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恒系统控制空调技术优势展望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14 13:4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发展前景及系统结露风险控制

---周文欢

摘要:作为一种在节能方面、舒适度、健康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新型空调技术,对温度、湿度、含氧量、房间洁净度独立控制空调的性能、核心部件、现状、结露等存在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展望。

关键词:恒温、恒湿、恒氧、恒净 空调技术 优势 性能分析、弊端控制、展望 一、引言

随着国家进入能源短缺时代,节能降耗成为我国目前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冬季采暖、夏季制冷作为建筑能耗的主体,除了使用外墙保温和先进的门窗系统以外,采暖和制冷方式的不断改进和创新,这些技术措施才是是节能的关键所在。高精度的空调调节技术是节能的有力保障,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空调系统形式具有较高的技术、经济优势。

二、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概念

何谓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住宅定义的标准中:

1、起居室、卧室、厨房、厕所、走廊、浴室等要全年保持在17至27℃之间; 2、室内的湿度全年保持在40%至70%之间; 3、二氧化碳要低于1000PPM; 4、噪音要小于50dB;

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中:

我国《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中要求:

卧室、起居室昼间噪声≤45dB,高要求住宅对应为≤40dB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形式,即室内温度由辐射末端调节,室内湿度、含氧量由处理后的新风来调节提供,从而达到恒温(20℃-26℃)恒湿(30%-70%)恒氧(0.5~0.8次/h)恒净/静(35~40dB、G4、H11)的室内综合品质。 三、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运行模式: 制冷季(16-18℃高温冷水) 供暖季(30-35℃低温热水)

过渡季(水系统关闭)新风系统常年24H供应。

末端采用辐射末端(天棚盘管或毛细管网)+置换新风系统,用最舒适的采暖空调末端形式保证室内的最佳温度,并输入经处理的新风可以成功有效地置换污浊的空气。

四、系统安装

1、毛细管网对各施工界面的要求 1.1、室内地面部分 1.1.1地面基层

地面基层要求平整无突起,局部高差不应大于±5mm,如不能满足需要应对凸起地方进行休整,或者进行基层找平。卫生间、厨房等可能有水积聚的场所应在地面基层上做防水处理。通常开发商交付的房屋均能满足地面基层的要求,对于进行过墙面拆除、土建改扩建的位置需要特别注意。

1.1.2地面地暖覆面找平

地面地暖施工完毕后需要进行找平,通常为 5cm 厚水泥砂浆。 1.1.3 地面地暖施工完毕后的防水处理

对于卫生间、厨房等可能有水积聚的场所,待地面地暖施工完毕、地砖铺设之前,建议您再进行一次防水处理,避免水渗入找平层后沿地暖管道进入室内。

1.1.4地面施工注意事项

①、面层材料宜采用水泥砂浆、聚合物砂浆; ②、面层应与地面可靠压实;

③、严禁使用机械振捣设备,施工工人应穿软底鞋,采用平头铁锹;

④、面层的养护周期不少于 48 小时,养护过程中不应通过行人、车辆或放置重物;

⑤、施工面层时,不得剔、凿、割、钻和钉找平层,不得向找平层内楔入任何物件;

⑥、安装好的管道,严禁人员踩踏,及堆放重物,分(集)水器不得用做支撑、放脚手板,或其他用途的受力点;

⑦、预留管口的临时丝堵不得随意打开,以免掉进杂物造成管道堵塞; 1.2室内顶面部分

1.2.1顶面毛细管网施工工艺

顶面毛细管网安装按以下施工顺序进行

测量放线

连接固定毛细管网集合干管

毛细管网系统压力测试及保压

主龙骨及辅龙骨安装 石膏板封板(安装毛细管网集管位置的石膏板后封)

毛细管网定位固定

石膏板板缝处理、钉眼处理及孔洞预留 毛细管网外观检验及水压试验

毛细管网隐蔽抹灰施工

①、测量放线:根据楼层标高水平线,按照设计标高,沿墙四周弹顶棚标高水平线,并沿顶棚的标高水平线,按图纸设计要求在墙上画好龙骨分档位置线。本工序由吊顶装修专业完成。根据装修标高水平线进行水管管道放线,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在墙上、顶上画出标高线并标出打孔位置及大小。

②、连接固定毛细管网集合干管:毛细管网与毛细管网之间、毛细管网和供回水主管之间应采用热熔焊接的方式连接,毛细管网分集管热熔连接的时候严格按照PPR 管道热熔连接规程进行。毛细管网挂接连管完成后,应将毛细管网顺序卷起,做好防护。

③、毛细管网系统压力测试及保压:毛细管网挂接连管全部完成后,进行水压试验,从注水排气阀注入清水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 1.5~2 倍,稳压 1 小时内压力降不大于 0.05Mpa,且不渗不漏为合格。

④、主龙骨及辅龙骨安装:主龙骨选用轻钢龙骨,间距控制在 800mm 范围内,安装时采用与主龙骨配套的吊件与吊杆连接,吊顶主龙骨应平行于毛细管网的毛细管方向布置。安装配套的辅骨,间距控制在 400mm 范围内,次龙骨通过吊挂件吊挂在主龙骨上。次龙骨应垂直于毛细管网的毛细支管方向布置,本工序由吊顶装修专业完成。

⑤、石膏板封板:需要注意安装毛细管网集管位置的石膏板后封,石膏板与毛细管网接口处的处理参照毛细管网安装大样图,石膏板建议采用防潮或者防水型石膏板。

⑥、石膏板板缝处理、钉眼处理及孔洞预留。

⑦、毛细管网定位固定 :毛细管网固定采用全面刷胶后再局部固定的方式。

⑧、毛细管网外观检验及水压试验:毛细管网定位固定完成后,再次进行毛细管网外观检验及水压试验,填写检验记录单。

⑨、毛细管网隐蔽抹灰施工:毛细管网安装完成并水压试验合格后,进行毛细管网隐蔽抹灰施工,可以采用手工抹灰或机械喷浆抹灰工艺。 毛细管网铺装结构顶板后抹灰覆盖,抹灰层要求导热性好,其导热系数宜≥0.45w/(m.k),坚固不易开裂,抹灰层应符合相关专业的技术要求,精装完成后厚度不宜超过 15mm.抹灰层施工应分几次进行,并设玻纤网等防龟裂。

1.2.2顶面毛细对吊顶的要求

毛细管辐射空调不同于常规空调,需要在顶面承受较重的竖向荷载(约 30kg/㎡),且可随毛细管内水流温度的变化产生热胀冷缩,为保证系统效果和质量,特对吊顶面施工提出以下要求:

①、龙骨架与顶面相接,应用膨胀螺栓锚固、φ8 钢筋吊杆支撑。

②、龙骨建议采用轻钢龙骨,主龙骨间距不得大于 800mm,辅龙骨间距不得大于 400mm。

③、顶面宜采用双层防潮石膏板,石膏板应错缝搭接,并加网格布粘贴。所有自攻螺钉孔均应用防锈漆覆盖。

④、因顶面毛细施工完成后不得在顶面进行开孔、打钉等作用,因此顶面预留的吊筋、灯孔等应在顶面石膏板施工完毕后即进行施工,以方便毛细粘贴施工时避让。

⑤、在铺设毛细管的房间,需要在布置毛细集水管的一侧预留约 200mm 空间,供敷设毛细管集合管。预留空间位置和尺寸由现场施工人员指定。如在坡顶处施工,需在铺设集合管空间上方封闭,避免结露风险。此处的石膏板封闭需要在顶面毛细粘贴完毕后进行,晚于其他区域的顶面封闭施工。下图为我方顶面毛细做法的大样图。

⑥、毛细管网安装在结构楼板下,对结构楼板的平整度有要求,要求平整无突起,局部高差不应大于±5mm,如不能满足需要应对凸起地方进行修整,或者进行基层找平,并需要刷界面剂。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发展前景及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结露风险控制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发展前景及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结露风险控制

顶面毛细管网吊装图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发展前景及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结露风险控制

顶面毛细管网铺装图(1)

顶面毛细管网铺装图(2)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发展前景及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结露风险控制

毛细管网覆盖层及装饰面示意图

1.2.3顶面毛细对孔洞封闭的要求

为避免吊顶内结露,所有顶面隐蔽的梁孔、墙孔,尤其是外

墙孔必须用发泡剂严密闭。

1.2.4 顶面毛细管保护层的施工

顶面毛细粘贴施工完毕后应进行覆面保护层施工。覆面施工

前先刷石膏界面剂,之后分两次进行抹面,第一次覆盖毛细管栅,第二次将表面抹平。抹面建议使用专用喷涂石膏,两次抹面之间需粘贴网格布,总厚度控制在 1.5cm 以内。抹面时应尽量使用木质或塑料刮刀,避免金属刮刀伤害毛细管栅。

1.3 室内检修部分

1.3.1 毛细管网分集水器检修孔

为保证后续室内毛细管调试的正常进行,以及使用过程中售后检修,提

供便利条件,毛细管网分集水器安装处建议预留检修口。吊顶安装分集水器 建议预留检修口尺寸:500*500mm。同时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分水器管井处做排水口。

分集水器安装完后应设置接水盘和排水管道统一排出室外。在相应区域石膏板吊顶上设置检修口,检修口尺寸不低于500*500mm。检修口位置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由现场专业施工人员指定。分集水器安装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发展前景及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结露风险控制

顶面分集水器安装位置示意图

1.3.2风管送风分风箱检修孔

为保证后续风量分配调试的正常进行,以及使用过程中售后检修,提供便利条件,风管送风分风箱处建议预留检修口,保证风阀能正常开启。检修口尺寸:500*500mm。

吊顶分风箱示意图

1.3.3室内风机盘管检修孔

为保证后续风盘调试的正常进行,以及使用过程中售后检修,提供便利条件,风机盘管处需预留检修口,保证机组能正常运行和阀门的正常开启。检修口尺寸:500*500mm。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发展前景及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结露风险控制

风机盘管布置示意图

五、系统优势分析 1.优势分析

四恒空调技术对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并且该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空调系统效率,市场前景广阔,具体表现如下: 1.1打破了传统舒适性空调的温湿度控制理念,确保空调房间的空气状态稳定和热舒适性, 其改变了传统空调系统室内空气状态的波动而造成的能源浪费或舒适性降低的现象。

1.2该技术实现了按能量品位需求配置空调冷冻水,大大提高冷水机组的平均蒸发温度,制冷系统的节能效果非常明显,双冷源系统、单冷源大温差系统或单冷源加溶液调湿新风系统等节能技术均是很好的节能解决方案。

1.3该技术实现了需求化通风(提供新风量)的节能理念,co2浓度或相对湿度控制的变风量新风系统,根据房间内人员密度的变化调节新风量,节能效果明显。

1.4对于热湿比较大的工艺性空调系统,该技术克服了“大马拉小车”的现象,既可以减小空气的输送能耗,也可以提高制冷效率。 1.5 溶液调湿新风系统将空调排风热回收系统融合在一起,克服了传统热回收系统性价比不合理的缺点;其除湿深度大,可以适应人流密度较大的场所,克服了冷却除湿系统的局限性,为温湿度独立调节空调技术得以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另外该系统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2.系统分析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发展前景及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结露风险控制

四恒空调系统中,采用温度与湿度两套独立的空调控制系统,分别控制、调节室内的温度与湿度,以溶液除湿空调系统为例进行系统分析。

3、四恒空调系统性能分析

四恒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溶液除湿系统负责处理新风,使之承担建筑的全部潜热负荷、控制室内湿度;17℃左右的冷水送入辐射板或干式风机盘管等末端装置,用于去除建筑的显热负荷、控制室内温度。 3.1与常规空调系统的性能比较

建筑的总负荷由潜热负荷与显热负荷组成,目前空调系统普遍采用冷凝除湿方式(采用7℃的冷冻水)实现对空气的降温与除湿处理,同时去除建筑的显热负荷 、 与潜热负荷(湿负荷)。降温要求冷源温度低于空气的干球温度, 除湿要求冷源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 占总负荷一半以上的显热负荷本可以采用高温冷源排走, 却与除湿一起共用7℃的低温冷源进行处理,造成了能量利用品位上的浪费。而温湿度独立处理空调系统,是采用温度与湿度两套独立的空调控制系统,由于除湿的任务由湿度控制系统承担,温度控制系统所需的冷源温度可从原来的7℃提高18℃,为地下水等很多天然冷源的使用提供了条件。

3.2核心部件分析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4个核心组成部件分别为:高温冷水机组(出水温度 18℃)、新风处理机组(制备干燥新风)、去除显热的室内末端装置、去除潜热的室内送风末端装置。下面分别介绍这几个核心部件以及在不同气候地区的推荐形式。 3.3温度调节系统- 高温冷源的制备 由于除湿的任务由处理潜热的系统承担,因而显热控制系统的冷水供水温度由常规空调系统中的7℃提高到18℃左右。此温度的冷水为天然冷源的使用提供了条件,如地下水、土壤源换热器等。在西北干燥地区,可以利用室外干燥空气通过直接蒸发或间接蒸发的方法获取18℃冷水。即使没有地下水等自然冷源可供利用,需要通过机械制冷方式制备出18℃冷水时,由于供水温度的提高,制冷机的性能系数也有明显提高。

3.4深井回灌供冷技术

10m以下的地下水水温一般接近当地的室外年均温度,如果当地的年均温度低于15℃, 通过抽取深井水作为冷源,使用后再回灌到地下的方法就可以不使用制冷机而获得高温冷源。当采用这种方式时,一定要注意必须严格实现利用过的地下水的回灌和防止污染, 否则将造成巨大的地下水资源浪费。 3.5通过土壤换热器获取高温冷水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发展前景及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结露风险控制

可以直接利用土壤中埋管构成土壤源换热器,让水通过埋管与土壤换热,使水冷却到18℃以下,使其成为吸收室内显热的冷源。土壤源换热器可以为垂直埋管形式,也可以是水平埋管方式。当采用垂直埋管形式时,埋管深度一般在100m 左右,管与管间距在5m左右。当采用土壤源方式在夏季获取冷水时,一定注意要同时在冬季利用热泵方式从地下埋管中提取热量,以保证系统(土壤)全年的热平衡。否则长期抽取冷量就会使地下逐年变热,最终不能使用。 当采用大量的垂直埋管时,土壤源换热器成为冬夏之间热量传递蓄热型换热器。此时夏季的冷却温度就不再与当地年平均气温有关,而是由冬夏的热量平衡和冬季取热蓄冷时的蓄冷温度决定。只要做到冬夏间的热量平衡,在南方地区也可以通过这一方式得到合适温度的冷水。 3.6高温冷水机组

在无法利用地下水等天然冷源或冬蓄夏取技术获取冷水时,即使采用机械制冷方式,由于要求的水温高,制冷压缩机需要的压缩比很小,制冷机的性能系数也可以大幅度提高。如果将蒸发温度从常规冷水机组的2~3℃提高到14~16℃,当冷凝温度为40℃时,卡诺制冷机的cop将从7.2~7.5 提高到11.0~12.0。对于现有的压缩式制冷机,怎样改进其结构形式,使其在小压缩比时能获得较高的效率,是对制冷机制造者提出的新课题。 3.7湿度调节系统

对于我国西北干燥地区,室外新风的含湿量很低,新风处理机组的核心任务是实现对新风的降温处理过程,可通过直接或者间接蒸发冷却方式来实现。对于我国东南潮湿地区,室外新风的含湿量很高,新风处理机组的核心任务是实现对新风的除湿处理过程。对新风的除湿处理可采用溶液除湿[11]、转轮除湿等方式。转轮的除湿过程接近等焓过程,除湿后的空气温度显著升高需要进一步通过高温冷源(18℃)冷却降温。但转轮除湿的运行能耗难以与冷凝除湿方式抗衡,转轮除湿机除掉的潜热量与耗热量之比一般难以超过 0.6。溶液除湿新风机组以吸湿溶液为介质,可采用热泵(电)或者热能作为其驱动能源。 热泵驱动的溶液除湿新风机组,夏季实现对新风的降温除湿处理功能,冬季实现对新风的加热加湿处理功能,热泵的蒸发器对除湿浓溶液进行冷却,以增强溶液除湿能力并吸收除湿过程中释放的潜热;热泵冷凝器的排热量用于溶液的浓缩再生。 3.8 核心部件: 室内末端装置

余热消除末端装置可以采用辐射板、干式风机盘管等多种形式,采用较高温度的冷源通过辐射、对流等多种方式实现。由于冷水的供水温度高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因而不存在结露的危险。当室内设定温度为 25℃时,采用屋顶或垂直表面辐射方式,即使平均冷水温度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发展前景及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结露风险控制

为20℃,单位面积辐射表面仍可排除显热40w/m2,已基本可满足多数类型建筑排除围护结构和室内设备发热量的要求。此外,还可以采用干式风机盘管排除显热, 由于不存在凝结水问题,干式风机盘管可采用完全不同的结构和安装方式,这可使风机盘管成本和安装费用大幅度降低,并且不再占用吊顶空间。这种末端方式在冬季可完全不改变新风送风参数,仍由其承担室内湿度和 co2 的控制。 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由于仅是为了满足新风和湿度的要求,因而送风量远小于变风量系统的风量。这部分空气可通过置换送风的方式从下侧或地面送出,也可采用个性化送风方式直接将新风送入人体活动区。

3.9与传统空调对比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发展前景及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结露风险控制

集中采暖热水+集中新风+集中冷冻水 集中采暖热水+分户新风+集中冷冻水 1、小区换热站集中供给采暖及新风加热用热水。 2、各单元顶层集中设置新风机组供给新风,承担除湿和加湿负荷。 3、各单元屋面或屋面楼台(或小区集中设置风冷冷水机组供给空调)集中设置模块式冷冻水。 4、各户内设置板式换热器和循环水泵制备毛细管用冷热水。 5、各户设置温控及防结露控制设施控制毛细管运行,新风分单元集中控制。 1、小区换热站集中供给采暖及新风加热用热水。 2、各户厨房吊顶内设置新风机组供给新风,承担除湿和加湿负荷。 3、各单元屋面或屋面楼台(或小区集中设置)集中设置模块式风冷冷水机组供给空调冷冻水。 4、各户内设置板式换热器和循环水泵制备毛细管用冷热水,新风机组冷热水直接利用集中供应的冷热水。 5、各户设置温控及防结露控制设施控制毛细管运行,新风机组分户独立控制运行。 集中采暖热水+分户新风+分户冷冻水 系统配置 结构影响 消防影响 1、小区换热站集中供给采暖及新风加热用热水。 2、各户厨房吊顶内设置新风机组供给新风,承担除湿和加湿负荷。 3、各户独立设置户式风冷冷水机组(空气源热泵)供给空调冷冻水。 4、各户内设置板式换热器和循环水泵制备毛细管用采暖热水,新风机组热水直接利用集中供应的热水;冷水机组直接供给新风机组冷冻水,毛细管用冷水由冷水机组直接供给或者由板式换热器供给。 5、各户设置温控及防结露控制设施控制毛细管运行,新风机组分户独立控制运行,冷水机组分户独立运行。 1、需要顶层作为设备层(或设设备间)1、需要顶层屋面或楼台集中设置冷水1、需要分户考虑冷水机组室外机平台安装集中集中新风机组。 机组。 (或露台、壁挂位置),冷水机组室2、需要顶层屋面或楼台集中设置冷内机安放位置。 水机组。 3、需要设置集中送风、排风井道。 1、按整楼中央空调设计消防,消防分1、户式空调,常规考虑。 1、户式空调,常规考虑。 区、消防喷淋、防排烟等均较为复杂。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发展前景及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结露风险控制

电气影响 1、冷水机组、新风机组处集中电源,1、冷水机组处集中电源,入户电源不1、入户电源要考虑空调电源。 入户电源小。 大。 1、毛细管系统用户可自行调节。 2、新风系统只能统一供应,用户不可调。 3、机组最大耗电量低,但由于控制不灵活,运行时间长,总耗电量不一定省。 1、只能按面积均摊收费。 1、毛细管系统用户可自行调节。 1、毛细管系统用户自行调节。 2、新风系统用户可自行调节。 2、新风系统用户自行调节。 3、机组最大耗电量较低,冷水机组可3、机组最大耗电量高,但控制灵活,分级运行,总耗电量省。 便于行为节能,总耗电量省。 运行方式 计量方式 设备维护 1、冷热水按冷热计量表计量收费或者面积分摊收费。 2、风机各户自支。 1、设备集中且处于公共部位,维护工1、设备集中、分散适中,冷水机组处作完全由物业负责。 于公共部位,维护工作完全由物业2、故障时影响全单元使用。 负责,风机在户内,由用户自行报3、风量、水量平衡困难,需要设置定修。 风量阀和自动平衡阀,否则调试困2、冷水机组故障时影响全单元使用,难。 风机故障只影响自家。 4、设备寿命到期换新由物业负责。 3、没有风量平衡问题,水量平衡需要设平衡阀。 4、冷水机组寿命到期换新由物业负责,风机用户自理。 1、冬季按热计量表计量收费或者面积分摊收费。 2、夏季各户自支。 1、设备分散在各户内,由用户自行报修,设备多,维修几率增大。 2、故障只影响自家。 3、没有风量平衡问题,水量平衡可简单采用调节阀实现。 4、机组寿命到期换新由用户自理。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发展前景及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结露风险控制

初投资 低 550~650元/㎡ 适中 600~800元/㎡ 稍高 650~900元/㎡ 备注一 毛细管水系统方案 备注二 毛细管布置位置方案 备注三 风管填充层 上述三方案中毛细管水系统均按户内设置换热器和二次循环泵考虑,与直接集中供应相比: 优势 1、毛细管系统均为分户独立系统,与大管网隔开,水质容易控制。 2、隔开后不再需要考虑竖向分区,节省立管及外网投资与管井空间(毛细管网工作压力0.6Mpa,直接集中供应时每40米高度应考虑立管分区)。 3、集中供水系统可以大温差(供回水温差10℃)运行,节省运行能耗和管网投资(毛细管水系统供回水温差小于5℃,直接集中供应时运行能耗和管网投资较大)。 劣势 1、各户增加板换、水泵等设备,初投资略有增加,设备维护几率增加。 毛细管网建议主要考虑地面辐射方式,经过冬季散热量和夏季散冷量核算后确实不足的房间再考虑顶棚或者墙面。 原因: 1、项目所在地采暖需求远大于制冷要求,地面辐射更有利于冬季舒适度的提高,且安装成本低。 2、部分项目地面辐射方式不能满足的原因在于夏季供冷量不足,本项目所在地夏季短促,室外气温不是很高,且本项目为节能建筑,除东西向有大窗户或者房间面积较小一般能够满足使用,可在深化设计时详细计算论证。 其它:卫生间冬季考虑洗浴时温度要求较高,只考虑地面不足要求,考虑“地面+顶棚”或者“地面+ 墙面”的方式,若卫生间设计浴霸,则可以按照较低温度设计,减少毛细管面积。 地面埋地送风管厚度50mm(也可采用40mm),风管之间的空间填充材料方案: 1、泡沫混凝土 优势:填充层兼保温层,与其它层面结合一体性好 劣势:项目所在地施工设备少,养护期略长 2、挤塑聚苯板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发展前景及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结露风险控制

优势:填充层兼保温层,施工速度快 劣势:成本高 3、20mm厚模塑聚苯板+豆石混凝土 优势劣势适中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发展前景及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结露风险控制

六、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结露控制

1、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室内干湿末端系统只承担室内的显热负荷, 不产生凝结水, 湿度调节系统是通过新风除湿机组对新风进行处理后送入室内 , 除了满足人员健康卫生要求外, 还承担去除室内湿负荷的任务。室外新风通过全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后,进入到新风除湿机组,经过新风除湿机组处理过的较干的新风被送人室内。 室内回风经过全热回收器与新风进行热交换后排出室外。 回风以及新风管道上装有相对湿度传感器, 可以检测回风以及送风的相对湿度。 室内装有露点控制器 ,当露点控制器检测到有结露危险时,切断毛细管系统的供水管上阀门,不再向毛细系统供冷。 七、 现状及问题 7.1应用现状

现今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有不少的学者在做,技术比较成熟的是液体除湿温湿度独立控制技术。液体除湿温湿度独立控制技术吸湿溶液的浓缩再生可采用天然气、冷凝器排热、太阳能、城市热网热水等多种方式。有人提出了用太阳能再生的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构思。不少学者研究了基于溶液除湿方式的复合式空调系统的性能。

在我国东南潮湿地区,利用机械制冷方式的高温冷水机组制备出16~19℃冷水,送入室内风机盘管或辐射板等末端装置,控制室内温度;通过溶液除湿方式,实现对新风的降温除湿处理,将干燥的新风送入室内置换风口或个性化风口,控制室内湿度。相对于常规空调系统而言,此形式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可节能约30%。

在我国西北干燥地区,利用间接蒸发冷水机组制得16~19℃冷水,送入室内的风机盘管或辐射吊顶等显热末端,带走室内的显热负荷; 通过间接蒸发冷却或者多级蒸发冷却的方式处理新风,带走室内的湿负荷。相对于常规空调系统而言,此形式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可节能约 21.9% [13]。 7.2存在的问题

1. 溶液调湿新风机组的结构宜进一步优化,过大的体积对实际应用有一定困难。宜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避免溴化锂溶液的味道进入空调房间。

2. 两个独立系统如何配合。

3. 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如何接入,经济性有待研究。 4. 如何市场化,如何大规模推广还有待研究。 八、展望

8.1应用前景展望

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发展前景及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结露风险控制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只在个别的实验性建筑中使用。以上分析得出,这种空调系统节能潜力在30%以上,并且能与多种技术结合使用,充分利用低品质能源。客观说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同时满足当前国家节能降耗的需要,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提倡应用这项节能的空调技术,尤其是应用低温冷冻水除湿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利用液体除湿可以较大幅度的降低能耗,但是不可避免的少量液体除湿剂的挥发会对室内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在该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同时液体除湿剂的腐蚀性也是一个不利因素。同时我们会想到,既然这项新技术很节能,而且这项技术经提出几年,为什么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所以说应用一定要慎重,试点推广很有必要。

8.2空调技术研究展望 作为暖通专业的一员,我认为当前空调技术研究之所以多年来没有取得较大进步,不仅仅是因为本专业的发展受到资金的局限,同时我们的研究仅仅局限在研究新型制冷剂,完善空调系统方面,而对其他技术的引入缺乏认识也是原因之一。空调技术的发展需要其他专业的支持,卡诺循环实现能量的搬运是一种空调方法,利用季节特点储能制冷供暖也是一种空调方法,新的更节能的空调方法一定存在,多种专业结合研究新型空调技术势在必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d1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