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一专题

更新时间:2024-04-18 00: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自读课文

把栏杆拍遍

对应学生用书P8

一、字音辨读

1.行伍(hánɡ) 2.蹂躏(róu lìn) 3.麾下(huī) ....4.媲美(pì) .

5.遥岑(cén) .

6.炽热(chì) .

7.整饬(chì) 8.金瓯(ōu) ..10.杖屦(jù) 11.淬火(cuì) ..13.遒劲(jìnɡ) .二、字形辨识

??纸jiān?笺?1.?

?qiǎn?浅?近?

9.翠奁(lián) .12.地壳(qiào) .

15.嚼碎(jiáo) .

14.掰开(bāi) .

?驰chěnɡ?骋??3.?

??pìn?聘?请

??金ɡē?戈?

2.?

?游yì?弋??

?威风lǐn lǐn?凛凛??4.?

??仓lǐn?廪?

干liàn?练???

5.?锻liàn?炼???挑jiǎn?拣?三、词语辨析 1.整饬·整顿

cuì?淬?火??

6.?粉suì?碎???zuì?醉?酒

?整饬:使有条理,整顿;整齐,有条理?

辨析?

??整顿: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笑”里,能促发人们深重的反思:杜绝“血铅超?标”,必须先要整饬权力的滥用!例句?②昨天,记者得到消息称,广电总局确实专门召开

?了“关于防止部分广播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座谈?会”,整顿娱乐节目新政已在制定中。

2.心酸·辛酸

??心酸:心里悲痛。辨析?

??辛酸:比喻痛苦、悲伤。

①“自证血铅超标”,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含泪的

①相较于教育资源均衡的愿望,“抓阄读重点初??中”所能换来的公平,只能是令人心酸的公平。例句?②在缺少资金支持的条件下,我省象棋队征战联

??赛“逆风飞扬”的背后充满着诸多辛酸与无奈。3.赋闲·安闲

??赋闲:没有职业在家闲住。辨析?

?安闲:心中无所牵挂。?

①中国联通副总经理李刚已获准离职,目前赋闲??在家。例句?②那些错落有致的小山丘,就像一个个蒙古人的

??牧帐,透出村落的安闲和温暖。四、熟语释义

1.变生肘腋:事变发生在切近之处。肘腋,比喻很近的地方。 2.血气方刚:形容年轻气盛,感情易于冲动。 3.笔走龙蛇:形容书法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 4.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军人战死沙场。 5.望眼欲穿: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

6.掉书袋:比喻说话、写文章爱引用古书词句,以显示有学问。 7.五内俱焚:五脏即内心全都被烧坏、烧毁了。 8.浅斟低唱:微微地喝酒,小声地吟唱。

9.浅尝辄止:微微品味一下就停止。比喻只有表面的兴趣或喜好而不往深处研究。 10.振聋发聩: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对应学生用书P9

一、走近作者

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历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等。

二、相关背景

本文是一篇带有人物评论性质的文章,写的是辛弃疾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及原因。

在散文创作中,梁衡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把栏杆拍遍》正是实践其创作主张的一篇代表作。

辛弃疾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出生于金人统治下的山东历城。南渡前他是叱咤沙场的英雄,南渡后屡遭排挤,投闲置散,他报国无门,改而作词,终成名垂千古的一代词宗。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据元大德年间刊印的《稼轩长短句》统计),影响极为深远。梁衡并不是古典文学史学者,亦非治诗词美学的专家,却能围绕辛弃疾其人其词写出如此大气磅礴之作,实在难得。

三、主旨把握

本文通过探寻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由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以及他的生平经历,联想到他的词作,联想到他所处的时代、他的事迹和内心世界,写出了辛弃疾的一生之志及愤慨,抒发了作者对英雄的敬仰及对辛弃疾空有壮志却无用武之地的悲惜叹惋,引发读者的无限遐想,表达了一种人生的追求与信仰。

四、结构图示

1.文章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文章的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它告诉读者,全文要探索的是辛弃疾是怎样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以及这个过程是如何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惟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的。

2.文章第二段叙述辛弃疾南渡前以武起事的壮烈史实,有何作用?

明确:(1)照应了前文对辛弃疾“行伍出身,以武起事”的总论。(2)为下文写辛词是“用刀和剑刻成”“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做铺垫,让读者看到辛弃疾作为一个武人的本色,一个政人的资本和一个词人的成熟过程。

3.“把栏杆拍遍”出自辛弃疾词《水龙吟》的最后一句,它传神地表现了词人登高远眺时的动作,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作者说“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

明确:(1)“把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 (2)通过“把栏杆拍遍”这一动作,作品传神地描述了词人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英雄形象,并传达了他被迫脱离政治,只许旁观,不得插手,更不得插嘴,空有一身力,空有一腔志,空有一颗爱国心,而无处可使的悲愤之情。在词人把栏杆拍遍的振聋发聩的声响中,我们读出了辛弃疾真实的复杂的心情:不满、愤懑、焦虑、懊恼、无奈、等待、企盼??

4.在散文创作中,梁衡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大事多指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性事物;大情一般指忧国忧民的情感;大理则多与民族气节、伦理道德等相关。本文正是实践这一精神的代表作。结合课文,谈谈本文所表现的“大事、大情、大理”是什么?作者又是如何来表现这些“大事、大情、大理”的?

明确:在文中,“大事”指南宋光复故土的伟业。“大情”则指词人一腔忧国忧民、精忠报国的民族气节。“大理”,则指词人一腔爱国正气和不屈不挠为民请命的精神。

结合全文,我们可以发现在叙述辛弃疾如何浴血沙场、为国战斗的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所说的大事。而辛弃疾被朝廷废弃不用,一腔忧愤在身的描写,可谓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词人的大情大理。

1.联想丰富,主旨突出

本文作者或由辛弃疾的事迹,联想到他的词作;或由他的词作,联想到他所处的时代、他的事迹和内心世界等,把辛弃疾由爱国将士到爱国词人的心路历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2.情理并重,以评带传

梁衡的人物散文,写的大多是人杰鬼雄,而这些跨越千百年的人物却从作者的笔端一一鲜活起来。其散文情理并重,以评带传,他对所写的人物在千百年来已有定论的基础上又重新给出评价,而这种评价又是不落窠臼的。

3.善用对比,形象鲜明

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如把辛弃疾的《破阵子》与岳飞的《满江红》、杜甫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卢纶的“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等对比;将他与陶渊明、白居易的从政经历对比;将他的豪放词与苏东坡的豪放词进行对比;将他的婉约词与柳永、李清照的婉约词进行对比。

对应学生用书P10

阅读《把栏杆拍遍》选段,完成1~4题。

①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②老实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永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bi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