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方案交底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31 23: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质量通病防治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 方案名称 瀚林国际花园 质量通病防治 施工单位 江苏广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交底纪要:现浇结构、墙体、楼地面、外墙面、门窗、屋面、楼梯、栏杆、台阶、安装质量通病防治。 交底内容: (一)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1模板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1.1梁模板 通病现象:梁底模板起拱梁高度不够、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炸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防治措施: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直后将梁模钉固。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 1.1.2柱模板 通病现象:涨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峰窝麻面、偏斜、柱身扭曲。防治措施:根据规定的柱箍间距要求钉牢固;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四周斜撑牢固。 1.1.3楼板模板 通病现象: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防治措施: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材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整;支顶要符合规定的保证项目要求;板模按规定起拱。 1.2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2.1竖向钢筋偏位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在立框架柱模板支撑系统前,在现浇混凝土楼面上预埋φ12的钢筋头或用φ48的短钢管作为支点,间距不大于1m,并使斜支撑能与支点有牢固的连接,起到撑顶、反拉和调节垂直度的作用。 (2)图纸会审与钢筋放样时注意梁、柱筋的排列,尽量减少竖向主筋因排列问题而产生的位移。 (3)在梁柱节点钢筋密集处,在柱与梁顶交界处,扎筋时给框架柱增加一个限位箍筋,用电焊将它与梁的箍筋点焊固定,再将柱主筋逐一绑扎牢固,并沿柱高临时绑扎间距不大于@500的箍筋,确保节点处柱筋在浇磔时不会发生偏位。 (4)加强混凝土的现场浇筑管理工作,认真进行技术交底,严禁将混凝土直接灌注到柱、墙内,不得随意冲撞构件的钢筋骨架,应先将混凝土卸在盘板上。再均匀下料,分层浇筑,分层振捣,这样既能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又可防止撞偏钢筋骨架。 (5)在进行竖向钢筋的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前应先搭好脚手架,在上部通过吊线,用钢管固定出上部的托筋位置,使接长的钢筋能准确地套在箍筋范围内,在脚手架上安装柱的钢筋,绑扎箍筋,保证框架柱骨架不扭曲、不倾斜。 1.2.2钢筋加工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钢筋下料切断尺寸不准:根据结构钢筋的所在部位和钢筋切断后的误差情况,确定调整或返工。 (2)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箍筋歪斜,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对于I级钢筋只能进行一次重新调直和弯曲,其他级别钢筋不宜重新调直和反复弯曲;其他级别不符合要求的钢筋采用新钢筋重新加工。 1.2.3钢筋绑扎与安装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变形。 (2)保护层砂浆垫块不准确:垫块步距取800×800,控制平板悬臂板面不出现裂缝,梁底柱侧不露筋。 (3)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铁丝应绑成八字形。左右口绑扎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 (4)柱子箍筋接头无错开放置:绑扎前要先检查,绑扎完成后再检查,若有错误应即纠正。 (5)浇筑混凝土时,受到侧压钢筋位置出现位移:及时调整。 1.3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办法 1.3.1蜂窝 产生原因: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预防措施: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黏浆,才能使接缝严密。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应予以填封,梁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动器。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在混凝土初凝前,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 1.3.2露筋 产生原因: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预防措施:钢筋垫块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部距宜密些,使钢筋自重挠度减少;使用振动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能移动。 1.3.3麻面 产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预防措施: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粘浆清除干净,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 1.3.4孔洞 产生原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预防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班前交底,施工过程中加强检查,避免漏振。 1.3.5缝隙夹渣 产生原因: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柱头和梯板脚。预防措施:浇注前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沙、木屑,浇注混凝土前先接浆。 1.3.6柱底部缺陷(烂根) 产生原因: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或浇筑前没有先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水泥砂浆。预防措施: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应予以填塞严密,特别防止侧板吊脚;浇注混凝土前先浇足50-100m厚的水泥砂浆。基础吊模分阶段先浇筑至吊模下口,沉实后,再浇灌吊模内的混凝土,注意不过振。 1.3.7梁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 产生原因:柱头模板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段,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预防措施:安装梁板模板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才允许接驳梁模板。 1.3.8楼板表面平整度差 产生原因:振捣后没有用拖板、刮尺抹平;梯级和斜水部位没有符合尺寸的模具定位;混凝土未达终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预防措施:模板进行标高控制,浇捣楼面前钢筋上红漆标注,使用刮尺抹平,梯级要使用平直、厚度符合要求和模具定位;混凝土达到1.2Mpa后才允许在混凝土面上操作。 1.3.9基础轴线位移、预埋件位移 产生原因:模板支撑不牢,预埋件固定不可靠,浇筑时受到碰撞引起。预防措施:基础混凝土模板支撑系统要适当加固;当混凝土捣至预埋件处,要进行复线检查,及时纠正。浇筑混凝土时应在预埋件周边均匀下料,对重要的预埋螺栓尚应采用钢架固定。 1.3.10混凝土表面不规则裂缝 产生原因:一般是保养不及时,湿润不足,水分蒸发过快或厚大构件温差收缩。预防措施: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保养;高温或干燥天气要加麻袋等覆盖,保持构件有较久的湿润时间。厚大构件参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有关规定。 1.3.11缺棱掉角 产生的原因:投料不准确,搅拌不均匀,出现局部强度低;或拆模板过早,拆模板方法不当,成品保护不到位。预防措施:指定专人监控投料,投料计量准确;搅拌时间要足够;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在拆除模板不受损坏时方能拆除。拆除时对构件棱角部位做好成品保护。 1.3.12钢筋保护层垫块脆裂 产生原因:垫块强度低于构件强度;沉置钢筋笼时冲力过大。预防措施:垫块的强度不得低于构件强度,并能抵御钢筋放置时的冲击力;当承托较大的梁钢筋时,垫块中加钢筋或铁丝增强;垫块制作完毕应浇水养护。 (二)、墙体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 墙体主要的质量通病有墙体裂缝。墙体裂缝形成的原因较复杂,产生原因有设计方面的、有施工方面,就施工而言有以下注意事项:

2.1材料 (1)砌筑砂浆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山砂和泥合粉。 (2)蒸压轻质混凝土出釜停放期不应小于28天; 2.2施工 (1)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间隙,填充墙砌筑完并间隔15天以后,方可将其补砌挤紧;补砌时,对双侧竖缝用高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嵌填密或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嵌填密实。 (2)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应折弯压入砖缝。拉结筋宜采用预埋法留置 (3)。填充墙釆用灰砂砖,框架柱与墙的交接处用15×15mm木条预先留缝,在加贴网片前浇水湿润,用1:3水泥砂浆嵌实。 (4)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一次浇筑完成。 (5)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控制不少于30天再抹灰。 (6)每天砌筑高度控制在1.8米以下,并应采取严格的防风、防雨措施。 (7) 严禁在墙体上交叉埋设和开凿水平槽;竖向槽须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用机械开凿;在粉刷前,应加贴钢丝网片等抗裂材料。 (8)宽度大于300mm的预留洞门应设钢筋混凝土过梁,并每边伸入墙体的长度应不小于250mm。 (9) 应严格控制砌筑时块体材料的含水率。砌筑时块体材料表面不应有浮水不得在饱和水状态下施工。 (三)、楼地面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 本工程采用地砖楼地面,主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如下: 3.1相邻两块板高低不平的防治措施 (1)使用前对砖进行选择,剔除不合格产品。 (2)对操作人员加强交底,铺砖时加强检查,不平的及时返工。 (3)在砖铺完,砂将强度未达到1.2MPA时禁止上人。 3.2铺贴房间面层出现大小头通病的防冶措施 (1)做内粉刷时,房间内的纵横净距尺寸,必须调得一致。 (2)铺砖时,严格按施工控制线控制纵、横缝隙一致。 3.3砖面污染的防冶措施 (1)无釉面砖有强吸浆性,严禁在铺好的面砖上直接拌合水泥浆灌缝。 (2)缝隙中挤出的水泥浆应及时用棉纱擦干面层。 (3)严格控制基层含水率。 3.4空鼓、起拱的防冶措施 (1)铺结合层水泥砂浆时,基层上水泥素浆应刷均,不漏刷,不积水,不干燥;随刷随铺摊结合层。 (2)结合层砂浆必须采用42.5普通水泥拌制的干硬性砂浆,铺砖粘结浆采用砂浆板括浆法。铺贴后,砖必须压紧。 (3)铺块前,块材应用清水浸泡2~3h,取出晾干后使用。 (四)、外墙面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 4.1墙面抹灰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办法 4.1.1门窗洞口、墙面抹灰空鼓裂缝 (1)门窗框两边塞灰不严,墙体预埋木砖间距过大或木砖松动,经常开、关振动,将门窗框两边的灰震裂、震空。故应重视门窗框塞缝工序,采用聚氨酯发泡材料密封。 (2)基层清理不干净或处理不当;墙面浇水不透,抹灰后砂浆中的水分很快被基层(或底灰)吸收,影响粘结力。因此,应认真淸理和提前浇水,使水渗入砖墻里面达8?10mm方可达到要求。 (3)基层偏差较大,一次抹灰过厚,干缩产生裂缝。因此,应分层衬平,每层厚度控制为7—9mm。 (4)配制砂浆和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材料的检查,不合格品禁止用于工程。严格控制好砂浆配比,按质量配比,根据现场砂含水量实际情况调整施工配比。 4.1.2抹灰面层起泡、有抹纹、爆灰、幵花 (1)抹完面灰后,压光跟得太紧,灰浆没有收水,故压光后多余的水气化后产生起泡現象。 (2)底灰过分干燥,因此要浇透水。不然抹面灰后,水分很快被底灰吸收,故压光时容易出现漏压或压光困难;若浇的浮水过多,抹罩面灰后,水浮在灰层表面,压光后易出现抹纹。 4.1.3抹灰面不平,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 抹灰前应认真挂线,做灰饼和冲筋,阴阳角处亦要冲筋、顺杠、找规矩。 4.2墙面砖质量通病及防治办法 4.2.1空鼓、脱落基层偏差大、每层抹灰跟得太紧、勾缝不严。 防治办法:重视基层处理;严格工艺控制;砂浆中加入107胶增加粘结力;加强自检,发现问题及时返工重贴。 4.2.2墙面不平,几何尺寸控制不好,造成墙面垂直、平整超偏大,装修前对基层处理不够认真。 防治办法:应加强对基层打底工作的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4.2.3分格缝不匀、不直,弹线分格不细,标准控制点少和操作不当等。 防治办法:认真处理基层,吊垂直,找好规矩,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精心施工。 4.2.4墙面脏。 防治办法:可用棉纱蘸草酸加水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并加强对其他工种施工管理,防止污染墙面。 4.3墙面涂料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4.3.1面层空鼓、裂缝 主要原因:结构基底不平,底层抹灰厚薄不匀,没按规程分层打底和分格施工;此外,在做面层时,由于基层清理不净,基层比较干燥,亦同样会将面层拉裂。 解决办法:加强基层的清理,对底板不平的的墙面,粉刷时分层打底,下层粉刷层终凝有一点强度后,再粉上一层;对粉刷层厚超过3CM的部位,采取增加抗裂网格布或钢筋网的方法加固。粉刷前对光滑的砼面进行毛化处理,对基层进行湿润。对外墙面积较大的墙面,接设计及规范要求留设分格缝。 4.3.2颜色不匀,二次修补接槎明显 主要原因:配合比掌握不准,掺加料不匀;喷、滚、伸手法不一,或涂层厚度不一;采用单排外脚手架施工,随拆架子、随修墙脚手眼,随抹灰、随喷、滚、弹,因底层二次修补灰层与原抹灰层含水率不一,面层施工后含水率高,造成面层二次修补接槎明显。 解决办法:设专人掌握配合比和统一配料,且计量要准;喷、滚、弹面层施工要指定专人负责,以便操作手法一致,面层厚度掌握均匀;严禁采用单排外架子,如采用双排外架子施工时,禁止将支杆压在墙上,造成二次修补,影响涂层美观。 4.3.3底灰抹得不平,或抹纹明显 主要原因:喷、滚、弹涂层较薄,底灰上的弊病,要想通过面层来掩盖是掩盖不了的,所以要求底灰抹好后,应按水泥砂浆抹面交验的标准检,否则,影响面层的质感。 4.3.4面层施工接槎明显 主要原因:面层施工时没将施工槎子留在不显眼的地方,而是无计划乱甩槎,形成面层花感。 解决办法:施工中间留槎必须留在分格条、伸缩缝或管后,如水落管等不显眼的地方,严禁在分块中间甩槎。二次接槎施工时注意涂层的厚度,避免重叠涂层,形成局部花感。 4.3.5施工时颜色不均,交工时污染不清 主要原因是涂层内的颜色选择不好,施工完到竣工,经风吹雨打日晒,颜色变化,交竣时面层污染不清。 解决办法:选用抗紫外线、抗老化的无机颜料,施工时严格控制加水量,中途不得随意加水,以保持颜色一致。 (五)门窗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 门窗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有:门窗质量差,门窗漏水;门窗固定不牢,晃动;门窗污染;门窗口墙面渗漏等。 预防措施: (1)门窗安装前应进行三项性能的见证取样检测,安装完毕后应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现场实体检验。 (2)门窗框安装固定前应对预留墙洞尺寸进行复核,用防水砂浆刮糙处理,然后实施外框固定。固定后的外框与墙体应根据饰面材料预留5—8mm间隙。 (3)门窗安装应采用镀锌铁片连接固定,镀锌铁片厚度不小于1.5mm,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ef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