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复习资料集锦(10页)

更新时间:2023-05-19 22:0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复习资料集锦

字词集锦

第一单元 沁(qìn)园 莽(mǎng)莽 红装素裹(guǒ) 分(fân)外妖娆(ráo) 稍逊(xùn) 风骚(sāo) 单(chán)于 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 一代天娇 (jiāo) 留滞(zhì) 丝缕(lǚ) 蓑(suō)衣 喑(yīn)哑 田圃(pǔ) 喧(xuān)嚷(rǎng) 襁(qiǎng)褓(bǎo)润如油膏(gao) 凝(níng)望 颤(chàn)动 闪烁(shuî) 朦(mãng)胧(lïng) 蝈(guō)蝈 蛐蛐(qū) 树篱(lí) 栖(qī)息 茸茸(rïng)

第二单元 敬业乐群(qún) 断章(zhāng)取义 不二(âr)法门 旁骛(wù) 承蜩(tiáo) 佝(gōu)偻(lïu) 亵(xiâ)渎 骈(pián)进 强聒(guō)不舍 陨(yǔn)落 诅(zǔ)咒(zhîu) 污蔑(miâ) 媚(mâi)上欺下 灵柩(jiù) 凌(líng)驾 诉讼(sîng) 深邃(suì) 浩瀚(hàn) 睿(ruì)智 弥(mí)留 曙(shǔ)光 兼(jiān)而有之 恪(kâ)尽职守 怜悯(mǐn) 鞠(jū)躬(gōng) 惦(diàn)念 舐(shì)犊(dú) 庸(yōng)碌 颓(tuí)废 重蹈覆辙(zhã) 灰烬(jìn) 刻骨铭(míng)心 涕泗(sì)横流 枘(ruì)凿 羲(xī)皇 扶掖(yē) 凭(píng)吊 谀(yú)词 廓(kuî)然无累 气吞斗(dǒu)牛 相契(qì) 日以继(jì)夜 忐(tǎn)忑(tâ) 繁衍(yǎn) 一抔(pïu)黄土 化为乌(wū)有 无与伦(lún)比 怒不可遏(â)

第三单元 阴晦(huì) 心绪(xù) 寓(yù)所 猹(chá) 獾(huān) 五行(xíng缺土 弶(jiàng) 脚踝(huái) 祭祀(sì) 鹁(bï)鸪 潮汛(xùn) 髀(bì)骨 寒噤(jìn) 愕(â)然 鄙(bǐ)夷 嗤(chī)笑 瑟(sâ)索 深黛(dài) 惘(wǎng)然 隔膜(mï) 恣(zì)睢(suī) 獾(huān猪 嬉(xī)闹 觅(mì)食 狗吠(fâi) 掺(chān)杂 撅(juē)断 逃窜(cuàn) 戳(chuō)穿 抠(kōu)出 肥硕(shuî) 茬(chá) 嚼(jiáo)着 栈(zhàn)桥 牡(mǔ)蛎(lì) 蚝(háo) 拮(jiã)据(jū) 煞(shà)白 别墅(shù) 撬(qiào)开 褴(lán)褛(lǜ) 阔绰(chuî) 煞(shà)白 窸(xī)窣(sū) 蜷(quán)伏 簪(zān)子 撇(piē)嘴 抽泣(qì) 发窘(jiǒng) 抽噎(yē) 嘟囔(nang) 咳嗽(sîu) 匣(xiá)子噗(pū) 恍(huǎng)惚(hū) 棱(lãng)角 斩钉截(jiã)铁 第四单元根深蒂(dì)固 孜孜(zī)不倦 汲(jí)取 锲(qì)而不舍 不言而喻(yù) 持之以恒(héng) 丁肇(zhào)中 朱熹(xī) 格物致(zhì)知 袖(xiù)手旁观 彷(páng)徨(huáng) 怡(yí)情 傅(fù)彩 藻(zǎo)饰 矫(jiǎo) 学究 鄙(bǐ) 诘(jié)难 味同嚼(jiáo)蜡 滞(zhì)碍 睾(gāo)肾 吹毛求疵(cī) 要诀(jué) 狡黠(xiá) 伦(lún)理 狂妄(wàng)自大 咬文嚼(jiáo)字 豁(huò)然贯通 开卷(juàn)有益 玄(xuán)虚 诓(kuāng)骗 拜佛(fó) 省(xǐng)悟 脊(jǐ)梁 慨(kǎi)叹 诬蔑(miè) 濒(bīn)临 祈(qí)祷(dǎo) 渺(miǎo)茫

第五单元 趱(zǎn)行 嗔(chēn) 尴(gān)尬(gà) 这厮(sī) 朴(pō)刀 恁(nèn)地 省(xǐng)得 兀(wù)自 怄(òu)气 喏(nuò)喏连声 濠(háo)州 面面厮觑(qù) 聒(guō)噪(zào) 逞(chěng)辩 庖(páo)官 鸡肋(lèi) 惇(dūn) 恃(shì)才放旷 汤匙(chí) 食讫(qì) 佯(yáng)惊 大簏(lù) 谮(zèn)害 麾(huī)下 绰(chāo)刀 沉吟(yín) 禀(bǐng)请 高阜(fù) 惑(huò)乱 拈(niān)弓搭箭 作揖(yī) 带挈(qiè) 相(xiàng)公 醺醺(xūn) 行(háng)事 长(zhǎng)亲 腆(tiǎn)着 啐(cuì) 抛(pāo) 嗑(hē) 亚(yà)元 解(jiè)元 绾(wǎn) 桑梓(zǐ) 轩(xuān)敞 锭(dìng)子 拙(zhuō)病 商酌(zhuó) 应瑒(yáng) 颦(pín)儿 腻(nì)烦 揣(chuǎi)摩 胡诌(zhōu) 怔怔(zhēng)画 缯(zēng) 鳏鳏(guān) 三昧(mèi)

1

第六单元 阳夏(jiǎ) 佣(yōng)耕 缀(chuò)耕 怅(chàng)恨 苟(gǒu)富贵 嗟(jiē)

乎 鸿鹄(hú) 闾(lǘ)左適(zhé)戍 度(duó)失期 将(jiàng)兵 卜(bǔ)者布帛(bó) 罾(zēng) 陈胜王(wàng) 间(jiàn)令 烹(pēng)食 篝(gōu)火 忿恚(huì) 笞(chī) 蕲(qí) 徇(xùn) 柘(zhè) 谯(qiáo)门 被(pī)坚 社稷(jì)唐雎(jū) 怫(fú)然 免冠(guān) 徒跣(xiǎn) 以头抢(qiāng)地 韩傀(kuǐ) 要(yāo)离 休祲(jìn)缟(gǎo)素 庸(yōng)夫 色挠(náo)躬(gōng)耕 陇(lǒng)亩 诣(yì) 屏(bǐng)人 倾颓(tuí) 度(duó)德 猖獗(jué) 挟(xié)天子 沔(miǎn) 吴会(kuài) 殆(dài) 存恤(xù)胄(zhòu) 箪(dān)食 崩殂(cú) 陛(bì)下 陟(zhì)罚 臧(zāng)否(bǐ)费祎(yī) 遗(wèi)陛下 裨(bì)补 阙(quē)漏 性行(xíng) 行(háng)阵 桓(huán)公 闻(wén)达 猥(wěi)自 夙(sù)夜 驽(nú)马 攘(rǎng)除 归咎 (jiù) 咨诹(zōu) 涕(tì)零 诸戎(róng) 脉脉(mò) 白蘋(pín)洲 千嶂(zhàng) 燕(yān)然 不寐(mèi) 擎(qǐng)苍 貂裘(qiú) 鬓(bìn)霜 舴(zé)艋 (měng)麾下炙(zhì) 霹(pī)雳(lì)

默写集锦 (九年级语文上册)

1. 毛泽东《沁园春 雪》中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白居易《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 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 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 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 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 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 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 尽日不能忘。

3.刘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4.温庭筠《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 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5. 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6. 晏殊《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7.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9.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0.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1. 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

12.《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表现边地荒凉的句子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抒发征夫戍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表达主旨)的诗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3.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心不已的诗句是: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戎边抗敌的渴望的诗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诗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4.李清照《武陵春》以泪代语述说不幸的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出奇创意表现愁绪的句子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5.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具体描述军营生活的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描写战斗场面的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抒发词人一生中的事业与抱负,并发尽无尽感叹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6.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李白曾豪迈的放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本文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这句表现了陈涉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2分)

17.诸葛亮的《出师表》:《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古诗文集锦 (九年级语文上册)

21 陈涉世家 ①字词解释【应回归教材,落实在课下注释,下同】

②重点翻译:1.若为庸耕,何富贵也?2.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3.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4.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6.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8.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9.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0. 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③理解性默写:1、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2、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篝火狐鸣,丹书鱼腹(鱼腹藏书)。4、“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6、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8、通过对天下形势的分析,起义能够成功的条件有:“天下苦秦久矣”“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④重难问题:1、文章主要表现了陈胜怎样的作用和才能?主要用了哪些描写方法?①发动领导起义的作用,以推翻秦王朝②洞察时局,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语言、动作、神态描写。2、全文的线索是什么?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 3、“怅恨久之”“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现了陈涉怎样的思想品格?①不甘心受奴役②同情同命运的人③具有远大抱负、志向4、陈涉分析形势时透露出的起义的有利历史环境(有利历史条件政治形势)是怎样的? ①天下苦秦久矣②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矛盾斗争③秦朝外部也存在矛盾④九百人被逼上绝路5、“死国可乎”表现了陈涉什么精神?为国事敢于斗争和牺牲6、陈涉抓住了哪两个有利于起义的敏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起义策略?扶苏和项燕都深得民心却下落不明,“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诈称公子扶苏项燕7、陈涉提出了怎样的起义策略?这一策略效果怎样?结合原文说一说。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取得了成功的效果;①九百人敬受命②杀之以应陈涉③建立张楚政权,且发展迅速。 8、陈涉为起义做了什么样的舆论准备,效果怎样? ①鱼腹藏书②篝火狐鸣;效果:“卒皆夜惊恐”,“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巩固陈涉地位,坚定众人起义信心。 9、发动起义的关键是什么?陈涉是怎样做的?表现了陈涉的什么才能? 并杀两尉,获得众人支持;“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剑拔出鞘),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机智勇敢。 10、陈涉是怎样动员戍卒并发动起义的?①坚定众人起义的信心②为坛而盟,组成农民起义的队伍11、综合全文来看,陈涉具有怎样的性格和才能?

①有远大的抱负、反抗决心和叛逆精神。 ②对激励士卒起义有极强的鼓动性和号召力,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③对时局有着敏锐的洞察力。12、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偶然性: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将900名贫苦人民逼上绝路。必然性:天下苦秦久矣,秦朝的残暴统治使人们忍无可忍。 13、“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说明了什么?表明舆论宣传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人们对陈胜十分敬畏,也表明起义爆发前人心紧张而兴奋。14、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①敬畏陈胜,爱戴吴广,愿为他们效力②形势所迫,因为“失期,法皆斩”,被逼上绝路。③深受秦朝暴政的压迫(天下苦秦久矣)15.“苟富贵,无相忘”表

2

明陈涉什么态度? 不甘贫困,有改变现实的愿望,有福同享。16.为起义而做的威众准备:置书鱼腹,篝火狐鸣17、司马迁为什么把陈涉归入“世家”?“世家”是司马迁写作《史记》时创立的一种体例,记述世代相承的诸侯王国兴衰事迹。陈涉出身雇农,司马迁之所以把他列入“世家”,⑴肯定陈涉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的“首事”之功(首先发动起义的历史功绩);⑵认为陈涉曾一度建立政权,发号施令,故给予他重要历史地位。可见司马迁尊重实际,尊重历史。

22 唐雎不辱使命

①重点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4.此三子者,皆布衣之怒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5.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7.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8.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9.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理解性默写:1、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安陵君是如何巧妙回答秦王的?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3、课文是怎样写唐雎要与秦王同归于尽的呢?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4、文中哪一句话既是秦王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更是作者借秦王之口对唐雎所作的赞扬?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③重难问题:1、如何理解句中加点字词:“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秦王说这话的目的是进行恫吓,从上文“且秦灭韩亡魏”一句来看,已有炫耀武力的意思,那不是不能用武力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表现秦王的骄横。2、如何理解“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一句中“轻寡人”?秦王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以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这句关键是一个“轻”字,“轻”什么呢?不是轻视秦王的建议,而是轻视他的军事势力。这是秦王故作反问,意思是“谅你们也不敢”,也是骄横的表现。 3、安陵君:“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两人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从语气和态度上看,有如不同?唐雎比安陵君更强烈,更坚决。4、秦王是怎样一个人?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5、唐雎是怎样一个人?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6、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吏实有什么用意? 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7、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8、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2)与臣而将四矣。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9、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10、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是因为秦王提出以大易小,妄图吞并安陵君的土地。安陵君不答应,秦王不高兴,所以安陵君派他出使秦国。11、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秦王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秦王,有理也有礼。12、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秦王开始没有接受唐雎的劝告,而是怫然大怒,并以天子之怒来威胁唐雎。13、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唐雎威然不惧。他以布衣之怒针锋相对地驳斥了秦王的天子之怒。14、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说明秦王害怕了。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15、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秦王要求“易地”是包藏祸心、企图吞并安陵郡16、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这是秦王的权宜之

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23 隆中对*

①重点翻译: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2.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 3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4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6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7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8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9.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10.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1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蹶,至于今日。12.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13.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14.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②重难问题:1、用一段精练的话来表达你读了《隆中对》后对诸葛亮的印象(感受)具有卓越的政治、军事见解和才能。自尊自重,清高自许,谨慎持重← “凡三往,乃见”;对天下形势洞察精深、了如指掌,才华横溢、雄姿英发 ←隆中对策、三分天下。2、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为达到这目标提出的战略是:跨有荆、益两州,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3、概括说说诸葛亮对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连吴抗曹,占据荆、益州,北伐中原。4、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什么?说明他志向远大,自认为有出将入相的才能。5、诸葛亮为什么只可“就见”“不可屈致”?①有才能的人往往恃才傲物,如果不够尊重地请他,他肯定不会来。②亲自前往拜访,才能显示思贤若渴,才能表现对人才的尊重,表现诚意。6、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汉室倾颓,奸臣窃命,”“欲信大义于天下”但“智术浅短,遂用猖獗”,希望能得到好的计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7、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 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 ① “卧龙”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的超人才智,再一次表明他是一个隐居山野的非凡人物。②在徐庶看来,“枉驾”才是得“宜”,“俱来”便为“屈致”,这就更突出了诸葛亮的才能;为下文“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8、在诸葛亮的眼里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说明。“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9、“卧龙”比喻什么?比喻潜居而未显达的有才能的人。10、源于本文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说说它的意思。三顾茅庐: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24 出师表*

①重点翻译: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6、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8、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9、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10、受任于败军之际,承命于危难之间。11、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12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②理解性默写: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南方已定,兵甲已足。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怪大事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13、在屡遭失败的情况下请来了对局势有扭转作用的之人,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

3

一 《望江南》

1 词中写思妇晚妆初罢即登楼望江,等待征人归来的词句是:梳洗罢,独倚望江楼。2 词中通过眼前中所见,烘托出一种空旷无聊、怅然若失之感的词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3 词中表现思妇看到与丈夫昔日分手之处,愈觉神伤的词句是:肠断白蘋洲。4 词中与柳永的“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句话意境相似的词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二 《渔家傲·秋思》

1 词中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觉的词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 词中以南归大雁去而不留反衬边地荒凉的词句是:衡阳雁去无留意。 3 词中通过渲染战时的肃杀气氛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的词句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4 词中道出将士彻夜无眠的感伤之情的词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5 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是:长烟落日孤城闭 6 词中能表现词人边关思亲与渴望边陲立功矛盾心理的词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7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边塞风光的诗词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使至塞上》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三 《江城子·密州出猎》

1 词中生动描绘千百猎手满山遍野的威武气势的词句是:千骑卷平冈 2 词中动用典故既表达了自己渴望得到重用,又含有对朝廷的贬谪的不满情绪的词句是:亲射虎,看孙郎。或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3 词中表现作者决心报效祖国,立功边疆,实现报国壮志的词句是:西北望,射天狼。4 古诗词中,有许多运用典故表情达意的语句,请写出这样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 《行路难》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 词中表现作者满怀壮志,希望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为国家效力,有机会建功立业的词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6 词中与“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意思相近的词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间”。 14、《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19、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③重难问题: 1、你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2、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3、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②为了汉室之隆

④课外延伸:【一】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二】出自本文成语: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作奸犯科: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危急存亡: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临危授命(临危受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计日可待(指日可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咨诹善道:询问好道理。察纳雅言:征求好的建议。

25 词五首与课外古诗词背诵

词五首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 《凉州词》

四 《武陵春》

1 词中触景伤情的词句是: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2 词中抒写人去楼空,万事皆休,还未开口,泪已先流的悲苦之情的词句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3 词中写词人想泛舟解愁,却最终无奈作罢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4 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五 《破阵子》

1 词中表现词人愿为国家效力,梦中也不忘报国志愿的句子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2 词中表现戍边将士骑术精湛,射击高超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3 词中表现词人欲助君王实现统一大业,为自己树立千载美名的词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4 李白《行路难》中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破阵子》中同样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名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5 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戍边将士的诗句,请写出给你印象最深的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及出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从6 词中借虚幻的梦境实写对军旅生活的渴望的句子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7 词中写尽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可怜白发生!8 词中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思相同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9 辛弃疾既是一位杰出的词人,又是一位征战沙场的将军,《破阵子》一词可以说是对其军旅生活的概括,像他这样的文人将军,在我国古代也多有出现,请写出一位像他这样的将军,并写出其诗词名篇名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 《渔家傲》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 《满江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过零丁洋》

课后诗词背诵

一 《观刈麦》

1 诗中表明繁重的赋税带给人们不尽苦难的诗句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2 诗中表现诗人为自己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深感愧疚的诗句是: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3 诗中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同样表现隐含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4 白居易《买花》中有“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诗句,在《观刈麦》中,同样道出人民苦难的句子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5 《观刈麦》写出了农人虽辛勤劳作,却入不敷出,饥肠辘辘的生活状况。请再写出农人生活贫困或劳作艰辛的古诗,并注明作者和出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 《悯农》6 诗中用侧面烘托手法,表现来了唐朝时繁重的赋税使人民倾家荡产的诗句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7 诗中与“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意思相近的诗句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8 诗中以自责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不劳而获的统治者的讽刺和鞭挞的诗句是: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9 “田家四月闲人少,采二 《月夜》

1 诗中充满诗情画意的诗句是: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2 诗中通过明暗对比来衬托夜的静谧和天空的寂静的诗句是: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3 诗中从视觉角度表现夜深夜静的诗句是: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4诗中从听觉角度和感受角度表现春之来临的诗句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5 诗中一反前人写春的角度,另辟蹊径,具有独创性的诗句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6 诗中以喧闹的声响来展示生命活力的诗句是:虫声新透绿窗纱。7 诗中通过对昆虫的描写,使之感到春已来临的诗句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三 《商山早行》

1 诗中点明“早行”的典型情景,引起旅行者感情共鸣的诗句是: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2 诗中把早行情景写的历历在目,称得上“意象俱足”的佳句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3 诗中描绘诗人刚上路所见的景物的诗句是:槲叶

4

四 《卜算子·咏梅》

1 词中描绘梅花生长的严酷环境的词句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2 词中写出梅花悲惨遭遇的词句是: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3 词中词人借梅花盛开来写个人品格的高尚的词句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4 词人借写梅花

落山路,枳花照驿墙。4 诗中“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完美体现的诗句是: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春水向东流”的词句,《武陵春》中把“愁”写得更有分量,想像新奇而生动的句子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的词句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5 王安石的咏杏诗有“纵被东风

五 《破阵子》

1 词中用特定的景物点明时令的词句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2 词中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春景的词句是: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3 词中表现采桑女心情的词句是:笑从双脸生。4 词中与《陌上桑》中的“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意境相似的词句是: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六 《浣溪沙》

从宏观上描绘乡村繁忙、热闹景象的句子是:村南村北响缲车3 词中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句子是:牛衣古柳卖黄瓜4 词中写行人悠然而行,任意而走,给读者一个意外惊喜的句子是: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5 本词中流露出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请你再写出连续两句描绘田园风光的名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七 《醉花阴》

1 词中描写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的句子是: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2 词中写词人思念丈夫却又不得团聚,自己独处,寂寞冷清的句子是: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3 词中明写赏菊饮酒,实为写词人无法排遣思念之情的句子是: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4 词中暗示饮酒赏花,也难解思念之苦的句子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5 除本词外,请再写出两句表达思念之苦的名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八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 词中抒发词人纵目环视,楼头山水风光无限,而不见中原故土的感慨的句子是: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2 词中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相似的句子是: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3 词中赞扬九 《山坡羊·骊山怀古》

1 曲中点明怀古之地的语句是: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2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有“望西都,意踌何处?3 曲中再现骊山和阿房宫旧址的荒凉景象的语句是: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4 曲中表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对王朝争权夺位的否定的语句是: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 十 《朝天子·咏喇叭》

1 曲中运用拟人手法,刻画狐假虎威的宦官形象的句子是: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2 曲中运用夸张手法,对封建社会作了“灰飞烟灭,必然灭亡”的预测的语句是: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3 曲中表现人们对宦官既怕又恨的心理的句子是: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文言文

李白曾豪迈的放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司马迁的《陈涉世家》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这句表现了陈涉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 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古诗文中富含哲理的诗句很多,请试举出两例。

吹伏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的诗句,《卜算子·咏梅》中比其用意更为深沉的词句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军行七首》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 1 词中暗示暮春节令,同时描绘宁静、祥和、美好的乡村景色的词句是:簌簌衣巾落枣花2 词中以由南到北的空间转换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 《归园田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 《过故人庄》

《诗经·蒹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无题》

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了蚕桑又插田”。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繁忙,诗中与此意相似的诗句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躇,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的句子,《山坡羊·骊山怀古》中与此意境相似的语句是: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

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有“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句子,《山坡羊·骊山怀古》中与此意境相似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很多诗词中流露出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请你再写出连续两句描绘田园风光的名句.

古诗词中运用典故的句子写出三句及作者、出处。

作者 出处 。 作者 出处 。 作者 出处 。

借物抒情的古诗词(文)中的名句不少,请写出一句并写出借什么物,抒什么情,及作者。 句子 。 借物 抒发 作者

“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如“ , 。 ” 作者 。 请你再找出两句与“酒”有关的诗句及作者,并写出诗人借酒抒发了怎样的心情。 诗句 表现 ; 诗句 表现 ;

辛弃疾作为一个爱国诗人,写出了许多体现豪放风格的词,请再写出两句并写出表现的是什么? 表现

表现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亲近传统文化。让我们走近陶渊明,去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与和谐;让我们走近李商隐,去感受“ , ”(《无题》)的执著与奉献;让我们走近王安石,去学习“ , ”(《登飞来峰》)的坚毅与无畏。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精神的寄托。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陶渊明“ ”的悠闲自得;幸福是苏轼“ ”的美好祝愿。

如画的残阳,常映入古诗文中。或借“斜晖”诉愁肠:“ , 。 ”(温庭筠《望江南》);或以“夕阳”衬游子:“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或描绘“落日”奇观:“”(王维《使至塞上》);或渲染“落霞”美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根据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 ① ② ③ ④ ⑤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古人借登山、观海而抒怀的诗词名句有很多,请你就“登山”或者“观海”写出连续的两句。 请选择你喜爱的古诗文中的名句作为座右铭,提醒自己正确对待困境。(写出连续的两句,课内外皆可)

现代文部分 1、《沁园春·雪》中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化静为动,展现北国奋发的态势,竞争的活力的诗句是: , , 。 2、《沁园春·雪》中象征革命的光明前途,表现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乐观精神的诗句是: , , 。 3、《沁园春·雪》中起过渡作用的诗句是: 4、《沁园春·雪》中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5、饱食终日,……,难矣哉。 6、用志不分, 。(《庄子·达生》) 7、(《论语·雍也》) 8、其为人也,《论语·述而》) 9、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意他们都如别人的 而生活。 10、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 11、读书足以,足以,足以……狡黠者 ……读书使人充实,读史使人明智, 12、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

5

人教版九上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简 印)

21《陈涉世家》 (《史记》司马迁)

一、(北京市2006年中考课标A卷)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各小题。(共11分) 二世元年七月,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 答案要点:(1)士兵对陈胜的敬畏 (2)起义爆发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兴奋〔3)陈胜善于斗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

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3分) .答案要点:(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三、(甘肃省兰州市2006年中考试题)阅读选文,按要求答题。(11分) 二世元年七月, 吴广以为然。

3.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偶然性: 必然性:

答案 3.偶然性:因暴雨断道而误期限(2分) 必然性:秦朝统治法峻刑严,“天下苦秦久矣”。陈胜等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这迫使他们为求生,不得不转戈反秦。(2分)(意思对即可) 四、(山东省临沂市2006年非课改区试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甲]吴广素爱人,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3.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

4. 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四答案、3. 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4分,各2分) 4. 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人。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4分,各2分) 五、(浙江省绍兴市2006年中考试题)阅读选文,回答文后各题。(12分) 二世元年七月, 吴广以为然。

4.陈胜、吴广决定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用选文原句回答)(3分) 答4.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六、(江苏省泰州市2006年中考试题B卷)阅读两段选文,按要求答题。(10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两段文字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3.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2分)

答案3.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 七、(湖北省荆门市2006年中考试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其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原文选自 汉著名 家 家司马迁的《史记》(2分) 4.说说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2分)

5.回忆全文,指出起义的地点,引发起义的根本原因(2分) 七答案、4.①感激拥戴陈胜吴广,愿为其用。②形势所迫(失其当斩),不得不反。(本题2分,每条1分) 5.大泽乡 天下苦秦久矣(本题2分,答对一处得1分) 八、(湖南省益阳市2005年课改区中考试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15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官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4.(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2分)

(甲)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 敬奉鬼神的习惜来制造舆论.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样做显出了阵胜等组织起义的足智多谋。5.①最根本的原因是:(乙)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 天下苦秦久矣。最直接的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下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②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下,那些边的5.依据上述文字,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 贫苦百姓走投无路的境遇正是“天下苦秦久矣”的具体体现。(或:“失期,法皆斩”是秦残暴统治的体现) 答:①原因: 十五.(09浙江宁波市) ②启示: (三)会天大雨, 吴广以为然。 八答案4.(甲)陈胜率众起义,深得民心,建立了政权(乙)陈胜起义建立政权后丧失民心,丢失了政权。 5.(1)顺从民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c 意,深得民心;违背民意,丧失民心。(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2)答题不要求面面俱到,能从某个角度言之成理即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可。如: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以人为本、人不要忘本、要讲诚信、做人要懂得珍惜感情等均可。(人心向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背是成败的关键。) 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 九、(深圳市2002年中考试题)课内文言文阅读。(8分) 4.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2分)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己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今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答: 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答案4.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 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十六.(09广西南宁)文言文阅读(1-3题每小题3分) 3.从文段中划线的句子来看,你认为陈涉是个怎样的人?(2分) (一)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间左適戍渔阳,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答: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九答案、3.有远大抱负(或有建功立业思想),有敢于反抗的精神,有卓越的宣传组织能力。(能体现其中两方面的意思, A.陈胜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策略的原因,是当时人们都认为扶苏和项燕没有死。 给两分;只答一方面,给1分。)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完全丧失信心,忍无可忍。 十、(北京市朝阳区2002年中考试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C.“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是陈胜、吴广精心为起义做的舆论准备。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D.这段文字写到了陈胜在起义前夕对形势的分析,充分表现了他对时局的洞察能力。 3.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4分) 十七.(09年黑龙江哈尔滨市)(10分) 答: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4.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3分) 4.陈胜的一番话为什么会使“徒属”“敬受命”? (2分) 十答案 3.(1)抓住时机;(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3)激怒众人。每一个要点1分。4.(诸郡县)苦秦答: 答案要点:他的话让士卒们明白已没有出路;给士卒们希望和信心。 吏 二、关键问题 十一、(四川省2000年中考试题)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18分) 1、本文选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史记》;司马迁 (一)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1)垄上,怅恨久之(2)2、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分别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 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4)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3)志3、陈涉为起所作的两方面舆论阀准备是?丹书鱼腹;篝火狐鸣 哉!” 4、陈涉是怎样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 3.陈涉与佣者的这段对话主要说明了什么?(3分) 5、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答: 答案3.说明陈涉青年时期有伟大的抱负。 6、既表明陈涉对统治阶级无比愤恨又表明其伟大抱负的动员群众的名言是?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二)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三、分析1-4段: 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颗颐!涉之为王沈分析第一段 沈者(1)!” 客出入愈益发舒(2),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3)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1.既然是写陈涉,为何开头并举吴广的籍贯、表字? 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体现吴广在起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段叙述了陈胜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为以后领导起义作伏笔。 注:(1)啊哟?陈涉做大王真阔气啊! (2)放纵 (3)“颛”同“专” 3.第一段分几层,用"||"划出后,总结层意,并理出线索。 5.阅读全段,简说陈涉失败的原因。(3分) 答: 层意:年少时 (鸿鹊之志)——服役后(谋划起义)——举大计后(据陈称王) 6.翻译:“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一句。(4分) 答: 线索:抓住陈胜、吴广的活动这条贯穿全文的主线。 十一(二)答案5.陈涉违背了当初“苟富贵,无相忘”的诺言,背弃原来兄弟,丧失人心,所以失败。 6.客人在4.为什么在开头列出吴广呢? 宫里进进出出,越来越放纵,常常谈论陈涉贫困的故事。 突出陈胜是本文的中心人物,同时也暗示吴广在起义中的特殊地位,这样开头,下文据此展开,写陈、吴二人合谋举事,十二、比较阅读。 并对吴广在谋划起义和建立张楚政权中的作用作了详细的描述。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5、写陈涉作者有没有从他出生写起,详写了什么? 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作者专写了陈胜的少年生活,这是分清主次,突出重点。 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作者选择了“陈涉少时”“与人佣耕”的典型事例,通过“辍耕之垄上”的细节,运用人物对话,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描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写,揭示出陈涉年少时的个性。 [乙]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6、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主要反映在哪里? 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是为了介绍其少年时的志向。反映在陈涉与伙伴的对话中。“苟富贵,无相忘”表明其不甘贫穷,要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燕雀安知鸿鸽之志哉!”展现其远大理想。 籍矣。 注释:①籍:项羽的字。②项梁:项羽的叔叔。 分析课文第二段 4.对秦的统治,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请阅读下面材料,对相关历史人物任选一人做一点简要评价。 2.填空。 ①陈涉:“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起义的导火线是_。(去渔阳途中遇雨失期,皆将斩) ②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2)陈胜认为起义将取得人民支持的理由是:① ② ③高祖(刘邦)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①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的不满;②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答: (3)为起义作的舆论准备是:① ② (①置书鱼腹;②篝火狐鸣) 答案4.①陈涉对暴秦的统治不满,有追求平等的理想;②项羽对秦充满仇恨,有灭秦的豪情壮志;③刘邦对秦皇帝充(4)提出的起义口号是: (自称扶苏、项燕) 满羡慕之情,流露出对富贵功名的世俗追求。 3.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十四.(07年苏州市)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1)苛重的兵役, “发阁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一句可见摇役之重; (2)残酷的刑法 ,“失4.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孤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2分) 期,法皆斩”说明秦朝法律的苛酷,从而表明起义是被逼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5.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2分) (1)先提贤君公子扶苏可以利用,以宗法观念掀起人民反抗秦二世的情绪,并争取人民的支持,分化统治者内部力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提深受楚国人民爱戴的名将项燕,以其名义发动起义,具有号召力,又可燃起人民对秦灭楚的复仇火焰。两个策 十四.答: 4.①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②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略,反映陈胜对时局的关注和精到的智识。

6

5、陈胜、吴广为谋划起义作了舆论准备,是怎样的?有何作用?

陈胜、吴广用“鱼腹藏书”和“篝火狐鸣”制造陈胜要做王的舆论,主要作用是‘威众’”。 6、本段中对人物的刻画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

刻画人物以对话为主,运用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干。 分析课文第三段

2.这一段可以分几层?怎样分?写了哪三方面内容?另外请你用一句话概括. 第一层(“吴广素爱人 吴广为都尉”)起义开始时的情形。 第二层(“攻大泽乡 号为张楚”)起义初期的迅猛发展和陈胜立国经过。 第三层(“当此时 杀之以应陈涉”)概述诸郡县反秦斗争情形。A并杀两尉,B为坛而盟,C.胜利进军。总的来说是叙述了发动起义到建立张楚政权的经过。

3、第3段开头交代了几个场面?分别是何用意? 开头交代了“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这三个场面,“并杀两尉”是为了扫清障碍,“广故数言欲亡”“故”表明用计,目的是激怒将尉 “答广”“尉果符广”“果”表明计划成功,“剑挺”写出将尉的凶残,接着用“夺”“杀”“佐”“并杀”连着四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陈胜、吴广面对强敌,奋勇杀敌的斗争精神。“召令徒属”慷慨陈词,几句话简洁精炼,说理中肯,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号召力。再次体现陈胜的胆识和才智。文中在描述这两个场面后,插入一句议论“从民欲也”,表明起义正是人心所向,对“为坛而盟”的描写,则显示了简朴隆重的气氛。 4、本段后半部分主要写了起义后势如破竹的大好形势,对“比至陈”的场面描写有何特点? 运用一连串数词“百”“千”“万”,形象地展现了起义后的大好形势。至此,陈胜的“鸿鹊之志”变成了现实。 5.文后半部分哪些词语体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 “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胜、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之大。 6.陈胜是起义的领袖,作者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

作者对陈胜是肯定和赞扬的,司马迁将陈胜与一般的王侯齐观,便可见对他的功绩是肯定的。 7.观全文,作者在安排材料详略上,有何特点?

详写了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了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起义的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这样有详有略地写,才能突出表现陈胜的非凡才能。

一、文学常识 1、司马迁: (朝代)著名 家, 家, 家。2、本文出自 。它是我国第一部 体 史。共 篇,分为五大部分: 、 、 、表、书。

十一、理解性默写1、起义的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斩。 2、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概括): 篝火狐鸣,鱼腹置书。 4、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6、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宣传工作)? (引用原文)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7、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8、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 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 9、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诸郡县)苦秦吏 10、起义的导火线是: 遇雨失期.失期当斩 。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1、“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醉”为该段情节的发展起铺垫作用。2、人物欣赏。(1)从分析当时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中和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及发动起义,可以看出陈胜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表现了他卓越的组织才能和超人的胆略。 (2)文中“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五候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表现陈涉叛逆的性格特点和出众的宣传鼓动才能。3、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1)抓住时机 (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 (3)激怒众人 十四、开放性试题 出自本文的成语及名句: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志向 篝火狐鸣:假托鬼狐之事诱众起事。 苟富贵,无相忘:有朝一日谁富贵了,别忘了咱们。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王侯将相宁有种呼!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22《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二、关键问题

1、本文选自哪部作品?《战国策》

2、秦王是怎样一个人?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

3、唐雎是怎样一个人?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

4、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史实有什么用意?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5、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6、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 “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7.全文采用对话来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把唐雎的话与安陵君的话作比较,看相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同为拒绝与秦交换土地,不同的是安陵君对秦王先恭维,后委婉拒绝。唐雎是直接拒绝,态度坚决。8.唐雎的语言与秦王的语言进行比较。唐雎是针锋相对,后发制人,着眼点小──刺杀秦王。秦王是前倨后恭,威胁恐吓,着眼点大──进攻国家。 9.作者塑造了唐雎怎样一个“士”的形象,意图是什么? 形象: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

意图:强调“士”对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能“扶危持倾”,能使一个国家“转危为安,运亡为存”。 10.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7

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11、 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B.“寡人欲以 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C.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

②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 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

③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秦王不悦”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对情节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④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言外之意是我秦王如果不“以君为长者”,“错”起“意”来,就会把你和韩魏一样灭亡。 ⑤秦王说,“天子之怒 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 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 22《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题

21、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2分) 答案21、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2分)

18.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4分) 18.答: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 (三)(12分) 东坡食汤饼① 陆游 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②南迁③相遇于梧、藤间④。道旁有鬻⑤汤饼者,共买食之。恶⑥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⑦,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⑧而已。”

【注释】①汤饼:面条。②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③南迁:贬谪到南方。④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⑤鬻:卖。⑥恶(cū):通“粗”。⑦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⑧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

22.从苏东坡的言行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个 的人。 答案 : 22.豁达(乐观、洒脱) 12.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12.答案要点: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9.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2 分) 答: 答案9.蔺相如完璧归赵(或烛之武退秦师、晏子使楚,令楚王白取其辱)等言之有据即可。 五、(09(天津)秦王谓唐雎曰: 徒以有先生也。”

2.下列句子中表达反问语气的一项是 2、C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B.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C.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D.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3、B 六、(09四川凉山)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徒以有先生也。

16.请在文章里找出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和他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并将其抄写下来。

18.简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9.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2分) 答案: 16.(1分)“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或“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安陵君不听寡人言,何也,轻寡人与?” 18.用反问激怒秦王,揭穿秦王的骗局,维护本国国土的尊严。19.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2《隆中对》 23《隆中对》中考试题解析 兰州市(09甘肃省)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14分)

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 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0. 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4分)

11.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 主编的《 》一书。(2分)

答案: 10.(4分)孙权的政权,已历三世,政权巩固;(2分)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形险要(地理条件优越),人才众多(人心归附)。(2分)11.(2分)司马光 《资治通鉴》(出现错别字不给分) 孝感市(09湖北省) (二)隆中对(节选)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0.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明的史书特点。 11.“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3分)

答案: 10.B 11.示例:运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等(也可用原文作答,答出3点即可,3分) 资阳市(09四川省)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②,不可屈致③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④亮,凡⑤三往,乃见。因屏人⑥曰:“汉室倾颓⑦,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⑧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⑨,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2.甲文中带线句子“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2分) 3.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3分) 5.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2分)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 ,“一对”指的是 。

答案: 2.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2分)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3分) 5.《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2分,每空1分。如将《出师表》写成《前出师表》也给分。 四、简答题

5.从隆中对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6.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原文回答)

7.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 (原文回答)

答案:四、简答题5从他隆中对中对天下形势的冷静客观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他是一个有真知灼见,而且眼光长远的人。一个极有才能,富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或有真知灼见,而且眼光长远的人。一个极有才能,富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6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7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相关歇后语: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相关成语: 如鱼得水 挟天子以令诸侯 天府之国 箪食壶浆 鼎足之势 犬马之劳 24《出师表》(诸葛亮)《出师表》要点 重点语句解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我)只希望在动乱的时代中苟且保全生命,不要求在诸侯中做官扬名。表达了诸葛亮志存高远、淡泊名利之意。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在兵败之时我接受了委任,在危难之中我奉命出使,从那以来已经有二十一个年头了。这一充满感情的话,既概括了他追随先帝、为之奔走的艰难历程,又抒发了他临危受命,感恩报效的一片忠心。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旺发达的原因。这是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的核心。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 四、理解记忆(背诵默写):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赏罚同一标准: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广开言路);②严明赏罚;③亲贤臣,远小人( 亲贤远佞), 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3)分析形势:① 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②有利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4)作者志趣(无意功名、淡泊名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8

(5)临危受命(创业艰难、患难与共的经历;写尽作者一生):“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先后汉兴衰原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7)出师目标(“大事”、政治愿望):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8)三顾茅庐(追随先帝驱驰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达感情: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简述“三顾茅庐”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的政治愿望: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及思想基础的语句是: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严明赏罚的句子是: 宫中府中 ,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1、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12、①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请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用短语写出他所指挥的两个战例。 ②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诸葛壳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请从语文或历史教材中列举出两个名人,并写出他们留传下来的名言或者事迹。 (①例:赤壁之战 火烧博望 火烧新野 七擒孟获 空城计等 ②例: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马援马革裹尸;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尚思为国戍轮台”;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甲午海战壮烈殉国等。) 五、文章解析:

1、作者回忆对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 三顾茅庐 临危受命 临崩寄大事

2、分析形势的原因: 指出先帝创业艰难,希望后主发愤图强,继承父志,复兴汉室。 3、自述身世的目的:

(1)感激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2)指出创业艰难,劝勉后主发愤图强,复兴汉室。 4、全文要点: 分析形势――提出三条建议――叙经历感帝恩――出师目标 ――归结责任 作者思想感情:报先帝而忠陛下 5、思路剖析(结构层次) (1).提出“广开言路”(前提)、“严明赏罚”(关键)、“亲贤远佞”(核心)三项建议(1—5段) (2).表达作者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6—7段) (3).点明全篇主旨。(8—9段) 6、篇章分析

(1)作者在本篇所表达的思想可用“报先帝”、“忠陛下”六个字来概括。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句,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中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愿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

(3)表中着重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大事,表达了诸葛亮的“北定中原”坚强意志和受恩感激(感恩图报)之情。

(4)作者写这篇表的用意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5) 表中13次提到先帝,作用是:勉励后主“光先帝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大业。 7、写作特点:

(1)以议论为主,陈述意见提出政治主张,兼记叙身世,追随先帝的原因,以身许国的经过,字字句句蕴含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有极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2)语言质朴、恳切: 提先帝蕴含对先帝知遇之恩德无限感激,提陛下以父辈的真挚感情反复规劝,再三嘱咐。 六、课外知识拓展 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对诸葛亮的惋叹。你还知道跟诸葛亮或《出师表》相关的诗文名句?试写出一二句。 相关诗句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文天祥《正气歌》)。 2、写出和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歇后语

成语 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 计日而待 作奸犯科 引喻失义 优劣得所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注解: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终身。 (2)运筹帷幄 注解: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

(3)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注解: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歇后语

刘备三请诸葛亮——诚心诚意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执法如山;不念旧情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 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 诸葛亮借东风——将计就计;金蝉脱壳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综合性学习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丰富的经验,世世代代传下去。” ——坎耶里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2】名人读书法 杰克·伦敦的“饿狼式”读书法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经过苦难磨练,十分珍视读书机会。他遇到一本书时,不是用小巧橇子偷偷撬开它的锁,然后盗取点滴内容,而是像一头饿狼,把牙齿没进书的咽喉,凶暴的吮尽它的血,吞掉它的肉,咬碎它的骨头!直到那本书的所有纤维和筋肉成为他的一部分。 杨振宁的“渗透”读书法 杨振宁教授认为:既然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 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则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 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采用渗透性学习方法,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大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顾炎武自督读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3】名人读书故事 马克思

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 毛泽东 不动笔墨不看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毛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线、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 无所不读 毛主席的读书兴趣很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至一些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孙敬-悬梁 苏秦-刺股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车胤-囊萤 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诗中雨(第一单元)】

9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3、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 【诗中爱情(第二单元)】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2、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 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 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青春名言(第三单元)】

1、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萧伯纳2、做一番伟大的事业,总得在青年时代开始。——歌德3、百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拜伦4、,沙粒要变成真珠,石头要化做黄金; 青春的魅力,应当叫枯枝长出鲜果,沙漠布满森林; 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份!——郭小川

5、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巴金 【读书(书籍)名言(第四单元)】

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4、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5、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6、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笞和棍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德伯里 7、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金钱名言(第五单元)】

1、如果你把金钱当成上帝,它便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菲尔丁2、如果您失去了金钱,失之甚少;如果您失去了朋友,失之甚多; 如果您失去了勇气,失去一切。——哥德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人教版九(上)语文文学常识汇编

1. 《沁园春·雪》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作者毛泽东。2. 《雨说》选自《郑愁予诗的自选I》。作者郑愁予,台湾人。3. 《星星变奏曲》选自《上海文学》。作者江河。4. 《蝈蝈与蛐蛐》选自《世界流派诗选》。作者济慈,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夜》选自《外国名诗三百首》。作者叶赛宁,俄罗斯人。5. 《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人物代表,学者。6.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伏尔泰,法国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代表作有《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等。7. 《傅雷家书》选自《傅雷家书》。作者傅雷,翻译家、文艺评论家。8. 《致女儿的信》选自《关于爱的思考》。作者苏霍姆林斯基,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代表作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9. 《故乡》选自《呐喊》。作者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0. 《孤独之旅》节选自《草房子》。作者曹文轩。11.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法国作家。12. 《心声》选自《儿童时代》。作者黄蓓佳。1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作者罗迦 费 因格,美国人。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选自《散文选刊》。作者丁肇中,美籍华裔。15. 《谈读书》选自《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 英国卷》。作者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作者马南邨,当代作家。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鲁迅。17. 《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18.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人。《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19. 《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清代小说家。《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20. 《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21. 《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人,史学家、文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2.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 魏策四》。西汉刘向编。23. 《隆中对》节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史学家,晋朝人。24. 《出师表》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诸葛丞相集》。作者诸葛亮,蜀汉。25. 《望江南》选自《全唐五代词》。作者温庭筠,唐朝人,花间词派代表

人物。《渔家傲·秋思》选自《唐宋名家词选》。作者范仲淹,北宋人。《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东坡乐府笺》。作者苏轼,北宋人。《武陵春》选自《李清照集校注》。作者李清照,宋朝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作者辛弃疾,南宋人。

人教版九(上)语文期末复习文学常识篇

1、《沁园春雪》是一首 (体裁),“沁园春”是 ,“雪” 是 。

2、《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作者是 (籍贯)当代著名诗人 。

3、《星星变奏曲》作者 ,是新时期 诗派代表诗人之一。星星象征了 。 4、《敬业与乐业》选自 ,作者 ,他是中国近代 派代表人物,学者。 5、《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是 国 主义作家 。

6、《致女儿的信》选自 ,作者是 (国籍)教育 家和教育 家 。他的代表作有 、 。 7、《孤独之旅》节选自 ,作者 。

8、《我的叔叔于勒》选自 国著名文学家 的短篇小说集 。 9、《心声》作者 ,

10、《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 ,美籍华裔 家。 11、《谈读书》作者 , 国作家、 家。

12、《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 。作者 。本文是一篇 文。

13、《智取生辰纲》节选自 ,又称 ,是一部以 为题材的 小说。作者 ,是 人。“智取生辰纲”写的是 受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世杰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往东京,在途中被 、 等人夺取的经过。

14、《杨修之死》节选自 ,它是我国第 部 小说,描写了 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 和 斗争。作者是 , (朝代)小说家。

15、《范进中举》选自 。它是我国 代一部 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 及 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 , (朝代)小说家。

16、《香菱学诗》选自 。它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 、 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 的兴衰史,反映了 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 ,名 ,字 ,号 , 代小说家。

17、《陈涉世家》选自 。它是我国第 部 通史,鲁迅称这部书是“ , 。”作者 , (朝代)著名的 家、 家。 18、《唐雎不辱使命》选自 。它是 末年 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 篇。 19、《隆中对》节选自 。作者 , 朝人, 家。所著 共 卷,记载三国时期 、 、 三国的历史。

20、《出师表》作者 , 时著名 家、 家。本文选自 ,文体 。该文体是古代向 的一种文体。

21中国四大名著是:______朝代______作者_________(又名 );______朝代______作者_________(又名 );______朝代______作者_________(又名 );______朝代______作者_________(又名 )。

22水浒人物的绰号1.呼保义 宋 江. 2.玉麒麟 卢俊义. 3.智多星 吴 用. 4.入云龙 公孙胜. 5.大刀 关 胜. 6.豹子头 林 冲.7花和尚 鲁智深. 14.行 者 武 松. 17.青面兽 扬 志. 20.神行太保 戴 宗. 22.黑旋风 李 逵. 23.

10

九纹龙 史 进. 29.短命二郎 阮小五. 30.浪里白条张 顺. 33.拼命三郎石 秀. 36.浪 子 燕 青.37一丈青 扈三娘38打虎将 李 忠 39小霸王 周 通40母大虫 顾大嫂 41菜园子张 青 42母夜叉 孙二娘 九年级(上册)

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2、为天下唱《陈涉世家》 3、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4、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5、故不错意也 《唐睢不辱使命》 6、仓鹰击于地上 《唐睢不辱使命》 7、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8、自董卓已来 《隆中对》 9、是以先帝简拔以 《出师表》 10、必能裨补阙漏 《出师表》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披[被]坚执锐:身披坚硬的护甲,手上拿着锐利的兵器。比喻投身战斗。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三顾茅庐:东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阳)聘请隐居于草庐的诸葛亮出来帮助打天下。后用来指诚心诚意再三邀请或访问。(《出师表》) ·妄自菲薄:不知自重,轻视自身价值。(《出师表》) 1.《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2. 我们的改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依,只能在不断摸索中前行,最终走向成功。就象鲁迅

先生在《故乡》中所说的那样:“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请 用 课 文 中 的 三 个 4字 短 语 概 括 鲁 迅 在 《 故 乡 》 中 所 否 定 的三 种 人 生 :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

3、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4、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一般是完整的句子。

5、事实和道理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6、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

7、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此外,在驳论中,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法和“归谬法”。8、议论文按论证方式来分,可分为立论和驳论。 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3、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4、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我国古典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 2、曹雪芹,名 ,字雪芹,号梦阮,清代小说家。《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3《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吴敬梓,清代(朝代)小说家。 1、《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 军事斗争。2、《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元末明初(朝代)小说家。 1、《水浒》又称《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是施耐庵,是元末明初(朝代)人。 2、“智取生辰纲”写的是杨志受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世杰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往东京,在途中被晁盖、吴用等夺取的经过。3、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4、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5、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fq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