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心理学复习要点

更新时间:2023-05-07 09:0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页眉内容

页脚内容11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绪论

路易斯的法则的ADS 法则:注意——兴趣——欲望——行为法则。标志

1901年12月

广告与市场营销:

1.广告是市场营销的四大策略之一——销售推广策略中的一个传播信息的工具。

企业 消费者; G W G

货币

P 产品

4PS P 价格

P 销售推广 它与某一商品销售之间的联系时相当薄弱和片面的。 P 地点

2.销售推广是指所有用来与消费者沟通、告诉或说服消费者有关某种商品的好处及价值的活动。

3.通过4种方式实现:个人销售、广告、公众宣传、促销

A 市场营销的要素:传统的市场营销有——产品product 、价格price 、渠道place 、销售promotion

B 广告在营销中的地位:广告是四大策略之一。

C 广告在营销中的作用:广告与销售推广的关系是比较直接的。广告做的好坏在于它有没有达到销售推广的最终目的,亦即是否有效地传达了商品的信息。

销售推广具体目标则因商品、因时、因地而异。

D 广告的功能:确认及识别商品,传达有关产品的信息,引起新使用者对新产品的尝试,并借由目前使用者的建议促使购买,刺激某一产品的分配,增加对产品的使用,增加对品牌的偏好及忠诚度,广告除了有助于行销外,还提供可传播的功能,教育的功能、经济的功能以及促进社会的功能。

E 为什么要学习广告心理学?

1. 广告说服需要把握消费者心理行为特征。a 、买点的确定与目标消费者的价值取向紧密

相关。b 、消费者与厂家在商品关注特性上的差异。

2. 广告传播依赖心理学法则。

3. 准确地了解心理法则需要用科学方法。

4.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心理活动经验。这有利于理解心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但是要准确

地了解和把握目标消费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就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否则就容易错位。 F 广告对消费行为的作用:

1、 在诸多市场要素组成的复杂关系之中,消费者成为中心,理由是:第一,商品生产以满

足消费者需要为宗旨;第二,一切市场策略只有符合消费者的行为特点,才可能奏效。

2、 个体消费行为指的是消费者寻找、购买、使用和评价用以满足需要的物品和劳务设施所

表现出的一切脑体活动。它可由如下一般过程表征:

形成需要或激发动机(直接体验/诱因)→获取信息(回忆经验、知识/广告提供)→选择商品→购买行为→评价所购物品→下次购买

G 广告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的影响:

1、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模型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受到外部的和内部的两大因素的影响。前者包括文化的,诸如信仰和价

页眉内容

页脚内容11 值、生活方式等;社会学的,如社会阶层结构、家庭与参照群体,生命周期、舆论指导等;经济学的,如价格、送货、支付期限和销售服务等。后者涉及个体的认知结构、学习加工、态度、动机和人格特点等。如果说外部因素的影响是间接的,那么,自身的内部因素则产生直接的影响。

2、广告的影响

广告影响着消费者,同时广告又受消费者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广告对消费者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唤起消费者潜在需要,产生购买愿望,进而激发起购买动机;提供有关商品信息,进一步指向于具体的购买物品或劳务;确认广告的商标,以便于认牌购买和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

广告对消费者消费行为过程的这种客观作用,相应地决定了广告心理的基本任务:广告如何有效地说服消费者购买;广告如何让消费者快速、准确地接受、记住特定的商品信息。

(价格比较高、产品差异比较大) 顾客往往对他们的需要和欲望言行不一致。

他们不会暴露他们的内心世界。

他们对环境的反应在最后一刻会发生变化。

市场与消费者的关键问题:购买者、购买对象、购买目的、购买组织、购买行为、购买时机、

营销及环境刺激 购买者黑箱 购买者反应

产品 经济 购买者特征 产品选择

价格 技术 品牌选择

促销 社会 卖者选择

分销 法律 购买者决策过程 采购时间

采购数量

消费者的行为模型:(综合)

外部影响(文化、亚文化、人口环境、社会地位。。。) 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 决策过程【情境】(问题识别→信息收 集→评价与选择→经销商选择与购买→购后过程)

内部影响(知觉、学习、记忆、动机、个性、情绪、态度)

H 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

访谈法是通过访谈者和受访者的交谈,了解受访者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态度等方法。可分为:结构式和无结构式访谈。

把问卷交给受测者。让受测者回答,通过对答卷的分析研究,得出相应绪论的方法,就是问卷法。

实验的中心问题是广告源的不同类型所产生的效果。

广告源类型分为4类:专业性强,信任度高(用“强——高”);专业性强,信任度低(用“强——低”表示);专业性差,信任度高(用“差——高”表示);专业性差,信任度低(用“差。

适宜刺激:每种感官只能反映特定的刺激。

第四章 广告的吸引力与注意策略

A 注意在加工信息过程中的作用:

1、 集中指向给定的对象

2、 吸引力是广告成功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B 注意广告信息的一般动机

页眉内容

具有某些特性的信息更易支配着大众的注意,这些特性是信息的有用性、支持性、刺激性和趣味性(娱乐性)。

1、有用(实用价值)性的信息

2、支持性的信息

3、刺激性的信息

4、趣味性(娱乐性)的信息

C在了解各个刺激特点,诸如大小、位置、形状等对注意的作用之前,支配它们起作用的一个更一般的特性,被概述为适应水平理论。

适应性水平理论是海尔森在1964年提出的,有机体对刺激的反应与适应的基础水平,或者说,对刺激作判断时会有一个参照点。该参照点受如下3个因素的制约:注意集中的焦点刺激、背景刺激和有机体的内部活动。

D刺激因素涉及刺激的许多维度。这里仅限于与广告策略关系甚密的维度,诸如:

1、大小与强度

2、新奇

3、活动与变化的刺激物

4、颜色

5、版面位置

6、形状

E悬念广告指广告信息不是一次,而是通过系列广告,由粗至细、由部分至整体,或者说,随着广告系列的发展,广告信息逐渐充实和完善。

第五章理解广告信息的知觉基础

A知觉:是选择、组织和解释感觉刺激,使之成为一个有意义的、连贯的现实想象的过程。B特性:选择性、整体性、恒常性、理解性

C知觉过程中的解释:

从感觉信息组织后的模式中推得意义,就是对刺激的解释。它仅仅依赖于个体先前的经验、动机、情绪、态度等因素。

1、经验因素

2、动机因素(潜在需要)

3、价值因素

4、情绪因素

5、态度因素。对特定产品广告反应不同。

D信息传播的一般模式

信源(由一系列信息所构成的信息来源)中选定所要传播的信息。鉴于信息的本身不能传递,所以它必须被编码成适宜的信号,诸如无线电与电视中的电波,报纸、杂志、书籍中的文字和插图,电话中通过电线的电流等。一旦信号通过一定渠道传递给接收者时,接收者就要将传递的信号重新译码成原来的信息。目的地就是信息传向的对象(人或物)。

商业广告的目标之一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一些大众媒体,将厂家生产的有关产品信息传播给读者、听众和观众——消费者,并且又以各种形式的反馈,从目的地传回给信源。

E对广告传播的误解

为了检验广告是否给大众传递了预定的信息,可以相应地将传播系统的一般模式转变为如下分析:

页脚内容11

页眉内容

1、发送者有一个思想(A)

2、发送者挑选表述该思想(A)的词语(文字)、插图、音乐等;

3、接收者看到或听到这些词语、插图、音乐等

4、接收者把看到或听到的译成自己的思想(B)

5、试问思想(A)是否等于思想(B)

6、如果A等于B,那么接收者就理解了。

F分析方法:语义分析、文法分析、实际情境分析

G对消费者的作用:

我们判断人物的依据:通过感官可以得到外部信息、广告形成的知觉、经过精心策划的。1、语义差别的作用(评价向量:好——坏;潜能向量:强——弱;活动向量:主动——被

动)

2、价格与质量(合理地更高价格)

3、社会知觉图式(品牌与形象)

4、店铺形象与质量

5、过分概括倾向的利用:顾客来信

6、晕轮效应:指对某一事物的好印象扩大等于其他与这一事物有关的事物上的倾向

7、风险知觉及广告的排除策略。

第六章广告传播高效率的记忆策略

1、联想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反应同一种刺激的联想,也就是一个刺激与它所做的反应之间建立联想。这种联系时借助于经典条件反射和工具(操作)条件反射的方法来实现的。一旦建立之后,该刺激就可能引出同样的特定反应。

2、保名牌作用:巴甫洛夫的消退律提示我们,知名度的保持或巩固,同样必须不断用优质货来强化,否则知名度就将消退甚至走向反面,这就是保名牌的重要作用。一个厂家,如果不是立足于使自己的产品符合消费者的行为特性,而一味追求广告宣传或其他促销活动,那么,无论施展何种手法,采用何种策略,消费者终因得不到良好的强化而会失去对该商标产品的好感和认牌购物的倾向性。这对于营销来说,很可能成为一次性买卖了。

3、巴甫洛夫的消退定律:在巴甫洛夫的检点条件反射试验中,随着没有得到强化的条件刺激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即试验次数的增多,受试狗的流的唾液的量便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4、“砸牌”后,商家应该怎么做。暂时神经学指明,条件反射消退之后,并非原谅形成的条件反射根本消退,而只是一种抑制现象。如果重新给予清华,条件作用的出现会比原来建立条件联系时来的更快。因此,砸牌之后,厂家不必过于担忧,通过积极采取措施重保产品优质,信誉是可望恢复的,而且还可能会比当初创牌时更快。

5、操作性条件反射:当消费者旨在学会重复特定的行为时,建立条件联系的过程便不能像经典的巴甫洛夫条件反射那样依赖于已巩固的条件联系,而是要求学习者去发现适当的反应。鉴于学习者在特定环境中主动而自愿地进行操作,所以得名操作性条件反射,同时,有由于这个过程包含一种有助于获得奖励,并倾向于重复的活动,故又称为工具性条件反射。(创办人:斯金纳,斯金纳箱)

6、操作性条件反射可用于销售地点的选取。操作性条件反射方法倾向于更好地解释如何学会适应和控制自己所处的环境,因此,它要求学习者发现导致强化的反应。而经典的条件反射方法,则更适合解释我们如何习得或改变意见,爱好和目的。因为这些改变时通过同引出好感或反感体验的那些刺激联想来实现的。

页脚内容11

页眉内容

7

8、泛化:当被试者学会对某个刺激作特定反应时,这种反应不仅可以由原有的刺激所引起,还可以由类似的刺激所引起,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泛化。

9、分化与泛化的区别:条件反射的泛化,指的是学习者对不同的类似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而条件反射的分化,则是对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10、学习率:学习者的学习过程,除最简单的学习任务外,大都遵循一个共同规律,这一规律可以由一条学习曲线来表述,横坐标为学习次数,纵坐标为学会量。该曲线表征,初始阶段效率高,随着学会量的积累,学会的增量逐渐减低。同时,它还提示我们,尽管最初的学习率很高,仍然需要多次学习才能保证更多的学习量。

11、广告频率:在一段时间里重复广告的次数。频率高的广告不仅强化大众对它的学习过程,而且高频率本身就可能成为该商标的一个优势指标。

12、广告重复的意义:优:对于著名的品牌,广告的重复作用主要是防御性的,旨在巩固消费大众已经建立了的重复购买习惯即认牌购买。通常在一个广告活动结束后会出现淡化的效应,如果竞争对手在此后不久策划并实行其广告战,这就可能加剧先前广告的淡化。所以,强化广告信息对维护大众的商标忠诚性事重要的和有价值的。

局限性:(1)在形成行为的模式中,忽视了巨大的个体影响,诸如主体知觉。

(2)把遗忘率看成是时间的简单函数并完全合适。

(3)学习绝非取决于有关信息量的简单积累。

13、二因素说:该学说认为,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两个相对立的因素制约受众对重复刺激的态度:积极地学习因素和消极的乏味因素。随着刺激重复的次数适度增加,“积极地学习因子”迅速增加,而“消极的学习因子”增长缓慢;刺激重复次数继续增加,“积极地学习因子”所引起的学习效果增长缓慢,以至于超过积极学习因子的积极作用。

页脚内容11

页眉内容

16、如何提高记忆的信息量:(1)把信息编成组块;(2)增加对象的维度;(3)巧用汉语特点组织编码;(4)编辑广告信息的记忆点;(5)注意视觉记忆优势

17、增强广告的策略:增加刺激维度;利用直观刺激

第七章广告创意中的想象与认知策略的运用

1、表象:对过去感知的对象在头脑中再现出来,也称记忆表象。表象,一方面来自知觉,并且同知觉一样具有直观性;另一方面,又高于知觉,具有概括性。

2、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的形象,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的特点。

3、如何创造新形象:1.利用原型启发,创造新形象2.把有关各个成分联合成为完整的新形象。3.把不同对象中部分形象黏合成新形象4.突出对象的某种性质或它与其他对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创造新形象。

4、原型:指进行创造想象时对解决问题起启发作用的事物。

5、再造想象:依据语言的描述或图示,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6、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的差别与联系:对于广告设计者来说,所构想的新形象是创造想象。而对于广告接收者来说,依据广告作品中的描述或图示,在脑中再造设计者所构想的形象,则是再造想象。两者在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再造想象不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而失去价值。相反,广告视听者凭着再造想象,得以正确领会改革所描绘的产品性能、用途等信息,并由此唤起一定的情感体验。

7、图形与语言信息加工的脑机制:脑半球偏侧化。左半球的信息加工系统称为言语编码加工系统,右半球称为形象编码加工系统。

视觉图像信息似乎激发出非区分(综合)的加工,而词语信息似乎激发对细节的感知。前者属右半球的加工特征,后者则与左半球相联系。这种不同的加工方式被认为会对产品的判断产生影响。

8、联觉:是由一种已经产生的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它是感觉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表现。联觉对于广告的设计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9、联想:由一种事物的经验想起另一种事物的经验,或由想起的一种事物的经验,又想起另一种食物的经验。

10、联想律:一种观念的发生必然伴随另一种与它类似的或相反的或接近的观念的发生。这种在空间或时间上的接近、对比和类似的观念的联系,被称为联想律。包括:1)接近律:在时间或空间上接近的事物容易发生联想2)对比律:在性质或特点上相反的事物容易发生联想3)类似律:在形貌和内涵上相似的事物容易发生联想。4.因果律:在逻辑上有着因果关系的事物容易发生联想。

11、联想律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利用联想律,使广告的时间和空间在心理上得以扩大与延伸。联想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主

页脚内容11

页眉内容

要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形来实现。在文学艺术创作中,联想的运用为比喻、象征、对照、拟人等修辞和艺术手法。接近律的运用:节日来临时,围绕过节为主题的广告明显增多。这是时间上的接近。对比律的运用:黑白牙膏的取名及其黑人口中的洁白牙齿作为该广告形象。因果律的运用:常被用在场合是药物、补品一类的商品广告。这些商品通常与身体健壮、绩效高相联系。类似律的运用:雪糕冰棒取名为北冰洋,意指与冰冷的特性类似。

一个事物可能引起多种联想,首先引起什么联想,则由联想的强度和人的定向兴趣两方面的因素决定。定向兴趣受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所制约,因而同一个事物所引起的联想就会不同。

12、认知:是全部认识过程的总称,又称认识。它包括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13、认知策略包括:1)组织策略(常用:组块策略、类比策略)

2)视觉策略(常用:对比、镶嵌、转换、特征展露等)

14、组织策略:可以看做事统领的策略。它既可以统领一个个广告,组成广告系列,也可以在一幅广告创意中统领部件,组成整体或大的单元。

15、组块策略:是将零散的构建组成有意义的单元。

16、类比策略:是从某个客体的特性,形象地说明另一个客体的特性。

17、对比策略:通过比较使用和没使用特定商品或劳务,突出改善后的效果。

18、镶嵌策略:将品牌名称镶嵌到该商品中,或者把该商品镶嵌到文字里。

19、转换策略:把文字(或外文字母)变换成相关的图形,以达到生动地表达文字信息的目的。

20、特征展露策略:是将商品的特色突显出来。

21、认知失谐:即认知的“反常态”。在现实环境中,人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物,获得了许多经验和知识。这些熟悉的事物、经验和知识,在人的大脑里会形成一定的定势,也就是说,形成了习惯性思维。当熟悉的事物、经验和知识突然以一种反常的方式出现时,业已形成的思维定势就会被破坏,出现认知失谐现象。

22、认知失谐策略的运用:反时空;反比例;情节反常;倒置手法等

认知失谐策略的手法可能得到一个直接的心理效果,即引发受众去注意失谐点,通常这个失谐点正是广告所要传播的商品信息。认知失谐不仅有利于实现信息的传播,而且有利于引发受众以积极地态度去接受广告的诉求。因为,广告诉求也常常融于失谐点上。

注意,不恰当和过度的认知失谐也会影响到信息的加工效率和准确性,甚至还可能引发焦虑和不适。

第六章广告说服与态度改变

一,说服的心理实质

1,说服:通过给予接受者一定的诉求,引导其态度和行为的趋向于说服者预定的方向。

广告的说服:通过大众传媒,旨在促进消费者对特定商品产生积极的态度和购买行为。2,态度:个体以特定的方式对待人、物、思想观念的一种倾向。

态度结构:中间变量可测因变量

可测自变量情感交感神经反应

刺激:商品、广告态度认知知觉反应

行为倾向性外显行为

态度特性:态度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习得的;

态度必有对象,他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是抽象的思想等;

态度一旦形成,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页脚内容11

页眉内容

态度由认知、情感、行为倾向性构成,彼此间相互协调;

态度是内在体验,只有通过言语、行为间接推测;

态度有方向、强度、信任度。

态度功能:调节;自我防卫;价值表现;知识功能

态度改变的形式:方向改变;强度改变

二、三、四、六略

五误导性广告的分析与对策

误导:她借助于文字、图案等知觉线索,让人对特定对象产生错误的理解。

误导性广告:利用误导,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造成负面社会效应。

引起误导的因素:词语——多义性或模糊性

跟境联效应(指情境的作用)有关

其引发的错误知觉可能涉及主体的期待心理

克服误导性广告的对策:法令

第七章广告理性诉求的需要基础

一,广告的理性诉求与“独特卖点建议”

广告诉求问题:通俗的说是回答向目标对象“说什么”和“怎样说”的问题,

即包含诉求点和诉求形式。

广告的理性诉求是基于商品的功能和特性的一种诉求。

理性诉求含有产品事实性的信息线索:价格;质量;性能;营养;包装等

二,独特的销售建议或独特销售点说——USP理论

USP理论:独特的销售主张和销售点。根据USP理论,选择什么样的产品特性进行传播,对广告的效果影响很大。每个商品都有很多特性,但是,消费者能够记住的东西

是有限的。因此,广告不能表现商品的所有特性,只有找出消费者最喜欢的特性,

商品效能才能被消费者重视。一旦将这种特有的主张与许诺同特定的商标联系在

一起,USP就会给该产品以持久受益的地位。

制约理性广告效果的因素:有关商品的质量—同质化程度;

商品的购买风险水平;

商品的吸引力

有关消费者的因素—消费者的有关知识和经验

消费者的社会经济地位

消费者的购买预期

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点

二,广告诉求的需要基础

需要,动机,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

层次需要理论在市场策略方面的重要意义:

为市场的细分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

为产品和广告的定位提供重要参考;

基本需求是一种不完全满足的需要,这一见解给产品的推销带来有益的启动。

页脚内容11

页眉内容

三,消费者的需求与广告诉求

广告诉求与优势需要:任何商品总是满足消费者某方面的需要,不能满足一定需要的

商品是卖不出去的。

广告诉求的变换与动态需要:所谓动态需要指的是需要的时间特征。

不同消费群体的兴趣:兴趣是可以看做是需要的特殊表现形式。

根据竞争对手的广告诉求选择适当的广告诉求点: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没有一种需要

是已经完全得到满足了的。

三,理性广告的说服理论

系统加工理论:

理论假设:消费者在接受理性广告时,是一个积极的加工者,权衡各种信息,最后决定要购买的对象。

广告学习理论;

认知反应理论;

失谐理论;

功能一致性理论。

启发加工理论

启发式的加工;

低卷入。

第八章广告的情感诉求

1、人的情感或情绪有一个重要的性质,就是它的两极性,即对立性质。例如,爱—恨,喜悦—悲哀。每一对构成一个维度,而每一个维度上又存在着强度上的差异。

2、普拉特契克曾把情绪概括成3个基本维度:强度、相似性和极性。

3、高级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是人们对道德需要是否得到现实或满足所产生的体验。它和道德信念、道德判断密切相关。2)理智感:是人们对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满足所产生的体验。这类情感和人的认识活动、求知欲、探究感、怀疑感紧密联系在一起。3)美感:是人们按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包括人在内进行欣赏、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包括自然的、社会和艺术的三类。一切符合美需要的对象都能引起美的体验。美感具有两个特点a 愉悦的体验吧b倾向性的体验。美感具有客观性、社会性、阶段性。

4、情绪的三因素学说:

(沙赫特提出)情绪的产生是外界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认知过程三者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认知过程起着重要作用。8种基本的情绪:认可、惧怕、惊讶、悲哀、厌恶、愤怒、期望和欢乐。

5、情感性广告对说服的作用:

1)直接作用方式。直接方式最易发生的场合:人们较少了解对象和较少信息加工的机会。a古典条件化:富有吸引力、令人高兴的言语刺激或非言语刺激和引起愉快的情感反应,最终将导致无条件刺激与特定广告商标产品之间的联系。b模仿学习。

2)间接作用方式。即情感通过对信息加工过程的影响,间接影响态度的变化。

页脚内容11

页眉内容

6、对广告情感反应的模型:

认知反应(事实的学习)对该广告态度

广告显示对商标的态度商标选择

情感反应(情感体验)使用经验的转化

在该模型中,情感的影响有4方面:a它们能够影响认知的反应b这些情感或许通过古典条件化过程同特定商标联系起来。C由广告引起的情感,进而又导致对该广告的态度d情感的作用还可以转化到使用的体验。

7、损益的情感体验:

如果所作的决定的后果会有收益或损失,那么,伴随损益便将引起相应的情感体验。具体来说,损失带来的是痛苦一类的负面感受,而收益赢得的则是愉悦一类的正面体验。损失的价值函数是凸状,收益的价值函数是凹的。意味着损失的体验比收益更突出,表明决策者倾向于规避损失。

8、广告诉求中常见的情感维度:

1)亲热感:这一维度反映着肯定的、温柔的、短暂的情绪体验。2.幽默:幽默广告使人发笑,产生兴奋、愉快等情绪体验。3.“惧怕”诉求:通过特定的广告引起消费者惧怕及有关的情绪体验,如惊恐、厌恶和不适等。4.美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9、网络理论:

激活的产生方式:a类似注视的刺激b来自另一个结的兴奋扩散c使用存储中的规则来产生。创意中的情感因素:

当广告主题确定之后,接着就是构思广告主题的表现问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创意。一个具有说服效果的创意,往往同情感的作用分不开。这种情感的诉求,在一般的场合下是建立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上的,只有害怕性的广告诉求才相反。钟爱是另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高级情感,诸如荣誉感、自豪感、成就感、民族感等,是一些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10、广告元素的情感因素:

1)颜色2)插图3)标题广告语和文案4)广告歌

11、心境与广告播放:

足够强烈的情绪体验,又并非因为引起情绪的对象消失而马上终止。在这期间内,其他的一切体验和活动有可能染上同样的情绪色彩。例如,在转播精彩比赛或精彩文艺演出的空隙适时地放映一则商业广告,其效果可能比平时好。

第九章广告效果测评理论及方法

广告效果及其测评

广告对受众的作用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分成到达、认知、态度、行动、反馈几个阶段。

2、广告效果:就是在广告信息加工过程中,对其目标受众所产生的影响。包括:1.广告心理效果,如感知觉、记忆、思维等2.经济效果,如销售及利润3.社会效果,对整个社会的文化、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等的影响

3、广告效果具有的特征:1.复合型,广告效果是广告心理效果、经济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2.累积性,对于广告主和广告制作者来说,广告活动从开始调研到投放结束,是一个连续、

页脚内容11

页眉内容

动态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延续性。而对消费者来说,从接触媒体到完成购买、使用、评价、反馈是一个心理积淀的过程。

4、广告效果测评:就是用科学测评方法将广告效果效果量化。广告效果测评的价值在:1.检验决策2.改进设计制作3鼓舞信心

5、有效广告的AIDA学说:

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Desire(欲望)、Action(行动)。AIDA学说揭示了广告作用与消费者要经历以下的心理过程:首先,广告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使得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在周围众多事物中指向和集中于该广告;其次,在对广告内容作一系列的信息加工后,对广告发生兴趣;再次,产生购买商品的欲望和动机;最后,动机驱使消费者实施购买商品的行动。

6、广告后的因素包括时机;广告的后继活动,如促销等;刺激或抑制,如舆论、时尚等。

7、DAGMAR模型:

将广告作用的心理历程分为如下阶段:从未察觉某商标或企业到察觉—引起兴趣—作出评价—接受刺激—尝试购买—重复购买,形成品牌忠诚度

8、广告作用六阶梯说:

广告影响消费者的认知(察觉—认知)——情感(喜好—偏好)——意向(信念—购买)。这一过程是直线、顺序发展的。

9、广告效果测评方法依执行时机可分为三类:事前、事中和事后测评。

事前测评是在广告发布前,对广告创意、广告作品、媒体组合等进行测评,目的在于:a评估广告活动可能到达的效果b发现不足,改进策划设计。广告创意测评的方法有a专家小组评定b实验法和现场访谈法。广告作品事前测评多邀请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消费者参与评估广告作品,较常用的方法有评分法、比较排序法、淘汰法、形容词选择法和态度量表。

事中测评常用的方法:1.销售区域测评法2.回函测评法3.分割测评法

事后测评:1.广告销售效果的事后测评方法:a销售额增长比值法b广告费用比值法c增长率比值法d四分法测评2.广告心理效果的事后测评:a认知测评b回忆测评c态度测评

10、广告作品评价系统的建立:

抽取作品评价要素的基本程序:调查问卷的编制—正式施测—数据处理

之后,确定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程度,常用方法:分配四分法、整体分配法、直接估量法广告作品六大评价要素:可信度(让人觉得真实、可靠)、吸引力(创意的新颖性和引人注目)、适合度(定位准确、引起消费者购买欲望)、感染力(使人产生情感感受)、认知力(让人了解广告主题并记住它)、必要信息(广告信息的必要性和适量度)。

11、广告心理效果的客观测量:1.速示技术2.眼动轨迹描记3.瞳孔变化的记录4.皮肤电指标

5.脑电波指标

6.节目分析器

7.双眼竞争技术

12、广告心理效果的心理量表:

类型:a顺序量表b等距量表c比例量表

心理量表的制作:等级量表法、对偶比较法、多级估量法数量估计法。

页脚内容1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hd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