交警大队联合开展了“同学交通法,共

做文明人”大型主题活动 ,举行了“小手牵大手”《道路交通安全法》知识竞赛,与少儿节目《七色花》共同拍摄制作了一期以交通安全为主题,以《道路交通安全法》为主要内容的节目,开展了“消防铭于心 幸福伴我行”和 “珍惜生命 远离火灾”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两年来,以“FXJ联合学校”为平台,深入开展了对全校学生的自我安全、自我保护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与巩固,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的欢迎。

通途小学利用江东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设在学校的优势,借助了基地专职老师的智慧,开展了《编织--中国结艺》、《园艺--青青蔬菜园》、《烹饪--南北大菜》、《陶艺》、《木工--奇妙的七巧板》等有特色的《走进基地》的综合实践活动。其中《园艺--青青蔬菜园》还建立了一个网站。开展了《走进宁波》、《文明生活》、《风雨操场》、《一路风景一路说》等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效果很好。

(四)基地的创建与教育资源的不断开发

区教育局领导以高度超前的发展战略目光,于2000年9月就创办了宁波市第一所面向全区三-----五年级学生开放的劳技中心,2002年迁入通途小学改名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开设了烹饪、陶艺、手工、木工、剪纸、园艺、家电、金工八个项目,为学生提供独立探究、创造想象的时间和空间,配备了专用教室和齐全的电教设备,形成了“集中学习、现场动手”的教育模式,由专业技术精湛、教学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授课。为全区学生的技能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保证。也为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几年来,培训学生达三万多人次,并取得可喜的劳动成果。

2001年4月承办了宁波市“生活与劳动”的研讨活动,同年在省劳动研讨会上,基地教学情况录像在大会上交流(宁波唯一一家),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的肯定。在全国教学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陶艺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结题暨表彰会上,通途小学毛成老师作为子课题唯一发言者就《陶艺教学发展小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得到了课题组和课题鉴定组专家的肯定。课题鉴定组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桌晴君女士亲自为我校颁发了优秀成果奖和荣誉证书。

基地的做法在市级以上媒体多次报道,其中宁波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各一次;七色花专题4次;市级以上报道12次,还在各报刊登出,例《宁波晚报》、《东南商报》、《浙江教育报》,受到了同行的赞赏,滕头村基地的校长、教师、鄞州教研室、绍兴青少年宫、台州市玉环县教研室、宁波三中等的领导教师先后莅临参观。基地优良的硬件设施、务实的教学作风、完善的管理体制,喜人的办学成绩,给来宾留下了深刻印象。来宾们一致赞叹:“真不愧为全国优秀劳动技术教育基地!

利用这个教育资源我们已连续举行了六届区小学生动手做现场创作比赛。其中第五和第六届的比赛,我们结合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思路,采用当场抽签的形式,确定了《梦飞蓝天》和《我们的文明家园》的现场创作主题,由区基地统一安排创作的工具和材料,各校学生代表在规定时间内当场进行创作。小选手们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他们分工合作,精心构思、切割材料、涂抹色彩、包装部件、组合作品??..综合全面地展示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和创新灵感。

目前,我区的综合实践教育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显示了它独特的魅力和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师意识到:原有的教教材已远远不能适应现时的教学的需要,用教材教的理念,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已得到了充分的落实。通过全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努力,气象局、儿童公园、小商品市场、超市、展览馆等都成为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资源。

通途小学汇集整理了全校各班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成果,到社区进行展示、宣传,主动赢得了家长的好评和支持。李惠利小学与社区联合举行 “学习型家庭”的评选活动,有效地增强对学生家长

和社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激励作用。2005年9月我们又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主动与街道所属社区教育干部齐聚首,共研讨,有机地策划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与十月社区教育节相结合的活动方案,相继开展了《牵手共寻文明影》、《与家庭文明签个约》、《好习惯构建文明社区》等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使新课程有效地延伸到了社区。 (五)构建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运行体制及管理模式

课程实施的阵营植根于学校,全区各校自主探索研发了课程的运行体制及管理模式。在有课时保证的前提下,各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可谓别具特色。呈现了多元化的运行模式。例:1.以少先队为平台,整体推进促成效;2.以年级段为龙头,群体协作更高效;3. 以社团为阵地,整合、培优两不误;4.以班级为据点,扎实开展更普及。

(六)区域范围内的正面影响

在2004年12月宁波市综合实践活动研讨活动与2005年11月宁波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骨干教师的培训活动中,我区梁海燕、童常春、陈裕盛老师分别承担了《走进李白》、《科技就在我身边》、《美丽宁波—留有我们的足迹》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和“开题指导”观摩研讨教学活动。在全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中产生了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在大市及区级范围的公开教学观摩活动中、我们先后接待了来自桐庐、建德等全省及宁波各县市的领导、专家与同行的老师们,并在全国、省、市内进行了现场教学的观摩和经验的交流和专场的辅导讲座。2006年5月17日—21日在福州举行的全国课改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四次研讨会上,教研室乐霞萍老师将我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探索的成果经验情况向全国同仁和专家们交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首席专家郭元祥教授非常赞同我们的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能常态化有效地开展就需要这样的课程实施规划。首都师范大学科技教育中心陈树杰教授和他的夫人与我们交谈了4个多小时,一致表示我们的成果是从实践中提炼的,方法是科学的、是可行的。来自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的徐滨南老师、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的黄卫仪老师、河南省新乡市13中的冯京广老师、福建省永泰实验小学的范凤仙老师等纷纷表示我们的成

果真是综合实践活动深入有效实施的及时雨,是指导老师、学生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良方。要与我们再联系,再探讨。同时,此成果也荣获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成果一等奖。这是对我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6年来努力探索的充分肯定和莫大的鞭策。

五、结论与讨论 (一) 结论

1.主题综合 以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将各认知领域的内容融合起来实施教学是本成果的基本的思路。

2.系统完整 “教学活动链”各活动环节之间存在着延续性,是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不可割裂的一个整体。让学生完整地经历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一种学习方法的完整经历。

3 可信可行 此成果是我区教师在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和有效性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她的研究始终与我区的教学教研活动相结合,并紧密地植根于课程开发实施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她是现时及一段时期内,可以被广大一线操作的教师所采纳的,因此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上是可行的。

4科学灵活 看似固定的程序,师生却可以各有创造性地灵活地开展实施,同时在推广实施的过程中还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灵活地加以运用,使其不断地完善。

(二)讨论

1.“教学活动链”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个性差异,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常常会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要求我们指导教师具备更丰富的广博的综合知识、具有更强的

组织与课程执行能力。如何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动起来,避免能力的不均衡发展。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不预设、不干预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权。真正培养自主创新的新一代,这是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加以深入探究的课题,一项任重道远的教育工程。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其指导的力度应有所不同,年级越低的教师的指导就越要加强。

2.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活动链的实施在与当前校本课程的建设、少先队大队部活动、班队活动和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磨合,产生各种新的问题,我们要逐步明理它们之间的紧密的联系和区别。同时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在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需要以朴素的态度,根据不同主题、不同年段结合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大量地开发设计出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的综合实践活动。

3.通过“校际课程开发共同体”的“联动性”,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按过程性和动态性的要求,选择、调整、组合多样化的课程,并尽快在区域内同质、同类型学校中流通,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要求,真正起到沟通学生与社会发展、学校与社会发展的作用,实现国家课程区域性的均衡推进。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要指导活动的全过程,从现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涉及的各领

域内容看,其专业性是很强的,更何况还要强调各领域内容的整合实施。因此课程实施中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这对小学教师是一个严重的挑战,这需要专业教师的建设,逐步形成一支庞大的专兼职相结合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是我们做了什么,而不是说了什么。让我们用课程的眼光和实践课程的行动转化为学生终生受用的财富吧。我们坚信 “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链”这一成果将蕴含着健康、饱满的种子在宁波、在中国这一块课改的热土中,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hw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