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更新时间:2023-06-09 18:5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330-《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教育技术学 学 时 42 学 分 2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音乐基础》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也是从事视听作品配乐工作人员的 必修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对视听作品中音乐的理性认识,从而提高画面配乐的编配能力。通过该 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掌握基础乐理知识和音乐欣赏的基本常识,认识到音乐的各种表现手 法在视听作品中的特殊作用及配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本课程以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为手 段,通过音乐实践,使他们学会如何欣赏音乐作品、分析音乐作品、选择音乐作品,从而为画面 (包括电视教学片、专题片、多媒体计算机课件)编配、创作音乐。

(二)本大纲制定的依据

根据教育技术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继续学习能力,掌握本专业基 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胜任各级各类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设计、应用、管理 与评价,并能担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的专门人才,要求初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设计 与开发技能,并能应用于教学设计的实践过程中,能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进行多 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开发,能熟练使用电视教材制作设备,并能进行电视教材的摄、录、编等。本 课程依据教学计划的要求,结合我系的教学条件,并与其它相关课程配合,为学生实现课程开发、 课件的设计、电视教材的制作等提供艺术指导,尤其是就音乐设计提供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支持, 从而实现丰富作品的表现力,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

◆系统性原则:本大纲依据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由乐理基 础人手,循序渐进,指导学生音乐欣赏,系统学习音画理论及音乐选配方法; ◆全面性原则:对配乐的理论与实践由浅人深,全面兼顾;

◆科学性原则:知识面的覆盖、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内容的选择合理准确;

◆实用性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科发展的特点,本大纲提供了一套操作性、实用性 很强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

要求:本大纲制定要求紧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和教学计划的安排并结合学习者的特点因材施教。

(四)实践环节

课程设计

1.(1)名称:音乐的表现手段

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

(2)主要内容与要求:给定音乐,描绘画面:结合各种乐器的音色,试为给定的画面选配音乐。

(3)学时分配:1学时

330-《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1)名称:音乐在视听艺术中的作用

(2)主要内容与要求:为教学片或多媒体课件配乐 (3)学时分配:1学时

(六)考核方法与要求

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情况、课程作业设计等,共占综合考核成绩的30%

2.试卷成绩:占综合考核成绩的70%

3.综合考核成绩:以百分计算,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 材:《艺术基础一音乐》 张有刚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主要参考书:《电视音乐与音响》郝俊兰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4

《电视声音构成》高廷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电影、电视、广播中的声音》 周传基 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

《电视声画艺术》张凤铸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7 《艺术教育与鉴赏》满天澄等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4 《音乐欣赏讲话》钱仁康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

《电脑音乐的制作与技巧》 张戈 张旭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音乐基础理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目的;

2.理解音的特性并说明它们在音乐中的构成方式及特点; 3.掌握音乐中常用记号的特点及运用 4.掌握音乐中装饰音的特点及运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音的高低 1.音的产生

330-《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乐音与噪音 △3.乐音的特征

4.音级基本音级变化音级 △○5.音名、唱名 6.全音、半音 △7.变音记号 8.等音 9.音组

第二节 音的长短与强弱 1.音符 单纯音符 2.音值的基本划分

符点音符

△3.音值的特殊划分 三连音 五连音 六连音 七连音 4.休止符

△5增长的值的记号 6.节奏 7.重音 8.节拍

9.节,小节线,终止线 10.拍子,拍号

△11.单拍子 复拍子 12.音值组合法 △13.切分音 14.弱起小节

第三节 常用记号和装饰音 △1.反复记号

混合拍子变换拍子

△2.装饰音 (倚音 滑音 波音 颤音 回音) 3.省略记号 4.顿音记号 5.圆滑线 6.重音记号 7.保持音记号 8.换气记号

第二章 音乐的表现手段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音乐表现手段的学习目的;

2.理解旋律的定义与作用,掌握旋律的进行方式和表现力之间的关系 3.掌握节奏并说明节奏的进行方式和表现力之间的关系; 4.熟练掌握常用乐器的音色特点及其表现力; 5.熟练掌握各种体裁音乐作品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6.应用乐器的音色特点,初步为视听作品选配音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旋律

330-《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 音乐语言 2.旋律

△3.旋律的作用

△4.旋律的进行与其表现力的关系

5.上行旋律、下行旋律、平行旋律、级进旋律 跳进旋律、旋律环绕进行、旋律波浪进行 6.旋律的综合运用 第二节 节奏 1.节奏

2.节奏的含义 3.节奏的分类

△4.节奏的进行与其表现力的关系

第三节 △音色 1.音色

2.音色的含义

3.乐队的分类(西洋管旋乐队

△4.西洋管弦乐队的分组

民族管旋乐队 军乐队 电声乐队)

△5.木管乐器组主要代表乐器及音色 木管乐器组音色特点 △6.铜管乐器组主要代表乐器及音色 铜管乐器组音色特点 △7.弦乐器组主要代表乐器及音色 弦乐器组音色特点 8.打击乐器组主要代表乐器 打击乐器组音色特点

△9.常用民族乐器及音色 第四节 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

1.体裁

2.舞曲(小步舞曲 圆舞曲 探戈舞曲 波尔卡舞曲等)

△3. 小夜曲 △4.夜曲 5.奏鸣曲 6.交响曲 △7.组曲

第三章 音乐欣赏概述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音乐欣赏心理过程的总趋势; 2.理解音乐欣赏的目的及意义: 3.理解音乐欣赏的一般步骤; 4.掌握音乐欣赏的四种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音乐欣赏的意义与方法 1.音乐欣赏的意义 △2.音乐欣赏的方法

第二节音乐的分类 1.声乐 2.器乐

330-《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四章 各种题材的音乐作品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欣赏各类音乐作品在教育技术中的目的及意义 2.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及其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3.掌握各类音乐题材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4.熟练掌握各类题材的音乐作品及其在画面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民族乐曲 1.民族声乐曲 △2.民族器乐曲 3.欣赏音乐作品

第二节 △各类题材的音乐作品 △1.舞曲 2.进行曲 3.谐噱曲 △4、小夜曲 5.夜曲 △6.协奏曲 ○7.奏鸣曲 ○8.交响曲 9.交响音画 △10.组曲

第五章 音乐在视听艺术中的地位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视听艺术中音乐的发展脉络;2.理解视听艺术的特点及其作用: 3.了解电影与电视的异同;

4.理解电影音乐与电视音乐的异同;5.掌握电视音乐的特征;

6.掌握视听艺术中自然音响的作用。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视听艺术的含义 △2.视听艺术的作用 ○3.电影音乐的历史沿革 4.电视音乐的形成 5.电视与电影的异同 △6.电视音乐的特征

第二节 视听艺术中的声音 1.视听艺术中的声音三要素: 人声(对白 独白旁白) 音乐 自然音响

△2.自然音响的作用

330-《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六章 音乐在视听艺术中的作用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视听艺术中音乐的特性; 2.掌握音乐在视听艺术中的作用;

3.应用所学原理分析电视教学片及多媒体课件中的音乐; 4.应用所学原理为电视教学片及多媒体课件选配适当的音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视听艺术为什么需要音乐 第二节

△1.音乐的表情性 △2.音乐的描绘功能 3.音乐的时代感 4.音乐的民族特色

○5.音乐的概括性

音乐在视听艺术中的作用

△1.音乐烘托与渲染画面气氛 △2.音乐揭示与深化主题 03.音乐推动剧情发展

4.音乐形成作品的色彩和艺术风格 △5.音乐代替音响 ○6.音乐提示画面段落

第七章 教学片音乐设计基础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教学片音乐设计的学习目的与意义;

2.掌握视听作品中音乐与画面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 3.理解教学片音乐设计的思路; 4.掌握为教学片配乐的方法:

5.应用所学原理为教学片选配适当的音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视听艺术中音乐的创作与选配方式 第二节

△1.基本主题贯穿式的音乐选配方式 △2.双主题对比式的音乐选配方式 3.多主题、无主题式的音乐选配方式 主题音乐贯穿的方式的优点 4.音画式的音乐选配方式 △5.组曲式的音乐选配方式

视听艺术中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1.音画统一 ○2.音画并行 △3.音画对立

第三节 教学片配乐的方法与步骤 1.根据画面内容确定音乐基调 △2.配乐的基本步骤

330-《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八章 教学片中音乐配置的技术处理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音乐增减的技术手法; 2.了解音画时值统一的技术手段; 3.掌握音响素材的剪接原则。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音乐增减的技术方法 1.扩充法 2.压缩法 3.组合法

4.AB带组合的增减法 5.与音响配合的增减法

第二节 音画时值统一的几种技术手段 1.盒式录音机插入式剪接法

2.利用录音机和调音台等设备配合剪接法 3.利用计算机合成法

第三节 音响素材的剪接原则 1.合适剪接点 2.不合适剪接点

330-《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教育技术学 学 时 42 学 分 2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美术基础》是对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力求简明的介绍艺术基础 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本课程开设可以让学生系统的掌握艺术基础的基本原理和方 法,寻求发现、判断艺术元素的共同规律。 (二)本大纲制定的依据

传统教育的教育过程基本上是由教师、学生、教育内容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但是,随着教育 内容的复杂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的教育过程已经不是由上述的三个要素构成,必须 增加教育技术这个要素。因此,教育技术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教育技术专业的 学生,应当掌握相应的艺术基础美术方面的基础。在对各种视听教材的制作时,以便大量地使用 所学的艺术元素,进行综合。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

《美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艺术基础,要特别贯穿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在 讲授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把各章各节的内容融会贯通起来理解,要联系当前艺术设 计的实际。同时,还要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应用,动口动手,以便检验学习的成效,达到触类 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六)考核方法与要求

1.平时成绩:出勤、课堂提问、作业与讨论占总成绩的30% 2.试卷成绩:占总成绩的70% 3.综合考核成绩:按百分制打成绩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330-《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教 材:《艺术基础——美术》杨改学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主要参考书: 1.《电教美术教程》 吴砚方 河北美术出版社 1992 2.《高等师范院校水彩画教材》 郑震 漓江出版社 1998 3.《工艺美术设计专业教材——色彩构成》

北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 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 4.《平面图案设计》关尚卿 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0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造型艺术的要素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使学生了解造型艺术基本要素中的点、线、面等知识点; 2.说明线条作为造型方法的特点; 3.明暗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4.了解色彩的价值;

5.了解质感表现的主要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十二点要素 第二节 线条

△识记十二点要素

线条

△1.线条的造型价值 ○△2.线条的表情

明暗

1.明暗的概念

○△2.明暗的造型价值 3.明暗的象征性

第四节 色彩

1.作为信息传递的色彩 2.作为表情的色彩

第五节 质感

△1.质感的含义 2.质感的类型 3.质感的作用 第二章 色彩

一、教学基本要求

1.阐释色彩的三要素;

2.说明光的混合与颜料混合的特点及其不同, 3.掌握色彩对比的原理与方法;

4.了解色彩的情感和色彩的象征意义及运用; 5.了解色彩的透视变化。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色彩的形成 1.光、色、视觉

△○2.固有色、光源色

330-《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二节 色彩的属性 1.色相 2.明度 3.纯度

第三节 色彩的混合

○△1.光色的混合和颜料色的混合

2.原色 3.间色 4.复色 5.补色 6.调和色 7.极度色 第四节 色彩的对比 第五节 色彩的运用 △1.色彩的符号作用 △2.色彩的知觉和情感 △3.色彩的象征意义 △4.色彩的视觉心理 第六节 色彩的欣赏 第三章 构图 一、教学基本要求

1.阐释构图的目的和作用 2.说明构图的因素; 3.阐释构图的法则;

4.阐释对比的目的和作用; 5.阐释节奏在造型艺术中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构图的概念 1.什么是构图 ○△2.构图的目的 3.构图的性质

第二节 构图法则 1.平衡 2.对比 3.节奏

第三节 构图的因素 1.点 2.线 3.形 4.明暗 5.色彩 第四章 图案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图案的分类与组织法则;

330-《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了解图案的形成过程以及变化方法;

3.学会初步进行简单图案的设计以及图案色彩的搭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图案的分类与构成法则 1.图案的分类

○△2.图案的构成法则

第二节 图案的设计 △1.图案的创意 △2.图案的形成形式 △3.图案的构成形式 △4.图案的表现技法 △5.标志图案的设计

△6.图案的色彩

330-《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模拟电路》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教育技术学 学 时 44+10 学 分 3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模拟电路是本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为适应本专业知识结构和培养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充分培养了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也使学生获得了诸多的知识修养,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二)本大纲制定的依据

根据本教育技术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要求,系统介绍电子技术基础的基本内容,让学生掌握基本电子线路的分析方法和一般设计要求。根据本课程的教学性质、条件和教学实践而制定的,在学习理论的同时,通过实践环节的锻炼,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

一是系统性原则,力求深入浅出地、系统地阐述无线电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原理、 基本分析方法和整机原理,二是突出重点原则,即在保证基础的情况下,精选内容,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联系实际,体现出与工科专业的差别。

(四)实践环节

本课程的主要实践为实验,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践环节类型

(1)名称:常用仪器的使用、晶体管特性参数的测试、基本放大电路的安装和调试、反馈 放大器的安装和调试、直流稳压电源

(2)主要内容与要求:实验包括对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及对一些常用理论的验证,要求学生 能够掌握电路分析和设计的方法和对简单故障的排除 (3)学时分配:各为2学时

330-《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六)考核方法与要求

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讨论情况等占10% 2. 实验成绩:包括出勤、实验报告等占20% 3.试卷成绩:100分,占70%

4.综合考核成绩:试卷成绩*70%+实验成绩*20%+平时成绩*10%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 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 杨素行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年版 参考书:《电子线路基础》 万嘉若 林康运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路分析基础》(上、中、下)李瀚荪 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年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清华大学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康华光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刘继东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半导体的原理和特性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半导体导电的原理;

2.了解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并掌握其伏安特性;

3.掌握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电流分配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半导体的导电原理

半导体的特点、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PN结

第二节 半导体二极管

二极管的结构、符号、分类、△伏安特性、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第三节 半导体三极管

330-《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电流分配关系、△特性曲线、主要参数 第二章 放大电路基础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一般放大电路的两种分析方法; 2.理解放大电路中偏置电路的工作原理; 3.掌握多级放大电路的原理和分析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放大电路概述

放大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直流通路和静态工作点、性能指标 第二节 放大器的图解分析法

△静态工作点和直流负载线、△交流负载线和动态分析、放大器的动态范围 第三节 放大器的偏置电路

工作点的稳定性问题、△分压式电流负反馈偏置电路 第四节 等效电路分析法

简单的等效电路、△低频h参数等效电路、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第五节 多级放大电路

级间耦合方式、多级放大器的增益、△○多级放大器的分析方法 第三章 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频率响应的一般概念; 2.了解三极管的频率参数;

3.掌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频率响应的一般概念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上限频率下限频率和通频带 第二节 三极管的频率参数

共射截止频率、特征频率、共基截止频率 第三节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直接耦合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第四节 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多级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多级放大电路的上限频率和下限频率

第四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集成放大电路的特点;

2.理解并掌握集成运放的基本组成;

3.掌握理想运算放大器在不同区域的工作特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集成放大器的特点 集成放大器的特点 第二节 集成运放的基本组成

△偏置电路、△差分放大输入、中间级、输出级 第三节 理想运算放大器

理想运放的技术指标、△理想运放工作在线性区时的特点 区时的特点

330-《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五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反馈的基本概念:

2.掌握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反馈的基本概念

反馈概念的建立、反馈的分类、△负反馈的四种组态

第二节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理想运放工作在非线性

△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减小非线性失真和抑制干扰、展宽频带、○改变输入输 出电阻

第六章 模拟信号运算电路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比例运算电路的基本概念; 2.理解求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3.了解积分和微分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比例运算电路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第二节 求和电路

反相求和电路、△同相求和电路 第三节 积分和微分电路

○积分电路、○微分电路 第七章 信号处理电路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有源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2.理解电压比较器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有源滤波器

滤波电路的作用和分类、△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带阻滤波器 第二节 电压比较器

过零比较器、△单限比较器 第八章 波形发生器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分析方法: 2.掌握R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 3.掌握L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分析方法

产生振荡的条件、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和分析步骤 第二节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RC串并联网络振荡电路 第三节 Lc正弦波振荡电路

Lc并联电路的特性、△○三点式振荡电路

330-《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九章 功率放大器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功率放大器的主要特点

2.掌握互补对称式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功率放大器的特点 功率放大器的特点

第二节 互补对称式功率放大电路

△○OTL互补对称电路、△OCL互补对称电路 第十章 直流电源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直流电源的组成;

2.了解单相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3.掌握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 4.掌握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直流电源的组成 直流电源的组成 第二节 单相整流电路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单相全波整流电路 第三节 滤波电路

电容滤波电路、电感滤波电路 第四节 稳压电路

△硅稳压管稳压电路

330-《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摄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教育技术学 学 时 40+14 学 分 3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摄影基础》课程是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偏重于实践,目的是培养学生摄影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传统、数码照相机的使用、摄影构图、摄影用光等技巧,掌握摄影作品的欣赏和摄影创作的基本方法,理解摄影基本理论与原理,了解胶卷冲洗、照片放大等暗房技术,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工作实践提供技术条件与艺术修养。

(二)本大纲制定的依据

教育技术专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掌握本专业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胜任各级各类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设计、应用、管理与评价,并能担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的专门人才。因此,《摄影基础》专业基础课程的开设可以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工作实践提供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由于该门课程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更偏重于实践,在教学课时较少的条件下,课时以内主要用于理论教学(解决必备的理论基础),将部分实践环节安排在课外,由此构成了本大纲的结构。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 1.教育性

根据学科特点、培养人才的需要、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课程特点制定恰当的本大纲,并且通过大纲的教学实施,能够使学生掌握《摄影技术与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操作,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所从事教育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2.科学性

大纲的编写充分考虑了教育技术学科特点、《摄影技术与艺术》课程的特点、学生知识结构特点,又根据多年对该课程的开设情况、教学规律与教学要求,较为合理的选取了教学内容、安排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的比重,实践方式,以便科学、规范地为教学服务。

3.可操作性

本大纲的制定充分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际,使在执行过程中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四)实践环节 1.实践环节类型

形式:室内实验+室外课程设计 2.主要内容与要求和学时分配

330-《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科目:室外实践课程设计

330-《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六)考核方法与要求

1.平时成绩:10%(出勤、课堂提问、作业成绩等) 2.实验成绩:10%(出勤、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 3.试卷成绩:60% 4.期末图片20%

5.综合考核成绩: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10%+期末图片20%+试卷成绩60%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摄影技艺教程》 颜志刚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2.《摄影构图》 孔祥竺 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5 3.《摄影艺术概论》 夏放 浙江摄影出版社 二、教学内容纲要 绪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教学目的及任务,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 2.了解摄影发展史及发展趋势;

3.掌握摄影技艺概念,认清摄影中摄影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4.掌握摄影的特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基本概念

摄影的技术性、△O摄影的艺术性 第二节 摄影的特性

330-《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纪实性、△○瞬间性、△信息性、△○选择性 第三节 摄影的诞生与发展

相机的发展、感光材料的发展、摄影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 照相机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相机基本结构; 2.掌握相机各部分作用; 3.掌握正确使用相机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相机概述

相机的类型(△按像幅尺寸分类、△按取景方式分)、基本结构(机身、镜头、快门、取景器、对焦器、输片机构)

第二节 摄影镜头

△光学系统(结构、光学成像原理、镜头的加膜“Nc”)、△○摄影镜头的特性、△○镜 头的口径与光圈、△○景深(概念、影响景深的因素与规律、应用)、○超焦距(概念、影响超焦距的因素与规律、应用)、△○快门(概念、影响快门速度选取的因素与规律、应用)、电子相机、○相机的选购、维护与保养 第二章 闪光灯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闪光灯的作用; 2.掌握闪光灯的使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闪光灯的种类

形式上分(独立式闪光灯、内装式闪光灯)、功能上分(自动闪光灯、手控闪光灯)、从输出功率上分(输出功率固定式闪光灯、输出功率可调式闪光灯)、从输出光向上分(单向式闪光灯、多向式闪光灯)、从输出光角上分(固定式闪光灯、可调式闪光灯)、从闪光灯所采用的电路分(闸流式闪光灯、回路式闪光灯)、从闪光灯所用的电源分(干电池、蓄电池、交流电)

第二节 闪光灯的发光性能 发光强度、发光持续时间 第三节 闪光灯的应用 △发光色温

△快门的同步速度、△闪光灯的闪光指数、△○闪光灯的使用方法、使用闪光灯的注意事项 第三章滤光镜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滤光镜的类型及其作用 2.掌握滤光镜的滤光原理; 3.掌握滤光镜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滤光镜的原理

△滤光镜的滤光因数、△○滤光镜的使用规律 第二节 黑白摄影用滤光镜

△○黄滤光镜、△○橙滤光镜、黄绿滤光镜、△○红滤光镜 △○un镜、减光镜 第三节 彩色摄影用滤光镜

330-《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色温转换滤光镜、色温平衡滤光镜、偏光镜、△天光镜 第四节 特殊效果镜 绿滤光镜

雾镜、柔光镜、远近镜、光芒镜、多影镜、半色镜、双色镜、三色镜 第五节 △使用与选择滤镜注意事项、△○注意曝光补偿、选择滤镜要点 第四章 测光与曝光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测光表的类型及测光原理; 2.掌握反射式测光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3.掌握正确曝光与准确曝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测光表

测光表的种类、△○测光表上的Ev值、内装式测光表、△○反射式测光表的使用方法 相机测光系统的维护 第二节 曝光

正确认识曝光、△○影响曝光量调节的客观因素 第五章 感光胶片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感光胶片的类型及结构;

2.掌握感光胶片的主要性能; 3.掌握感光胶片的保存和启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感光胶片的结构

乳剂层、片基、保护层、结合层、背面层 第二节 感光胶片的种类和选择

黑白胶片(色盲片、分色片、全色片、红外片)、彩色胶片(彩色负片、彩色电影正片彩色反转片)、照相纸

第三节 感光胶片的主要性能

△○感光度、密度与灰雾密度、宽容度、感色性、解像力、颗粒度、有效期 第四节 感光胶片的使用常识

选择感光胶片的原则、△感光胶片的保存和使用 第六章 暗房技术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暗房基本设施的布置;

2.了解不同配方性能及主要药品在配方中的作用 3.掌握负片的冲、印、放技术技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黑白片的冲洗

△暗房的设置、△○底片的质量、显影液的配制与配方、显影方法、△○显影效果的控 制、显影后的处理、△负片的鉴别、负片的加工与保存 第二节 黑白片的印相与放大 黑白照相纸、印相、△○放大 第七章 摄影构图 一、教学基本要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gv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