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马列习题第3章
更新时间:2024-03-16 11: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
A矛盾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 2.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 )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B.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 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
A.只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只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C.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D.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进而才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4.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认识开始于感觉”,这是( )
A.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B.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唯一正确的观点
D.正确的观点,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能接受它
1.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在认识论基本原则问题上体现为( )
A. 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 B.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 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 7. 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体现了( ) A. 认识论中的唯理论 B. 认识论中的经验论 C. 认识论中的唯物论 D. 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8.教条主义违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在实际工作中犯了 ( ) A.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B.类似诡辩论的错误 C.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 D.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9.“在我们的视野范围之外,存在完全是一‘悬而未决’的问题”。“悬而未
决”是( )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可知论观点 D.不可知论观点10.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1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关系是( )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B.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 C.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 D.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1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的本性是 ( )
A.主观的形式客观的内容 B.客观的形式主观的内容 C.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 D.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13.“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这是 (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主义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辩证物主义的观点
14.“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中的哪一个原理一致( )
A.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 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C.从理性回到实践 D.从实践回到理性
15.有些同志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
A.类似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主义的错误 D.类似经验主义的错误
16.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
明( )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相对性 D. 真理具有全面性
17.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到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说来,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510nm为绿色,470nm蔚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 ) 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
B.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C.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域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 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
18.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其主要依据是 ( ) A.它具有客观实在性 B.它具有直接现实性 C.它具有形式的多样性 D.它具有社会历史性
1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20.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说明( )
A.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认识是主体的反映 C. 认识是客体的反映 D. 认识的内容和模式是由客体提供的
21.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的根源是( ) A.先天的 B. 后天的 C. 主观的 D. 客观的 22.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B.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C.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D.真理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 23.在认识问题上,“跟着感觉走”实质是 ( ) A.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B.不可知论的思想表现
C.根据唯物论的观点 D.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4.认识的最终目的是( )
A. 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B. 达到理性认识 C. 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 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25.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C. 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26.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
A. 人的实践活动 B. 工具的创造与使用 C. 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D. 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2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意识-物质-意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2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9.“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 ) A.诡辩论观点 B.实用主义观点 C.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3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 永恒性 B. 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性
31.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这种正确的态度的理论基础是(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原理 C.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统一的原理 D.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相统一的原理
32.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 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D.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33.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34.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 )
A.人们对每一件事情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5.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
A. 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 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效果 36.中国明代的王守仁认为“一念发动处,便是行了。”这是一种( ) A.主观唯心主义实践论 B. 客观唯心主义实践论 C. 旧唯心主义实践论 D. 庸俗唯物主义实践论 37.“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 ) A.唯物主义真理论 B.主观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 D .形而上学真理论 38.真理多元论的错误实质在于 ( )
A.否认人的认识能力和水平不同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否认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 D.否认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
39.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战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40. 人类在科学研究中把握到电能的规律和原理,把这个成果运用到生产领域,研制生产出各种电器,方便和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这一事实说明了(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 C. 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D. 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二、多项选择题 1.判断一个认识是否为真理,就看( )
A.它是否有用 B.在它面前人人是否平等 C.它是否是公认的 D.它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E.它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2.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 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人们的认识( ) A.受到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 B.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 C.受到主体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 D.需要多次反复才能达到终极真理 E.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1.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它( )
A.是多样的 B.是惟一的 C.是绝对的 D.是客观的 E.可以完全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认识
1.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 )
A.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B.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C.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D.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E.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1. 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是( )
A.指导实践的理论应当是正确的. B.要制定正确的行动计划和方案
C.要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D.要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E.要使直接经验向间接经验转化
6.下列表述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D.实践是人的自觉能动性活动 E.实践是人的消极适应环境的活动
7.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一思想方法表明( ) A.书本知识对实际工作是不重要的 B.上级指示和决议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 C.一切结论应产生于调查研究之后 D.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E.要将上级的正确指示和决议尽可能的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8.“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这说明 ( ) A.真理就是谬误,谬误就是真理,两者没有绝对的界限 B.谬误不能转化为真理,真理可以转化为谬误 C.真理超出自己适用的范围会转化为谬误 D.谬误回归适合的范围会转化为真理 E.真理和谬误在同一范围内可以互相转化
9.“谎言重复一千次,就会变成真理”这就是说: ( ) 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B.真理和谬误有确定的界限
C.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D.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E.有用的就是真理
10.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必然导致 ( ) A.唯心主义 B.不可知论 C.形而上学 D.绝对主义 E.相对主义
11.实践能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是因为: ( ) A.实践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B.只有实践能把理论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比较 C.实践能证明某一认识是否对人有用 D.实践是人有目的的活动 E.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12.认识论和思想路线的关系是一致的,表现在: ( )
A.思想路线是认识论的具体化 B.认识论是思想路线的贯彻,应用和体现 C.思想路线是认识论的理论基础 D.认识论是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 E.认识论和思想路线的统一基础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原则 13.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没有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所理解得广 泛和深刻。这一哲学观点在认识论上说明了 ( ) A.认识来源于经验 B.在经验的积累中加深认识
C.认识的深刻性与经验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成正比例 D老年人的认识在一切方面都超过青年人的认识 E.认识的深刻性与知识的积累有密切联系
14.“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表明 ( ) A.人的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B.人的认识运动是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运动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D.认识论和辩证法的一致性 E.人类认识是不可靠的
15.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 ) A.理论要指导实践
B.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重要
D.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检验正确与否 E.理性认识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发展
1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 )
A.感性认识中包含理性认识的因素 B.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认识的因素 C.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D.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E.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17.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实践是认识的归宿 C.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D.实践对认识起指导作用 E.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18.“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与 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个论断揭示了 ( ) A.认识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 B.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C.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 科学的认识规律性
E.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未提出的一些理论, 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理论 ( ) A.随着时间的转移已不具有真理性
B.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它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D.必须同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具体实践相结合 E. 有了新的突破
20.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 A.客观事物本身及其规律本身
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身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C.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并不否认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D.多数人承认的思想和观点 E.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21.“有用的就是真理”的错误实质是 ( ) A.夸大了真理的绝对性 B.把真理性和有用性混同 C.夸大了真理的相对性 D.歪曲了真理的本性 E.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
22.承认真理的相对性就是承认 ( ) A.在相对真理中不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 B.世界是不可穷尽的,认识有待于深化
C.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东西,认识有待于扩展 D.真理是具体的和历史的
E.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定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 2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是指 ( ) A.相对真理离不开绝对真理,绝对真理可以离开相对真理 B.任何真理的发展是绝对性、相对性的统一 C.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联结
D.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E.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包含、渗透
24.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相互包含是指 ( ) A.相对寓于绝对之中 B.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C.相对真理中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 D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没有固定不变的界限 E.任何真理都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
25.有人说:“既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提出的新的路线方针政策还 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还不能证明它是真理,因而不能坚决贯彻执行。”这种说 法的错误在于不承认党的新的路线方针政策 ( ) A.是建立在过去实践的基础上的 B.是经过试点证明其正确后制定的 C.只有在执行的实践过程中才能不断完善 D.是马列主义指导下对现状经过调查研究制定的
E.都能在马列和毛泽东的著作中找到答案
26.我们党的组织原则之一是“少数服从多数”,有人就认为多数人的意见永远 是真理。这个观点是 ( )
A.把多数人的意见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B.把真理的内容看作是人们的主观意志
C.把对同一对象的认识看作只能有一个真理 D.否认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E.否认有时真理是在少数人手里
2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 ( )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 E.主从关系
28.真理具有 ( )
A.具体性 B.全面性 C.过程性 D.客观性 E.普遍性 2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 ) 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B.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 D.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
E.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30.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 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 )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E.意识建构认识对象
3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 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起源于经验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E.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32.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是 ( ) A.指导实践的理性认识应当是正确的 B.要有明显效果
C.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D..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E.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三、辨析题
1、实践出真知,一个人要获得任何科学知识,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实践。 2、说真理具有相对性,就是说真理里面包含着错误。 3、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4、承认真理的绝对性就是绝对主义真理观。 5、社会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非确定性的统一。 6、理论高于实践,因为理论具有普遍性的品格和特点。 7、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就是要使主观同客观相一致。 8、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 9、“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10、客体的价值会因主体而转移,因此价值是主观的。
四、材料分析题 (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知识有三种:感性知识、理性知识和直觉知识。
感性认识是由‘传闻’或由‘泛泛的经验’,即由自己的感官,想象而得来的知识。这种知识只有偶然性而无必然性,容易造成错误,因而是不可靠的。 理性知识和直觉知识是具有必然性和可靠性的知识。” 材料2:
“人的认识本身如一张‘白纸’,在它上面没有一切标记,没有一切观念”。“心灵后来出现了知识和观念,都是‘从经验来的’”“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且最后是来源于经验的”。 请回答:
1. 材料1、材料2分别反映了什么哲学倾向? 2. 材料1、材料2的缺陷在哪里?
(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笛卡尔说:关于观念,“我觉得有一些是天赋的,有一些是从外面来的,有一些是我自己制造出来的。”在无数场合中,“我都发现外部感觉的判断有错误”,“内部感觉也是这样的”。只有清楚明了的“天赋观念”以及以它为基础的演绎推理的知识才是可靠的。
斯宾诺莎:“真理不用凭借迹象,??只要具有事物的观念,就已经足够驱除疑惑。”“真理是自明的”,“要证明真理和作出正确的推论,用不着真理和正确推论本身以外的任何东西。” ------摘自《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材料2:
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本来如同一张纸,任何观念都来自经验。“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来源于经验的。”他认为,理智通过综合、比较、抽象而形成的复杂观念不反映事物的“实在本质”,只是“名义本质”和“一些标记”。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感觉不仅构造知识,而且也构成物体。感官固然有错误,但“我们如果要努力以理性来改正这些,则我们会不知不觉陷入离奇的悖论、难关和矛盾中”。他认为人心有抽象作用是一切知识部门造成无数困难和错误的主要原因。
-------摘自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 材料3:
毛泽东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哲学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都不懂得认识的历史性或辩证性,虽然各有片面的真理,但在认识的全体上则都是错误的。” 请回答:
1. 材料1中两位哲学家的共同观点和不同观点. 2. 材料2中两位哲学家的共同观点和不同观点.
3. 如何理解材料3中毛泽东对哲学上“唯理论”和“经验论” 的评
价?
(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滞了,老是那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就要犯错。 -------摘自《毛泽东选集》 材料2:
“决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摘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3: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江泽民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
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 ------江泽民 请回答:
1. 材料1、2、3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2)试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说明材料3对待马列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态度?
五、简答题和论述题
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对立是什么?它与不可知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2、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怎样的?当前为什么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
3、什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在社会实践中,跟着感觉走”对吗?为什么?
4、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联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以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过程,说明一个正确的认识为什么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才能得到?
5、在实际工作中,为什么必须坚持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怎么理解真理的客观性?“有用即真理”、“有权就有理”、“社会上大多数
人承认的意见就是真理”对吗?为什么?
7、试用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们应当怎样正确对待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8、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9、怎样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一致性? 10、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对于我国深化改革有何 现实意义。
copyright (C) 2008 长沙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在阅读:
长沙理工大学马列习题第3章03-16
开鲁-科尔沁500千伏线路工程监理汇报材料(首次监检)10-03
优秀研究生导师评语大全_日常使用评语04-03
第三章 矩阵的标准形与若干分解形式-101-13
教师的非语言技巧07-10
《Excel公司表格100例》0503-2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马列
- 长沙
- 习题
- 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