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讲学稿

更新时间:2024-07-05 00: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年级数学(上)讲学稿(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

授课内容:测量(一):毫米的认识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探索过程:

一、 先做后说:

1、预习提示: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 计 测 量 数 学 书 的 长 数 学 书 的 宽 数 学 书 的 厚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a、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长: 宽: 厚: 。

b、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二、先学后教:

1、建立1毫米的概念。

a、认识直尺上的1毫米有多长。

b、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 米。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c、举例子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2、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里有几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 10个1毫米。)

三、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 1 页

四、巩固提高,当堂训练:

1、先判断下面的都是什么图形,再测量它们的各边分别是多长,看看自己的判断对不对:

2、测出下面图形的各边长:

3、说一说:

用手比一下1厘米的大概长度,在说一说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五、课后记

第 2 页

三年级数学(上)讲学稿

第二课时

授课内容:测量(二):分米的认识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探索过程: 一、先做后说:

1、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昨天我们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现在我还 2、取一根适量长度的绳子,量出它的长度(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3、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我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 。 二、先学后教: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 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3、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4、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5、认识几分米:

a、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b、1支粉笔大概是( )分米, 1本书大概是( )分米。

三、课堂小结:

想知道 的长度?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长: 宽:

第 3 页

围绕本节课的内容总结一下所学到的知识。

四、巩固提高,当堂训练:

1、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 2、填空:

5分米=( )厘米 30厘米 = ( )分米 40毫米=( )厘米 2米 = ( )厘米

3、1米-2分米=( )分米 14厘米+26厘米=( 五、课后记

第 4 页

)分米

三年级数学(上)讲学稿

第三课时

授课内容:测量(三):千米的认识 学生姓名: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2、知道1千米=1000米。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探说过程: 一、先做后说

1、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学校6千米的含义。

(3)让学生看书第7页的例3,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 先学后教

1、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从某路口到学校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1千米又有多长呢?

2、教学例3

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多少圈就有1千米?

1千米(公里)= 米

3、教学例4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长。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第 5 页

三、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提高,当堂训练:

1、填空:

1千米= ( )米 1米=( )厘米 1 1分米=( )毫米 8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3千米-1000米=(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题和第4题。

3、完成练习二5 . 6题

五、 课后记

第 6 页

米= ( )分米米+8000米=( 7000)千米 )米

三年级数学(上)讲学稿

第四课时

授课内容:复习千米的认识 学生姓名: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学难点:

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探索过程:

一、先做后说(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2千米= ( )米 3米=( )厘米 5米= ( )分米 10分米=( )毫米 二、先学后教

1、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2、汇报:

(1)请说一说你走了100米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

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

3、体验1千米有多远。

三、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 7 页

四、巩固提高,当堂训练:

1、填上正确的数字或单位: (1)一条跑道长100( )

(2)米、分米、毫米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3)小红的身高是140( ) (4)课本的长20( )

(5)电冰箱的高度是150( ) (6)跳绳的长度是2( )

五、课后记

第 8 页

三年级数学(上)讲学稿

第五课时

授课内容:吨的认识 学生姓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难点: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探索过程: 一、先做后说

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头牛、一匹马、一头猪、一只熊约重多少千克?

2、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1)牛、马、猪、熊能一起过桥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11页,看第11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

(3)汇报;

3、小结:(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2)1吨=1000千克

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二、先学后做。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3吨=( )千克 6000千克=( )吨

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第 9 页

三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四、巩固提高,当堂练习。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

3、填空

5吨=( )千克 1600千克-600千克=( )吨 9000千克=( )吨 1吨-400千克=( )千克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和练习三中的第3题和第4题。

五、课后记:

第 10 页

三年级数学(上)讲学稿(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修改人:王桂

授课内容:两位数的加法 学生姓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

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教学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探索过程: 一 先做后说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口算:9+6= 5+5= 6+8= 8+6+1= 8+2+1= 6+5+1= 2、笔算:求35与27的和。 3 5 + 2 7

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二、先学后做: 教学例1。

a.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提问: 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

b.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个十。 列竖式计算。

c.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 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

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d. 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

第 11 页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提高,当堂训练:

1、直接在书上计算第16页的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1)、 6 5 3 9 6 7 4 3

+ 7 8 + 8 6 + 9 5 + 8 8 ------- -------- ------ -------

(2)、

59+73= 83+38= 56+74=

68+52= 86+77= 58+94=

2、引导完成练习四

(1)一个书包48元,一个篮球85元,买一个篮球和一个书包共多少钱?

(2)养鸡场有公鸡59只,母鸡77只,公鸡和母鸡一共有多少只?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3、比一比。

46+28( )26+48 79+63( )67+93 85+58( )64+46

57+48( )46+59 29+57( )67+18 54+66( )69+82

五、课后记

第 12 页

三年级数学(上)讲学稿

第二课时

授课内容: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学生姓名: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

2、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3、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探索过程: 一 先做后说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列竖式计算: 59+77 = 85+68 = 59+89 = 5 9 8 5 5 9 + 7 7 + 6 8 + 8 9

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吗? 2、口算: 600+800= 900+100= 1000+100=

3、估算: 599+800≈ 900+101≈ 989+112≈

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

二、先学后教:

教学例2:(教材18页) 1、估算:

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算,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大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下面让我们在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 爬行类376 ,两栖类284,你能估计出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

2、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

问: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大约一共有多少种?(700)

问:如果精确计算,你认为会比700多还是比700少呢?为什么?

第 13 页

3、笔算:

请同学们列竖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376+284=

3 7 6

+ 2 8 4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提高,当堂训练。

1、638+93= 278+653= 392+549=

2、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8页,说一说你在表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

学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竖式解决问题。

3、做一做:课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1 6 5 4 0 9 2 3 7 5 4 9 + 7 8 + 3 9 4 + 5 6 5 + 8 6 7 -------- ------- ----------- -----------

4、列竖式计算

638+93= 697+235= 475+126= 532+407=

169+450= 986+114= 419+506= 683+279=

238+79= 367+462= 149+631= 548+226=

五、课后记

第 14 页

三年级数学(上)讲学稿

第三课时

授课内容:连续退位减 学生姓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笔算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连续退位的减法。 2、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连续退位的减法题。 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减不够时,要从前一位退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减时,要记得减去退去的1。 探索过程: 一、先做后说

1、口算: 80-7= 35-8= 63-4= 26-7= 2、笔算: 54-21= 79-37=

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二 先学后教

1、教学例1

(1)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

请同学们看,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

(2)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我们走了多少千米?距离下一站丽江还有多远?地图上标

有吗?书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应该怎么办呢?你从书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

师:请你们观察22页的图与23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图中昆明到丽江的路程被

拉成了一条直线,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了。 师: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觉得小女孩的方法好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 集体讨论,依照法则进行评讲。

问: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2、教学例2

第 15 页

师: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想一想,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发言。指学生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把讲解权交给学生,并握 手祝他成功。

5 1 7 – 3 4 8 = 169 (千米)

5 1 7 5 0 7 - 3 4 8 - 3 4 8 1 6 9 5 9

问: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则还用遵守吗?

师: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中间有零也可以借。

三 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提高,当堂练习

让学生 独立完成下面各题。

1、594-129= 610-456= 705-245=

643-57= 5230-4697= 305-187=

900-325= 643-387= 812-578=

712-365= 318-219= 276-188=

2、296比384少多少?

3、比735少86的数是多少?

第 16 页

五 课后记

三年级数学(上)讲学稿

第四课时

授课内容: 加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学生姓名: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例题3(教师根据知识点修改教材) 教学目标:

1、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探索过程: 一 、先做后说

1、填空:

78=80-( ) 87=( )-( ) 99=( )-( ) 198=( )-( ) 297=( )-( )

提问:78接近哪个整十数?87等于几十减几?99接近多少?99等于一百减几? 仿照前三题,想后两题怎样做?

2、挑选两组学生比赛:男女生分别选出3名同学参加接力赛,谁先算好,即可得到“优胜小红旗” 。

男生组: 574+200 456+198 725+79 女生组: 574+200 456+200-2 725+80-1

比赛结果一定女生组快,男生不服气,说他们题目难,师抓住时机,让学生

观察男生组题目特点。(板书: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两数)再让学生比较两组题的不同点。

强调:在计算加法时,如果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的数,计

算起来比较简便。 揭题:加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二、先学后教

1、出示例1: 113+59

(1)找算式中哪个加数是接近整十或整百数?

(2)想把59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加60后结果怎样?

(3)请一名学生把简算过程叙述一遍。113+59= 113+60-1 =172

第 17 页

(4)如果加79应看作多少?加89呢?加99呢? 2、出示例2: 276 + 98

(1)让学生自学并讨论这题的简便算法,并完成下列填空:

276+98 = 276+( )-( )=( ) 问:为什么加上100又减2?

(2)如果把98改成97应怎样计算,让学生试一试: 276+97 = 276+100-3 = 373 问:为什么减去3?

3、小结:当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数时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概括出加法简便算法规律:多加几要减几(师板书)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四、巩固提高,课堂训练

判断下列简便算法是否正确。

a:126+68=126+70-2 b:98+67=67+100-2

五、课后记

第 18 页

三年级数学(上)讲学稿

第五课时

授课内容: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学生姓名: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例题3及练习六的第4、5、6题。(教师根据知识点修改教材) 教学目标:

1、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探索过程: 一、先做后说

1、填空:68=70-( ) 77=( )-( ) 99=( )-( ) 298=( )-( ) 397=( )-( ) 提问:68接近哪个整十数?77等于几十减几?99接近多少?99等于一百减几? 仿照前三题,想后两题怎样做?

2、挑选两组学生比赛:男女生分别选出3名同学参加接力赛,谁先算好,即可得到“优胜小红旗”。

男生组: 453-300 748-97 356-299

女生组: 453-300 748-100+3 356-300+1 比赛结果一定女生组快,男生不服气,说他们题目难,师抓住时机,让学生

观察男生组题目特点。(板书: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两数)再让学生比较两组题的不同点。

强调:在计算减法时,如果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的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揭题: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二、先学后教

出示例3: 165-97

(1)这个算式中哪个数接近整十或整百?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

(2)想97看作100后,是多减了,还是少减了?多减了几?多减了应怎样?

第 19 页

(3)完整地把思考和计算过程说一遍:165-97=165-100+3=68

(4)如多减2,应怎样?多减1呢?

三 、课堂小结:

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概括出减法简便计算规律:多减几要加几(师板书)

四、巩固提高,课堂训练 1、想一想、填一填

435-( )=435-300+2 534-( )=534-300+2

2、完成练习六的第4、5、6题。

五、课后记

第 20 页

三年级数学(上)讲学稿

第六课时

授课内容:加减法的验算 学生姓名: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加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加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探索过程:

一、先做后说。

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互相说后发表意见。) 师:(挂图1)我们来看挂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1中你看到 什么? 请同学们动手计算。

二 、先学后教

例1: 一套运动服135元,一双运动鞋48元,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 (怎样检验加减法计算的结果?)

例2:阿姨找给妈妈多少钱?

200-183=17(元)

2 0 0 验算: 2 0 0 1 7 - 1 8 3 - 1 7 + 1 8 3

1 7 1 8 3 2 0 0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了什么,注意要掌握加减法的验算。

第 21 页

四、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教材第27页的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746+219= 637+268=

2、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2534+361 = 705+639= 1084+1976=

3876-566= 1762-847 = 4010-1859=

423+349= 500-453= 726+598=

501+389= 746+167= 940-762=

708-389= 301-84= 679+248=

五、课后记

第 22 页

三年级数学(上)讲学稿(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

授课内容: 四边形的认识 学生姓名: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探说过程: 一、先做后说: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

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

二、先学后教:

1 、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

(1)四边形有什么特点有哪些?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第 23 页

2、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

(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 (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三、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

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

四、。巩固提高 ,当堂练习。

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

五 课后记

第 24 页

三年级数学(上)讲学稿

第二课时

授课内容: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学生姓名: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 探索过程:

一、先做后说

1、认识平行四边形找出下列图形中的四边形,是的打“√”。

( ) ( ) ( ) ( )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 师: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 师: 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2、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受)

第 25 页

(2)让学生拿出教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 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

二、先学后教:

1、掌握平行四边形。

( 1)、在钉子板上“钩”。

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在钉子板上围围看。(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 (2、)在方格纸上“画”。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2、折一折、剪一剪。

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

3、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组讨论)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

1、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九第1—3题。

2、课外练习:完成练习九第5题。

第 26 页

五 、课后记

第 27 页

三年级数学(上)讲学稿

第三课时

授课内容: 周 长 学生姓名: 教学要求:

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探索过程:

一、先做后说(认识周长)

1.活动一

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

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

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

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

2.活动二

⑴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

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

⑶那么数学书、、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

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

3.活动三

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指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

第 28 页

⑶学生独立完成

⑷汇报:它们的周长在哪? 二、先学后教 1.周长的概念

(1)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2)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

(3)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

三、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

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2.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

3.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

四、巩固提高,当堂训练

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

(1) ⑵

五、课后记

第 29 页

三年级数学(上)四单元讲学稿

第一课时

授课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一) 学生姓名:

教学目的: 是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 教学重点: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 教学难点: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探说过程: 一、先做后说:

1、观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图 (1)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2)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按顺序说)

2、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什么?

3、提示:

(1)这是某个校园里的活动情景图。从图中发现了教学大楼前面的两树之间都插着4面不同颜色的旗子,升旗台上也飘着一面国旗。

(2)运动场上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

(3)篮球场上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

(4)板报下面摆的花是每3盆摆一组,旁边还有很多盆花。

二、先学后教:

1 、根据上面的信息(条件),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2、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以上这些活动,你们在那里见过或自己亲身参加过呢?

3、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且使用除法计算的?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对本课时进行总结

第 30 页

四、巩固提高 ,当堂练习。

1、大家来圈△,一共有15个△。

(1)、每份3个,共几份?

(2)、每份4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3)、每根5个,共几份?

(4)、每份6个,共几份?还多几个?

2、摆一摆,填一填。

(1)∮ ∮ ∮ ∮ ∮ ∮ 【】 【】 【】 6 ÷ 3 = □

(2) ∮ ∮ ∮ ∮ ∮ ∮ ∮ 【】 【】 【】 7 ÷ 3 = □

五 课后记

第 31 页

三年级数学(上)四单元讲学稿

第二课时

授课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二) 学生姓名:

教学目标: 改变被除数的数量,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探说过程: 一 先做后说

1.现在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几组?

列式解答

2.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 如果是17盆呢?

如果是18盆呢? ∶

如果是24盆呢?

如果是25盆呢?

二、先学后教

1.观察以上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2.你能利用以上规律解答下面的题目吗? 81÷ 2= 81÷ 3= 81÷ 4= 81÷ 5= 81÷ 6= 81÷ 7= 81÷ 8 = 81÷ 9= 三、课堂小结

从整体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增加,除数不变,商不变,余数随着被除数增加而增加。

第 32 页

四、巩固提高,当堂训练。 1.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再填方格。

A、 14 ÷ 7 =[] B、14 ÷ 2 = [] 15 ÷ 7 =[]??[] 14 ÷ 3 = []??[] 16 ÷ 7 =[]??[] 14 ÷ 4 = []??[] 17 ÷ 7 =[]??[] 14 ÷ 5 = []??[] 18 ÷ 7 =[]??[] 14 ÷ 6 = []??[] 19 ÷ 7 =[]??[] 14 ÷ 7 = [] 20 ÷ 7 =[]??[] 14 ÷ 8 = []??[] 21 ÷ 7 =[] 14 ÷ 9 = []??[] 22 ÷ 7 =[]??[] 23 ÷ 7 =[]??[] 24 ÷ 7 =[]??[] 25 ÷ 7 =[]??[] 26 ÷ 7 =[]??[] 27 ÷ 7 =[]??[] 28 ÷ 7 =[]

师:从A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B组题目你发下了什么规律?

从A、B组题目中你发现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 无论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他们的余数都比除数怎么样?

五、课后记

第 33 页

三年级数学(上)四单元讲学稿

第三课时

授课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三) 学生姓名:

教学目标: 熟练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提高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提高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的能力。 探索过程 一、先做后说

1. 4×7-28= 34-5×6= 4×8-24=

2.根据题意写出横式。

(1)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2个。列式:(略)

(2)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

(3)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

3、计算:(用竖式计算)

37÷4 49÷6 32÷5 25÷7

二、先学后做:

1、成教材P54第5题。下面的计算对吗?

(1)48÷5=9????3 ( ) (2)33÷7=5????2 ( )

(3)63÷8=7????7 ( )

第 34 页

(4)5×6+4=34

2.当师傅。(完成教材P54第6题:有29片扇叶,每台电扇装3片,这些扇叶可装多少台呢?)

3.把计算卡片分一份。(P54第7题)

4.一个8边形,每边长3厘米,一条彩带围一周后还剩下2厘米,求这条彩带长多少厘米?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三、巩固提高,当堂训练:

1.把10枝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得几枝?还剩几只?

2.有羽毛球23个,如果每盒里装5个,可以装几盒,还剩几盒?

3.有42个萝卜,每袋装8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

第 35 页

五、课后记

三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讲学稿

第一课时

授课内容: 秒的认识 学生姓名: 教学目标:

1、理解时间单位秒的含义。2、知道一、知识与技能 3、秒与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秒产生的意义和秒与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时间长度 2、秒与分的进率。

探索过程

一、先做后说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和( ),1时=( )分。 2、分针走一小格是( )分,走一大格是( )分。 3、分针从3走到6是( )分。

二、先学后教:

1、有些钟面上有( )根针,又细又长的是( )针。 2、秒针走1小格是( )秒,走1大格是( )秒,走1圈是( )秒,也就是( )分。所以1分=( )秒。

3、1秒钟能做些什么:( );( )等。

三、课堂小结

第 36 页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1、本节可我学会了: 2、掌握不太好的是: 四、巩固提高,当堂练习 (一)轻松填空

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小的单位( )。

2、秒针走1小格是( )秒,走一圈是( )秒,也就是( )分。3、5分=( )秒 120秒=( )分 (二)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40( ) 2、做一次深呼吸要3( )3、每天大约睡9( ) 4、烧一壶开水大约需要20( 5、小明50米跑成绩是10( )

(三)绕操场跑一圈,王刚用59秒,小明用1分零2秒,谁快些?

五、课 后记

第 37 页

三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讲学稿

第二课时

授课内容: 时间的计算 学生姓名: 教学目标

1、知道小时与分的关系为1小时=60分。2、正确使用时、分、秒来表示时间。

教学重点:

1、时分秒三者的关系及换算。2、时间的计算方法。3、正确计算时间的长度。

教学难点:时间单位之间的计算和换算。 探索过程

一、先做后说

1、学习例1

看主题 2时等于 分,你的想法是:因为1时是 分,所以2时

是 ,也就是 分,所以2时= 分。

二、先学后教

2、学习例2

观察主题图钟表上所表示的时间,小明 离家, 到校。小明

从家到校用了 ,你是怎样计算的? 。

小组合作要求:

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 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

1、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可以这样算,分针从 走到 走了 大格,每大格是 分,所以一共是 分;也可以这样想: 减 也就是 分。

第 38 页

2、用拨钟表的方法来验证你的想法对不对。

3、新闻联播 开始, 结束,一共播放的时是 。 三、课堂小结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1、本节可我学会了 2、掌握不太好的是: 四、巩固提高,当堂训练 一、轻松填空

1、2时=( )分 4时=( )分 4分=( )秒 8分=( )秒 180分=( )时 240秒=( )分 二、比大小

4分○40秒 3时○100分 210秒○5分 4时○240分

四、爸爸每天早晨7:40上班,中午11:40下班,下午2:00上班,5:00下班,爸爸一天工作多长时间?

五、 课后记

第 39 页

三年级数学(上)第六单元讲学稿

第一课时

授课内容: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1.能理解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算理,掌握其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口算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 探索过程:

一、 先做后说:

1、口算:

6×4= 8×5= 2×9= 3×9= 3×8= 9×7= 7×6= 4×8= 2、口答:

(1)6个十是( ),10个十是( ),150是( )个十。 (2)8个十是( ),10个百是( ),1200是()个百。 3、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4、请你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二、先学后教:

第69页的例1

(1)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

(2)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花多少钱?(独立完成,然后在四人小组内说说你的算法)

各小组选派代表对自学内容进行交流汇报,可以交流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也可以提出疑问,其它的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解决疑问。

第 40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e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