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基层干部政治素养与基本能力(下)

更新时间:2024-06-26 02: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提升基层干部政治素养与基本能力(下)

高新民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博士生导师

汶川地震以后,有的基层干部是认认真真的做事,甚至于过度劳累去世的都有。有一个基层干部,在整整五个月中基本就没有休息过,从2009年2.16到7.16基本上没休息过,他的最大愿望就是给他十分钟让他睡一觉。这一种也是有的,并且比较多,平时好像看不出来他有多么的优秀,但是到了关键时刻他能够达到工作所需要的,这是一种素养。 但是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与形势任务相比不适应的,他需要握有新知识,但不具备新知识。需要把工作方式转变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上来,但是没有做得到的,这也叫做不适应。还有叫做不符合的,党的性质与宗旨不符合,党的性质两个先锋队,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可是官僚主义严重,不关心民众疾苦,甚至腐败,这是绝对与党的性质与宗旨不符合的问题。

对于不适应的要改革,要创新,要改进,要提升。对于不符合的不是改不改的问题,而是要坚决打击,这是总体判断。

(四)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是部分差距

第四个小问题是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是部分差距。不是说全都存在,只是一部分差距。如党性不足,党性的表现是多个方面的,党性是一种内在的修养。有的时候不是从党的整体考虑问题,而只是从局部利益,从个体的利益考虑问题,这就叫做党性不足。再比如理想信念和大局意识淡漠,不信马列信鬼神,这并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现象。

国家行政学院有一位教授做了一项调研,相面,周公解梦你信什么,结果在相面,县处级的调研中,当然不是全体了,100多个县处级参与,县处级公务员信的居然比老百姓信的还多。还有的人平时烧香拜佛的,这就折射出来什么?信仰空虚。这在群众中产生了很恶劣的影响,作为一个普通群众来说是可以的,但是作为党的干部如此,群众是有非议的。 干部队伍思想状态复杂,当然这个复杂是多方面的,一个是受的文化程度越高,思想问题越多。有的情况下它是一个好事,但是有的时候状态复杂也搀杂了一些个人的因素,多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

党风廉政建设任务还比较艰巨,实际上基层干部中犯错误的也不在少数,现在村官腐败也都有了,有的村官腐败好几百万,甚至不良作风,奢侈也有,跑到杭州西湖去开会,短短的几天会花费巨大,这种事也有,是最最基层的干部,村一级的。党风廉政建设任务艰巨,前面说了老百姓看不见胡锦涛,看不见温家宝,他看到的就是基层干部。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基层干部任重道远。部分差距中还包含有一些特殊的矛盾,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矛盾,有的时候我们对上负责对下负责能够一致起来,可是有的时候它是有明显的矛盾。如前面提到的,有些人所有的政策套不上,如果对下负责就得汇报,可是汇报以后上级不高兴,认为找了麻烦,增加了麻烦。这里就是一种对上负责,对下负责拿捏不稳的矛盾,但是有的干部我们得承认,有的干部是能够结合的不错,甚至对下负责放在首位的,我也曾经遇到过。 有的地方民办教师的问题,连续上访但是基层痛下决心自己掏钱解决这个问题,给他们办了社会保障,这个也是有的,这跟干部的素质是联系在一起的。但是你要彻底的转变这个问题要依靠素质,更重要的还是靠一种授权机制的改变。另外执行政策与创造性的执行政策,变通的矛盾。基层是执行政策的,大政策要靠基层来实现,甚至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组织,不管是党还是国家,包括企业和其他的团队,任何一个组织都要实现他特定的目标,共产党更是如此。可是执行政策时,政策都是宏观的,它落实到每一个地方的时候,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千差万别,原封不动的执行不可能,而且有些政策也不可能说那么细,同样都是科学发展,中央不可能说某某县到底怎么科学法,每一个县我,一个乡镇,一个公社内部都差别很大,所以这里面有一个创造性的执行政策问题。

建国前刘少奇就谈到这一点了,他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当一个大的政策公布之后,下面要创造性的执行政策,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本地的创造,这个中央政策就不能够贯彻下去。有人讲基层干部的能力一是谋发展,二是抓落实,落实还有一个创造性执行政策的问题,变通的问题,但是还有另外一种情况,要高度警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创造没有用在正地方,就是用在怎么规避这个政策,一般就是地方的或者是基层的局部利益的问题。由于局部利益导致对政策,其实是一个抵触情况,从而变通。这种情况也是有的,所以创造性的

执行政策,不能说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是还有一种为了利益而变通我觉得是需要指出来的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策不出中南海,这里面行业利益,局部利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长远来说是不合适的,同时还有权利与权力的矛盾,第一个权力指的是一种力量,第二种是利益的权利。

权利力量的权利是什么,基层干部再怎么基层,手中有是有一部分力量的,就是力量的权力。这个权力可以烂用,为个人谋利益,也可以用于为群众办好事,作为这种权力是需要制约的。另外一方面,利益的权利,如选举权,知情权,公民的权利,党员的权利都是这个利益的权利。作为基层干部,特别是最基层的干部,他也有他的基本权利,对上他有他的知情权,他有他的监督权,也可以监督上级,这样一来他行使的权力对群众行使权力的时候和他自己是处在一个连接点,我对上我有我该享的权利,他也跟上级要权利,可是对下我又向群众行使我力量的权力,两者之间拿捏好,这个度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还有一个老方法,新方法,现在的问题是有的同志说了,老方法不适应,新方法不会用。老方法不是会用不会用的问题,而是老方法要有新表现。如联系群众,怎么联系,过去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做什么决策了,到群众中征求意见,。这是老方法,也就是一种决策方式,工作方式。干部起了主要性的作用。现在要有新表现,这个事重要,作为一个议题提出来了到群众中调研,群众可能觉得这个事不重要,其他的事情更重要,群众也可以提出议题来并主动的参与做一个决定,发布了,群众主动的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这就叫做民主决策。就是说群众路线也需要有新内涵,另外还有新的方式,民主,法制,这都是新方法的问题。差距中也包含有这些矛盾,有的时候我们处理的不好。

(五)差距怎么产生的,怎么解决,需要基层党建作为支撑

第五个小问题,这些差距怎么产生的,怎么解决,需要基层党建作为支撑。可是基层党建支撑有限,各地不一样,有的基层党建搞的非常好,有的相对一般,这里面一把手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上级重视,基层党员就搞的好,上级不重视,基层党建就一定搞的不太好。什么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升,那就谈不上。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基层党建是基层干部提升政治素养和能力的重要支持系统,在这里支撑不足有多种表现,如基层组织是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如职责和可用资源不对称,现在基层组织赋予的职能非常多,但是能够运用的资源相对少一些,不对称。

有的乡镇政府严格意义上负债极其严重,都该破产了,只不过是个政府,不能让他破产而已,所以可用的资源有的很少。另外工作辛苦,群众评价反差比较大。有一些调研数据都表明,确实是群众不太理解,认为基层干部形象如何,认为一般的比较多,不好意思说的也比较多,在一个几千人参与的调研里面,认为基层干部群体形象很好的居然才56票,认为好的348票,一般的2000多票,不好意思说的1900多票,还有800多票是不好说。在这里面这个群体就有几百个人参与还好,问题是几千人参与,其实基层干部非常辛苦,作为基层干部你最大苦处是什么,第一各行各业的上级部门没完没了的检查工作,3000多票,我原以为基层干部会说最大的苦处是工资少,没想到是应付上级的检查。这有一个街道办事处在一天之内就有六起检查组,有一个乡镇一年之中就是90多起省市县各级检查项目,居然有90多项。有的地方乡镇,南方有一个省,乡镇一级不太一样,有的一年中有150天,有的是300天都用来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他把最大的苦处用来应付检查,没有把工资放在第一位,我觉得大家也还是可以的。

首先,基层干部群体形象不太好,也不全怪基层,一些是政策问题,没法兑现,有的政策不是不想兑现,而是没法兑现,导致大家说中央是恩人,省里面是亲人,县里面是坏人,乡镇里面是恶人,导致出现这样一些顺口溜,这是一种极端倾向,多方面的因素促成了。可是不管怎么说,工作辛苦,群众评价反差较大,这是应该值得高度重视的。

其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都说党建重要,实际上那就是依赖领导者的素质决定的。另外,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各行各业的基层党建千差万别,就作为像我这种宏观上说说的比较多。但是各个行业的具体的基层党建我们作为学者没有实践经验,不了解它的特殊性,而从事这个工作,了解特殊性的人他又没有时间,没有经历去做一种理论上的提炼,从而无法得到升华,就两个结合做的不是很好。

最后,工作创新与能力发展不平衡,各地的基层党建创新大不一样,有的确实是走在了时代的前列,符合时代需要,有的相对滞后一些,这种能力的发展我觉得是由各地的具体情况所决定的,不太一样。这是第二个大问题。

三、加强基层党建,提升干部政治素养与能力 第三个大问题加强基层党建,提升干部政治素养与能力,这就是一个基层党的建设问题。作为一个素养和能力,它的特定内涵是有限,但是作为一种建设,政治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是通过多方面的建设体现出来的,而且这些建设有的取决于个人,有的不取决于个人,这两个方面都谈一下。

作为这种建设的基本路径,其实就三个,一个是教育,而且是终生教育,第二个,制度导向。因为人的行为一价值,二规范,第三个是社会实践。只有在实践中能力才能够得到提升,素养才能不断的提高。

(一)坚持终生教育

第一,坚持终生教育。终生教育包含组织教育,也包含自我教育。这种自我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转变理念,转变什么呢?终生学习。因为时代是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不断变化,而我们的知识和能力都是有限的,这就需要终生学习。只要你还在做事就得学习,其实这种终生学习的理念已经达成共识了,如媒体调研,一个干部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有四类群体,第一类群体,网友把终生学习与时俱进放在第三位;第二个党政干部同样的把终生学习,与时俱进排在了第三位;还有专家学者,这一类群体把终生学习与时俱进排在了第一位,我想跟他们的工作性质是有关的;还有第四类一般群众,就是网上,可能有的群众就不上网,就对一般的群众进行调研,一般的群众把终生学习,与时俱进摆在了第二位。这四类群体尽管排序不一样,可是都把终生学习与时俱进作为前三的选择,这就说明它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了。 学什么很重要,学什么?毕竟是政治素养,毕竟是党政干部和基层干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重要的内容,还有学习历史,其实从过去的历史,特别是从犯错误的教训中汲取历史的经验,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再比如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知识,那是永无止境的。学习民主法治的基本的知识,这都是需要的。

还需要特别强调学习和实践的关系,可以这样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践,而且最重要的学习还是从实践总结经验。一个干部的成长过程中,善于总结经验的,他都成长的比较快,学习最终要在实践中经验,而实践本身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这是需要强调的。

(二)提升思想政治水平 第二,提升思想政治水平,一个人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也就是政治素质的修炼过程,素养就是素质的修炼,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提升思想政治水平,首先是一个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非常重要,它是一种内涵丰富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首先是一个价值取向,从哲学层面讲它的含义就是物和人相比,人是最可宝贵的,作为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最重要的。

它的第一个含义就是刚才提到的,哲学层面物和人相比,人是最可宝贵的。第二个层面是属于政治层面的理解,公权力和民众利益相比,是以民众利益为本位,而不是以公权力为本位。还有以人为本的第三个层面的理解,个体的利益和公共利益相比,个体的利益服从于公共利益,但是当为了公共利益不得不牺牲个体利益的时候,个体利益必须得到合理合法的补偿。这就是以人为本在三个层面的含义。

思想政治水平中还包含有民主的素养,换句话说如果连民主最基本的素养,最基本的知识都不理解,就没法引导民主政治。举一个明显的事实。有一个政协系统的领导,全国两会期间人家问他,你对官员家庭财产公开是怎么看的,你赞成也罢,反对也罢,如果你能够言之成理大家都承认,你还具备基本的素养。但是没想到这个领导说,老百姓为什么不公开,民营企业的老板为什么不公开他的利润,结果舆论哗然。这个领导连最基本的民主素质都没有,老百姓当然不需要公开,因为他不当官。民营企业的老板,他的经营的情况国家工商局,税务局已经有所了解了。他不一定面向全社会公开,可是你不一样,你是领导者,你是公权力行使者,公权力行使者隐私权减损这是在全世界都通行的民主法治的基本的内涵。可是民主与法治的提供,因为你掌握了权力,你的隐私极有可能侵害到公众的利益,比如包二奶,老百姓包二奶是一个道德的问题,民不告官不究。可是你作为领导,那就是民不告官也得究,所以你的隐私一定要有一些减损的。隐私权减损这就是民主法治最一般的常识,可是这位领导居然能说出雷人的语录来,这句话被称为2009年来十大雷人语录第一条。领导能说出这种雷人的话来,这说明什么?民主法治的素养比较低,所以民主法治的素养要提高。

法治素养是什么,依法执政的要求。什么叫依法执政呀?该走的法定程序必须要走,比如国家明确规定国企改制必须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然而有的地方搞改制,一个决定出来

了工人连知道都不知道,于是就上街了,搞群体性事件了。这叫做什么?没有依法执政。应该有法制的素养,该走的法定程序环节一定要走。甚至我到有的县里面去,比较贫困的县,都说现在不依法执政不行了,老百姓动不动就给你打官司,这就需要提高法制的素养,这是一种思想政治水平。

服务观,前面已经几次提到了。没有服务观,在今天,死路一条。

另外还需要有干事的心态,奋斗的精神,这个非常重要。长期执政最容易发生的危险就是精神懈怠,在这个背景下,干事奋斗是不可缺少的。实践中有的人真正的能干事。我有一次去一个副省级城市的一个区,有一个区委办公室的主任那真正是为了打造特色一条街,我去的时候已经是打造特色一条街的时间有一年半,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这个办公室主任所有的双休日,节假日全部的用来加班。结果他一主动加班,他手下的人也跟上来了,我说你这是违反劳动法的。但是没想到,人家是这样说的,这跟劳动法无关,是我们自愿的。结果一年多的时间,这个街搞的像模像样,后来治理一条十几公里长的污水河,三个月就完工,因为有的地方,十几公里长,干了一年多。这是三个月就完工,三个月期间区委区政府所有的工作人员双休日都用来做义工了,看到这种干事的心态奋斗的精神导致这个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02年的时候和另外一个区,两个区的财政收入基本持平,但是五年之后就已经拉开了差距,两个区都发展。但是我刚才提到的这个区,比另外的一个邻区已经高一倍了。从基本持平,五年之后高一倍,跟这种干事的心态奋斗的精神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一些城市里面,由于生活条件比较好,公务员工资不高,但是温饱有余,所以社会上把他们叫做经济适用男,这个都是有的。在这个背景下,好像大家的差别也不是太大,腐败也很少,但是大部分都是能五天半的班,我绝不三天办完,能拖几天是几天,缺少一种干事的心态,奋斗的精神。

还有树立大群工理念,有人说虽然是基层,但是不跟群众直接打交道,跟社会没太大的关系。不会影响到党群关系,不会影响到党的执政地位。在长期的执政条件下,所有的部门,所有的行业,权力运作的每一个环节可以说都直接或者是间接影响到党和群众的关系,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党在社会中的公信力,所以群工理念是需要的。

(三)加强道德观,价值观建设

第三个,加强道德观,价值观建设。道德观,价值观非常重要,有个体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还有组织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不同层面的内容。比如社会道德观和价值观,这个社会道德里面它包含的内容是党内党外大家都能接受的,是一个最基本的社会秩序所能够容纳下的一种道德观,维系社会制度的存在,维系社会的正常生活。

如不许偷盗,不许包二奶,这都是属于一般的党内党外都需要坚守的,包括一个最低限度的不可随地吐痰,这都是公民的素质,公民的道德都应该遵守的。不能卖国这是一般的道德,但是在社会道德之上还有一层职业道德,这个职业道德它是这个职业所独有的其他不干这个行业的人,他不一定非得去遵守职业道德。比如讲一个教师,教师讲课上课不能迟到,这就是一个职业道德。但是其他的职业道德,不讲课的人他可能倒也无所谓。再比如讲必须认真的备课,不干这个活的人,人家谈不上备课。但是别的行业有别的道德,比如说医生,医生就得救急扶伤,这是他的职业道德,就是职业道德依然带有特殊性。但是它是建筑在一般社会道德之上的,其他的社会道德需要遵守,但还得遵守特殊的职业道德。

可是党政干部,基层也好,上层干部都有共同的政治道德,和一般的职业道德不一样。医生可以是党员,也可以是非党员,有一些从政的道德不一定需要,可是对从政者来讲必须遵守。比如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干部来讲这一条是必须的。这就是职业道德,不能以权谋私,它同样的是我们的政治道德。当然不能以权谋私对某些职业来讲也是一样的,教师也好,医生也好,比如说教师我多收费,烂收费。医生我多收费,烂收费,这也叫做以权谋私,但是他的政治性就比较少了,他就属于职业道德。我觉得在今天,如果说更高的要求你做不到让你无私奉献自我牺牲做不到,但是最起码的不以权谋私是应该做得到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应该做得到的。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还是一个价值取向问题。作为一种价值取向,胡锦涛曾经为郑培民题词,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我们看在这个问题上,做官先做人,这个要求高吗?不高。老百姓还存在做人的问题,换句话说这是一个社会道德,社会公德,做官先做人,这是一种价值取向,这个档次不高。

可是胡锦涛的题词第二句话叫做万事民为先,万事民为先就大大的超越了一般社会道德,一般的社会道德不损人这就行了,更高一点是救人。可是万事民为先指的是什么?什么事都得把老百姓放在第一位,万事民为先,这就是一种非常高的政治道德要求了。这就是一种价值取向,这个价值取向,道德要求体现在我们的方方面面的政策制度之中。这种价值取向可以体现在方方面面的政策制度之中,也可以没有体现出来,那这个价值取向就成了虚的了。如果实实在在的体现为制度之中,体现在政策之中,甚至体现在个体的行为之中,那么就可以说价值取向真正的做到了,这种价值取向其实也是一种道德观,价值观的问题。 现在这种价值观,道德观在实践中经常是打了折扣。比如说信念到底是信什么,有位女士是在基建工程中受贿被抓起来的,平时自称信佛,还请了一个算卦的,说5月15号是她人生的一个坎,能渡过就没事,渡不过就倒霉了,还给了她一个护身符,挂在脖子上,说可以平安的保护她渡过这一天。结没想到,5月13号晚上洗澡一不小心把护身符打湿了,她当时就觉得非常的奥恼,5月15号离开北京,在出京高速公路收费站这个地方被截住了,人家请她下车,她坐在里面说了一连串的真准真准真准,搞的办案人员一头雾水,不明就理。原来她说的是算卦的算的真准,她信仰的是什么?其实就是一种迷信,她要真信佛,佛教的全部教义就一个词,空。连肉身都是空的,贪腐有什么用呢?她连一个宗教信仰都不是,就是一个迷信。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不是个别的,可以这样说,政治信仰和精神信仰不是一回事,信仰就是给你一个希望,给你一个目标,政治信仰和精神信仰有时候能够替代,有的时候不能够替代。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如果给你更高的标准做不到,最起码的从政道德,职业道德是一定要坚守的。也就是刚才讲的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这种价值取向是万万不能少的。 因此从政道德一定要坚持,在这个背景下,借鉴一句话就是有一个医生,他的医德很好,被他治好的病人把他的一句话挂到了网上,我觉得很有道理,他说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但是做人要有原则,做医生要有良心。人的欲望古今中外都一样,都是一种生物意义上的种群繁衍所必须的。食色,食是为了获得养料,这个生物能够活下去,色是一种种群后代繁衍的一种需要,只不过生活条件好了,才出现了所谓的爱情之类的说法。因此在这个背景下,人的欲望都是一样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尽的。但是人的行为大相径庭,有的很高尚,有的很低下,就是一个价值观价值观的问题。

做人要有原则,也就是胡锦涛讲的做官先做人,做医生要有良心,道德,职业道德,对从政者来说就是政治道德,政治道德没别的,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以权谋私,这些都是需要的。这样的一种道德,这样的一种价值取向是需要我们不断组织教育,加上自我反思的。自我反思也可以理解为,在任何情况下我都做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慎独是孔子说的,刘少奇后来谈到修养问题的时候,也提出共产党员需要慎独。但是光有这个还不够,还得加上其它的制度。

(四)制度引导与规范 第四个小问题,制度引导与规范,也就是用老百姓的话叫做劝善与逼善,教育就是劝善,激发人的善良的潜能。逼善就是通过制度来遏制你,一方面引导,一方面遏制,这就是劝善和逼善。也就是提到的社会学所讲的人的行为取决于价值和规范,一价值二规范,那就是制度。制度——反思制度对人的行为的引导和规范,可以从不同视角反映。 如从制度是一个过程,从制定制度执行制度的过程来反思,需要做什么工作呢?制定制度的起点,借鉴无赖原则,这是我想强调的。这是国外提出来的,制定制度的时候要假设所有掌握权力的都是一些无赖,还得为这些无赖服务,它的意思是要假设所有掌握公权力的人都是一些无赖,还得迫使这些无赖去为公共利益服务,一个无赖怎么才能为大家服务呢,照着这个标准制定制度,才能管用。这个无赖原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它跟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相反的,中国的儒家文化强调的是人之初性本善,都照着好人的标准制定制度,结果就出现什么?制度的缝隙太大,防君子不防小人。

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被枪毙的省部级官员胡长彬说过,当官当到他这个份上,就像把羊关进了牛栏。什么意思?出入自由,素质那么高,体格大,所以制定的栅栏只能防他。可是牛群里混进的羊就出入自由了,混进去的兔子,混进了老鼠更加的出入自由了,它的体格太小。假设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绝大多数都是好的,在政治上作为一种政治判断是可以理解的,没问题的,确实大家绝大多数都是好的。但是作为制定制度,特别是制定防范性制度的时候,如果照着好人的标准制定制度,只能防君子不能防小人,包括民主集中制,如果民主集中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hw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