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应加强生态危机意识教育

更新时间:2023-12-23 12:3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小学应加强生态危机意识教育

教育不仅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而且还担负着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宣传和服务之责。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目前在中小学开展并实施的素质教育是贯彻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教育体制的重大改革。在素质教育中,我认为还必须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生态危机意识的教育。因为,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让学生强烈地意识到,破坏了大自然,就等于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中小学生,是未来的开拓者和建设者,让他们从小就有一种生态危机意识,才能在将来的建设中,担负起保护地球、保卫家园的神圣职责。

一、让学生了解世界生态环境危机的基本态势及导致危机的原因 《寂静的春天》是一本著名的生态伦理之作,其作者卡逊女士以极为细腻、形象的手法描绘了因人类破坏而造成的大自然的惨状:当春天来临时,蓝天白云里不再有小鸟儿悦耳的歌唱,山河峡谷里不再有清冽的溪水欢快地流淌,没了红花绿叶,也没了蜂飞蝶舞,牛羊鸡鸭病倒死亡,原野山谷一片枯萎,了无生机。这是一种“死亡”的寂静!只有被生命抛弃了的地方才会这么寂静!原因何在 是化学药物,主要是各种农药、杀虫剂的滥用。据报告,在合成杀虫剂使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己传遍了整个动物界和非动物界,地球上大部分重要水系及地下潜流中都测到了这些农药。药物甚至渗透到了泥中蠕动的蚯蚓体内、母亲的奶水里、未出世胎儿的细胞组织里。

多少年来,人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口号地驱动下,疯狂地掠夺大自然。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人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阶段,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然而在钢铁工业、石油工业、化工工业、纺织工业、印染工业、造纸工业等现代化工业发展繁荣的背后,又是什么呢 不妨看看下面的一些数字由于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工业排放物的增加,全世界每年有500公顷,700公顷的耕地变成沙漠。由于人们的短期行为,使地球上的森林以每年减少18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消失。按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170年后,全世界的森林将毁灭殆尽。每年有成千上万吨的废泊、污水、有毒废物被排入江河湖海,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污染。80%的疾病和三分之一多的死亡率与受污染的水有关。全世界的工厂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达到亿吨。此外,还有二氧化硫、氧化氟、甲烷等有害气体,造成了大气的严重污染,出现了“酸雨”、“厄尔尼诺”现象。由于无节制的开有格掠夺,目前世界的铜矿只够开采30年??40年,石油的剩余总量只可供世界开采20年左右,天然气的剩余量也大约可供维持20年-30年。除此之外,噪声污染、核污染、热污染、白色污染等,这一切事实向世人表明,在繁荣和发展的背后,是频频告急的生态环境!人们不得不惊醒了,向世人呼吁:保护地球,拯救地球!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无视生态环境,继续破坏大自然,最终将造成地球的毁灭,这无疑也是人类的自我毁灭。

二、树立新型的自然观及实施生态危机意识教育的几点建议

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危机的教育,就是要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树立新型的自然观。要让学生们清楚地认识到:人也是一种动物,是自然过程的一部分,是地球进化运动的产物。从生物种群的角度看,人与其他生物之间是完全平等的,任何生命都具有同样的尊严和同样的价值。入与自然之间应当是和谐平等的关系,而不应当是掠夺和被掠夺的关系,更不应当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自然环

境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人类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必须转变观念,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惟有此举,才能拯救地球,才能继续人类的自身发展。 生态环境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公众性,它要求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要通过自己的日常行为来保护环境,不破坏、不浪费各种资源。如减少甚至不使用会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袋,不乱扔废弃物,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珍稀动物、植物等。然而,在具体实施和操作中,却出现了许多环节的脱节。虽然国家早就出台了一部部环保的法律、法令,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但是国家的环境保护部门和教育部门没有携起手来落实强化环境伦理道德的研究和教育的任务。环境伦理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没有充分重视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没有为不同层次与类型的教育提供环境道德科学内容和有效的方法设计。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中,对环境保护的教育几乎是空白,即使是有,也只是粗浅的、低级的层次,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环境伦理意识教育任重而道远。我认为,在中小学的德育教育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首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开展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比如,结合语文教材中朱自清的《春》,开展“探春”、“惜春”的引申教育,让学生思考:春天为什么如此美好 人们为什么向往春天 因为春天象征着生命,生机勃勃,蓬勃欲出的生命是何等的意义!教育学生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热爱养育我们的大自然。结合小学的《自然》课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栽树栽花,养鱼养鸟,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热爱动物、植物的良好道德情操。不仅如此,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通过栽花,教师要问学生:花能离开水吗 花能离开土壤吗 花能离开空气吗 花能离开阳光吗 一系列的问题,就串起了生命和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进一步教育学生,不仅花草树木、花鸟鱼虫的成长需要自然环境,人的生存和发展同样离不开自然环境。在中小学的思想政治和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中,不仅要教育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还要教育他们爱自然。

其次, 在丰富的课余生活中,开展生态危机意识的教育。结合植树节,教育学生懂得植树的意义,树木和人类是明友,没有树木和森林,水土就会流失,土地就要沙漠化,人类就会死亡!经常请一些专家、学者到学校作一些专题报告,比如,前面所列举的目前世界生态危机的基本状况,就可以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知道并了解。还可以通过组织看录像、看电视、读报纸和读文章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加强他们的生态危机意识。也可以开展一些小型多样的知识会、知识竞赛、演讲会的活动,加强生态环境的宣传和教育。总之,要在中小学的文化生活中,营造一个热爱大自然的“绿色”文化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成为绿色和平的使者! 最后,教育决策部门和教育管理者应重视并实施生态危机意识的教育。只有教育决策部门和教育管理者重视生态危机意识的教育,才能真正把这种生态危机意识的教育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有效地起到作用。因此,决策是关键。现行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和小学的自然教学大纲,还有相关科目的教学大纲,对生态环境的教育力度都不够,必须改革。

教育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要组织人力,下大工夫,去搞调研,结合中小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大纲进行修改,要把实施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贯彻进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才能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使我们的中小学生真正成长为适应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成为保护地球的坚强战士。

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发挥教育的实效 陆永乾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国家教委实施的《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将教育重新定向,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继续优化教育结构,加强环境教育,最终形成适应中国国情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我从环境教育的实践中认识到:学校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建立环境教育基地,发挥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是提高学校环境教育实践的有效手段。我们认识到环境教育要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环境教育基地还须不断完善,只有充分发挥教育资源,才能提高学校环境教育的实效。可以看出环境教育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现今小学环境教育还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一些小学教师(包括学校领导)对环境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我国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实施环境教育有助于学生道德素、科学素质的提高。环境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密切联系,爱护周围的环境是学生爱国的具体体现;环境教育要求学生正确地认识尊重客观规律,这无疑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环境教育能使学生深深懂得,人们的生活行为、经济行为必须对他人、对集体乃至对全球负责,必须对子孙后代负责。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境界、完善他们的人格;环境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可以说,环境教育为道德提供了重要契机。为此,我们教育者应充分利用好我们周围的一切可利用资源,向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一、发挥环境教育基地的作用。

开展环境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宣传教育上,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一切教育资源,以社会为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的环境保护活动,才能形成自觉保护社会资源的意识。 二、挖掘校内外各种环境教育资源作用。

学校以基地建设为抓手的环境教育新格局,还必须将校内外的一切教育资源组合起来,运用一切手段使之产生最佳的建议效果。

1、学科教学,社会生活中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充分发挥主渠道的环境教育作用。 2、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利用新教材中与环境相关的知识点把环境科学知识、环保政策法规渗透到教学中去。如语文、品社教师结合周围环境善与教材挂钩,教育学生如何爱护、保护水资源,保护农作物的生长等。

3、生活实际与学习到的知识紧密结合起来。结合讲课、看录像、讨论、调查、编写“环境小报”等方式,提高学生们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与责任感。把学科教学中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去,鼓励学生们争当“环保小卫士”。

4、组织学生中先进的小集体、发挥环境教育的功能。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要作用。在建立环境教育的基地中,我们充分发挥团委的作用,团委将环保教育基地活动作为开展“雏鹰奖章”活动的组成部分;将环境教育基地作为开展社会实践、为民服务队开展有社区服务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保证环境教育参与面的不断扩大,通过活动,使学校的环境教育活动走向群众化、经常化、制度化,青少年环保积极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

5、发挥多种教育手段的作用。在基地的教育活动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手段,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此吸引学生到基地中去参加,接受环境教育。如在寒暑期组织学生走向大自然——环保冬夏令营活动,也可采

取“考察、实验、宣传、社区服务、听课”等多种手段,都会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提高环境教育的实效。

1、提高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自觉性,由宣传型向实验型、参与型转变。由于有了环境教育的基地,学校开展环境教育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通过让学生看、听、问、动、思、讲等环节接受教育,同时,也为学生直接参与社会的环境保护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提高学生接受环境教育的积极性,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以往,在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起步阶段,学生以接受学校的教育为主,主要是靠老师进行接受教育。有了环境教育基地以后,可以提高了学生学习环保知识、参与环境保护的主动性,在基地的实践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大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面对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参与能力,深化环境教育的路还很长,困难还相当多。实施环境教育是挽救生态危机、完成环保大业、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江泽民主席在今年中央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建设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广大中小学教师应提高对环境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学习和研究环境教育方法,为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这一伟大事业尽自己的义务和职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f7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