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解析 语文课标卷(余闻) - 1
更新时间:2024-05-16 14: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2013-5-23 05:31:49
200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解析
余 闻
语 文 课 标 卷
第1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第一大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第一大题为论述类文章阅读,重点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根据文章内容推断和想象的能力。文章从唐诗给现代人的感受入手,回顾了唐诗作为唐代社会风行的一种交往方式的发展状貌和流传特点,通过就现代流行歌词与唐诗所作的比较,表达了对现代流行歌词的认识和态度,揭示了其中所包含的审美心理要素。话题比较有时代感,文字朴素流畅,适合测试具有高中毕业水平的考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交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人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自己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到晚唐大概就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
第 1 页 共 19 页
2013-5-23 05:31:49
们见到的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前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正确答案应该是D。从文章第一段中有关唐诗的文字可知,数量巨大的唐诗作品,反映出唐诗作为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分量;此外文章也直接指出,唐诗作品中的相当部分并不是为功名而创作的,而是适应于当时的社交需要。正是这一点,使得唐诗即使历经磨难,仍然会在最后重回人们的文化视野。D项中,“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与原文的意思相同,“唐朝诗人之多”是原文“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的另一种说法,但是,诗的传唱是否流行与写诗之人是否多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而D项的表述“于此可见一斑”则是将两种并无必然联系的事实理解成因果关系,可见,D项不符合原文意思。A项中“难以割舍”是对唐诗经历分别后“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的原因的正确概括,因此A项的表述是符合原文意思的。B项中“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实际上就是对原文“社交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的具体解释;“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则与“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意思相当,因此B项的表述也符合原文意思。C项中“其中尤以后者为多”与原文“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意思相同,该项中其他部分的表述则都与原文意思一致,可见C项的表述也是符合原文意思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该选D。
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的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比较的结果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正确答案应该选C。完成
第 2 页 共 19 页
2013-5-23 05:31:49
这道试题,首先需要明确信息筛选的区间,在理解其中一些重要语句的基础上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文字信息集中在文章的第二段,这一段文字紧承上文对“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的唐诗的回顾,指出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长盛不衰同样值得欣喜,突出流行歌词与唐诗在形成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实际效果等方面的相似。A项中的“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是对原文信息的误解,原文是说唐诗“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这与“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同样令人欣喜。因此A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B项中“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是对原文中的“悲欢冷暖,酸甜苦辣”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的误解,将原文中的因与果倒置,因此也不符合原文的意思。D项中文字涉及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比较,原文说“不见逊色”,选项中则是“更为出色”,选项中的表述比较明显地夸大了对《我和你》作评价的高度,因此也不符合原文的意思。C项中文字涉及《乡恋》和《静夜思》的比较,原文说“是一样的精致平实”,选项中则说是“可谓异曲同工”,意思是一样的,可见,C项的表述符合原文的意思。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正确答案应该是B。根据原文内容,唐诗是当时社交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知名度高的作品必然成为传唱的重要对象,王之涣自信最美的歌女会唱她的诗,必然是以他的诗被广泛传唱为前提的,因此A项的推断是正确的。与C项对应的原文内容为,“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也就是说唐三彩在它流行的时代还没有被看作美的对象,自然也就难以被视为“很珍贵”,可见C项的推断也是正确的。D项文字的推断,原文中的依据是文章最后几句话“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前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综合这几句话的意思可以推出“现在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将来同样歌唱着的心”,D项中“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意思恰与此相同,因此D项的推断也是正确的。至于B项,关涉到好几方面的事实,“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也是原文提供的事实,“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也是原文提供的事实,“文本一些”和“歌词性质”这是并列属性的评价,相互间不存在因果关系,B项中“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将并无必然联系的两方面事实理解为因果关系,明显违背了原文内容,因此B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该选B。
第 3 页 共 19 页
2013-5-23 05:31:49
第二大题 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关于朱昭的这段文字,节选自《宋史·朱昭传》。朱昭是一名忠义勇士,在失败面前勇于抗敌,誓死不降,体现了高尚的民族节操。原文相对较长,又有一些不适合用作考题的认识与描写,经过处理后压缩成不足600字的文段,文面也干净清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己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节选自《宋史〃朱昭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分析】本题采用传统的考查方式,即选择四个实词,分别给出解释,要求选出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项中的“摄”字,在文献中的意思很多,可以表示牵引、收紧、吸引、拘捕、保养等义,这些都与文意不符合,只有代理这一词义,能在原文中讲通,是正确的。B项中的“婴”字,在古代有婴儿、缠绕、遭受、约束等意义,这些也都不合原意,只有“环绕”的词义放在原文中可以说通,环绕义是正确的。D项中的“乘”字,古代的意义也很多,如驾御、顺应、践踏、继承等,但都不符合原文的意思,原文中的“乘”字应当是“追逐”义,试题中的解释是正确的。只有C项中的“薄”字,应当理解为“迫近”,在原文中的意思是迫近敌军的营垒,但试题却故意误解为削弱以干扰学生,这种解释是错误的。根据题干要求,这一题的正确选项为C。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
第 4 页 共 19 页
摄:代理。 婴:环绕。 薄:削弱。 乘:追逐。
2013-5-23 05:31:49
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 ⑤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A.①②④ C.②⑤⑥
②取传禅诏赦宣读之 ④妻子不可为贼污 ⑥昭跃马从缺城出 B.①③⑥ D.③④⑤
③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
【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分析】本题提供了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每组三句,要求选出全都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第①句“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是说天子的新政与以往不同,这句话显然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无关。第②句“取传禅诏赦宣读之”,是说朱昭宣读传禅诏赦的文书,这也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无关。第③句“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是朱昭的故人劝他投降,朱昭痛斥故人的话,当然算是他坚决主张抗敌的表现。第④句“妻子不可为贼污”,是说老婆儿女不可受到敌人的欺辱,这也是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誓言。第⑤句“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这是朱昭抗敌的决心,可以表明他坚决主张抗敌。第⑥句“昭跃马从缺城出”,是对朱昭突围的描写,与主张抗敌无关。根据以上解说,③④⑤三句均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因而D项为正确选项。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
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怒斥后,张弓要射死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本题选取阅读材料中四个方面的内容作为切入点,设立四个选项来对文意进行分析和概括。A项说到朱昭的为人与仕宦情况,说他在震威时取得对敌斗争的胜利。B项说到夏人部队进攻宋朝,其首领企图招降朱昭,但朱昭进行反驳,拒绝投降。C项说到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受到朱昭斥骂,朱昭表明了自己抗敌到底的决心。这三项叙述均符合原文文意,没有分析或概括失当之处。只有D项,开头说到朱昭方面有人通敌,末尾说到朱昭牺牲,这些表述也是正确的。只是中间说到“敌人害死守兵”不确切,据原文应是“以利啖守兵”,意思是以利收买了守兵。因而D项的概括分析不准确,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2)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参考答案】
(1)总共被围四天,城墙大多毁坏,朱昭凭着才智修补城墙抵御敌兵,全都中规中矩,但是再也不能支撑下去。
第 5 页 共 19 页
2013-5-23 05:31:49
(2)朱昭率领众人在大街要道上与敌军交战,从傍晚直到天明,尸体塞满街面,无法通行。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翻译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试题分析】文言文翻译的基础是理解,而对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理解又直接关系到对文意的理解。评分参考中对译出全句大意与译出关键的词语分别作了要求,并赋予一定的分值。“大意”中包括实词与虚词,特别是对虚词理解的要求;“关键词语”则主要侧重在实词的理解上。今年的情况是,关键词语的赋分要略高于大意,这就对实词的理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1)小题中的关键词语有“凡、圮坏、法”三处。“凡”是总共的意思,这很好理解。“圮坏”中的“圮”与“坏”都是毁坏、倒塌的意思,这里指城墙倒塌。“法”指法度,“合法”即指合于法度,译为中规中矩。这道题有些难度。第(2)小题中的关键词语也有三处:“勒、通衢、填”。“勒”当率领讲,中学生应当能够理解。“通衢”指四通八达的路,译文中用大街要道来表达。“填”指塞满,指尸体塞满街面,无法通行。第(2)小题要比第(1)小题稍难一些。虽然这些关键词语考生未必能够全都译出,但由于有了“大意”赋予的分数,学生能够懂得大意,也是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②
8.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参考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分析】这道题既是考查考生评价作品内容的能力,也是为下一题评价作者思想感情作出铺垫。词的上阕对初春时乡村景色的描写具体生动形象,首句用一个“破”字写桑叶嫩芽突破外包薄膜萌出的动态,表达了春来万物复生的速度和欢欣。第二句写东邻农家蚕卵已化生为幼蚕,象征着民间生活的勃勃生机。第三、第四句通过青草黄牛、夕晖黑鸦的色彩对比,点染出初春傍晚乡间的风光,第三句的“鸣”极富韵味,第四句的“点”非常传神,而牛犊回栏、暮鸦归林这两个特定的意象,也与作者解官弃职、回归田园境遇中的心绪感受相通。这些景象的要素,只要用心体会,叙述起来并不困难。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取这样的题?
【参考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分析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城中的桃花李花虽然高居枝头艳丽多姿,但一遇风雨就会凋落,就好像朝廷官场总是充满邪风恶雨,达官贵人往往朝不保夕;而乡间的荠菜花虽然贴地而开朴素无奇,却能沐浴春风在溪头竞放,就像自己回
第 6 页 共 19 页
2013-5-23 05:31:49
到乡下民间,获得了新的生活乐趣。词的最后两句巧妙地运用了对照(对比)的写作手法,将城中桃李与乡间荠菜花两相对照,结合前面所写的桑芽幼蚕、细草黄牛、青旗酒家等充满生机的景物,体现了作者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感。
词题作“代人赋”,结合注解①的提示,可能是有友人对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的生活表示担忧,作者就以代友人填词的形式来表明自己的心态。而以友人口吻道出自己的心迹,使以荠菜花自况更加自然,同时也有与友人共勉的意味,效果独特。
对诗词的鉴赏,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考生的答案不必与参考答案完全一样,只要能言之成理,就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诸葛亮《出师表》) (2)无丝竹之乱耳, 。 ,西蜀子云亭。(刘
禹锡《陋室铭》)
(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
【参考答案】(1)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2)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 (3)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试题分析】根据修订2009年全国课程标准实验语文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意见,名篇名句默写,填空题改为必考,不再选考。本题中李煜《虞美人》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诵读篇目;诸葛亮《出师表》和刘禹锡《陋室铭》两篇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背诵的篇目。
乙 选考题
第三大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
今年所选的文学类阅读文本,是我国当代著名女作家铁凝早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孕妇和牛》。这是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和文笔,在全文营造出温馨、温暖的氛围。小说不以情节取胜,而是借助舒缓、从容的叙述,表达一个将为人母的农村少妇内心的喜悦与幸福感,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为出题需要,文章有删节。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孕妇和牛 铁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啃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
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做伴。她和它仿佛有点儿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回来时,孕妇也没骑
第 7 页 共 19 页
2013-5-23 05:31:49
黑,走快走慢由着黑的性儿。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呀!”她夸张地拖长声,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孕妇乐了,平原顿时热闹起来。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孕妇不识字,她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丈夫也不知道。丈夫说:“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
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这样,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那么,原因还是胸膛下面的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若是孩子也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能够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孩子。
可她实在不认识这碑上的字啊。
放学的孩子们走近了,她叫住一个本家侄子,向他要了一张白纸和一杆铅笔。 孕妇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白纸,等待着孩子们远去。她仿佛要背着众人去做一件鬼祟的事。
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她的手很巧,却支配不了手中这杆笔。她努力端详着那陌生的大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落下了第一笔。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是什么意思,又不由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
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她的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可她不能停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干过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儿。
不知何时,黑已从麦地返回,卧在孕妇的身边。它静静地凝视着孕妇,脸上满是驯顺,像是守候,像是鼓励。
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在朦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数,那碑上的大字是十七个,她的白纸上也落着十七个:
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
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可它们毕竟是字。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立在了孕妇的心中。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着点什么吧。
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 黑却执意不肯起身,它换了跪的姿势,要主人骑上去。 “黑——呀!”孕妇怜悯地叫着,强令黑站起来。
孕妇和黑走在平原上,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抚摸它,它拿脸蹭着她的手。一股热乎乎的东西涌现在孕妇的心房。她很想对人形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这种情绪就叫做感动。
“黑——呀!”孕妇在黑暗中小声嘟囔,声音有点儿颤,宛若幸福的呓语。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由于历史的原因,巨大的石碑被推倒了,村民们拿它作歇脚的坐物,也算是发挥了它的作用。
第 8 页 共 19 页
2013-5-23 05:31:49
B.孕妇非要等放学的孩子走了以后,才上前去描画那些字,表明她是个内敛害羞的人,她本来是可以叫会写字的人帮她写的。
C.孕妇努力描画石碑上的字,这些字给了孕妇无限的希望和寄托,她认为只有这样自己才有资格与将要出世的孩子见面。
D.孕妇在黑暗中小声地嘟囔,是因为回家的路尽管漫长,走起来很累,但母牛一路的相伴与温情,让一切变得幸福而轻松。
E.本文用诗意的笔调,在从容淡定的叙述中,传达了一种温馨和谐的人生意味,表现了一个女人将为人母的幸福和喜悦。
【参考答案】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 【试题分析】本题所列A、B、C、D、E五个选项,都是对小说的分析与概括。属于对象选择。为了能在分值上进一步区分考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今年我们在给分标准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实行梯级给分标准。即所给的选项中,最正确的有一项,比较正确的有一项,相对正确的有一项,完全错误的有两项。学生只能选择其中两项,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的都不给分。这样就保证了该题的最高分值只能是5分,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套答。
本题A项考查对石碑的历史以及石碑上的文字的理解。石碑被粗暴的年轻人推到,暗示了传统文化曾经不被尊重。而推倒后的石碑如今在路旁供路人歇脚,这只是它最低级的作用,只有在孕妇那里才将它更重要的价值体现出来。所以该项表述不是很完整,只能说是相对正确,所以给1分。B项是对孕妇形象的把握和对孕妇行为所作的心理分析。孕妇在回来的路上萌发写字的愿望,是基于她对孩子的强烈的责任感,她不是因为害羞不敢找那些放学的孩子来帮她,作者是想通过她写字这一具体的行为来表现她对文化知识的强烈渴望与尊重,所以B项是错项,不给分。C项仍然是对孕妇行为所作的心理分析。小说正是通过写不识字的孕妇艰难描画石碑上的字,来表现孕妇内心对文化知识的尊重,而她之所以尊重文化知识,又是源于她对孩子寄予的厚望,以及对于自己作为孩子母亲资格的自省。这是正确的分析,但另一方面,孕妇作为母亲的资格,其实并不是真的因为有了字她才有了资格,所以原文用了“似乎”二字来区别。所以说该选项是比较正确的,而不是完全正确的一项,答出该项给2分。D项是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和概括。孕妇在黑暗中嘟囔,实际上,是那一刻她被自己描画字的行为所感动,为怀孕的母牛给自己的慰藉所感动,与回家路的漫长无关,与老牛一路的相伴无直接关联,所以这一项是错项,不给分。E项是对小说的艺术风格与主题思想的综合分析与概括。小说运用散文化的笔调,营造一种温馨感人的氛围,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着重于人物内心情感的细腻揭示,表现孕妇发自内心的喜悦感和幸福感。该项是最正确的选项,给3分。
(2)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①具有善良、温婉等传统的女性美;②有责任心,做事认真;③对人生抱有美好的向往和期待。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试题分析】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即是孕妇,对于这一人物形象的把握,主要借助于她本人的言行描写和内心描写。通过孕妇一路对母牛的关心和体贴,可表现出孕妇的善良。通过她对母牛啃麦苗行为的轻叱,表现了她的道义心和温顺的性格,在她身上,散发着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而孕妇艰难地描画石碑上的字的细节,说明她不仅做事认真仔细,对孩子也有责任心。而文中先后出现的大量的内心活动的描写,尤其是当放学的孩子出现后,引发她对
第 9 页 共 19 页
2013-5-23 05:31:49
自己未出世孩子未来生活的联想,表明了她对未来抱有美好的向往和期待。
(3)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通过怀孕的牛与孕妇形象的并置,凸显孕育新生命的幸福与喜悦;②通过牛与孕妇之间的亲昵行为,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温馨和谐;③通过牛的形象描写,反衬孕妇作为人具有的能动性和理性的追求。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小说的结构分析,对主体思想的理解,对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层级为D。
【试题分析】小说的标题是“孕妇和牛”,很显然,作者将牛的形象放到了重要的位置。首先,在小说中,牛和孕妇一样,身体里都孕育了新的生命,她们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走在回家的村路上,这样的情景时很感人的,作者以此来强化“怀孕”这一行为对于女性生命的重要意义。其次,回家的路是寂寞漫长的,这一路上,牛与人之间相互照顾,相互关心体贴,让孕妇感到了温暖和感动,她们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亲昵的,平等的。最后,孕妇对于石碑上的字的强烈兴趣及其描画字的行为,作者恰恰通过牛作为动物形象,来反衬出人与动物之间的差异,表明了人是理性的动物,具有自我追求的意识,而牛是不可能做到的。
(4)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地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参考答案】
观点一:这样写让人感动。①突出了孕妇对文化知识的朦胧追求,虽然她不识字,但这不影响她对文化的尊重;②揭示了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女人在将为人母时的责任感,在她看来,学会认这几个字,将来就不担心孩子的提问了;③表现了孕妇认识到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也表明她在尽可能地弥补自己没有文化知识的不足。
观点二:这样写有些做作。①触动她描画字的原因主要应该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不只是路边一块废旧的石碑;②孕妇自己不会写字,想临摹石碑上的字,可以请放学的孩子帮忙,不必那么费劲,非要自己描画;③作为未来的母亲,孕妇识不识字,喜欢不喜欢字,其实都不影响她对孩子的责任与爱。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探究能力。能力层级为F。
【试题分析】今年的文学类阅读试题,继续落实高中新课标的精神,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小说文本能从不同角度发掘小说意蕴,并进行个性化阅读。本题设置了两种不同倾向的观点,旨在启发学生能实现多角度思考文本的内容,实现个性化的解读。在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后,还要求考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全文,展开具体的论述。
本题提供的两种观点,没有高下、对错之分,考生只要能提出明确的观点或见解,并展开 论述,并言之成理即可。
认为这样写能让人感动的观点,主要从小说主题、道德伦理、现实意义三个方面来展开。从小说的主题上说,这样写突出了孕妇对文化知识的朦胧追求。孕妇不认识字,但并不影响她对文化知识的本能尊重,甚至是敬畏,所以作者才有意识地、极细致叙述了孕妇描画字的整个过程;从道德伦理上说,作者恰恰是通过这种看似反常的举动,来表现一个将为人母的农村少妇,对孩子的责任心。小说写孕妇描画字越困难,就越能表现孕妇这种责任心;从现实意义上说,作者通过孕妇描画字的行为,更真切地表现了孕妇对孩子将来的教育问题的重视,她没有像她的丈夫那样对传统文化始终排斥,而是相反,她用实际行动来弥补自己没有
第 10 页 共 19 页
2013-5-23 05:31:49 文化知识的不足。
认为这样写有些做作的观点,主要从小说的情节设置、人物的性格逻辑、道德伦理三方面来展开。从情节设置上说,通常一个人如果真的要学习文化知识,主要应该是日常生活中需要运用到文化知识,那么这个人才有学习的动力,而这篇小说中的孕妇为了认字,是缘于路边一块废旧的石碑,这种情节安排与常理不符。从人物的性格逻辑上说,孕妇并不是个木讷害羞的人,她需要石碑上的字,可以找放学的孩子帮忙,不需要自己那么艰难地去亲自描画。从道德伦理上说,孕妇作为未来的母亲,对孩子本能的母爱和责任心,与她所表现出来的描画字的行为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小说这样写显得矫情。
除了以上观点,考生如有其它观点,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第四大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材料选自周毅、向明《爱满天下――陶行知文学传记》。标题是命题时加的。陶行知(1891~1946),中国现代著教育家。安徽歙县人。1920年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致力于推动平民教育运动。1926年起草发表《中国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次年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师范)。命题时根据测试的需要对原文做了比较大的删节,以突出其作为平民教育家从事乡村教育的事迹。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寻找教育的曙光
在陶行知的身体内,似乎涌动着一种永不满足、永远求索、永远前进的生命力。当城市平民教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轰轰烈烈的热潮的时候,他却突然冷静下来,进入深沉的思索之中。农民张大哥一家的景象,倏然映现在他记忆的荧光屏上??
那是他前年秋天游览南京栖霞山的事。在曲折的山径上,陶行知遇到了一位年纪三十多岁的农民。陶行知在20年代初就十分注重社会调查,这时他像是遇到了一位老朋友,主动上前打招呼。原来这位农民姓张,家里除了妻子外,还有六个孩子。陶行知三句话不离本行,就问“家里有几个识字的”,张大哥皱着眉连连摇头说:“唉,饭都吃不上,哪有钱来读书识字啊!”陶行知告诉他,可以免费送他《平民千字课本》,只要学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张大哥便请他到家里去坐。陶行知怎肯放过这个接触穷苦群众的大好机会呢?当即欣然答应,去他家了。当天晚上,那六个高高低低、衣不蔽体的孩子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使他加深了一个认识:占总人口85%的农民如此贫困、如此没有文化,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要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入手。于是,一个改造乡村教育的设想,开始在他的心田里播下壮实的种子。
经过陶行知呕心沥血的浇灌,这颗种子终于破土萌芽了。1926年12月,陶行知连续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他主张:“乡村学校做改进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乡村师范之主旨在于造就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的教师。”他希望每一个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叫中国一个个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国的伟大的新生命”。这是他设计的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来改造中国的一幅理想蓝图。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草拟了详细具体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一院简章草案》。在他的建议下,成立了乡村教育研究部,聘请了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金陵大学教授邵仲香为研究员,共同为筹备
第 11 页 共 19 页
2013-5-23 05:31:49
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而努力。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久,许多报章杂志上出现了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招生广告。清华大学教育系二年级学生操震球,看到广告后写信给陶行知说:“自信以我目前的状况,欲效劳于社会,事之最急最要者,一为提高农民知识,二为增进农民生产。两者须同时并进。此种责任,舍乡村师范学校莫能当。此晚生所以决意从事乡村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也。”陶行知接信后,立即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表示欢迎:
接读您的来信,得知您愿意离开清华大学投考试验乡村师范,这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简直让我们五体投地地钦佩。国运盛衰决于一转念间。倘使全国青年都能转到各人应当走的路上去,地狱都可化成天堂,还怕中国不能兴盛!
您既有这种宏愿,我就应当把个中甘苦明明白白地告诉您,还望您慎重考虑一番,再做决定。田家生活是要蛮干的,您愿意吗?您能打赤脚在烂污泥里奔走吗?您不怕把雪白的脸晒得漆黑、软手上起硬茧吗?您不怕在风霜雨雪中挑粪吗?您愿意和马牛羊鸡狗猪做朋友吗?在城里人看来,这都是苦处;其实乡下人并不以此为苦。纵然这是苦处,乡下人也有城里人想不到的乐趣。乡间山青水秀,尽您游览。您早上可以看旭日东升,引您兴奋。晚上可以待月西山,助您吟咏。到了收成的时候,您手里割着黄金似的稻子,那田家乐的山歌,不断地洋洋乎盈耳。您还能亲眼看见您所栽培的儿童个个桃李似的一年一年长大,一直到成家立业。您还能亲眼看见全村农夫农妇人人读书明理,安居乐业。也许要到令郎令孙的时代才能看见,您能忍耐吗?倘使经过这番考虑之后,您决意要来投考,我们万分欢迎。
就这样,在陶行知的多方奔走和不懈努力下,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和怀抱教育救国理想的知识分子,自愿汇集到燕子矶旁的晓庄师范学校,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乡村教育试验热潮,并且很快波及到其他许多地方,演绎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
(摘编自周毅、向明《爱满天下》)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正当陶行知全力推行的城市平民教育运动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轰轰烈烈的热潮的时候,他已经开始转向思考改造乡村教育的问题了。
B.陶行知游栖霞山时,遇到农民张大哥。张大哥对学习《平民千字课本》,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感兴趣,更坚定了他从事乡村教育的决心。
C.陶行知希望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要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整个的心献给农民,把城里人本来认为是苦的地方变为意想不到的乐趣。
D.操震球写信给陶行知,认为最急迫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二者须同时并进,而不是急于创建乡村师范学校。
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娓娓道来的生动叙述,讲述陶行知从事乡村教育的感人事迹,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平民教育家的光辉形象。
【参考答案】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和分析综合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本题为多项选择题。其中A、B、C、D四个选项是对传记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E项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与概括。值得注意的是,以往是要求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两项,今年引入国外的测试理论,在所提供的五个选项中,除两个错误选项外,三个正确选项的准确度依次递减,要求考生在所提供的对这篇传记材料分析与概括的五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两项”。虽然命题难度加大了,但更有利于考查考生筛选信息和分析综合能力。E项的综合性最强,给3分;A项也是对原文的恰当概括,给2分;B项介于正确与
第 12 页 共 19 页
2013-5-23 05:31:49
错误之间,“陶行知游栖霞山时,遇到农民张大哥??更坚定了他从事乡村教育的决心”是正确的,但“张大哥对学习《平民千字课本》,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感兴趣”不完全符合原文的意思,只给1分;C项“把城里人本来认为是苦的地方变为意想不到的乐趣”,D项“而不是急于创建乡村师范学校”均不符合原文意思,所以不给分。这样,如果考生选择了B项,也能得1分。为了防止多选,“评分参考”特别说明:“如答三项或三项以上,均不给分。”
(2)陶行知由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转向改造乡村教育,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冷静思考的结果:要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入手;②穷苦农民的刺激:张大哥一家的贫困、没有文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本题选择陶行知由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转向改造乡村教育的原因,有助于准确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传主的性格特点。“冷静思考的结果:要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入手”、“穷苦农民的刺激:张大哥一家的贫困、没有文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等信息,均分散隐含在原文中。相信考生只要认真阅读原文,并对相关信息加以准确提炼、概括,是不难找到答案的。
(3)在给操震球的回信中,陶行知是怎样描述乡村教育“个中甘苦”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乡村教育的“甘”:游览青山秀水,饱览美好风景,领略诗情画意,享受丰收喜悦。笑看学生茁壮成长,桃李芬芳;喜见村民读书明理,幸福美满;②乡村教育的“苦”:环境艰苦、远离城市文明,又脏又累、生活条件很差;需要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奋斗终生也不一定能够看到结果。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归纳整理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分析】陶行知给操震球的回信,是这篇传记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映了陶行知对乡村教育“个中甘苦”的深刻认识,也表现了他对青年同仁的热切期盼。此题要求考生把原文中的相关内容从“甘”和“苦”两个方面进行“简要概括”。考生只要能在原文中找到“我就应当把个中甘苦明明白白地告诉您”这个句子,就能很顺利地找到这些描述乡村教育甘苦的语句,再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归纳概括即可。考虑到考生的归纳概括可能不完全一致,特意在“评分参考”中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4)文中画线句子说:“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请结合全文,说说在陶行知给你的启示中,最深刻的一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观点一:陶行知献身乡村教育的实干精神值得学习。①激情满怀,永不满足、永远前进,不断追求新的目标;②为乡村教育理想的自我牺牲精神;③乐于接触贫苦群众,善于动员志同道合者加盟。
观点二:陶行知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改造中国的理想行不通。①人民群众与三座大山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②他认为“国运盛衰决于一转念间”,显得过于简单化;③他的教育救国的构想过于理想化,脱离社会实际。
观点三:应学习陶行知既有远大理想又有实干精神。①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入手;②要注重调查研究,善于从社会实践中发现新问题;③应求真务实,努力创造人生价值。
第 13 页 共 19 页
2013-5-23 05:31:49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探究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试题解析】高考试卷中设置探究题,是新课程高考最大的亮点之一,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本理念。探究题在2007年新课程高考试卷中首次出现,尤其是全国卷受到了普遍关注和好评。经过近两年的高考命题实践,探究题的命制也在不断探索之中。以往有考生把探究题要求的几个答题方向综合起来作答,这样固然不能算错,但容易把探究题混同于一般的论述题。去年全国卷的探究题是把四种答案直接写在题干上,今年在前两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做了探索,在题干上不直接出现“探究”字样,只是要求考生“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参考答案”提供的三种观点,也就是三个答题方向,更能体现探究的性质和特点。“评分参考”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6分。”也就是说,考生可以在所列出的三个观点中任选一个作答,也可以在三个观点之外作答。只要论述合理,也是完全可以的。
第Ⅱ卷 表达题
第五大题 语言文字运用
第五大题集中测试考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由3道选择题和2道表达题组成。该大题与2008年相比,组题方式一致,题量一致,赋分也没有变化。第五大题共20分。3道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包括成语使用、辨析语病和衔接连贯;2道表达题中,得体题5分,修辞方法题6分。下面对5道题分别进行解析。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新年联欢宴会在喜气洋洋的乐曲声中拉开帷幕,一时间,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欢....乐的气氛弥漫了整个宴会大厅。
B.如果一般读者不认为我的这本小册子言不及义,编辑出版工作者又觉得它有可借鉴....之处,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
C.眼下在某些地区,“走穴”正成为一些学者乐此不疲的事情,因为这既能提高知名....度,又可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
D.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参考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分析】本题所给的四个句子,只有D项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匪夷所思”是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古怪,不是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式的劳作却是人类最正常不过的生活、生产规律,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怪异,因此,用“匪夷所思”评价遵守这种规律的人显然是不合适的;B项的“言不及义”和C项的“乐此不疲”比较容易理解,它们在各自的句子中不仅表义明确,而且也很得当;理解A项的“觥筹交错”,关键是要搞清楚“觥”是古代的一种酒器,“筹”是行酒令时用的一种筹码。该成语描写的是一种欢聚宴乐、推杯换盏的情景,故用在这个句子中也是非常贴切的。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第 14 页 共 19 页
2013-5-23 05:31:49
A.太阳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至在与弱旅勇士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
B.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国防生的培养,初步形成了科学文化学习与军政训练并重、院校教育培养与军人实践锻炼结合的格局。
C.“锦”是一种丝织品,在古代,由于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使得织品数量有限,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时尚奢侈品。
D.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们一定要做好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对于贡献突出和甘于奉献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参考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判断病句(结构性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分析】正确选项是B项,这一句没有结构性语病,而A句、C句和D句都存在语句的结构性错误,只不过其中的病句小类有所不同。A句的毛病属典型的“搭配不当”,汉语中的名词与动词搭配有时要受到限制,动词“改善”指的是改变原来的状况,一般直接与表示状况特征的名词搭配,可以说“改善防守”而不说“改善问题”,反过来“防守改善了”可以,“问题改善了”不说,该句将“改善”改为“解决”即可;C句的毛病属“成分残缺”,孤立地看,“由于”这个词可能是介词,也可能是连词,句中“由于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是个介词性结构,而动词“使得”的前面是需要一个主语的,要么是名词性的成分作主语(如“这个想法使得他忘记了一切困难”),要么是动词性的成分作主语(如“科学种田使得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该处的主语被介词掩盖了,修改它可以删除“由于”,或者换一下语序说成“由于原材料的珍贵、生产工艺的繁琐”,体现“由于”的连词功能,以使主语出现;D句的毛病可归为“结构混乱”,句中“我们一定要做好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实际上是“我们一定要做好考核”和“我们一定要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两个说法纠缠在一起,修改这个句子可以任取一种说法。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会徽造型 , 。 ; , ; ,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
①会徽还将“十”和“中”巧妙地融入其中 ②色彩上采用红、绿、蓝三种颜色 ③指出本届运动会的特征
④体现了本届运动会“阳光运动”的主题 ⑤犹如一个在奔跑或舞动的阳光少年
⑥仔细看又有一个变形的汉字“长”,点明运动会的地点 A.④②⑥①⑤③ C.⑤④⑥①③② 【参考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衔接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分析】正确排序是“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会徽造型犹如一个在奔跑或舞动的阳光少年,体现了本届运动会‘阳光运动’的主题。仔细看又有一个变形的汉字‘长’,点明运动会的地点;会徽还将‘十’和‘中’巧妙地融入其中,指出本届运动会的特征;色彩
第 15 页 共 19 页
B.④③⑥②①⑤ D.⑤③②①④⑥
2013-5-23 05:31:49
上采用红、绿、蓝三种颜色,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正确选项是C项,该项先说会徽造型的总体形象感与主题寓意,然后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分别介绍字形、颜色的特点及其寓意;A项各语句的排列是一种“总——分——总”的方式,先总说主题,后分别并列地说色彩、变体字形“长”和隐含的字形“十”、“中”,再总说犹如阳光少年并指出运动会特征,但这种排列与横线标点符号所代表的语意层次不符,而且⑤“犹如一个在奔跑或舞动的阳光少年”在语意上与前面衔接也不贴切;B项也是遵循着先总说再分说的排列原则,总说的部分有④③两句,①②⑥几句孤立地看顺序谁先谁后比较灵活,排成⑥②①也可以,以⑤为尾也有总说的意味,该项排列也有与标点符号所代表的语意层次不符的地方,尤其是后面三个语句连接不协调;D项的前两句尚可,越到后面越难以做到语意连贯,⑥“仔细看又有一个变形的汉字“长”,点明运动会的地点”与下文“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语意上没有联系。
整个语段只要能注意标点所显示的图形与寓意配合说明的层次关系,选择就不难。 16.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几处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
通 告
为提高电话网的通讯能力和服务水平,我公司将对辖区电话局的交换机进行升级改造,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将有关事项宣布如下:
敝工程将于2009年6月10日20时至11日8时施工,在此期间会影响青山区电话用户的正常通话。交换机升级后,用户原有的一些业务功能(如闹钟、呼叫转移等)需要重新设臵;热线和呼出限制的设臵方法也有变化。
如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欢迎提问。本公司客服电话:12345678。 对工程施工给贵用户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不安,请予理解和支持。
天网通信有限公司青山分公司
2009年6月7日
【参考答案】“宣布”改为“通告”;“敝”改为“本”;“提出”改为“垂询”;“贵用户”改为“您”;“不安”改为“歉意”。
【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得体地使用有关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是一则通告的文稿,其中有五处在使用上不得体。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词语本身搭配上不得体。另一种是词语使用上不得体,即词语不适用于某些应用文(比如通告)。前一种情况有两处:“敝工程”和“贵用户”。“敝”是个谦词,用于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敝姓”、“敝校”等,但不能无限类推,一般不说“敝工程”。跟自己有关的“工程”可以说“本工程”;“贵”是敬词,用于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所以不能用“贵用户”来称对方,必须改成“您”。第二种情况有三处:“宣布”、“提出”、“不安”。这三个词用在这里都不妥当,应分别改为“通告”、“垂询”和“歉意”。如果再客气一点,“宣布”也可以改为“敬告”。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参考答案】略。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是D。
【试题分析】为了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作者经常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现出文学语言的
第 16 页 共 19 页
2013-5-23 05:31:49
精彩,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本题要求用夸张、比喻和拟人三种修辞方法写一组句子,根据示例,描写对象最好是能够适当展开的事物,示例描写桃花,首先展示“满山遍野”的场景,然后充分调动想象力,“开得热火朝天”应“桃花”的色彩艳丽,“惊天动地”应“满山遍野”,这是用了夸张的方法,“是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运用比喻方法强调桃花如诗如画,桃花随山野的形状变化而有高有低,所以是“立体的画”的,绚烂的桃花似乎在吟诵美好的诗篇但又听不到,所以是“无声的诗”,桃花常被人拿来与春光、春色、青春相关联,所以有“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的比拟。虽然示例是实物实景,其实并不局限于此,我们的描写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比如对海洋般高考指导用书的描写、对某个可歌可泣的故事的描写、对刻骨铭心的某种情感的描写。修辞方法的学习,不仅要学会辨识,也要学会应用;不仅会用一种修辞方法表达,也要会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以增加表达的感染力和文采。
第六大题 写作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暑假里,几个高中生一块儿回学校参加篮球训练。他们看到有个女孩儿蹲在街边,地上用白粉笔写着:前来旅游,钱包被偷,无钱吃饭和回家,求好心人帮帮我。
他们中的小赵动了心,在裤兜里摸出10元钱,放在女孩面前。
走过去之后,小钱说:“谁出来旅游还带粉笔?善良落入了不诚信的圈套。” 小孙说:“别因他人行骗,自己放弃行善。”
小李说:“诚信?善良?彭宇救人成了被告,谁还敢善良啊?”
小周说:“矿工聂清文去救人被困死井下,人们在他的遗体旁发现一顶用白粉笔写着欠人家钱的安全帽。这是最善良的人留下的最诚信的遗言。”
小吴说:“我提议,咱们训练后再回来看看,不管这个女孩儿说的是真是假,我们都得有进一步的行动。”大家都说好。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评分标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二等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三等 (10~6分)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四等 (5~0分)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20~16分) (15~11分) 内容基础等级 20分 表达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第 17 页 共 19 页
2013-5-23 05:31:49 发展等级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
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 ?构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
不给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分析】作文试题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新材料作文题型产生于2006年的全国甲乙卷,经过几年的实验,这种题型显现出以下优势特性:①材料内容的具体性。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常见的是生活事实、寓言故事、文辞摘用、图表音像四种,这些材料具体形象,容易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②材料内容的贴近性。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尤其是生活事实材料,最容易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引导学生的写作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③材料内容的丰富性。具象材料的内容总比抽象标题的内容来得丰富。材料内容的丰富性蕴藏着含意的多解性,进而导致学生写作思维的多元性。④材料角度的多样性和层级性。材料的丰富性产生含意的多元性,也就必然导致作文角度的多样性。新材料作文角度的多样性本是个优点,但过去有些地方过于强调各种角度的一视同仁,忽略了角度选择有优有劣的层级性,导致作文评分区分度降低。为了提升角度选择的层级性功能,今年在作文试题要求上提出“选准角度”,同时在“评分标准”中也作了相应的修改。
评分标准的修改集中在对“基础等级”“题意”项的说明上。在判断作文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时,增加了“主要看选择角度”,这就突出了材料角度选择在审题中的重要性,也突出了材料角度选择的层级性。修改后,材料选择的角度粗分为四个层级,其中“中心角度”、“重要角度”并列为“属于符合题意”,“沾边角度”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次要角度”的判断和给分留给评卷场掌握。
作文试题材料是关于诚信不诚信与善良不善良的生活故事。这个故事虽然不是真人真事,但是这种街头即景的小事,学生不难看到,也不难想象到。蹲在街边的女孩儿因钱包被偷而求助,到底是真是假,以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作为故事情节的开头,一下子就使试题材料内容丰富了起来。如何对待这件事,六个中学生有的采取了行动,有的发表了看法。他们的
特征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第 18 页 共 19 页
2013-5-23 05:31:49
行为和态度都很有代表性。故事是由诚信问题引发的,他们对行窃、行骗行为表示了愤怒,同时也在探讨在当今诚信不足的社会中如何行善、行信的问题。有没有诚信与敢不敢善良是这个试题材料最为鲜明的中心角度。故事中七个人物的行为和看法,都可以成为选择角度的出发点,但要围绕上述有没有诚信与敢不敢善良这个主要含意所涉及的范围来展开,才能成为重要角度。如果离开当今时代和社会背景,离开有没有诚信,或离开敢不敢善良,单纯去写善良、诚信,就有可能被视为次要角度,甚至被视为沾边角度的套作。
第 19 页 共 19 页
正在阅读:
200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解析 语文课标卷(余闻) - 105-16
上海市杨浦区2016届九年级语文4月质量调研(二模)试题12-22
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财政厅文件08-29
遗传学试题06-09
2014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词汇表07-29
英语周报七年级上听力材料05-16
粮食经济与管理 论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03-01
计算机考试试题三05-13
进度计划表格模板08-0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语文课
- 试题
- 语文
- 解析
- 高考
- 全国
- 闻)
- 2009
- 2019教科版必修3-4第2章第3节《波的图像》word同步测试
- 2018-2024年中国金融培训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企业留住人才的八个锦囊
- 浙江农林大学学生创业计划书
- 小学四年级体育课教案
- 中国探伤仪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亮亮纺织厂实习报告
- 最新外研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2 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
- 试述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小论文)
- 审美环境下看抗日时期重庆木刻画 - 图文
- 毕业论文
- 论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几点形式特征
- 基于CAN总线的智能家居控制(毕业设计)
- 反洗钱网络课程考试题库
- xxxholic广播剧台词翻译
- 工具与文献网上作业_填空
- 爱我中华诗歌朗诵串词
-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 砖混结构施工组织设计A
- 三甲应知应会2012.10.20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