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策3

更新时间:2023-05-07 20:2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策划

1895—1945

中国东北角

第二系列

经济抗战

1.命脉

T1/开篇的话

吸饱东北的血后日本才开始全面侵华

□本报特别策划组今天,是“七七”事变也就是卢沟桥事变爆发78周年纪念日。

身为东北人,纪念“七七”事变,有一种别样的心情,那就是一定会想到比它更早发生的“九一八”事变,想到比这还要早的,日本在东北从1895年就已经开始的侵略。

历史学家说,“七七”事变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蓄谋已久。这一论断,如果从日本在东北数十年的殖民与侵略来观察,就会看得更加清楚、更加具体。从今天起,本报推出《1895-1945中国东北角》之“经济抗战”篇,就是要从经济的视角来看日本这辆侵略战车是如何因疯狂的侵略而壮大,最终从“九一八”驶向“七七”、驶向全中国。

1890年,“经营满洲,征服中国,称霸全世界”的日本“大陆政策”正式形成,中国东北成为“大陆政策”实施的第一步。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满洲”权益的巨大诱惑,更加刺激了日本人扩张领土的欲望。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占领旅顺大连,控制南满铁路,在东北南部投资建厂,经济侵略付诸实施。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及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后,东北完全沦为日本殖民地。全面掠夺东北“所有之资源”,把东北彻底沦为日本的经济附庸,成为日本“经营满洲”的最重要目的。

时至今日,日本仍存在这样的言论:日本在中国东北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开发”与“建设”,东北的经济基础是日本打下的,如果没有日本,东北只是一个落后、荒蛮的地区。但真相却是,上世纪20年代的东北,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正如那首著名的《长城谣》所唱:“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自从大难平地起,奸淫掳掠苦难当……”

日本的入侵,使东北经济自然发展的脚步戛然而止——

铁路、公路、港口尽归日本之手,交通大动脉成为侵略者掠夺资源的供应线和吸血管。

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和农产品被破坏性开发、被无情地

1

掠夺。

土地被占有,劳动力被剥削,金融税收被剥夺。

整个东北的人力、物力、财力,都被捆绑在了日本这辆侵略战车上。

1933年,日本陆军省给关东军正式下达了《满洲开发方策纲要》,“加强日本在东北的扩军备战相结合”。“开发满洲”,使得伪满洲国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得到大规模发展,成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军事基地和物资供应基地。“七七”事变后,侵略者对东北的经济侵略更是不断加重。1937年,“满洲产业开发五年计划”付诸实施,其要旨就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满洲基础资源,以资日本的生产扩张”。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对东北的经济掠夺达到了疯狂的程度。正如一位学者所形容的,如果说在此之前,日本对东北的投资和建设是“养鸡生蛋”,在此之后,日本人不再“养鸡”,而是“杀鸡取卵”。

从“七七”回望“九一八”,从长达50年的日本疯狂经济掠夺中找寻在东北大地上留下的巨大伤痕,日本经济侵略给东北造成的破坏性影响至今犹在。

这些,是属于我们这块土地的特殊记忆,是永远不应该被遗忘的记忆。T2/焦点

对话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

北京市民王耀兴:年轻人,我给你们好好讲讲卢沟桥这些狮子,它们可是见识过大风大浪的……顶数1937年日本兵打卢沟桥的时候损失最大。

陕西游客王同伟:我们陕西还挺幸运的,抗战的时候,日本最后也没进潼关。

王耀兴:那可真幸运。当年日本兵进宛平城,老百姓全跑了。东北也很惨,日本人是先在“九一八”打进了沈阳城,后来才打进了北京。

陕西游客郑亚星:知道,东北抗联,杨靖宇嘛。

日本战车裹挟着东北向卢沟桥驶去

□本报记者高爽

站在卢沟桥头,遥想78年前的隆隆枪炮声,其中可有比它更早发生的沈阳北大营外同样的枪炮声?

2

从?九一八?到?七七?,日本的侵略战车从东北驶向华北,不过6年的时间。可战争给人们留下的创伤,在70多年后仍然未能平复,正像宛平城城墙上满布的弹孔,至今依然清晰可见。

从沈阳到北京

“七七”事变纪念日前夕,我们要从沈阳去北京,去看卢沟桥。

6月27日中午,抵达北京火车站,坐地铁、倒公交,70分钟的车程,就到了距离市中心15公里的丰台区宛平城。

宛平城东门外正在施工,想必是为“七七”事变纪念日做着最后的准备。城门正常开放,城里一切如常,洋溢出一股温馨平静的生活味道。整个小城,只有一条直通东北的主干道“城内街”,街道两侧的复古建筑,重现着当年宛平城的原貌。

这里今天已经不叫“宛平县”,而叫“宛平城社区”,城里的居民也早已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了。记者拦住一位60多岁的当地居民,请他讲讲“七七”事变。他说:“听我爷爷说,那时候日本兵天天在城外演习,大伙都说,这仗早晚得打起来,城里的人能跑的基本上都跑了,日本兵进城时,城里没剩下多少人了。牺牲最多的,都是当兵的。”

位于城中心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没有开馆,从外面望过去,同样在为迎接“七七”事变纪念日进行着紧张的施工,令很多远道而来的外地游客大感失望。于是,大家纷纷从东门出城,去看距离城门二三百米的卢沟桥。

卢沟桥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石桥,1192年落成。桥上两侧的望柱上雕着许多姿态各异的石狮,共有485个。随着岁月流转,真正保留下来的原始石刻已经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后来补充雕刻的,分属于不同的年代。记者一一辨认着,这些新旧不一的石狮,有哪些是在78年前的炮火中化为齑粉而在后来补充上去的呢?

78年的时间并不太久,在宛平城居民祥和的生活之下,当年的记忆依然清晰,就像城墙上至今明显可见的弹孔,以及卢沟桥上因炮火而面目模糊的石狮。

从北大营到卢沟桥

1937年7月,枪声惊醒了卢沟桥的石狮,也打破了宛平城的宁静。

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今北京)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以有己方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遭到中国军队拒绝后,日本军队于7月8日凌晨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奋起还击,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日军最后进入了宛平城,并随即占领北平城。这就是后来所称的“七七”事变,也叫卢沟桥事变。这一天,成为日本侵略者全面侵华的开始,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八年全面抗战的艰难岁月。

东北人来到卢沟桥,总会产生别样的情绪。因为我们身上,还都扛着更沉重的抗战记忆,那就是“九一八”。站在卢沟桥上,不由得让人回望东北,回望1931年9月18日,沈阳,北大营。同样是一个深夜,同样是日本兵与中国军队的交火。

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是日本侵华战争的两个关键性的时间节点。

3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政府实行的“不抵抗政策”,日军在数月间就占领了东北。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东北人民成了亡国奴。在中国东北的轻易得手,让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侵略野心快速膨胀起来,全面侵华的脚步一天天加快。

而东北,也成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军事基地和物资供应基地。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在东北疯狂实施资源掠夺和经济侵略,为发动战争进行了充分的物资准备。东北的煤炭、钢铁、石油、轻金属、大豆等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侵略者手中,大量的工矿企业都围绕着战争进行生产,军事装备被大批量制造出来。

可以说,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不可避免,但没有“九一八”事变,日本的侵略战车也许不会在1937年就驶向宛平城。

从“九一八”抗战到全民族抗战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从那一刻起,反抗随之而起。

“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号召人民群众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东北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浪潮。此后,东北爱国民众纷纷建立起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各种名目的抗日武装(统称东北抗日义勇军),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英勇斗争。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猖狂进攻,加上义勇军自身力量的薄弱,不到两年时间,这些队伍大多被打散了。1933年9月,中共满洲省委根据中央的指示,在各地已建立的抗日游击队基础上,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进一步扩大游击根据地,并将义勇军余部和反日山林队等其他抗日武装也都团结在了一起,继续进行抗日斗争。1936年,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部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14年的东北抗战,抗日将士始终在与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敌人周旋苦斗,许多优秀指挥员为国捐躯,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王德泰、许亨植等正是他们当中最优秀的代表。

不仅仅有军事抗战,同时还有经济抗战和文化抗战,东北的工商界人士、爱国知识分子、教师、作家、媒体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着非凡的反抗斗争。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反抗精神同样值得后人铭记。

辽宁社科院东北沦陷史研究室主任张洁这样评价“九一八”抗战的历史地位:“九一八”抗战打响了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对于促进全民族的总抗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东北抗日队伍在14年的抗日斗争中消灭了大量的日伪军,扰乱、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的殖民统治,迟滞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进程。东北抗日联军的游击战争有力地配合了关内战场,牵制住了日本最精锐的关东军入关,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整个敌后战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伪满洲国自始至终推行经济军事化

——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屏

□本报记者/高爽

日本侵华战争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七七”事变与“九一八”事变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就此,6月28日,记者专访了长期从事近现代日本政治外交思想史研究

4

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政治研究室研究员王屏。她认为,研究日本侵华战争的全面爆发必须从“九一八”事变说起,从一个叫石原莞尔的日本军人说起。

以下为王屏访谈实录。

“满洲国理念”

日本图谋向大陆扩张的想法早在近代以前便已存在。1823年佐藤信渊著《宇内混同秘策》,扬言要“征服满洲”,“将中国纳入日本版图”。他是日本“大陆政策”构想的鼻祖。日本的“大陆政策”形成于19世纪90年代初,其实质就是吞并朝鲜,“经营满洲”,征服中国,称霸全世界。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确立了在中国东北的侵略优势。

1928年10月,石原莞尔作为日本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来到中国东北,他持“满蒙占有论”观点,强调“满蒙”对于日本的政治、经济价值,认为“除了将满蒙划为我国领土外绝对没有别的办法”。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开始制定军事作战计划,不久,“九一八”事变发生,石原莞尔在其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1932年3月1日伪满洲国成立,它是由关东军一手策划成立的。但决定“满洲国”发展方向的人物是民政局警务司司长甘粕正彦等人,而执“满洲国”牛耳的是东条英机、星野直树、松冈洋右、鲇川义介、岸信介等人,他们分别代表军阀、财阀、革新官僚的利益。“九一八”事变后,石原从“满洲占有论”向“满洲独立国论”转变。亚细亚主义者对他的影响成为后来他与法西斯军国主义分子东条英机分道扬镳的根本原因。石原莞尔是东亚联盟运动的积极推进者,“东亚联盟”的四项基本理念是:“思想统一、国防共同、经济一体、政治独立”。石原认为这是赢得“世界最终战争”胜利的前提条件。

石原构想

所谓“石原构想”是指石原莞尔为了增强国力而提出的一整套军需产业政策方案。石原通过对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原因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日本必须实行扩张,并采取将被征服地的资源作为下一次战斗补给源的军事战略。

“石原构想”是一个庞大的财政预算,需资金85亿日元,相当于当时日本财政年度预算的4倍,它规定了从1937年开始的未来5年军需产业扩充计划。1936年8月,“石原构想”草案“日满产业五年规划”出台。1937年6月,作为成案陆军省将“重要产业五年规划纲要”提交日本政府。这份构想成为日本殖民者在伪满洲国实施“产业开发五年计划”的蓝本。

不久,“七七”事变发生,中日战争全面爆发。这并不是石原莞尔设想中的结果,但他无力阻止,或者说他就是这场战争爆发的始作俑者。

从1941年开始,伪满洲国“生产力扩充规划变为生产扩充规划,增强综合国力”的方针也变为“战力优先”方针。

“石原构想”的核心就是实行军事经济,或者说经济军事化。作为军人,石原深知,不论是对美持久战还是对苏军事优势,要达成战略目标必须有强大的经济作为后盾,而计划经济则是最有效的途径。军国主义者实施的“战时经济”是这样,“石原构想”也是这样。所不同的是,“石原构想”更注重经济能力与生产能力,而不是单纯地追求短期产量。不容否认,在军事优先即建

5

设“高度国防国家”这一点上,石原与日本军部上层没有分歧。

走向战争的军事经济

石原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不能称为“世界大战”。而未来的以日美为中心的战争才是真正的世界大战,也是人类的最后一场大战。由于世界战争已由“歼灭战”走向“消耗战”,所以他格外注意战争的后勤支援问题。

二战期间,三菱重工与川崎重工分别生产飞机万余架,而富士重工则生产飞机2万架,名列日本第一。三菱重工生产航空母舰4艘,坦克4000余辆,川崎重工生产航空母舰5艘。富士重工的发动机、日立的飞机引擎与军舰及火炮、日产的军车、松下的收发报机、东芝的雷达、雅马哈的螺旋桨、尼康的军用望远镜等都为日本开动军国主义战争机器作出过“重大贡献”,日本财阀支持军国主义政府的侵略行为并大发战争财。

1941年3月,由于石原莞尔与陆相东条英机之间在军事战略以及作战方式的选择上产生重大分歧,而被编入“预备役”待命。日本在政党势力凋零、国内经济萧条、军界内部战略思想不统一的状态下,迎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陷入中国抗日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石原在为“世界最终战争”的到来而采取现实主义和为维护东洋精神价值而采取理想主义之间产生严重对立与矛盾,他一方面把未来的战争定位在用东方的王道文明来战胜西方的霸道文明上,一方面又为在“世界最终战争”中取胜而不择手段。

近代日本人就是这样,肩负着“自发的使命感”,“悲壮地”走向战场,在侵略亚洲的刀光剑影中完成他们“解放亚洲”、“振兴亚洲”的大业,这是近代日本的“迷失”,也是近代日本的悲剧。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屏

专家简介:

王屏: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政治研究室研究员、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近现代日本政治外交思想史、日本右翼、日本智库、日本军事安全战略、日本政局及中日关系走向分析,主要研究成果:《日本右翼——组织·人物·思想》(日本所重点课题)、《日本智库与对华外交》(社科院重大课题)、专著《近代日本的亚细亚主义》(商务印书馆2004)及论文、评论近百篇

6

T3/年表

对话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本报记者:面对日本右翼歪曲历史的各种言论,中国学者的责任是什么?

学者高晓燕:我们很清楚自己的责任,我们不是为了完成课题而写一本书,而是要用事实揭露日本方面对侵略战争的歪曲,批驳他们为了不承担战争责任而发表的谬论。

从“养鸡生蛋”到“杀鸡取卵”所谓开发建设就是掠夺□

本报记者王研

在日本编著的《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中,写着这样一段话:?由于战败,日本人以巨大精力创造的设施、装备都留在满洲,日本遗留下的这些遗产……使东北地区成为中国的重工业中心,直到现在,仍然成为中国实施工业化的基础。?

如此谬论深植在部分日本人的记忆中,甚至构成了一种历史观。面对加害者篡改历史的无耻嘴脸,我们的反击就是拿出更多的证据,用历史事实来击退谎言。

今年3月以来,本报策划组走遍东北三省,访问的人越多,考察的范围越广,越感到许多历史细节应当被挖掘出来,被摊在阳光下。唯有如此,才能让昔日的侵略者正视曾经犯下的罪恶。

日本在中国东北实施经济侵略大事记

自1894年甲午战争始,日本就觊觎中国东北的丰富资源。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开始正式入侵东北,此后40年间,一步步控制了整个东北的经济命脉,使东北经济完全成为日本经济的附庸,其影响是深刻且久远的。

日本为美化其侵略、掠夺的本质,辩称是在“开发建设”东北。为了还原历史,我们梳理了从1895年至1945年间,日本在东北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以此来呈现真相,揭开所谓“开发建设”的真面目。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高晓燕形象地指出:“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对东北的所谓投资、建设是为了‘养鸡生蛋’,满足国内和战争的需要。太平洋战争后,日本不再‘养鸡’,而是‘杀鸡取卵’,给东北经济造成极大破坏,至今仍有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酝酿期

(1895年—1905年)

日本有“东北情结”

日本因甲午战争后巨大的牺牲而对中国东北产生了有别于他国的特殊?情感?,而?满洲权益?的巨大诱惑使日本的?中国东北情结?渗透到日本国民的血液及骨髓中。日本利用从中国勒索的战争赔款,扩军备战,侵略的甜头极大地刺激了其扩张领土的欲望。这一时期,日本开始在东北投资建工厂,为后来满铁的经营打下了基础。

★1895年★

4月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辽东半岛被割让给日本。

5月因俄国、德国与法国干涉,日本归还辽东半岛。

7

★1900年★

10月沙俄以保护铁路为由用武力占领东北全境,“满洲问题”再度成为日本国内的焦点。

★1902年★

6月日本东亚同文会田国安之助向首相及内阁送交《满洲处理意见》,主张把沙俄赶出东北,夺取旅大的租借权和中东铁路。

★1904年★

5月日军调查鸭绿江两岸的森林资源。

渗透期

(1905年—1931年)

一步步蚕食

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损失惨重,但不久便从中国东北得到了巨大补偿,其中,铁路权益的夺得最为重要。

★1905年★

5月日军建立抚顺采炭所。开始在安东征收鸭绿江木材,垄断森林采伐业,大量木材充作军用或运往日本国内。

9月日俄签订《朴次茅斯和约》,日本取得旅大租借地及租借地内的一切权益、公产等,并得到长春(宽城子)至旅顺口间的铁路连同支路、利权、煤矿等。为日本设立满铁和“经营满洲”奠定了国际法基础。

12月日本强夺本溪煤矿。

★1906年★

9月日本将大连港设为免税自由港,并向世界各国开放。在旅大地区设立邮便电信局,开始控制东北通信系统。大连的日本商业增至80余种,1500多家。

11月满铁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满铁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殖民机构。

★1907年★

3月满铁总部迁至大连,开始正式运营。

★1911年★

11月由满铁组织的“安奉线铁道改筑成功”和“鸭绿江大桥落成典礼”及“安奉线铁道与鸭绿江大桥铁轨对接仪式”活动在安东(今丹东)举行,一条从奉天(今沈阳)经安东、再由安东到朝鲜半岛釜山车站经水路到日本本土的、以掠夺我国东北资源为目的的运输线全线贯通。

夺取权益期

(1931年—1937年)

满铁大肆抢掠

一阶段,日本用武力侵占东北经济,由满铁大肆进行经济垄断。

到1934年,满铁附属工业有57个,1937年关系会社达到71个,分布在工、矿、农、林、交通、电气、商业、建筑等各行业,遍及社会经济的各个部门。

★1931年★

9月日军占领东三省官银号和边业银行。占领东三省兵工厂、东北迫击炮厂、辽宁粮秣厂、东北航空工厂等企业。其中,东三省兵工厂内重要机件被日军全数运走。

8

2月《满蒙开发方案》规定“满蒙开发”要为日本作贡献,掠夺作为最大重点,尤其对铁、煤、页岩油、菱镁矿等格外重视。

★1932年★

1月日军强行接收辽源的西安煤矿,改为中日合办。

2月日伪提出《货币及金融制度的方针案》,拟定了具体的货币金融掠夺措施。关东军计划在15年内向中国东北移入10万户携带武器的“农业移民”。

3月溥仪与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签订《日满密约》,将东北铁路权出卖给日本。关东军与满铁签订《关于铁路港湾河川委托经营及新设等之协定》,规定由关东军将伪满的铁路、港湾、河川委托满铁经营。日本侵吞东北四行号,组成伪满中央银行。

5月“满洲电信电话会社”成立。

6月“满洲中央银行”成立,公布货币法,全面控制东北的货币流通。

7月接管东北邮政。

8月伪满与关东军签订《关于“满洲国”政府铁路、港湾、航路、航空线等的管理和铁路线的敷设、管理的协定》。至此,日本得到东北除中东铁路外全部铁路、港湾、航路、航空的控制权

9月关东军向伪满政府提出《“满洲国”公路建设要纲》,为公路建设纲领性文件。“满洲航空株式会社”成立,垄断空路。

10月日本第一次武装移民团抵达黑龙江佳木斯地区。

★1933年★

1月东北海关全部被纳入日伪管辖中。伪满宣布允许日本人从该年3月起在东北自由购买和租用土地。

2月满铁取得松花江水运事业的经营权。关东军设立“移民部”。“满洲石油株式会社”成立,垄断石油开采、冶炼和销售。3月关东军特务部和满铁经济调查会共同炮制《“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为统制东北经济的总纲领,就是要把东北彻底沦为日本的经济附庸。

4月满铁在鞍山设立昭和制钢所,目标是完全掌控东北钢铁业。

9月“满洲电报电话株式会社”成立,日本垄断东北电信事业。

★1935年★

3月伪满收买北满铁路(原中东铁路),至此,日本完全控制东北的铁路交通。

7月关东军重新制定了一个十年移民100万户500万人的计划。

8月“满洲矿业开发株式会社”成立,垄断东北矿物资源开发。

10月满铁在奉天设立“铁道总局”。

★1936年★

1月“满洲拓植株式会社”成立,开始大规模收买土地。

8月日本通过《二十年百万户移住计划案》,规定从1937年起,20年内向满洲移民100万户500万人。从此,日本开始大规模移民侵略活动。

全面垄断期

(1937年—1945年)

东北变成战争物资供应地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迫切需要把东北变成战争物资供应地,因此将东北经济完全纳入战争轨道,加强经济统制。

9

1942年制定的《重要产业统制法》取代了1937年的《产业统制法》。不仅重要产业要实行统制,一般产业也要实行统制,范围扩大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领域。

★1937年★

1月关东军司令部通过《满洲产业开发五年计划纲要》,规定各大产业要为军需服务。

3月由伪满总务厅长官星野直树和产业部次长岸信介拟订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满洲产业开发五年计划(1937—1941)》开始实施。这个计划是日本对东北经济侵略的计划,也是对东北资源全面掠夺的计划。

5月伪满公布《重要产业统制法》,标志伪满殖民地统制经济体制的建立。

8月“满洲拓植公社”成立。

12月“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成立,垄断东北重工业、军工业。

★1938年★

10月制定米谷管理法,设立“满洲粮谷会社”,统制稻米生产、分配和价格调整,其目的是增加东北稻米产量,把廉价稻米输往日本。

12月伪满公布《劳动统制法》,开始推行强制募集劳动力的政策。

★1939年★

6月伪满洲国强行开展“国民储蓄运动”,疯狂搜刮民财。

★1940年★

9月日伪制定《粮谷管理法》,扩大了农产品统制范围。

11月伪满洲国起草《日满华经济建设联系要纲》,伪满洲国担当起重工业、化学工业和粮食基地的任务。与此相适应的是在劳动力方面,加强了将华北劳工有计划地引入伪满。

12月“满洲电业株式会社”改组为特殊会社,成为对伪满全境及关东州水力、火力、电气统一经营、发送配电的特殊法人。

★1941年★

8月“满洲农产公社”成立,日本完全统制了东北的农业经济。

9月伪满制定第二次“产业五年计划”,更着重于掠夺战争资源。

★1942年★

12月日伪制定《“满洲国”基本国策大纲》。

★1943年★

1月为保证日本侵略战争的粮食供应,伪满制定了《战时紧急农产品增产对策要纲》。

4月日伪制定《金属献纳强调要领》,强迫老百姓捐献铜铁等金属制品。

9月截至此时,日伪成立了104家特殊会社与准特殊会社,全面控制了东北区域经济。

图说

10

1931年9月19日,日本关东军占领了沈阳东三省官银号大金库

T4-T5/垄断

对话吉林省长春市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本报记者:我们在翻阅各种史料时发现,在日本对东北的经济侵略中,满铁无处不在。

学者李娜:的确。日本的“经营满洲”政策就是由满铁充当主要机构,也就是说,满铁是日本“经营满洲”的先锋和主体。

铁路港湾河川天空一切交通命脉都被死死掐住

□本报记者王研

提起伪满洲国,中国人的记忆与日本人的记忆截然不同。如果要用词组来形容,那么中国人会选择耻辱与地狱,而日本人会选择光荣与天堂。

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前首相岸信介曾担任伪满洲国政府实业部总务司司长、产业部次长和总务厅次长等职,他直接参与制定了所谓的“满洲产业开发计划”。在伪满洲国的经历被岸信介津津乐道,甚至在日本投降后多年,他还曾公开谈论,日本当年如何致力于中国东北的“开发建设”。

然而,历史从来只有一个真相。真实的伪满洲国绝不是侵略者口中的“王道乐土”,“开发建设”也绝不是为了东北的繁荣发展。1936年3月底,一位名叫恩斯特·柯德士的德国记者完成了一部长篇纪实报道,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游记。1934年,柯德士周游伪满洲国,见证了以日本军队为主导的各种“开发建设”。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让他非常清楚地感受到,日本想要从“满洲国”获取巨大的利益,“日本人在冷酷无情地推动着这一发展,他们投入到这个‘国家’的资金和努力都要做到有利可图”。柯德士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了日本操控下的伪满洲国的真实图景。2013年,柯德士的报道被学者王迎宪翻译成中文,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书名是《最后的帝国:沉睡的与惊醒的“满洲国”》。

今天,我们将带着史料文献重回81年前的东北,再借助柯德士的眼睛,

11

去看看日本“开发”了什么,又“建设”了什么,并且,当他们全面掌控东北的经济命脉后,想要得到的又是什么。

重回现场

柯德士:我坐上了从“新京”向南开往奉天的列车,列车上的最后一节,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豪华观光车厢……“还要多长时间才能抵达奉天?”我问旁边穿燕尾服的中国人……

在我看来,这位穿燕尾服的中国人很健谈,他是车厢里唯一一位可以与我用中文交谈的人。其余都是日本人,大部分是身穿军服挎着军刀的军官。

身临其境,我都怀疑是不是置身于日本军队的司令部了……车厢里坐着的这些日本军官们可不是来这里度假的!

日本人在“满洲国”投下巨资,难道不是因为他们清楚地看到了“满洲国”对日本——作为一个工业国——所具有的巨大的经济价值吗?

重回现场

柯德士:“满洲航空公司”每个礼拜都有两个航班,安排一到两架飞机由锦州飞往承德。早晨7点飞机起飞,在承德停留10分钟后再返回锦州。

由于机票相对昂贵,一般很少有平民百姓乘坐飞机。我两次飞承德,在飞机上碰到的都是日本军人——军官和军邮差。

……

我的名字早已被告知了机场。虽然日本军事顾问团设在奉天,但“满洲国”所有战略要地都设有军事顾问团的分支机构,土肥原贤二将军是顾问团的头儿。

将军已经向下属打了招呼,以至于我人还没到锦州就已经收到了我要到达的电报。没有他的帮助,飞机是不会有我的座位的。

重回现场

柯德士:能行驶汽车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公路已经快速地修建完成,人们现在可以乘车前往热河省的任何一个地方。从承德往西经平泉、凌源、热簰丘(中文地名音译——译者注),可以去朝阳。从朝阳出发,公路西行经建平可到达小城赤峰,从赤峰再向南——西南方向可抵围场。在围场公路分岔,一路直接向西前往多伦诺尔,另一路拐向南又回到承德,整个公路环形相连……还有一条公路越过山口古北口直接进入北平。

……

一路上,我都能看见数千劳作中的中国苦力,爆破、运送沙石、架桥、修筑路基,一群一群的望不到边。

补白

户仓彩嫁给商人横山平吉。不久,横山破产。为寻找出路,横山带着彩前往“满洲”。他们在大连港下船。这一年是1925年。其后横山就职于大连一家日本商船公司,从事“日满”贸易。太平洋战争爆发,横山入伍,彩回到日本。最终,横山与彩都成为日本侵华战争的牺牲品。这个故事来自日本TBS电视台于2000年拍摄的电视剧《百年物语》。该剧用横山一家的命运串联起历史,大连港在这一叙述链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2

蟒蛇般的铁轨死缠着土地

柯德士所搭乘的这班列车属于“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也就是满铁。满铁是日本侵华史中的一个重要名词,柯德士在他的书中将满铁称为一家日本企业。但今天,对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满铁并非只是一家企业而已,真实的它是日本侵华的先锋部队。

“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过程中,铁路权力被视为国权的象征。”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李娜用一句话点破了日本成立满铁的动机。满铁在20世纪初便进入东北,其重要职能是夺取和控制东北的铁路。由满铁开始,日本踏上了一步一步夺取东北经济命脉的道路。

在1963年出版的《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中,记载了日本《朝日新闻》的一篇文章,文中这样写道:“铁路所布,即权力所及。凡其它之兵权、商权、矿权、交通权,左之右之,存之亡之,操纵于铁路两轨,莫敢谁何。故夫铁道者,犹人之血管机关也,死生存亡悉之。有铁路权,即有一切权;有一切权,则凡其它官吏,皆吾颐使之奴,其它人民,皆我刀俎之肉”,是“亡人国”而“亡之使不知其亡”,“分人土”而“分之使不知其分”的绝妙方法。因此,大力经营“南满铁路”便成为日本实施经济侵略,并推进军事侵略的重要手段。

柯德士的见闻是对史料的生动补充,他亲眼见证,满铁的铁路沿线完全成为日本人的领地,“铁路专属区”内规定不允许种植高过50厘米的植物,只可以种植大豆、花生、小米、萝卜等,不允许种植玉米、高粱、树木等庄稼和植物。这一规定旨在保证“土匪”无法在铁路经过的地面藏身,无法埋伏在原野里袭击列车。

什么人会袭击满铁的列车?当然是不甘被奴役的反抗者。

1933年1月,满铁控制铁路线总长为2930公里。1935年末,日本强行收买了中东铁路的全部业务,控制了伪满洲国境内的全部路权。到了1945年,满铁控制的铁路线长达11479公里。

满铁的铁路像一群蟒蛇,盘踞在东北的身躯上,而且越缠越紧。

巨大的航路网罩住了天空

柯德士所说的“满洲航空公司”是在1932年9月26日由日伪在奉天设立的“满洲航空株式会社”。这家会社控制了伪满的全部航线,还在长春、沈阳、哈尔滨、牡丹江、齐齐哈尔、佳木斯、承德等地建立了航空站,航线总延长达到15万余公里。

关于满航的研究,在国内仍属空白,相关内容非常少。在伪满皇宫博物院编撰的《日本侵略东北史实》一书中,涉及满航的文字仅有一句话。正因为如此,柯德士的记录显得尤为珍贵。

另外,部分收藏爱好者搜集的来自海外学术机构的满航老照片,如宣传海报、航路图、航班时刻表等,也为我们的报道提供了帮助。

在这些资料当中,一张印制于1932年,也就是满航成立之初的海报(见右图),格外刺眼。据说这张海报收藏在美国史密松尼基金会,海报上的飞机正是满航使用的福克“超宇宙”旅客机。机翼隐约可见日本的“太阳旗”,机尾则是伪满洲国的“国旗”。这张海报以具有典型中国意涵的长城为背景,满航的飞机高高飞翔在长城之上,整个设计充满了侵略者的傲慢与恶意。相

13

信每一个中国人看到这样的海报,都会感到万分耻辱。

“满洲航空株式会社”也被称作“满洲国航空公司”,这一名称显然是为了凸显伪满洲国是“独立国家”,把它与中国彻底分裂开来。

如柯德士所写,满航是一个准军事化的航空企业,为日军提供运输和后勤保障以及邮运服务是其主业,民间客货运输只是次要业务。

满航在东北编织了一张巨大的航路网,罩住了东北的天空,也罩住了东北的命脉,帮助日本实现了在中国长城上空自由来去的野心。

密布的公路连接起侵华通道

柯德士非常细致地描写了日本在承德修建公路的场景,其中的一句——还有一条公路越过山口古北口直接进入北平——不能不使人联想到日后的全面侵华战争。

说起古北口,必须说说长城抗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并不满足于占领东北,1933年1月1日出兵山海关,3月4日占领了承德,其后又攻向长城东部各主要关口。中国抗日军民在长城沿线的义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地,英勇抗击侵华日军的进攻。但日军装备精良,长城沿线陆续失守,平津危急。当时的国民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塘沽停战协定》,日军退回长城以北,中华民国与伪满洲国从此以长城为界,伪满洲国更于长城沿线各处竖起了“王道乐土大满洲国”的界碑。这便是日本能够在承德大肆修建公路的历史背景。

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吞并中国的第一步。日本一直在精心谋划:以东北为基地,进军全中国。而柯德士讲述的这些公路路线,正是日本铁蹄由东北至华北,再预备向更远处踩踏的行动轨迹。因此,他在书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承德现在是日本军队最南部的军事要塞,司令部就设在这里……这里到底囤积了多少兵力谁都不知道……日本人将这里作为起点,一丝一缕地与中国北方结网成片。”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伪满洲国修建公路,同样是在日本关东军的指挥下进行的。1932年9月,关东军向伪满政府提出《“满洲国”公路建设要纲》,这一文件成为伪满公路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被垄断的海港独占东北贸易

20世纪10年代至40年代,许多日本人都像横山平吉一样,前往中国东北开创“新生活”。这个人物的代表性在于,他不仅是日本移民,而且参与到了日本与东北的“贸易”中。

横山平吉到达大连的时间是1925年,那一时期的大连港独占整个东北对外贸易的67%至70%左右,对日本殖民统治当局垄断东北贸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连港是港阔水深的不冻港,也是联络日本、东北腹地和欧洲的重要战略要地。历史学者王珍仁说,当时,日本政府借满铁的建立,把大连港的经营权交给了满铁。为了确立大连港的货源垄断地位,满铁推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大连港逐渐发展成为东北第一大港,“大连港之所以得到迅速的发展,根本原因是与日本旨在掠夺东北原料、倾销日本商品而奉行的大连自由港制度分不开的。”

王珍仁的解读,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为什么破产的横山平吉能够凭借在

14

日本商船公司从事贸易而迅速翻身。对于那时的日本来说,大连港就是一处“宝藏”,它的发展完全服务于殖民地经济的运转需要。

“满洲开发”的真相就是为了扩军备战2006年,日本

右翼学者中村粲撰文称,?九一八?事变使中国东北安定,?在安定秩序的基础上,14年间满洲的发展和繁荣才有可能?,?‘满洲国’有秩序的发展,难免促进了朝鲜的工业化,西面为百万华北劳动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华北人民羡慕‘满洲国’的繁荣?。

此类言论给日本殖民东北的历史披上了一层伪善的外衣,赋予强盗一张?施恩者?的面孔。但历史不容歪曲,日本在东北修铁路、建港口、开辟航线、成立工厂,其目的非常明显,一切都是为了服务于侵略战争。

2014年10月,日本侵华殖民教育研究专家齐红深受邀在日本做?特别讲演?,主办方请他谈谈伪满教科书与日本在东北的?产业开发?的关联,希望借他的口美化伪满教科书和所谓的?开发建设?。但齐红深却凭借多年的研究,有力驳斥了日方。

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齐红深谈及与日方争辩的经过,并详细阐述了日本对东北进行?开发建设?的本质。

日本将东北视为“生命线”

“1935年8月,日本认为伪满洲国在‘国防上必须的应急设施已大致完成’,因此,对伪满洲国的统治策略开始从‘治安第一’向有计划的经济开发转变。”齐红深说。

被称为日军侵略战略规划者的石原莞尔,当时已从关东军参谋升任日本参谋本部作战课长,正是他委托满铁经济调查会建立了日满财政经济研究会,随后拟订出《增进国力计划》。石原主张加紧开发进行持久战争所必需的产业,在伪满洲国更要积极进行。齐红深说:“日本参谋本部根据石原的建议提出了《关于‘满洲国’的要求》,强调‘促使满洲的产业飞速发展,开发进行持久战争所必须的产业、生产军需品’。”这句话已经非常清楚地指出了日本在东北的“开发建设”就是为了战争。

日本参谋本部明确提出“特别是在‘满洲国’要坚决实行急速的开发”。为此,日本陆军省给关东军正式下达《满洲开发方策纲要》,要求伪满洲国制定长期的财政与开发计划。齐红深在日本演讲期间,一针见血地指出:“《满洲开发方策纲要》作为制定‘满洲开发’各种方案的基础,使‘满洲开发’同加强日本在东北的扩军备战相结合。”

随后,关东军指令满铁经济调查会完成了关于《满洲开发长期计划大纲》,并上升为“基本国策”。《大纲》中指出:

(1)日本应纠正列强的霸道政策,并借着坚定实在的海外扩张政策来实现“皇道精神”;

(2)日本为确保其东亚安定势力的帝国地位来充实其所需要的国防军备;

(3)日本期望伪满洲国的健全发展并希望巩固“日满国防”,为促进经济发展须除去苏联的威胁等。

日本明确主张:“满洲”是日本的“生命线”,日本必须囊括“满洲”,

15

从经济和产业方面开发“满洲”,把它建成为对苏联的防线;必须根据现有的条约权利保护日本和日本国民在“满洲”的权益。

根本目的是壮大日本

其后,关东军提出了《“满洲国”第二期经济建设纲要》。齐红深说,该《纲要》确定的方针是:“‘满洲国’第二期经济建设,为适应以昭和十五至十六年为目标的日本在‘满’军备的充实和加强,建设日‘满’共同防御所需要的各种设施”,同时,“关于国防所需要的产业,在有事之秋,尽可能做到大陆上的军需自给自足”。《纲要》规定:

(1)经济开发的重点是“有助于完备国防上必要的设施”,“而其中所要求于‘满洲国’的事项,应列入统治的范围”;

(2)积极鼓励日本人移民、朝鲜人移民,限制山东、河北移民,日本人移民以20年100万户为目标;

(3)以在大陆军需上的自给自足为目标,以国防上凡是在东北便于开发而又必需的产业,尽量在东北开发,特别要致力于铁、煤、石油、电力等基础工业的发展;农业方面要在一旦有事之际,以东北农产品充做军需就地补充,畜产品方面也要适应军需的要求

(4)交通通讯方面,主要从作战上及治安上的观点,实行有统治的发展,铁道经营机关要单一化,汽车运输和航运要调整其组织;

(5)整顿税制、调整关税,发行公债,建立积极的财政政策;

(6)资金方面要鼓励日本民间产业的直接投资,“满洲国”要整顿金融机关,对国内资本进行统治和动员;

(7)行政机构简素化,实行强有力的行政统治。

《满洲产业开发五年计划》于1937年付诸实施。1938年5月又根据全面侵华战争的需要加以修订。其规模相当于原计划的2倍,其要旨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满洲基础资源,以资日本的生产扩张”。

日本在东北的“开发建设”的本质为何已经十分明显。齐红深举出由日本自己编著的《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一书,书中这样写道:“‘满洲国’经济开发的重点是加强军事工业的力量并建设战略基地,粮食、纤维原料和榨油原料等农业资源和畜产资源的开发也包括在计划之中。”

《满洲产业开发五年计划》的实施,使得伪满洲国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得到大规模发展,适应了日本整体战略的需要。齐红深指出,5年中,日本从东北获得大量物质财富。以煤炭为例,1941年东北煤炭产量为24190千吨,一般取暖用煤4231千吨,占总产量的17.49%,其余完全用于战争和掠往日本。而这些仅仅是日本从“满洲产业开发”中获得的一部分利益。□本报记者/王研

《日满密约》彻底出卖东北

□本报记者/王研

20世纪30年代初,溥仪在东北又当上了“皇帝”。然而这个“皇帝”却连木偶都不如,他统治的所谓“国家”牢牢操控在他人手中。他人,即日本侵略者。

今天,熟悉伪满洲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时任日本关东军司令官的本庄繁才是伪满的真正统治者,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握着伪满命脉,而溥仪,

16

只能唯命是从。

1932年3月,溥仪还没有正式就任伪满“皇帝”,就与本庄繁以信函的方式签订了《日满议定书》的最基础文本,这封信后来被称为《日满密约》。

信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让我们来看看,溥仪是怎样“出卖”东北的——

1.敝国(伪满洲国)关于日后之国防及维持治安,委诸贵国(日本),而其所需要经费均由敝国负担。

2.敝国承认贵国军队凡为国防上所必要,将已修铁路、港湾、水路、航空等之管理权及新路之修筑,均委诸贵国或贵国所指定之机关。

3.敝国对于贵国军队认为必要之各种设施,竭力援助。

4.敝国参议府挑选贵国知名卓识的国民任为参议,其他中央及地方各官署之官吏,亦可任用贵国人,而其人选之选定,由贵军司令官保荐,其解职亦应商得贵军司令官之同意。前项参议之人数及参议总数有更改时,若贵国有所建议,则依两国协议增减之。

5.将来由两国缔结正式条约时,即从上开各项之宗旨及规定,为立约之根本。

即便是对政治毫无认识的普通人,也能清楚地看出上述“约定”是完完全全的丧权,完完全全的卖国,它其实就是一份溥仪向日本哀求“皇帝”之位的乞讨书。

1932年9月15日,《日满议定书》签字仪式在伪满皇宫勤民楼举行,伪满“国务总理”郑孝胥和新上任的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分别签字。

从那一刻起,伪满洲国的国防、治安、铁路、港湾、水路、空路全部委托日本管理,日本更是有权开发伪满洲国的矿山、资源,日本军队所需的物资、设备也全部由伪满洲国供应……

就这样,日本夺取了中国东北的全部主权,开始在白山黑水间肆无忌惮地抢掠。

T6/铁路

对话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山丹街沈阳铁路陈列馆

沈阳铁路公安局苏家屯派出所所长杨明凯:经常在这附近执勤,还是第一次进来参观。这些老机车,很多都在铁道线上看过,但头一次知道它们身上发生的故事。

沈阳铁路公安局副处长李浩:我也很受触动。中国铁路能有今天的发展,

实在是来之不易。罗章龙邓中夏在东北领导铁路抗争

□本报记者/高爽

密集的路网并没使民族经济振兴,广大东北民众包括日益壮大的铁路工人队伍依旧生活在最底层。从满铁进入中国那天起,东北民众对满铁路权扩张的抗争就始终没有停止过。

1922年,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王尽美、邓中夏等就在铁路工人中成立了“工友俱乐部”,开展抗争活动。1923年2月,山海关工友俱乐部派出代表支援京汉铁路总工会的成立,并向全国发出通电声援京汉铁路工人的罢工斗争。

17

东北抗日联军炸毁“亚细亚号”列车

1924年,南满铁路工人在共产党员罗章龙、邓中夏等人的指导下,建立了铁路工人工会组织,铁路工人的罢工斗争更是此起彼伏。1925年6月,南满铁路工人在工会的领导下,开展了万人大游行活动,支援上海工人的“五卅”斗争。南满铁路的沙河镇站、瓦房店地区、大连检车区和机关区,南关岭站等铁路工人取得了罢工斗争的胜利。1927年三四月间,长春站300余名装卸工人、奉天站装卸工人和扳道工人连续举行罢工。1928年7月,开原铁路事务所60余名工人举行罢工。1929年5月,四洮铁路工人在青年工人修振江的带领下开展了反对日本商人和日本警察殴打中国铁路工人的罢工斗争。

“九一八”事变之后,抗日武装力量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他们与铁路工人相配合,展开了袭击车站、列车,破坏运转、通信、线路、筑路工程等活动。自1931年9月至1933年3月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单是在南满铁路就袭击车站58次,袭击列车39次,破坏运转77次,破坏电线96次,破坏线路及设备50次。其他各铁路线路上的各类事件,多达1037次。

为了镇压反抗,侵略者实施了一系列严酷的统治政策,派遣大批日本人到各个铁路线担任重要职务,同时把日本的将校、士官和日本关东厅警察都派驻到铁路沿线,充任警备队。到1936年年底,东北的铁路警察已经增到9370人,其中日本人2000多人,朝鲜、白俄和伪满警察7000多人。但是,这些并没有平息抗日的怒火。抗日武装和爱国铁路工人把袭击新线建设工程作为重要目标,从1931年11月至1936年3月中旬,袭击铁路建筑工程1384次,造成损害的有895次。这4年零5个月的时间里,几乎每天都要发生袭击铁路工程的战斗,有效率为65%,共计杀伤日伪警察400余人,俘获2000余人。

满铁大连码头工人于守安和孙玉成参加国际情报组所领导的“大连放火团”,共放火17次,先后烧毁大连东站和大连码头上的11座仓库,以及在车站上待运的大量棉花、轮胎、飞机零件等军用物资,仅1938年6月6日一

18

天就烧毁4座仓库,大火燃烧了三昼夜。一万多公里铁路成了侵略者的吸血管

□本报记者高爽

6月30日,记者来到位于沈阳市苏家屯区山丹街的沈阳铁路陈列馆,看到了著名的“亚细亚号”蒸汽机车,70多年前由大连开往长春的当时世界上最快也最豪华的旅客列车。

编号为“757”和“751”的机车,是“亚细亚号”目前仅存的两辆。解说员吴双说,前些年,有日本人要用多辆新型电气机车来换,“当然不能换,这是当年日本利用铁路实现殖民侵略的罪证”。

1939年3月在南满开行的“亚细亚号”特快列车

收藏在沈阳铁路陈列馆中的“亚细亚号”特快列车东北三省

路权争夺战

东北丰富的物产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使之成为各个帝国主义争夺的

19

焦点,英国、沙俄、日本等国家都是以“开发铁路”、“经营铁路”为名,行侵吞掠夺之实。围绕东北路权的争夺从19世纪末就开始了。

1891年,清政府利用英国借款修筑关内外铁路,1903年修至新民。1896年,清政府将东清铁道(即中东铁路)的修筑权让给了俄国。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借口战时军运的需要,强行修筑了安奉轻便铁路(今沈丹线)。1905年,沙俄战败后,将宽城子(长春)以南的铁路及支线和附属地的一切特权和财产让与日本,从此东北铁路形成了“南日北俄”的势力划分局面。

1906年11月,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满铁)成立,开始了在中国东北修建铁路的全面扩张。从1912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日本除了直接控制南满铁路之外,还以独家投资、中日合资、中日合办等各种方式争夺在东北的筑路权。

为了抗衡日本的路权扩张,东北三省兴起官商合办铁路运动,先后采用筹款、借款等方式,修建了吉长、四洮、洮昂、吉敦、奉海、吉海、洮索7条干线铁路以及锦朝、北票等支线和联络线,形成了与满铁相对抗的东西两条独立联络的运输线。

“九一八”后铁路尽归满铁之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满铁与日本关东军勾结起来,完全夺取了东北地区的中国自建铁路和其他铁路,包括中东铁路和英国借款铁路京奉铁路关外段。与此同时,还取得了所有新建铁路的铺设权。实现了对东北铁路的“一元化”经营。

14年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大力兴修铁路,以实现其“开发满蒙铁路计划”,企图长期霸占东北,进一步侵吞中国。截至1943年10月1日,满铁陆续修建了6批铁路,共计53条,计有新线5149.9公里,复线888.6公里。这些新线的兴建,改变了东北进出口运输格局,通过朝鲜拉近了东北地区与日本的距离,为日本对东北地区资源的掠夺创造了条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败象已露,满铁的任务从为“前线”提供战略物资变成了将中国内地物资加快抢运回日本国内。

1943年以后,满铁集中力量修筑奉山线和安奉线的复线工程。1943年,由东北经过朝鲜发向日本国内的物资有煤、铁、大豆、豆饼等1303千吨,1944年4月至9月达到1052千吨。

一条支援侵华战争的大动脉

1945年,东北铁路总里程数为11479.3公里,是当时中国铁路密度最大的地区。很多东北人为此感到自豪,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当年东北铁路建设的“成就”要归功于日本人。然而,事实却是,密集的路网并没使民族经济振兴,反倒使东北广袤大地上的丰富物产源源不断地流进了日本侵略者之口。

辽宁社科院东北沦陷史研究室主任张洁认为,日本在上世纪30年代后对中国东北路权的掠夺和经营,本质上都是为它的侵略目的服务的。从经济上看,东北交通网的建设,严重影响了东北近代化的自然发展进程。铁路权被剥夺,恰如经济动脉被强行割断。随着路权的丧失,东北社会按其自身的历史必然性实现现代化的发展之路被迫转入殖民地的轨道。

日本一直把中国东北当成它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军事基地

20

和物资供应基地。铁路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因此就成了日本进行现代化战争运输、调动军队和掠夺物资补充军需的“供应线”和“生命线”,同时也是一条掠夺东北资源的“吸血管”。

东北铁路发展史,同时就是一部日本经济侵略史。

T7/海运

对话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港湾街1号大连港集团

保安老陈:你们上这有啥看的?介绍日本侵略也得客观吧。日本统治那些年,不也把咱们这建设得挺好吗?

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征集保管部主任崔再尚:得透过现象看本质,日本殖民者把咱们的好东西都运走,把他们的东西高价卖给我们,说到底,他们修建港口的目的还是为了掠夺。

地下党带领码头工人不懈斗争

□本报记者/张昕

“万灵塔”旧影

“万灵塔”作为罪证保存在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ff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