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自然垄断与进入规制2012

更新时间:2023-11-17 07:3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篇 经济性规制

第一章 经济性规制的主要原因——自然垄断

本章主要内容:自然垄断理论是深入研究自然垄断产业规制理论与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本章将回顾自然垄断理论的演进过程,然后讨论自然垄断的经济特性和可维持性,最后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讨论自然垄断的边界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问题:垄断、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自然垄断理论的演进;自然垄断的经济特性。 第一节 垄断、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 1.垄断、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

(1)垄断:没有替代品的物品或服务只有一个供给者,在这个行业中存在对潜在进入企业的进入限制。

(2)垄断的特点:only one supplier; high barriers to entry

(3)进入限制分为两类:人为限制;自然限制。其中,由于存在自然限制导致的垄断为自然垄断,自然垄断重在自然而然。相反,由于存在人为限制而导致的垄断为非自然垄断(经济性垄断和行政垄断)。

(4)治理垄断的办法

对经济性垄断和行政垄断:消除人为限制,使市场能够竞争起来(反垄断政策和法律的实施、政治体制改革等)。

对自然垄断:自然限制无法消除(比如规模经济),所以只能通过规制治理自然垄断。

2.中国自然垄断规制的特殊性——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交织在一起

(1)行政垄断:是行政机关和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凭借手中的经济管理权力,对经济性活动进行排他性控制、排斥和限制竞争的行为。(与经济学垄断和自然垄断不同)

(2)特点:政府行为;权力导致;具有强制性;垄断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与经济垄断交织在一起。(注意:必要的行政垄断是合理的,比如专利制度、许可证制度)

(3)行政垄断的存在加大了中国规制改革的难度。 第二节 自然垄断理论的演进

经济学对自然垄断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

是经济学家对自然垄断概念的认识和再认识,而且影响了政府对某些公共部门经济(传统的自然垄断部门)如自来水、煤气、供热、通讯电信、铁路、市内交通等的规制政策的修改与转变。对自然垄断的认识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自然垄断理论萌芽;早期自然垄断理论(初步发展阶段);现代自然垄断理论——比较成熟的自然垄断理论;自然垄断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

1.自然垄断理论萌芽

始于19世纪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他认为:“地租是自然垄断的结果”。

此为自然条件决定论,即把自然垄断的原因归结为制度的垄断和自然要素的稀缺性。也就是说自然垄断与资源的集中状况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 2.早期自然垄断理论(初步发展阶段)

自然条件决定论遭遇到经济现实的挑战,在与自然因素关系不大的条件下也会出现自然垄断,说明自然条件决定论是片面的。

托马斯?法勒(Thomas Farrer,1902)是比较早按照经济特征以辨认自然垄断的学者之一。他把那些从来没有发生过竞争,或者发生竞争而最终失败的产业归为自然垄断产业,并具体列出了这些产业的5个经济特征,包括:

(1)这些产业必须提供生活必需的产品或服务; (2)这些产业必须具有良好的生产环境和地理条件; (3)这些产业的产出品必须是无法储存的; (4)这些产业的生产必须以规模经济为特征;

(5)这些产业的顾客要求获得稳定的、可靠的供应,通常只能由一个企业才能提供这种供应

亨利亚当斯: 1887年,亨利?卡特?亚当斯(Henry Carter Adams)在《政府与产业行为的关系》一文中讨论了自然垄断问题。他把产业按照不变的规模效益、下降的规模效益和上升的规模效益分为三种类型,他认为,对第一、二种产业可以运用市场竞争机制,但对于规模效益递增的产业应该实行政府管制。亚当斯把自然垄断的定义简化为产业的规模经济技术状

况,把政府管制看作是维护大规模生产优势,保护消费者免受垄断企业滥用垄断力量而造成损害的重要手段。

伊利等人的研究: 1937年,理查德?T?伊利(Richard T.Ely)提出了有关自然垄断的不同观点,他把自然垄断划分为三类:

(1)依靠独一无二的供应资源(如某种稀有的矿藏)而形成的自然垄断;

(2)以秘密或特权(如专利)而形成的自然垄断; (3)由于业务上的特性而产生的自然垄断。

他认为铁路和公共设施等最重要的自然垄断就是第三种类型的自然垄断。在伊利看来,自然垄断可以定义为“不可竞争性”,这种“不可竞争性”可能来源于生产的规模经济状况,但也有其它因素会使竞争“自我破坏”,因而,垄断是较好的供应来源,因为它更稳定,有更高的效率。

总结:这些学者认识到了自然垄断的经济特征,也认识到了规模经济对自然垄断起的作用,但是自然条件决定论仍占据着重要地位。 3.现代自然垄断理论——比较成熟的自然垄断理论

特点:主要从规模经济和存在大量沉淀成本的角度来理解和阐述自然垄断理论。

Clarkson and miller(1982),认为自然垄断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函数呈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即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

Samuelson and Nordhaus(1998), 认为当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如此强劲,以致只有一个企业能够生存下来,就会产生自然垄断。

Stigliz(1997),认为在某些情况下,生产一种商品所使用的技术导致一个市场上只有一个厂商或很少几个厂商,这种情况叫自然垄断。

Lipsey(1987), 认为自然垄断的根源就是规模经济。 总结:将自然垄断归结为规模经济的技术特征。 4.自然垄断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

关于自然垄断的新的观点认为,传统观点对自然垄断的认识不够全面,对自然垄断的恰当定义应建立在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和成本弱增性(Subadditivity)的基础上,而不应该仅仅建立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即使规模经济不存在,或即使平均成本上升,但只要

单一企业供应整个市场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的成本之和,由单个企业垄断市场的社会成本最小,该行业就仍然是自然垄断行业。

Bonbright(1961)曾指出范围经济在自然垄断形成中的作用。 Kahn(1971)指出要对将自然垄断理解为规模经济的观点持谨慎态度。

丹尼尔·史普博(Dannidl.F.Spulber,1989)在《管制与市场》中给自然垄断的定义是:自然垄断通常是指这样一种生产技术特征:面对一定规模的市场需求,与两家或更多的企业相比,某单个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供应市场。自然垄断起因于规模经济或多样产品生产经济。

植草益:自然垄断是指由于存在资源稀缺性和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及成本劣加性,使提供单一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或联合起来提供多种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形成一家公司(垄断)或极少数公司(寡头垄断)的概率很高。

Baumol(1979)发表《论多种产品产业自然垄断的适当成本检验》 Baumol,Panzer and Willig 发表《范围经济》 Sharky(1982)发表《自然垄断理论》

——这些研究成果推动了自然垄断理论的发展

总结:自然垄断不仅始于狭义的规模经济,还有范围经济和成本劣加性。

(1)传统规模经济和自然垄断定义

传统规模经济定义:“在既定不变的技术条件下,生产一单位单一或复合产品的平均成本,如果在某一区间递减(或递增),则称在该区间存在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

传统自然垄断的定义:“如果由一个企业生产整个产业产出的生产总成本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生产这个产出水平的生产总成本低,则这个产业是自然垄断的”(伊特维尔等,1996)。

从规模经济和自然垄断的上述定义可以得到两个命题:命题1:在单产品情况下,某个特定产量区间内存在规模经济等价于平均成本曲线在该产量区间内(严格)下降。

命题2:在单产品情况下,如果在所有的产出水平范围内都存在规模经济,

那么必然导致该产品是自然垄断生产。

总结:传统定义的缺陷

(2)Baumol,Panzar和Willig(1982,1989) 定义的规模经济 从成本函数角度看,规模经济的程度可以用S(y,w)=C(y,w)/∑y[,i]C[,i](y,w)衡量。(注:这里隐含地假定成本曲线是可微的,定义3中也有相同的假定。)当S的值大于、等于或小于1时,分别对应着规模收益(局部)递增、不变或下降。其中y=(y[,1],y[,2],…,y[,w])为产出产品的向量组合,w=(w[,1],w[,2],…w[,r])为不变的要素价格向量,C(y,w)为成本函数,y[,i]>0,C[,i]≡ C/ y[,i]。

(2)什么是范围经济?(定义)

? 设M={1,2,…,M}为产品集合,S为M的某些子集合,Q为产出向量,QS代表产出在子集合S中而其它产出为零的产出向量。如果对 S,T 属于M,S≠0,T≠0,S∩T=0,有C(QS)+C(QT)>C(QSUT)成立,则成本函数C(Q)显示出范围经济

(3)什么是成本劣加性(弱增性)?

如果对任意的产出向量y[1],y[2],…,y[k],0<y[i]<y,y[i]≠y,i=1,2,…,k,∑y[i]=y,有C(y)<∑C(y[i])成立,则称成本函数C(y)在产出水平y具有严格劣加性(Strict Cost Subadditivity)。

(4)用成本劣加性定义自然垄断

如果在所有相关产出范围内,成本函数都具有严格劣加性,则该产业被称为自然垄断产业。或者说,若在所有产出水平y的范围内,对任意的y[i]≤y,成本函数C(y[i])都具有严格劣加性,则该产业是自然垄断产业。

(5)最新自然垄断理论的结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gf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