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笔记 BNUZer 专用
更新时间:2024-06-13 23: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政治学习笔记推荐度:
- 相关推荐
? BNUZer-专用
? 一、科学的概念和特征
? (一)科学的概念:科学是一种以追求真理为目标的探索方法,或者说是学习和理
解我们周围事物的方法,它通过对客观现象的经验研究,寻找不同现象和要素之间精确、系统和稳定的关联,结果往往以理论的形式予以呈现。 (二)科学的特征
? 1. 对象的客观性:科学的对象是能够被经验证实的客观实存。
? 2. 过程的价值中立性:科学研究要摈除一切价值因素的影响与困扰。
? 3. 结果的系统性和可验证性:科学结论是一种稳定的联系,遵循着经验可证性的原
则。
(三)科学的分类
总体来看,科学分为两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社会科学是把自然科学的原则应用到社会现象研究时产生的理论体系。相对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导致社会科学长期遭受诟病:社会科学是科学吗? (四)社会科学的独特性:
? 1.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极端复杂的社会现象,这些现象不能够用试验的方法得以
重复。
? 2. 作为社会现象基础的人具有意志自由,人类行为具有多变性,所以难以对其进行
分类。
? 3. 社会科学研究难以做到价值中立。 (五)对政治学科学性的回应
? 1.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的政治现象
? 2.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符合科学的要求
? 3. 政治学的研究结果可以被经验证实或者证伪 ? 4. 政治学研究中可以做到相对的价值中立 (六)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 ? 1. 政治科学研究实然,也就是“是什么”,而政治哲学研究应然,也就是“应该是什么”。
因此,事实与价值的区别是两者最重要的区别。
? 2. 政治哲学是规范性陈述,即价值判断,其结果无法用经验来验证,所以本身无所
谓真伪。
二、政治与政治学
? (一)政治和政治学的含义:
? 政治可以被简要地定义为一群在观点和利益方面本来很不一致的人们作出集体决策
的过程,这个决策一般被认为对这个群体具有约束力,并作为公共政策加以实施。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 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 政治学是对政治现象、制度模式、政治行为的系统的和逻辑的总结,是客观政治行
为和规制模式在思想意识领域的系统反映和逻辑建构。 (二)作为统领科学(最高科学)的政治学
? 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学考察高尚(高贵)与公正的行为”,“目的是最高善,它致力
于使公民成为有德性的人、能做出高尚(高贵)行为的人”,“既然政治学制定者人
们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法律,它的目的就包含着其它学科的目的”,因此,政治学属于统领科学。 第二篇:政治学基础 壹、政治学核心理论 ? 一、经典理论
? (一)契约理论:制度体系从何而来
? 以霍布斯、洛克和卢梭为代表的学者在探讨政治制度的基础时,认为在政治社会产
生之前存在着一个自然状态,在自然状态中没有政府也没有国家,人们的行为受到自然法则的支配。但是自然状态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这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为了克服自然状态的不足,人们相互之间签订契约,把一部分权利转让给政府。因此,政府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它不能违背契约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从经济的角度理解社会的产生、发展和变革,并以这种决定论为基础建构起
一套宏大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括: ? 经济学:商品、剩余价值理论 ? 阶级学说:阶级与阶级斗争 ? 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 (三)制度理论
? 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认为,政治体系的核心功能是“为社会权威性地分配价
值”。这一功能的实现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因为制度为人的行为设定了稳定的规则。从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美国思想家十分关注制度——政府的形式结构。核心问题:什么样的制度设计才能使人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 二、当代理论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政治学研究当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 ? (一)行为主义 ? 1. 产生的背景
? 二战以后,一些社会科学研究者不满足传统政治学的成就,他们相信在政治学研究
领域必然存在一种科学化的可能的途径和方法。遵循这种方法得到的结论可以接受比较严格的检验。基于此,这些学者开始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形成了以研究人的行为为基础的行为主义研究方法。 ? 行为主义的主张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 第一,规律性:政治行为中有得以发现的类似观点,这些类似的观点可以以法则或
有解释与预测价值的理论表现出来。
? 第二,可证性:政治行为的规律性原则上应该能够参考相关的行为而得到测定。 ? 第三,技术性:获取与解释材料之方法不能视为理所当然的,它们是值得研究的,
同时需要自觉地加以检讨,改进,以及加以证实。
? 第四,数量化:记录资料以及发展结论其精确性需要测度与数量化,但不是为数量
化而数量化,而是仅在可能、有意义,以及对目标有价值时才进行。
? 第五,价值观:伦理的价值判断与经验上的解释所牵涉的是两种不同的命题,在分
析上应该加以区分。
? 第六,系统性:研究应该是有系统的,也就是说理论研究应该被视为一种有连贯性
的以及有组织的知识密切相连的部分。没有理论指导的研究可能是琐碎的,而无法以研究支持的理论是无用的。
? 第七,纯科学:在科学工作中,知识的运用和理论的了解同样重要,但是在逻辑上,
政治行为的了解与解释优先于运用政治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 第八,整合性:因为社会科学研究整个人类环境,政治研究如果忽略其他学科的研
究成果,将有消弱自身研究正确性的危险。所以,要注重不同学科的交叉借鉴。 (二)系统理论
? 系统理论用生物学的有机体论来解释政治过程,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就像生物系统
一样运作。代表人物:伊斯顿、阿尔蒙德 (三)现代化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C·E·布莱克在《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史的研究 》一书中指出:现代化过程极为复杂,人类活动的所有方面都同时经历着变革。他着重论述了五个方面的变革过程,即知识、政治、经济、社会、心理 。
从知识方面来看,“现代化最为普遍认可的方面是知识的积累以及获得它的理性解释方法,这一内容处于现代化过程的核心位置,正像灵魂内在于人体那样”,“是知识提供了进一步改善人们物质生活的机会”,“无论在制造、交通、通讯、农业还是在医药方面,新技术改变了人们管理人间事务的方式,使得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有可能期望每个人最终都能享受到适宜的食物、住宿、教育和医疗,并且能永远消除贫困”,“科学的态度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价值”,“在价值重估方面,人类的幸福应成为中心议题”。知识的传播使人类加深了对自身和社会的认识,使人具备了以更加理性和科学的态度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现代化的直接动力,随着现代化而来的是物质的极大丰富和以人为本的精神。
? 政治方面,“现代化的政治含义最明显地表现在统一制定政策,这些政策涉及公共和
私人领域”,“凭借合法制度代替个人独断是政治领域现代化的标志”,“国家首次和每一个社会成员直接相关,如果没有公民的普遍理解并接受它的统治,国家便不可能在税收、对外政策、教育、社会治安以及无数其它事务中顺利行使自己的职能。” ? 经济方面,“与专业化过程并进的是国内外贸易的扩大,从而能够把广泛的人力物力
资源整合成一个相对密切合作的经济体系”,“现代化的经济方面十分引人注目,以致许多人把它看作现代化过程决定的中心力量。然而,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代化过程的知识和政治方面”,“作为专业化发展的结果,地区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也扩大了,国内外旅行和贸易的屏障逐渐打破,这又促进了供应大众产品的大众市场的形成。”
? 社会方面,“深刻的社会变迁还伴随并补充着知识、政治和经济的现代化”,“随着职
业变化,大量人口迁向城市,在数代人的时间内,将有四分之三或更多的人生活在都市地区”,“这种趋向与人们在收入、教育和机会方面的差别缩小相联系”。“现代化也是文化普及的过程,由传统社会的少数人拥有文化转变成普遍具备读写能力”。“教育是妇女解放的首要途径,它为妇女提供了适合于他们的各种职业,同时妇女的法律和社会地位也经历了一个转变,使她们在机会和责任方面都同男性平等”,“在机械化的帮助下,社会只需少量人口生产粮食,而过去,农业是大部分人的职业”,“现代化还促进了较公平的收入分配,这不仅因为累进所得税和有关社会保障的规定有助于降低发达国家不同收入间的差别,还因为大规模生产极大地依赖于大众消费”。
? 心理方面,“个人主义超过了顺从一致而有了较高的价值,多数人都能得到向上流动
的机会,而在传统社会,他们从不曾想过要改变职业和住地,人们从传统社会大量
压抑个性的习俗和信仰中解放了出来”。
? 现代化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现代化标志着社会价值理
念、结构形式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全面转型,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社会变迁过程。 (四)理性选择理论
? 理性选择理论是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政治问题的产物。理性选择理论认为,在政
治过程中的人和市场上进行交换的人是相同的,都是理性经济人。因此,对政治过程的分析完全可以应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比如对选民投票的研究、对腐败的研究、对极体行为的研究等等。
? 代表人物:布坎南、诺斯、科斯 (五)新制度主义
? 所谓新制度主义是相对于20世纪以前的制度主义而言的。新制度主义的“新”,主要
体现在新的研究方法、对制度的重新界定以及对传统静态制度研究方法的批判性反思上。
? 代表人物:诺斯、科斯、哈耶克等。 贰、政治学的基本概念 ? (一) 权力(power): ? 1. 马克思·韦伯:“在社会交往中一个行为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其他行为者之上的
可能性。”
? 2. 拉斯维尔:“权力是施加影响力的特例:这是借助制裁(真正的或威胁性的)背
离拟行政策的行为来影响他人决策的过程。” ? (二)政治合法性( Legitimacy )
? 1.含义:合法性意指人们内心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认为政府的统治是合法的和公
正的。合法性(Legitimacy)是政治权力长期维系的基础,特别是民族国家形成以后,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成为影响一国政治秩序的关键性因素。
? 2. 马克思·韦伯关于政治合法性的分类: ? 传统型:即“永恒的昨日”,历来如此。
? 个人魅力型:依靠个人的人格魅力获得合法性
? 法理型:依靠确定的规则获得合法性 ? 3. 政府获得合法性的具体方法:
? (1)提供安全保障 ? (2)实行法治 ? (3)存续时间较长 ? (4)良好的政绩
? (5)保障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 ? (6)政府的构成方式:是否选举 ? (7)操纵国家象征 ? 4. 合法性缺失的表现:
? (1)人们对政治和法律的鄙视与冷漠 ? (2)政治不服从行为明显 ? (3)暴力冲突事件不断
? (4)警察等暴力部门规模扩大
? (5)维稳成本增加
? (6)社会成员心理失衡加剧 ? (7)政府的行政效率降低 (三)主权(Sovereignty)
? 主权是一个国家最高的、最终的和最普遍的权力或者权威。主权具有如下特征: ? 1. 从地位来看,主权是政治法律体系中的最高权力; ? 2. 从次序来看,主权是法律体系的最终决策权;
? 3. 从效力来看,主权具有普遍性,意在影响一切行为; ? 4. 从自主性来看,主权具有独立性,不依附于其它部门。 (四)权威(Authority)
? 权威是领导者获得他人服从的心理能力,它有赖于人们对职位的合法权利的服从。
权威的概念有一个基本的结构,只有当那些服从于权威管辖的人们不再对法律规定的合乎需要性加以批判并以此为基础决定服从与否的时候,一个政治权威的系统才得以存在。
(五)民族(nation)
? 1. 斯大林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
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 2. 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把民族视为“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从精神的层面
来界定民族。安德森认为所谓民族: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有限的,同时享有主权的共同体。——《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P6. 民族国家(natio-state):
? 所谓民族国家一般是指民族认同与领土边界相一致的主权国家。它产生于19世纪,
是现代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形式。
? 国家权力与占有一块领土并有着许多共同特点(历史、文化、语言)的民族的概念
合并到了一起,这就是民族国家,一个民族和政府结构(国家)的结合体。 (六)国家(state) ? 1. 国家的概念
? 国家一词可以指一种历史实体,一种哲学思想,一种人类共同体的持久形式或者一
种特定的当代现象。
? 最一般的用法是把国家等同于政治实体或政治共同体。这种共同体以不同的形式存
在于整个历史长河当中,其发展与变迁一直是人类历史的永恒话题。通常只有原始的游牧式生活方式才被排除在国家之外,因为它们缺乏固有的严密秩序,国家要求和领土之间有固定的联系。 2. 国家的要素 ? (1)领土
? 每个民族国家大体上都有明确的地理区域。当国家之间声称领土出现重叠时,其结
果通常是战争。从历史上看,多数国家和民族只是人为的,很少有天然的边界。
? 比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长期领土争端 (2)人口
? 每个国家在其疆界内都有一定的人口。理论上,它应该是具有凝聚意识和明确的民
族性的。这种凝聚意识是这个人口共同体在共同的生活与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认同倾向和向心意识。
? 试想:如果一个主权国家内部一部分人不相隶属于这个国家会怎么样? (3)独立(主权)
? 从理论上讲,国家应该是独立的,这意味着它是作为一个“主权”实体来管理自己的。 ? 支持主权独立是国家法的基本原则,也是建构平等国际关系的前提。 ? 试想:如果一个国家主权丧失,会怎么样? (4)政府
? 一个国家必须明显有一些组织以维持它的人口。如果没有这样的组织就是无政府状
态,它可能意味着领土很快就会分裂或被其他国家征服和吞并。没有政府,也就没有国家。一般情况下,政府是国家的代表,是国家权力的执行者。 ? 试想: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强有力的政府会怎么样? 3. 国家建构的危机 ? (1)认同性:
? 如果国内大部分民众不认为他们属于这个国家,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个国家出现了“认
同性危机”。这样的国家容易分裂。 ? (2)合法性:
? 合法性存在问题的容易被军事政变所颠覆。 ? 比如:伊朗、中国的晚清政权 ? (3)渗透性
? 渗透性危机意指国家实际上必须让所有人服从政府的法令,即使是在偏远的或文化
迥异的地方。比如阿富汗,政府的统治效能除了首都之外几乎不存在。
? 思考:中国当前是否存在渗透性危机? (4)参与性
? 人们接受的教育越多,就越要求在治理过程中拥有发言权。这种感觉最早是从境况
较好的和名声显赫的人那里开始的。现在普通民众对亲身参与的要求越来越广泛和迫切,伴随着这种要求而来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国家普遍权的落实。 ? 问题:你知道什么是普选权吗? (5)分配性
? 分配性危机在某种意义上永远也得不到一劳永逸的解决。它牵涉到一个经典问题
—“谁得到什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代政治体系提供了多数决定的原则,但是这很难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当多数人认为分配不均时,社会的分配原则就要发生变化。
? 思考:当前中国是否存在着分配性危机? (七)政府(Government) ? 1. 政府的概念和功能
? 政府是国家权威的代表和表现形式,它的功能包括制定法律、执行和贯彻法律以及
解释和应用法律,这些功能涵盖了广义的立法、行政和司法。 ? 思考:你知道什么是“小政府”和“大政府”吗? 2. 政府的类型
? 亚里士多德关于政府类型的分类:
? 标准:最高统治者的人数;执政的目的是为公众利益还是为私人利益 (八)权利(Rights)
? 所谓权利,就是在特定主权国家内部,由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群
体主张其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 ? 思考:你能举出公民有哪些权利吗? 叁、宪法和法治
? 一、宪法(Constitution)与宪政(Constitutionalism) ? (一)概念:
? 宪法是规定公权力的渊源、目的、功用及其限制条件的成文和不成文的原则及其规
则的极合,是政府建构的基本准则,也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所谓宪政就是严格依据宪法区分政府的运作和公民权利的治理方式。 ? 思考:世界上有没有有宪法而无宪政的国家? (二)宪法的特征
? 1. 从法学观点来看,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是基本政治规范的渊源,其它次
一级的规范无不源出于此。这是司法机关进行违宪审查的基础。
? 2. 从政治的职能的观点来看,宪法既是一部政治宣言,又是一份组织机构图表或者
“权力框架图”。
? 3. 从宪法所体现的价值来看,宪法是一个主权国家所具有的基本政治理念的极中体
现。
(三)宪法的构成
? 从行文上看,宪法一般由4到5部分组成:
? 1. 序言:宪法是一个陈述性的、不具法律意义的组成部分。序言一般包含国家的象
征(国旗、国徽、国歌)、宪法缔造者的政治理想、共同体所承载的基本价值。 ? 2. 组织机构:相当详尽的描述了各种机构的构成、产生方式、职能以及所遵循的基
本原则。比如,三权分立还是议行合一。
? 3. 权利法案:这是现代成文宪法共同拥有的部分,它详细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以
及获得权利的保证和法律对享有权利的限制。
? 4. 修正条款:当需要修改一国宪法时,这些条款规定了应该遵循的程序。这部分体
现出宪法的原则和条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理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 思考:宪法作为根本大法,为什么需要修正? 宪法举例:美国宪法 (四)宪法的目的
? 1. 表述国家的目标。
? 美国宪法序言中列举了六个目标:建立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
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确保自由的幸福。 ? 2. 形成政府结构。
? 宪法描绘了谁在政府里做什么、规定了每个部门的职权及其限制,还提供了解决冲
突的正规渠道。
? 3. 确定政府的合法性
? 宪法可以给政府打上合法性的烙印,既具有象征性,也有实际的功效。例如一个刚
刚从革命中解脱出来的国家首要的任务是召开制宪会议,制定宪法。 ? 4. 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 二战以前,各国在公民应该享有的政治权利方面存在差异,二战以后联合国通过了
《世界人权宣言》作为世界各国政府保障公民权利时的参照。 ? 思考:看了《世界人权宣言》,你有何感想? ? 5. 保护少数派团体和公民的自由
? 因为当前大多数实行民主制的国家在进行政治决策时所遵循的是多数决定的原则,
这样势必会造成多数对少数的优势。如果不设置确定的边界,可能会带来“多数人的暴政”,即多数运用人数优势任意剥夺少数人的正当权益。这种暴政比真正的暴政还要可怕。因此,各国都在宪法当中设定少数人不可被侵犯和剥夺的权利,比如:人身自由、生命、财产、言论自由等。 二、法治(Rule of law) ? 1. 法治的含义
? 法治是指法律的统治或者依照法律进行统治。 英国法学家戴雪在《宪法精义》中指出“法治”具 有三方面的特定含义: (1)排斥行使专断权力
(2)意味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味着官吏和臣民受到普通法律的同等制约 (3)公民权利和自由必须由宪政来保障
——戴雪《宪法精义》 2.法治的特征
? (1)法治的目标是保证和维护公民的权利与自由 ? (2)法治必须限制政府的权力 ? (3)法治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4)为了达到目标,法治要求按照分权制衡与民主的原则设计政治制度。 ? (5)法治要求司法独立(司法权独立、法院独立、法官独立) 3. 法治的功能
? (1)能够有效防止公权力对私权的侵害,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 ? (2)有效制衡权力,防止权力滥用
? (3)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明确的行为预期,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成员的创造力 ? (4)是政治文明发展的结果,能够有效促进现代民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肆、三种经典政权模式 一、民主制政府
? (一)民主的含义:
? 民主(Democracy)一词的原初含义是“人民的统治”。在十九世纪以前其含义是消
极的,它意味着不受限制的暴民统治,即“平民政体”。十九世纪三十年代,随着代议制和普选权的推广,民主一词才成为一种常态的国家治理模式。民主意指实行公众参与、竞选、人权和公民权的政治体系。
? 思考:1. 什么是代议制民主?2. 为什么需要代议制民主而不是直接民主? (二)直接民主
直接民主产生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当时拥有公民权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直接参与政治,享有政治决策权。民族国家产生以后,由于疆域广阔、人口众多,每个公民直接参与政治决策已经不现实,所以才出现了代议制民主,由选民选举代表代表选民参与政治,而选民则掌握着代表的控制权。代议制民主实际上是精英政治。当前在一些比较小的国家(如瑞士)或者牵涉到国家重要事务需要选民参与决策时(比如全民公决)仍然采用直接民主的形式。
(三)代议制民主
? 代议制民主是指选民不是直接统治而是通过选出的负责任的代表来履行统治职能的
制度。
? 代议制民主的特征: ? 1. 政府对选民负责
? 民主制下的决策者必须获得多数派的支持或选举中的多数票。领导人对选民负责。
选举产生的领导人如果治理不力可以被选掉。没有人天生就有权占据一个权力的位置,领导人都经过选举,并有一定的任期限制。 ? 2. 政治竞争(竞选)
? 不论是候选人还是政党,要想获得某个职位或者执掌、参与国家政权都必须经过选
民的认可,这种认可的形式就是选举。选举本身并不等于民主,而是践行民主的手段。
? 3. 权力轮替
? 没有哪个政党和个人可以锁定在执政党和某个职位上。执政党执掌政权数十年的体
系不会是真正的民主。
? 思考:权力轮替有什么好处? ? 4. 民众代表
? 在代议制民主模式下,选民选出的代表只是受托人,代表们的职责是立足于选区代
表选民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为了更好的反映选民的心声,他们必须经常和选民接触。
? 5. 多数决定
? 为了最大可能的协调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代议制民主在决策过程中采取多数决
定的原则,并形式上认为多数可以代表全体。 ? 6. 持异议和不服从的权利
? 这项权利十分重要,它为少数人的特殊利益提供了保障。因为,没有公民的不服从,
少数派的主张可能没有人听见就消失了。 ? 7. 政治平等
? 在民主制下,所有成年人(一般年满18周岁)都可以平等地参与政治。每个人都可
以竞争公共职位,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拥有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权利。 ? 思考:你怎么看待政治平等? ? 8. 大众咨询
? 大多数领导人都认识到要进行有效的治理,必须懂得民众需要什么。聪敏的领导人
不会超前于也不会落后于民意。因此,一系列测验民意的技术应运而生。有些官员特别是议员会在所在的选区设立办公室,专门倾听选民的意愿。 ? 9. 新闻自由
? 独裁者无法容忍自由的和批评性的传媒,民主制则不能没有他们。因为没有自由的、
批评性的新闻,统治者就可以掩饰错误和腐败,并怂恿人们消极的支持。 二、极权主义政府
? (一)极权主义的概念
? 极权主义政体建构在现代工业文明之上,由一个政党掌握所有的国家权力,并且试
图按照政党的价值观来重构社会并且广泛干预公民个人生活的政体模式。
? 在极权主义政体下自由消失了,公民只有形式的政治参与,参与的目的是为权力体
系提供形式化的政治合法性。 (二)极权主义国家的特征 ? 1. 一个包罗万象的意识形态
? 极权主义的意识形态是一个适用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官方学说,包括历史、经济、
未来的政治和社会发展等理论。该意识形态用是非分明的断言式词汇来描绘世界,
公民被认为不是赞成就是反对国家。该意识形态还经常指向一个人类未来将会达到的完美社会。所有公民都自愿或者被迫相信和学习这种意识形态,并把它作为解释一切政治现象的基本理论体系。 ? 2. 单一政党
? 在极权主义模式下,为了实现对社会的控制,政府通常只允许一个政党合法存在(其
他政党要么遭到取缔,要么成为执政党的一部分),该政党通常由一个人领导,并围绕他建立起个人崇拜。入党受到控制并被视为一种荣誉。政党按照等级制来组织并受到寡头的控制,它或是超越或是与政府的正式制度结合在一起。政党领袖在政府里发挥相当大的作用,而且党的干部在官僚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 ? 3. 有组织的恐怖
? 极权主义体制一般都会建立系统发达的警察系统,从肉体和心灵两方面来威吓民众。 ? 4. 传媒垄断
? 在极权主义国家,传媒的主要功能是向人民灌输官方意识形态,并增进该体系在英
明领袖领导下一片大好的感觉。任何来自外部的挑战都被排斥出大众传媒之外。在这样的国家,传媒一般都是国有。 ? 5. 武器垄断
? 政府完全垄断武器,这样可以保持对民众的绝对优势。 ? 6. 经济管制
? 在极权主义国家,经济作为实现宏伟意识形态目标的重要手段,受到政府的直接管
制。自由市场要么空间被压缩要么遭取缔,取而代之的是大规模公有化和国家直接经营。
? 7. 右翼极权主义(民粹化极权主义)
? 右翼极权主义并不想要革命,它的目标是强化现存的社会秩序并为国家带来荣耀。
它企图消灭那些被认为是外来的劣等的人,如希特勒要消灭犹太人和吉普赛人一样。 三、权威主义
? (一)权威主义的概念
? 权威主义是介于民主主义和极权主义之间的一种政体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权由
一个小极团(政党、独裁者或军队)统治,公民只有最低限度的自由和政治权利。权威主义政权反对个人自由而更偏爱命令、服从和秩序。 ? 权威主义和极权主义不同,一般出现在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 伍、意识形态
? 一、意识形态的概念 二、主要的意识形态(看书)
(一)古典自由主义(二)现代自由主义(三)现代保守主义(四)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五)社会民主主义(六)共产主义(七)民族主义(八)法西斯主义(九)社群主义 三、现代意识形态
(一)新保守主义(二)自由至上主义(三)女权主义(四)环保主义(五)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第三篇:政治文化 壹、政治文化
? 一、政治文化的概念
? 1. 阿尔蒙德认为,所谓政治文化是指被内化(internalized)于该系统居民的认知、
情感和评价之中的政治系统。政治文化分为村民文化、臣民文化和公民文化三种类型(因翻译不同,教材中称为参与型、从属型和教区型政治文化)。
? 2. 西尼·维巴认为,政治文化可以定义为“由来自经验的信念、表意符号和价值观组
成的体系,它规定了政治行为发生的环境。”
? 总体来看,政治文化就是关于政治的“集体记忆”。 ? 思考:政治文化和其它文化形态有什么区别? 二、政治文化与民意
三、主流政治文化和政治亚文化 ? (一)主流政治文化
? 一个国家当中大多数人认同的较为核心的文化形态就是主流政治文化,一般而言,
主流政治文化在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人们解释政治现象,开展政治行为的重要参照。在一个常态的国家当中,主流政治文化是区分本国和它国的重要依据。 (二)政治亚文化
? 那些处于政治文化体系的边缘,与主流政治文化所体现的价值理念不相一致的文化
形态被称为政治亚文化。政治亚文化是一国政治文化整合能力下降的结果。在亚文化非常明确的地方,政治体系有可能受到威胁。 ? 思考:中国存不存在政治亚文化? 贰、政治社会化
? 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 (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 1. 有代表性的定义
? (1)伊斯顿: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学习政治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 (2)格林斯泰因: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塑造其成员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 (3)兰顿: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代传方式
? (4)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维持和变迁的过程。 ? 2. 政治社会化的概念
? 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
力,形成还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过程。 (二)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 1. 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从事政治实践的过程 ? 2. 政治社会化使人们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
? 3. 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认识政治和政治文化的传习过程的统一
? 4. 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主客观相互作用和不同政治社会化阶段相互作用的过程 二、政治社会化的媒介和影响因素 ? (一)政治社会化的媒介 ? 1. 家庭 ? 2. 学校 ? 3. 伙伴群体 ? 4. 大众传播媒介 ? 5. 社会政治组织 ? 6. 政治实践
(二)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 1. 利益因素 ? 2. 政治权力因素 ? 3. 政治权利因素
? 4.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 5. 社会文化因素 ? 6. 政治事件
? 7.政治社会化媒介的作用方式 三、政治社会化的类型和作用 ? (一)政治社会化的类型
? 1. 直接的政治社会化:指人们通过直接的、公开的、明确的方式接受政治知识和政
治训练,形成政治人格。
? (1)政治模仿:指社会成员接受他人的政治价值、政治信念,模仿他人的政治行为
方式和政治态度。
? (2)政治教育:是人们直接获得政治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方式 ? (3)政治训练: ? (4)政治实践: ? 2. 间接的政治社会化
? (1)人际转移:受到人际交往的影响 ? (2)价值转移:受特定价值体系影响 ? (3)规则转移:受制度体系影响 (二)政治社会化的作用
? 1. 赋予个人以特定的政治人格和政治能力,使之适应、参与乃至改造社会政治生活 ? 2. 维持、改变和创造社会政治文化 ? 3. 维持或改变政治体系 叁、民意与政治
? 一、民意的概念和特征
? 民意是一国公民对流行的、特定的问题和事件以及特定政府和政治现象的理解和反
应。相对于政治文化,民意具有暂时性、相对性和目标指向性等特点。 二、民意的影响因素(看书) (一)社会阶层 (二)教育 (三)地域
思考:中国存在地域影响民意的现象吗? (四)宗教
思考和讨论:什么是宗教?你怎么看待宗教? (五)年龄 (六)性别 (七)种族群体 三、民意调查 ? (一)概念
? 所谓民意调查是指应用现代统计学知识和科学的调查方法来了解民众对某一特定问
题或者某一种现象的意见和观点的操作技术。 (二)民意调查的技术 1. 选择样本 3. 设计问题 4.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把民意调查所得到的问卷或者数据输入电脑,通过特定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
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 第四篇:大众传媒 壹、政治沟通及其作用 ? 一、政治沟通
? 所谓政治沟通是指不同政治主体在政治运作过程中所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互换。通过
政治沟通,民众能够实现政治信息共享以及就特定的问题达成相对稳定的看法和意见。
2. 政治沟通的功能
? (1)促进政治信息的传播
? (2)有利于政治精英了解社情民意 ? (3)有利于民众有效地监督政府 ? (4)有利于不同观点的交流 ? (5)促进政治系统的良性运转 贰、大众传媒
? 一、传统媒体(看书)
? 1. 报纸2. 广播3. 通讯社4. 电视:巨人 (二) 新兴媒体:互联网
思考:1. 为什么互联网对非民主制国家具有颠覆性? 2. 你认为互联网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第五篇:政治组织 壹、政治社团
? 一、政治社团的含义
? (一)含义:政治社团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
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社会团体。 ? (二)政治社团的特征
? 1. 政治社团的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具体
? 2. 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按照特定规则形成的政治组织。
3. 政治社团参与政府的政治过程,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修订和实施 ? 4. 政治社团是群众性政治组织 ? (1)成员构成具有群众性 ? (2)服务于特定的群众利益
? (3)目标、方针、活动方式及内部组织构成均由该社团的群众自己通过一定的程序
和规则决定
? (4)与特定群众有着直接和广泛的联系 二、政治社团的类型
? (一)政治社团的分类
? 1. 按照政治社团所维护和追求的利益
? (1)维护和追求特殊利益的政治社团 ? (2)维护或追求公共利益的政治社团 2. 按照政治社团成员的特定社会特征划分
? 工人、农民、农场主、教师、学生、有色人种、妇女、青年、退伍军人等 ? 3. 按照自主程度划分
? 完全自主的社团 ? 依附性社团
? 相互合作的政治社团
? 4. 按照政治社团的法律地位划分: ? 合法性社团、非法性社团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利益集团
? 利益集团是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社团的主要形式,意指那些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
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而以压力方式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修订和实施的政治性社会团体。 ? 特点:
? (1)数目和种类众多(2)活动范围广泛 ? (3)相互之间利益对立,相互排斥 ? (4)具有特定的法律地位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社团 ? 1. 工会
? 2. 青年组织:共青团、中国青联、中国学联 ? 3. 妇女组织 ? 4. 工商联
三、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 (一)政治社团的作用方式
? 1. 由政治社团代表或专职院外活动人员直接对参与决策的人进行游说 ? 2. 为政府公共决策人员提供信息和情报
? 3. 举行与官员、议员沟通人际关系的社交活动 ? 4. 支持政府官员及议员的竞选活动。 (二)政治社团的作用 ? 1. 象征功能 ? 2. 意识形态功能 ? 3. 政治沟通功能 ? 4. 政治社会化功能 ? 5. 政治表达功能 贰、政党
? 一、政党的含义
? (一)政党的概念和特征
? 现代意义上的政党(Party)产生于西方,意指部分而非全部,引申为社会一部分人
组成的团体或组织。 ? 1. 政党的含义:
? (1)英国政治学家艾德蒙-伯克:政党是人们在共同商定的某种原则下联合起来促
进国家福利的社会团体。
(2)美国学者L-D-爱普斯坦:政党是松散的组织,以特定的标签(名称)选举政府官员为目标的组织 (3)《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政党是为谋求官职而建立的组织。
(4)美国学者杰弗里-庞顿和彼得-吉尔:政党提出全面的政治纲领,意图控制政府。 ? 我们的定义: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为实现某些政治目的,
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保持政权或影响决策而建立的政治组织。
2.政党的特征
? (1)反映一定阶级或者阶层的利益。
? (2)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政治目标。这是政党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主要标志。 ? (3)以谋取政权和掌握政权为主要目标。 ? (4)有系统的组织机构和组织纪律。 3. 现代政党产生的基础 ?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为现代政党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 ? (2)代议制的确立,普选权的扩大为政党的产生奠定了政治基础。
? (3)19世纪以来,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传播和理性多元主义意识形态为政党的诞
生典型了思想基础。
? (4)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社会结构多元化为政党的产生奠定了社会基础。 (二)政党的类型
? 从政党的社会基础、意识形态、纲领政策、参政方式、法律地位、阶级属性等方面
入手,可以把政党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1、以政党的纲领政策为标准:自由党和保守党。自由党是指19世纪欧洲国家产生
的一类政党,他们支持宪政、议会政府和世俗国家;强调政治自由、人权和立宪政府。在经济上坚持古典自由主义市场经济。
保守党通常是指在传统社会结构受到新兴资产阶级挑战时产生的政党,大体上包括对神的信仰,对社会信仰和社会分层的支持,尊重传统和主张通过渐进的方式实现社会变革。 2、以政党的组织结构及其社会基础为标准:干部型政党和群众型政党。法国学者迪韦尔热把所有的政党分为三类:群众型、干部型和信徒型。群众型政党追求数量尽可能多的成员,开放性的吸收党员。干部型政党则从积极分子或精英人物中选拔成员,组织性较高。信徒型政党则是指极权主义国家的政党,以领袖为核心安排组织结构。
? 3、以政党的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为标准:左翼、中间、右翼政党或政党联盟。左翼
政党一般指政治上激进或革命的政党或派别,一般敌视私有制、强调社会平等,主张以暴力推翻现行制度。右翼政党一般指观点和主张与左派对立的政党,反对激进变革那些主张取消一切政党活动自由和公民权,实行公开恐怖的独裁统治的政党被称为极右翼政党。中间派政党介于两者之间,如绿党、自由民主党等。 ? 4、以政党是否执掌政权为标准:执政党和在野党(反对党)。在议会内阁制国家,
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为执政党,执政党也可以是政党联盟。在总统制国家,由于实行分权制衡,总统所属政党和议会多数党可能不一致。
? 5、以法律是否承认为标准:合法政党和非法政党。合法政党指政党的组织活动受到
本国宪法和法律的保护。非法政党指被法律禁止,其组织机构和活动通常处于秘密状态,目的往往是推翻现实政权。
? 6、以政党的阶级属性为标准: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
? 7、以活动范围为标准:地区性政党和全国性政党。地区性政党主要代表地方利益,
在某一地域活动。
二、政党的法律地位及其作用 ? (一)政党的法律地位
? 二战以后,西方国家吸取法西斯主义政党的教训,开始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政党行为。
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宪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政党予以规范:
? 1. 关于政党的地位:1948年意大利新宪法49条规定,“全体公民有自由第组织政党
之权利”,1958年法国宪法规定“各政党和政治团体可以自由的组织起来并开展活
动。”1949年德国基本法规定“各政党建立是自由的。”
? 2. 关于政党的组织原则:1958年法国宪法第4条规定:各政党应遵守国家主权原则
和民主原则。德国基本法第21条规定:政党的内部组织必须符合民主原则。
? 3. 关于政党的作用:1958年法国宪法第4条规定:各政党和政治团体协助选举表达
意见。1948年意大利新宪法第49条规定:政党是为了确定国家政策方面以民主方式进行合作。德国基本法第21条规定:各政党应互相协作以实现国民的政治愿望。 (二)政党的作用
? 1. 反映和聚合民意,整合政治体系。
? 首先,作为政治利益的代表者,正当需要反映和表达其所代表的比较广泛的政治阶
级和团体的需要。
? 其次,作为利益聚合者,政党聚合的是众多利益集团联盟或阶层的利益,通常是全
局性的利益。
? 2.动员和发展政治力量,组织竞选以获取或参加国家政权。
? 首先,为实现获取或维护国家政权的目的,政党不仅需要为选民提供政策选择和治
国方案,还必须提供本党执政人员。
? 其次,政党必须通过赢得选举获取或参与政权。 3. 执掌国家政权,影响国家立法、行政和司法过程。
? 首先,政党通过选举活的议席,通过立法程序将本党纲领和意志上升为国家法律。 ? 议会党团一般指议会中通常由同一政党议员组成,以统一本党议员在议会中的行动
为目的的政党机构。议会党团的主要职能:参加选举议长,选举或分配各常设委员会委员,协助议长确定议事日程,研究本党议员的投票立场以及统一本党议员的行动等。
? 其次,通过选举获得行政组阁权,使本党骨干担任政府部长或要职,忠实地执行党
的政策和主张。
? 第三,间接影响国家司法权力,维护政党的统治利益。 三、政党制度
? 一)政党制度的涵义
? 政党制度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 广义政党制度:指一个国家关于政党的各项制度规范的总和,包括国家对政党的政
治地位、活动规范和执政参政的法律规定,事实上形成的政党执政参政方式、党际关系、党团关系,政党自身的组织原则和组织体系等。
? 狭义政党制度:指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合法方式,包括一党制、两党
制、多党制。
(二)政党制度的分类
? 按照一国较长时期内执政党的数目划分可以把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分为一党制、两
党制、多党制。
? 一党制:中国、朝鲜、前苏联1955—1993年日本自民党长期执政 ? 两党制:英国(工党和保守党)、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
? 多党制:法国(社会党、共产党;保卫共和联盟、民主联盟;国民阵线或民族阵线) ? 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社会民主党、自由民主党、绿党) ? 意大利(天主教民主党、社会党、左翼民主党或共产党、社会运动、自由党等) (三)一党制及其比较分析
? 概念:一党制是指一个国家较长时间内由一个政党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从执政党
与其他政党的关系来看,一党制可以分为一党独裁制和一党多元制。
? 1. 专制的一党制或独裁的一党制
? 专制的一党制是指一国法律只允许一个政党合法存在和执政,或者执政党宣布其他
政党的存在非法并予以取缔或迫使其开展地下活动。 (1)法西斯一党制 ? 特点:
? 第一,法西斯党通过颁布非常法令或采取其他强制性手段,禁止其他政党活动,或
者采取吞并、解散其他政党,从而是其他政党转入地下或流亡国外。
? 第二,实行党政合一或者以党代政,即党的机构和国家机构合二为一,或者党的机
构替代国家机构行使权力,党的领袖兼任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最高统帅。 (2) 亚非拉国家的一党制
二战以后,亚非拉许多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为了恢复国内秩序发展经济,许多国家实行了一党制,从而确保了国内政局的稳定,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90%以上的国家实现了从一党制向多党制的转变。 2. 民主的一党制或一党独大
? 民主的一党制是指国内有多个政党合法存在并允许各政党合法竞争,但实际上只有
一个政党能单独执政,其他政党无力与之竞争和分享政权的政党制度形式。 (1)日本的一党多元制
? 二战后,日本成立了自由党和民主党两个保守党,1955年在财界的要求下,两党合
并成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1955—1993年,自民党垄断政坛38年。在此期间,日本社会党、共产党等革新势力和公明党等中间势力长期处于在野状态。
? 一党独大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的政局,为日本的重新崛起打下基础,但难以
抑制腐败。
? 当前日本政坛上活跃的政党主要包括:自民党(1955)、民主党(1998)、公明党(1964)、
共产党(1922)、社会民主党(1945)、保守党(2000)。 ? 目前日本政党的特点:
? 第一,自民党单独组阁的时代大势已去。
? 第二,随着1993年日本选举制度的改革,日本政党加快了联合进程,各政党开始组
成政党联盟。
? 第三,政党体制呈现明显的过渡性。 (四)两党制及其比较分析
两党制是指一个国家中两个代表不同政治集团利益的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获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者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的方式,轮流执掌国家政权、组织政府、行使国家权力的政党制度。目前实行两党制的国家主要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自由党和保守党或进步保守党)、澳大利亚(工党和自由党)等国家。 两党制的特点:
1. 两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长期居统治地位,都具有单独执政的实力,其他政党无法与之竞争。
? 2.两大政党势均力敌,轮流执政。
? 3.两大政党通常是一党执政,一党在野,相互攻击,相互挑剔。
? 4.定期的议会和总统选举为两大政党和平交接权力提供了合法的途径。 1. 英国两党制的形成和演变
? 两党制最早产生于英国,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两党制的萌芽时期:17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
? 17世纪中期,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在议会内部形成了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
政治派别。1679年,议会就詹姆斯公爵(后来的詹姆斯二世 )王位继承权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反对詹姆斯公爵有王位继承权的议员们被政敌斥为辉格(Whig,苏格兰强盗),赞成詹姆斯公爵有王位继承权的议员们则被对方骂作托利(Tory,爱尔兰信仰天主教的歹徒)。以后两派逐渐以此自称,形成两个政治派别。辉格党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主张限制主权,提高议会权力;托利党代表地主贵族利益,维护君主特权。
1688年,两党由于一致反对詹姆斯二世而走向合作,共同以政变方式发动“光荣革命”。辉格党在政变中起了主要作用,政变后成为执政党。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托利党人成分逐步发生变化,辉格党内的部分土地贵族、银行家、军火商和官僚政客加入托利党,使该党实力增强,而辉格党因其分裂逐步丧失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统治地位 第二阶段:两党制的形成时期: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
1832年选举改革以后,扩大了普选权。为争夺选民,获取议会多数,两党竞相发展自己的议会外组织,建立选区协会,作为竞选机构。随着议会和两党制的确立及发展,两党在19世纪中叶都成为有严密的中央和地方组织的全国性政党。 第三阶段是现代英国新的两党制确立时期:20世纪初至今
19世纪末、 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被垄断资本主义代替后,保守党逐步由土地贵族的党变为垄断资产阶级的党。与此同时,自由党逐步衰落,该党主张的自由贸易政策使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大批工业资本家转向保守党。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人队伍的不断壮大,工党崛起。从此开始了工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的历史。
英国两党制的特点: ? 英国两党制的特点:
? 第一,两党议会内党组织均由领袖和议会党团组成,是党的领导和决策机关。 ? 第二,两党议会外党组织均由中央事务机构和选区基层党组织组成,主要为议会内
党组织服务,执行议会内党组织的方针和政策。
? 第三,由于受单一制、议会内阁制和不严格的分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英国两党组
织较为严密,权力比较集中,有较为严格的党纪约束。 2.美国的两党制
? (1)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两党制的萌芽阶段(1787-1824年)
? 1787年围绕宪法形成以汉密尔顿联邦党人和以杰佛逊为首的反联邦党人。后来杰佛
逊的支持者们自称民主共和党人,1800年杰佛逊当选总统,联邦党日渐衰落。1816年大选失败后退出政治舞台。直到19世纪20年代民主共和党成为唯一执政党。 第二阶段:两党制形成阶段(1828-内战前夕)
? 1828年大选,民主共和党分裂为民主党和国民共和党,国民共和党于1834年改称
辉格党。两党都逐步建立了全国代表大会制度,由此提名总统候选人,此外还建立了全国和州的党代会,这标志着两党制初步形成。民主党和辉格党开始轮流执政。 第三阶段:内战结束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内战前夕两党发生演化,北部辉格党和北部民主党联合组成共和党,南方辉格党和南方民主党组成民主党。两党制格局最终形成。1874年,美国著名画家汤姆斯·纳斯特创作了一幅政治漫画,用驴表示民主党,用象表示共和党。从此,驴和象便成了两党的标志。每当大选之年,两党分别以这两种动物作为自己的党徽进行竞选,故被世人称为\驴、象之争\。
(2)美国两党制的表现形式
? 第一,不存在执政党与在野党的严格区分,一般以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的政党为执政
党,失败者为在野党或者反对党。国会议员选举与此无关。
? 第二,政府的组成不决定于政党在国会中议席得多少,而是取决于总统的选举,但
部长等高级官员的任命需参议院批准通过。
? 第三,政府更迭不取决于国会选举,而决定于总统选举。 ? 第四,两党壁垒并不森严,两党的社会基础没有明显的差异。 (五)多党制及其比较分析
? 多党制是指一个国家中由多个政党竞争国家政权,多党轮流或联合执政的政党制度。
与一党制相比,多党制有以下特点:
? 第一,由于选举中多党角逐,无一政党能具备单独长期执政的实力,因此通常由几
个政党或政党联盟联合执政。
? 第二,多党制通常是实行比例代表制,有利于多党联合轮流执政。
? 第三,在多党联合执政的情况下,一旦某一政党退出执政联盟,容易导致内阁倒台,
若政党分歧较大,容易造成政权频繁更迭。 1.多党制的基本类型:
? (1)左右两翼政党或政党联盟主导型多党制
? 这种制度是指在一个国家之内存在数目众多的政党,并且各政党都不具备单独执政
的实力,为了赢得选举,各政党往往以左右两翼政党为基础形成阵营分明的政党联盟,由两大政党联盟轮流执政或者由两大政党联合独立的第三党轮流执政。
? 法国属于典型的左右两翼政党联盟主导型多党制。1986年和1993年法国出现左右
共治的局面,即左派的总统和右派的议会、总理共存的局面。
? 德国也是典型的左右两翼政党主导型多党制,基民盟/基社盟 、社民党、自由党、
绿党等。
德国多党制长期稳定的主要原因:
第一,有比较完备的法律规范政党行为。 ? 第二,比例代表制和符合选区制相结合的选举制度以及进入议会5%的门槛条款把较
小的政党排斥出议会体制。
? 第三,议会共和制政体使执政联盟不仅控制政府,而且占据议会多数席位,这种体
制有利于维持政局稳定。
? 第四,各执政联盟在主要问题上看法趋于一致,政策较为稳定。 (2) 粉碎化的多党体制
? 是指国内多个政党势均力敌,无一政党能在选举中长期保持绝对优势,因此,往往
由其中某一大党联合不固定的小党联合执政或者由选举中胜出的多个政党结成不稳定的政党联盟联合执政。
? 大多数欧洲国家实行这样的政党制度。典型的意大利。 二战后意大利政党制度的特点:
? 第一,政府更迭频繁。1945年-1997年的55届政府中,每届政府的平均寿命只有10
个月,其中最长者2年,最短者9天。 ? 第二,组阁难,执政更难。
? 第三,政局比较稳定。原因:法律较为健全,天民党长期处于多党联合政府的主导
地位,即使政府更迭也不会造成政策较大变动。 (六)当代西方国家政党制度的发展趋势 ? 1. 一党多元制逐渐式微。
? ? ? ?
2. 在实行多党制的国家中,多党逐步联合并向两翼集结的趋势增强。 3. 政党的某些传统功能有所消弱
(1)西方国家的政党的阶级界限日益模糊,主要的政策存在着趋同的趋势。
(2)现代传媒的兴起,政党在选举中的作用在下降。典型的标志是西方各国出现了独立候选人。
? 尽管如此,政党制度依然是西方民主制度的重要支柱。 叁、选举制度
一、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原则 ? (一)选举制度的概念
? 选举制度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关于选举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原
则、程序与方法,是各种选举法律规则的总称。
? 选举制度古已有之,现代选举制度是随着“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思想的传播以及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而兴起的。在当代西方国家,选举制度已经成为立法机关和政府合法存在的重要依据,成为表达和诉诸民意的最有效的形式之一。 ? 可以说,现代选举制度形于英,成于美,定于民。
? 1430和1445年的英国立法规定,平民院在各地区的选举人资格应当是长期居住,
并拥有年收入不少于40先令的自由土地占有者,被选举人则只能是骑士以上的士绅。市民代表的候选人必须拥有一定的财产以及定期缴纳一定限额的税,这成为现代选举制度的萌芽。
? 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标志着现代选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 此后,西方国家选举制度逐渐克服各种弊端,不断得到完善。直到20世纪70年代
以后,各国的选举制度把选举人的年龄下调为18周岁。 ? (二)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初期,选举制度存在很大局限性,如选举产生的议会代表不具有
普遍的代表性,选举方式不合理,广大民众被排斥在选举制度之外等问题。随着民主政治实践的深入,选举制度逐步完善,逐渐形成了一些列重要的选举原则。 ? 1. 普遍选举权原则
? 普遍选举权原则是指每个享有国家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人都拥有选举和被选
举的权利。
? 这条原则是针对资本主义初期普遍存在的有限选举权提出来的。当时西方国家选举
法存在对选民资格的限制性规定,其中最重要的是财产限制、
? 性别限制、受教育程度限制以及种族限制等,财产限制是最根本的限制。
? 1711年英国立法规定,议会当选议员必须是每年拥有300-600英镑的土地收入或不
动产,并且年满21周岁的男性白种纳税人。据统计,但是符合条件的选民仅占全国成年男子的5%。
? 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民主制的惯性促使民众展开持续不断的争取普选权的斗争: ? 1832年英国进行了第一次选举制度改革,部分的取消对财产的限制,把选民人数扩
大为成年男子的1/7。1836-1848年英国爆发了工人“宪章运动”,提出普选权的口号。1867年,英国再次进行选举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对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规定凡在城市居住并有能力缴纳直接税或者一年内可支付10英镑以上房租者拥有选举权。从而使英国选民人数扩大到全国总人口的1/10,达到250万人。1884年英国再次进行选举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对选民的资格要求,是选民人数扩大到约500万人。1918年,英国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再一次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限制,使全国绝大部分年满21岁的男性公民获得选举权,同时规定年满30周岁拥有(或其丈夫拥
?
?
?
? ?
? ?
?
? ?
?
有)年收入5英镑以上者具有选民资格。1928年,英国降低了女性选民的年龄,使之获得与男性选民相同的选举权。1969年,英国选民的年龄被降到18周岁,真正实现了普遍选举权的原则。
法国早期的选举制度也对选民规定了严格的财产资格限制。1791年宪法将公民划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所谓积极公民是指拥有一定住所并具有一定纳税能力的人,可通过间接选举的方式选出法国国民议会议员;消极公民是指被雇佣劳动者或处于被奴役地位的人,他们不想有选举权。雅各宾派专政时期,规定年满21周岁的男性公民享有选举权。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后规定,每年缴纳300法郎直接税者才享有选举权,每年缴纳1000法郎直接税者才能被选举为议员,据统计,当时有选举权的公民人数只占法国男性公民的1/6。1848年革命以后,规定凡年满21周岁的法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凡年满25周岁的公民享有被选举权。1851年拿破仑三世建立帝国选举停滞。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恢复了有限的选举权,规定年满21周岁的男性公民拥有选举权。1946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正式赋予女性选举权。直到1974年,法国才将选民的年龄限制从21岁降到18岁。
美国建国初期,各州普遍规定了拥有一定财产的白人成年男子享有选举权的制度,直到19世纪30-60年代才开始逐渐取消对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1920年,美国国会通过19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妇女享有选举权。1870年国会通过第15条修正案,规定不得因种族、肤色或曾为奴隶而被拒绝或剥夺其公民的选举权,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美国仍然有很多州以限制黑人选举权为目的的措施,如黑人选民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选举税(即“人头税条款”),或规定黑人选民在进行选民登记时要接受某种形式的文化测验(即“文化测验条款”),还有的州规定只有1867年1月1日开始享有选举权的人及其后代才有选举权(即“祖父条款”)等。20世纪50-60年代,美国黑人爆发了民权运动,国会于1964年通过第25条修正案,取消缴纳人头税的规定;1970年通过法案取消了文化测验的规定。1971年,宪法修正案将选民的年龄从21岁降到18岁。 2. 平等选举权原则
平等选举权原则是指每个公民所投选票具有同等的价值,同等数量的代表必须由同等数量的选民选举产生。平等选举权原则通常被称为“一人一票”、“每票等值”。这一原则针对的是西方国家选举制度中曾经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西方国家国家选举制度中曾经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议会议员名额分配不均,产生议员的选区不是按照人口比例进行划分,每个议员代表的选民人数不均等,议会中不能充分反应全国各地选民的人口数量,从而不能有效体现不同选民的利益层次。
如英国在1832年选举制度改革以前,议席分配极不平衡,某些传统的农业选区已经衰落,人口大量减少,但仍然保留较多议席。相反在城市人口不断增长,议席却没有相应的增加。
(2)每个选民所投选票价值不一样,事实上造成选民权利的不平等,并产生不公平的选举结果。
英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等级投票制度,即按照选民纳税多少排列顺序,并分为三个等级。每个级别的纳税额总数是全部选民纳税额总数的1/3。因此,纳税较多的选民所组成的级别人数少,纳税少的阶层人数多,从而导致每个选民实际价值的差别,纳税少的代表性小于纳税较多的选民。
此外,英国选举史上还存在“复选制”,该制度规定,在同一次选举中,拥有固定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产的选民除了
可以在其居住的选区投票外,还可以在其所在地或营业地所在选区再次投票。牛津、剑桥大学的学生可以分别在其住所选区和大学选区进行投票。据统计,在这种制度下,有些选民一次选举可以投票最多达到数十次。1948年复选制才被废除。
(3)选区人口比例不均衡,造成选民手中的选票的价值差异,使选举产生不平等的结果。
一些政党为了长期执政,运用权力手段进行选区划分,从而造成有利于本党胜选的选民分布结构,这被称为“选举地理学”。这会导致因选区划分不规则而造成选举结果不公正的局面。 3. 直接选举权原则
直接选举权原则是指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议会议员或国家公职人员。
实行直接选举的目的是为了公正、准确的表达和实现选民德意志,促使选举的结果能够有效反应选民意愿。相对于间接选举,直接选举更能充分表达民意,从而避免产生选举结果与选民意愿不符的局面。 4. 秘密投票原则
秘密投票原则指选民遵循有关选举法规定,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选票并进行秘密投票,选票不向他人公开。实行秘密投票制是为了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侵犯,促使选民真实表达意愿。
在资本主义初期,普遍存在公开投票的制度,就是在公开的环境下选民公开表达自己的投票意向,如举手表决、欢呼表决。实践证明公开投票避免明显。 二、西方国家选举方式—竞选 (一)竞选的概念和基础
概念:竞选是一种选举方式,是指候选人及其政党在选举过程中为了赢取选民的选票,通过种种努力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展现自己的政治领导力,与其他候选人形成一定的政治竞争。 竞选制度存在的基础:
第一,市场经济造成的利益多元化是竞选制度存在的经济基础。 第二,多党政治的现实存在是竞选制度形成的政治基础。
第三,社会利益多元化造成的多元政治文化是竞选制度的文化基础。 政治文化是指公众普遍的政治价值取向及其意识形态。 (二)竞选的主要环节 1. 竞选宣传
竞选宣传是竞选活动中重要的过程,主要是围绕候选人的政治纲领、工作能力、道德品格和外在魅力等因素进行的包装和宣传活动。 竞选宣传的条件:
第一,要有言论自由的公民权利保障; 第二,要有新闻自由的法律基础; 第三,需要金钱的支持。 据统计,2004年美国总统竞选经费高达40亿美元,2008年总统竞选经费24亿美元,其中近10亿为财政拨款。被誉为最“烧钱”的政治活动。 2. 竞选班子
班子成员大致包括这样一些成员: 第一,候选人的政治知己; 第二,一般工作人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义务主选人员; 第四,“竞选咨询专家”。 3. 竞选经费 经费来源:
第一,选民捐助;各国对选民捐助有明文规定,如美国2002年《两党竞选改革法》规定选民在一次竞选活动中向联邦候选人的捐助不得超过2000美元,两年期间向所有联邦候选捐款不得超过95000美元。 第二,国家财政拨款。
随着竞选费用的增加,西方国家纷纷向候选人直接拨款。 第三,候选人个人支出。
比如1996年独立候选人佩罗为竞选花费2亿美元个人财产。 第四,以政治行动委员会的名义公开募捐。
政治行动委员会是专门负责募集竞选捐款的组织,并向所有联邦候选人提供资金。 第五,捐助“软钱”。
“软钱”相对于“硬钱”而言,硬钱是指受国家选举财务法约束的竞选资金,软钱是指不受法律约束的资金。比如美国虽然对给予候选人的捐助进行了限制,但是允许向政党捐助。2002年开始限制。 4. 竞选规则
为了确保竞选的进行西方国家都有一套完整的规则规范竞选行为。 选举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竞选费用不断攀升。
美国总统选举经费:1996:18亿、2000:30亿、2004:40亿、2008:24亿。 第二,存在消极竞选的问题。
消极竞选是指候选人在竞选中不是以自己的政策主张、领导才能吸引选民,而是以批评竞争者为主,甚至采用诽谤、侮辱型的语言进行攻击、中伤,从而做出有悖于公平、公正竞选原则。
第三,候选人政治“作秀”问题突出。
政治作秀是指候选人为了赢得选票,在竞选过程中,想方设法做出各种诱惑人心的政治承诺,或故意做出亲民的举动,甚至利用政府财政预算对选民施以物质贿赂的行为。
三、西方国家选举的类型
就选举对象而言,选举分为立法机构议员选举,国家元首和政府领袖选举。就选民参加的范围来看,有全国性选举,也有地方性选举。就选举时间来看有中期选举和大选,就选举程序而言分为预选、正式选举和补选。 (一)大选
在西方国家,大选是指选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代表或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选举,也是产生执政党的选举。
英国的大选是议会下院议员的选举,根据1911年议会法规定,议会下院每5年举行一次大选。议会被解散的情况下提前举行大选。美国大选即总统选举。 (二)中期选举
美国每2年举行一次国会议员选举,称为中期选举。中期选举选出众议员和1/3的参议员。 (三)预选
预选是美国总统选举中的特殊环节,20世纪初成为一项制度,是指在州的范围内由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举行的选举本党总统候选人或出席本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活动。目前,美国有3/4的州通过预选选举总统候选人。 (四)总统选举
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总统选举就是大选,决定着国家执政党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比如,美国总统、法国总统、俄罗斯总统选举等。
美国总统选举是间接选举,选民首先选出“选举人团”,再由选举人团投票选出总统。按照宪法规定,选民投票时,不仅要在总统候选人当中选择,而且要选出代表50个州和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简称华盛顿)的538名选举人,以组成选举人团。总统候选人获得超过半数的选举人票(270张或以上)即可当选总统。 全国选民投票在选举年11月份第一个星期一的次日举行。所有美国选民都到指定地点进行投票,在两个总统候选人之间作出选择(在同一张选票上选出各州的总统“选举人”)。一个(党的)总统候选人在一个州的选举中获得多数取胜,他就拥有这个州的全部总统“选举人”票。全国选民投票日也叫总统大选日。 (五)议会选举
在实行议会制的国家,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议会(下议院)的选举是决定国家执政党的重大选举—大选。
半总统半议会制国家议会选举可能会出现议会多数党和总统所在政党不一致的状况,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形成“共治”的局面。
法国第五共和国期间,一共经历过三次“左右共治”。1986—1988年,总统是来自左翼社会党的密特朗,总理是来自右翼共和联盟的希拉克;1993—1995年,总统是左翼社会党的密特朗,而总理是来自右翼共和联盟的巴拉杜;1997—2002年,总统是来自右翼共和联盟的希拉克,而总理是来自左翼社会党的若斯潘。 (六)地方选举和州选举
在西方国家,与中央政府选举相对的还有地方选举和州选举。在单一制国家,省、市、县、镇级别的政府被称为地方选举;在联邦制国家,联邦组成单位一级的政府、议会选举称为州选举,州的下级政府选举则称为地方选举。 地方选举一般分为议会选举和行政长官选举。 四、选举组织
选举组织是指具体主持、办理国家选举事务的专门机构。选举是重要的政治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公众实现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有效地组织选举活动实现选举公正的重要保障。
1. 选举组织是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建立的,具有特定的法律地位。通常国家的选举法都会明确选举组织的设置和职责范围。
中央选举组织就全国性选举活动进行宏观指导和调控。地方基层选举组织负责执行具体的选举事务,包括登记选民、审核后选人资格、培训选务官员、设计选票、划分选区、组织投票、计票、监督以及公布选举结果等。 2. 选举组织是政治中立的管理机构。
很多国家规定选举组织的成员独立行使职责不受地方政府的限制,凡是选举机构的组成人员不能参加竞选和投票。
3. 选举组织是一个协调和服务性机构。
选举组织的工作流程公开透明,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活动。 五、选举的参与
(一)选民资格及选民登记制度
? 在西方国家选举过程中,选民投票是有资格限制的。只有符合条件的公民才能被登
记为选民进行投票。 ? 1. 选民资格
? 随着普选权的建立,西方国家逐渐取消了选举限制,但是并不是完全没有限制条件。 ? (1)变相的财产限制。
? 西方国家普遍规定,乞丐、流浪者、赤贫者、领取社会救济金或者被济贫院收容的
人禁止参加选举。如法国、比利时、荷兰、美国的某些州都有这样的规定。 ? (2)居住时间限制。
? 很多西方国家规定,公民必须在本国的某一地区或选取居住一定时间后才能获得选
举权。不同国家和地区规定居住期限不同,如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规定一个月,美国很多州规定一年,冰岛、挪威等国家规定5年。 ? (3)文化程度限制。
? 随着普选制的确立,西方国家纷纷取消了对选民文化程度的限制,但是仍然有些国
家保留此种限制。如巴西、葡萄牙仍然规定不识字的文盲不享有选举权。 ? (4)职业限制。
? 一些国家对选民规定了职业资格方面的限制,如美国的部分州、巴西、阿根廷等国
家规定军人或者国民警卫队队员不可参加选举活动。 ? 2. 选民登记制度
? (1)政府核查登记制。
? 政府以人口普查的方式进行选民登记,对符合条件的选民予以确认并颁发选民证。 ? (2)选民申请登记制。
? 是指选举之前由选民主动向选举机构申请登记,选举机构经过核查予以登记并颁发
选民证的制度。
? 一般而言,以下人员不予登记:
? 第一,特殊职业、职务者。如选举官、法官等。 ? 第二,因刑事犯罪被剥夺选举权的人。 ? 第三,患有精神疾病,无正常行为能力人。 ? 第四,被囚犯、重罪犯、无业游民等等。 ? (二)候选人资格及候选人提名制度 ? 1. 候选人资格。
? 候选人资格是指被选举的资格。各国宪法都规定了担任国家机构职务的资格条件。
一般而言,候选人资格比选民资格条件高。 ? (1)国家元首的候选人资格。 ? 第一,无附加条件规定。
? 指除了年龄条件之外,对候选人没有其他限制性条件的。如意大利规定,凡年满50
岁并享有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公民均可当选总统。德国规定,凡年满40岁具有联邦议员选举权的德国公民可以当选联邦总统。 ? 第二,有明确的附加条件。
? 如美国宪法规定,非美国本土出生的公民、不满35岁、在美国居住不满14年者不
得当选总统。
? (2)议员候选人的资格。 ? 第一,年龄资格
? 一般规定候选人的最低年龄要高于选民年龄限制,如英国众议员为21岁,德国联邦
议员21岁,法国国民议会议员23岁,美国意大利众议员25岁。相比之下,上议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议员的年龄标准要高于下议院。美国、法国、意大利分别为30、35、40岁。 第二,国籍资格。
候选人必须是本国公民,否额没有被选举资格。美国宪法规定,移居美国并取得国籍7年才能当选众议员,9年才能当选参议员。 第三,居住限制。
一般而言,议员必须是来自选区的代表,代表选民的具体利益,因此很多国家要求候选人必须在选区内居住一定的时间以上。 第四,职业限制。
西方国家一般规定文官、法官不得竞选议员。 2. 候选人提名
公民具备了候选人资格,要成为候选人还需要通过提名程序,这就是候选人提名制度。
(1)候选人的提名权归属。
大多数国家规定候选人的提名权属于选民和政党。英国、意大利规定选区内8人、300人以上可提名议员候选人。 (2)选举保证金制度。
被提名为候选人以后,必须支付一定数量的保证金,保证金可以视为对参加竞选活动的承诺。法国规定,参选国民议会议员候选热必须缴纳1000法郎,参议员必须缴纳2000法郎,若得票不足5%,保证金不予退还,若得票超过5%,将获得10万法郎补助金参加下一轮竞选。英国下议员候选人需缴纳150英镑的保证金,若获得选票未超过全部选票的1/8,保证金上交国库。 六、选区的划分与选票的计算 (一)选区划分
选区是组织选民进行选举活动的基本单位。 1. 选取划分的基本原则 第一,“一人一票”的原则。
即每个选区同等数量的代表必须由同等数量的选民选举产生,每个选民拥有平等的投票权。
第二,根据自然界限划分选区的原则。
选区划分通常按照国家的自然地理条件或行政区域来划分,如果选取与行政区划一致,那么行政区划发生变化,选取也相应变化。 第三,随着人口变动不断改划选区的原则。
每次人口普查之后,必须按照人口变动情况重新改划选区,以保证议会中议员具有平等的代表性。 2. 选区划分
根据每个选区所选出的议员数目的不同,可以把选区划分为“小选区制”和“大选区制”两种。
(1)小选区制。
又称单选区制,即每个选区只选举一名代表。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等采用这种制度。
(2)大选区制。
又称复选区制、多选区制,即每个选区可以选出2名以上的代表。德国、意大利采用这种制度。 (二)选票计算
? 1. 多数代表制
? 多数代表制是指在一个选区中获得多数选民投票的候选人或候选人名单当选,得票
较少的候选人或政党落败的制度。 ? (1)相对多数代表制
? 又称为简单多数代表制,即取得一选区最多选票候选人当选。这种机票方法并不一
定要求获得过半数选票。 ? (2)绝对多数代表制
? 即在一选区内获得超过半数选票的候选人当选。也就是说,当选者不仅要获得最多
选票,而且所获选票必须超过选区内投票选民的绝对多数(超过50%)。 ? 多数代表制一般有利于大党,在实行多数代表制的国家一半会出现两个较大的政党,
形成两党竞争格局。
? 在实行单选区绝对多数制的国家,如果在第一轮投票中没有人得票超过50%,往往
要举行地二轮、第三轮投票。 ? 2. 比例代表制
? 比例代表制是一种应用于议会选举的计票制度,即由参加议会选举的各政党或政党
联盟根据其所
? 获得选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的计票制度。比例代表制适用于大选区制。 ? (1)“当选基数”的计票方法
? 当选基数是指候选人进入议会的最低得票数。每个参选政党得到一个参选基数就获
得一个议员席位,基数越多,议席越多。 ? 第一,托马斯·黑尔计算方法
? 1857年英国学者黑尔提出的计票方法
? 当选基数=选区选民投票总数/选区应选代表名额 ? 第二,德鲁特计算法
? 英国学者德鲁特针对黑尔计数法的缺陷设计
? 当选基数=选区选民投票总数/选区应选出代表名额(+1,2,3……)+1 ? 3. 混合代表制
? 混合代表制是在选举中分别采用多数代表制和比例代表制两种计票方法计算选票的
制度,在这种制度模式下,选民需要进行两次投票。
? 德国1953年选举法规定,德国联邦议院(众议院)496个议席,由选民通过两次投
票分别选举产生。第一次按照单选区—多数代表制选出248名议员,这部分选民代表各选区选民的利益。其余248名议员按照大选区—比例代表制进行第二轮投票。按照政党的得票比例分配议席。
? 1994年日本进行选举制度改革,开始实行混合代表制,众议院500名议员分两次从
300个小选区和11个大选区产生。
? 意大利1993年经过全民公决进行选举制度改革,实行混合代表制。参议院315个议
席75%(236)采用多数代表制产生,其余25%(79)采用比例代表制产生。众议院630个议席按照同样的比例和方法进行选举。 ? 七、西方国家选举监督制度 ? (一)选举监督的概念和内容 ? 1. 概念
? 所谓选举监督,是指对国家政治选举的竞争者及其参与行为进行批评、建议、检举、
控告的制度,是以促进选举合法化为目的建立的公开控制和纠错机制。 ? 1880年英国《国会议员选举及舞弊治罪法》,1883年《英国防止舞弊和违法行为法》
? 1925年美国《联邦防治贪污法》,1939年《哈奇法案》针对选举中出现的舞弊、贿
选、选举地理学等现象进行惩治。 ? 2. 内容
? (1)对选举参与者资格的监督,包括选民和候选人年龄、居住期限、国籍、保证金、
行为能力等进行监督审查。 ? (2)对选举过程中各种程序进行监督,包括选区划分、候选人提名、竞选经费来源、
计票等。
? (3)对保护选民政治权利情况的监督,包括选民是否受到区别对待、是否存在胁迫
投票等。
? (4)对选举工作人员具体工作状况的监督,包括是否正确履行职责和提供有效服务
等。
? (二)监督全的行使 ? 1.社会监督
? 新闻媒体监督、政党监督、选民监督、竞争对手监督 ? 2.司法监督
? 选举诉讼是指对选举过程中及结果涉及违法行为向司法机关提出控告。 ? (1)针对选举中违规操作的诉讼。
? (2)针对选举结果涉嫌违法而提出当选无效的诉讼。
? 英、法、德等国家裁决权在议会,在美国为联邦最高法院,法国为宪法委员会。
正在阅读:
政治学笔记 BNUZer 专用06-13
提升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05-17
我是橡皮擦作文500字06-22
库存路径优化的固定分区策略效率分析06-01
分管城建副市长2021年个人述职述廉报告08-22
2014-7把握提案协商的六个环节04-25
摄影构图复习精编12-03
平安夜快乐小学生二年级作文06-13
正宗卤汤的秘制方法 - 图文11-12
现代物理学与佛教02-0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政治学
- 专用
- 笔记
- BNUZer
- 2017-2022年中国微电网技术产业调研及市场供需预测报告(目录)
- 基于SWOT分析的兰州皇冠假日酒店营销策略
- 三文五吉世系表
- 教师个人岗位廉政风险点自查及防控承诺表
- 2011年11月二级心理咨询师理论试题技能
- 20160615陈旋牧场规划及设计
- 班主任工作个人总结材料
- 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几点思考
- 基于Matlab的ASK仿真
- 2013年VB程序设计教程期末考试(第1次)
- 营养学基础知识
- 惠州市教育局
- 鄂豫晋冀陕五省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Word
-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前拉练试题 - 图文
- 浅谈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
- 搞好调查研究 当好参谋助手
- 2017-2022年中国通用航空机场市场运营态势研究报告(目录) - 图
- ISO9001-2015版管理手册全套文件模板 - 图文
-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