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镇的论述分析 以沙湾镇为例

更新时间:2023-05-06 11:5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历史文化名镇的论述分析

---以广州市沙湾镇为例摘要:历史文化的保护是世界性的课题。在进行沙湾古镇保护规划编制时,既要符合村庄规划的一般要求,同时要体现和传承古镇、古村的文化风韵。作者以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为例,介绍了沙湾镇的历史价值、风貌特色、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保护规划的情况。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镇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沙湾镇

一、古镇现状总体概况

1、古镇简介:沙湾镇是一个具有800年历史的文明古镇,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璀璨的文化,由沙湾东村、沙湾南村、沙湾西村、沙湾北村以及沙坑村共同组成。番禺区沙湾镇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番禺沙湾水道北岸,青萝嶂以东,市桥河以南,东南面为冲积沙田平原,总面积52.5平方公里,人口12 万多,毗邻穗港澳,沙湾镇始建于宋代,自古商业繁荣,八百多年来孕育了沙湾独具广府乡土韵味的文化,成为闻名珠江三角洲的古镇之一。

2、区位分析:沙湾镇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广佛大都市圈内,镇域西部与大佛山接壤,交通便利,距广州27千米,佛山21千米,深圳130千米,港澳均为64海里,是广州通往顺德、中山、珠海等地的门户,也是穗港澳交通的重要枢纽,同时沙湾镇在珠江三角小城镇群经济发展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大佛山的建设已启动,沙湾镇将与大佛山市的功能进一步整合,共同发展。

二、沙湾古镇的历史文化内涵

沙湾古镇保存了丰富多彩系列较为完整的广府乡土文化遗存,比如乡土建筑,宗族制度,族群关系,民间信仰,饮食文化,民间艺术和科举文化等,均有相应的古建筑宗祠遗址和民艺活动手稿等作为支撑,体现出沙湾丰富、久远的历史文化内涵。沙湾镇在古建筑古街区及特色饮食文化等历史遗存基础上,以广东音乐、沙湾飘色、沙坑醒狮、沙湾兰花四大文化品牌在全国享有盛名。

(一)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

沙湾镇具有传统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群保存基本完好,具有文化型(以留耕堂等祠堂为代表)、经贸型(以安宁东、中、西街为代表)、革命历史型(以涌边陈家祠旧址为代表)、建筑遗产型(各种明清的传统岭南建筑群)等四大类特色。其中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内部控制历史文化保护街区2个(安宁西街、鳌山古建筑群)其他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点约20个。这些文物反映了古沙湾从南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民族风情,是沙湾及广府民间文化不同类型的物化表现,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是沙湾古镇保护的核心部分。

安宁西街平面图

车陂街平面图

(二)反映聚落发展的宗族文化

最能反映沙湾宗族文化的便是分布于镇区各处的宗祠建筑及祖先坟墓,依托宗祠等建筑,体现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叠合,体现出沙湾宗族谱系的兴衰历史,沙湾的族群可称得上广东族群的代表,其中留耕堂,孔安堂,存著堂,诒燕堂,光裕堂及李氏忠简祠,王家大祠堂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古代建筑。整个沙湾古镇差不多有街必有祠堂,较长的街竟有数间之多,以沙湾第一富街车陂街为例,就有留春堂,惠岩祠,炽昌堂,佑昌堂4 座以上,而住宅都在巷内,这些数百年以上的祠堂,组成了沙湾街道的一大特色。

(三)流传久远的民间文化

沙湾古镇留存下来的民间文化以沙湾飘色、沙坑醒狮、广东音乐和特色饮食等为代表,其中醒狮和音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沙湾飘色沙坑醒狮

广东音乐

(1)沙湾飘色:始自明末清初,飘色是人物造型艺术,色柜是人物造型表演的小舞台。座立在色柜上面的人物造型,称'屏'凌空飘离色柜约2米,高出地面约二米半的人物造型称'飘',屏和飘的人物均由俊美的小童装扮,所穿服装均按所饰人物的身份,朝代,以绫罗绸缎制成.屏飘人物间全靠一条伪装裹在剑戟或竹竿里面的纤幼的色梗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表现某一故事的片断.

(2)沙坑醒狮:广州市沙湾镇沙坑村的沙坑醒狮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 多年的历史,传统舞狮主要是在正月的'生菜会'进行,多为助兴祈福,沙坑醒狮属南狮,造型夸张浪漫,讲究神韵;狮子额高而窄,眼大能转动,口阔带笑,背宽,鼻塌,面颊饱满,牙齿能隐能露;分文狮,武狮和少狮三大类.

(3)广东音乐:作为广东音乐发祥地之一,沙湾孕育了广东音乐名家——“何氏三杰”,他们先后创作出了《赛龙夺锦》、《雨打芭蕉》、《七星伴月》等名曲.

(4)特色饮食:沙湾特色饮食包含姜撞奶,牛奶白饼,沙湾鱼角,牛乳饼,沙湾奶霜,

其中尤以姜撞奶驰名。

三、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沙湾镇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南宋初期,这里已成繁华的村落,八百多年来孕育了璀灿的文化,形成富有沙湾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目前具传统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群保存基本完好,如不加以控制保护,历史文化特色将遗失殆尽。规划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沙湾这些优秀传统古建筑、古街区、古村落、传统的民间艺术等历史文化资源,对以留耕堂为代表的历史街区进行保护,划定保护范围,进行保护性改造。

(一)沙湾古镇原状保护范围

对于历史文化名镇(村)内历史传统建筑群、建筑物及其建筑细部乃至周边环境要基本上原貌保存完好;对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其实行严格保护,在村内划定相应等级历史保护区、历史街区、建设控制区以及风貌协调区;对于不同等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制定不同的保护措施和条例;

沙湾镇历史文物保护规划图

(二)沙湾镇总体规划保护

沙湾目前已确立了古镇的保护目标,总体上按照广州市番禺区的总体规划要求,坚持“保护古镇、开发新城”的原则,北向逐步与番禺市桥南郊和中心城区相连,整合形成连片的发展新区;古镇则以商贸旅游为主,进行保护开发利用沙湾古镇的保护,在内容上体现为“一山、二街、三馆、四祠堂”;根据保护内容要求,在平面上整体形成“一线、三区、一门户”的“十”字形空间保护格局“控制标高、全线贯通”的空间保护视廊。

1、古镇保护内容

(1)“一山”即青萝嶂,是南汉皇狩猎白鹿之处;

(2)“二街”即古建筑群集中的安宁西街、车陂街;

(3)"三馆" 即何氏族人音乐纪念馆,沙湾民间艺术展览馆,沙湾历代名人纪念馆; (4)"四祠堂"即留耕堂、东村李氏宗祠、西村王家祠、衍庆堂。这些内容是沙

湾古镇重点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对象。

2、空间保护格局

(1)“一线”即以忠心里大街、罗山里大街、三槐里大街、安宁西、安宁东街、青箩大道等为连续主轴、连接各景区的线形分布格局;

(2)“三区”,即包括把安宁西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与东陂街一带的历史街区整合在一起保护,形成“古镇历史风貌核心保护区”,构架以西村的“和合里古民居建筑群”、北村的“留耕堂、玉虚宫历史文物保护区”和安宁东街、青箩大道一带的古民居历史街区等三大古镇历史风貌核心保护区;

(3)“一门户”,即大涌巷“门户牌坊广场”及沙湾文化中心。四点连线呈“十”字形古镇整体保护格局。

3、空间保护视廊

位于安宁西街步云里文塔岗上的“水绿山青”塔始建于清康熙六十年,是作为留耕堂附属建筑物而兴建的,又称文昌塔,高约20米,南望安宁西街和万倾沙田,东北眺青萝嶂和留耕堂,是沙湾古镇区的制高点,可控制该塔到留耕,堂青箩嶂及安宁西街一带的建筑物高度,以保护作为旅游观光眺望的空间视廊。(三)重点保护内容

沙湾镇重点保护内容主要包括留耕堂及其周边旧街区、水绿山青文阁、安宁西街、车陂街、宝墨园、鳌山古庙群及涌边陈氏祖祠地段。还有民间文化沙坑醒狮、广东音乐等。

留耕堂保护区

安宁西街保护范围

1、留耕堂及周边街区地段保护与整治规划:重点保持留耕堂与周边街区历史风

貌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改造或拆除该地段内与历史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对留耕堂前水塘进行进一步改造,使其成为以“水”为主题的文化公园,拆除公园周围与历史风貌不相符合的新建筑,扩展公园绿地空间,使其向南延续至车陂街处;将该公园作为留耕堂主要入口空间,并与滴水岩入口广场和滴水岩山体在空间上相呼应。重修华光庙,并于广场主要人口旁空地上,修建一停车场。

2、安宁西街地段保护与整治规划:对街区不符合传统历史风貌的建筑进行改造

或拆除,恢复部分上层居住、下层商铺的传统建筑形式,同时形成错落有致的街区立面空间;恢复街区的传统商业景象,恢复传统“老字号”、茶社等传统商业项目,演绎传统手工艺和音乐文化,但同时应避免商业的过度开发;在临大巷涌路出人口处拆除与历史风貌不相符合的新房子,开辟空间设立以音乐为主题的广场;同时,沿街相应地段扩展空间,布置绿化、建筑小品和休息坐椅等设施,完善公厕、垃圾箱等配套设施;部分地段可设置博物馆建筑。

3、水绿山青文阁地段保护与整治规划:重点整治周边建筑,一方面拆除或改造周边与历史风貌不相符合的建筑;另一方面扩展古塔周围广场空间,广场边至古塔距离以古塔高度的2倍控制;保证古塔与留耕堂前主题公园视线走廊的通畅性。

4、车陂街地段保护与整治规划:改造或拆除街区和古巷内与历史风貌不合的建筑;增加街区绿地休闲空间,于道路转弯处设置绿化或建筑小品等作为相应的节点标志,提高本区内部环境质量;同时保持车陂街与留耕堂之间游览路线上历史风貌的连续性。

沙坑醒狮博览区设计平面图

广东音乐艺术文化博览区设计平面图

5、沙坑醒狮:结合沙坑村原有的狮艺武术中心、体育馆,规划新增一龙狮文化广场,从而使以上三者三位一体,共同构成沙坑村的沙坑醒狮博览区,以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沙坑醒狮在我国狮艺领域的重要地位。

6、广东音乐:鉴于沙湾大厅在“广东音乐”发展与传承上的重要历史意义,建议在三稔厅的基础上设立以展示广东民间音乐艺术精华的“广东民间音乐艺术馆”,集展示和民间艺术表演功能,同时与镇区的何柳堂、何博众、何与年、何少霞故居等组成“广东音乐艺术文化博览区”。

四、总结与展望

在经过800多年的有机生长和发展衍变后,沙湾镇旧城区(以沙湾东村、西村、南村、北村以及沙坑村为主)形成了“以点带线、以线贯面”的树枝状巷道机理。“点”所指的是镇内的重要文物古建,如留耕堂、李忠简祠等;“线”所指的是由

古建以及普通民宅有序排列而成的巷道,如安宁西街、车陂街等。古镇内街巷脉络清晰、韵律感强,充分体现出岭南地区特有的村落形态和村庄格局。

在未来的古镇规划保护中,沙湾镇历史保护区依托古建筑、历史街区和展览馆、博物馆等,结合古镇的庆典活动,配合宝墨园等园林旅游景点,推出集寻古、观光、休闲、活动于一体“沙湾古镇特色游”的精品路线。可开辟“文化艺术欣赏游'”、“时尚风情游”以至“观光休闲游”等模式,形成古今结合、观赏结合、体验与参与相结合的特色旅游。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di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