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二全套导学案值得下载,强烈推荐

更新时间:2023-09-30 19: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一化学导学案 主备人: 黄军 审批人: 备课时间:2013.2. 19 上课时间: 班级: 学生姓名: 第 组 教师评价:

第一章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1)

【学习目标】

1.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 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用A表示: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类别 周期序数 1 起止元素 H—He Li—Ne Na—Ar 包括元素种数 核外电子层数 短周期 2 3 b、副族:完全由 【学习重点】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预备知识】 一、原子序数

1.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 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原子序数= = = 【基础知识】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周期

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②周期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 , 周期称为长周期, 第 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课堂练习1]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思考与交流]

如果不完全周期排满后,应为几种元素? [归纳与整理]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纵行,除了 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 个纵行共分为 个族,其中 个主族, 个副族,一个 族,一个 族。

a、主族:由 元素和 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4 K—Kr 元素构成长周期 5 Rb—Xe 的族,用B6 Cs—Rn 表示:Ⅰ不完全周期 7 Fr—112号 B、ⅡB、

ⅢB、ⅣB、ⅤB、ⅥB、ⅦB

c、第Ⅷ族: 三个纵行 d、零族:第 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

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③族的别称

ⅠA称为 元素 ⅡA称为 元素 ⅣA称为 元素 ⅤA称为 元素 ⅥA称为 元素 ⅦA称为 元素 零族称为 元素

[归纳小结]:(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1、 。 2、 。 3、 。

(二)、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的结构: 。

族的结构: 。

[课堂练习2] 请描述出Na、C、Al、S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课堂练习3]某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ⅦA 族它是___元素。

P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过关检测】

1.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

高一化学导学案 主备人: 黄军 审批人: 备课时间:2013.2. 19 上课时间: 班级: 学生姓名: 第 组 教师评价:

A.提出原子学说 B.提出分子学说 C.发现元素周期律 D.提出电离学说 2.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是

A.金属元素

( )

请分析周期数与元素种数的关系,然后预言第八周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种数为( )

A.18

B.32 C.50 D.64

B.稀有气体元素 C.非金属元素 D.无法确定为哪一类元3.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

12、元素周期表中,除去第一、第二周期元素以外,其原子的次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元素分布在 ( )

A.第三周期所有元素 B.零族 C.ⅠA、ⅡA族 D.所有主族 13、第三周期第IVA族的元素原子序数是:

中,位于Ⅰ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 ( ) A.HF

B.H3O

C.NaH D.H2O2

4.某一周期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同周期的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 )

A.只有x+1

B.可能是x+8 C.可能是x+2 D.可能是x+1或x+11或x+25

5.短周期元素 X 和 Y 可以形成 XY4 型化合物, 若 X 的原子序数为 m , Y 的原子序数为 n , 则 m 和n 的

相互关系为( )

A.m – 13 = n B.n + 5 = m C.m + 8 = n D.n – 11 = m

6.下列各表中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所表示的元素与它们在周期表中位置相符的一组是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开始,最后以稀有气体结束

B.同一周期中(除第一周期外),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核的电子数都是从1个逐渐增加到8个 C.第二、三周期上下相邻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8个 D.第七周期只有23种元素

8.某元素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在周期表中位于 A.第二周期

B.第三周期 C.ⅣA族

D.ⅥA族

9.有短周期元素A、B、C,其中A、B同周期,B、C同主族,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核电荷数之和为31,则A、B、C为 ( )

A. C、N、Si

B. N、P、O C. N、O、S

D. C、Si、S

10.已知a为ⅡA族元素,b为ⅢA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且a、b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 )

A. n=m+1

B. n=m+11 C. n=m+25 D. n=m+10

11、元素周期表中前七周期的元素种数如下: 周期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元素种数 2 8 8 18 18 32 32

N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短周期元素中,族序数=周期序数的元素有: 族序数等于周期序数2倍的元素有: 周期序数=族序数2倍的有: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第一章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2)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初步学会总结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

【学习重点】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元素组成微粒结构的联系 【预备知识】

请同学们画出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

元素名称 核电荷数 原子结构示意图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 碱 金 属 元 素 [思考与交流]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碱金属原子的结构可推知其化学性质如何?是否完全相同?

高一化学导学案 主备人: 黄军 审批人: 备课时间:2013.2. 19 上课时间: 班级: 学生姓名: 第 组 教师评价:

[实验1]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的投入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实验2]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绿豆大的钾,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到培养皿中,观察现象。同钠与水的反应进比较。

【基础知识】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一)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的反应

Li+O2 Na+O2 K+O2

K、Rb等碱金属与O2反应,会生成超氧化物。 Rb、Cs在室温时,遇到空气会立即燃烧。 2、与水的反应

K+H2O Rb+H2O

除Na、K外,其他碱金属元素也都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与H2。

[小结]2M+2H2O == 2MOH+H2↑ 碱性: [思考与交流]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

(二)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比较(见课本第7页)

[课堂练习1]:钫(Fr)具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最重的元素,下列预言错误的是: A.在碱金属中它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 B.它的氢氧化物化学式为FrOH,是一种极强的碱 C.钫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化学式为Fr2O的氧化物

D.它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由于反应剧烈而发生爆炸[阅读教材]第7、8页 典型的非金属-----卤素 看看他们的性质有原子结构间是否存在联系?

[归纳与整理]

(三)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见课本第8页)

钠 钾 [思考与交流]请

大家根据卤素单

与氧气的反应 质的物理性质,总

与水的反应 结出卤素单质在

颜色、状态、密度、

熔沸点、溶解性等

各方面的递变规律。 [归纳与整理]

颜色: 状态: 密度: 熔沸点: 在水中的溶解性:

[设问]大家能否根据卤素原子的结构特点来解释一下卤素单质在性质上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呢?

[归纳与小结]

(四)卤素的化学性质:

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见课本第8页)

卤素和H2的反应可用通式H2+X2==== 来表示,反应时按F2、Cl2、Br2、I2的顺序,反应条件越来越 ,反应程度依次 ,形成的卤化氢的稳定性也依次 。

[实验1]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分别注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在注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的颜色变化。

[实验2]将少量的溴水注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在注入少量的四氯化碳。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

1、卤素单质间相互置换反应:Cl-2+ NaBr===== Cl2+ Br=====

Cl+ KI=====+ I-

2 Cl2=====

[小结]卤素单质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归纳与总结] 同一主族元素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 ,得电子能力逐渐 ,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

[课堂练习2]:现有下列几种物质的溶液KCl、KI、新制氯水、KBr、淀粉、AgNO3,不用其他试剂,怎样鉴别它们?

[课堂练习3]:砹(At)是卤族元素中位于碘后面的元素,试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备性质

A.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B.砹化氢很稳定不易分解 C.砹是有色气体 D.砹化银不溶于水或稀HNO3 【过关检测】

1、关于碱金属元素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

B.依Li、Na、K、Rb、Cs,单质熔沸点升高,密度增大 C.随核电荷数递增,氢氧化物碱性增强

D.随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金属还原性增强 2、关于钠和钾元素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钾原子失电子比钠原子容易 B.钾离子氧化性比钠离子强 C.钾与水反应比钠剧烈 D.KOH碱性比NaOH强 3、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都能生成碱和H2

B.碱金属单质都是质软、熔点低、密度均小于1的轻金属

C.碱金属元素随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吸引最外层电子的能力增强 D.碱金属单质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过氧化物

4、氯化碘(ICl)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与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 ( ) A. HI和HClO B. HCl和HIO C. HClO3和HIO D. HClO和HIO 5、下列各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Cl-和Cl2的性质相同;②ClO3-具有氧化性;③Cl-比Cl多一个电子;④Cl-具有酸性; ⑤盐酸兼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 ⑥Cl2的氧化性比盐酸的强;⑦Cl2只有氧化性而没有还原性

高一化学导学案 主备人: 黄军 审批人: 备课时间:2013.2. 19 上课时间: 班级: 学生姓名: 第 组 教师评价:

A.①②⑤⑥ B. ①②④⑥ C. ②③④⑥ D. ②③⑦

6、向下列溶液中分别加AgNO3溶液和稀HNO3,能生成不溶于稀HNO3白色沉淀的是 ( ) A. 氯水 B. 氯酸钾 C. 氯化钠 D. 四氯化碳

7、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X-(X-为Cl-、Br-、I-)离子。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 ) A.Br-、Cl-、I- B.I-、Br-、Cl- C.Br-、I-、Cl- D.Cl-、I-、Br-

8、为实现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碘以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 已知在溶液中IO-3可和I-发生反应:IO-3+5I-+6H+=3I2+3H2O,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物质进行实验,证明食盐中存在IO-3,可供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 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 )

A.①③ B.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④⑤⑦

9、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第ⅡA族元素,下列关于镭性质描述不正确...的 ( ) A.在化合物中呈+2价 B.单质能使水分解,放出氢气

C.氢氧化物呈两性 D.碳酸盐难溶于水

10、鉴别Cl-、Br-、I-

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 )

A.碘水,淀粉溶液 B.氯水,四氯化碳 C.淀粉,KI溶液 D.硝酸银溶液,稀HNO3

11、在HI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无明显变化,但加入某种物质后,溶液立即变蓝。该物质可能是( )

A.FeCl3 B.K2SO3 C.KNO3 D.Na2S 12、下列关于卤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卤素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B、 随核电荷数增加,单质熔沸点升高

C、随核电荷数增加,单质氧化性增强 D、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通式X2+H2O=HX+HXO表示 13、有KOH和KHCO3混合物26.2g,在250℃下煅烧,冷却后称量,质量减少4.65g,则原混合物中KOH和KHCO3的质量关系是( )

A.KOH>KHCO3 B.KOH<KHCO3 C.KOH=KHCO3 D.任意比混合 14、已知钡的活动性处于钾和钠之间,则下述说法中可能实现的是( )

A.钡可从氯化钾溶液中置换出钾 B.钡可从冷水中置换出氢气

C.钡可从氯化钠溶液中置换出钠D.在溶液中钡离子可氧化金属锌,使之成为锌离子 15、把少量过氧化钠加到硫酸铜溶液中请写出有关的方程式:

; 。 在最后的混和物中蓝色能否褪去 。

16、氟气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在加热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F2和烧碱完全反应,生成NaF、H2O和另一种气体,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 (写化学式)

17、在下列各元素组中,除一种元素外,其余都可以按某种共性归属一类,请选出各组的例外元素,并将该组其

他元素的可能归属,按所给六种类型的编号填入表内。

元素组 例外元素 其他元素所属类型编号 S、N、Na、Mg P、Sb、Sn、As Rb、B、Te、Fe 归属类型:(1)主族元素 (2)过渡元素 (3)同周期元素 (4)同族元素 (5)金属元素 (6)非

金属元素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第一章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3)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与同位素、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AZX的含义。

2.初步学会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元素组成微粒的结构联系起来运用能力。 【学习重点】同位素、质量数和AZX的含义 【预备知识】

原子的构成: 原子

看表分析: 质量/kg 相对质量 电性和电量/C 质子 1.673×10-27 1.007 +1.602×10-19 中子 1.675×10-27 1.008 0 电子 9.109×10-31 1/1836 -1.602×10-19 1 、构成原子粒子所带的电性及电荷大小。

2、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而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3、原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哪种微粒?

总结: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 和核外带负电的 构成的。原子核由 和构成。 【基础知识】 (一)质量数

定义 符号: 计算式:质量数(A)= +

高一化学导学案 主备人: 黄军 审批人: 备课时间:2013.2. 19 上课时间: 班级: 学生姓名: 第 组 教师评价:

应用:用质量数表示某种原子 [思考]:它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科学探究]:1、填写下表,总结A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原子 质子数 中子数 质子数+中子数 相对原子(Z) (N) (A) 质量 F 10 18.998 Na 12 22.990 Al 14 26.982 2、原子形成离子之后构成原子的微粒哪些发生了变化?如何改变?质量数呢?

[总结和比较]:

中的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和电子数。

[课堂练习1]:1、完成表格1 符号 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 电子数 12 12 12 20 40 18 2、完成表2 元素符号 原子符号 核电荷数 中子数 电子数 1 0 1 1 1 1 1 2 1 6 6 6 6 8 6 (二)核素和同位素

核素:

同位素:

[思考与交流]: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不同和联系。在周期表中收入了112种元素,是不是就只有112种原子呢?

2、Cl元素有两种天然同位素

⑴在形成的Cl2分子中,会有 种不同的分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 。

⑵从原子的组成看,原子的质量数均为整数,但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却是35.5,这是为什么? (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公式: [课堂练习2]: 1、有以下一些微粒:①

其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和

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为同位素的是 和

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等的是 和 、 和 。 2、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位素的是( )

A、40K与40Ca B、T2O和H2O C、40K与39K D、金刚石与石墨 【过关检测】

1、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种类 ( )

A.前者大

B.后者大 C.相同

D.无法确定

2、下列各组粒子属于同位素的是 ( )

A.35Cl和371717Cl

B.4019K和4020Ca C. O2和O3

D. H2O和D2O

3、短周期元素X和Y组成化合物X2Y,那么X和Y所在族的序数可能分别是 ( )

A.ⅡA和ⅦA

B.ⅤA和ⅥA C.ⅥA和ⅥA

D.ⅣA和ⅥA

4、123+

1H、1H、1H、H、H2是 ( )

A.氢的五种同位素 B.五种氢元素 C.氢的五种核素 D.氢元素的五种不同粒子

5、aX和bY分别是元素X和元素Y的一种同位素,已知a>b,则元素X和Y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是 (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6、某元素的天然同位素有10X和11X两种,如果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那么元素X的天然同位素中10 5 5 5X

和11 5X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 )

A.3∶1 B.1∶3 C.4∶1

D.1∶4

7、已知硼(B)的原子序数为5,下列对硼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硼的原子半径小于铍的原子半径 B.硼元素不显两性

高一化学导学案 主备人: 黄军 审批人: 备课时间:2013.2. 19 上课时间: 班级: 学生姓名: 第 组 教师评价:

C.硼酸的酸性比碳酸弱 D.单质硼能与冷水剧烈反应产生氢气 8、在11 g由D和18O组成的水中,含中子数为(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 )

A.NA

B.2NA C.6NA

D.10NA

9、某元素X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取2.8 g该元素的单质与氧充分作用,可得到6 g化合物XO2。该元素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 A.第三周期

B.第二周期 C.第Ⅳ主族

D.第Ⅴ主族

10、1995年我国科研人员在兰州首次合成了镤元素的一种同位素镤-239,并测知其原子核内有148个中子。现有

A元素的一种同位素,比镤-239的原子核内少54个质子和100个中子,则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 A.第三周期第ⅠA族 B.第四周期第ⅠA族 C.第五周期第ⅠA族 D.第三周期第ⅡA族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氘和氚是质量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氢的两种同位素 ②氢元素是指11H

③1231H、1H、1H是氢的三种同位素,是同一元素的三种原子 ④2H和311H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A.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已知碳有两种常见的同位素12C、13C;氧也有常见的三种同位素16O、17O、18O。由这5种粒子构成的二氧化

碳分子中,其相对分子质量最多可能有 ( ) A.6种

B.10种 C.11种

D.12种

13、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则在周期表的前10号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的

元素共有 (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14、我国的纳米基础研究能力已跻身于世界前列,例如曾作为我国两年前十大科技成果之一的就是一种合成纳米

材料,化学式为RN。已知该化合物中的Rn+核外有28个电子。则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 ) A.第3周期ⅤA族 B.第4周期ⅢA族 C.第5周期ⅢA族 D.第4周期ⅤA族 15、某元素二价阳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质量数为42,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的中子数为( )

A. 18

B. 20

C. 22

D. 16

16、某元素X构成的双原子单质分子有三种,其式量分别为70、72、74,在天然单质中,此三种单质的物质的量

之比为9∶6∶1,由此推断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元素X有三种同位素

B. 其中一种同位素质量数为36

C. 质量数为35的同位素原子的质量分数为75%

D. 元素单质X2的平均式量为71

17、36 g H2O与80 g D2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之比是________,所含中子数之比是

________,它们分别与Na反应时,所放出气体体积之比(同条件)是________,质量之比是________。

18、用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E.电子层数,填写下列空格。

(1)同位素种类由________决定; (2)元素种类由________决定; (3)元素有同位素由________决定;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____决定;

19、 某元素的同位素AZX,它的氯化物XCl2 1.11g溶于水制成溶液后, 加入1mol/L的AgNO3溶液20mL恰好

完全反应.若这种同位素原子核内有20个中子,求: (1)Z值和A值;

(2)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把X的单质放入水中,有何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第一章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1)

【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掌握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3、微粒半径及大小的比较。

【学习重点】元素化合价,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的变化规律,原子及微粒半径大小比较 【基础知识】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的电子由于能量不同,它们运动的区域也不同。通常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____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____的区域运动。 2.表示方法 电子层(n) 1 2 3 4 5 6 7 对应符号 3.排布规律

⑴按能量由低到高,即由内到外,分层排布。 ① 第1层最多只能排____个电子 ② ②第2层最多排____个电子

③ ③除K层外,不论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其最外层中的电子数最多只能有____个(K层最多有____个) ⑵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能划出1-20号原子结构示意图。

高一化学导学案 主备人: 黄军 审批人: 备课时间:2013.2. 19 上课时间: 班级: 学生姓名: 第 组 教师评价:

二、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科学探究1]标出1—18号元素的化合价,找出规律。 原子序数 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 1~2 +1 3~10 +1 +4 +5 -4 -1 11~18 +1 +4 +5 +7 -4 -1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 也呈现周期性变化。 三、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 元素符号 H He 原子半径0.037 nm 元素符号 Li Be B C N O F Ne 原子半径0.152 0.089 0.082 0.077 0.075 0.074 0.071 nm 元素符号 Na Mg Al Si P S Cl Ar 原子半径0.186 0.160 0.143 0.117 0.110 0.102 0.099 nm 总结: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逐渐 ,呈现周期性变化。 四、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1、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 。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 。 2、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1)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电子层数相同,随核电荷数增加,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吸引能力 ,半径 。 (2)同主族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元素周期表中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 ,离子半径逐渐 。 (3)同一元素的不同离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同种元素的各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 ,高价阳离子半径 低价离子半径。 【自主探究】

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用编号回答): ① ② ③ ④

+11 2 8 1 +16 2 8 6 +14 2 8 4

+9 2 7 ⑴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 ⑵具有最低负化合价的是___________ ⑶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 ⑷只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 【探求新知】

一、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电子的特征:

电子的运动具有区别于宏观物体的几大特征:

(1)质量很____(9.109×10-31

kg); (2)带_____电荷;

(3)运动空间范围_____(直径约10-10

m) ;(4)运动速度_______。

因此,电子的运动特征就与宏观物体的运动有着极大的不同一一它没有确定的轨道。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___及____、能量由___至____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______(n代表电子层数);

(3).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____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第_____层,当第___层排满后,再排第____层,等等。 (4).最外层电子数则不超过_____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_____个)。 3、电子的能量高低与离核远近的关系:

电子层 1 2 3 4 n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 离核距离 近 远 电子的能量 ( ) ( )

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2 8 18 32 2n

2

4、对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随原子序数变化情况,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对于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变化,你的结论是什么?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有以下量的关系:│最高正价│+│负价│=___________ 三、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

对于原子半径的变化,你的结论是什么?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有规律: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的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半径逐渐________。 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

(1)电子层数相同时,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是什么?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结论】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

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吸引力越大,半径越____;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越多,电子数越多,半径越_____。

【自主探究】根据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体会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迁移与应用】

1. 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各是什么微粒?

高一化学导学案 主备人: 黄军 审批人: 备课时间:2013.2. 19 上课时间: 班级: 学生姓名: 第 组 教师评价:

2. 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是否正确?如有错误,指出错误的原因。

6、今有甲、乙、丙、丁四种元素。已知:甲元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乙元素为金属元素,它的原子核外K层、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M、N层电子数之和;丙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焰色反应都显黄色;氢气在丁元素单质中燃烧火焰呈苍白色。

(1)试推断并写出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写出上述元素两两化合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过关测试】 1.核电荷数为16的元素和核电荷数为4的元素的原子相比较, 前者的下列数据是后者的4倍的是 ( ) 3.现有 微粒结构示意图,试填表,当n取不同值时相对应的微粒名称和微粒符号。

n值 微粒名称 微粒符号 你所知道的10电子微粒还有哪些?

【阅读、思考、交流】阅读教材,思考、交流下列三个问题: 1.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有什么关系? 金属钠、金属镁在化学反应中常表现出还原性,而氧气、氯气在化学反应中常表现出氧化性,你能用原子结构的知识对这一事实进行解释吗?

2.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是多少?

3.元素的化合价的数值,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

【课堂练习】

1、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

A、14 B、15 C、16 D、17

2、原子核外的M电子层和L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的关系是 (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确定

3、 C原子L层上的电子数等于次外层上的电子数、电子层数,C是 元素。

4、若n+与2-aAbB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的数值为( )

A.b+n+2 B.b+n-2 C.b-n-2 D.b-n+2

5、某元素的核电荷数是电子层数的5倍,其质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素的原

子结构示意图为

A.电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次外层电子数 2.下列数字为几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其中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最多的是( ) A.8 B.14 C.16 D.17

3.某原子核外共有n个电子层(n>3),则(n一1)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 ) A.8 B.18 C.32 D.2(n一1)2

4.A、B两原子,A原子L层比B原子M层少3个电子,B原子L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则A、B分别是 ( )

A.硅和钠 B.硼和氮 C.碳和氯 D.碳和铝

5.某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A.3 B.7 C.8 D.10

6.甲、乙两微粒都只含有一个原子核,且核内具有相同数目质子,这两微粒一定是 A.同种原子 B.同种元素 C.互为同位素 D.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7.有A、B两种元素,已知元素A的核电荷数为a,且A3-与Bn+

的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元素B的核电荷数为 ( )

A.a—n一3 B.a +n+3 C.a+n一3 D.a—n+3 8.某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偶数,该粒子可能足下列中的 ( )

9.由短周期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A3+

比B2-

少一个电子层,且A3+

2B3 ,A具有与Ne原子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3+2-2B3是三氧化二铝 B.A与B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相同

C.A是第2周期第ⅢA族的元素 D.B是第3周期第ⅥA族的元素

10.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夕}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则在核电荷数为l 到18的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共有 ( )

A.3对 B.4对 C.5对 D.6对

11.(08年北京高考卷)X、Y均为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mXa+与nYb-,得m+a=n-b B.X2-的还原性一定大于Y- C.X、Y一定不是同周期元素

D.若X的原子半径大于Y,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X一定大于HnY 12.(08年全国高考1卷)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稳定化合物的是 ( )

A.3和17 B.1和8 C.1和6 D.7和12

高一化学导学案 主备人: 黄军 审批人: 备课时间:2013.2. 19 上课时间: 班级: 学生姓名: 第 组 教师评价: 13. (08年广东理科基础卷)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表述正确的是( ) ①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②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③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④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ⅡA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08年广东理科基础卷)根据表1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表1 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12 0.104 0.066 主要化合价 +2 +3 +2 +6、—2 —2 A.氢化物的沸点为H2T

C.M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D.L2+与R2-

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第一章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2)

【学习目标】1、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学习重点】1、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本质 【复习巩固】

1、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有哪些?

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n代表电子层数); 3.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4.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 2.写出下列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Mg2+ F- Br- Ca2+

【基础知识】

一、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性质 强弱判断依据 金属性 非金属性 二、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实验一] Mg、Al和水的反应:分别取一小段镁带、铝条,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两支小试管中,加入2~3 ml水,并滴入两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过一会儿,分别用酒精灯给两试管加热至沸腾,并移开酒精灯,再观察现象。

Na Mg Al 与冷水反现象 应 化学方程式 与沸水反现象 应 化学方程式 结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NaOH Mg(OH)2 Al(OH)3 物碱性强弱 中强碱

[实验二]Mg、Al与稀盐酸反应比较 Mg Al

高一化学导学案 主备人: 黄军 审批人: 备课时间:2013.2. 19 上课时间: 班级: 学生姓名: 第 组 教师评价: 现象 反应方程式 结论 [总结]Na、Mg、Al与水反应越来越 ,对应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 ,金属性逐渐 。 如何判断硅、磷、硫、氯四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阅读[资料]:

Si P S Cl 单质与氢气反应高温 磷蒸气与氢气加热 光照或点燃时发的条件 能反应 生爆炸而化合 最高价氧化物对H2SiO3 H3PO4 H2SO4 HClO4 应的水化物(含氧弱酸 中强酸 强酸 强酸(比H2SO4酸)酸性强弱 酸性强) 结论

阅读探究:请完成表格

元 素 硅 磷 硫 氯 单质与氢气反应难易 化学式 气态氢化物 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 对应水化物 酸 性 结 论 硅、磷、硫、氯四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小结]第三周期元素Na Mg Al Si P S Cl,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总结】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失去电子能力逐渐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______。 三、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 四、元素周期律(1)定义: 。

(2)实质: 。

【自主探究】根据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体会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踪练习】 1、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2、下列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Li B、F C、Na D、Cl 3、下列各组元素中按微粒半径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A、Li Na K B、Ba2+

Ca2+

Mg2+

C、Ca2+

K+

Cl-

D、N O F

4、某元素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H2R,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式为________. 【过关测试】 A组

1. 请画出Na、M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Mg、Al的化合价分别是 ,

推测:它们的失电子能力逐渐 ,金属活泼性逐渐

2.Na与冷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Mg与热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能够证明Mg与热水反应放出的气泡是氢气的方法是 能够证明Mg与热水反应生成了碱的方法是 ,现象是 。 证明NaOH、Mg(OH)2、Al(OH)3碱性强弱的现象是

从以上实验得知,三种金属化学活泼性顺序为 ,你判断的依据是 2. 请画出Si、P、S、Cl四种非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的主要化合价是 ,

根据推测金属活动性的经验,可以推测这四种非金属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 。 写出Si、P、S、Cl四种氢化物的化学式 ,它们的稳定性依次

可以从非金属与 反应,生成 的难易程度,或者 的热稳定性,或者非金属之间的反应,推测非金属之间的活泼程度。Si、P、S、Cl的活泼性顺序为 ,或者说非金属性逐渐 。

4.综合第三周期的8种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规律:同一个周期的元素, 相同,

但是 逐渐递增, 电子能力逐渐 , 电子能力逐渐 ,从宏观方面看来,就是 性逐渐减弱, 性逐渐增强。这种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规律性的变化,称之为 。

高一化学导学案 主备人: 黄军 审批人: 备课时间:2013.2. 19 上课时间: 班级: 学生姓名: 第 组 教师评价:

A.Z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Z的熔点、沸点高 C.Z一定溶于水

D.形成Z的反应用电子式表达为:

12.氢化钠(NaH)是一种白色晶体,NaH与水反应放出H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NaH在水中显酸性 B.NaH中氢离子电子层排布与氦相同 C.NaH中氢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大 D.NaH中氢离子被还原为H2

13.用电子式表示

①铝原子_________________ ②硫离子_________________ ③硫化钾的形成过程

14.某化合物XY2中,各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电子总数为54,则XY2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15.X元素位于ⅡA族,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它在最高价氧化物中的质量分数是60%,Y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X与Y能形成稳定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它是通过________键结合的,它形成过程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16.氮化钠(Na3N)是科学家制备的一种重要化合物。它与水作用可产生NH3 。回答下列问题: (1) 氮化钠的化学式是 ,该化合物以 键形成。

(2) 氮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属于 反应。 (3) 氮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 种盐,其电子式是 。

(4) 氮化钠中两种微粒的半径大小比较:r(Na+) r(N3—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第一章 第三节 化学键 (2)

【学习目标】

(1)对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概念的理解;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判断和被破坏的化学键类型的判断。 【预备知识】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MgCl2: K2O : CaF2 :

一、共价键:

(一)共价键的形成与概念

1、定义:原子间通过___________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1)成键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键本质:__________________

(3)成键元素:_________________

电子式书写说明:首先分析所涉及的原子最外层有几个电子,若形成稳定结构需几对共用电子对,再书写;由于没有电子转移所以没有“+”或“-”,和“[ ] 【练一练】 用电子式表示 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N2 I2 H2O CH4 NH3 CO2 2、共价键的分类: ①非极性键:由 的原子问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 ,成键的原子因此不显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 ②极性键:在化合物分子中,由不同种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因为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将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所以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一方显 ,吸引电子能力弱的原子一方显 。像这样共用电子对 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

【练一练】H2O2是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你能写出其电子式吗?_______________

Na2O2是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你能写出其电子式吗?_______________

(二)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

离子键 共价键 成键微粒 成键本质 存在于哪些类别的物质中? 【练习】下列化合物:H2O、H2O2、Ca(OH)2 、Na2O、、Na2O2 、I2 、NaCl 、NaOH 中,只含有离子键的是 ,只含有极性键的是 ,只含有非极性键的是 ,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的是 ,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 ,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 ,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三)共价化合物

1、定义:化合物分子中直接相邻的原子间均以..

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 下列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HCl CH4 CO2 NaOH Na2O

高一化学导学案 主备人: 黄军 审批人: 备课时间:2013.2. 19 上课时间: 班级: 学生姓名: 第 组 教师评价:

2、共价键的存在:

(1)共价化合物,如:________________ (2)多原子单质分子,如:___________

(3)某些含有原子团的离子化合物:如:________________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就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吗? 能写出以下物质的电子式吗?NaOH、Na2O2、NH4Cl,并用电子式表示化学键:

3、共价化合物与离子化合物的关系:

(1)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_____导电,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_____导电; (2)共价化合物中______离子键,离子化合物可能_______共价键。 4、特例说明

(1)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也可以形成共价化合物,如:BeCl2 、AlCl3;

(2)均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也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NH4Cl 、NH4NO3属于__________化合物。 二、化学键

(1)定义:使 相结合或 相结合的 通称为化学键。

(3)化学反应的实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旧化学键 与新化学键 的过程。 三、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①概念: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把分子 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称 。 ②强弱: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 ,它主要影响物质的 、 、 等物理性质,化学键属分子内作用力,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③规律: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 越大,分子间作用力 ,物质的熔点、沸点也越 。 ④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只存在于由分子组成的共价化合物、共价单质和稀有气体的分子之间。在离子化合物、金属单质、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物质中只有化学键,没有分子间作用力。 (2)氢键

概念:像 、 、 这样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 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只能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汽化,这种相互作用叫做氢键。 【过关测试】

1.下列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共价化合物中可以含有离子键 D。离子化合物中可以含有共价键

3.在下列分子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不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 A. CO2 B. PCl3 C . CCl4 D. NO2 4.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酒精溶于水 D.HCl气体溶于水 5.下列分子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 ) A.CO2 B。PCl3 C。CCl4 D 。NO2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有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B.两种不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一定不含非极性键 C.双原子分子中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 D.气态单质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7.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 ( ) A.一定是离子键 B.一定是共价键 C.可能是离子键,也可能是共价键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 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

H3ZO4 < H2YO4 < HXO4 ,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原子序数:X > Y > Z B.非金属性: X > Y > Z

C.氢化物稳定性:X > Y > Z D.单质氧化性:X < Y < Z

9.短周期元素E的氯化物ECln的熔点为-78℃,沸点为59℃;若0.2mol Ecl n与足量的AgNO3溶液完全反应后可

以得到57.4g的AgCl沉淀。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E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在ECln中E与Cl之间形成共价键 C.E的一种氧化物为EO2

D.E位于元素周期表的IVA族

10.填表 物质的写出④⑤⑦的电子式 化学式 用电子式表示①②③⑥属离子化合物还是共含哪些化学键(非极性的形成过程 价化合物(或单质) 键、极性键、离子键) ①H 2O ②Br 2 ③NaI ④Na 2O2 ⑤NaOH ⑥CO2

高一化学导学案 主备人: 黄军 审批人: 备课时间:2013.2. 19 上课时间: 班级: 学生姓名: 第 组 教师评价: ⑦H2O2 11、A、B两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B两元素的单质都能与水剧烈反应,在反应中A单质为氧化剂,B单质为还原剂,则:

(1)A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B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

(2)A元素位于________周期___________族,新发现A的一种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AO,其中A的化合价为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复习题 编写:2013学年化学备课组 林晓红 吴桂丽 张秀环 李贵荣 田咏梅

一.选择题(单选)

1.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顺利升空。据科学家预测,月球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__________。

(3)A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A、B、C、D四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离子具有黄色的焰色反应。B元素的离子结构和Ne具有

相同的电子层排布;5.8 g B的氢氧化物恰好能与100 mL 2 mol·L—

1盐酸完全反应;B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H2在C单质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D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根据上述条件回答:

(1)元素C位于第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族,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A元素是___________,B元素是___________,D元素是__________。

(3)A与D形成稳定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判断该化合物在空气中是否变质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元素的单质有毒,可用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吸收,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某元素的同位素AZX,其氯化物XCl2 1.11 g配成溶液后,需用1 mol·L

—1

的AgNO3溶液20 mL才能把氯离

子完全沉淀下来。已知同位素中有20个中子。

(1)计算X的质量数为多少?

(2)指出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可作为核聚变材料的332He。下列关于2He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 4 2He互为同位素 B.中子数为3

C.带2个单位正电荷 D.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

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物质的手段和途径越来越多,N+

5、H3、O4、C60等已被发现。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N+

5离子中含有36个电子 B.O2与O4属于同位素 C.C60是原子晶体 D.H2与H3属于同素异形体

3.某电子层作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8个电子;当它作为次外层时,最多容纳18个电子。该电子层可能是

A. K 层 B. M层 C. L层 D. N层 4.两元素可以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它们的原子序数可能是

A.12和8 B. 12和9 C.6和16 D.7和12 5.在自然界中,氢元素的同位素有三种,氧元素有三种同位素,则自然界中水的种类为 A.9种B.12种 C.16种 D.18种 6.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递增,量变引起质变 7.在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能找到

A.制农药的元素

B.制催化剂的元素

C.做半导体的元素

D.制耐高温合金材料的元素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是由一定数目的原子构成的,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B.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形成化学键 C.非金属元素之间构成化合物都不是离子化合物 D.离子化合物一定会有离子键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碱金属元素的单质的密度随原子序数的递增依次增大。 B.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加依次升高。 C.自然界中元素的种类和核素的种类一样多。 D.氢键和范德华力同属化学键。 10.下列各组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酸性 HClO4<HBrO4<HIO4 B.碱性 Ba(OH)2>Ca(OH)2>Mg(OH)2 C.稳定性 HCl>PH3>H2S

D.还原性 Cl->Br->I-

11.下图表示元素周期表中前4周期的一部分元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c、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关系:e>c>b

高一化学导学案 主备人: 黄军 审批人: 备课时间:2013.2. 19 上课时间: 班级: 学生姓名: 第 组 教师评价:

B.六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单质晶体中,e的熔、沸点最高 C.c的氢化物沸点比f的氢化物沸点低 D.b元素除0价外,只有一种化合价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可能存在的第119号元素,有人称“类钫”,据周期表结构及元素性质变化趋势,有关“类钫”的预测说法

正确的是:

A.“类钫”在化合物中呈+1价 B.“类钫”属过渡元素,具有射性 C.“类钫”单质的密度小于1g/cm D.“类钫”单质有较高的熔点 选择题答案栏: 3

A.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一定越大

B.电子层数越多的原子半径一定比电子层数少的原子半径大 C.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不是元素性质的简单重复 D.按C、N、O、F的顺序,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13.已知:同周期五种元素A、B、C、D,其中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呈碱性,且碱性:B>A,C和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呈酸性,且酸性:C > D。则这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A.ABCD B.CDAB C.BADC D.CABD

14.X、Y都是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X和Y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R,则下列关于R的叙述正确的是

A.R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R可能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C.R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D.R可能是气态物质,也可能是液态物质

15.在下列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既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断裂,又有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生成的是

A.2NaBr + Cl2 === 2NaCl + Br2 B.2Na +H2O ==2NaOH +H2 C.2Na2O2 +2H2O === 2NaOH +O2 D.Na + Cl2 ===2NaCl

.最近,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荷的氧离子制造出了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4,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存在的证据。若该氧分子具有空间对称结构,下列关于该氧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新的氧化物 B.不可能含有极性键

C.是氧元素的一种同位素

D.在自然界中能稳定存在

17. 有X,Y两种原子,X原子的M电子层比Y原子的M电子层少3个电子,Y原子的L电子层的电子数恰为X原子的L层电子数的2倍,则X,Y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为 A. C和Al B. N和Be C. Si和B D. Mg和S

18.X、Y、Z、R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四种元素。其中X、Y同周期,X的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的3倍,Y、Z、R同主族,R为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27R—

的核外含有54个电子 B.Y、Z、R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C.有lmolY的单质与水发生反应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D.在含有Z单质的水溶液中,通入足量XO2气体,则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 19.应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列推断,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①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降低 ②砹(At)是第VIIA族,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HCl ③硒(S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硫酸弱 ④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均为酸性

⑤铊(Tl)与铝同主族,其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⑥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其碱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0+ 10+ 三.填空题

20.(8分)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四原子分子的化学式是

,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的

五原子分子的结构式是 ,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四原子分子,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它的电子式是 ,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单核离子,其原子核里含17个质子,20个中子,其化学符号是 。

21.(5分)X、Y、Z是三种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原子序数:Z>X>Y,其中Y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X与Y的族序数之和等于Z的族序数。已知X的氢氧化物A难溶于水,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B是一种强酸。由此推知:X是

,Y是

,Z是

,A和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2.(7分)第三周期元素A、B、C,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的焰色为黄色,C的某种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

主要原因,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有一种具有两性,且他们两两之间都能反应生成盐和水。

(1)填出元素符号A __________B __________C__________

(2) C

2-

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3)A和C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属于 化合物。

23.已知有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大小顺序为C > A> B> D > E;A和C同周期,B和C同主族;A和B形成离子化合物A2B 中,所有离子的电子数相同,其电子总数为30;D和E可形成4核10电子的分子.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以上五种元素的名称:

A B C D E .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A2B 的形成过程: (3)写出D元素形成单质的结构式: (4) 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E与B形成的化合物: A、B、E形成的化合物: C和E形成的化合物:

(5)A和B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A2B 属于 (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存在的化学键的类型是 ;写出A2B2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6高一化学导学案 主备人: 黄军 审批人: 备课时间:2013.2. 19 上课时间: 班级: 学生姓名: 第 组 教师评价:

.

24.现有甲、乙、丙、丁四种元素,已知:甲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乙元素为金属元素,它的原子核外K、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M、层电子数之和;丙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颜色反应都显黄色;氢气在丁元素单质中3.理解中和热的概念,学会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科学方法 2.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能量观,提高节能意识。 【学习重点】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燃烧,火焰呈苍白色。

(1)写出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

甲 乙 丙 丁 (2)甲元素和丙元素可形成两种不同的化合物,化学式分别是 和 。

(3)乙和丁形成化合物的类型是 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 。

25.(9分)某元素X的碳酸氢盐 [X(HCO3)2] 在高温下完全分解的产物都是氧化物,现取3.24g这种碳酸氢盐高温完全分解后得到1.12g固体,又知X的原子核里有20个中子。 (1)通过计算确定X是什么元素,并写出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写出X的单质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已知该元素的金属性比钠强,但其单质与水反应没

26.第Ⅳ主族元素R,在它的化合物R?OH?n中,其质量分数为0?778,在它的另一种化合物 R?OH?m中,其质量分数为0?636。

?1? 试求n和m的值:

n = ,m = 。

?2? 试求R的相对原子质量M(R):

M(R) = 。

第二章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基础知识]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复习] 化学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键能:拆开1 mol某键所需的能量叫键能。单位:kJ/mol。

化学键的形成蕴涵着能量变化,在进行反应时化学键要断裂,吸收能量,反应后形成新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反应前反应物能量与反应后生成物能量不相等。

[分析]2H→H2中能量变化?

1mol H2中含有1molH-H,在250C 101kPa条件下,由H原子形成1molH-H要_______436kJ的能量,而断开1molH-H重新变为H原子要_______436kJ的能量。 [类比分析]CH4→4C+4H(吸收4mol×415kJ/mol=1660kJ)

[小结]:化学键的_____________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小结]:化学反应的特点:

1.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和反应物总能量不同。 2.反应中要遵循能量守恒。

3.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能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和吸热。如果二者能量比 较接近,则放热和吸热不明显。

[讨论]为什么有的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而有的化学反应却需要吸收热量呢? [结论]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 的_________与生成物的_________的相对大小

∑E(反应物)_______∑E(生成物)——放出能量 ∑E(反应物)________∑E(生成物)——吸收能量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高一化学导学案 主备人: 黄军 审批人: 备课时间:2013.2. 19 上课时间: 班级: 学生姓名: 第 组 教师评价: 放热反应:______热的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 吸热反应:______热的化学反应 [实验2-1] [实验记录] 实验步骤* 眼睛看到的现象 用手触摸的感觉 用温度计测量的数据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6mol/L的盐酸溶液 向含有盐酸溶液的试管中插 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 结 论 [思考讨论]

1.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反应过程中你将能看到什么现象?

3.用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反应中的热量变化。采取哪些简单易行的办法? 4.要明显的感知或测量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在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2-2] [实验2-2]

[实验记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 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有_______气生成 变蓝 用手触摸烧杯下部 感觉烧杯变凉 反应_____热 烧杯下面的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用手拿起烧杯 片(或小木板)粘到了烧杯底反应吸收热量使体系温部 度降低,使水结成冰 将粘有玻璃片的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一会儿玻璃片脱离上面烧杯底部 冰融化 再拿起 反应完后移走烧杯上的多孔塑料片,观察反应物 混合物成糊状 有水生成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实验2-3] 步骤一:三个学生各取一个大小相同的试管,分别做一个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步骤二:汇总实验现象和数据并列表比较。

步骤三:对实验进行原理性抽象──为什么强酸与强碱发生反应时都会放出热量? [填写实验记录] 反应物 酸 HNO3 20 mL 2 mol/L HCl 20 mL 2 mol/L HCl 20 mL 2mol/L 及用量 碱 NaOH 20 mL 2 NaOH 20 mL 2 KOH 20 mL mol/L mol/L 2mol/L 混合前温度 室温 室温 室温 混合后温度 t1 t2 t3 结 论 HNO3与NaOH发生HCl与NaOH发生HCl与KOH发生中中和反应时___热 中和反应时___热 和反应时___热 对实验进行 强酸与强碱发生______反应时______热量

高一化学导学案 主备人: 黄军 审批人: 备课时间:2013.2. 19 上课时间: 班级: 学生姓名: 第 组 教师评价: 归纳和概括 [讨论分析]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过关检测】 A组

1. “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钠 B.固体硝酸铵 C.生石灰 D.蔗糖 2.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显著放热的是( )

A.生石灰 B.固体NaCl C.无水乙醇 D.固体NH4N03 3.对于放热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物H20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O所具有的总能量 D.反应物H2和02具有的能量相等 4.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 C.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C0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03分解是吸热反应 5.已知金刚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石墨是放热的。据此,以下判断或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

6.有关下列能量转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太阳能转化为了化学能 B.人类使用照明设备是将电能转化为了光能

C.生物体内化学变化过程在能量转化上比在体外发生的一些能量转化更为合理、有效 D.燃料燃烧时只是将化学能转化为了热能 【过关检测】 B组

1.当两个原子形成化学键时,原子的能量将 ( )

A.升高 B.降低 C.保持不变 D.一个升高一个降低

2.已知反应:2H2 + O2 = 2H2O + 能量,请填写下列表格中空白处的总能量值,并注明吸收还是放出。有关键能:H—H:436 kJ/mol O—O:496 kJ/mol H—O:463 kJ/mol 拆开化学键 形成化学键 能量变化 2 mol H2中的化学键 1 mol O4 mol H—O键 2中的化学键 A.共消耗1368 kJ B.共释放1852 kJ C. 放热484 kJ

3.已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产物的总能量,则反应是 ( )

A.放热反应 B.吸热反应 C.有催化剂作用 D.无法判断 4.已知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的能量一定高于C B.B的能量一定高于D C. A和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C和D的总能量 D.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一定能发生

5.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相同物质的量的下列物质分解,需要消耗能量最多的是: ( )

A.HF B.HCl C.HBr D.HI

6.对于放热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高一化学导学案 主备人: 黄军 审批人: 备课时间:2013.2. 19 上课时间: 班级: 学生姓名: 第 组 教师评价:

A.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D.反应物H2和O2具有的能量相等

7.在氢气跟氧气的反应中,破坏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A,破坏1mol氧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B,形成1mol水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C。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A+B>C B.A+B 2C 8.反应

是吸热反应,由此可知 ( )

A.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B.金刚石和石墨可以相互转化 C.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 D.金刚石和石墨不能相互转化

9.从手册上查得:H-H键、Cl-Cl键和H-Cl键的键能分别为436 kJ/mol、243 kJ/mol和431kJ/mol,请用此数据估计,由Cl2和H2反应生成2molHCl时的反应热是 ( )

A.放热183kJ/mol B.放热91.5kJ/mol C.吸热183kJ/mol D.吸热91.5kJ/mol

10.(8分)1 mol氢气燃烧时约放热286 kJ,而1 kg汽油燃烧时约放热46000 kJ。回答:等质量的氢气和汽油相比,哪种可以放出的热量多?用计算和数据加以说明。 【过关检测】

C组

1.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

2.放热反应一定是( )

A.断开反应物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比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少 B.贮存能量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已知 2SO2+O2 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2的能量 B.SO2和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O3的总能量 C.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4 .一定量的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值为Q1,等量的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热量值为Q2,则Q1与Q2的关系为: ( )

A.Q1Q2 C.Q1=Q2 D.无法确定

5.已知拆开1 mol H—H键、1 mol N≡N、1 mol N—H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946k J、391k J。则由氢气和氮气反应生成1 mol NH3需要 (填“放出”或“吸收”) k J的热量。(N2 + 3H2 = 2NH3)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第二章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1) 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学习目标】

1.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工作原理。 【学习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学习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预备知识】

1.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中化学能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的 变化,即 转化为 。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 电子,发生 反应,还原剂 电子,氧化还原反应本质 。

【自主学习】

1.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 ,如 、 、 、 、 等。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称为 如 、 等。 2.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⑴间接转化

高一化学导学案 主备人: 黄军 审批人: 备课时间:2013.2. 19 上课时间: 班级: 学生姓名: 第 组 教师评价:

我国发电总量构成上,火力发电居首位。燃煤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为 化学能 燃烧

________能

蒸汽

________能 发电机

________能。 ⑵直接转化------原电池

原电池是将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的装置。在原电池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使其间电子发生转移,在闭合回路下形成电流,可见原电池反应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一、原电池及其工作原理 [Cu-Zn原电池实验探究] 实验2-4

现 象 铜片插入稀硫酸 铜片表面 锌片插入稀硫酸 锌片表面 铜片和锌片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 铜片表面 锌片表面 铜片和锌片之间连一电流表 铜片表面 锌片表面 电流表指针 以Cu-Zn原电池为例,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电极 电极材料 电极反应 反应类型 电子流向 电流方向 负极 正极 1.原电池是把 转变为 的装置。 2.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 ② ③ ④ [思考]⑴以下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

⑵在铜、锌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溶液的PH值如何变化?硫酸根离子的浓度呢? 3.原电池的电极判断

(1)负极总是_______电子,化合价______,发生______反应; 正极总是_______电子,化合价______,发生______反应。 (2)电子流出的一极是__________,电子流入的一极是__________;

(3)一般活泼的金属为________,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________。

4.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 【概括·整合】 电子,沿导线传递,有 产生,

反应

负极 正极 反应

电解质溶液

离子 离子 【过关测试】

1.化学电池可以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的本质是( ) A.化合价的升降

B. 电子的转移

C.氧化还原反应

D.电能的储存

2.实验室中制取氢气,最好的方法是( )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 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

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 D.粗锌(含铜、银)与稀硫酸反应 3.锌片和碳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锌片是( ) A.阴极 B.正极 C.阳极 D.负极

4.能源可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

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天然气是二级能源 B.石油是二级能源 C.电能是一级能源 D.水力是一级能源

5.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但其构成具有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 )。

高一化学导学案 主备人: 黄军 审批人: 备课时间:2013.2. 19 上课时间: 班级: 学生姓名: 第 组 教师评价:

①电极(负极与正极:金属活动性不同)、②电解质溶液、③闭合回路、④灯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表明金属甲的活动性比金属乙的活动性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失电子比乙失电子多 B.甲比乙同价态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强

C.甲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乙不能 D.将甲与乙组成原电池时,甲为正极

13.关于Cu-Zn原电池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6.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H2SO4,在Cu电极上产生大量气泡的是( )

7.下列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电池是把电能转为化学能的装置

B.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原电池两极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原电池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9.某金属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则该金属可能为( ) A.铝 B.铜 C.锡 D.硅

10.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反应的原电池的组成正确的是( )

A B C D 正极 Zn Ag Cu Cu 负极 Cu Cu Zn Zn 电解质溶液 CuCl2 H2S04 CuSO4 FeCl2 11.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和Y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 X>Y>Z B. X>Z>Y C. Y>X>Z D. Y>Z>X

A.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14.过量的锌粉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为了减慢反应速率,但是又不影响生成的氢气总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升高温度 B.加入适量的水 C.加入少量CuSO4溶液 D.加入浓度较大的盐酸

15.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电解质溶液的pH( )

A.不变 B.先变小后边大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电池中的电极一定要由两种不同的金属组成 B.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原电池两极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17.对于锌-铜-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 ) ①锌片溶解了32.5g ②锌片增重32.5g ③铜片上析出lg H2 ④铜片上析出1mol H2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18.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B不易腐蚀,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的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若将铜浸入C的盐溶液中,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A.D>C>A>B B.D>A>B>C C.D>B>A>C D.B>A>D>C

19.原电池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电子的流动方向是从_______极到_______极;电流方向是从_______极到_______极。

高一化学导学案 主备人: 黄军 审批人: 备课时间:2013.2. 19 上课时间: 班级: 学生姓名: 第 组 教师评价:

根据教材石蜡油的分解实验,填表:

分子中含有 的烃类叫做烯烃, 是最简单的烯烃。 1.乙烯的分子结构

乙烯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结构式为 ,电子式为 ,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2、分子构型:乙烯是________形分子,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能,C=C键与C-H键、C-H与C-H键之间的夹角均约

现象 结论 为120°。

分子模型

实验 通入KMnO+4(H) 通入溴的CCl4溶液 点燃

球棍模型 比例模型

3、结构特点:分子里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碳碳双键不稳定,其中有一个键容易断裂而发生反应,故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甲烷等烷烃活泼。

思考题:乙烯燃烧时有黑烟产生,而甲烷燃烧时无黑烟产生,其原因是什么? 4.乙烯的物理性质

乙烯是一种 色、 味的 ,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 思考题:如果要制取并收集乙烯,应该采取何种收集方法? 5.乙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①燃烧:乙烯燃烧时,火焰 并伴有 ,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实质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 ,能将乙烯 。

⑵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 ( 键或 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

或原子团 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乙烯与氯化氢反应方程式

乙烯与溴水的反应方程式

乙烯与水在加压、加热和催化剂条件下反应方程式

乙烯分子之间相互加成可以得到聚乙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题:乙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或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都可以制成CH3CH2Cl若要制得纯净的

CH3CH2Cl,应该选用哪种方法? 6、乙烯的用途:乙烯是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础原料,其产量是 ,它主要用于制取酒精、橡胶、塑料等,并能作为植物生长 剂和水果的 剂等。 【自我测试】

1.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标志的是 ( ) A.甲烷的产量 B.乙烯的产量 C.乙醇的产量 D.硫酸的产量 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由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可推测含一个碳碳双键的单烯烃通式为CnH2n

C.从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一二溴乙烷可知乙烯分子的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不稳定,易发生断裂 D.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与甲烷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是乙烯的含碳量高 3.某实验室需要少量的一氯乙烷,下列制取方法中所得产物含量最高的是 ( ) A.等物质的量的乙烷和氯气的光照反应 B.乙烯与氯气的加成反应 C.乙烯与氢气和氯气混合反应 D.乙烯与氯化氢加成反应

4.盛溴水的锥形瓶中缓慢地通入乙烯后,质量增加了7 g,则生成的1,2一二溴乙烷的质量是( )

A.94 g B.14 g C.47 g D.7 g

5.(多选)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

6.由乙烯推测丙烯(CH2=CHCH3)与溴水反应的产物是 ( )

7.实验室制取少量的乙烯时,常利用乙醇和浓硫酸快速加热到170℃来制取。

此实验常因温度过高而发生副反应。有部分乙醇跟浓H2SO4反应生成SO2、C02、水蒸气和炭黑。

I.请试着写出该副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有人设计下列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试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

(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高一化学导学案 主备人: 黄军 审批人: 备课时间:2013.2. 19 上课时间: 班级: 学生姓名: 第 组 教师评价:

(2)能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装置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装置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确证含有乙烯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第三章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

基本化工原料(2)

【学习目标】

⑴了解苯的物理性质也分子组成

⑵掌握苯的结构式和典型的化学性质并认识苯的结构特征

【学习重点】掌握苯的结构式和典型的化学性质并认识苯的结构特征 【学习难点】掌握苯的结构式和典型的化学性质并认识苯的结构特征 【预备知识】 1、苯的物理性质:

色、 气味液体,密度比水 , 溶于水, 毒,是一种重要溶剂,沸点:80.1℃易挥发,熔点:5.5℃,若用 冷却,可凝结成 色 体 2、苯分子的结构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凯库勒式)

3、苯的化学性质:⑴可燃性:现象: 化学方程式 ⑵苯的取代反应:①苯与液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溴苯是一种 色 状液体,密度比水 , 溶于水

②苯与硝酸的反应:反应方程式: 硝基苯是一种 色 状液体,有 气味, 毒,密度比水 , 溶于水。 ⑶苯的加成反应

在镍催化下,与氢气加成:

反应方程式:

【自主探究】通过实验事实的验证与讨论,认识苯的结构式。提出问题:苯分子结构是碳碳单双键交替的环状结

构吗?

(1)提出假设:从苯的分子式看,C6H6具有不饱和性;从苯的凯库勒结构式看,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

一定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褪色。

(2)实验验证:①苯不能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褪色。②经科学测定,苯分子里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___________(填“完全相同”或“不相同”);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都在同一__________________上。 (3)结论:苯的凯库勒结构式中的双键跟烯烃双键________________,苯的性质没有表现出不饱和性,结构稳定,说明苯分子________________(填“同于”或“不同 于”)一般的碳碳单、双键交替的环状结构。 【自我测试】 1.苯的结构式可用

来表示,下列关于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苯主要是以石油为原料而获得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 B.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 C.苯分子中6个碳碳化学键完全相同

D.苯可以与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使它们褪色

2.将苯分子中的一个碳原子换成一个氮原子,得到一种类似于苯环结构的稳定有机物,此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78 B.79 C.80 D.81

3.实验室用溴和苯反应制取溴苯。得到粗溴苯后,要用如下操作精制:①蒸馏;②水洗;③用干燥剂干燥;④10%NaOH溶液洗。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② B.②④②③① C.④②③①② D.②④①②③ 4.只用水和必要的实验仪器就能鉴别的是 ( ) A.苯和汽油 B.苯和四氯化碳 C.乙烯和乙烷 D.苯和己烷

5.2006年3月11日杭甬高速公路萧山路段一辆运送化学物品的槽罐车侧翻,罐内15 t苯泄入路边300m长的水渠,造成严重危险。以下报道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由于大量苯渗入土壤,会对周边农田、水源造成严重污染 ( ) B.由于苯是一种易挥发、易燃的物质,周围地区如果遇火星就可能引起爆炸 C.可以采取抽吸水渠中下层液体的办法,达到清除泄漏物的目的

D.处理事故时,由予事故发生地周围比较空旷,有人提出用点火焚烧的办法来清除泄漏物,但由于苯燃烧会产生大量的黑烟扩大污染,所以该办法未被采纳

6.能说明苯分子中碳碳键不是单、双键相间交替的事实是 ( )

①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②苯环中碳碳键均相同 ③邻二甲苯只有一种 ④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⑤苯的邻位二氯代物只有一种 ⑥在一定条件下苯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高一化学导学案 主备人: 黄军 审批人: 备课时间:2013.2. 19 上课时间: 班级: 学生姓名: 第 组 教师评价: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⑥

7.已知甲苯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其紫色褪去,但与溴水不反应,现有己烯(液态、性质类似于乙烯)、苯、甲苯三份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有酸性KMnO4溶液、溴水和NaOH溶液三份试剂,能将三份无色液体鉴别开来的是 ( )

2、 知道乙醇的结构及其官能团;

3、 会运用乙醇的结构分析其化学性质;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难点:从乙醇的结构认识乙醇的氧化反应。 【基础知识】

A.只用酸性KMnO4溶液 B.只用溴水

C.只用NaOH溶液 D.用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

8.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 A.溴苯中含有溴单质,可用NaOH溶液洗涤,再经分液而除去 B.制硝基苯时,在浓硫酸中加入浓硝酸后,立即加苯混合,进行振荡 C.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加几滴苯,用力振荡,紫红色褪去

D.在液体苯中通氢气可制得环己烷

9.某同学为验证苯的沸点(80.1℃)比水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能够说明苯的沸点比水低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该实验装置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难以控制苯蒸气的大量外逸,试对该装置进行改进(用适当文字加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第三章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1)

乙醇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乙醇的组成,用途及物理性质;

回顾乙烷的物理性质

一.乙醇的性质 1.乙醇的物理性质 1)乙醇的物理性质

色 味 状态,密度为 g/cm3

,比水 ,熔点 ,沸点 ,挥发性 ,溶解性 。 2)乙醇的分子结构

a.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b.乙醇、乙烷的结构比较

c.概念

官能团:

烃的衍生物: 水、乙醇的结构比较:

结构决定性质,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乙醇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高一化学导学案 主备人: 黄军 审批人: 备课时间:2013.2. 19 上课时间: 班级: 学生姓名: 第 组 教师评价:

实验操作提示:

1.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2ml无水乙醇。

2.用镊子取用一小粒金属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 3.将钠放入无水乙醇中,并观察现象。

钠与水反应 钠与乙醇反应 现 象 结 论 2.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与钠的反应

反应方程式: 反应类型: 反应中键的断裂位置: (2)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常用作燃料:

②催化氧化: 实验:教材P74的实验3-3

1.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3-4mL无水乙醇。

2.将铜丝烧热,迅速伸入乙醇中,反复三次,观察并感受铜丝颜色和乙醇气味的变化。 思考与讨论

1、铜丝变黑发生什么反应?请写出方程式。

2、伸入乙醇中的铜丝变红又说明什么?

3、本实验中铜丝的作用是什么?请写出总方程式。

反应中键的断裂位置:

结论:乙醇不仅能被弱氧化剂氧化,还可与 溶液或 溶液反应,直接生成乙酸。(P74:资料卡片) 3.乙醇的用途

【课堂小结】

【过关检测】 A级

1.比较乙烷和乙醇的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个碳原子以单键相连

B.分子里都含有6个相同的氢原子 C.乙基与1个氢原子相连就是乙烷分子 D.乙基与1个羟基相连就是乙醇分子

2.下列试剂中,能用于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的是( ) A.硫酸铜晶体 B. 浓硫酸 C. 无水硫酸铜 D. 钠 3.将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后,分别再将其放入下列溶液中,取出洗涤、干燥后质量没有变化的是( ) A.水 B.乙醇 C.醋酸 D.硫酸

4.自2005年起,山东省就全面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作为发动机燃料,即汽油中掺入一定比例的乙醇,以代替一部分汽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汽油是一种清洁能源,燃烧不会产生污染 B.乙醇与汽油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成分相似 C.乙醇汽油燃烧时,耗氧量高于等质量的汽油 D.乙醇可通过淀粉转化制得,是一种可再生的燃料 4.用普通酒精制无水酒精的方法是( )

A.加入NaOH溶液蒸馏 B.用浓硫酸脱水

C.加入无水硫酸铜过滤 D.加入新制的生石灰蒸馏

5.A、B、C三种醇同足量的金属钠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6:2,则A、B、C三种醇分子里羟基数之比是( )

A.3:2:1 B.2:6:3 C.2:1:3 D.3:1:2 6.下列物质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高一化学导学案 主备人: 黄军 审批人: 备课时间:2013.2. 19 上课时间: 班级: 学生姓名: 第 组 教师评价:

A.SO2 B.苯 C.乙烯 D.乙醇

7.乙醇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图所示。在不同反应中断键位置不同。 请用代号填写下列空白 (1)与金属钠反应: (2)在铜催化下与O2反应:

(3)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醇脱水生成CH2=CH2: (4)与HBr反应生成CH3CH2Br:

【过关检测】 B级

1. 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最终铜片质量增加的是( )

硝酸 B.乙醇 C.石灰水 D.盐酸

2. A、B、C三种醇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体积的H2,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6:2,则A、B、C三种醇分子里羟基数之比是( )

A.3:2:1 B.2:6:3 C.3:1:2 D.2:1:3

3.在常压和100℃条件下,把乙醇汽化为蒸气,然后和乙烯以任意比例混合,其混合气体体积为V L,将其完全燃烧,需消耗相同条件下的氧气的体积是( )

A.2V L B.2.5V L C.3V L D.无法计算 4. 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乙醇易挥发 B.是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密度比水小,沸点比水高 D.乙醇不能用于萃取碘水中的碘

5. 用分液漏斗可以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

A.碘和乙醇 B.溴苯和水 C.甲醇和乙二醇 D.甘油和水

6.某乙醇的水溶液中,乙醇所含的氢原子数与H2O所含的氢原子数相等,该溶液中乙醇的质量分数为( ) % B.23% C.11.5% D.78%

6. 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食盐用于制纯碱 B.硅藻土做吸附剂

C.用硫酸铜配制农药 D.乙二醇作医用消毒剂

7.在稀H2SO4酸化的H2O2溶液中,加入乙醚后液体分层,在加入少量的K2Cr2O7溶液并振荡,在乙醚层中出现深

蓝色,这是因为生成2CrO5·(C2H5) 2O所致。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r2O72- + 4H2O2 +2H2O =2CrO5 + 5H2O + 2OH-。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Cr2O72-被氧化成CrO5 B.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反应中H2O2被氧化成H2O D.此反应可用于检验Cr2O72-离子的存在

8.在焊接铜漆包线头时,常先把线头放在火上烧一下,以除去漆层,并立即在酒精中蘸一下,再焊接。为什么要用酒精处理后再焊接?试用化学方程式来说明。

【过关检测】 C级

12.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到CO、CO2和水的总质量为27.6g,若其中水的质量为10.8g,则CO的质量是多少?

13.一定量液态饱和烃的一元衍生物A,在125℃,1.01×105 Pa下完全汽化后,与其体积4.5倍的氧气混合点燃,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2、H2O(g),恢复到反应前的温度、压强,测得气体的密度比反应前减小了3/14。试通过计算推断A可能的化学式,并写出A可能的结构简式。

【疑点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作业后你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知识,请记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2)

乙酸

A. A. C. A.46 A.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c2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