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课件完整版(极其详细)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11 12: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第二章 蛋白质

第一节 蛋白质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

一、什么是蛋白质?

α—AA 借肽键相连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短杆菌肽含D-苯丙氨酸) O [肽键:—C—NH— 也叫酰胺键]

二、蛋白质的生物学作用(或称功能分类)

物质吸收与运输、运动,调节代谢、储存养分、催化各种生化反应、分子间的识别(支架蛋白)、信息传递(受体 复制酶)、记忆、疾病防御 — 抗体。 应用:固体酶的工业应用(联于水不溶性树脂上)、脱(纺织品)浆(淀粉酶)、生化制药,蛋白酶用于皮革的脱毛及软化等,都是利用蛋白质的催化作用,蛋白质生物芯片(贮存信息量大,将多种蛋白质抗体固定、排列到玻璃板上,能检测各种疾病蛋白及其他基因表达蛋白),进行病原体与疾病诊断等。

第二节 蛋白质的组成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C(50-55%)、H(6-8)、O(20-30%)、N(15-18)、S(半胱aa)(0-4%) 有的还含有P(酪蛋白)、Fe、Zn、Mo(钼Fe蛋白)、Cu、I,特别是含N量都很接近,平均为16% 。所以,测出含N量 × 6.25(100/16 蛋白质系数)即可推测出蛋白质的含量——凯氏定氮。 二、蛋白质的aa组成 通常只有20种,除Pro外均为 α—aa ,除甘氨酸外,都有D、L两种异构体(α—碳原子为不对称碳原子)所以有旋光性。投影式如下:

COOH COOH H2N — C —H H —C —NH2

R R L—α D —α

aa的分类方法: (一)氨基酸的种类

分类一 根据侧链基团R的化学结构分为四类: 第一类 脂肪族aa:侧链是脂肪烃链 ①一氨基一羧基(中性):一氨基一羧基aa中共九种:

H — CH — COOH CH2 — CH — COO CH2 — CH — COO

NH2 OH NH+3 SH NH+3 (Gly:G) (Ser:S) (Cys:C)

---

CH3 — CH — COO CH3 — CH — CH— COO CH3 — CH — CH — COO

NH+3 OH NH+3 CH3 NH+ 3 (Ala:A) (Thr:T) (Val:V 支链aa)

第1页 共132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CH3 — S — CH2 — CH2 — CH — C?O CH3 — CH — CH2 — CH — ?O?

(Met :M ) NH+3 CH3 NH+3 (Leu aa) : L 支链

CH3 — CH2 — CH — CH — COO CH3 NH+3 (Ile:I支链aa)

--

②一氨基二羧基aa(酸性)及其酰胺

OOC — CH2 — CH — COO OOC — CH2 — CH2 — CH — COO

NH+3 NH+3 (Asp:D) (Glu:E)

O O

H2N — C — CH2 — CH — COO H2N — C — CH2 — CH2 — CH — COO

NH+3 NH+3

(Asn:N) (Gln:Q)

③二氨基一羧基aa(碱性: —NH2>-COOH)

H3N+ — CH2(CH2)3 — CH — COO H2N — C — NH —(CH2)3— CH — COO NH3+ NH2+ NH3+

(Lys:K) (Arg:R)

第二类 芳香族aa(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叫做芳香族化合物,有的包括Trp):

— CH2 — CH — COO HO — — CH2

+ NH3

(Phe:F) (丙aa取代) (Tyr:Y)

— CH — COO NH+3

第三类 杂环aa:

HC C—CH2

—CH

—COO

………

— CH 2 — CH — COO

—…

HN+ NH NH+3 N NH+3

CH

(His:H 咪唑基) (Trp :W 吲哚基 苯并吡咯)

第四类 脯氨酸,也称杂环亚氨基酸:由Glu还原、环化、再还原形成

—COO NH2

+— 四氢吡咯-2-羧酸

第2页 共132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Pro:P)

分类二 按侧链R基团的极性(及在pH7左右时的解离状态)分为: 非极性:甘、丙、缬、亮、异亮、苯丙、蛋、脯、色氨酸。

不带电荷:带OH、SH、酰胺基

极性 带负电荷(酸性aa)

带正电荷:Lys、Arg、His (碱性aa) . His等电点为7.59 此外在蛋白质代谢中还有鸟aa、瓜aa(尿素循环中)、胱aa、羟脯aa、羟赖aa(胶原蛋白的组分)。甘aa的H介于极性与非极性之间,有时归入极性不带电荷类中。

人和动物的必需aa: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获得。

Thr、Val、Met、Leu、Ile、Phe、Lys、Trp、His*、Arg* (*半必需aa,儿童合成不足)

(二)aa的性质

1. 物理性质:无色结晶,易容于水,不容于有机溶剂,熔点高( Gly:232℃,乙酸:16.6℃,分子间靠氢键缔合),这些特性说明是离子化合物。 2. 两性解离及等电点:(难点*)

COO—

加碱解离出H+带负电,加H+结合H+

带正电,向阴极移动,

在某一pH下带正、负电荷量相等。

H3N+ —C —H (由很酸向碱变化NH+3— CH —COOH NH+3— CH —COO )

R R R

在电场中不移动,此时的pH称为aa的等电点(pI)。此时aa的溶解度最小(因为静电作用),pI与—COOH和—NH2的解离常数有关。 K—

1:—COOH解离为 —COO + H+的解离常数;K2:H3N+解离为 —NH2 + H+的解离常数。其pI可从pK计算或测定(用酸碱滴定法测定)。

aa等电点的计算:

只有一个解离基团的物质AH,其解离常数与pH的关系为pH=pK+lg([A-]/[AH]).证明:

AH A—+H+ K=[A-]*[ H+]/[AH] [ H+]=K*[AH]/ [A-]=K/([A-]/[AH]) -lg[ H+]=-lgk--lg([A-]/[AH]) 即:pH=pK+lg([A-]/[AH])Henderson-方程。当有一半解离时,即 [A-]=[AH]时,pH=pK,即溶液的pH可由其溶质的解离常数与解离量计算而得,溶质的解离常数可查得。

pK:解离常数K的负对数。aa可看作二元弱酸(酸性条件)有两个可解离的H+其分步离解如下: K1(+OH-

在充分酸的条件下 R—CH—COOH R—CH—COO—

+ H+

++

NH3 NH3 (R+) (R0) K2

R—CH—COO— R—CH—COO— + H+

第3页 共132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

NH3 NH2

(R0) (R)

0 + [R ][H] [R0][H+] +

[R]= ∵K1= + [R K1 ] R0=R+ 时K1=[H+]

0

[R -][H + ] K2[R]

K2= R =

—0

[R0] [H+] 用NaOH滴定到R = R时K2 =[H+]

等电点时:aa处于两性离子状态,可有少量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但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数目和趋势相等。即:

[R]=[R+] 即 [R0][H+] / K1=K2[R0] / [H+] [H+]2= K1* K2

[H+]2=K1 ?K2 —lg[H+]=pH;—lgK1=pK1; —lgK2=pK2

两边取负对数得2×—lg[H]=—lg K1+—lgK2即:

+

pH=[ pK1 + pK2] / 2 = pI

分子的存在状态是多种多样的,但在一定条件下以某一状态为主。 即aa的等电点pI就是两性离子(R0)两侧的pK值的平均值。基团的pK值可查得,故pI值可由二pK值计算得之。

对于有三个解离基团的aa,如Asp、Lys只要取其兼(两)性离子两侧的pK值的平均值即得pI值。

COOH COO COO CH — NH+3 K1 CH — NH+3 K2 CH — NH+3 K3 Asp=

CH2 CH2 CH2

COOH COOH COO

——

Asp+(R+) Asp0(R0) Asp(R)

等电点时Asp主要以兼性离子R0存在,(R+)与(R—)很小且相等(等电状态为理想状态,pI为理论值)。 pI=(pK1+pK2)/ 2 同上

赖COOH COO COOCOO

CH—NH+3 K1 CH—NH+3 K2 CH—NH2 K3 CH—NH2

(CH2)4 (CH2)4 (CH2)4 (CH2)4

NH+3 NH+3 NH+3 NH2

(R2+) (R+) (R0) (R)

pI=(Pk2+pK3)/ 2 因R2+可忽略不计(pI时可认为它是不存在的,否则就不是等电状态了)。ε—NH2比α—NH2碱性强,结合H+能力大,结合后不易放出

第4页 共132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H+(因受COOH影响小)。 3. 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⑴与强酸、强碱都可生成盐(铵盐与羧酸盐)如 谷氨酸钠 ⑵与水合茚三酮的反应 80-100℃的条件下,首先使aa氧化脱羧脱氨形成醛,而本身被还原成还原型茚三酮,然后还原型茚三酮、氨和另一分子的水合茚三酮缩合形成蓝紫色的二酮茚—二酮茚胺,这是α—aa 定性定量测定的基础,反应如下

O

H OH O O

N H O O O O (二酮茚-二酮茚胺 紫兰色 吸收峰 570nm )Pro、羟—Pro生成黄色物质(因为无氨基) 用于比色、测定、层析、电泳的显色剂。因为产生CO2 ,也可用CO2气体

O + NH3 +

HO HO O HO

O N O —3H2O

分析法测定aa(只限于α-氨基酸),肽和蛋白也有此反应,肽越大灵敏度越差。

+

⑶与亚硝酸的反应(aa的NH2基被氧化成 —OH),NH3—N被氧化成N2,HNO2—N被还原为N2,等量进行。所以N2一半来自HNO2(其他伯氨基均可)。 生成N2的反应叫van slyke(范斯莱克)反应。

可测N2量(体积)计算氨基的含量。用于测定蛋白质的水解程度。

⑷ 与甲醛的反应:酸碱滴定没有适宜的指示剂(因为等当点过高或过低)。其氨基可与甲醛反应(加成),生成N—羟甲基或N,N—二羟甲基aa。使NH+3变为NH2释放出H+。使溶液酸性增强,可用NaOH滴定之。与NH2的含量相当,即aa含量。这就是aa的甲醛滴定法,(滴定到放出的H+被中和时的 pH为终点)。

--

R-CH-COO R-CH-COO+H+ +NH3 NH2

+HCHO

R-CH-COO NHCH2OH +HCHO

R-CH-COO

第5页 共132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3)β—转角 出现在180°回折角处,此处Gly、Pro多(侧链小才可形成),也叫发夹结构、回折、β—弯曲。

O H O H

— C—NH — C — C — N— nS 310 (3×2)+4=10 2

4)自由回转(无规则卷曲):无规则的松散结构。

一种蛋白质中往往含几种二级结构 2. 超二级结构与结构域:

相邻的二级结构的组合体(构象单元)在空间上能与其它部分分开,βαβ、αα、ββ(靠近)、β×β(连接链连接平行的β片层)、β曲折(β转角连接)、回形拓扑结构

αα β×β βαβ β曲折 左手超螺旋 希腊钥匙构象

超二级结构无特定功能(只有一定的组合规则,在空间上能辨认)。 结构域:是球蛋白的折叠单位,超二级结构进一步盘曲折叠成球状的,在空间上独立(相对)的、具有部分(一定)功能的结构,较小的蛋白可能只有一个结构域,这时结构域等于三级结构,超二级结构与结构域在结构上很难区别(后者比前者更复杂)。 结构域的类型:β—圆桶、螺旋束结构域(后二者)等 3

β转角 7 8 6 2

5 4

1

丙酮酸激酶 溶菌酶 肌红蛋白三级结构(单域)

由两个以上结构域组合成三级结构(可以是完整功能的蛋白质)。 每个结构域都有其功能,三级结构是指多肽链的所有原子在空间的排列与分布,如肌红蛋白的三级结构一条多肽链,非极性侧链埋于分子内部,极性基团分布在分子表面与水结合,所以具水溶性。有几个结构域常常就有几个功能区,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两条以上肽链才有四级结构:分子量大的蛋白多由几条多肽链组成,它们以非共价键结合成一个功能单位,执行一个特定功能,其中一条肽链就称为该蛋白的一个亚基(Subunit)如血红蛋白由2α、2β亚基组成。

β1 β2

第11页 共132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以共价键连接的肽链不能称为亚基,如胰岛素A、B链以两个—S—S—键相连。

四级结构:就是指亚基之间的连接及空间排列,不包括亚基内部得空间结构,亚基单独存在无活性或活性很低,只有聚合成四级结构,才能有完整的生物活性。如血红蛋白只有2α、2β(141、146aa)=574个aa一起才能组成完整的功能单位。

胶原蛋白:左手螺旋的多肽链缠绕成三股右手超螺旋的原胶原蛋白分子。

胶原蛋白。

三、蛋白质分子中的共价键与次级键(非共价键) 一级结构由共价键维持:肽键(酰胺键),二硫键;空间结构由次级键(非共价键)维持:氢、盐键(离子键)、疏水键、范德华引力(包括H键)。二级结构主要是H键,三级结构主要是疏水力,盐键、范氏力也都起着重要作用(维持特定构象)。

四、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㈠ 一级结构:结构决定功能,相同的功能有相同或相似的结构

1. 不同动物的胰岛素大同小异(差异在A链:8、9、10、30位aa残基)。变化的aa不起决定(功能)作用;细胞色素C(呼吸链的重要组分)在动物间亲缘关系越近,差异越小,人与黑猩猩的差异小于人与鸡的差异。细胞色素C的结构中与之功能密切相关的部位在各种动物中都是不变的(104个aa组成)。

2. 关键部位结构上的一点变化,就会引起功能的显著变化。如:镰刀型贫血病。只是血红蛋白(2α:141aa,2β:146aa)的β链的第六位Glu Val代替就使患者红细胞在缺氧时成镰刀状,易胀破、溶血,引起头晕、胸闷等贫血症状,都证明Pr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㈡ 构象与功能的关系

构象:即空间结构。指取代基团,因为单键旋转所形成的不同立体结构。

第12页 共132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别构现象:构象改变功能也随之改变的现象。

血红蛋白与O2的亲和力是很弱的,但其一个亚基与O2结合后引起的构象改变,亚基间次级键破坏,使其它亚基与O2结合力变大,结合速度变快。氧结合曲线成S型

β1 β2

氧氧

饱饱 和和 度 度

P(o2) P(o2)

肌红蛋白的氧合曲线 血红蛋白的氧合曲线

第四节 Pr的性质

一、分子量

大小:一般为1万——100万

主要测定方法: 1. 超离心:在一定离心力下,分子量大沉降速度快。可用沉降系数来表示(正相关)。

沉降系数:单位离心力下的沉降速度,cm/s/(cm/s2)单位(S:斯威伯格单位10-13秒)

2. 凝胶过滤:分子筛作用。分子量越大过滤速度越快,用标准蛋白作标准曲线与之比较即可知未知蛋白分子量。

3. SDS凝胶电泳:分子量与迁移率成反比,与标准样品比较。(因为SDS使各种蛋白的荷/质比均相同)。大多数蛋白质与SDS按1:1.4(W/W)的比例结合 SDS:十二烷基硫酸钠

二、Pr的两性电离与等电点 Pr也是两性电解质:

解离基团:末端的α—氨基与羧基、aa残基侧链上的氨基、羧基、咪唑基、胍基、SH等。

NH2

Pr COOH

NH+3 H+ NH+3 H+ NH2 Pr Pr Pr COOH OH— COO— OH— COO— pH <pI pI = pH pH>pI 两性离子

第13页 共132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pI:使Pr所带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相等,静电荷为零的溶液pH值。此时在电场中不移动,溶解度最小。pI:决定与Protein的aa组成,碱性aa多则pI大,否则小。

电泳:带电物质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叫电泳。

方向:取决于所带电荷的性质(正负)(后者又取决于溶液的pH值和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

速度:取决于所带电荷的多少(正相关)和分子的大小(负相关)(荷质比) 混合蛋白的分离:电泳 自由界面电泳

电泳 纸上电泳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区带电泳 凝胶电泳 圆盘电泳 平板电泳

等电聚焦电泳 免疫电泳

在pH8.6的电泳缓冲液中(各蛋白最大pI为6.35-7.3)滤纸电泳血清蛋白的电泳图如下:

清蛋白 α1— α2— β— γ—球蛋白

+ —

三、Pr的胶体性质

大小:直径1—100nm,胶体颗粒:布朗运动、丁多尔现象、电泳现象、不能透过半透膜,具吸附能力(分子大表面具电荷和非极性基团),可用玻璃纸、火棉胶等透析纯化(去除小分子杂质),是生产上和实验室常用的纯化方法。 稳定蛋白质溶液的因素(不聚集成大颗粒而沉淀):水化膜(层)与电荷pH≠pI

四、Pr的沉淀反应

1. 加高浓度盐——盐析:破坏蛋白质的水膜又中和其电荷。不同蛋白质所带电荷不同,所以,所需盐浓度不同,可分段盐析,(NH4)2SO4半饱和,球蛋白析出;(NH4),(只要pH >或<pI可以认2SO4饱和,清蛋白析出(分子量小pI低)

为所有的分子均带同样的电荷,所以,在一定pH下的盐析与分子量有关:越大越易沉淀,pI过低或过高中和其电荷所需盐浓度高)。 2. 有机溶剂沉淀:

极性有机溶剂与水的作用大于蛋白,破坏水膜,多同时调节pH使其接近pI(pI时消除了静电斥力)。多用乙醇。 3. 重金属盐沉淀(pH 高于pI时):蛋白质的重金属盐溶解度很小 。 沉淀 4. 某些酸如:单宁酸、苦味酸、三氯乙酸等生成不溶性盐而沉淀(pH<pI),并破坏分子内氢键,使疏水性氨基酸残基移至分子表面,各分子靠疏水力结合。 5. 加热变性沉淀:破坏分子内氢键,疏水基团外露,与水亲和力减弱,水溶性降低,水化膜破坏。如制豆腐:加热大豆蛋白的浓溶液,并加入MgCl2(盐

第14页 共132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卤)使蛋白凝固。

制取蛋白并保持其生物活性:盐析、低温下加有机溶剂沉淀,有机溶剂在高温或长时间接触会使蛋白质变性。 五、蛋白质的变性:

理化因素影响,使空间(次级)结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改变(但一级结构并未破坏)的现象。

变性蛋白质的特点:①卷曲的肽链 伸展,构象破坏;②生物功能丧失:酶的催化能力、血红蛋白的运O2能力、胰岛素调节血糖的功能。③溶解度降低、丧失结晶能力。因肽链松散,易被蛋白酶消化。 变性因素:

化学变性因素:强酸、强碱与尿素、胍盐、乙醇、重金属。 物理变性因素:超声波、紫外线、加热、震荡与搅拌。

变性的本质:次级结构破坏,但一级结构没破坏,所以分子量和组成不变。可逆或不可逆,胃蛋白酶的升温(80-90℃)与降温(37℃)可使活性可逆变化。 应用:制作豆腐、尿蛋白检验(加热)、急救重金属中毒病人(给中毒病人吃大量乳品、浓豆浆或蛋清,然后催吐)等。制备蛋白与酶应防变性:应用低温等。 六、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分析测定的依据) 1. 双缩脲反应(要求含两个以上肽键)

在碱性条件下能与CuSO4反应生成红紫色的络合物,具有双缩脲结构的物质都有此反应(二脲加热脱氨形成双缩脲:H2N—C—NH—C—NH2)与Cu ++形成络合离子(两侧的氨基),540nm有吸收峰。 O O

O O

—C—NH—CH—C—NH :含两个肽键的结构与双缩尿相似。

2. 米伦(氏)反应:

米伦试剂:硝酸、硝酸汞、亚硝酸与亚硝酸汞的混合液(millon,reaction/反应)与蛋白质相遇产生白色沉淀(加热后则呈砖红色),酪aa等含酚基化合物都有此反应。

3. 乙醛酸的反应(Trp)

将浓H2SO4加入蛋白质与乙醛酸的混合液,H2SO4与混合液成两层,两层间出现紫色环,为Trp与乙醛酸的缩合物,不含Trp的白明胶无此反应。浓H2SO4提供反应条件。

4. 坂口反应(精aa的胍基)

Arg的胍基与次氯(溴)酸钠及α—萘酚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红色产物,可用于鉴定含Arg的蛋白及测定 Arg的含量。

5. 酚试剂(碱性CuSO4及磷钨酸——钼酸)反应

酚基(Tyr)可还原磷钼酸及磷钨酸为兰色的钼蓝与钨蓝。 6. 与水合茚三酮反应生成蓝紫色物质(似aa)

7. 黄色反应:Phe、Tyr的苯环与硝酸生成黄色的硝基苯化合物。 8. 与醋酸铅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铅沉淀(Cys与胱aa含量) 9. 与考马斯亮蓝显色(595nm吸收峰)。G-250 R-250 第五节 蛋白质的分类

分简单与结合蛋白(按组分类)

简单蛋白:水解只产生aa(α—)按溶解度可分为7类:

第15页 共132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清Pr、球Pr、谷Pr、醇溶Pr、组Pr、精Pr、硬Pr。 清Pr:溶于水和稀盐溶液,在饱和硫酸铵溶液中沉淀。

球蛋白:不溶于水,只溶于稀盐溶液,在半饱和的硫酸铵中沉淀, 醇溶Pr:不溶于水和稀盐,可溶于稀酸、稀碱和70-80%的乙醇。 谷蛋白:不溶于水和稀盐;可溶于稀酸、稀碱。 精蛋白与组蛋白(碱性蛋白):溶于水和稀酸,为碱性蛋白。

硬蛋白:在水、稀酸、稀碱与稀盐溶液中不溶。主要存在于毛、发、角、爪、骨等组织中。

结合蛋白:= 简单Pr + 非蛋白质组分(辅基),分为: 1. 核蛋白 = Pr + 核酸:核糖体、染色质

2. 糖蛋白 = Pr + 糖(共价键相连)糖的半缩醛羟基与Pr中的Ser、Thr等的羟基以糖苷键相连(O连接)或由糖的半缩醛羟基和Asn的酰氨基以N 连接(脱水)。

3. 脂蛋白:蛋白与脂类通过非共价键相连。其蛋白部分称载脂蛋白,主要存在于膜上及动物血浆中,使脂类能溶于水中运输。血浆脂蛋白:按密度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4类(CM、VLDL、LDL、HDL),其蛋白质含量依次增加,而脂类(包括固醇)含量依次减少。

4. 色(素)蛋白:其非蛋白辅基为色素

如:血红蛋白 = 珠蛋白 + 血红素(原卟啉 + 二价铁),H2O2E、细胞色素C均由蛋白质和铁卟啉组成。 铁卟啉

CH 由四个这样的吡咯环和亚甲基连接成环状N 的原卟啉.

5. 磷蛋白 = 蛋白质 + 磷酸(与Ser、Thr的羟基形成磷脂)。 如:乳汁中的酪蛋白含有许多Ser磷酸残基(可结合大量钙)。 有人提出按蛋白质的功能进行分类分为:酶(催化)、激素蛋白(调节)、运输蛋白(转运)、运动、防御蛋白(抗体)、受体、毒蛋白、膜蛋白。非活性蛋白:丝心Pr、胶原Pr、弹性Pr、角Pr。

第16页 共132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第二章 核酸

第一节 核酸的概念与重要性

核酸:细胞核内含磷的酸性物质 DNA:核、叶绿体、线粒体。 RNA:C质中。

细菌转化实验(Avery艾弗里),证明DNA是重要的遗传物质(从有毒肺炎双球菌菌株提取的DNA能使无毒的同类菌株转化成有毒菌株),为多核苷酸的高分子化合物。 DNA:作为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真核细胞细胞器DNA只占DNA总量的5%。

R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作用是转录DNA的遗传信息,并指导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现发现有的有酶样作用。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内,核内RNA只占RNA总量的10%。小RNA的作用(RNA剪切)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第二节 核酸的组成成分

水解:核酸 核苷酸 核苷 + Pi

碱基 + 戊糖 ( 嘌呤、嘧啶)(核糖、脱氧核糖)

核糖与苔黑酚反应成绿色,脱氧核糖与二苯胺反应成蓝色

一、核糖与脱氧核糖(分类依据):β—D型。

CH2OH HOH2C CH2OH O OH O O

OCH3 β-D-型核糖 β-D-2-脱氧核糖 D-2-O-甲基核糖(RNA中) 二、嘌呤(嘧啶并咪唑)碱与嘧啶碱: DNA 和RNA各含四种碱基,嘌呤同。

A. NH 2 G O

1 N N N HN C不足的键用H饱和

N N H2N

N N

O O I N N H3C—N HN 次黄嘌呤 1—甲基次黄嘌呤

N N H N H N O X OH HN O N N HO N

N

黄嘌呤(酮、烯醇式) N

N N H H 第17页 共132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O

H

HN N O 尿酸 含氧的碱基有酮式与稀醇式两种互变异构体,酮式为主 N

O N H H

NH2

O

3 N N HN

N O O N 1 N H

H

嘧啶 尿嘧啶 胞嘧啶

O O OH HN O CH3

HN O H H N H H

HO N N H H T U U的烯醇式

N H

嘧啶为碱性,六元杂环N原子的孤对电子不参与Pπ共轭,所以可与H+结合而显碱性,咪唑环为酸性,其N的未共用电子对参与了环的共轭,结合H+能力减弱其氢可以H+解离出来。显负电荷,故嘌呤碱可结合Ag+等。

三、核苷:核糖或脱氧核糖与碱基(脱水)形成的糖苷,叫核苷。

核苷中的糖苷键通常是由核糖的半缩醛羟基与嘌呤碱的第9位N原子或嘧啶碱的第一位N形成糖苷键,假尿苷:C′1—C5,戊糖C原子标号为1′、2′、3′ ??碱基环中的原子标号为1、2、3 ?? O

NH2

N N HN N N O N HOH2C HOH2C O O

A U(ψ假尿苷/假尿嘧啶核苷)

第18页 共132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四、核苷酸:

核苷中的核糖OH与Pi形成的Pi酯,核苷酸(也叫P—核苷)可分别形成/

2、3/、5/—核苷酸

脱氧核苷酸只有3/和5/—核苷酸,5/的居多。如AMP、GMP、dAMP、dGMP等。无特殊指明均指5/—核苷酸。

水解DNA或RNA得5/或3/核苷酸或脱氧核苷酸,核苷酸通常指5/—核苷酸,pA:5/—腺苷酸,Cp:3′—胞苷酸,若为2/需标明:Gp2′:2′—鸟苷酸,2′—核苷酸在生物体内很少。

+Δ AMP + Pi ADP + Pi ATP 是RNA合成的原料 写出结构式! dATP、dGTP、dCTP、dTTP(脱氧胸苷酸)是DNA合成的直接原料。 UTP参与糖合成;GTP 参与蛋白质的合成。CTP参与磷脂合成。ATP:能量代谢。AMP:作为辅酶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尼克酰胺腺嘌呤二

+

核苷酸)、NADP(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的结构组分。调节代谢:cAMP、cGMP、ppGpp(5′—二磷酸3′—2P鸟苷)、pppGpp、pppApp、pppAppp(休眠与逆境)、A5′pppp5′A(与细胞的生长速度正相关)。 五、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DNA和RNA中3′—5′P二酯键,核苷酸的戊糖和P构成核酸大分子的主链,碱基构成侧链,P基呈酸性,在生理pH下带负电,嘌呤和嘧啶具有疏水性(DNA形成双链时碱基埋在里边)。每一链有—3′末端和一5′末端(长链状)

O-5′O=P—O—CH2OO1′-3′GGCPPAOHOHOH-OO=P—O—CH2OO-3′5′P3′C5′pGpCpAOHpG-C-ApGCAOHOHOO=P—O—CH2OO-3′5′AOHOH

P:磷酸基团。简写式:pApCpGp GpU( 表示核酸酶的酶切位点)。p可略 简化式的读写:左5′ 右3′(中间以3′,5′—磷酸二酯键连接,如果不是应注明)。也是合成的方向!

第三节 DNA的结构

一、 一级结构:DNA分子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第19页 共132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生物大分子,分子一般在5000b以上。

二、 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Watson Crick 1953提出。

拉直后:

5′ 3′ A C G T G C A T C T T

T G C A C G T A G A A

3′ 5′

1. 内容如下:

1). DNA分子是由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方向相反5′—3′,3′—5′以它们的糖 — 磷酸为主链,以共同的中轴,绕成右手螺旋,表面有大沟(两圈间)和小沟(两链间)。 2).两条链上的碱基均在主链内侧(相对的两链中间)。且以氢键相连,形成碱基对AT、GC,其长度为双螺旋的直径2nm,AT间两个H键,GC间三个H键。互补配对原则。

A的1位N与T的3位NH;A的6位氨基氢与T的4位氧形成氢键

G的1位NH与C的3位N;G的6位氧与C的4位氨基氢,G的2位氨基氢与C的2位氧分别形成氢键!

第20页 共132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别构抑制剂(负效应剂 前面讲的即是),可以是底物、产物(或其它物质)。 别构酶一般是寡聚酶,由两个以上亚基组成,有调节亚基,调节亚基结合效应剂决定反应速度,催化亚基决定反应性质(结合底物与催化)。 别构酶的反应速度与[S]不服从米氏方程,v-[S]曲线,不是直角双曲线,而是呈S形曲线,有的则为较平坦的曲线,有利于反应速度的调节。

-如:ATCase合成CTP的第一个酶 COO

+ 氨甲酰P + Asp H2N—C—NH—CH + Pi + H同种协同效应 抑 O CH2 1 Rs=81 -

制 COO 2 Rs<81 3 Rs>81

2:正协同效应

CTP UTP UMP ATP是ATCase(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的别构激活剂,有三个调节亚基,两个催化亚基,而CTP是其抑制剂,使合成量与需要量平衡,能自我调节。

Asp与酶的结合具正协同效应,CTP对Asp与酶的结合具负协同效应。使ATCase具有在高[Asp]时才能起作用(反应速度下降)。

ATP对Asp与ATCase的结合具有正协同作用(异醋效应),反应加快,促进CTP的合成,多方的调节使需要与合成保持平衡。

4

3 v 1

2 异种协同效应

S0.5(Km) [Asp] 1:没有CTP和ATP ;2:加入CTP;3:加入ATP ;4:加ATP使酶饱和。 这种作用可用Rs(称为协同指数也称饱和比值)表示。

Rs=S0.9/S0.1米氏酶为81,具有正协同作用的Rs<81,具有负协同作用的Rs>81。 S0.9和S0.1表示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90%和10%时的底物浓度 因为0.9V= V [S] /(Km+[S])0.9 Km+0.9[S]=[S],[S]=9Km 0.1 V= V [S] /(Km+[S])0.1 Km+0.1[S]=[S] [S]=1/9Km 所以Rs=81(米氏酶)

协同作用:一个配体与酶结合后对另一配体与酶结合的影响。

第46页 共132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第八节 酶活力的测定p335

酶促进反应的能力,以酶所催化的反应速度表示。如,POD的作用:

如: H2O2 + H2N— — —NH2 蓝色物质(吸收峰580nm)。

1U(unit)=1μmol/min 即1分钟使1μmol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最适条件下25℃)。

76

1Kat:1秒内转化1mol底物所需的酶量。1Kat = 6 × 10U(60*10) 测定条件:pH、温度等最适,底物浓度足够高,初速度,固定条件。 比活力:单位质量样品所含U数,也可表示酶的纯度。 鲜样、蛋白

第九节 酶的制备

从生物组织中提取:产生器官。如,木瓜蛋白酶(果实), 微生物发酵生产。选择高产量的菌株

分离蛋白、核酸的方法:沉淀、离心、层析、电泳等要避免变性。 胞内酶:破碎细胞、组织。

胞外酶:直接从体液中分离纯化。 分离纯化酶的方法:

1. 盐析法 破坏水合膜,中和电荷

2. 有机溶剂沉淀法。较好的方法,但要低温(乙醇、丙酮等极性有机溶剂)。 3. 吸附法:酶液中加入吸附剂(Al2O3、硅藻土、Ca3(PO4)2、淀粉、羟基磷灰石等)吸附纯化,再过滤、改变条件洗脱从吸附剂上分离,现多制成层析柱(吸附层析) 凝胶过滤和超离心(根据分子大小不同)、离子交换层析(带电性不同)、亲和层析(与底物配体结合)。 纯酶易失活,干粉(冷冻、减压干燥制成)低温下保存。 提取中的常用术语:

总活力 = 活力单位数/ml酶液*总体积(ml)

比活力 = 活力单位数/mg蛋白 =总活力/总蛋白(氮)mg 表示纯度 回收率(产率) = 每步骤所得总活力/第一步的总活力 纯化倍数 =每步的比活力/前一次的比活力?

第十节 酶的应用(自学)

因为其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无负反应,产物便于提纯,条件温和,所需设备简单,无需大量的化工原料(创造高温、高压、强酸、强碱条件及其适应性的设备)。所以应用范围广。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 淀粉酶用于纺织品的脱浆,(节约碱),避免污染 蛋白酶用于脱毛、皮革软化、蚕丝脱胶,加入洗衣粉等洗涤剂中洗涤蛋白污物。 脂肪酶:食品增香、羊毛洗涤(脱脂)。 固定化酶:酶连接到某种载体上,可反复利用,反应液流经固定化酶。 研究 固定化酶、酶系、细胞、菌体,制成酶反应器(容器)、多酶反应器。 酶工程:酶的生产、制备和应用。 工具酶:DNA限制性内切酶与连接酶等。

第47页 共132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测酶诊病:血清淀粉酶(胰腺炎)、转氨酶(肝炎与心肌炎)、胆碱酯酶活性下降(有机磷农药中毒)。 疾病治疗:消化(胃蛋白酶等)、化脓性创口净化(胰蛋白酶等)。 青贮饲料:利用微生物体内酶的作用。增加营养。 作为分析试剂:应用于化学分析——酶法分析。分析某一底物的量如 糖。 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抗体酶,人工模拟酶,化学酶等的研制,将使酶的应用前景更广。

第48页 共132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第四章 维生素与辅酶

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需量少,不能自身合成,不是结构原料,也不是能源物质,只起调节代谢的作用,缺少之则物质代谢障碍,不能正常生长,产生缺乏病。

种类多,无相似的结构,按溶解性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脂溶性:A、D、E、K、硫辛酸(硫辛酸同时具有脂溶性与水溶性,还有预防心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病、中风、糖尿病等作用,并有益于皮肤美容,延缓人体各重要器官的衰老)。

水溶性:B1、B2、B6、B12、C、叶酸、泛酸、生物素、Vpp。

主要作用是作为辅酶或辅基的组分,参与代谢的调节,尤其是VB1、VB2、Vpp、泛酸、叶酸几乎全部参与辅酶的组成。辅酶和辅基的作用是作为载体起转移电子、原子或化学基团的作用。 一、VB1与脱羧辅酶 VB1:含有嘧啶环和噻唑环。 O

R—C—COO-- NH2

H S 1 CH2 + N 3 N CH2—CH2OH (PP) 4 5

CH3 H3C N

因为噻唑环上含硫,嘧啶环上含氨基,所以叫硫胺素,其与ATP反应形成的焦磷酸硫胺素(TPP)即是α—酮酸脱羧酶、转酮醇酶的辅酶。

转二碳单位

TPP的噻唑环上的三位N的正电荷有助于二位C原子失去H+与α—酮酸中的羰基碳加成脱羧而生成醛,缺之产生脚气病:烦躁易怒、四肢麻木、下肢水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米糠、麦麸、白菜、芹菜、瘦肉中含量较多。吃精米、面易得脚气病。 二、VB2与黄素辅基 VB2含核糖醇基的黄色物质,所以叫核黄索,为核(糖)醇与6,7 — 二甲基异咯嗪的缩合物。

OH OH OH O CH 2 — CH — CH — CH 2O — P — O - 黄素单核苷酸( FMN ) —CH 二甲苯 O N 核黄素( V B2 ) N O H3C 1 —O—P O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FAD ) 10 N H N O H3C N 脲嘧啶 N NH2 比嗪 O CH2 O

N1与N10加H与脱H N N

核黄素 第49页 共132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VB2作为氧化脱氢酶(黄素蛋白FP)的辅基组分,将氢从底物上脱下传给受体,缺乏时出现口角炎、舌唇炎(口疮)、角膜炎等。 青菜、黄豆、动物的心、肝、鸡蛋等中富含VB2。

D—氨基酸氧化酶、NAD+—细胞色素还原酶、琥珀酸脱氢酶、甘油—α-磷酸脱氢酶、酰基辅酶A脱氢酶等均以FAD为辅基,而羟基乙酸氧化酶(催化羟基乙酸氧化为乙醛酸)以FMN为辅基。 三、泛酸与辅酶A

遍多酸: CH3 O

CH2 — C — CH — C — NH — CH2 — CH2 — CO(OH)泛酸

O(H) CH3 OH NH—CH2—CH2—SH

COASH的—SH(代替OH) -O—P O

可与酰基形成硫酯,作为酰基

的载体,参与体内的转酰基反

O

应。

N 动植物中含有丰富的泛酸,肠 -O—P O N NH2

内细菌也能合成供人体利用,

所以人类极少发生泛酸缺乏

O — CH2 O 病。

N N

O 3′— P — 核糖

-O—P O -O

CoASH(由3′— P — 5′— PP —腺苷、泛酸和氨基乙硫醇结合而成),作为酰基的载体。与酰基形成硫酯。

硫辛酸(6,8—二硫辛酸: CH2 )是α—酮酸氧化脱羧所必需的辅酶;还原型 CH2 CH2—(CH2)4—COOH S S 硫辛酸(HS—CH2—CH2—CH2—(CH2)4—COOH)因分子中有自由型的 —SH,故可解 SH 除砷、汞等毒物对巯基酶类的毒害。 O OH OH Vc:六碳酸性多羟基化合物。 C — C C—CH—CHOHCH2OH,因为C2、C3 O 上两个相邻的烯醇式羟基极易解离放出H+ ,所以其虽无羧基,但仍有有机酸的性质。又因为它有防止坏血病的功能,所以又叫抗坏血酸C2、C3上的羟基氢又可以氢原子形式释放,使物质还原,易被光、Fe++、Cu++或荧光物质(如核黄素)

第50页 共132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3).参数:碱基对平面垂直螺旋轴,糖环平面平行于螺旋轴,每个螺旋圈有10个碱基对,每圈的高度3.4nm,相邻碱基对之间的距离为0.34nm,碱基堆积力(疏水力)和H键使双螺旋稳定,2碱基对间旋转的角度为36°(后来的测定证明每个螺旋含10.5个碱基对,高3.6nm)。

单链DNA(ssDNA)以碱基数表示其大小(b,nt),如病毒θx174,M13 。 2. 双螺旋结构的依据

1).X射线衍射图谱:不同来源的DNA图谱相似,呈两条具有螺旋结构的链,且有0.34nm和3.4nm两种周期性变化(碱基对与螺旋圈)Wilkins Franklin 2).层析法分析DNA的碱基组成A=T,G≡C(mol比)。查盖夫

3).P基可用电位滴定,嘌呤和嘧啶不能滴定,说明埋在分子内形成了氢键。

DNA双螺旋的类型: 类型 A-DNA 75Na B-DNA 92Na Z-DNA CG C-DNA 45Li D-DNA AT 螺旋直径旋转方向 (nm) 右 右 左 右 右 2.3 2.0 1.8 每圈的碱螺距(nm) 基对数目 2.8 3.4 4.5 3.09 2.43 11 10 12 9.33 8 碱基对间垂直距离nm 0.255 0.34 0.37 0.33 0.304 碱基对与水平面倾角 20° 0° 7° 6° 16° Watson.crick模型92%相对湿度的DNA钠盐称B—DNA。 75%相对湿度的DNA钠盐,为A—DNA 结构随条件而变化

A-DNA与DNA-RNA杂交分子的构象及RNA双螺旋部分的构象同、短、粗。

Rich的Z—DNA为人工合成的d(CpGpCpGpCpG)结晶,双链绕成左手螺旋DNA,P基在多核苷酸主链上的分布呈“Z”字形,所以叫Z—DNA。表面只有一个沟(另

第21页 共132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一沟很狭),d(AC)n也是-左手螺旋,用Z—DNA制得的抗体可与动植物细胞核中的DNA结合,说明天然DNA也有左旋DNA。

改变相对湿度其螺距、每圈螺旋的碱基数、螺旋直径,碱基对平面的倾斜角等都发生改变,45%时称C—DNA(锂盐)。

AT交替的序列:每圈8bp,螺距为2.43nm,碱基平面倾角16°,称D—DNA。 T2噬菌体的DNA在相对湿度95%时呈B型,60%时呈D型(类似),说明DNA在体内是变化的。组成结构不同的部分螺旋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二 核酸的结构:双螺旋 单链 三链(C-G-C或T-A-T)使DNA的AT GC不等。 三链结构 TTAGCAC CACGATT 四链结构:GGGGGG AATCGTG GTGCTAA GGGGGG TTAGCAC CACGATT GGGGGG GGGGGG 三、DNA的三级结构

DNA双螺旋进一步盘绕扭曲即成三级结构。

双链DNA的形式:线形、环状(dcDNA) 超螺旋 右手 负超螺旋 左手 正超螺旋 环状 超螺旋(三级)

在凝胶电泳中移动速度由快到慢的次序为:超螺旋-线形-松弛或开链环形(最慢)。

环形DNA的不同构象 第22页 共132页

L:连环数(二单链间缠绕数);T:扭转数(总缠绕数);W:超螺旋数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松弛环形DNA(不解链,不形成超螺旋)生物体无 解链环形:复制、转录时的状态

负超螺旋:自然状态;复制转录时可形成正超螺旋

真核生物线形DNA:绕组蛋白形成核小体(也是一种超螺旋)

组蛋白:H1 H2A H2B H3 H4 核小体(粒)的核心各2分子

念珠状结构进一步折叠、盘绕形成螺线管、突环、微带及染色体,共压缩8000-10000倍。

超螺旋的形成有利于DNA的储存,解开有利于其复制与转录。

第四节 DNA与基因组

一、DNA与基因

复制、转录、翻译,DNA RNA Pr 基因:DNA分子中最小的功能单位。 分为 结构基因:编码RNA或Pr

调节基因:不转录成RNA,只起调节作用。 某生物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生物体的基因组。 人体基因组共2.5-3.5万个基因(也有报道3-5万)。人类的DNA共有约30(29-32)亿个碱基对(单倍体)。在所有DNA中,只有1-1.5%的DNA能编码蛋白,人类基因组(包括非基因序列)中98%以上的序列都是所谓的“无用DNA”,基因的平均大小为27kb.现已克隆出多个疾病基因和功能基因。

二、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DNA利用充分冗余少),如,大肠杆菌基因组已搞清

1. 基因组小,只一个DNA分子,大部分为结构基因(编码蛋白),且为单拷贝。 2. 功能相关的基因连在一起,同时转录在一个mRNA分子中。如乳糖操纵子:

第23页 共132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i p o z y a

mRNA

β-半乳 β-半乳糖 β-半乳糖苷

乳糖 糖苷酶 苷透过酶 转乙酰基酶(乙酰转移酶)

3. 不同基因有重叠(甚至完全包含),读码框不同,利用充分。

A B D E 如,θX174

4. 细菌中含许多被称为质粒的小环形DNA,可在细菌间转移,可做基因载体。 三、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基因组大,多个染色体,多个DNA分子。容量大 其DNA序列有如下特点: 1. 有重复序列,如,GCATGGCATGGCATG??可以在不同染色体,或同一染色体的不同部位,由重复的多少可分为:

1).单拷贝序列:只出现一次或少数几次。主要是结构基因,人类占总DNA的50%

2).中度重复序列:可重复几十次到几千次。tRNA、rRNA及某些Pr基因在人类细胞中占总DNA的30-40% 分为:散布重复序列和串联重复序列。

3).高度重复序列:重复万次以上至几百万次,多为小于10bp的短序列,不编码RNA或Pr,可能调控基因表达,富含A-T或G-C对,离心时在非重复序列旁形成单独带,所以称为卫星DNA。(简单重复序列SSR:可作为标记研究),位于基因之间的特定区域(异染色质区)。 2. 有断裂基因

内含子(intron):基因中不编码的序列、外显子(exon):基因中编码的序列。一个基因可含有多个内含子,使基因成为不连续的断裂基因,也有无内含子的基因(如,组蛋白基因)。基因的功能部分断裂成:内含子数目+1个片段!

某些真核生物的断裂基因 基因 内含子数目 基因 内含子数目 卵清蛋白 7 β-珠蛋白 2 卵类粘蛋白 6 δ-珠蛋白 2 伴清蛋白 17 免疫球蛋白轻链 2 α-珠蛋白 2 免疫球蛋白重链 4 分子杂交研究断裂基因:mRNA不与内含子区域结合而形成突环,结合电镜观察。intron可能有调节基因表达的作用。

mRNA DNA

第24页 共132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第五节 RNA的结构与功能

RNA一般为一条单链(也有双链),可自身形成部分双螺旋(称为茎或臂)和突环,所以RNA是含短的不完全螺旋区的多核苷酸链。也可能相距很远的两部分间形成双螺旋!

主要有三类m、t、rRNA。此外还有mRNA的前体hnRNA、snRNA、asRNA,结构功能各不相同。 一、tRNA

占总RNA的15%,运输aa,蛋白合成,一种aa可有几种tRNA,分子小。4S 一级结构: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二级结构:多环多臂 OH A tRNA三叶草叶型: 3? C C 5?

D TψC D 可变环

反密码环 酵母丙氨酸tRNA的二级结构(反密码子IGC,密码子为GCU(C、A、G))

双螺旋区称臂,不配对的部分称为环,四臂四环,含有较多的稀有碱基。如D、T(胸苷)、ψ(假尿苷)

1. 氨基酸臂7bp,3?—CCA—OH与aa的COOH成酯连接 2. D臂(3-4bp)

3. D环(8-14b)含两个D(二氢尿嘧啶) 4. 反密码子臂(5bp) 5. 反密码子环(7b):环中央含有与mRNA互补的反密码子。 6. 可变环(多为4-5b,可多至21b) 7. TΨC臂(5bp)

8. TΨC环(7b) GTΨC序列与核糖体5SrRNA的CGAA序列互补结合识别。 不同tRNA有一些不变的核苷酸,所以结构相似。

三叶草(叶)型的二级结构进一步折叠成倒“L”即“√”型的三级结构(x射线衍射图证明),aa臂、TΨC臂沿同一轴排列(12bp)的连续双螺旋构成L的短臂,反密码子臂与D臂沿同一轴排列,构成L的长臂,D、TΨC环构成倒L的转角(靠H键和堆积力稳定)。

第25页 共132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第三章 酶

第一节 酶的概念

新陈代谢的生物催化剂,催化特性:

1. 催化效率高:以分子比表示(一酶分子相当于多少无机催化剂的催化作用),酶促反应的速度比其它催化剂催化的反应速度高106—1013倍,(相对速率),如CA(碳酸酐酶)催化CO2+H2O H2CO3比非酶催化快107(1千万)倍。

转化数:单位酶单位时间催化转化的底物数量。是指酶被底物完全饱和时,每单位时间内、每个酶分子所能转化底物的分子数,称为转换数(turnover numbe TN),也称为催化常数kcat。

2. 专一性强:只能作用一种或一类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发生一定的反应。如淀粉酶、酯酶、蛋白酶。均为水解酶 3. 要求反应条件温和,对条件变化敏感。因为酶是蛋白质或核酸(易变性失活)其结构因条件而变,进而引起其活性变化。

4.酶也同细胞内其它生活物质一样不断自我更新(代谢)也受环境影响,所以易受各种因素的调节与控制。

根据作用部位分为:胞外酶(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胞内酶(在产生的细胞内起催化作用)这些酶在细胞内常有一定的分布部位:如三羧酸循环酶系、氧化磷酸化酶系都在线粒体内。

第二节 酶的分类与命名

一、分类:根据酶所催化的反应类型分六类。

1. 氧化还原酶类。AH2 + B A + BH2 各种氧化酶和脱氢酶。

2. 转移酶:催化分子间基团转移的酶类AB + C A + BC 如转氨酶、转酰基酶、转酮醇酶、醛醇酶等等。

3. 水解酶类:催化水解反应。AB + H2O AOH + BH 淀粉酶、蛋白酶、酯酶(脂肪酶)等等。 4. 裂解酶(亦称裂合酶):催化底物分子上移去一个基团而形成双键的反应及其逆反应的酶。如醛缩酶、脱氨酶、CA(CO2+H2O H2CO3)、水化酶、脱羧酶等。如丙酮酸脱羧酶。

5. 异构酶:催化同分异构体间的相互转变。6—P—G 6—P—F

6. 合成酶(连接酶):催化与ATP的高能键断裂相偶联的由两种物质合成为一种物质的反应。反应通式为:A + B + ATP AB + ADP + Pi 如丙酮酸羧化酶:丙酮酸 + CO2 + ATP OAA + ADP + Pi Asn合成酶等。 大类——亚类——亚亚类——排号。列成“酶表”,如: 乳酸脱氢酶:EC1.1.1.27。催化下列反应

H3C—CHOH—COOH + NAD+ H3C—CO—COOH + NADH+H+

EC:酶学委员会英文缩写。1:氧化还原酶。亚类1:被氧化的基团为CHOH。亚亚类1:表示被还原的是NAD+(受H体)。27:是酶在亚亚类中的顺序号(以发现前后排序)。酶表使每种酶都可有一编号还可为新酶留下空间。 二、酶的命名

系统命名:底物名 + 反应类型。

习惯命名:同上,但要求不很精确,只要说明即可。如:乳酸脱氢酶(乳酸:NAD+氧化还原酶)、水解酶省去反应类型(水解),有的要加上来源,以区别同一类酶。

第32页 共132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如胃、胰、木瓜蛋白酶等。

第三节 酶的化学性质

一、大多为Pr(已发现的),证据(大多数酶)也有少数为RNA或DNA(脱氧核酶)。 1. 对热不稳定。遇热失活似Pr与核酸热变性。 2. Enzyme是两性电解质(似蛋白和核酸),不同pH时可向正负极移动。 3. 引起蛋白与核酸变性的理化因素也多使酶失活。

4. 酶具有蛋白、核酸的性质。如胶体性质、不能透过半透膜等。水解产物AA 5. 已人工合成许多蛋白、RNA酶、L19RNA,并已发现某些DNA具有催化活性。 6. 已有许多酶均已纯化结晶为纯品检定为Pr或核酸 二、酶的辅因子(酶的非Pr组分)组成分类:

单纯酶:一般水解酶。只由氨基酸组成。 结合酶:全酶=EPr + 辅因子(作为电子、原子或基团载体)。

EPr也称脱辅酶。

辅因子:对热稳定的非蛋白的小分子物质(不易变性)。 金属离子

辅因子 辅酶: 一辅酶可与不同的EPr结合为不同的全酶,酶的专一性由Epr所决定。 辅基: 与Epr结合牢固,不能透析或凝胶过滤而除去。

NAD+可与多种不同的酶蛋白结合成不同的全酶。如:乳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3—PGA脱氢酶等。

三、单体酶、寡聚酶和多酶复合体(由组成及存在形式又可分为) 1.单体酶:只有一条肽链(或两条以上由二硫键等共价键连接而成),数量较少,全是水解酶,如核糖核酸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等。

又如胰凝乳蛋白酶是由3条肽链组成,肽链间由二硫键相连构成一个共价整体。这类含几条肽链的单体酶往往是由一条前体肽链经活化断裂而生成。

常见的单体酶 酶 溶菌酶 核糖核酸酶 木瓜蛋白酶 胰蛋白酶 羧肽酶A(含锌)

相对分子质量(Mr) 14600 13700 23000 23800 34600 氨基酸残基数 129 124 203 223 307 2. 寡聚酶:几个亚基组成的酶(具四级结构),亚基间以非共价键结合,多为糖代谢酶(可进行别构调节),所以分子量较大;亚基单独存在没有活性。

常见的寡聚酶 酶 磷酸化酶a 己糖激酶 果糖磷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 数目 4 4 2 4 亚基 相对分子质量(Mr) 相对分子质量(Mr) 92500 370000 27500 102000 78000 190000 35000 150000 3. 多酶复合物(几种酶靠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的复合物催化相连续的反应)也称多酶体系

前一个酶的产物是后一个酶的底物,它们常催化一个连续代谢过程的连续反应,提高催化效率,便于调节,有利反应的顺利进行,如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系):

第33页 共132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丙酮酸脱羧、硫辛酸乙酰移换酶和二氢硫辛酸脱氢酶组成。脂肪酸合成酶复合物等。

第四节 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具有催化活性的功能与结构的关系: 一、活性部位与必需基因

并非酶分子中所有基团都与酶活性有关,有的经修饰酶即失活(必需基团),有的则无多大影响。活性部位(也称活性中心):是指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与酶催化功能直接相关的部位,一些侧链基团组成(有时也包括aa残基主链上的结构)或包括辅酶或辅基上的部分结构,它们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很远或不在一条肽链上(如寡聚酶),但空间上靠近,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区域,它在所有已知的酶中均位于酶分子的表面呈裂缝状。

活性部位 结合基团:酶与底物结合。决定酶的专一性。 有些基团二者兼有 催化基团:直接参与催化反应(反应的性质) 如:胰凝乳蛋白酶(也叫糜蛋白酶)催化疏水性aa(包括芳香aa)的羧基所形成肽键的水解(三段肽链组成)。

三个催化基团:His57,Asp102,Ser195

活性部位 与底物结合的疏水口袋中的若干aa残基(四段肽段一个二硫键)。

1 13 16 HiS 57 Asp102 146 149 Ser195 245 122 136 201 S S S S 在42-58,168-182和191-221各形成一个链内二硫键!

195 CH2-CH(NH)-CO- OH O -C-NH-

底物上的疏水aa侧链伸入到口袋中,与组成口袋中的部分aa(疏水性的)残基进行疏水力结合。His57,Asp102,Ser195分布在两个肽链上,一级结构上相距很远,但由于肽链的盘绕、折叠,使之在空间上靠得很近,Ser195即起催化作用又以其NH与底物被水解肽键的羰基氧形成氢键(结合基团),其OH氧参与催化反应,进攻底物羰基碳,造成肽键不稳而断裂,活性部位的基团和维持酶空间构象的基团都是必需基团。 二、酶的特性之二—— 酶原的激活

许多酶(与消化、水解有关的)刚合成时无催化活性,称酶原。转变成有活性酶的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其实质就是酶活性部位(活性中心)形成与暴露的过程。

肠激酶

如:胰蛋白酶原 切下N端6肽使His、Ser、Val、Ile相互靠近,

胰Pr酶

形成活性中心,使酶原变成酶。

暴露:胃Pr酶原 HCl 切下N端44个aa残基的碱性前体片段(含Lys

胰Pr酶

第34页 共132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和Arg多),形成的活性酶,(活性中心内有一对Asp在酶原中与前体片段的Lys以静电作用,使活性中心堵塞,所以酶原不表现活性)。pH 1—2时切下前体中的碱性片段,所以形成有活性的酶。

VaL-Asp-Asp-Asp-Asp-Lys-Ile

—S-S- -S—S—

胰蛋白酶原的激活 酶以酶原形式存在,可使产酶细胞不被其水解破坏(保护机制)。

三、酶的特性之(三)酶可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却可催化相同的反应,这些催化相同反应的酶称为同工酶。可由不同基因编码,也可由同样基因编码,但转录或翻译后加工过程不同,它们能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是因为它们的活性中心结构相同或相似。

如乳酸脱氢酶(LDH),是四个亚基的寡聚酶,二种亚基M(骨骼肌型)、H(心肌型)型,二亚基分子量相同,但组成不同,由不同基因产生,可以是M4、M3H、M2H2、MH3、H4五种分子结构,可通过电泳分离之(非变性电泳),此外还有第六种LDH的同工酶,X(LDH—x),C4,C亚基由与M、H不同的基因控制。

已发现异柠檬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过氧化物酶等几百种同工酶,结构不同,功能却相同,所以是研究Pr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好材料,不同发育期,同工酶常不同,所以又是研究发育的工具,农业上可用于鉴别品种,临床上可用于疾病诊断。

第五节 酶作用的专一性

酶对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称为酶的专一性,不同酶又有差异,可分为两种情况。 结构专一性与立体异构专一性 一、结构专一性:

1. 键专一性。不管键两端所连基团的结构与性质 如酯酶:不管何酸何醇形成的酯键均水解R—C—O—R′

O

二肽酶:任何二aa形成的肽键均可—CO—NH—

2. 基团专一性:除对作用键要求严格外,对键两端的基团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对其中一个基团要求严格,对另一个则无严格要求。

如:α—D—葡萄糖苷酶,不但要求α—糖苷键,还要求键的一端必须是葡萄糖,对键的另一端要求不严,可水解蔗糖和麦芽糖,但不能水解纤维二糖(β

第35页 共132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当v = 时 = 2[S]=km + [S] km = [S] 2 2 Km + [S]

Vmax

Vmax

Vmax[S] km的单位为浓度单位mol/L或mmol/L。不同酶促反应km可相差很大,一般在10-3-10-5mol/L之间。

Km是酶的特征性物理常数,环境条件和底物固定,km即固定。所以测定km值可鉴定酶,常用Lineweaver-burk的作图法(双倒数作图法)来求得,即:取米氏方程的倒数形式。

1 1 1 1 1 1 Km 1

= × + 以 对 作图( 为纵坐标 [S] 为横 v [S] v Vmax [S] Vmax v

坐标)相当于y = kx + b 为一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为 ,在横轴上的

1 截距为- Km

Vmax 1

斜率为 ,量取纵轴截距结合斜率的数值很容易求出km与Vmax。这就是酶

Vmax km

促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常数测定)(测定一系列[S]下的v,求回归方程)。 1/v

1/Vmax

-1/Km 1/[S] Lineweaver-Burk 作图法

Km不是ES的解离常数。ES E + S = k2/k1 ,但当k2>>k3,Km≈ k1 k2 [ES] [E][S]

可近似表示E与底物的亲和力,km大表示解离程度大,亲和力小,km小则表示E与S的亲和力大。

第41页 共132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3. pH对酶作用的影响

v 有一最适pH值,各不相同。植物酶偏酸,动

物酶偏碱,

pH 但也有例外。如胃蛋白酶为1.9

酶的最适pH只在特定条件下才有意义(是变化的,受酶纯度、底物的种类、浓度及缓冲液的种类及浓度等的影响),pH影响酶活性是因为:

①pH过高或过低会使酶变性失活 ②影响酶的解离,进而影响与底物的结合 ③影响底物的解离,进而影响与酶的结合。 4. 温度对酶作用的影响

有一最适温度,但不是不变的常数,随底物的种类、作用时间等而改变。

v 前延的单峰曲线 影响机制:①分子运动,包括酶与底物②

使酶失活

植物酶为40-50℃,动物酶为35-40℃(最t℃ 适温度)

说明高低温影响机制不同(低温:影响分子运动,高温还可使酶变性)。

第七节 酶促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5. 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p380 凡能提高酶活力的物质均称为酶的激活剂。如Cl—是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再如一些小

++

分子有机物Vc,半胱aa及一些生物大分子(作为还原剂)。RNA酶需Mg 6. 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inhibitor)以I表示。P368

凡能与酶结合,使其构象改变,而导致酶活性降低或丧失的物质叫抑制剂,其作用称为抑制作用,与酶的变性作用不同,有选择性。可分为 不可逆抑制作用 可逆抑制作用 (1)不可逆抑制作用 抑制剂与酶不可逆的共价结合,不能用透析、凝胶过滤等方法除去。如二异丙基氟磷酸,可以抑制以Ser为活性中心的酶活性,形成稳定的共价键(P酯键),而形成不可逆抑制。 H3C-CH-CH3

O

O=P-F + HO-CH2-E O=P-O-CH2-E+HF

第42页 共132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O H3C-CH-CH3 还有碘乙酸、碘乙酰胺对巯基酶(如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不可逆抑制: E—CH2SH + ICH2—C—NH2 E—CH2S—CH2—C—NH2 + HI 形成硫醚结构

O O (2)可逆抑制作用 竞争性抑制 抑制剂与酶的结合为一可逆反应,抑制剂可用透析等方法除去 ①竞争性抑制作用: 非竞争性抑制

抑制剂结构与底物结构相似,所以可与底物竞争与酶结合。如琥珀酸脱氢酶底物:琥珀酸(丁二酸)。草酸(乙二酸)、苹果酸、丙二酸、戊二酸、草酰乙酸均为此酶的竞争性抑制剂。鸟aa、赖aa为精aa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抑制机理如下:

E + S ES E + P + 其反应速度因I的存在而减小。 I 令Ki = k-i/k+i=[E][I]/[EI] Vmax[S] k-i ki v = Km(1 + [I] / Ki)+ [S] E只与S或I之一结合

EI [E][I]

Ki是EI的解离常数 Ki= [EI] [I][E] [E][S] km[ES]

[EI] = 因为km = 所以[E] = 自学

Ki [S] [ES] [I ] [Et] = [E] + [ES] + [EI] = [ES] + [E](1 + ) Ki

[I ] km[ES] km = [ES] + (1 + [I]/Ki )= [ES][1 + (1 + )]

[S] [S] Ki

[Et] [ES] = [I ] Km 1 + ( 1 + ) [S] Ki

因为v = k3[ES](形成产物的速度)

K3[Et][S] = 分子分母同乘以[S]的结果

[I ] [S] + km(1 + ) Ki Vmax[S] = 自己推导,与无抑制剂相比:

[I ] Km(1 + )+ [S]

Ki

[I ] [I ] 即:km值增大1 + 倍;最大V不变,即[S]>>Km(1+ )时后者可忽略不计。

Ki Ki

[S]很高时抑制作用可被解除。 v 无I 有I

1 Km [I ] 1 1

v

第43页 共132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 (1 + ) + V [S] V Ki

1 1 1

= 0 时 = - [I ] v [S]

km km′ [S] km(1 + )

Ki

所以斜率增大(Lineweaver-burk图)常作为判断竞争性抑制作用的一个根据。 1 无I v

1 V -1/km 1 1 Km(1+[I]/ki) [S] Lineweaver-Burk 图 ②非竟争性抑制作用 抑制剂与底物在不同部位与酶结合,使酶活性降低,I与E结合不妨碍酶与底物的结合

2+2++

(结合能力不变,非竞争关系)但抑制其催化作用,如重金属离子Pb、Hg、Ag与E的 –SH反应形成硫醇盐(可用谷胱甘肽和半胱aa去掉重金属恢复酶活性)。

E + S ES E + P 使有效酶的浓度变小,所以V减小。

k3

+ + 升高[S]也不能减轻抑制作用。

I I × 因I与E和ES结合能力同,不影响它们之间的平衡。 所以km不会因I而改变(互不影响)。

ki ki EI + S ESI

[ES][I] [ES][I] 因为 v = k3[ES] , ki= , [ESI] = ,

[ESI] ki

[E][S] [ES]km [E][I] ES = , [E] = , EI = km [S] ki [Et] = [E] + [ES] + [EI] + [ESI]

[E][I] [ES][I] = [E] + [ES] + + ki ki

[I] [I] = [E](1 + )+ [ES](1 + )

ki ki

[ES]km [I] [I] = ( 1 + ) + [ES]( 1 + )

[S] ki ki

[I] km = [ES]( 1 + )( + 1 ) V[S] ki [S]

[I] (1 + ) 第44页 共132页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

[Et][S] ki ∴ [ES] = ∴ v = k3[ES] = [I] Km + [S] (km +[S])(1 + ) ki

[I] 即:非竞争性抑制剂,使V减小 1 + 倍(V随[I]增大而降低,但km值不变,

ki

米氏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无论[S]怎么增大,v永远低于无抑制剂时的v ,抑制作用不能用增加[S]来克服。 v

[S]

1 Lineweaver-burk图:横轴截距相等都是 - ,但纵轴截距和斜率均增大。

km

1 km [I] 1 [I] 1 = ( 1 + ) + ( 1 + )

v V ki [S] V Ki

[I] 因为km不变,所以纵轴截距与斜率增大倍数相同:(1 + )倍,这一点可作为判断非ki 竞争性抑制作用的一个依据。

1 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非结合基团结合,

使其失活或活性降低。 v 应用:磺胺类药物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

1 [I] (DHFA)合成酶的活性,(与对氨基苯甲酸 (1+ )

V ki 1 这一底物竞争)从而起到抑菌作用(抑制其

V 叶酸的生物合成)。

药物设计:敌敌畏、乐果、1605、1059 0 1 1 km [S] RO O 等有机磷农药( P )可与酶活性中心的Ser上的羟基牢固结合,而抑制 R′O X(烷氧基) 与酶反应脱去HX!

蛋白酶和酯酶的活性,如使乙酰胆碱酯酶被抑制,乙酰胆碱大量积累,以它为神经递质的神经处于过渡兴奋状态,影响正常的神经传导,造成功能失调、紊乱而中毒死亡。 研究酶的抑制作用可了解酶活性基团的性质、确定代谢途径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此外还有:反竞争性抑制、混合型抑制(非竞混Ki<Ki′ ;非反混Ki>Ki′ ) 7. 酶的别构(变构)效应(激活与抑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参:植生生化P65 。 某种物质与酶的结合(非共价地)使其构象变化(别构),进而改变其催化活性,这种效应叫别(变)构效应,具有别构效应的酶叫别构酶。别构效应剂:别构激活剂(正效应剂)

第45页 共132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g4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