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区域地理知识整理

更新时间:2024-04-18 09: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区域地理复习——亚洲(面积最大的洲) 东亚

位置和范围:

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东部,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 自然地理特征:

气候 1、东部季风气候显著;(原因: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海洋,使海陆热

力性质显著,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

2、西部内陆: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原因:亚洲内部有广大的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且山地阻挡,水汽难以进入。)

地形 1、东部沿海: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 2、西部内陆:高原山地为主;多沙漠分布 经济:东部发达,西部落后,经济差异大。

日本

位置:35°N,140°E. 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

找:四大岛、濑户内海、日本海、太平洋、关东平原、富士山、北海道渔场。

自然地理特征

A、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如横滨(最大港口)、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 B、多山地丘陵,河流短小,水能丰富。森林覆盖率世界第一。

C、海洋性(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岛屿两侧降水不均 夏:太平洋沿岸降水多;冬:日本海沿岸降水多(冬季风经过日本海,日本海加湿,地形抬升))

D、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E、矿产贫乏------工业所需的燃料、原料需大量进口。 利用优越的海洋运输条件进口铁矿石、石油、煤炭

铁矿石----澳大利亚、巴西、印度, 石 油-----中东、东南亚, 煤 炭-----中国、澳大利亚 F. 渔业发达------捕鱼量世界第一(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 社会经济特点: 工业:

A、有利条件:海岸线曲折,多良湾,对外运输便利;科技发达;人口密集素质高。

不利条件:(矿产)资源贫乏、市场狭小。

B、发展外向型经济: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C、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最大贸易对象美国,其次是西欧和亚洲) 原因:① 本土资源匮乏,工业原料需大量进口,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要大量出口,海岸线

1

曲折多优良港湾,利于原料与产品的进出口。 ②沿海为平原,地势平坦,利于建厂; ③城市、人口密集,本国市场大 。

弊端:工业集聚导致用地紧张、水源、动力缺乏;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

工业布局开始向其它地方分散,其总趋势是:(1)向原有工业地带的四周及其外围的内陆部分延伸(向北向南)。(2)向消费市场扩展;(3)趋向劳动力资源充足的地区。 四大工业区:京滨区、阪神区、名古屋区、北九州工业区、濑户内海工业区。 工业部门:冶金、石化、汽车、造船、电子等工业。 农业:季风水田农业(小型机械化,技术先进);渔业发达。

东南亚

位置和范围

地处亚洲东南部,是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范围包括中南半岛(100°E),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0°,100°E) 国家: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等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大部分、菲律宾群岛北部); (特点、成因)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南部)(特点、成因) 地形:

1、中南半岛: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2.马六甲海峡(1)马六甲海峡是从印度洋至太平洋的最短航道 (2)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非、澳、欧沿岸国家往来的必经通道 (马六甲海峡常年风浪很小,原因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3.河湖: 中国南流出境河流境内外名称变化:元江---------红河 澜沧江---------湄公河 怒江---------萨尔温江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注入印度洋; 湄公河(东方的多瑙河),流经6个国家,形成东南亚最大冲积平原,注入南海;

我国与流域内其他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是

(1)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 (2)有利于流域内各国国际大通道的建设; (3)有利于流域内各国资源优势互补与市场共享;(4)有利于流域内各国经济共同发展与繁荣。 东南亚国家、城市、人口多分布于河流沿岸原因:

2

(1)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交通便利; (3)历史悠久,人口稠密 *3.克拉地峡:位置及对我国作用

① 缩短我国从西亚进口石油的运输距离;②石油进口通道更多元化,确保我国石油安全。 *4.泛亚铁路(北起昆明,南至新加坡)

现选东线的原因:(1)营运里程长;(2)新建里程短;(3)铁路主要经过平原地形; (4)所经过地区人口稠密,城市多,经济相对发达 社会经济特征:

农业: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热带种植园农业(世界上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区):

1、热带经济作物: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第一) 菲律宾:椰子,蕉麻(第一); 2、粮食作物:水稻(泰国出口第一,世界上最大的水稻出口国); 3、矿产:锡(马来西亚),石油(印尼第一、文莱); 思考: 分析东南亚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热带季风(雨林)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平原、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劳动力丰富,精耕细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不利条件:人均耕地少,现代化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不高 4、区域组织:东盟,总部在(印尼)雅加达,

国家: 新加坡

新加坡成为东南亚新兴的工业国,其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A、有利条件:地理位置优越(扼马六甲海峡咽喉位置),地处东南亚中心;天然良港;劳动力众多;技术先进;政府政策支持,成为东南亚各国相互贸易的集散地和转口中心,发展转口贸易;“世界花园城市”,环境优美,发展旅游业。

B、面积小,资源匮乏,市场狭小,粮食、用水需进口。 新加坡成为“世界花园“城市的原因?

A、热带雨林气候,适宜热带树木、花草的生长。

B、市政规划合理:重工业集中在西部,有污染布局在远离市区的小岛上。 C、环保工作做得深入、细致。 新加坡缺水、缺粮的原因:

① 国土面积狭小,虽地处热带雨林区,但河流短小,无大河,不易储存水源; ② 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小,粮食产量低. ③ 国内需求量大。

*新加坡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工业中心的有利条件:距离中东石油产区较近;临近日本等石油

3

消费市场;海运便利。

南亚:

位置范围:80°E,90°E, 北回归线

地处亚洲南部,范围包括北部三个内陆国(尼泊尔、不丹、锡金),中部三个临海国(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南部两个岛国(马尔代夫、斯里兰卡); 气候

1.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印度半岛大部分);(特点、成因) 旱季(东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雨季(西南风)成因: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印度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西南季风强盛,或来得早,退得晚,易造成涝灾;反之会造成旱灾。 2、热带沙漠气候;(印度沙漠;巴基斯坦以热带沙漠为主);(非地带性)

成因: 受副高控制;冬季受东北季风的控制,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西南季风无法到达,降水少;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地形:

(1)北:喜马拉雅山南部;(印度比同纬度我国气温高的原因是: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季的原因:暖湿的西南季风影响;高山抬升北上的湿润气流,形成地性雨)

(2)中:两大冲积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3)南:德干高原(亚洲最大的高原); 河湖:

1、恒河(圣河):主要雨水补给,流量大,水位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夏汛明显,含沙量大。 2、印度河:主要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补给,流经沙漠地区,流量小,有夏汛和春汛。 3、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在中国(雅鲁藏布江)喜马拉雅山北坡,雨水补给,流入孟加拉湾; 农业状况

水热充足,雨热同期,耕地面积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粮食作物:小麦、水稻(分布、原因) 经济作物:茶叶(出口量世界第一)、黄麻、棉花; 孟加拉国多洪涝灾害的原因:1.西南季风带来丰沛降水,降水集中; 2.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3.风暴潮影响,带来狂风暴雨;4.喇叭形海湾,口大内小;5.人口密集,城市众多。

国家 印度

印度农作物

水稻:分布在降水较多的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需要较多水分)。

4

有利条件:自然(1)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2)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阔,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4)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不利因素:(1)水旱灾寒较频繁(因此发展水利灌溉对农业生产特别重要)

(2)生产技术落后,土地利用不合理,单产水平低。

小麦:恒河平原、印度西北部(耐旱能力强,有灌溉水源)。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地区(起伏缓,降水较少,光热充足)。 黄麻:恒河三角洲(气候湿热,地势低平)。

茶叶: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山坡(湿热的气候和排水良好的低山坡)。

资源:印度矿产主要以煤、铁、锰为主,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另外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

重要城市

新德里(印度首都)

加尔各答(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第二大港口,麻纺织中心-地处黄麻产地) 孟买(第二大城市,第一大港口,棉纺织中心-靠近棉花产地) 班加罗尔(新兴高新技术工业中心)。 德干高原东北部(钢铁中心-据矿区近)

(交通:印度铁路总长度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中亚

位置范围 0°N-50°N,50°E-80°E;

地处亚欧大陆的“心脏”部位,范围包括五大国家(哈萨克斯坦(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家)、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亚欧第二大陆桥:中国连运港(陇海,兰新线,北疆铁路,阿拉山口)-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荷兰鹿特丹港。 气候

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成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高原山地阻挡,水汽难以达到。特点:冬冷夏热,年较差大,降水少。) 地形

东南高,西北低,以丘陵、平原为主(里海沿岸平原,图兰平原;哈萨克丘陵) 经济

1、 灌溉农业,畜牧业为主;

5

(1) 有利因素:光照充足;温差大;平原、耕地面积大; (2) 不利因素:水资源缺乏;

(3) 问 题:草地退化,湖泊萎缩,土地盐碱化、荒漠化。

农作物:小麦,棉花(乌兹别克斯坦有“白金之国”之称),畜产品:细毛羊、羔羊皮 2、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天然气(里海东岸)。(对中国的意义) 3、工业:采矿业,冶金业,军事工业(重工业为主); 河湖分布

1、内陆河:锡尔河,阿姆河 咸海,主要水源补给高山冰雪融水, 流量小,有夏汛,有结冰期,冬季常断流,多季节性的河流,含沙量大; 2、外流河:额尔齐斯河 鄂毕河 北冰洋水系; 3、湖泊:多内陆湖:里海(世界最大内陆湖)、咸海、巴尔喀什湖; (3)咸海缩小的原因: 盐度升高 加剧盐碱化 自然:气候干旱,并且逐渐恶化,降水少,蒸发强烈,下渗强。

人为:人们大量引用阿姆河、锡尔河的河水灌溉土地,农业、生活、工业用水需求量大,使流

入咸海的水量却日趋减少。 (4) 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① 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② 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巴尔喀什湖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区域组织:上海合作组织(除土库曼斯坦,四国及俄罗斯与中国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西亚

位置

20°N-40°N,30°E-70°E;

地处“两洋”(大西洋、印度洋),“三洲”(亚洲、非洲、欧洲),“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一湾”(波斯湾),是海陆交通要道,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包括四大产油国(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 气候

1、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2、西部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3、东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形

以高原为主,平原狭小 (大高加索山脉(亚欧分界线),伊朗高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河流湖泊

6

河流稀少,多无流国,国际性河流,水源匮乏(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死海:-400米(世界最低点)死(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① 自然: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 社会经济原因: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灌溉,使汇入死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 资源

1、石油资源丰富: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储量占世界的一半,开采量为1/4,出口量第一:(西亚石油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 2、特产:安卡拉羊毛(土耳其)、油橄榄、椰枣(伊拉克); 经济状况

1、石油加工、出口,主要向西欧,美国,日本; 2、灌溉农业、畜牧业 中东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

1.中东处在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自古以来,中东就是东西方交通要道,备受关注。)

2.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3.水资源匮乏,本地区争夺水源。 4.宗教文化差异。(巴以冲突)

非洲

位置 35°N-35°S,20°W-50°E,

地处印度洋、大西洋、地中海之间的地区,赤道横穿中部,纬度南北对称分布。

二战前独立的三个国家(埃及,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二战后国家最多,非洲最后独立的国家(纳比比亚),人口超一亿国家(尼日利亚),人口自然增长率世界第一。

地形

总括:以高原为主,东南向西北倾斜;海岸线平直。 (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刚果盆地)

三大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东非大裂谷 成因:由板块张裂作用造成,属于地堑构造。

特征:①两岸悬崖壁立,周边多火山(乞力马扎罗山)

②谷底平坦,湖泊狭长连串(坦戈尼亚湖(最深),维多利亚湖(最大)

气候:

7

A、“热带大陆”------3/4以上面积处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草原(最广)、沙漠气候) (两端为地中海气候) B、气候类型呈带状分布并大致对称于赤道 非地带性气候

1、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

成因:地处赤道附近,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这是因为这里地势较高(地形),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2、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气候。(澳大利亚东北部、中美东部、巴西东南部)

成因:纬度低,且都位于来自印度洋湿润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丰富;沿岸有暖流(马达加斯加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3、撒哈拉沙漠(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直逼沿海

成因: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的影响

②地势高大平坦,起伏小

③非洲海岸线平直,湿润气流难以深入内陆 ④加纳利寒流的减温减湿 *3、几内亚湾的北侧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几内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非洲同纬度是海洋.

河湖

1.刚果河:流量世界第二,水利资源丰富;

水文特征:①流量大②水位变化小,无明显汛期 ③无结冰期 ④流经热带雨林区,含沙量小

⑤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在刚果河河口没有形成三角洲原因:

①流经刚果河盆地,部分泥沙已沉积 ②流经热带雨林,含沙量少 ③中下游落差大,多激流、瀑布,泥沙难以沉积

2.尼罗河:①流量小②水位变化大,有夏汛 ③无结冰期 ④含沙量大

3.维多利亚湖: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坦噶尼喀湖(断裂陷落):世界第二深; 资源分布

1、矿产:金刚石(刚果)、黄金(南非),铜 (赞比亚),石油(尼日利亚),磷酸盐(摩洛哥)(黄金和金刚石产量长期以来居世界首位) 2、水利资源丰富:世界第二;

8

3、动物资源丰富:狮子,大象,猩猩; 经 济 单一商品经济

1、农业:热带经济作物; 2、工业:采矿业;

历史原因:由于移民经济长期侵略,经济大国操纵; 出路:振兴民族经济、开展多种经济; *非洲粮食问题突出的原因:

自然 ①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② 自然条件恶劣; 社会 ③农牧业生产落后,产量很低

④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加剧了干旱和土地沙漠化; ⑤国家政局不安定,影响生产发展。

国家 南非

(1)西南端的开普顿港口:属于地中海气候。 (南半球) (2)黄金之国

埃 及(属于北非,属于白种人) 自然

地形:高原为主,尼罗河三角洲和河谷平原。 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地中海 河流:尼罗河流经。

资源:非金属矿藏比较丰富,主要有天然气、石油(大理石、白砂、黑砂、石膏)等。

经济 财政收入主要靠石油、侨汇、运河和旅游四大收入。

农业:灌溉农业,盛产长绒棉,产量世界第一。甘蔗、玉米产量位于非洲前列。

棉花区位条件:A.热带气候,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B.便利的灌溉条件。C.肥沃的沙质土壤。 工业:以纺织、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

首都开罗(非洲最大的城市,30°N,30°E。附近有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亚历山大(埃及和非洲第二大城市,埃及和东地中海最大港口。著名的棉花市场) 苏伊士(炼油中心:靠近石油产地;管道、海运交通;靠近欧洲市场,需求大;) 尼罗河(发源东非高原)对埃及的作用:

① 历史上定期泛滥形成沿岸平原与三角洲,带来肥沃的土壤。 ②带来灌溉水源 ② 孕育古埃及文化 ③埃及的人口及城市集中于尼罗河沿岸及三角州地区 阿斯旺高水坝的作用:

利(效益):①防洪 ②灌溉 ③发电④水产养殖 ⑤航运⑥旅游

弊:①失去肥沃的土地 ②海浪侵蚀,三角洲面积缩,海岸线后退

③流量减少,地下水位抬升,土壤盐碱化严重

9

④海水倒灌,水质变差 ,饵料减少,(沙丁鱼)鱼类产量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欧洲(地势最低平的大洲)

西欧

位置范围 40°N-70°N,10°W-20°E; 北邻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靠地中海;

包括英、法、德、意等20多个国家,人口稠密,国家众多。

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

(1)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海峡,海域(具体),多优良港湾;(.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冰岛、大不列颠岛、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波罗的海、北海、地中海)

(2)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居南北两侧,东西走向;(西欧平原、波德平原、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亚平宁山脉等)

(3)冰川地貌广布:北部多峡湾、多湖泊。(挪威西海岸、芬兰千湖之国)

平原地形波状起伏,有低缓的波状丘陵分布。(波德平原) 南部峰峦挺拔,多宽谷、尖峰,山脉两侧有湖泊。(阿尔卑斯山)

波罗的海:10°E,盐度最低的海域

*原因:① 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② 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北海重要性

(1)是沿岸各国以及欧洲与其他各洲之间大宗货运的主要航道 (2)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3)世界著名渔场:北海渔场(温带浅海大陆架,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

气候 北部极地气候、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地中海气候、东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最典型、面积最大;

原因:①中纬度大陆西岸,终年盛行西风;②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利于西风深入;③中部平原广阔,山脉多东西走向,分居南北,有利于湿润气流深入;④北大西洋暖流增湿增温。 欧洲海洋性气候比北美洲面积大的原因为:

欧洲平原面积广大,来自海洋的西风能深入大陆内部,而北美西部高大地形阻挡。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纬度较高的原因: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河湖 河网稠密,河湖众多 西欧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自然:①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 ②流经平原,流速平缓;③无冰期,四季通航;④含沙量小,

10

不易淤塞河道。

社会:①河网密布,交通运输网密集,河海联运;②沿线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航运需求量大。*鹿特丹港成为世界著名大港的条件:自然:陆域、水域条件 社会经济:经济腹地、交通网 资源分布

矿产资源:煤(大不列颠岛南部)、铁(大不列颠岛西海岸)、石油(北海); 旅游资源-人文景观,自然景观

社会经济特征

1、资本主义革命最早,大多数为发达国家;

2、工业中心多,形成工业密集带;沿煤矿、工业带呈“十”字分布 3、旅游业发达;

4、农业发达:荷兰,乳蓄业占65%,挪威:石油业;瑞典:森林业; 区域组织:欧洲联盟 (欧盟)

国家 德国

位置:中心位置 50°N, 10°W

西北临北海,东北临波罗的海,是西欧邻国最多的国家,欧洲的心脏。 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德国其地形总体特点是南高北低,呈阶梯状。

北部——波德平原(冰碛物堆积形成) 中部——宽广的山地 南部——高原山地 地形、土壤、气候与农业: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 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 北部——地形平坦、土壤贫瘠、受海洋性影响大,夏季温凉,冬季阴冷——畜牧业 南部——高原山地、土壤肥沃、受海洋性影响小,日照时间长——园艺、水果、山地牧场 河流:易北河、莱茵河、多瑙河、莱茵河—多瑙河运河、北海—波罗的海运河,水网密布,航运发达。 社会经济特征 工业

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经济实力居欧洲首位。属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

传统工业:重工业为主,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鲁尔区煤炭和钢铁工业是主导部门)。新兴的工业:电子、电器、精密仪表、炼油、石油化工等。

德国的新兴工业正在向南部发展。慕尼黑------宇航、飞机和电子工业。斯图加特——电子工业。德国鲁尔区工业区

11

发展有利条件: A.煤炭资源丰富(褐煤) B. 充沛的水源(莱茵河-鲁尔河的水源) C. 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河运及稠密的铁路) D. 雄厚的科技力量 E. 广阔的市场(欧洲市场) 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①生产结构单一(煤、钢铁、电力、化工、机械) ②煤炭的地位下降(石油取代煤)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 ④新技术革命冲击 鲁尔区复兴措施:

①发展新型工业和第三产业,经济结构多样化 ②调整工业布局 ③完善交通运输网 ④发展科技 ⑤减少污染,美化环境

交通:有欧洲路上“十字路口”。法兰克福国际机场是欧洲第二大机场,也是货运量第一大机场。 人口:出生率很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是西欧人口最多的国家。 主要城市:柏林(德国的首都,国际交通枢纽), 汉堡(德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德国第二大城市). 慕尼黑(德国第三大城市,电子中心,德国“硅谷” “啤酒之都”。 ) 法兰克福(最大航空港、铁路枢纽、国际金融中心)

英国

工业分布趋势:英国工业向北发展(由于北海石油的发现和开采),如新兴工业城市阿伯丁 在欧洲的经济地位 :英国是西欧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也是欧洲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海运发达。

法国:

资源

1. 法国的铁(洛林铁矿)、铝、铀的藏量居欧洲前列。(缺煤、石油) 2. 核电比重大

法国盛产葡萄的气候条件:法国南部为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

欧洲东部和北亚:

俄罗斯

传统的欧洲国:80%人口、3/4以上工农业、首都及大部分城市在欧洲,欧洲部分是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自然地理

地形:地势平坦,以平原、高原为主,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东欧平原(地势波浪起伏,冰碛物广布);乌拉尔山(亚洲、欧洲分界线);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多湖泊、沼泽);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12

西西伯利亚平原多沼泽原因: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③冻土广布,不易下渗 *④鄂毕河流经,此河有凌汛,易泛滥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

北部极地气候,东部沿岸温带季风气候

河湖:

1、伏尔加河:内陆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黄金水道,欧洲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最 大的内流河,“五海之河”-----波罗的海,里海,白海,亚速海和黑海。 2、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水文特征:①流量大 ②有结冰期(凌汛) ③有春汛、夏汛 ④流经世界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含沙量少 ⑤落差大,水能丰富

贝加尔湖(断裂陷落):世界第二大淡水湖,世界最深; 里海——世界最大的咸水湖。

资源分布:

1、森林资源(第一,世界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2、水力资源;

3、矿产:石油(秋明油田、第二巴库油田),煤(库兹巴斯煤矿),铁矿(库尔斯克铁矿)

经济状况

1、农业-西南部春小麦、马铃薯、甜菜,气候寒冷,热量不足,无霜期短,生长期短,粮食产量不稳定,粮食需进口。

2、工业-现代化程度高,部门齐全,以重工业为主,科技含量高;

主要工业区:莫斯科综合工业区、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沿岸)、乌拉尔工业区(钢铁、机械)、新西伯利亚工业区(重工业、军事)。 目前工业、人口正向乌拉山脉以东迁移。 3、交通

主要运输方式:铁路运输(货运---铁路、管道 客运----铁路、公路) 原因:河流冰冻期长,河流均在不发达地带;货运量大,运距长。

分布:铁路在欧洲部分比较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西伯利亚大铁路(世界上最长铁路)横跨亚欧大陆,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第一欧亚大陆桥(荷兰鹿特丹——俄罗斯海参崴) 三大港口:

①摩尔曼斯特:终年不冻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②圣彼得堡 ③海参崴

北美洲

位置范围:25°N-50°N, 80°W—120°W; 地处西半球北部,北美洲的中部和北部;

13

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包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岛(世界最大岛屿)。 自然特征 气候:

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西岸狭窄的温带海洋性气候(40°N-60°N)和地中海气候(30°N-40°N);(高大地形阻挡) 地形:三大地形,南北纵列分布

(1)东部:低矮高原山区; (2)中部:广大平原区(冬冷夏热); (3)西部:高山区; 北美洲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

(1)分析三大地形区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A、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 使太平洋和西风带的影响难以深入内陆。(使北美洲的降水来源主要来自大西洋。) 使山系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呈南北延伸分布。 B、中部广阔的大平原:冬季,北方寒潮可不受阻碍地南下。夏季,南部暖湿气候可长驱北上。 大面积地区夏热冬冷,气温年较差大。大陆性特征显著。

C、东部低矮的山地高原: 由于地势低矮 来自北方的干冷气流一直影响到东海岸。 河湖分布:

1、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河,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有夏汛和春汛,上游有结冰期,含沙量小,流速快,下游无结冰期,含沙量大,流速慢)——灌溉水源、内河航运 2、圣劳伦斯河;

3、五大湖(冰川作用):苏必利尔湖(最大淡水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资源分布:

1、矿产:煤(阿巴拉契亚山脉),铁(五大湖西岸),石油、天然气(墨西哥湾沿岸),有色金属(西部)

2、森林(亚寒带针叶林,仅次于俄罗斯),草场,水力(美国),渔业资源丰富(纽芬兰渔场,成因);

*中美洲、西印度群岛的位置。 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为古巴岛 经济状况:

1、农业-专业化、大规模机械化;

2、工业-现代化程度高,部门齐全,科技含量高;

国家 美国

农 业

生产的特点: A、农业现代化水平高,专业化程度高,大规模机械化, 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生

14

产率最高的农业大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但进口热带农产品,因其纬度原因) B、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燕麦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大豆、甜菜、烟草等。畜牧业很发达。)

地域专门化生产的好处是:a.充分发挥地区的环境和资源优势。b.充分采用先进技术,大规模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 主要的专业化农业区和农业带有: 乳畜带:位于五大湖沿岸的东北部地区。

①自然条件:纬度高,气温低,降水多,气候冷湿,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③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 玉米带:位于广大中部平原地区。

小麦区:位于大平原中部(冬小麦区)和北部地区(春小麦区)

商品谷物农业(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自然条件:地势低平,土层深厚肥沃(黑土),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夏季潮湿,雨热同期,水源充足。(所产玉米大部分用作精饲料提供乳畜业)

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地广人稀,利于大规模机械化;内河航运、铁路、公路等交通四通八达;科技先进;市场需求量大。

存在不足:① 热量不足;②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④ 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大。

*棉花带:分布在南部

自然条件:热量充足,无霜期长,春夏降水多,秋季降水少,适宜棉花成熟。

社会条件是不利的:长期不合理开垦,以致土壤肥力下降,植棉业已衰落,现在已发展为畜牧业为主的多种作物区。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西部高原山地盆地(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流流经;地广人稀) 美国、印度的国土面积小于中国,但耕地面积远大于中国,其原因:(从气候、地形分析) ① 美国、印度平原占国土面积比例大,干旱区面积相对较小; ② 中国平原占国土面积小,山区面积大,干旱区所占面积大。 中国东北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

相同点:①自然条件相似,农业地域类型相同;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③地广人稀,商品率高; ④ 交通便利;⑤ 市场广阔;⑥ 工业比较发达

不同点:① 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 ② 科技水平存在差异;③ 专业化水平不同;④美国粮食单产更高

15

工业

传统工业:东北部,煤炭、钢铁、汽车、纺织等传统工业部门,集中、规模大,以煤铁为基础。 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发达的原因?

A. 东北部是欧洲移民最早迁入的地方,资本主义发展最早。 (历史) B. 矿产资源丰富。如阿巴拉契亚山北部的煤炭,五大湖西部的铁矿。 (资源)

C. 大西洋沿岸有许多良港。如纽约、费城等,对外交通便利。 五大湖水运便利,内河航运发达。(交通)

D. 平原地区平坦肥沃,临近玉米带、小麦区、乳畜带,农业基础好。 (农业基础) E. 市场广阔。(发达的工农业、交通运输业本身就是重工业产品庞大的消费市场。)(市场) F. 人口密集,人才众多,科技发达。 (技术人才)

新兴工业:南部墨西哥湾沿岸(石油)、西南部(硅谷,高技术工业)

美国的工业由东北部向西部、南部主要原因是什么?(美国西部、南部地区工业发展的因素?) A. 东北部工业区已达饱和状态,且地价高昂,用地用水用电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 B. 西部、南部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如南部墨西哥湾沿岸,西部加利福尼亚洲。 C. 西部、南部环境优美,气候温和,属于“阳光地带”。 D. 地价便宜,交通便利。

建立了新兴的石油、宇航、电子、飞机等工业。

西南部“硅谷”(其他:德国慕尼黑、日本的九州岛、英国的苏格兰中部地区、印度的班加罗尔。)迅速崛起的因素: (高技术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A.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硅谷”位于旧金山东南部,背靠海岸山脉,面向旧金山湾。)

B.有高等院校,人才众多、科技发达。(斯坦福大学等) C.便捷的交通,临近旧金山航空港,高速公路贯通全境。 D.稳定的军事订货量。(美国特有)

拉丁美洲

位置范围:30°N-50°S;

地处西半球,地跨赤道,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北临加勒比海,南邻德雷克海峡; 范围包括北部西印度群岛,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南部南美大陆。 气候: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为主(特点、成因)(绘示意图填分布) 地形: 西部以安第斯山为主; 东部以平原、高原为主(相间分布);

16

安第斯山脉对南美洲气候的影响:

(1)使来自西侧太平洋的水汽难以影响东部。如南段西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山脉东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破坏了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2)山脉西侧气候类型呈狭长的带状分布,且南北更替。(规律类似于北美大陆西岸) 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 受安第斯山影响,山地东、西两侧降水差异较大。 非地带性

1、中美东岸和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1)来自大洋的湿润的信风带来丰富水汽。(2)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3)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具体地点具体分析) 2、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成因:由于安第斯山的阻挡,地处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3、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

① 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

②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阻挡作用,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 ④ 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跨纬度很广; ⑤ 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河湖分布:

1、亚马逊河:水量第一,长度世界第二。 亚马孙河流量大的原因:

① 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

② 中部平原地形,三面环山、开口朝向大西洋的口袋形,利于大西洋水汽进入 ③ 水汽进入内陆后,受西部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 ④ 流域面积广,地表水从三面向亚马孙河汇集.

2、 巴拉那河:河口叫拉普拉塔河。水量大,流速快,水能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有夏汛,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经济状况:

1、所有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巴西最发达; 2、单一产品出口为主,热带经济作物产量巨大; 3、粮食以玉米为主,小麦需要进口。 资源分布:

1、矿产:石油(加勒比海沿岸),铁,锰(巴西高原东部),铜(智利世界最多),银(墨西哥

17

安第斯山脉);

2、水力:巴西高原巴拉那河(伊泰普水电站);

3、生物:森林面积大(红木,乌木);热带雨林危机,注意保护性开发。 4、经济作物:热带经济作物产量高。咖啡,香蕉,甘蔗等 5、渔业资源:秘鲁渔场(秘鲁寒流属于上升流)

巴西

经济特征

巴西经济实力居拉美首位。

1、企业化热带种植园农业,盛产热带经济作物 .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主要分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2、迅速发展的工业:以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基础,发展多样的工业部门。

热带雨林危机

热带雨林所起到的环境效益:提供新鲜空气 ,遏制全球变暖, 调节气候 ,防止水土流失, 维护生物多样性,

亚马孙河热带雨措施:设立自然保护区,加大管理,保护性开发等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 城市病:1)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噪音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2) 交通拥挤 3) 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增加 4)居住条件差 5)治安混乱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 在大城市周围建设卫星城和新城 2) 将政治职能为主的首都和以经济职能为主的城市分开 3)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 4) 加强对城市的管理 5)完善交通建设 6) 加强城市的绿化 人口、城市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

原因:1)自然:气候、地形、资源 2)历史、交通、工农业基础

巴西利亚(巴西首都)。圣保罗( 第一大城市)里约热内卢(第二大城市,原巴西首都)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多天然优良草场;

18

2.社会经济因素:①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② 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七、大洋洲

位置:20°N-40°S,110°E-140°W;

范围: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包括“一个大陆(澳大利亚)、四个岛屿(新几内亚岛、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岛)、三大群岛,

三种岛屿:大陆岛(新几内亚岛、塔斯马尼亚岛)、火山岛(夏威夷群岛)、珊瑚岛(大堡礁) 交通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太平洋中众多的岛屿在国际交通和战略上占有重要地位。 (1)是亚洲、南美洲、北美洲之间海上、空中航线和海底电缆的必经之地。 (2)是远洋船舶的淡水、燃料和食物供应站。 气候:

热带为主,呈半环状------自然带相应呈半环状分布,由外向内,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1、东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非地带性)

①来自太平洋的东南信风,水汽丰富; ②处在大分水岭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③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2、中部热带草原气候(受夏季受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冬季受干燥的东南风控制。); 3、西部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压;西澳大利亚寒流,高原地形。);

4、西岸地中海气候(30゜-40゜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亚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5、东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包括新西兰南北二岛。)) 地形:三大地形区 东部:山地(大分水岭);

中部:平原(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澳大利亚盆地); 西部:高原(西部高原,维多利亚大沙漠) 河湖:

1、墨累河:澳大利亚最大河流,达令河为墨累河支流,发源于大分水岭,自东向西注入印度洋 2、艾尔湖(-16m),最低点。 资源:

1、矿产-铁(澳大利亚西部),煤(澳大利亚东部沿海); 2、稀有动物-鸭嘴兽等;

*火地岛、新西兰南北二岛、面临的环境问题:

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层空洞扩大,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

19

国家 澳大利亚 农业

最著名的是混合农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澳大利属于外向型经济。羊毛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小麦出口占重要地位。养羊区和小麦产区面积和产值相当,属于混合农业。 (1)分布:西南部和东南部的草原地区 (2)特点:家庭经营,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3)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的优点: ①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②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活; ③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4)发展的限制性条件:水源不足——大分水岭雨影区,降水少。——东水西调 *澳大利亚广大的内陆地区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 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 ② 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 ③ 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工业

工矿业发达:“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东煤西铁北铀。铀矿储量居世界首位,是世界铀原料的主要供应者。 澳大利亚铁(丰富优质,埋藏浅,出口美国、日本、中国),发展了采矿、冶金、钢铁、机械、造船等工业。 服务业

目前也超越农业和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主导产业。 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气候、资源、交通、历史) 人口:地广人稀,白种人,城市化水平高。

城市:首都---堪培拉 最大城市和海港---悉尼 第二大城市----墨尔本

八、极地地区

南极地区(纬度最高、海拔最高、跨经度最广)

1、位置范围:地处世界最南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范围几乎在南极圈以内,位于南极大陆,四周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大洋的位置判定); 2、海拔最高的洲(冰川厚)——冰雪高原

3、南极洲气候:极地气候 (属典型的冰原气候,南半球缺失苔原带:海陆分布为海洋.) 特点(1)酷寒——冰雪高原

20

原因 ①纬度高 ② 海拔高 ③ 冰川对太阳的反射极强 ④西风漂流的降温作用 (2)干燥——白色沙漠

原因 ①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 ②西风漂流的减湿作用 (3)烈风——风库

原因①极地高压强盛,极地东风风力大 ②冰雪覆盖,摩擦力小 4、资源:

(1)固体淡水:冰川体积占世界90% ,世界淡水水库

(2)矿产资源:具有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和煤矿( 石油,天然气)(但开采困难,运输不便,目前还不能大规模开发。

(3)海洋生物资源:磷虾、鲸鱼、 企鹅、海豹 5、科研宝地

*1985年2月,中国考察队在南极半岛尖端附近的乔治王岛建立了长城站。(南极圈以外) *1989年2月,中国在南极大陆上建立了中山站。(在南极圈以内) *2009年 月,中国在南极冰穹附近建立了昆仑站。 对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在科学和经济上具有重要意义:

1. 其他地区的矿产和生物资源正在逐步减少,南极地区的资源勘探及其开发将日益显示极大的重要性。

2. 是天然实验室,有利于科学研究。如对南极古地理和地质学等的研究。

北极地区:

1、位置范围: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范围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和北美的陆地和岛屿,成为北半球北部空中交通的要冲(最短的空中距离)。 2、气候:极地气候(苔原气候)

南极地区比北极更寒冷的原因:南极地区①纬度更高 ②海拔更高 ③陆地为主,海陆热力差异,降温更快 ④冰雪更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很强 ⑤极夜期间,地球公转速度慢,极夜时间比北极更长。 3、资源

(1)丰富生物资源:北极熊,海豹; (2)矿产:煤、石油

4、科考站:我国2004年7月建立了黄河站。

21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和成因归纳(地带性)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赤道低压控制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o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o-回归线之间赤道低压、信风交替控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西岸) 制 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o-回归线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全年高温,降水丰富,热带 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有明显的雨旱两季 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30o内陆、西副高、信风交替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 岸 亚热带季风气南北纬25o-35o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差异,受冬、夏高温多雨冬温和湿亚热候 带 地中海气候 夏季风交替控制 润 南北纬30o-40o大陆西岸 副高、西风交替控制 夏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湿润 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35o-55o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差异,受冬、夏高温多雨,冬寒冷干夏季风交替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南北纬40o-60o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影响 温带 候 温带大陆性气南北纬40o-60o大陆内部 大陆气团控制 候 苔原气候 寒带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 极地气团控制 极地气团控制 海拔高峻 全年寒冷干燥 全年严寒干燥 气温降水随高度变化 燥 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均匀 冬冷夏热,降水少 高山 高原山地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

2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fh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