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12-04 19:5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郑梁梅中学初三语文复习练习

课题:《马说》课内外对比阅读 命题:许礼靖 审核: 做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用时: (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虽有名马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食不饱,力不足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策之不以其道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4.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3分)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 ;语段(二)用② 的论证方法,强调③ 。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唯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

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騕袅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节选自王安石《材论》)

【注释】①骥:良马。后文的“骐”与此同义。②刍:喂牡畜的草。求:寻找,寻求。④烦御:烦劳驾驭。⑤顿:整顿,这里指拉。⑥辽:远。⑦骀(tái):劣马。⑧试:试验。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2分)

⑴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⑵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 2.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策之不以其道 不屡策,不烦御 ..B.食之不能尽其材 饮水食刍 ..C.而伯乐不常有 不舍昼夜而追之 ..D.其真不知马也 在当其所能而已 ..3.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⑵古之君知其如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

4.比较【甲】【乙】两文,说说两文作者主张的对待人才的态度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三)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里之马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 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⑴骈死于槽枥之间 ⑵一食或尽粟一石 ..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策之不以其道 .

⑵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手?

4.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以“食马者”寓 。(2分)

5.《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2分) (四)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冯异①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有人上章②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光武帝以此章示异。异上书谢③。诏④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玺书⑤诮⑥大司马⑦以下,称异功若丘山。今人咸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图谗口矣。

【注释】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②章:奏章。③谢:谢罪。④诏: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⑤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⑥诮:qiào,责备。⑦大司马:官名。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安求其能千里也 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B.不以千里称也 称异功若丘山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诸将欲分其功 .. D.然后有千里马 然非君之明 ..

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⑵今人咸知异为名将。

3.【乙】文中冯异遭遇了哪两件事?(2分)

4.【甲】【乙】两段选文写出了统治者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请分别概括出来。(2分)

郑梁梅中学初三语文复习答案

课题:《马说》课内外对比阅读 命题:许礼靖 审核: 做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用时: (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虽有名马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食不饱,力不足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策之不以其道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4.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3分)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 ;语段(二)用② 的论证方法,强调③ 。

1.B(A项,出名/命名;C项,方法/学问;D项,通晓、明白/贯通) 2.千里马吃一顿(次)有时(或许)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一食”1分食马者”的“食”1分,大意1分。共3分)

3.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意思对即可。2分) 4.①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②道理论证(引用论证)③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意思对即可。一空1分,共3分)

【参考译文】《诗经》说“因为有众多的贤士啊,文王得以安享天下”,孔子说“只有十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忠信之人”,这些都是实话呀。陛下拥有天下这么广阔的土地,怎么会没有栋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原因大概在于人才仕进之路开得不广,选拔任用不明,勉励又不笃厚。传上说:“好的土质善于养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供养人才。”中等资质的人都可以让他们成为君子。陛下应下诏书选拔贤良,赦免小的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fb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