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学期全册教案
更新时间:2024-04-29 18: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第一单元 数一数
单元内容:
数10以内的数,学习数数的方法,找一找身边的数字,培养儿童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目标:
1、数10以内的数。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的意识。 单元重难点:
1、指导学生数数时手口一致,熟练数数。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从具体的实体数数到具有一定抽象性质的点子数之间的思维转换。 单元课时安排:1课时
总第 1 课时 课题:数一数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数10以内的数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渗透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老师通过正确指导、少讲多练、个别辅导等教学手段启发式地进行教学。学生采用自主式与研究式方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习惯,树立积极的学习、生活心态。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接触1~10各数,认识按顺序数数得方法。 难点
让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教学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朋友们,在我们的这一节数学课里,由智慧仙子带你们到王国里的儿童乐园玩一玩,好吗? 二、整体观察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儿童乐园里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吗?”(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
三、部分观察,从表层到细微
1、引导学生观察小图1、2、3。
刚才小朋友们说得非常好。不过,你们知道吗?你们说得这些物体的个数都可以用数量来表示!那么可以用数量几来表示呢?这节课我们学习数一数。引导学生观察
(1)小图1:请大家看到课本左下角的第一幅小图,画的是什么?有几个?(一个滑梯)请你在大图中找到它,并指给老师看一看。 对,在数学里,我们说一个滑梯的数量是1,可以用一个圆点表示它。 (2)小图2、3:操作与步骤(1)相同。 2、小组合作学习小图4、5、6。
让小组内每人互相说一说每幅图画的是什么?各有几个?并用圆片分别摆出它们的数量。再回到大图中找到这些物体并数一数。 3、小组合作学习小图7、8、9、10。
(1)观察小图7、8:让学生根据圆点的个数分别从图中找出相应的物体,并小组内互相说说,然后教师请一个代表汇报观察结果。 (2)观察小图9、10:让学生从图中找出9个气球并画出相应圆点的个数。然后让学生根据10个圆点找出图中的10个小朋友,并说一说他们分别在做什么?
4、让学生小组内根据情境图(或小图)完整地说一说数量1—10物体,然后让一两个代表说一说,比一比谁说得又快又完整
5、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藏在图中的数量1—10。那么图中还有那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这些数量来表示呢? 四、巩固深化
联系实际: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和教室里的物体,并说出相应的数量。
五、总结评价: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我们是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来知道物体的数量的。) 六、板书设计
1 2 3 4 5 6 7 8 9 10
七、作业
八、教后反思
第二单元 比一比
单元内容: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比较,以及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字
2、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的含义,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 3、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单元重难点:
1、让学生获得高矮、长短、大小、轻重比较活动的体验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推理能力
单元课时:2课时
总第 2 课时 课题:比一比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比一比高矮、长短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经历对场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较长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数学。
2、联系生活认识长短、高矮含义,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结果。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教学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初步了解感知“比较”的含义。在自主探究新知活动中,老师应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激发学生的探求新知的欲望。最后通过课堂练习,既巩固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使用数学的能力和多项数学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好品质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帮助残疾人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的结果。 难点
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长短、高矮的方法。 教具准备:铅笔、粉笔、木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
(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长和短也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小强家的院子里参观,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好吗?揭题。 二、联系生活比一比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长短、高矮。
(1)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院子里有些什么东西。
(2)指导学生用画○和画√的方法自己比较两棵树、两条绳子的长短,比较小刚和小强的高矮。
(3)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4)交流反馈,说说比较方法,通过学生间汇报交流,体会比较方法,感受长短、高矮都是比较结果。
2、通过找找、比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长短、高矮方法。 3、组织讨论,加深学生对长短、高矮是比较结果的认识。 (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 三、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比较意识
1、想想做做”第1题。
读题,引导学生运用今天学到的比较方法提出正确意见。 2.想想做做”第2题。 第一幅图:(1)“男同学和女同学好像一样高?”你同意吗?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
(3)适时进行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教育。 第二幅图: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想法。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提问:今天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结果怎样?(学生自由交流)
(2)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 五、板书设计
粘贴图画
六、作业
七、教后反思
总第 3 课时 课题:比一比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教学内容:书第6-7页,比一比大小、轻重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物体的大小、轻重,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2、培养初步的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教学中设计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体会大小、轻重的比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大小、轻重是相对的,是比较的结果。 难点
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大小、轻重的方法。 教具准备:乒乓球、蓝球、苹果、梨子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有一位美丽可爱的小姑娘,非常好客。有一天,她家来了一些客人,怎么招待呢?这个小姑娘非常着急,大家能帮她想想办法吗?(学生讨论、发言)
二、尝试比较,主动探索
小姑娘采用大家的好办法,现在正在和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呢! 1.看一看。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场景图,小组内互相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谁观察得最仔细,看得多,说得好。
2.比一比。 提问: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我们能不能把看到的比一比?(学生讨论,在小组内自由发言;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比较、交流。此处回顾长短、高矮的比较,为大小、轻重的比较作铺垫。)
提问:老师也从图中找出两种物体进行比较,你能帮它比一比大小吗?说说你是怎样比较出大小的。
教师也找出了一些物体,请学生也帮老师比一比,谁轻谁重。 再请一两个学生上来亲自操作,两手掂一掂比较轻重。 小结:用掂一掂的办法可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3、同学们自己找出可比较大小、轻重的物体进行比较,然后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
4、小结:用掂一掂或借助支架等工具可比较出物体轻重。
三、活动深化,拓展应用
1、比较蔬菜的轻重。(课后习题4) 借助支架等工具可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注意:三根黄萝卜和一根红萝卜一样重的比较应引起注意。 2、谈话:狐狸想考一考小鸡和小花猫。狐狸说:“我这儿有一个气球和一个小皮球,小花猫重,应拿重的,小鸡轻,应拿轻的,同学们,你们说它们应该怎样拿呢?”
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结果: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五、板书设计
粘贴图画
六、作业
七、教后反思
第三单元 分一分
单元内容:分类 单元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初步培养学生整理物品的习惯。 单元重难点:
1、使学生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
2、使学生能选择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单元课时安排:1课时
总第 4 课时
课题:分一分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教学内容:书第8-9页,学习分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分类,并与同学交流分类的方法。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知道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整理文具和学具,让学生感到实际生活中往往要把一些物体按某种标准分类,并初步学习整理物品的方法。
2、在“想想做做”练习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学习按一定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操作活动、口头交流,培养学生边听边想、先想后说的习惯
2、感受分类的数学美,培养学生分类的意识
3、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八条、第九条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一系列的整理活动,使学生能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分类,并知道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铅笔、粉笔、直尺、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小朋友喜欢跟爸爸妈妈到商场的超市去买东西吗?你能说说商店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吗?(观察书上的图,说说它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吗?) 二、自主探究
1、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
(1)、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2)、集体反馈,指名回答。
(3)、引导学生分析分类的标准,讨论如何分类。
商场售货架上的物品是按照:玩具、书本、食物进行分类的。 2、做一做
(1)、学生查自己的文具盒、学具盒里的文具和学具有没有放错,同桌学生互相检查、汇报。
(2)、四人一小组把桌上混合在一起的文具和学具分别装在文具盒和学具盒里。做完后各组汇报操作的情况。(有边装边分,有分了再装)再让学生说说这样分类的好处。
(3)、小结:按同标准分类结果相同。 三、巩固深化、提高能力:“想想、做做”
第1题 让学生说出所有动物的名称,说说在水里生活的动物的名称,最后再按书上要求独立完成。在这题适当的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八条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第九条 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公布。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外,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名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并公布,报国务院备案。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2题 以小结为单位,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交通工具”玩具拿出来,大家议论“那些是天上飞的?那些是地上行驶的,那些是水上行驶的?然后完成第3题,再指名说说。
第3题 出示茄子先生的问题:把这些树叶放在三个盘子里,怎样放合适?各小组说说盘子里,怎样放合适?各小组说说,然后汇报。老师小结;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不一样。 四、游戏:“大家一起来分一分”
找8位同学上台,让大家来给他们分分组,并说说是按什么分的。(小结: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不一样。)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给物品分类的方法很多,在分类的时候要按分类的标准进行。
六、板书设计 粘贴图片
七、作业
八、教后反思
第四单元 认位置
单元内容: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 单元目标:
1、通过情景操作,在具体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使学生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比较正确地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以的位置。 单元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 2、用上下、前后、左右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在行列的相对位置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总第 5 课时
课题: 认识上下、前后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教学内容:书第10-11页,认识上下、前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物体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分辨物体的上下、前后的位置。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领会了上下、前后的含义这一资源,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的主题图回答图右边的一些问题。 2、通过学生的观察和交流,使他们意识到物体在空间的位置是相对的,在说方位时应该确定参照物,明确以什么为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3、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具准备:课本、文具盒、直尺、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我们现在在哪里呢?(在教室里)你能指一指哪是上?哪是下?哪是前?哪是后?(先指名学生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指,再指出学生在讲台上指,再指名学生任意站一个地方指)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分别有什么东西?(可改变地点、方向说)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前面、后面的同学是谁?再转过方向说说自己前面、后面的同学是谁?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认识物体位置。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粉笔和课书,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再鼓励学生观察,还有什么在什么的左边,什么在什么的右边,老师鼓励观察仔细的学生。并且让学生了解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一条为了维护国旗的尊严,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公布的国旗制法说明制作。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 ① 学生动手按老师提出的上下位置摆课本、练习本、笔盒、学具等物体。
② 同座一人说,一人摆学具,或一人摆,另一个说谁在谁的上面或 下面等。
③ 老师出示三件物品按上、中、下摆放着,引导学生说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掌握认识物体间的前、后位置。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你还能看图再说一说吗?老师鼓励观察仔细的学生。
请三位小朋友到讲台排好队,让学生说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谁在谁的前面,又在谁的后面,再交换位置和方向,再引导学生说。
学生动手按老师的要求摆放物体。 小结:物体间的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是相对的,我们要细心辨别。 三、习题巩固(想想做做)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再指一指自己的上下、前后是什么? 五、板书设计
认识上下、前后 粘贴图片
六、作业
七、教后反思
总第 6 课时
课题:认识左右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教学内容:书第10页,认识左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在认识物体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分辨物体的左右的位置。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分辨左右时会有困难,可以通过教材中的“要发言的请举右手”,联系教学实际帮助学生领会左、右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运用左右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部分学生经常把右说成左,把左说成右,老师要引导他们想一想自己的右手和左手纠正错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左右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准备:文具盒、学具盒、图片。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看看谁学认真,谁学得好,老师就把智慧星送给他,好吗?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想一想
⑴同学们,下面老师要提问题了,你们谁想上来发言啊?请举起你的右手。
⑵同桌的同学互相指出自己的左手和右手。(进一步让同学们分清楚哪只手是右手哪只手是左手。) 2、看一看
⑴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笔记本在数学书的什么地方?(左面或左边)数学书又是在笔记本的什么地方?(右面或右边)
⑵同学互相说一说,再请同学说一说,老师鼓励观察仔细的学生并给予表扬。 3、议一议
⑴观察主题图,分组讨论,再指名说一说。例:男同学坐在女同学左面,女同学坐在男同学的右边(这是从教室后面观察的。如果从教室的前面看又是怎样?)
⑵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请同学举例说一说。加深体会左右位置关系。
⑶小结:物体间的左右位置是比较难分辨。同学们要认真分清楚。 三、巩固深化,提高能力“想想做做”
第4题 摆时应先确定课桌的中间,再联系自己的左右手确定教科书左右的位置。
第5题 把简单的数字和方位结合在一起,通过范句引导学生照样子说。此题的内容比较开放,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然后在班级里讨论。
第6题 给学生读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回答问题。 四、总结评价,拓展应用
同学们这节课学得愉快吗?你能说说今天学会了什么?先跟同学说说再跟家长说说。 五、板书设计 认识左右
粘贴图画
六、作业
七、教后反思
第五单元 认数(一)
单元内容:认识10以内各数,使学生建立起10以内数的概念。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理解10以内每个数具体含义,会读、写0-10各数。
2、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3、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以及“多”、“少”的含义。认识“=、〈、〉”的含义,会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
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会交流,体会数存在于日常生活里,初步培养用数学的观念观察生活中事物的习惯。 单元重难点:
1、正确读写10以内的数
2、体会“=、〈、〉”的意义和如何比较事物的体验。 3、理解“几”和“第几”的含义。
4、培养学生用数表示事物个数或表示事物顺序的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9课时
总第 7课时
课题:认识1—5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教学内容:书第11-13页,认识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熟练数出1-5各数,理解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1-5。 2、看具体图时,能用1、2、3、4、5表示人或物。 3、通过比比评评,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良好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1、教学时要从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情境图中数一数数量分别是1-5的人或物,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日常生活里的数。
2、教学中要让学生多看、多说、多读、多画、多想,在这些活动中体会和认识数。
3、教学数1-5的认识和读写时,每个数可以先用算珠表示,再让学生认数和写数。重点让学生掌握这些数字的书写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再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视频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会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1-5各数,并且会读、会写。 难点: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转换。
教具准备:各种动物、植物图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以教师节为话题展开,引出主题图。 二、教学新课。 (一)认识数字1
1、图上有谁在干什么?有几个男同学?一个男同学可以用几个珠子表示?(根据学生的回答拨珠、板书:● )
2、再找一找。图上还有哪些物体的个数也是一个,可以用1个●表示?
3、教师小结明确:一架手风琴、一个男同学、一块黑板的个数都是一,可以用1颗●表示,还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出示数字1,让学生说说它象什么?
4、看一看,你的桌面上有些物品的个数也可以用1来表示?(找学生汇报)
(二)认识2、3、4、5
1、再次引导学生回到主题图进行观察,看图上还有哪些物品?数一数各有几个?再用珠子(圆片)摆出来。
2、反馈展示: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说出来,摆出来。
3、逐一用数字表数出个数,并依次出示2、3、4、5,说说这些数
字象什么?
4、引导学生观察珠子图,说说1添几变成2?2添几就是3?……你发现了什么?
5、用上数字,向同学介绍你心爱的物品?
6、用你喜欢的学具卡片摆数。(老师念,你们摆,同桌互相看一看,摆得对不对) (三)书写数字。
1、逐一示范讲解书写要领; 2、临描各数字; 3、独立书写数字; 4、相互评议。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P12-13页:1、2、3、5、6(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2、做课本P13:书写1-5。 四、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回顾,质疑,布置口头作业:用上今天认识的数和家长说说话,看谁说得好,说得多。 五、板书设计 认识1—5
1 2 3 4 5
六、作业
七、教后反思:
总第 8课时
课题:几和第几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教学内容:书14-15页,认识几和第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序数,能正确地用序数表达问题;感知序数与基数的区别,学会表述几个和第几个。
2、准确地区分基数与序数所表达的问题。 3、应用所学知识准确说出事物所处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根据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再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通过交流活动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2、“想想做做”要培养学生用数表示事物多少或事物顺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难点:培养学生用数表示事物顺序的能力。 教学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一、体会情境,学习新知。
1.理解图意:学生看图说图意。 2.复习基数知识: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可以告诉智慧仙子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由发表意见,指名回答。 二、新授。
1、问题引入:“智慧仙子请问同学们,带帽子的男同学排在第几?并请你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自由发表议论,鼓励学生提出多种答案。并指派学生上台结合例图叙述数的方向。教师对学生的叙述加以正确评价,明确数的方向。
2、提出“排在第5的是谁?”
小组互相说说,指名上台结合主题图进行叙述。
正在阅读:
9.京剧与美术05-27
县文广新旅局最新年度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打算范文04-06
1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05-27
爸爸妈妈送给孩子的话02-10
设施农用地复耕合同书07-12
土壤水分检测转换电路的设计08-17
附录2:企业财务分析报告范文09-19
游九溪十八涧作文600字07-02
捉鬼记作文400字06-2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年秋
- 人教
- 教案
- 学期
- 年级
- 数学
- 小学
-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