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铁龙公园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07 11:0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编者按:雪铁龙公园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案例,当作者抱着重会旧友的心态来到雪铁龙公园的现场时,却收获了喜出望外的崭新体验:没有留下原雪铁龙汽车工厂任何痕迹的方案,其实保留了场地上最突出的历史特征;令人赞叹的“平面”几何布局 描绘的是一座“立体公园”;照片上造型齐整外观划一的整形植物背后是极为丰富的植物材料运用;这座现代园林的血管里流淌着法国古典园林历时三百年仍然沸腾的热血。

雪铁龙公园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案例,我自己来到现场之前也多次研习过她的平面,浏览过她的照片,还从各种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了解了方案的背景和构思创意的来源。当自己抱着重会旧友的心态来到雪铁龙公园的现场时,却收获了喜出望外的崭新体验:没有留下原雪铁龙汽车工厂任何痕迹的方案,其实保留了场地上最突出的历史特征;令人赞叹的“平面”几何布局描绘的是一座“立体公园”;照片上造型齐整外观划一的整形植物背后是极为丰富的植物材料运用;这座现代园林的血管里流淌着法国古典园林历时三百年仍然沸腾的热血。

文脉背景

1919年雪铁龙在塞纳河边建起了他的加工工厂,生产包括汽车在内的多种产品。工厂一直经营到20世纪70年代。随后在首都的“城市化”战略要求以及产业发展的需求下迁出巴黎,留下位于巴黎西南角第15区内塞纳河左岸的一块30多公顷的空地。1这块区域由于常年往来停泊那些运输煤炭、金属等工业原料的驳船,已经被严重污染沦为工业废弃地,并在70年代后半期不断衰落。

到了20世纪80年代,法国兴起一场修复重建的政治风潮,不仅影响到了物质实体的规划,也席卷了经济和其他社会领域。雪铁龙公园就是这一政治风潮下的产物。当时巴黎市长是希拉克(Chirac),他是法国右翼政党的代表,而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Mitterrand)是左翼政党领袖。1982年,密特朗总统办公室直接下令开展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竞赛来重建位于巴黎东北角的拉维莱特地区。然而竞赛仅向建筑师发出了参赛邀请,引起了当地风景园林界的不满。在西方两党政治中,两个政党的竞争较量无处不在。针对左翼政党发起的巴黎东北角拉维莱特重建设计竞赛,希拉克为首的右翼政党

也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位于巴黎西南角的雪铁龙公园的设计竞赛,并且特别要求参赛作品必须出自建筑和风景园林专业的合作团队。这才有了后来两套胜出方案合而为一形成的组合团队,其中风景园林师是:Gilles Clément 和Alain Provost,建筑师是Patrick Berger,Jean-Fran?ois Jodry 和Jean-Paul Viguier。

图1 基地建造前状况,图中斜向道路为Rue Balard

雪铁龙公园的设计方案我在此不再赘述,有很多渠道可供读者了解其内容。她的平面简单说就是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矩形在平面组合,然后被一条霸道的斜线从头到尾一刀切到底。一系列有矩形边界的空间组成了面向塞纳河的轴线。有介绍说塞纳河两岸绿地的主轴线垂直塞纳河是一种传统。但是据我观察,对巴黎城市结构产生影响的垂直塞纳河的大型绿地的轴线如埃菲尔铁塔所在的Parc du Champs de Mars及协和广场所在的绿地轴线都是与横跨塞纳河的桥梁相结合,绿地、广场在塞纳河的两侧相互呼应组成轴线。而数量较这些大型绿地多得多的各种大小绿地都是沿着塞纳河两岸布局或者镶嵌在城市路网分割形成的地块中,这样的布局可以更有效地因地制宜地利用零散的地块。而雪铁龙公园只占据了塞纳河左岸的区域,河的对岸并没有与之呼应的绿地,更没有桥梁将她的轴线延伸的桥的对岸,为什么新的设计却要用面向塞纳河的轴线作为组织空间的骨架呢?又为什么要用一条横空出世的斜线打破井然有序的矩形布局呢?我认为,下面这张基地建设前的老照片为回答上面的疑问提供了很好的线索。垂直于河岸的通道为工业生产提供了

连接码头和厂房的最高效的联系,场地上的斜向联系则一直都存在着,是城市路网的重要历史信息。由此可以推断出,正是场地的文脉和已经非常明晰的空间结构催生了现在我们看到的雪铁龙公园。更确切地说,现在的雪铁龙公园是在场地上模拟了原来工厂的物质能量流动途径。虽然在公园内我们看不到雪铁龙工厂的厂房或者原来工业生产时所用的机械装备等,但是工厂留给这片土地的痕迹已经通过公园的整体空间布局呈现给了公园的使用者。走进公园的人,在这边土地上移动、停留、聚散的方式就是对雪铁龙工厂所承载的历史信息的继承。“物质能量的流动”这种场地上最突出的历史特征已经被鲜活地保留并为新的利用方式服务。

空间营建

雪铁龙公园的平面追求几何完形,布局巧妙,比例精到(如图2)。而然她的空间效果比平面图呈现出的效果更加令人赞叹。下面就几个主要部分谈一谈笔者参观之后的体会。图中所示AB为白色园和黑色园,位于公园主体的外围,镶嵌在周围居住区内,其实是为住区居民服务的社区公园。白色园紧挨社区的墓园,处理得朴素平淡,在设计上除了集中运用浅色材料体现白色的主题外并未多着笔墨(如图3)。而黑色园位于居住区中心,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设计师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有四个标高的立体公园,使其空间更富多样,满足居民多样灵活的使用需求(如图4-8)。其中,位于四周的系列下沉花园与处于其他几个标高的部分有交叉呼应,起到了穿插组织各个部分形成整体的作用。这个部分由于沉于地下,空间狭窄、光线较暗,再加上植物生长茂密、树影婆娑,这使得黑色园的主题得到了诠释。

图2 雪铁龙公园平面图

图3 白色园

图4 被住宅公寓环抱的黑色园

图5 第一个标高——地面标高

图6 第二个标高——位于中心的下沉花园

图7 第三个标高——位于四周的系列下沉花园

图8 第四个标高——位于边缘被抬升的花架甬道

两个温室雄踞C区全园的最高点,俯瞰公园中心缓缓坡向塞纳河岸边的大草坪(如图9)。两座温室之间是一组喷泉(如图10)。这个区域是全园中心轴线的起点,空间感的形成并不倚重边界的围合,而是突出两座建筑的占据(如图11)。

图9 雄踞高地的大温室

图10 位于两座温室间的喷泉

图11 空间的形成方式为“占据”

D区小温室和系列园这部分是我个人最喜欢的部分,也是公园内空间营建最为精彩的部分。6座小温室被抬升大约4米的高度,背向园外一侧,形成界定公园的边界,面向园内中心的大草坪(如图12)。一条高架步道串联这六座小温室。地面道路和这4米高的步道由六条大坡道连接(如图13)。坡道上接小温室的出口下联地面道路,指向中心大草坪。六组跌水在道路的另一侧与这六条坡道呼应,在空间里延伸坡道形成的直线,并与围绕大草坪的水渠呼应,像六枚纽扣把两个部分扣在一起,起到空间转换承接的作用。六条坡道和两条平行的地面道路围合出一系列长方形的部分,设计师将这些彼此独立的长方形地块下挖四米左右的深度,形成下沉空间。于是,整个D区的空间结构就由最初的二维平面上升下沉转变为一个在纵向上存在近十米高差的三维空间,而且一个较大的空间被分割压缩成更加宜人的几个较小部分(如图14)。在适宜的尺度和充足的高差下,设计师获得了利用多种手法充分发挥创造力的余地。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下沉花园采取了各不相同的空间处理手法。可以说,在完成了大高差和小空间的组织并形成现在这样的空间骨架后,不论设计师在这些小空间里玩什么样的花活、运用什么样的手法,都不会妨害整体空间效果了。精心推敲的小空间设计只会给整体效果增光添彩。事实正是如此,这个区域里的各种小空间为游人提供了非常舒适、丰富的空间感受。(如图15)

图12 系列小温室与步道

图13 坡向中心草坪的大坡道

图14 场地上充足的高差与宜人的尺度

图15 小空间为游人提供了舒适丰富的空间体验

E区是中心的大草坪,大草坪是整个设计“核”。它四周被方正的水渠围绕,两侧是道路和墙体,空间边界明确且面积大整体性强,与周边丰富多样的小空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的宏大、明晰和力度形成一种“场”,将周边所有的元素笼络为一个有机整体。然而,虽然整个大草坪主题单一、元素纯粹,但是空间的丰富性却丝毫不弱。围绕草坪的水渠提供了一道漫长的亲水边界,增加了边界丰富性。观察草地上活动的游人就会发现,添加一道水渠不仅增加了一种界定空间的元素,更增加了人们利用空间的无限可能,彻底改变了空间的性格(如图16)。另外草地中也不是单调的绿地,而是有斜路穿插,有乔木散植,有成组的灌木方阵。这些元素在如此规模的草地上出现,非常奇妙地使巨大的矩形草地呈现出一种恬然舒雅的自然风景园里疏林草地的面貌(如图17)。这充分证明了严整规则的几何平面形式创造丰富空间效果的无限潜力。

图16 围绕大草坪的水渠

图17 一派自然风景园的气象

G区被称作“运动园”,是从“Garden in Movement”翻译而来的,是运动中的园。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园”正是一座有鲜活生命的园,所以我认为似乎称它为“活园”更准确。此部分的主设计师是Gilles Clément。此君谦称自己只是一位“简单的园丁”,实则却是一位坚持自己设计理念的性格设计师。他的核心设计理念是人必须学会建立“人类活动和自然资源之间的平衡”2。推动他设计的概念之一是“尊重自然本身的行为”,在设计中他总是尽量做到对自然的流动进行最少的干预。雪铁龙公园里的这块“运动中的园”就是这种概念的具体体现。这个区域内的植物都是播种种植的,植物的生长完全不受约束,

也从来没有人对植物进行修剪。连野草都被一视同仁的看作这个空间的一部分(如图18)。园中甚至没有非常明确的路径,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如图19)。植物间的相互竞争,以及人类活动的参与和影响都是此处空间构成的驱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颇具野趣的丰富植物空间(如图20)。

图18 自然的运动不受干扰

图19 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图20 层次丰富的野趣空间

总平面图的右下角有一块三角形的区域。这个地块临近塞纳河,却没有近水临岸的地形优势,因为沿着塞纳河的左岸RER铁路线凌空而过,将河岸与公园完全的分隔开来。铁路线造成公园与水面视觉联系的完全中断,而且每几分钟就疾驰而过的火车带来了无法消除的噪音(如图21)。为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采取了非常巧妙的手法。首先设计师用一组3米高的墙体分隔围合小空间,在下形成一组递进的序列,在上形成立体步行系统。递进的空间序列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两组水瀑夹持的小空间,第二部分是以黄杨花坛和桦树组合为中心的庭院,第三部分是整形修剪的灌木群和步道组成的连接F区的转折过渡区域。第一部分内,两组水瀑从不同倾角的两面墙上泻下,倾角较大的一面水花翻舞激越而下,形成引人入胜的视觉效果。另一面坡度较缓坡长较长,面砖搭砌时有意形成数量更多的突起。当流水从顶端泻下时需要与突起的部分撞击多次,虽然在较缓的坡上水花的效果减弱但是却加剧了水声的轰鸣。于是一面墙用水花的视觉效果吸引游人注意力,让人的视线转向背离铁路线一侧;另一面墙加剧水的轰鸣声,用水声来掩盖火车经过时的噪音。此外座椅位置的配合进一步保证了设计意图的实现。在这一系列手法下,一块无景可观噪音纷扰的鸡肋之地竟然成为一处适于静坐冥想的宜人空间,让人不得不赞叹(如图22)。进入第二部分的庭院,水声轰鸣仍在回荡,经过修剪的黄杨绿块和桦树等植物精心的搭配给庭院又增添了一份宁静的气氛(如图23)。第三部分位于一个抬高的平台上,修剪整齐的植物色块与刚才庭院里种植形式形成鲜明的反差,与一侧体量庞大的建筑相配合,引导游人转向下一个区域(如图24)。

图21 铁路线截断公园与水面的联系带来噪音

图22 “闹中取静”

图23 以黄杨绿块和桦树组合为中心的庭院

图24 引导游人转向的抬高平台

最后,还有一类空间就是几个不同区域之间的过渡空间。总图中的F区、H区和I区都是这类空间。F区叫做square “nymphées”,意为方形的岩洞。它是公园边界与其相邻的大型办公建筑的过渡区域。这个区域以一条笔直的抬升水渠为主体,水渠高出大草坪所在的地面约三米。这三米的高差由挡土墙解决,挡土墙一侧修建若干体量不大的中空立方构筑物。他们沿着挡土墙形成序列,与草坪对面的系列小温室遥相呼应。这些构筑与水景结合,影射历史园林中岩洞的意向(如图25)。H区是与F区相对的整形树阵,它在D区和E区之间,是两种尺度、性格都对比强烈的空间之间的过渡(如图26)。I区为高架桥和通向塞纳河的码头,通过打通视觉廊道延伸中轴线(如图27)。

图25 从抬升水渠一侧看岩洞

图26 整形树阵形成统一齐整的界面

图27 通向塞纳河的视觉廊道

雪铁龙公园的空间营建从场地记忆和城市结构出发,以具有统治力的中轴布局整合极其丰富多样的各类小空间,形成了清晰明确的总体空间布局。在小空间的营建中,注意创造和利用高差,通过不同的空间组织形式创造出给人不同体验的物质环境。空间的营建不仅依靠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建设也重视植物材料的运用,形成有生命的、处于不断变化中的空间。在实地参观之后,我由衷的赞叹雪铁龙公园的设计,把她看作一份样板来学习。

植物运用

从空中鸟瞰,形成中心轴线的大草坪、经过修剪的树篱方阵、整形的灌木等经过严重人工干预的植物与横平竖直的道路铺装构成了雪铁龙公园的突出形象。形成这样的效果似乎并不需要很多种类的植物材料。然而,从踏入这座公园的那一刻起,种类繁多的园林植物便会让你目不暇接,利用植物材料的多种方法会让你啧啧称叹。从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就可以管窥园内植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在园区的左侧边界与办公建筑相衔接的位置,与抬升水渠相平行有一条约两百米长的条形绿地。绿地宽度约为三米。它静静处在公园的最边缘,并没有多少往来游人会刻意关注它的绿化效果,窄窄的一条绿地颇不起眼(如图28)。然而就是这个不起眼的边缘绿地其中使用的植物材料就达到了11种之多(见表格1)。平时习惯了“三大件”的我,看到这里确实吃了一惊。

图28 公园边缘窄窄一条绿带运用植物11种

表格1 Canal 植物名录 Salix viminalis Cornus ‘Winter Flame‘

Cornus stolonifera ‘Flaviramea’ Cornus stolonifera ‘kelseyi’ Hemerocallis Hosta coerulea

Quercus robur ‘fastigiata’ Cercis siliquastrum Sinarundinaria murialae Pleioblastus fortunei variegata Salix alba ‘Argentea’

从分析的角度出发,如果将园林植物材料从其所在的空间环境和背景中抽离出来,只关注植物材料应用方式,统观全园,园林植物的应用形式可以归纳为三种:“展陈观赏”、“修剪造型”和“野生散养”。

展陈观赏的方式主要应用于有明确界定的园林空间中,如下沉的庭院、围合的小空间、中心轴线、边界的位置甚至建筑室内等。这些园林空间的形成主要依靠建筑手段,由墙体、台地等构筑物分隔围合而成,植物材料对空间的限定形成不了重大的影响,却可以使空间更加丰富或者更加突出。植物陈列的形式有的是以体量较大,形态突出的乔木占据空间,形成视觉焦点;有的则采取将灌木作为艺术表达的介质,置于围合空间之中;还有将体量较小的低矮灌木或者草本花卉结合筑物进行栽植,便于游客近距离观赏。另外,雪铁龙公园中心的大草坪他被设计者命名为“parterre vert”即绿色花坛之意,是对法国古典园林中草坪花坛的继承,自身就具有为主视点提供观赏对象的内涵,所以也可以看作对植物材料展陈观赏类的应用。雪铁龙公园D区内系列小空间上方有一条为游人提供俯瞰视点的高架步道,为了满足游人从高视点观赏的要求,系列小空间自身的布局设计就考虑了陈列展示的要求,其中的植物作为有机的组成部分自是展示的要素之一。所以这部分的植物应用方式也可以划归为展陈观赏的方式。

修剪造型的利用方法旨在塑造空间,某种意义上讲相当于将园林植物充当建筑材料来使用。经过修剪的的造型植物通常与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相配合,起到界定空间的作用。经过修剪的植物中,低矮的整形灌木一般位于建筑周边,可以看作在人工建筑-自然植物二元体系中建筑向自然的延伸;而高大的乔木经过整形修剪会在空间中形成边角硬朗的体块,其高大的尺度甚至超过人工的建筑。它们多应用在道路、运河等二维的长向人工构筑的两侧,一方面从第三个维度上突出轴向空间,另一方面提供了垂直轴向的通透性,使空间效果得到强化的同时让使用功能得到保证。当需要大体量的体块实现空间过渡和划分时,整形树阵往往具有建筑和构筑物所没有的通透、轻盈、经济等特点。例如,雪铁龙公园中H区的系列整形树阵,如果换成混凝土巨墙可能整个设计就无法成立。而且,与建筑和构筑物相比整形的树阵形成一个厚实的体块之外更是一道具有生命的绿色。

“野生散养”强调尽量减少有目的的人为干扰,尊重自然的生态过程,把人为影响的因素作为自然过程中众多因素之一,而不是利用人为因素主观地主导植物群落的发展。这种植物材料利用方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雪铁龙公园中“活园”利用植物材料的方式。其中,植物的生长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从种子破土而出到形成丰富多样的植物群落,植物的生态过程被尊重,植物不再是供人赏玩的对象,而是生态过程中与人平等的要素,甚至是比人的活动更重要的因素。与其说这些植物在这里被“散养”,不如说这些植物在人们提供的区域内自由的生长。这种植物利用方式体现的是一种不同的生态伦理观念,得到效果也是完全不同于人力主导的植物材料利用,是一派由植物主导的野趣横生的优美环境。

另外,从综合的角度说,雪铁龙公园内的园林植物是实现设计概念不可缺少的元素。雪铁龙公园各个分区多以颜色来命名,如白色园、黑色园、金色园、蓝色园等等。由于整个公园的建筑材料在风格上相对统一,植物材料在体现这些不同色彩主题方面就发挥了最主要的作用。如黑色园内就种植了大量的红豆杉及其他深色叶的植物。同时黑色园内植物种类也非常多,其中很大一部分为耐阴性较强的植物(见表格2)。

表格2 黑色园植物列表

Acer palmatum Atropurpureum Spiraea japonica ‘Gold Mound’ Veronica Armstrongii

Magnolia x soulangiana Atropurpurea Arum

Kalmia latifolia Pachysandra terminalis Euonymus ‘Dart’s Blanket’

Geranium endressii ‘Claridge Prince Pink’ Geranium clarkei

Geranium endressii ‘Wargrave Pink’

表格2 黑色园植物列表

Geranium macrorrhizum ‘Spessart’ Geranium sanguineum Geranium phaeum Geranium x magnificum

Geranium x cantabrigiense ‘Biokovo’ Geranium macrorrhizum Geranium sanguineum ‘Album’ Geranium ‘Johnson’s blue’ Lysimachia punctata Acanthus mollis Iberis sempervirens Acanmus spinosus Filipendula Kamtschatica Filipendula rubra Filipendula ulmaria Filipendula rubra ?‘Venusta‘ Buxus asiatica Hosta coerulea Digitalis excelsior Digitalis ‘Shirley’ Verbascum ‘Pink Domino’ Lythrum salicaria ‘Modern’s Pink’ Eremurus himalaicus Eremurus stenophyllus Kniphofia uvaria Cimicifuga racemosa

表格2 黑色园植物列表 Parrotia persica Rubus thibetanus Exochorda racemosa Euonymus alatus

Rosa omeiensis pteracantha Rosa filipes ‘Kiftsgate’ Phyllostachys viriclis Mitis Phyllostachys nigra Semiarundinaria fastuosa

“金色园”、“红色园”、“白色园”、“橙色园”、“绿色园”、“蓝色园”以及“活园”这七个部分组成的系列空间的设计概念据说来自一周中的七天。设计师用色彩带给人的情感联想来诠释日常生活中人们每一天的情绪变化。这些色彩主题的体现自然依靠的也是植物材料。金色园运用了多种彩色叶植物在春天来临之际呈现出鲜嫩的金黄;红色园的乔木主要运用海棠和桑树,既有明艳的红色海棠花,又有暗红的桑葚;白色园的色彩主要依靠类似日本枯山水庭园般的白色卵石来体现,周边色彩浓暗的常绿灌木衬托了卵石的白色,两侧列植的小乔木满树银枝也配合了色彩主题;橙色园主要依靠波斯铁木橙红色的叶色,日本花柏橙黄色的叶片,栾树的黄花,再配以多种杜鹃及其他草本花卉的色彩;绿色园上有数种槭树科及墨西哥橘等高大阴森的乔木,下有大黄等色叶浓绿的灌木,形成了一派饱满欲滴的深绿;蓝色园主要依靠多种蓝色的草本花卉,在阳光下这些花朵的蓝色显得更加响亮清脆。

图29 金色园鲜嫩的金黄

图30 红色园两侧列植的海棠和桑树才是突出色彩主题的主角

图31 植物反衬突出中心的白色卵石

图32 橙色园早春之际地上已经有了橙色的鲜花

图33 绿色园依靠植物叶色和质感体现色彩主题

图34 蓝色园以草本花卉表现色彩主题

表格3 植物列表 金色园

Corylus colurna

Robinia pseudoacacia ‘Frisia’ Nothofagus antartica

Philadelphus coronaries ‘Aureus’ Sambucus racemosa ‘Sutherland Gold’ Weigela ‘Looymansii Aurea’ Lonicera nitida ‘Baggesen’s Gold’ Spirea x bumalda ‘Gold Flame’ Rosa ‘Golden Wings’ Fagus sylvatica ‘zlatia’ Gleditsia triacanthos ‘Sunburst’ 红色园 Prunus cerasus Morus alba ‘pendula’ Amelanchier canadensis Gaultheria procumbens Ilex aquifolium Malus ‘Evereste’ Acaena novae-zelandiae Alchemilla mollis

Papaver orientale ‘Mary Finan’, ‘Goliath’ Euphorbia myrsinites

白色园(笔者参观时该园没有开放,所以没有抄录到植物列表,欢迎读者补充) 橙色园

Parrotia persica

表格3 植物列表

Chamaecyparis pisifera ‘Squarrosa’ Koelreuteria paniculata Azalea japonica Azalea ‘Willem III’ Azalea ‘Flame’ Azalea ‘Tanabini’ Eremurus ‘de Ruiter’

Ligularia dentata ‘Desdemona’ Alstroemeria aurantiaca Madeaya 绿色园 Acer davidii Acer palmatum Choisya ternata Rheum palmatum Miscanthus sinensis Angelica archangelica Acanthus mollis

Heracleum mantegazzianum Peltiphyllum peltatum Quercus ilex 蓝色园

Cytisus battandieri,

Stachys bysantina ‘Silver Carpet’ Vitex agnus-castus

Ceanothus ‘Gloire de Versailles’

表格3 植物列表 Ceanothus thyrsiflorus Mentha pulegium Linum perenne

Salvia x superb ‘East Friesland’ Veronica gentianoides 活园

Magnolia sinensis Fraxinus ornus Hamamelis mollis Acer ginnala

Acer Palmatum ‘Senkaki’ Aralia elata

Cornus kousa chinensis Hydrangea quercifolia Pieris ‘Forest Flame’

可以看出,设计师在利用植物材料突出色彩主题时,主要依靠的是乔木、灌木的叶色和质感以及草本植物的花色。在习惯了一提到红色就到处找红瑞木,一提到金色就到处用迎春、连翘这些材料后,看到这些园子突出特定季节色彩、配合建筑环境和利用阴影效果的多样手法和独特思路,确实很受启发。另外植物的色彩依托质感也是一点新的收获,不同质感的相同色彩其区别就犹如同一种色相在水彩画中带着透明与流动,在水粉画中带着重量和体积,给人的感受也截然不同。植物材料之于园林师犹如色彩颜料之于画家。园林师不仅应该了解植物材料,还应该能够利用它们的特点进行创造。

传统继承

参观雪铁龙公园前不几日,笔者赶在Vaux le Vicomte今年首日开园的时间前去进行了参观。参观过Vaux le Vicomte再来看雪铁龙公园,我对法国式

园林的古今传承有了一次亲身体会。Vaux le Vicome作为勒诺特的代表作被称为法国式园林的开端3;雪铁龙公园则被看作法国后现代主义园林的代表作。两座园林相隔三百多年的光阴,建造的目的迥然不同,采用的工具技术今非昔比,利用的材料天壤之别,然而却有某种力量使二者带给游人非常相似的精神体验。

我想,这种力量是文化的传承和生活方式的发展延续。园林从来都是人们体验室外生活、修养身心的活动场所,其实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Vaux le Vicomte之所以被法国人视为自己的骄傲是因为它是一个三位一体的艺术品,集中了建筑、园林和装饰艺术三个方面的成就,这三个方面正是法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三百多年前,这三个方面的生活被浓缩到一个个城堡中,供皇家贵族享受;而现在,这三个方面的艺术内容早已被放大到城市的尺度,成为每个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的日常需要。雪铁龙公园就是为城市居民提供园林艺术体验的场所。人们在其中运动、休息、欣赏植物景观、享受空气阳光,这些内容似乎三百多年来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无非是运动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休息时听的音乐、谈论的话题发生了变化;现在的人们喜欢坦露肌肤享受阳光,三百多年前人们擎着蕾丝的阳伞享受阳光。总之一种生活的方式被延续下来,在新的时代不断发展。而从这些基本需求出发,需要满足的条件虽相隔数百年但仍然非常相似。所以雪铁龙公园传承的不仅是法国古典园林的形式和技术,而且是一种法国的生活和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后现代园林身体里仍然流淌着第一座法国式古典园林体内的血液。

这古今两座园林的异同比较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题目,从设计方面说,自然地形、空间布局、模数比例、园林要素、构思主题等多个方面都可以展开;从使用者和行为上分析也有深入研究的空间。而然本文洋洋洒洒已近万言,冗余拖沓已经欠稿月余。实在不得不停笔,请容笔者另文再述。

雪铁龙公园落成之初,法国的评论界曾有一些反对的声音,甚至把它评为世界上十大无聊公园之一,认为它还没有这块场地上原来封闭的工厂对市民休闲的贡献大。很多反对的意见也多是认为它完全抹掉了雪铁龙工厂留给场地的记忆,除了名字以外没有留下任何工厂的痕迹,反倒用一条新的轴线统治了场地,这是一种对历史的不尊重。然而,后来一些评论家亲自参观过以后

也深深喜欢上了这个公园,并且在历史传承的观点上转向了设计师一方。后来又有评论家写到真正应该担心的不是对雪铁龙工厂这个历史片段的保存,而是从更大尺度的历史观出发对民族传统的保护4。什么是法国的民族传统?什么样的建筑,什么样的园林,什么样的装饰能反映法国的民族传统?评论界对雪铁龙的批评其实也是在探讨这些问题的答案。这些批评以及评论家观点的变化,让我联想到巴黎历史上另外两件了不起的建筑物,一个是埃菲尔铁塔,一个是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埃菲尔铁塔落成时,巴黎人称它为左岸的怪物,甚至不愿意看他一眼;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落成时,多少巴黎人发出歇斯底里的反对声。但是,今天他们都成了巴黎的标志!都成了法国传统的组成部分!雪铁龙公园也是,提到巴黎的当代园林,我相信很多人都会首先想到它。所以,继承传统不是从过去寻找不可改变的要素,保持到天荒地老;而是让民族精神的热血在不断创新的机体里奔腾流淌。

后记

作为国内的青年学生,暂时没有机会亲自前往参观了解这些重要的国外经典设计案例,确实是个遗憾。由于版面的限制,介绍这些案例的文章多受限于字数不能全面详细地展示这些设计作品的面貌;设计同行的游记博客多流行简洁短小的“微博体”,就算有不少照片也很难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印象,而且参观考察一般行程紧张,就算到得现场也多为走马观花;另外一些游客的游览介绍又多流于感官的体验,缺少从专业角度出发的分析思考。这些原因导致年轻读者了解这些案例的渠道非常有限,程度也不够深入。而风景园林新青年的团队成员中,很多都有幸在国外学习,有机会进行比较深入的观察分析。我们愿意作为大家的眼睛,成为了解这些案例的一个新的渠道,与那些没有机会亲自前往现场的读者尽量详尽地分享我们的所观所想。这也是抛砖引玉,希望读者朋友能参与到讨论中来加强交流、互通有无。

参考文献

王向荣 林箐. 拉·维莱特公园与雪铁龙公园及其启示. 中国园林, 1997 vol. 13, No.2

任国岩. 巴黎雪铁龙公园及其社区改造规划介绍. 国外城市规划2004 vol. 19, No.5

Michael Riha. Site Description LARC 263. 30 September 2004 Michael Riha. Context Paper LARC 263. 9 November 2004

http://www.metropoleparis.com/1999/401/401parc.html

图1来源:任国岩.巴黎雪铁龙公园及其社区改造规划介绍.国外城市规划.2004.10

图2来源:Michael Riha. Site Description. LARC 263. 30 September 2004 图16来源:

http://www.skyscrapercity.com/showthread.php?t=829062&page=2

郭湧

2010-4-26 于柏林

1. In 1915, Citro?n built his factory on the banks of the Seine; it

operated there until closure in the 1970s. At that time, 24 hectares (59 acres) were thus freed up and included in the capital?s “urbanization” policy and gave rise to the Parc André Citro?n. It was creat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990s and was officially opened in 1992. Responsible for its design are the French landscape designers Gilles Clément and Alain Provost, and the architects Patrick Berger, Jean-Fran?ois Jodry and Jean-Paul Viguier. From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Parc_Andr??_Citro??n

2. Equilibrium between human activity and natural resources 3. “if they are quoted as the earliest gardens a la francaise this is

because at Vaux there was the first awareness that an original ?national? art form had been created” from Jean-Marie Perouse de Montclos. The chateau of Vaux-le-Vicomte

4. What I really worry about, is the total erasure of some history.

Name me any Louis who had anything to do with the ?axis of the Marne.?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h6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