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关系公式大全

更新时间:2023-12-15 15:2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课 数字特性及数列相关

一、整除特性

1、能被常见数字整除的数字特性 (1)被2整除特性:偶数

(2)能被3整除特性:一个数字每位数字相加能被3整除。可以把被三整除的个别数字直接消掉,以减少计算量被4和25整除特性:只看一个数字的末两位能不能被4(2 (3)5)整除

(4)被5整除特性:末尾是0或5 (5)被6整除特性:兼被2和3整除的特性

(6)被7整除特性:划分出末尾3位,大数减小数除以7,能整除说明这个数能被7整除

(7)被8和125整除特性:看一个数的末3位,能被8(125)整除

(8)被9整除特性:一个数字每位数字相加能被9整除。可以把被三整除的个别数字直接消掉,以减少算量计

(9)被11整除:奇数位的和-偶数位的和,能被11除整 2、关于整除的其他注意事项

(1)被合数整除的数字,也能被其因数整除 (2)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之和(积)能被3整除 (3)四个连续自然数之和是偶数,但不能被4整除 (4)平方数的尾数只能是0、1、4、5、6、9。

二、奇、偶、质、合性 1、奇偶性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整数(0是偶数) 2、奇数和偶数的运算规律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 3、质合性

质数: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那么这个正整数叫做质数(质数也称为素数),如2、5、7、11、13

合数:一个正整数除了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外,还能被其他的正整数整除,这样的正整数叫做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方法技巧及规律

(1)两个连续的自然数之和(或差)必为奇数。 (2)两个连续自然数之积必为偶数。 (3)乘方运算后,数字的奇偶性不变。 (4)2是唯一一个为偶数的质数

如果两个质数的和(或差)是奇数,那么其中必有一个是2 如果两个质数的积是偶数,那么其中必有一个是2

三、公倍数、公约数(往往考察周期性问题)

四、余数问题

基本形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都是正整数) 1、同余定义

两个整数a、b除以自然数m(m>1),所得余数相同,则称整数a、b对自然数m同余。

2、四种常考形式:余同取余、和同加和,差同减差,最小公倍数做周期。 (1)余同取余,公倍数做周期: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余数相同,则这个数可以表示成这几个除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与余数相加的形式。

(2)和同加和,公倍数做周期: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除数与余数之和相同,则这个数可以表示成这几个除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与该和相加的形式。 (3)差同减差,公倍数做周期: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除数与余数之差相同,则这个数可以表示成这几个除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与该差相减的形式。 (4)如果三个不符合口诀,先两个结合,再跟第三结合

五、尾数乘方问题

尾数变化规律:底数留个位,指数除4留余数,余数为0转成4 六、数的拆分与重排

数的拆分是将一个数拆分成几个因数相乘或者相加的形式,经常需要综合应用整除性质、奇偶性质、因式分解、同余理论等

解答数字的重排问题时,经常需要借助于尾数法进行考虑、判断,同时可以利用列方程法、代入法、假设法等一些方法,进行快速求解。 七、不定方程

未知数个数多于方程个数叫做不定方程。通常只考虑他的整数解或正整数解。常用解法有:综合利用整数的奇偶性,质合性、整除特性、尾数法、余数特性、特殊之法、代入排除法等多种数学知识得到答案。 八、数列(等差与等比)

(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上底+下底×高÷2)、中位数求和公式(重点)。 (2) 等比数列:an=a1q(n-1)

第二课 终极比例法

比例就是数量之间的对比关系,或指一种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运用比例法是将繁琐的数值简化为简单的数值进行分析。

比例问题的重点在于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并明确两者间的比例关系。 比和比例的性质

1.正比:a÷b=k(k=常数),则称a、b成正比 2.反比:a×b=k(k=常数),则称a、b成反比

采用比例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含有一个固定的乘除等式关系,及1、2所述的正反比例,实际应用中的路程=速度×时间,总量=效率×时间,溶剂=溶液×浓度,利润=成本×利润率。需特别注意:三个量中必须有一个量是固定的,另外两个量才有相对关系。

a-bc?d?差值比例: bd一、常规比例 二、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是重点 一、工程问题的本质:将一般的工作问题分数化,就是研究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常用的数量关系式为: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三、工程问题的两大利器 1、比例法 2、特殊值法

四、核心要点:方程问题,用比例不用方程,用份数不用分数 五、题型分类:

单人完成工程问题、全程合作问题、分阶工程问题、轮流合作型、水管问题、时间效率转化

三、和差比例法

四、三量比例法

遇到三个量或者多个量,建立比例关系,需要通过某一个量的统一,比如①甲:乙=2:3,②乙:丙=4:5,需要对乙进行搭桥统一成12。 五、恒值比例法

恒值比例法,在研究比例问题的时候,有一个量是恒定不变的,在题干所述的情况下,从头到尾没有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一个对象所代表的比例点来求解。一般情况下,这种恒量对象在不同的情况下代表的比例点不同,这个时候,需要把不同的比例点化为相同的数值来代替。

第三课 行程问题

基础模型之一、相遇追击

1.基本公式:距离=速度×时间 2.相遇及追及问题:

相遇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相向 追及距离=(大速度-小速度)×相遇时间?????????????同向 3.核心方法:比例、公式、画图法

4.解决要点:用比例不用方程、用份数不用分数 基础模型之二、顺流逆流

1、基本行船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2、顺水漂流问题:漂流速度=水速 漂流时间t?2t1t2t1?t2

基础模型之三、上下扶梯

1、顺行扶梯长度=(人速+电梯速度)×顺行时间 2、逆行扶梯长度=(人速-电梯速度)×逆行时间 3、顺行扶梯级数=人走过的梯级数+扶梯运行梯级数 4、逆行扶梯级数=人走过的梯级数-扶梯运行梯级数 基础模型之四、环形运动

1、同向运动:环形周长=(大速度-小速度)×时间 2、反向运动:环形周长=(大速度+小速度)×时间 基础模型之五、等距离平均速度公式 基础模型之六、公车模型(双向数车)

1、题型特征:人按一定速度出行,每隔一段时间迎面遇到一辆公交车,每隔一段时间从背后超出一辆公交车,求发车间隔或撤人速度

车速t1?t22、经典公式:发车间隔时间=t?, ?t1?t2人速t1-t2基础模型之七、队首队尾

1.队尾→队首:队伍长度=(人的速度-队伍速度)×时间 2.队首→队尾:队伍长度=(人的速度+队伍速度)×时间 3.从队尾赶到队首,可看做该人与队首的追击过程 4.从队首赶到队尾,可看做该人与队尾的相遇过程 基础模型之八、火车过桥

1、核心思维:火车本身长度也是路程的一部分,以火车的头或为作为运动点,按相遇或追击问题考虑 基础模型之九、往返相遇

1、题目特征:题目表述为两个运动体从一条线段的两端或一端出发,在两端点之间不断往返,求一定时间后相遇次数或第N次相遇时间等。 2、核心知识:

(1)两运动体从两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不断往返: 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全程×(2n-1) 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全程×(2n-1)

(2)两运动体从一端同时出发,同向而行,不断往返: 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全程×2n 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全程×2n (3)单人的路程

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第一次相遇时所走的路程×2n(或2n-1) 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第一次相遇时所走的路程×2n(或2n-1) 基础模型之十、二次相遇

1、题型特征:两物体从两端点,相向而行,相遇后继续前行到达端点后折返至而次相遇。题目给出的相遇点到端点的距离,带球两端点距离。 2、核心知识: 两边型:S=3S1-S2

单边型:S=(3S1+S2)/2

其中,S表示两端点之间的距离,单边型两次距离都是相对于统一端点。两边型指两次距离分别相对于两端点。

2t1t2第四课 计数模型

鸡兔同笼 1、列方程法

2、假设法:先假设全部是某一种,然后求出的值与实际值的差值,除以它们单个的差值,得出来的是另一种。 植树问题

关键在于理清间隔数与端点数之间的关系 1、两端植树:棵树=线路总长÷株距+1 2、一端植树:棵树=线路总长÷株距

3、两端都不栽树:棵树=线路总长÷株距-1 4、双边植树需要在一条的基础上乘以2

5、封闭性植树,棵树=线路总长÷株距=总段数

6、类似于两端不植树的还有“上楼梯问题”,则上每层用M/(N-1)分钟。锯木头,剑圣自,锯成N段需要锯N-1次;站成一列,相邻两人间隔M米,队伍长M×(N-1)米。

方阵问题

1、方阵的核心是一个等差数列。可以将方阵的每一层看做是一项。每一层边长之差是2,每层周长之差为8,也就是方阵等差数列的所谓公差。 2、每一层,边长和周长的关系: (1)周长=(边长-1)×4 (2)边长=周长÷4+1 3、方阵总数:

(1)实心方阵:m=a2(a为最外层每边人数,即边长) (2)空心方阵:m=(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 4.增加或取消行列

(1)增加m行n列,,人数增加=边长×(m+n)+mn (2)取消m行n列,,人数减少=边长×(m+n)-mn 剪绳问题

1、题目表述:将一根绳子折成几段,然后在上面剪几刀,求分成段数。

2、经典公式:2N×M+1(一根绳子连续对折N次,剪M刀,问绳子被剪成几段)

3、实战秒杀:最后的段数一定是奇数,直接秒杀 过河问题

1.题目表述:一只船只能运送N个人,现在M个人等待过河,求过河安排信息

M?12.核心知识:共需:次,如需N个人划船,则1变成N;过一次河指的是

N?1单程,往返一次指的是双程。

3.载人过河时,最后一次不需要返回。 空瓶换水

1、题目特征:一定数量的空瓶子可以换到一瓶水,已有部分空瓶子,求可以换取水的瓶数。

2、经典公式:若M个空瓶换一瓶水,相当于M-1个空瓶喝到一瓶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gj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