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备课
更新时间:2024-06-04 14: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孟庙小学
第一单元
一、教材内容:
本组教材三篇精读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一篇略读课文《绝招》和一个“语文园地一”组成。 二、本单元知识体系和地位:
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少年儿童的生活。有的讲学校生活,有的讲孩子课外生活,还有的讲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这组课文集中体现了丰富多采的学生生活的。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单元37个一类字的音形义,达到会读、会写、会用。掌握15个二类字的正确读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一定的方法读懂课文中的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方法。 4、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积累词语。
5、能按要求写一段话,进行口语交际《我们的课余生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继续加强词句训练,掌握本单元出现的生字新词,侧重抓对重 点词句、含义深刻句的理解,重视词句的积累。
难点:学会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几种理解词句的方法。 五、 教学时间安排:
《我们的民族小学》 2课时 《金色的草地》 2课时 《爬天都峰》 2课时 绝招 2课时 语文园地一 4课时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目标:1、认读5个生字,掌握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过程与方法:1、在朗读中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在背诵抄写中积累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学校的优美、快乐,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珍惜学习机会的感情。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和他们的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读5个生字,掌握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导入
1、出示教学挂图。
2、了解这里是哪里:有哪一些人?在干什么?
3、师:对,这是一所民族小学,汇集了哪些民族的孩子,请大家打开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
二、自由读课文
1、用笔画出生字词。 2、了解每一段讲了什么? 三、汇报自学内容 1、学习认读的生字。
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3、学习会写的生字。
(1)出示生字,分小组评比读。( 2)汇报读的结果。
(3)重点教以下的几个字。戴:注意“戴”的写法,中间藏着“田”“共”。雀:孔雀 麻雀
(4)学反义词粗——(细) 尾——(头)
4、了解每一段的内容第一段:小学生来自各个民族,他们来到学校里,成了好朋友。第二段:钟声敲响了。第三段:不同民族的小学生上课学习,下课玩耍。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先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2、朗读全文。 五、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后交流读后的感受。 2、汇报。
3、师提示:读了这一段话大家好象看到什么情景。
4、请大家用欢快的语调读出民族小学的美丽,学生的可爱。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六、认识民族服饰 1、出示P5的图片。
2、看图讲讲民族的名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二至四段。 3、背诵喜欢的部分。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出示图认一认民族。 学习课文第二至四段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读后的感受。 3、汇报。
4、师提示:大家在读课文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5、生自由回答。
6、这样的情景大家怎样才能读出来。读第二段:用洪亮的声音读出钟声的洪亮。读第三段:读上课时要读得轻,读出安静,读出同学们的朗读是那样的动听。读下课时要读出热闹、欢乐。读第四段:用骄傲自豪的口气读,读出我们对民族小学的爱。 7、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积累好词好句 1、自由读全文。
2、找出描写的好的句子。 (1)描写景色美的句子。
(2)找出描写环境安静的句子。 3、读找出的句子。 4、背诵以上句子。 四、小结民族小学的学生们快乐、幸福。大家在学习的同时,要珍惜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努力上进。 五、课后作业: 抄写生字词。
感情朗读这一课。 板书设计
上学路上 来到学校: 1我们的民族小学 上课时:安静 下课时:热闹
2 金色的草地
教材分析:
课文语言平实,内容也比较简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因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能仅停留在“草地玩耍游戏”和“蒲公英的变色”上。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这也是学习本篇课文的难点所在。 学习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2.能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了解和热爱。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此文。 教法与学法: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此文;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有关蒲公英的材料、字典、实物投影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课上交流有关蒲公英的材料。(实物投影出示)
2.要求会写的生字可在学生联系生活后讨论交流自学。可借助查字典读准字音,分析笔画结构识记字形;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义。 3、同学可自由结合,互相交流学字、学词的收获。
4、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其中有几个字容易读错、写错,要提示学生加以注意。比如:“假、朝”是多音字,在课文里分别读jiǎ、cháo“耍”上面是“而”不要写成“西”,并注意和“要”区分;“绒”的右边是“戎”,不要写作“成”。 5、要求会认的字由学生联系生活互教互学。
第二课时
一、初读课文
1、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理解课文的内容。 2、(投影出示)教师用下面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二、朗读感悟
1、第一件事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通过表演,学生要能体会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表演时要求学生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以免唾沫溅到对方的脸上。
2、第二件事作者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先写发现草地会变颜色,再写是怎样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的。教学这一部分,可抓以下几点: (1)提问,“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两次发现有哪些不同,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第一次发现是在无意中的偶然发现,有的人可能不把它当回事,轻易地就放过去了;第二次发现是第一次发现的继续,是深入进去的发现,是带有探究性的发现,是在有意识、仔细观察的基础上的发现。至于学生从中受到哪些启示,可让他们从多方面去讲。 (2)这一部分当中有些词语和句子表达的效果很好,令人回味,可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 呢?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3)通过对内容的理解,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
3、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直抒作者的胸臆,同时又是对全文的总结。可利用这一段让学生思考:联系全文,说说蒲公英为什么会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为什么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因为蒲公英的花开、花合与人的起居或昼夜的变换相似或相关。
4.课上安排时间,引导学生交流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曾经历过的有趣事情,或者从对大自然的观察中自己所受到的启示。 三、小结: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不难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也知道了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四、课后作业:
你能把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吗? 板书设计: 2 金色的草地 草地 可爱 蒲公英 有趣
3、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我”天都峰的过程。 难点:读动课文最后一端中爸爸的话。 教法与学法: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的《黄山奇石》,引出下文。 学生自主识字,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我们在二年级学过《黄山奇石》,谁还记得课文介绍了哪些石头? 2、是啊,其中有块石头叫“金鸡叫天都”,想看看这天都峰吗? 课件展示:天都峰的资料。
3、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的就是发生在天都峰上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爬天都峰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利用手里的卡片合作学习本课生字。小组学习生字。 3、接读课文。 4、游戏识字。
⑴大转盘。课件演示。指针转到什么字,学生站起来抢读。
⑵兔小弟射气球。课件演示。选择生字的正确的读音在射气球,领读3遍。
⑶摘苹果。课件演示。指名学生用鼠标点击水果,读对水果里的生字就拍手跟读。
⑷找朋友。课件演示。让学生拖动字的部件组合成新学的生字,组合对了生齐说“对!对!对!” 5、大家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能把课文读顺了,在读课文当中,哪些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学生畅所欲言。
6、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教师罗列学生的问题,在黑板上板书。 三、研读课文,体会“天都峰”的险、高。
1、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那首先我们来看看大家都比较熟的天都峰。 出示:我站在天都峰??
2、一边读一边想,把你想像的天都峰用最简洁的线条画出来。看谁画得最快,最好。 生画。
3、展示交流学生的画,评一评。 ⑴展示同学作品。
⑵这位同学画出了天都峰什么特点?为什么?
⑶你自己来说说,想通过这幅图想体现天都峰什么特点?
⒋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险,那你们能把他读出来吗?自己来试,你的感受会更深。 生自由读。 5、朗读展示。
评议为什么读的好。
6、此时小姑娘看到天都峰会有什么想法? 四、写字指导。
写字“爬、峰、顶、似”,重点知道 “爬”。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多音字组词。
似 发 相 ⒉认读词语。
二、朗读感悟,体会“汲取”。 ⒈学习对话。
⑴小姑娘站在天都峰的脚下犹豫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看看这三段话,告诉老师你最想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呀!
⑵分角色表演。小组合作学习。
⑶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读的情况。评议。
师提示:看标点符号可以知道句子的语气。读到人物语言时,心里就要想一想,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⑷说说老爷爷看到小姑娘会想什么?小姑娘呢? 学生说一说。
⑸知道他们的想法后,再读一读,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学生自由练,再展示朗读,分角色朗读。
⒉老爷爷和作者已经从对方身上受到了鼓舞,他们向天都峰爬去。小姑娘她是怎样爬天都峰的呢?在书中去找答案。 ①理解“奋力”。
②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出体出了全身的力气呢自己试一试。 (生试读) ③展示读。
④我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呢?画出相关句子。 (生齐读相关句子) 理解“攀、手脚并用”
⑤爬天都峰容易吗?怎样才能读出艰辛和坚定的语气? 学生自由都 ,展示并评议。 ⒊小妹妹就这样奋力向峰顶爬去。下面,老师接着念,同学们看到第7自然段,请注意听:“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你发现老师念的和书上有什么不同?(师少念个“终于”。)
⑴句子中有了“终于”这个词,让你感觉到什么呢请你们自己试着读一读,体会一下。(生试读体会)
⑵交流自己的体会。
如:爬天都峰的艰辛,爬上天都峰的喜悦等,再结合学生的体会,读一读。 ⑶现在你知道小女孩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了吗? 请全班女生读这段话。
⒋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天都峰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老爷爷爬上峰顶后说的话。 (生自由读老爷爷的话)
⑴师:课文中没有具体告诉我们老爷爷怎样受小妹妹勇气鼓舞下决心爬上天都峰的,但你们只要仔细读书就能体会出来。请同学们静静地再认真读第2至7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生默读,师巡视、指导。) ⑵(生自由练说)
⑶(生分组讨论,师巡视倾听。) ⑷交流。
⑸小结:他们始终在相互鼓舞,从对方的身上汲取力量。终于爬上了天都峰。 ⒌用自己的话赞扬这一老一小。
⑴爸爸为什么要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这一老一小哪点儿有意思,有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
⑵爸爸笑着说的话是对这一老一小的赞扬。让我们学着爸爸,也笑着来赞扬这一老一小吧! (生齐读爸爸的话)
⑶你还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
学习剩下的生字,重点指导“仰、勇”。 五、课后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天都峰 : 高 陡 我 老爷爷
(互相汲取力量)
4绝招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4 会认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用具:投影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绝招”的意思。(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同桌议论理解题意)2通过课题,你还理解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根据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小组讨论:(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几个孩子都比赛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四、全班讨论交流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1引导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2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可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3通过两次比绝招的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中有很多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和对话,要通过这些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感情,并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 六、小结:你有哪些绝招? 七、课后作业:
说说自己有哪些绝招,平时有过像课文描写的那样的比赛吗?有兴趣的可以写一写。 板书设计:
4 绝招 输了 赢了
(勤学苦练的结果)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重难点、关键:1、进行口语交际。2、完成习作。3、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进行口语交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四、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解、梳理。 五、评比。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六、作业:回家讲给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音字。 2、背诵古诗。 3、从生字中学生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区别、组词、掌握多音字 二、古诗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 三、学习新生字。 四、作业:背诵古诗
第二单元备课
教材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宁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每课的基本功训练点及每课的教学重难点、作业安排: (一)1.《灰雀》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1)列宁问孩子有没有见到灰雀时,男孩说:“没??我没看见。”体会男孩的心理;(2)列宁的两句话:“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进一步体现了列宁的担心和惋惜。 2.重难点:《灰雀》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以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灰雀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言语、神态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本文的难点。 3.作业:(1)抄写课后词语。
(2)课后小练笔:写几句话,透过人物的的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二)1.《小摄影师》主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纸团飞进窗口,男孩请求高尔基允许为他照相 高尔基摆好姿势,男孩准备为他照相 忘带胶卷,男孩哭着离开 高尔基等着男孩再次来照相。 2.《小摄影师》的重点是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教学难点。 3、作业:(1)抄写课后词语。 (2)多音字组词。 (3)续写小故事。 (三)1.《奇怪的大石头》主要让学生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和“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2.《奇怪的大石头》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本课的难点。 3、作业:(1)抄写课后词语。 (2)课后填空题。 (四)1.《我不能失信》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内容进行理解(1)“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2)“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 2.《我不能失信》的重点是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是难点。 3、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词语。 (2)写写自己读后的感受。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
5灰雀
教学目标:
1 .教育学生知错就改,做个诚实的孩子。
2 .学会本课生字、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法与学法: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与鸟儿和平共处的情景; 学生自主识字,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读题,质疑:
从题目你想到了什么?(灰雀什么样?它在哪儿?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以\灰雀\为题??)
2.打开书,听老师范读课文,看看我们提出的哪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郊\:左边的\交\是表音部分,末笔捺改点。 \蹦\:左面\足\的第六笔撇改竖,第七笔捺改提。 \惹\:上面是\若\,不是\苦\。
\仰\:右面不是\印\,比\印\少一笔。 \渣\:右上的\木\,中竖不带钩。 \定\:最后一笔是平捺。
\或\:偏旁是\戈\字部;第五笔是\提\,不要写成\横\;倒数第二笔是\撇\不要忘写;最后一笔是点。
\但\:右面的\旦\是表音部分。 \肯\:下面第一笔是竖,不是撇。 郊( ) 脯( ) 蹦( ) 若( ) 校( ) 哺( ) 崩( ) 惹( ) 仰( ) 渣( ) 但( ) 迎( ) 查( ) 担( ) 理解词义:
郊外:城市外面。 散步:随便走走。
欢蹦乱跳:欢快而随意地蹦跳。
惹人喜爱:惹,引起,引起人的喜爱。 自言自语:自己对自己说话。 惜:值得惋惜。
肯定:本课是确定的意思。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指好的思想行为)。 坚定:稳定坚强;不动摇。或态度坚决、果断。
2.练习朗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时爱护灰雀更爱孩子的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课文,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用\( )\画出来。 2.我们把课文按照不同时间划分为三个部分。 过渡语: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 二、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可爱的词语,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列宁喜欢灰雀?边读边画批。 2.汇报自学情况
(1)三只灰雀十分可爱;从\粉红\、\深红\、\欢蹦乱跳\等词看出。
(2)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小灰雀;从\每次\、\都要\、\仰望\、\经常\等词语中看出。 3.填过渡语:这么可爱的三只灰雀,会发生什么意外呢?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从\一天\到\男孩坚定地说\。)
1.请两名同学分角色读列宁与小男孩的四组对话,其他同学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列宁,在说话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你想通过哪些词、句来体现这种心情? (1)同桌说一说,然后汇报:
(一天,我(列宁)突然发现平日关心、照顾的三只灰雀少了一只,心里别提多着急了。) (我是从\找遍\、\问\、\自言自语\中体现出来的。) (2)练习读出列宁说话中的语气。
(第一句表现出急切的心情;第二句表现出担心;第三句表现出惋惜;第四句表现出满怀希望。)
(3)小结:列宁这些思想感情的变化,充分说明了他对灰雀的喜爱。
2.假如你就是这个小男孩,你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你想通过哪些词句来体现? (1)同桌交流,然后自由汇报。
(我(小男孩)突然听列宁这么一问,十分惊慌,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于是,张口就说:\不知道。\说完怕列宁不信,紧接着又强调一遍:\我不知道。\)
(当听到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色严寒,它怕冷。\看到列宁如此地怜惜、关爱这只美丽可爱的灰雀,\我\真想告诉他灰雀没有死,它被\我\捉回家了,因为\我\太喜欢它了。可是,话刚要出口,又被\我\吞回肚里,因为,\我\怕列宁知道此事后,会严厉地批评\我\。)
(可是,\我\又听到列宁自言自语地话,知道他那么喜爱这只小灰雀,又为它的失踪而那么惋惜、伤心时,\我\再也不能不说实话了,于是,\我\婉转地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在列宁的追问下,\我\更加坚定了说出实话的决心。)
(2)小结:由小男孩开始惊慌地说:\不知道。\到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这一矛盾的心理变化看出小男孩是个知错就改的孩子。
3.分角色练习对话,思考:列宁是怎样一步一步使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1)请同学们质疑、解疑。
A.列宁为什么问这个小男孩而不去问别人。
(列宁善于观察,他过去肯定见过这个小男孩,从他的表现分析灰雀的失踪肯定和这个男孩有关系,所以就故意去问他。) B.听了男孩的回答,列宁会怎么想?
(孩子在回答列宁的问话时,显得恐慌,不知所措,更进一步证明失踪的灰雀与他有直接
关系。
(2)在列宁真情实感的启发下,男孩鼓起勇气说出了原来不敢讲的话,读孩子的话,体会男孩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心地善良、诚实。) 过渡语:男孩说的话兑现了吗?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1--13自然段) 默读11--13自然段,质疑,解疑。
1.男孩送回了灰雀,为什么还低着头? (他还在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懊悔、内疚。)
2.列宁为什么不明明白白地问问男孩灰雀失而复回的原因? (事情已经很明显,没有必要再问,更主要的是列宁不愿让男孩难堪,说明列宁善解人意,也说明了列宁对小男孩的喜爱。) 3.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五、总结全文
课文以灰雀为线索,记叙了它丢失又复回的经过。表现了伟大导师列宁喜爱灰雀,更爱诚实的孩子的崇高而伟大的爱。
六、课后作业:抄写描写小灰雀的句子。
知识体系和地位:本组教材注意了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有意识地突出了本组的专题。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应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即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搜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的要求,此外,在《灰雀》一课的课后,学习伙伴泡泡中也做了相应地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
教学目标:一是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二是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6 小摄影师
教学目标
1.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爱护:学习小摄影师尊敬、爱戴革命前辈的优秀品德。
2.理解词语,读懂句子,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突然”一词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普通话流利。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词句,进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关怀爱护少年儿童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突然”一词说话。 教法与学法: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的《黄山奇石》,引出下文。 学生自主识字,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突然”一词说话。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突然”一词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自学生字、词
1.引导学生回忆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学习本课生字,步骤是:一读;二画;三查;四选;五按要求填表。用检查复习的方式让学生先回忆自学生字的方法步骤,然后口头回答,借以强化要求。 2.让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完成一系列练习,如: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并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及根据词义选择适当的字义等等,因此占用时间较长,约为15~20分钟。教师放手让学生开展自学。 二、检查自学。(实物投影出示)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纠正重点字的读音。如: “社”、“者”是翘舌音,“杂”是平舌音,在读的过程中应注意提示和纠正。 2.指名让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如:“摄、贴、吩咐、胶、秘、社”为左右结构; “基、突、卷、杂”为上下结构; “侧”为左中右结构; “者”为半包围结构。 3.识记字形。
可采用区别形近同音字的方法识记字形。 比如:“贴”和“沾”、“吩”和“份”、“杂”和“朵”等。 可作补充练习,加以巩固复习。如: 4.指导书写。
“卷”下面的第七笔是“”,不是“”。 “突”上面的部首是“”。
“杂”的上半部是“九”不要写成“几”,下半部是“木”,不要少钩,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三、理解词义。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记者”、“杂志社”、“胶卷”、“秘书”等词语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摆弄:本意含有支配、调整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指小男孩调整相机,为正式拍照作准备或指小男孩为高尔基调整坐姿。
吩咐:原指口头指派或命令。课文中指小男孩对高尔基提出要求。 停当:本意为齐备、完毕。课文中指小男孩把为高尔基拍照前的准备工作全部做完做好了。 突然:忽然事先没有料到的,在一眨眼的时间内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课文中当一切准备停当就要拍照了,小男孩忽然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一点儿也没想到要发生什么事情。 四、用“突然”说一句话。
在训练学生用“突然”一词说话时,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 1.理解词义。
“突然”是指事先没料到的,一下子发生了。 2.找出例句。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原句。
(1)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高尔基正在读书,突然,一个小纸团从窗外飞到了桌子上。 (2)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3.分析例句:
(1)高尔基正在读书时,一个小纸团飞到了桌子上。 (2)高尔基等待拍照时,小男孩哭了起来。
经过分析要让学生弄清上述两种情况都属意料之外,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在这种突如其来的情况下,作者用了“突然”一词把前后两种情况连接起来。 4.体会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反复读句子,体会“事件”在瞬间发生或发生了急剧变化的语言环境。以此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选择练习用“突然”一词说话的素材。 5.练习说一句话:
(1)教师举例范说:同学们正在专心地写作业,突然,李雨不小心把铅笔盒碰到地上,“啪”的一声,吓了大家一跳。 (2)学生口头练习。
在学生口头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指名让学生进行评议。 如:(1)选择的语言环境是否确切;(2)句子是否通顺。以此训练学生说话和听话的能力。 五、作业。 1.读课文。 2.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复习。 2.围绕题目质疑导入新课。
(1)这个小摄影师指的是谁?文中写了他和谁之间发生的事情? (2)可采用填写句子的方式,引导学生练习概述内容。 例:文中写________小男孩得到高尔基的特许为他的事情。
或:高尔基工作很忙,却特许一个________小男孩来为他的事情。 二、了解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围绕课后练习中的第1题,指导学生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其具体步骤是:
1.指名读思考、练习中的第1题:小男孩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2.出示辅助思考题:
(1)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2)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借助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读书思考有两个目的。一是了解事情发生的起因:一个小男孩想给高尔基照张相,贴在班内的墙报上。他的希望得到高尔基的允许,这样小摄影师便来到了高尔基的面前。二是借助这两个问题,培养学生读书思考的习惯,边读让学生边用指定的符号画出文中有关句子,借以强化训练学生读书思考的习惯。 3.指名读有关句子,回答问题。
(1)出示第1自然段内容。指名朗读后讨论,这段话有几句?其中哪句话写明了小男孩为什么来的原因?
(2)指名让学生用“——”画出有关句子,并集体讨论订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读书思考及会根据要求找答案回答问题的强化训练。 (3)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
(4)讨论“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 “‘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这句话告诉我们小男孩之所以能进来是得到了高尔基的特许。“过了一会儿,小男孩站在高尔基面前了”,这是小男孩的请求得到特许后的结果。讨论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检查订正学生画的句子是否正确,再次进行强化训练。
4.归纳小结,练习读写句子。
(1)小男孩想给________照张相贴在________。 (2)小男孩能进来是因为________。
用填写句子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同时,再次强化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 即:(1)读文想问题(2)画句找答案(3)读句知内容 5.用边读边想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小男孩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2)出示辅助问题,让学生从三个方面思考:
①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
②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③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书边标画要点。 6.抓重点词句,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让学生读文中原句回答思考题。 (3)出示重点句: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 (4)讨论:“吩咐”是什么意思?高尔基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说明了什么?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懂得“吩咐”是口头指派或命令的意思。一般是在上级让下级干什么或长辈让晚辈干什么的时候才使用它。在这里高尔基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说明高尔基非常尊重“小摄影师”的意愿,并尽量使他满意,充分表现出高尔基作为长者对下一代的慈爱。 (5)在( )中填写合适的词语练习说话:
小男孩(突然)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不知道出了什么事。 (6)指名填写后讨论,这里为什么要填写“突然”一词?
正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准备拍照的时候,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这署名情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所以用“突然”一词来连接句子。用这样的练习,再次让学生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 (7)出示重点句:
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到:“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8)课堂讨论:小男孩为什么跑出去?
讨论中尽量发挥学生的分析力和想象力。应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小摄影师”出于礼貌,不愿用高尔基的胶卷,所以他跑出去,跳上一辆电车,想马上回家去取胶卷;二是“小摄影师”此时心里十分难过,他本来经过努力终于见到了高尔基,并且还耗费了高尔基许多宝贵时间,本来可以拍照成功,实现自己的愿望,没想到一时疏忽忘了带胶卷,功亏一篑,所以他十分懊悔,哭着跑了。
(9)讨论:高尔基在后面喊了什么?你从中看出什么? 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到:“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这句话中作者对高尔基语言与动作的生动描写突出了中心,表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慈爱。感情色彩十分浓厚。
(10)教师范读,让学生仿读后指名读,从中体会情感。 7.再次小结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强化记忆。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联系上下文读懂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重点词句,读懂内容。 教学过程
一、指名让学生读课文内容,检查复习。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
1.指名读课后第2题: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2.出示第一句: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3.讨论: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了什么?
在这句话中“摆弄”是支配、调整的意思。可以从两方面体会:一是小男孩调整相机,为正式拍照作准备;二是指小男孩为调整坐姿。“很久很久”说明用了很长时间,联系下文,门卫不让小男孩进高尔基的办公室,因为他的工作很忙。高尔基在工作很忙的情况下破例让小男孩进来拍照,已是特殊照顾。这时小男孩又“摆弄了很久很久”,占用了高尔基很多宝贵的时间,但是为了孩子,高尔基舍得花费时间接待他,耐心地摆着姿势,等着他拍照,足以说名高尔基关心爱护少年儿童。
4.指名读课后练习2中第二个句子及括号中的问题。 5.出示重点句及问题。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希望来的是小男孩?小男孩会再来吗?为什么?) 6.课堂讨论:
句中“他”指谁?联系上文我们知道来访的一家杂志社的记者,高尔基的共有两句。但对记者和小男孩的态度上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要让学生从“我很忙”这三个字中体会“不见”的意思。说明高尔基对宣传自己一点儿也不感兴趣。但对关心下一代的事却是十分重视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与上句相比,冷淡与热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耐心地配合他拍照,可万事具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是懊悔,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得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讨论中应让学生联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发挥想象。 如:小男孩会再来,因为________。 用这样的句式让学生谈看法。理由是:
(1)他给高尔基照相的愿望十分强烈,所以他必然会来。
(2)高尔基那么热情地接待他,配合他,他相信自己再来,高尔基还会热情地接待他,所以他会再来。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五、课后作业:
熟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7 奇怪的大石头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
提出问题的,
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认识生字。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 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 研究、震(zhan)惊
三 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c.完整地齐读课文。
四 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三、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四 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8我不能失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原因。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寻找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课外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有谁订阅过《儿童时代》这本杂志?哪位同学知道这份儿童刊物最早的创办者是谁?(宋庆龄)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谁自告奋勇来说一说? 让学生利用自己寻找搜集到的资料,并结合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 《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c.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不去? d.别人是怎样劝说她的?她又是怎么回答的? (让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进行回答) e.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可她突然想起今天要教小珍学叠花篮,不管爸爸妈妈怎样劝说,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布置任务:以4人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一人读旁白,其余三人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全班交流,进行比赛。
2.各小组安排角色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教师在巡视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宋庆龄和她父母亲当时的所思所想,准确读好每一个关键问语,每一句话的语气、语调。 3.请三至四个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出优胜组。 5.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讨论深化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宋庆龄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2.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你是怎么处理的? 3.小结:俗话说得好“一诺值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大家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宋庆龄一样守信用,重诺言。 五、课后作业
你的身边有没有诚实守信的人或事,理清条理后,写成一篇小作文。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口语交际 2.习作练习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
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二、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三、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a.指名读句子。
b.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句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二、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
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成语故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
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第三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四组课文组成。《古诗》《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会认23个生字,会写49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的课文,理解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诗意,学习写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生字卡投影等形式,熟练认读生字,多读多练。 指导学生正确执笔,正确书写。适时检查、评比。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内容,多多听课文录音,培养语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充分利用各种电教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时间: 9、〈古诗两首〉 2课时 10、〈风筝〉 2课时 11、〈秋天的雨〉 2课时 12、〈听听,秋风的声音〉 2课时
9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及《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板书课题,理解“书”的意思。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要发散学生的思维)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根据课堂情况可让学生写一写)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1)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
方法: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
方法: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五、识字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促、深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六、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自学基本步骤:
(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 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 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
1、 生字连词背诵。
方法:请学生把生字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本子上或黑板上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 方法:(1)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2)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六、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书写生字 七、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 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课后作业:
学生课外阅读《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10、风筝
学习目标:
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感情朗读。
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句子。 难点:
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清楚的。 教学方法:
引导、自主、合作、朗读、感悟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揭题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把词多读几遍。 自读,互读。
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1)我来考考你
一学生拿着生字卡片,让另外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说句。 (2)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词语:
精心 憧憬 依然 踪影 似乎 凌空飞舞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 翩翩起舞
一学生说出词语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动作)其余学生根据他的话或动作,从上列词语中找出该词语。
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回答问题: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四人一小组讨论 每组选代表发言。
感情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第二课时
谈话导入
感悟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 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找出“我喜欢的部分”。 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做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强调“依然”
练习把“虽然??但是”加进“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里去,进一步体会“我们”快活的心情。 放风筝 重点句子: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乐的心情? 板书:拼命
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找风筝 重点句子: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让学生分别找出这几句话,教师出示这几句话。
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感知“体会”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找出最能体现当时心情的词语。
板书: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垂头丧气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练习用上面几个词说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麻烦时的表现。 拓展想象
读课文最后部分,思考“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 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
11 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1.“爽”“柿”的字形,“扇”“梨”“粮”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在谴词造句方面的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到户外去感受秋天,还可查阅资料从文字图片上去感受秋天。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b、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多读几遍。
4.把自己认为美的读给同桌听听。
5.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三、品读课文,想象动情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 (2)在品读时,注意读好“清凉和温柔”“轻轻地”“留意”,其中“留意”一词需引导学生理解。(留心、在意等)
(3)想象画面: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写的景物简单地画一画。
(4)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5)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那样用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四、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评点。 五、识字写字
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注:“枚”的右边不是“文”;“柿”的右边易错。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
3.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秋天的雨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引读第二自然段。 3.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_。小喜鹊______,小松鼠_______,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 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三、总结拓展
1.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每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意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
2.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3.同学共同欣赏、评点。
四、课后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颜色 五彩缤纷 11秋天的雨 气味 香甜诱人
声音 充满关爱 12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
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亲情。 教学准备:录音带(适合做朗读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
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的话,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 果园里 ??人们的心里 你能用朗读表现么? 配乐朗读1----4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感情朗读。
扩展,可以欣赏一首写秋的诗歌,送给大家作为礼物。 四、课后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 闻闻,秋的味道———— 板书设计:
12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道别的话音 蟋蟀告别的声音
秋的声音 大雁撒下的叮咛 秋天来去 秋风送来的歌吟 匆匆 秋天是辽阔的音乐厅 秋天的声音无处不在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秋天里,和爸爸妈妈去摘果子、看红叶、和小伙伴去放风筝、捉蛐蛐??交流从中受到的快乐。
2、习作:选一副或画一副秋天的图画,先跟同学说说,再写下来。
3、引导发现,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词和其他的字搭配可以组成新词,意思更加丰富。进行词语的积累,感受汉语词汇的丰富性。 4、积累与秋天有关的对子。
5、训练词语的搭配,进行词语积累。 教学重难点 1.口语交际 2.习作练习 课前准备
收集秋天的图画。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秋天是一首诗,秋天是一幅画,小朋友们在这美丽的秋天里我们可以放风筝、摘果子、看红叶、捉蛐蛐、收花生、挖泥鳅、赏菊花、秋游等等,这些有趣的事会成为我们永久的回忆,老师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在地里摘花生的趣事,相信你们也在发生着一些趣事吧,在你的印象中记得最深、最快乐的事是什么呢? 二、互相交流
1、让学生整理一下想说的内容,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交流方式,安排相互交流。 2、可以同桌互相交流,可以自由组合交流,还可以男女生分组交流,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充分表达的机会。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听,一个同学讲完后,同组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其他组同学可以提问。
3、老师巡视,掌握各组的情况,适时给以引导。 4、推选代表,准备到班上交流。
班级交流时,老师应当根据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示一些要求,好让后续的交流更加高效。
如有可能,还可以选大家感兴趣的或普遍性强的几件事,再一次展开交流,让更多的人来说相对集中的几件事,把事情说得更清楚,让秋天的快乐表达得更充分。 5、在班级交流以后,老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评价,小结收获,指出不足。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先让学生感知字词,在读的基础上,引导从中可以发现什么。
2、交流发现。要不拘形式,学生不一定都能完整地把这个设计意图说出来,只要有可取之处就应给予肯定,老师要对学生的发言作评价,最后还要把要发现的内容明确完整小结出来,为后面的扩展作准备。3、词语扩展。这里的扩展有两个方面,一是就课本里提供的几种颜色来进行扩展,看能不能说出更多的表示黄、红、绿、蓝颜色,且含有这个字的词。如,浅黄、黑红、深绿、靛蓝。一是除了这四种颜色外,还可以围绕其他颜色进行词语的扩展和积累。如“紫”、“黑”二、日积月累 3、读读背背。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也可以说说读后感受到的画面 (2)、鼓励学生自己编类似的对子。可以仿照课本中的样子写一写,如能押韵更好,但不可要求过高。 (3)、互相交流自己编的对子,并评一评,看谁编得好。 4、我会填 “我会填”的目的是。短语前面的词是状语,要求补充动词。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词语搭配的多样性,每处不只一个正确答案。2.注意积累,填完以后再读一读,进行巩固。3.可以做些扩展,比如可以用竞赛的形式,在本组或本册学过的课文中或课外找类似的词语说一说,看谁说得多。
匆匆地(离开)快活地(唱歌)悄悄地(说话)拼命地(工作) 轻轻地(飘落)好奇地(盯着)甜甜地(笑了)认真地(思考) 三、趣味语文
1、指名让学生朗读,要读准字音。
2、然后自由读,同时展开想象,感受文中美好的景象。 3、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读出速度;再指导背诵。
4、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进行绕口令比赛。比赛可分组来进行。 5、从每组选一至两名同学参加全班的比赛。 6、 赛完以后做出评价。
7 鼓励学生课余搜集绕口令,进行交流。
第四单元备课 一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传统文化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洲桥》三篇精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四”组成。 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单元24个一类字的音形义,达到会读会写会用。掌握39个二类字的正确读音。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按一定的方法读懂课文中的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任务的可贵品质。。 3 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4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继续加强词句训练,掌握本单元出现的生字新词,侧重抓对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理解,重视词句的积累。
难点:学会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几种理解词句的方法。 四 教学方法:
识字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教学精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多读课文,认真思考,并按一定的方法读懂课文中的词句,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录音 生字卡片 六 教学时间安排:
5 《孔子拜师》 2课时 6 《盘古开天地》 2课时 7 《赵洲桥》 2课时 8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课时 语文园地四 4课时
13、孔子拜师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出示孔子图片)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谜底。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明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学生分段朗读,师生评议。
4、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桌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3、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朗读感悟 1、生自由练读。
2、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教师趁机指导朗读、感悟。 3、师引读。 三、演读感悟
1、分小组演一演。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拓展
1、学完本课,你有什么体会?或者你想对孔子和老子说什么?
2、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你了解中国的哪些传统文化?如何了解的?说一说。 课后试着收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 布置作业:
综合性学习(收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 板书设计: 13 孔子拜师
孔子:虚心不怕苦勤学有礼 老子:谦虚大方(乐教) 中国传统文化?? 14、盘古开天地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重点词句的品味,朗读,想像,小练笔等感悟盘古的献身精神。
2、积累课文中偏正结构的词语,注意课文语言表达上的这个特点。并努力在语言表达上学着运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部分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感悟盘古坚忍不拔,为了开辟天地身化万物的献身精神。 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感悟课文语言的表达特点来感悟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成的一句话—— 2、第一步总结:开天辟地
3、谁有本事把这两个词语变成一个画面描述出来。 二、学习创造的第二个部分
1、请孩子们好好读读这个部分,这段话中有一个词写出了盘古当时的感受,请你找出来,做好记号。
2、根据回答,出示“盘古累得倒下了。”读准多音字。 3、回忆生活,说说你曾累得。
4、回归文本,感悟盘古的坚忍不拔(师:盘古为什么会累成这个样子呀?请你读读课文,在重点词语下面加点)
A、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顶天蹬地(一学生动作表演,其他学生猜猜盘古当时是怎么想的。请表演的同学说说你在想什么?引读:一百年过去了,盘古——一千年过去了,盘古——一万年过去了,盘古——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还是—— B、请同学们观察孩子,你看看盘古累成什么样了?
C、采访:盘古,你刚才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有什么感觉?(读这个句子)那么累,你为什么不休息一下呢?也可请同学们说说如果你是盘古,你会休息吗?为什么呀?
D、老师引导:同学们,你们也许也曾经累得倒下去过,但是你们一定会站起来。然而盘古倒下去了,就再也——(回读盘古累得倒下去这句话。)
E、引导:同学们,盘古的努力没有白费,你们再读读第三自然段,经过盘古的努力,我们看到了什么了?(学生读出句子,老师先介绍“一丈”的意思)盘古你这个时候又想说什么呀?
F、总结:顶天蹬地或者顶天立地天地成形
G、谁有本事把这个词转化成一幅画用自己的画说出来。 三、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导语:盘古为开天辟地耗尽了心血,流尽了汗水,在盘古倒下去的一瞬间,他还在想
着:光有天和地可不行啊,我得造出个日月山川,人类万物才好啊,可是盘古已经没有办法再完成这件事情拉,怎么办呀?他想到了,把我的整个身体留给这个世界吧!于是——老师激情朗读,——刚才孩子们在听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呀?——多么神奇的想像呀。 2、自读文本,了解内容,感悟语言形式及盘古的献身精神。 A、找“朋友”连线。
B、交流连线情况(一个学生说)
C、盘古为我们创造的是一个美丽的宇宙,如果我们这样说,你感到美吗?读读课文,课文中的哪些词语能够让你感到这是一个美丽的宇宙。 D、读读这些词语
3、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课文。
4、是呀,这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盘古身体上的每个细胞所变,故事没有给我们写完,课文用了一个什么标点符号告诉我们了。 5、“??”想像:他的变成了。(原文上还有这么几句话:发髭为星辰,,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身之诸虫,化为黎甿。你能不能也像课文中那样说?)
6、你能不能用上这些词语说说盘古身体神奇的变化。(能干的同学自己发挥)
7、美丽宇宙画面展示。生再读句子,引导把美丽的读成重音。再引导另外的读法,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师:这样美丽的宇宙是——生接读这个句子的一部分。(引读这个部分) 8、总结:老师给你们一个词:改天换地。读词。
9、师:盘古改天换地,用自己的整个身体为我们创造了这么一个美丽的宇宙。而如今,我们再也看不到盘古高大,健壮的身体,我们再也听不到他洪亮如雷的声音,孩子们,此时此刻,你们会想些什么呢?请你根据老师提供的样子写一写你在看到什么的时候,想到了些什么?
10、在音乐声中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写的话。 11、再读课题的时候怎么样读。 四、总结:
1、总结三个阶段,板书创造(引导课后根据这三个阶段把故事说给别人听。)
2、这个故事是神话故事中的第一篇。后面还有很多的神话故事,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你知道还有哪些?
3、如果有时间把词语积累的题目做好。 板书设计
14 盘古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创造 改天换地
15、赵州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石匠、雄伟、砌成、横跨、创举、冲击、冲毁、坚固、而且、图案、智慧”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重点词句及课文内容,了解有关赵州桥的知识。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领会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并积累语言。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课前查找的资料,对赵州桥的设计者及赵州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读音, 洨xiáo河,不要读作jiāo; 砌qì成,不要读作qia;
缠绕chánrào,不要读成chánrǎo; 前爪zhǎo,不要读成zhuǎ; 吐水tǔ,不要读成tù; “智、史”,读准翘舌音。
2.分析字形结构,注意书写规范。
“跨”是左右结构的,右下角是一个“亏”,不要写错 “创”是左右结构的,左边是“仓”不要写错。 “毁”左右结构,左上角是“臼”不要写成“白”;左下角是“工”。 “坚”上下结构,右上角是“又”。 “智”上下结构,下边是“日”,不是“目”。 3.独体字应查的部首: “击”:应查“一”部。 “且”:应查“|”部。
4.区别多音写的用法,可采用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5.区别形近字,可采用组词方式作巩固练习。
跨( ) 史( ) 即( ) 栏( ) 垮( ) 使( ) 既( ) 拦( ) 抵( ) 爪( ) 底( ) 瓜( ) 三、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世界闻名:“闻名”是有名、著名的意思。在文中的意思是:赵州桥这一建筑在世界上很有名。
设计:指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选制定方法,图样等。 雄伟:雄壮而伟大。文中指赵州桥雄壮而伟大。
创举:指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文中的意思是赵州桥巧妙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从没有过的。
雕刻:一种工艺,在金属、象牙、石头等材料上刻凿各种图象。 才干:指办事能力较强。
遗产:借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或物质财富,本文指历史上留下的物质财富——赵州桥。
四、自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五、作业: 生字、词、读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体会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和设计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对为什么说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这两句话的理解,恐怕难以全面、到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世界闻名的建筑?
(埃菲尔铁塔、埃及金字塔、比萨斜塔、英国的伦敦塔桥、巴黎圣母院、天坛、故宫??)谁能概括地说一说它们为什么而闻名?(年代久远;外形独特;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下面我们看看赵州桥为什么而闻名?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文,整体感知赵州桥的特点
读了这篇文章,赵州桥给你留下总的印象是什么? 板书:雄伟坚固美观 副板书:读——感知 2.默读课文,自学自悟 同学们在读文时,把你理解的内容可在书中空白处简单写一写,不明白的词句用“”画出。 副板书:画——疑问
3.合作学习,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同学们在合作学习中,了解文章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并且帮助同学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谈或说——感受
4.汇报合作学习情况。
(1)为什么说赵州桥非常雄伟?
(①因为它的桥长大约有我们的10个教室那么长;②桥宽比我们的3个教室还要宽;③它的构造不同凡响或非同一般??) 板书:长宽
(2)从哪儿看出赵州桥非常坚固?
(①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②遇到洪水易冲毁??) (3)从哪儿看出赵州桥非常美观?
(在栏板上雕刻的龙的图案非常多,而且个个栩栩如生,可称为艺术珍品??) 板书:精美图案
师:刚才通过合作学习,同学们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能概括地说一说赵州桥闻名于世的原因是什么?
(赵州桥雄伟、坚固、有1400多年的历史、美观、设计巧妙等等。) 5.朗读课文,想联系。
通过全文的学习,你由闻名遐迩的赵州桥联想到了什么?
(赵州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象征,是宝贵的历史遗产,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板书:劳动人民智慧才干想——联系 历史遗产
建桥史上的创举
师:为什么说赵州桥是建桥史上的创举?
(①赵州桥的设计是前所未有的;②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它能承受普通桥所不能承受的重量。③4个小桥洞像4座坚实的桥墩分担了大桥所承受的压力,当洪水泛滥时,又能减缓急流对桥身的冲击力,大大增强了大桥抵御大自然侵袭的能力。并且这样设计节省石料。这种高超巧妙的设计可称得上“世界之最”,因此说它是建桥史上的创举。)媒体演示
三、读全课,总结学习方法(见副板书) 板书设计 15 赵州桥
设 计 特 点
李 春 坚固 美观
劳动人民 创 举 世界闻名 才干、智慧、遗产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积累语言,练习背诵。 教学过程:
一、召开记者招待会。
1.如果你是外国人会向记者提些什么问题呢? (小组讨论,并写在纸上。)
2.如果你是记者如何回答外国友人提出的问题呢? (小组讨论,并写出来。)
3.外国人听了你们的介绍他们会说什么呢? 二、引导想象背诵,积累语言。
出示投影:三种龙的姿态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并说一说,试着背一背。
引导想象:除了书中描绘的三种龙以外,你大胆想象一下,还会有什么姿态的龙? 用“有的??有的??”的句式说一说。 三、练习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
1.秋天的庄稼美丽极了。
(秋天的庄稼美丽极了,有白菜、棉花??你瞧,那边的棉桃个个沉甸甸的,好似一个个铜铃,把枝条都压弯了,棉叶湿漉漉的,不少棉桃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絮,棉絮上的水珠晶莹透亮,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点点的光芒。那边,一人多高的玉米,叶儿发黄,牛角似的玉米棒子插在粗壮的茎杆上,棒子露出黄金般的牙齿,谁见了都生爱慕之心。微风拂过,红缨在起舞似的,徐徐飘动,绿叶哗啦啦地响着,好像在为红缨的精彩表演鼓掌喝彩呢!地头上一片红高梁,像一群亭亭玉立的少女,手拉手,肩并肩地站着,红红的穗子,像少女头上的珠冠,在阳光的沐浴下微微地摇曳。) 2.第三局比赛打得更加激烈了。
(第三局比赛打得更加激烈了。只见蔡玉中咬紧了牙关,瞪大了眼睛,向我发起了进攻,可我呢?只见球在眼前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地晃。球来了,拍子不知道往哪里推,渐渐招架不住,连连失利。蔡玉忠看我乱了阵脚,打得更猛、更灵活了。有时轻轻放个短球,有时趁我不备,猛扣一板,搞得我手忙脚乱,无法应对。还差一球我就输了。我想,反正输定了。索性一板扣去,球出界。19比21,我输了。) 3.天上的云,真是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天上的云,真是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时,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四、作业:
1.自己写一段话,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
16、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揭题解题。
1、师:这一单元我们已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经认识了一座了不起的古代建筑。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幅名扬中外的古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什么叫“名扬中外”? 2、(课件欣赏)说说自己的感受。
3、这幅画叫什么名字?你对他有多少了解?(生自由交流与习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师:课文将怎样向我们介绍这幅古画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自由地读课文,指名交流。
2、指名分段读文,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 三、精读课文。
1、现在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再欣赏一下这幅画吧。
2、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3、自由读文,对照图画,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那些内容?简单地标注在文字旁边。 4、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1)读第2小节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通过读句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
(2)读第3小节,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3)读第4小节,先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5、朗读课文第5小节。引导学生: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 四、单元总结,延伸课外。
1、师: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记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课件)
2、师:本单元的其它几篇课文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了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老子,领略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神话的魅力,还欣赏了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赵州桥。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畅谈感受,体会到民族文化的灿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等。
3、师: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同学们一定已经收集和阅读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请继续准备,下次我们将作专题交流和展示。 板书设计:
16*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清明上河图》 人物街市情景
语文园地四 学习目标
通过“读读认认”,认识“搞、遍、妨、剧、傍、级”等9个字。
学习“我的发现”中的9个成语,并能够发现带点字之间的规律,课后时间收集此类型的成语。
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词语,了解12生肖。
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知识。 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①回忆旧知,明其特点。 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学生说说这句话中意思相反的词。) ②出示词语
远近闻名 黑白相间 轻重倒置 舍近求远 头重脚轻 积少成多 异口同声 左邻右舍 里应外合③ a.引导学生认读词语。
b.引导学生留心加点的字的意思及在词语中的位置,发现这些词语的构成特点。 ③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a.鼓励学生把想到的具有上述特点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b.学生读读记记这些词语。 二、读读背背 ①观察与认读。
a.学生观察图片:这是什么?(邮票)上面画的又是什么? b.学生认读图片下面的词语,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②了解十二生肖。
a.让学生懂得邮票上画的是十二生肖,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b.交流一些有关十二生的传说。
c.交流生活中与十二生肖有联系的地方,如,人的属相、年份。 d.学生说说自己属什么。 ③读读与背背。
a.学生读词语,注意按一定的顺序。 b.学生试背十二生肖。 一、读读认认
①学生自读并观察生字特点。 ②学生说说发现的特点。(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构成的,字音也与熟字相同或相近。) ③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④同座互相检查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二、展示台
①学生商议展示方式。
②自主或合作进行展示的准备工作,班长与组长负责进行分工,教师参与准备(注意不同传统文化的不同展示形式)。
③学生自主进行展示、交流(鼓励学生边展示边介绍)。 ④教师总结,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学习目标
①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②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③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④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等9个字。
⑤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课前准备 课件或投影(“日积月累”中的词语),十二生肖邮票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①教室黑板上写上活动的主题:“闪光的金钥匙”新闻发布会。 ②教师宣布会议内容,规则及奖励办法 内容:
同学们将近期了解到的祖国传统文化以新闻发布的形式向大家作个汇报。 规则:
a.按小组选一名“新闻发言人”,“发言人”先要全面了解小组内各位同学搜集到的不同
正在阅读:
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备课06-04
儿童保健试题及答案11-05
CAD选择题题库04-27
白垛乡人民政府工作报告01-21
某酸洗钢带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操作规程07-19
17型车钩 - 图文01-06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3句子10-12
中小学应急预案汇编11-13
与筝共舞作文700字06-21
CC2530实验指导书03-2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上册
- 备课
- 语文
- 年级
- 鲁教版
- ××××食品有限公司污水处理作业指导书
- 高层建筑PLC控制的恒压供水系统的设计
- 2019-2020学年度中考政治第01期黄金知识点系列01全面认识自
- 语言运用题之分类整理
-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电学实验专题训练 - 图文
- 测试计划(范例)
- 江苏省各城市交评管理办法
- js试题
- 五虎赵水库主坝防渗处理方案及概算投资比较
- 2018年上半年程序员真题+答案解析上午选择+下午案例完整版(全国
- 塔吊预留洞后期处理方案
- 七年级英语质量分析
- 专题17+语言运用之得体准确(测)-备战2018年高考语文三轮讲练测系
- 土壤肥料学试题及答案05
- 2016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 生物:第二章《第二节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同步练习(浙科版必修2)
- 力值专业试题答案(08考试集专用)
-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 关于认真做好2012年度工作总结的通知
- 河北省电子商务十二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