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要有文史知识》教案

更新时间:2023-11-24 13:0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成才要有文史知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进而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成才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文理兼修且相互为用。

2.结合课文有关段落,引导学生学习归纳论证法的运用。 3.学习速读和默读这两种文章阅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所阐述的“获得一定的文史知识是自学成才的基础”这个道理。 2.归纳论证法的理解运用。 教学难点:

归纳论证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情境创设、启发点拨。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ppt制作)。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提问1:步入社会,我们要学会与人交流,就要听懂别人说的话,看懂别人写的文章。同时,我们也要让别人能够明白我们所要表达的观点。所以,什么方面的知识是必须的?(语言/语文)

提问2:工作后,我们想要将资金积少成多,所以我们要决定如何储蓄、如何投资。所以,什么方面的知识是必须的?(经济)

提问3:中国历史悠久,其间有国家兴衰存亡、个人成败得失,若我们能借鉴学习,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工作及人生上的疑难问题。所以,什么方面的知识是必须的?(历史)

提问4:经过一段时间,你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你想要创业,你必须考虑水流、风向、资源、区位等各方面因素来选择地区建造工厂。这时,你需要什么方面的知识?(地理)

提问5:创业中,你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经济纠纷、国家政策、协议合作等等,你既不能损害到他人的利益,又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时,你需要什么方面的知识?(政治/法律)

可见,语文、经济、历史、地理、政治等知识与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将这些知识统称为“文史知识”,它对我们的成长确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成长要有文史知识》。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自由发言。

教师边阐述,边展示一些有关社会发展的图片。 (教法:直观教学) 根据不同的问题,教师展示相关的图片,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一定的提示和引导。

视时间,可让学生对“学习这些文史知识对我们的生活及工作还有什么帮助”进行自由发言。

(教法:情境创设、启发点拨)

展示课文标题,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入课文,调动班级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走进作者

周培源(1902-1993),理论物理学家、流体力学家。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介绍周培源的相关事迹,诸如“三年半拿下三个学位”“不跟爱因斯坦合影”“得二等奖比较合适”。

讨论:从周培源先生的事迹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听讲,结合作者生平,思考自身处事方式及生活态度是否合理。 学生自由发言

(学法:自主探究)

展示周培源照片,教师讲授其生平事迹,并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生活态度。 (教法:启发点拨)

学生对作者并不熟悉,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初步认识作者。同时,鼓励学生学习其努力上进、实事求是、谦逊诚实的作风。

三、初识课文 1.速读课文

幻灯片展示字词如下: 丰硕、造诣、校勘、珩 锲而不舍、浩如烟海、 2.随文辨词义 丰硕(shuò):又多又大(多用于抽象事物)。 造诣(yì):学问、技艺等所达到的程度。 校(jiào)勘(kān):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和有关资料加以比较,考订文字的异同,目的在于确定原文的真相。

锲(qiè)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珩(héng)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在文中标出幻灯片上呈现的字词以及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学法:阅读、勾画圈点)

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自由解释这些字词。其后,现场提问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学法:头脑风暴)

以5分钟为限,指导学生通过把握整体来速读课文。 (教法:启发点拨)

通过互动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指定字词。其后,解答学生现场提问的其它字词。 (教法:启发点拨)

训练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地获取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全文做铺垫。 四、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第①段:自学的社会意义。

(关键句:自学,是我们当今??途径。) 第②段:成才的标准。

(关键句:凡是通过学习和??都称得上自学成才。)

第③段:自学的内容。

(关键句:自学,学什么??专业知识两类。)

第④段:指出“重理轻文”的不良风气,提倡文理并重,相互为用。 (关键句:要搞国家建设??相互为用的。) 第⑤段:语文知识的重要性。

(关键句: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行各业中,需要我们在语法修辞上下功夫) 第⑥段:学习历史、学习古汉语的重要性。

(关键句: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我国的历史??懂得古代文学艺术。) 第⑦⑧段:对待古文化应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关键句:“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要本着“古为今用”指导思想去研究古代文化。) 如何理解“尽信书,不如无书”?

明确:读书之法重在理解领悟与灵活运用。

第⑨段:鲁迅和郭沫若通过自学文史知识成为一代文学大家。 (关键句:他们两位是青年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 第⑩段:以许德珩和竺可桢为例,证明了文史知识对推进其他科学领域研究的成功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句:获得一定的文史知识是自学成才的基础)

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每段的关键句,思考并归纳段落大意。 (学法:勾画圈点) 学生自由讨论:

指导学生默读文章,力求做到“眼到、心到、手到”。

引导学生先找出每一段的关键语句,进而理解整个段落,最后归纳大意。 (教法:启发点拨)

引导学生结合句意及文中所举的例子,重点理解“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学习方法。 训练学生掌握文章默读法。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总结归纳文意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理清结构

引论——本论——结论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中心论点:获得一定的文史知识是自学成才的基础。 第一部分(第1~3段):谈自学成才的社会意义、标准及内容三个问题。 第二部分(第4~8段):提出文理两科并重、相互为用的思想,并论述了学习语文、历史和古汉语知识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三部分(第9~10段):以自学成才的成功例子和文史推动理科专业研究的典型例子,归结出“获得一定的文史知识”是他们成为大家的基础。

学生分组合作(以8人为一小组,全班约4组),讨论探究,得出结论,代表发言。 (学法:分组讨论、自主探究)

引导各组学生从各段的段落大意入手以分析文章的结构,只要学生言之成理,便予以认可。

(教法:启发点拨)

训练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同时,对文章结构的梳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

思路和意图。

三、分析讨论

1.文中多处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从文中选一实例加以分析,说说运用这一修辞手法的作用。

明确:设问。 “什么叫成才?”、“自学,学什么?”、“为什么掌握语文知识在学习中占这样重要的地位呢?”

用于段落开头,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从而引出该段论述的内容和观点。这样,一问一答,在表达上显得自然亲切,也使论题和作者的观点更加明确。

2.文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明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归纳论证

对“掌握语文知识在学习中占重要的地位”的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以粮为纲”变成灾难——尽信书,不如无书(正反对比论证) 鲁迅、郭沫若弃医从文,自学成才;许德珩、竺可桢因具有精湛的文史知识,在其他科学领域获得了很高的成就。——获得一定的文学知识是自学成才的基础(举例论证、归纳论证)

归纳论证:列举一些典型的事例或观点,找出它们内在的联系,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作为结论。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共同点必须紧扣论点。

3.本文的语言如何?

明确:语言平易,文风朴实。

学生分组合作(以8人为一小组,全班约4组),讨论探究,得出结论,代表发言。 (学法:分组讨论、自主探究) 学生各抒己见

(学法:头脑风暴)

引导各组学生-寻找并分析修辞,特别是“设问”修辞的运用。对于该修辞作用的讨论,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看法,都应予以认可和鼓励。

(教法:启发点拨)

先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论证方法的种类,要求学生以文章为本举例说明。 其次,本着“温故而知新”的理念,重点通过实例讲解归纳论证的运用。 (教法:启发点拨)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教法:启发点拨)

训练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设问”这种修辞手法。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论证方法,为学生学写议论文打下基础。 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四、知识拓展

1.联系实际,谈谈文史知识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习的帮助。 (如:理解教材、网络语言设计等)

2.联系实际,谈谈要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自学成才,还需要具备什么? (如:耐心、细致、创意等) 学生自由发言

(学法:头脑风暴)

教师将学生所发言的观点以短语或短句的形式简要地记录于黑板上。 (教法:启发点拨、情境创设)

引导学生意识到文史知识对自己所在专业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当前还需具备哪些知识和品质才能促使自己的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五、课堂练习

我们已经归纳了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自学成才需要具备的一些品质,请大家选择其中1点作为论点,运用归纳论证法撰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归纳论证”的相关范例片段,引导学生运用归纳论证法写作议论文。 教师调控全场,在各组间互评之后再对作品进行总体评价。 六、布置作业 以8人为1组,进行互评,选出组内最优作品,于下节课由每组派代表上台演讲。其后,由生自评、生互评和师评相结合,以选出最佳作品。

这是课后作业。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搜集相关事例作为写作材料。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3)(引论):自学成才 第二部分(4~8)(本论):文理并重(语文、历史、古语) “尽信书,不如无书” 第三部分(9~10)(结论):鲁迅、郭沫若、许德珩、竺可桢 获得一定的文史知识是成才的基础(归纳论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fz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