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当前我国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探析

更新时间:2023-04-10 12:0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探析

前言:世纪之交,腐败困扰着五大洲,各种腐败行为在全球现状波起。世界环境:在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有,而号称制度完善,法律严明的西方发达国家,腐败之风也在肆虐蔓延。德国前总理科尔因就因私吞巨款而面临灭顶之灾,印度尼西亚的苏哈托家族也卷入腐败的丑闻浪潮,就是令人尊敬的8旬老人萨马兰奇和他领导下的以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著称于世的国际奥委会也坠入受贿的丑闻漩涡。上至总统,下至普通公务员,许多腐败分子纷纷落马。贪污腐败,自人类有私有财产即有之。中国也不例外。国内环境: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原北京市常委、北京市副市长王宝森严重违法违纪案、广西区政府主席成克杰受贿被判死刑案、副主席徐炳松受贿案被判无期徒刑、及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巨额受贿被枪毙案等让我们触目惊心,深恶痛绝。腐败必须清除,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容忍,科特迪瓦前不久发生的军事政变就你就可以知道人民对腐败有多愤怒。难怪在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向全国人大代表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加大打击犯罪,惩治腐败力度”时人民代表掌声九次响起来,而讲到处决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死刑时,两次被掌声打断。

那么,腐败是什么, 其危害如何,根源何在?对于腐败人类真的束手无策了吗?下面我来谈谈本人的一些认识。

本文简述腐败的定义及其表现形式,重点论述腐败的当前我国腐败产生的原因:一、历史原因二、外部环境原因三、政治体制上原因四、经济体制上的原因五、腐败对于个人主观原因,并阐述其危害,提出了遏制腐败的对策。

腐败,原义是腐烂,援引到社会学来说,就是思想陈旧,行为堕落,制度、组织、机构、措施等黑暗或对公共权力的滥用的意思。

腐败的表现形式主要为:政治思想作风上,理想信念不坚定,不讲党性,私欲膨胀,极端个人主义,拉帮结派,破坏团结,打击报复,专横跋扈,追名逐利,卖官鬻爵,虚报浮夸弄虚作假、沽名钓誉等。经济上,贪污、挪用公款,以权谋私,

1

把权力当作摇钱树,行贿受贿,挥霍浪费等。生活上,吃喝嫖赌,讲排场,摆阔气,铺张浪费,奢侈挥霍,用公款装修住房等。

关于腐败滋生蔓延的根源本人认为,应以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对于腐败的主体来说,其原因有外部客观原因和内部因素(个人主观原因),而外部客观原因主要有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下面我们先从外部客观原因说起。

一、历史原因。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旧时代遗留下来的剥削阶级腐朽思想是腐败产生的基本原因,是剥削制度的产物。我国有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历史,封建社会的腐朽思想的影响在人们的脑海中仍然存在。眼下的许多腐败现象明显遗留着宗法观念、等级观念等封建主义思想的烙印。腐败是权力的腐化变质。新的历史条件下腐败的基本形式仍然是以权谋私,以权谋私的表现形式是以官为核心,以权为杠杆,以财为目的,这正是封建制度下本位思想在现阶段的反映的表现。在封建时代,不少人倾家荡产,舍命求名,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发奋求官之路,有范进中举的可怜世态,就在于当官能增值,官能发财,在人们等级观念和级别的观念中,人们越来越看中官的使用价值,近些年来卖官买官的苗头有上升趋势,造就了一批卖官贪官,买官昏官,这无疑是长期封建社会历史痕迹和残余思想在现实中的表现,例如有的干部利用权力搞特殊化,纸醉金迷,贪图享受,高高在上,拒绝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表现出严重的特权观念和等级观念。有的领导干部任人唯亲,搞裙带风,利用手中职权为自己的子女、亲属谋取利益,放任他们利用自己的情面去经商办企业,捞取不义之财,在他们违法违纪之后出面去干预,包庇纵容,使之逍遥法外,没有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下纪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些令老百姓深恶痛绝的现象无不带着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的深深烙印,成为腐败的一个原因。

二、外部环境原因。在对外开放的新形式下,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招进来,同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剥削阶级思想相互结合,成为新时期腐败现象发生的重要因素。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是,国际上同资本主义制度并存,当代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们面临的时代不再是夜郎自大,世外桃源那样一经天下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时代了,要开拓国际上的生存空间,就必须抓住机遇,坚决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大胆吸收国外资金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而同时资本主义国家腐朽的消极的东西不管我们同意不同意都会趁机而入,侵蚀我们的肌体。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集中表现为一切向钱看,在这种思想侵蚀下,一些人把对金钱的追求成为自己一切行为的和人生价值取向,甚至不惜将人民赋予的权力,党的原则,人的尊严、良心等

2

统统拿到黑市场上出卖,以满足不断膨胀的金钱欲,他们干工作只讲金钱,不讲奉献。沽名钓誉,利用乌纱帽作权钱交易,假公济私,为了自己的利益,让国家和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目前,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干部队伍相当严重。

三、政治体制上原因:

1、我们体制、机制中存在着弊端、漏洞。由于我国现阶段正处于体制大转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成立之中,我们虽然有一系列的法律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由于我们的制度不健全,同时又存在执法不严,有章不循,执法不力等问题,由于外部的影响和内部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助长了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党内和社会上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也逐渐滋生开来。在我国经济体制正经历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间较长,其影响在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依然存在,如政企不分,行政领导的干预和影响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一些企业单位和个人,为了获取利益,采取不正当手段,用重金行贿国家干部,他们经不起“糖衣炮弹”的进攻,把人民的权力商品化,大肆受贿,索贿。徐炳松就是因为看到自己批一个条子就能让一个个体户赚几十万、几百万,心痒异常,所以就利用权力滥批条子,把行贿受贿看作是朋友之间礼尚往来,大肆受贿,最后成为“糖衣炮弹”的牺牲品。

2、吏治腐败。在用人机制上,干部选拔缺乏公平竞争规则,主观随意性大,容易造成某些人见风使舵,见利忘义者易于钻营,给买官卖官者,以权谋私者有机可乘。现行用人体制下存在的弊端,使我们经常是一把手凭个人好恶为选才标准。用人唯亲,造成拉小头,结帮派,这样不少被提拔的领导干部很少想到必须向党和人民负责,而绞尽脑汁跑关系向推荐考察他的有关部门、人员负责,处心积虑地走后门,向发现、提拔他的领导特别是顶头上司负责,带有严重的封建的人身依附性和效忠思想,当然也就会出现丑态百出、五花八门的跑官、要官风。前北京市副市长王宝森就是瞄准我们用人体制中的弱点,见缝插针、攀援直上,10年间,由一个副处级爬到北京常务副市长的高位。

3、监督制约机制软弱。十八世纪法学家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的人最容易滥用……从事物的性质来说,就必须以权利约束权力”。英国历史学家艾克顿有一句名言:“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权力之所以倾向于腐败,是因为权力来自社会力量,却又带着一种日益同社会公众相脱离的倾向。失去免疫

3

功能的权力,也是失去制约,没有制衡的绝对权力,容易造成使用权力的随意性,个人的意志常常在没有压力和牵制的情况下进入权力。这种绝对的权力当然也就绝对地要倒向腐败。权力腐败是最大的腐败,目前对腐败滋生蔓延,我们采取各种办法,均未成功,原因是我们始终没有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

我们目前的监督机制有: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党的监督、检察监督、审计监督、审判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但目前为止,这些监督机制仍然很不完善,各种监督形式本身都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各种监督形式的之间的职责权限划分不明确,没有很好的协调起来,所以监督效果不大。

首先,监督部门受外来权力影响过多,对权力机关的制约不力。当前我国的监督机构,无论是党的纪律检查机关还是行政监察机关,都是同级党委属下的一个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体制上的从属地位,对同级党委、政府负责,往往在实施监督的过程中,受外力的干扰,使得其只能属于一种内部的自我约束的“柔性”监督,缺乏外在的刚性监督,缺乏严格监督的力度和强度,影响其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力度。就党内监督而言,纪委与党委是一种从属关系,这种关系导致纪委不仅不敢对同级党委实行党章规定范围内的监督,而且对同级党委成员的监督权以及向上的反映权、建议权、报告权也不敢、不愿行使,而上级党委对下级党委的监督往往存在鞭长莫及的无奈。这样尽管我国纪检、检察机关的绝对数大得惊人,其抵制、抗衡腐败的权限、作用却不大,所以许多地方的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日益弱化。从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看,地位高,权力大,受到群众监督、下级对上级的监督制约反而小,显得有欺软怕硬的倾向,敢于监督的勇气不够,敢于碰硬的底气不足。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督,象对原广西区政府副主席徐炳松的违纪违法行为,干部群众早有反映,但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并能及时地纠正,徐炳松更是胆大妄为,在违法违纪的道路上越滑越远,越滑越深。山东泰安市出现集体腐败现象,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全烂掉了。

其次,民主集中制发挥不力。尽管党内部有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但我们缺乏强有力的党内民主的措施,有民主集中制的形式,却缺乏民主集中制的保障,一些领导片面的理解行政领导负责制、厂长负责制,以“老板”自居,独断专行,所以往往是一把手说了算,产生一言堂,家长制作风,但造成的假象是“经过集体讨论决定的”。缺乏应有透明度,重大事情、决策党员职工没有参与的机会及了解的途径,

4

更谈不上民主监督之说,历来的贪官污吏只怕人民群众,离开了人民群众的监督,腐败就不可避免的产生。

四、经济体制上原因:

1、经济法规的滞后因素。由于我国正处在由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的交替时期,体制的空档,导致了法制的空档,立法滞后走成了规范或规范难以适用的现象。大量经济行为既不受旧法的约束,又无新法可以规范,就为各类腐败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经济法规的缝隙使腐败行为没有得到有效制约,也为腐败提供滋生场所。

2、小金库泛滥成灾所致。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企事业单位的一些福利资金,创收资金未列入预算内管理,成为预算外资金进入体外循环,逐渐成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用于消费的奖金来源,形成小金库,凡属正常财务开支所不允许或受到限制的款项,都可以从“小金库”支出,这种“小金库”的管理和支配权往往掌握在个别人或少数领导手中,管理混乱,为一些人挥霍浪费,挪用、私分、外借、贪污、行贿提供了资金来源和方便,也使其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3、对腐败的经济惩罚过轻。近年来,党和国家把反腐败斗争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大了惩治力度,尤其对新形势下党员干部中出现的新情况,总是制定了一批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初步形成一整套党风廉政法规体系,但这些法规和制度,都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都重点强调了对腐败者政治上的惩治,而经济上的制裁力度不够。腐败是权力与金钱相互利用的现象,腐败分子除了应当承担“政治牺牲”以外,还应当承担腐败的经济代价,腐败的经济代价是腐败主体应当承担的以货币为表现形式的经济付出。一些腐败分子在政治上受到党政违纪处分以后,虽然付出了高昂的政治牺牲,比如丢了乌纱帽,没了党票等,但却基本上没有承担应当付出的腐败的经济代价,目前,我国对贪官污吏的处罚有没收部分不合法财产的案例,但基本上没有罚款这一说法。所以有些人反而因腐败而获得了可观的经济利润,即使坐上几年大牢后,出来还有一笔血本重新起家。就因为如此,也诱使更多的人铤而走险,使腐败的范围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因此,反腐败的党纪政纪法规的不完善,也是滋生腐败并使腐败现象进一步扩散的催化剂。

4、利益驱动。物质利益驱动产生的腐败是最普遍最基本的腐败原因。物质利益激励机制是市场经济区别于计划经济的根本特征之一,是市场经济活力的体现,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这一社会激励机制被不断的功利化,并同时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导致市场经济体制实践的负面效应。一是利益最大化原则刺激了社

5

会物求欲望的增长,引起各阶层利益格局的变化,出现社会收入、分配的反差。在利益最大化原则的推动下,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先公后私奉献型经济伦理体系开始弱化,代之而起的是承认人们追逐利益合理性的经济伦理体系,这种经济伦理体系由于弱化意识形态对社会的约束作用,使得一部分追求财富的欲望沦为纯利欲的冲动,导致他们形成金钱至上和商品拜物观念。他们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择手段,不计后果,甚至铤而走险。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他们就会想方设法,通过贪污、挪用、盗窃等各种非法手段,损害集体利益,为了局部的本位利益,他们就会想方设法,过分强调本位利益的重要性,而臵全局利益于不顾,通过私设小金库,乱收费用,滥发奖金等方式,损害全局利益,为了眼前的利益,他们就只考虑可预期的直接利益,而不顾一切的掠夺资源,破坏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弱化了原先政府部门对经济主体的监督作用,为了追求最大利益,部分经济或个人就会利用政府于管理疏于监控的机会,通过贪污、盗窃、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大发不义之财。因而,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正在于,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人们可能采取一切手段,追求非生产性利润,滋生违法犯罪腐败行为。原广西政府主席成克杰、副主席徐炳松就是一个极其典型的例子。他俩利用职权肆无忌惮的收受巨额贿赂,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5、分配关系调整因素。市场经济应由市场配臵资源,但目前市场配臵资源的功能还不完备,尤其是稀缺资源和财富的配臵中,政府仍然起着作用,政府在资源和财富配臵中的影响,导致了一些人对政府权力的依靠。这样,就形成了:部分人或企业运用非正式的关系,通过行贿构建人情网等方式,以获得资源,而权力部门或个人也极可能为一已私利,实现权钱的等价交换,从而形成腐败,这是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腐败对于个人主观原因即内部因素来说,一般有以下几点:

1、没有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不学习,放松世界观的改造,经受不住市场经济考验,崇尚金钱拜物信教,大搞权钱交易,肆意收受贿赂和巨额非法所得。原广西区政府主席成克杰、原副主席徐炳松就是因为没有正确使用手中权力,搞权钱交易,收受巨额贿赂而身败名裂的。

2、不管好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为自己的亲属谋取私利。广东省人大副主任于飞就是一起鲜明的例子,他利用其为省人大副主任的职务之便,为其女儿开办的香港德成公司在非法受让、转让土地使用权中谋取私利,严重的违反了国家土地

6

管理法规和国家利益。

3、经不起美色的考验,搞权色交易。原湖北省副省长孟庆平就是因为到处沾花惹草,乱搞男女关系,权色交易,走上违反犯罪道路的。等等。

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给国家和人民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巨大的危害。

1、会导致共产党性质的改变。在党章中,规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各种腐败行为,其实质就是利用权力谋求个人私利,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服务,都是同我们党的性质根本对立的。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如果不及时清除,任其发展蔓延,就会使我们党的先锋队性质发生蜕变,会发展成为代表少数人利益的政党。

2、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会使共产党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人民的支持。一些党员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来为自己谋取私利,侵害人民的利益,就必然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如果任其发展,党的形象和威信就会受到极大的损害,党就会逐渐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出现社会动乱,就会丧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就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如果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会走到邪路上去,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古今中外无数事实得出了这个结论。

3、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会使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出现动乱,甚至会丧失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无论是从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来看,导致一个政权灭亡的因素,主要还是经济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中国历代的农民起义,往往都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民不聊生的情况下造成的,起义的结果往往都是导致改朝换代。但是,之所以造成民不聊生的状况,政权的腐败就是一个最根本的因素。远有太平天国的洪秀全,清朝李自成的农民起义的失败,近有蒋介石统治的国民党政权的毁灭等就是一面面历史的铜镜。

腐败就象侵入我们社会主义大厦的蛀虫,它侵蚀着社会肌体,极大地败坏党在人民的形象,严重的挫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遏制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发展。腐败在党内和社会滋生蔓延开来,已到了十分严竣的地步,反腐败斗争已提到十分紧迫的政治斗争高度上来。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原因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个人的思想原因,体制,法律政策的漏洞,也有思想教育、组织人事制度、管理

7

监督上的,所以“反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本人认为应该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全党统一思想,提高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加强党员、国家公务员等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中纪委二次全会起就多次明确地提出把抓好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作为反腐败斗争之首。江泽民在中纪委四次全会上讲话中就鲜明地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

二、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1、反腐败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加强民主对权力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民主对权力的监督作用,在权力运行程序上下功夫,逐步实行重大事项公开制度,努力提高其透明度,防止权力的非公共运作。抓好党的监督和群众监督,要加强党委内部的民主集中制,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不能由个人说了算。

2、建立起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监督体制。前面我们已提到腐败的实质就权力的交易,监督的实质就是对权力的是一种权力对另一种权力的制约。从行政管理学的角度来说,有责就应有职,有职就应该有权,离开了权力,谈责任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从前面监督不力而导致腐败的剖析中,本人认为,必须理顺监督体制关系,本人认为对监督部门应实行垂直领导,人、财、物独立,并赋予其相对独立的侦查权,处理权。比如说使地方纪检,监察机关摆脱双方领导的束缚等。纵观当今世界反腐败成果显著的国家和地区,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拥有一个特殊监督地位和权力独立的反腐机构,如香港的廉政公署、新加坡的贪污调查局等。

3、调整和改革某些政策,适当调整分配政策,规范政府公职人员的收入,以解决部门之间、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这样也可以防止有些人在这种强烈的收入反差中,心态失去平衡,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

4、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必须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紧制定诸如《反腐败法》之类的法律,使反腐败工作真正有法可依,走上依法治国的轨道,以法制遏制腐败,解决“人治”、“权治”造成的腐败现象。

5、吏治腐败是最难治理的腐败,我们必须加大人事制度改革,从干部管理体制

8

入手,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查、录用工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保证政治可靠、德才兼备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杜绝任人唯亲的现象,铲除吏治腐败。

三、建立完善举报制度,加强信访工作,与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结合起来,提高监督水平和监督效果,树立监督的权威。由于举报有对违法违纪行为无声的揭露而举报人容易保护自身的特点,是一种比较好的群众参与监督的反腐败方式。常言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由于害怕举报,腐败分子有时到了违法的边缘也要有所收敛。信访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一条有效渠道。加强信访工作,有利于政府及时了解人民群众思想动态,社会上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发现各种违法乱纪现象。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时往往是最有力的反腐败武器。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开播以来,收视率最高,各种腐败社会现象一经在此曝光,就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和舆论压力,引起各党政部门的和广大群众的高度重视,许多问题迅速得到解决。各种的宣传媒体、舆论工具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加强廉政建设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是一项复杂、艰巨、长期的斗争,邓小平同志早就告戒全党:“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全世界的反腐败斗争任重道远,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必须坚持多管齐下、标本廉洁、综合治理的原则,扎实有效地进行,为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好驾护好航。

2000.5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e8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