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与答案

更新时间:2024-03-05 22: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1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押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0分)

1.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关系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 ( ) A 、其社会性质已经根本改变 B 、其基本矛盾已经彻底解决 C 、其社会状况并无变化

D 、其社会发生了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标准答案】:D

2.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任务是 ( ) A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 B 、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 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 D 、完成剥夺者的任务 【标准答案】:B

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是 ( ) A 、工人阶级

B 、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 C 、马克思主义政党 D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标准答案】:C

4.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社会条件是 ( ) A 、社会化大生产 B 、现代无产阶级 C 、马克思主义理论 D 、市场经济体制 【标准答案】:B

5.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 ) A 、倡导社会主义的民主精神 B 、高扬社会主义的平等思想 C 、提倡诚实守信的伦理道德 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标准答案】:D

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各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 A 、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B 、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 、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D 、精神安排,制定方案 【标准答案】:A

7.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 ) A 、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B 、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庸俗唯物主义 【标准答案】:A

8.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 ) A 、人的主观精神活动

B 、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C 、人为应付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活动 D 、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标准答案】:B

9.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它的理论依据是 ( )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D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标准答案】:B

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 A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B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C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D 、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标准答案】:C

11.有的哲学家说:在大风扬起的尘土漩涡中,没有任何一粒尘土的分布是偶然的。这是一种 ( ) A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D 、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标准答案】:D

12.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 ) A 、学习书本知识 B 、研究历史资料 C 、参加社会实践 D 、进行社会调查 【标准答案】:C

13.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

A 、感性认识一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 、实践一认识一实践 C 、认识一实践—认识 D 、概念一判断一推理 【标准答案】:B

14.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这说明( )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 C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标准答案】:C

15.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了检验真理标准的 ( ) A 、客观性 B 、全面性 C 、具体性 D 、稳定性

【标准答案】:A

16.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 、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 【标准答案】:C

17.国家政权属于 ( ) A 、剥削阶级意志的表现 B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 、社会的经济基础 D 、社会的上层建筑 【标准答案】:D

18.阶级首先是一个 ( ) A 、政治范畴 B 、经济范畴 C 、思想范畴 D 、法权范畴 【标准答案】:B

19.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 ( ) A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 、人的政治立场

C 、人的经济利益 D 、人的价值追求 【标准答案】:A

2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 ( ) A 、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 、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 、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 、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标准答案】:B

21.价值规律是 ( )

A 、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 B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 、产品交换经济的基本规律 D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标准答案】:B

22.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的特征是 ( ) A 、物质财富创造过程 B 、价值形成过程 C 、价值增殖过程

D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过程 【标准答案】:C

23.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 )

A 、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B 、人口增长超过生产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C 、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D 、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需求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标准答案】:D

24.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 ( ) A 、全部固定资本周转回来的时期 B 、一年中周转的流动资本总额 C 、预付可变资本的平均周转

D 、预付资本各个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 【标准答案】:D

25.资本主义制度下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 ( ) A 、商品的生产价格 B 、商品的市场价格 C 、商品的社会价值 D 、商品的个别价值

【标准答案】:C

26.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商业利润应相当于 ( ) A 、剩余价值 B 、利息 C 、年剩余价值 D 、平均利润 【标准答案】:D

27.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 ( ) A 、优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B 、中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C 、劣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D 、各类土地的平均条件决定的 【标准答案】:C

28.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的融合形成 ( ) A 、万能垄断者 B 、金融资本 C 、国家垄断资本 D 、金融寡头 【标准答案】:B

29.垄断价格的出现 ( ) A 、违背了价值规律 B 、否定了价值规律

C 、使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受到了严重限制 D 、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标准答案】:D

3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和管理 ( ) A 、完全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内在要求 B 、代表了全社会的利益

C 、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 、对社会经济发展起负作用 【标准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0分)

1.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 ) A 、摩擦生热,热胀冷缩 B 、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 、电闪雷鸣,风来雨至 D 、勤学出智慧,实践长才干

【标准答案】:AD

2.下列各项说明或体现时间一维性的有 ( ) A 、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 B 、失落黄金有份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C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D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标准答案】:ABCD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这是因为这两对矛盾 ( ) A 、制约和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矛盾 B 、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C 、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D 、囊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矛盾 【标准答案】:ABC

4.资本主义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是依靠 ( ) A 、延长工作日 B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C 、增加劳动强度 D 、提高劳动生产率 【标准答案】:AC

5.决定平均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是 ( ) A 、各部门资本总量的多少 B 、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C 、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

D 、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 【标准答案】:CD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调控的目标一般包括 ( ) A 、经济增长 B 、币值稳定 C 、充分就业 D 、收支平衡

【标准答案】:ABCD

7.资本主义生产在其自身范围内的调整包括 ( ) A 、股份公司的出现 B 、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C 、从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

D 、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 【标准答案】:ABCD

8.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贡献包括 ( )

A 、把社会主义建设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B 、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位

C 、过渡时期不能人为取消商品经济,而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D 、社会主义革命后可以利用资本主义的某些方法建设社会主义 【标准答案】:ABCD

9.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除德国古典哲学外,还有 ( ) A 、古希腊罗马哲学 B 、十八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

C 、十九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 、英国古典经济学 【标准答案】:CD

10.下列各项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 ) 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标准答案】:ABC

三、简答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0分) 1.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标准答案】:(1)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2分) (2)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第一,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第二,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三,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4分)

2.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标准答案】:(1)资本主义最初的发展时期,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代替封建社会经济形态,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有其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初期,其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垄断资本主义则进入了资本主义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的后期,虽然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都曾对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是,这时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日益暴露出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面。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这种调整对缓和其内在矛盾与促进生产力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然而,它终究不能解决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3分) (2)生产的高度社会化,要求突破和否定资本主义私有制,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本质要求。事实上,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特别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出现了许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扬弃”的现象。 股份公司的出现和股份资本的发展,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私人资本变为股份公司的联合资本。这种联合资本已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扬弃”。由于它突破了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性,缓解了生产社会化发展日益受到的单个私人资本的限制和束缚,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工业和科技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同时也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深化,它促成了垄断的产生和发

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它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生产社会化、资本社会化和管理社会化达到了更高程度,为转向社会主义提供了更充分的条件。(3分)

3.如何理解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标准答案】:(1)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指每个社会成员的体力智力获得全面发展和自由运用,个人的全部智慧、力量和潜能寒质都能全面自由地尽量发挥,每个社会成员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意愿以及社会的需要自由地选择职业和变换工作,把从事不同社会职业作为相互交替的活动方式。(2分) (2)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们完全摆脱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旧式分工的束缚、劳动仅仅是谋生手段的束缚、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2分) (3)共产主义社会所实现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使人自身个性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人不仅完全摆脱了自然界的奴役,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成为自然界的主义,而且成为社会的主人和自身的主人。实现了真正的自由发展。还应指出,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2分)

4.简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标准答案】:(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2分)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为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2分) (3)无产阶级肩负着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历史使命。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创立马克思主义的。(2分)

5.说明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的条件。

【标准答案】:(1)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式。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借助于思维才能实现,即必须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才能透过现象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3分) (2)感性材料应是丰富的、全面的,而不是零散不全的。这就要求人们在实践中把调查和研究结合起来。调查就是收集大量的感性材料,研究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辩证运动,也就是人们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的过程。(3分)

6.简述社会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标准答案】:(1)社会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序的发展。(2分) (2)社会改革可以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一定社会制度后期所进行韵改革,往往包含着承认甚至促进新社会制度萌芽成分的内容。(2分) (3)社会改革具有在一定程度上破除旧思想、旧观念、旧风俗、旧习惯,树立新思想、新观念、新风俗、新习惯的作用。(2分)

四、论述题

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0分)

1.试述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标准答案】:(1)土地有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生产条件的差别,同量资本投入面积相同但生产条件不同的土地,其劳动生产率和价值收入便不相同。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就是土地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生产条件的差别。(3分) (2)形成级差地租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指在土地有限,特别是优等和中等地有限的条件下,:土地作为经营对象被农业资本家使用后所形成的对土地的经营性垄断。首先,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经营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

获得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因为优等地中等地的范围不可能随意扩大,已经耕种了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就形成了对优等地和中等地的经营垄断,其他农业资本家不可能再自由投入经营优等地和中等地,但是,当只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所获得的农产品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时,劣等地也需投人生产。而耕种劣等地也要能得到平均利润,农业资本家才会去经营劣等地。(2分)所以,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必然要由劣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这样,由于优等地和中等地的产量较高,其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经营优等地和中等地获得的超额利润便形成级差地租。,其次,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资本主义农业中可以长期稳定地获得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有限的优等地和中等地被某些农业资本家耕种后,形成了对这些有限土地的经营垄断,其他资本家无法再制造出优等地和中等地去经营。所以,经营优等和中等地所获得的超额利润,可以长期地和稳定地存在,成为一种固定的收入,因而这个超额利润便能稳定地形成级差地租。(2分) (3)土地是一种自然资源,不能创造出任何价值和剩余价值,因而级差地租不是来源于土地本身。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是耕种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这些农业雇佣工人的劳动是一种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劳动,它是作为加强的劳动起作用她,能够在定额劳动时间内创造出较多的价值,从而可以创造出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3分)

2.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标准答案】:(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冲;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2分)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或称共性和个性)是互相区别的,共性只是包含了个别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东西,而没有包括个别事物的全部内容和特点。一般比个别更普遍、更深刻,个别比一般更丰富、更具体。(2分)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反之亦然。(2分) (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gw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