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2023-09-19 00:55:01 阅读量: 小学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各章课后思考练习 参考使用2010修订版教材 选择题 练习一

1.刚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确立独立生活意识很重要。下列属于独立生活意识表现的是(C ) A.天马行空,独往独来 B.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C.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 D.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不需要别人管 2.爱国主义包含着( C )三个基本方面。

A.情感、追求、义务 B.思想、义务、追求 C.情感、行为、思想 D.情感、思想、义务

3.前人说过:“修以求其粹美,养以期其充足,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也。”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过程中,要把学习与践履结合起来,把学习规范和遵守规范结合起来,使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也就是要(C ) A.注重理论学习

B.注重掌握基本知识 C.注重知行统一 D.注重联系实际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C )

A.集体主义 B.合理利己主义 C.为人民服务 D.利他主义

5.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条件,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身体健康,才能胜任今天的学习任务和明天的工作职责。“体”成为人才素质的(C ) A.灵魂 B.基本内容 C.基础 D.综合体现

6.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A )

A.道德和法律 B.风俗和法律 C.习惯和法律 D.习惯和风俗 7.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是(C ) A.知识渊博 B.品质高尚 C.德才兼备 D.视野开阔

8.17周岁的公民刘某在一家个人独资企业打工,所得收入足以维持个人的日常生活。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刘某( D )

A.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B.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D.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9.党最早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在(C ) A.党的十六大

1

B.党的十七大

C.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

10.时代精神的核心是(D )

A.制度创新 B.理论创新 C.科技创新 D.改革创新 11.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是(C ) A.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12.对于理想和信念的关系,错误的理解是( D ) A.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 B.理想体现着信念和追求

C.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 D.有了信念,就一定会有崇高的理想

1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定位不可用以下(C )表述。 A.是一门公共必修课 B.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C.是一门专业课 D.是一门理论课程

14.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遵循平等、真诚、友爱、互助的原则。下列与人交往的心态中,正确体现人际交往基本原则的是(A )

A.诚实待人、宽容大度 B.自以为是、目中无人 C.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D.心胸狭窄、斤斤计较 15.当代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是(C ) A.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B.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C.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D.培养专业化、创新化的人才

16.获得真理性认识并不等于确立了科学信念。要使真理性认识深入人心,成为科学信念的根本途径是( A )

A.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B.不断提升人生境界 C.大胆畅想美好未来 D.努力保持心理平衡 1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具有鲜明的(C ) A.理论性B.指向性 C.实践性D.社会性

18.关于公民道德,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

A.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要求 B.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都要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要求 C.是一个国家每一个人都要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要求 D.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要求

19.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早在1957年11月(C )在演讲中讲到“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A.邓小平 B.刘少奇 C.毛泽东

2

D.周恩来

20.马克思说:“为确定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里,确定的现实的人的“规定”、“使命”和“任务”指的是( C)

A.人生存在B.人生境界 C.人生责任D.人生信仰

练习二

1.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下列名言与这段话含义一致的是( C)

A.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B.不学礼,无以立

C.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D.是非之心,智也

2.刚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确立独立生活意识很重要。下列属于独立生活意识表现的是( A )

A.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 B.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C.天马行空,独往独来

D.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不需要别人管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时代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C )居于核心地位。 A.艰苦奋斗 B.自强不息 C.改革创新 D.团结统一

4.“礼仪之邦”、“协和万邦”、“德莫大于和”等观念,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之中。“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等,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宽宏胸襟。联欧亚,开辟丝绸之路;通亚非,郑和七下西洋;历万难,玄奘印度取经;为传经,鉴真东渡扶桑??这些典型的事例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 B )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5.当代社会选人、用人、评价人的基本尺度是(C ) A.思想道德修养 B.科学文化知识

C.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D.社会交往能力

6. 民事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政策,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这是我国民法基本原则中( D ) A.公平原则的要求 B.平等原则的要求

C.等价有偿原则的要求 D.禁止滥用民事权利原则的要求

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名言教育大学生在求学路上要( C ) A.求实 B.严谨 C.勤奋 D.创新

3

8.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必须选择的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进步、最美好的理想是( C ) A.维护民族团结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D.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9.古人说:“合抱之木,生于豪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说明(C )

A.立志当高远 B.立志做大事 C.立志须躬行

D.立志以国家民族为己任

10.对于理想和信念的关系,错误的理解是(C ) A.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 B.理想体现着信念和追求

C.有了信念,就一定会有崇高的理想 D.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 11.( C )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A.依法治国 B.党的领导 C.公平正义 D.执法为民

12.中国传统儒家设计“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近代资产阶级追求“民族、民权、民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共产党人和广大劳动人民向往“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些对未来的设计、追求、向往,都属于人生理想中的(C ) A.职业理想 B.道德理想 C.社会理想 D.生活理想

13.古人说:“合抱之木,生于豪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说明(C )

A.立志当高远 B.立志做大事

C.立志须躬行 D.立志以国家民族为己任

14.获得真理性认识并不等于确立了科学信念。真理性认识深入人心成为科学信念的根本途径是( C) A.学习理论 B.畅想未来 C.社会实践 D.投入感情

15.邓小平在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时曾深刻地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这里强调说明的是(C ) A.人与人之间必须团结互助 B.艰苦奋斗是革命斗争的传家宝

C.科学信念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D.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对立统一的

16.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

4

利益有多大作用,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这就是说,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的标准应该是(A ) A.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B.个人的行为动机

C.个人的社会存在 D.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C ),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养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8. 按照我国《婚姻法》规定,下列可能为有效婚姻的是 ( D ) A.重婚的 B.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C.未到法定婚龄 D.婚前患病婚后未治愈的

19.人生价值的根本内容是以(A )的关系为实际内容的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 A.自我与他人 B.索取与享受 C.劳动与创造 D.贡献与索取

20.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和处理法律问题首先要以(A )为准绳。 A.法律 B.证据 C.程序 D.法理

练习三

1.从理想的内容上看,最根本最重要的起着主导和支配作用的理想是( C ) A.道德理想 B.职业理想 C.社会政治理想 D.生活理想

2.人生观的核心是(A )

A.人生目的 B.人生态度 C.人生价值 D.人生信仰

3.获得真理性认识并不等于确立了科学信念。要使真理性认识深入人心,成为科学信念的根本途径是(C )

A.大胆畅想美好未来 B.不断提升人生境界 C.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D.努力保持心理平衡

4.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 C ) A.可行性 B.阶级性 C.预见性 D.社会性

5.在当代社会,调整个人行为的公共生活规则很多,但最权威的规则是( B ) A.风俗习惯 B.法律 C.社会公德 D.个人品德 6.把理想转换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C ) A.认真学习科学理论

5

B.牢固确立科学信念 C.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D.大胆畅想美好未来

7.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在《崇高的理想》一文中赞扬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人民英雄、发明家和科学家的时候,指出:“所有这些人都是具有伟大理想并坚决为他们的伟大理想而斗争的人??他们为了自己的伟大理想,有些人家可以不要,有些人官可以不做,有些人生命可以抛弃,有些人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地步。”可见,崇高理想是(C )

A.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

B.不需客观根据的随心所欲的想象

C.激励人们战胜邪恶和腐朽,向着既定目标奋斗进取的力量源泉 D.不必通过艰苦努力就能展现出来的现实

8.何某有一栋可以眺望海景的别墅,当他得知有一栋大楼将要建设,从此再也不能看海景时,就将别墅卖给想得到一套可以眺望海景的房屋的李某。何某的行为违背了我国民法规定的(D )

A.自愿原则 B.等价有偿原则 C.公平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9.当教师,要当一个模范教师;当科学家,要当一个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当解放军战士,要当一个最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当工人,要当一个新时代的劳动模范;当农民,要当一个对改变农村面貌有贡献的农民。这些都是人生理想中(C ) A.生活理想的表现 B.社会理想的表现 C.职业理想的表现 D.道德理想的表现

10.以下不属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内涵的是(C ) A.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勇于实践,大胆创新 D.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11.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在现实中有多种类型。从层次上划分,理想有(C ) A.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 C.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D.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

12.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C ) A.理想就是现实,现实就等同于理想

B.确立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能自动变为现实 C.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D.现实总是美好的,而理想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

13.亚里士多德说:“我们由于从事建筑而变成建筑师,由于演奏竖琴而变成竖琴演奏者。同样,由于实行公正而变为公正的人,由于实行节制和勇敢变为节制、勇敢的人。”这说明,一个人要想形成高尚的品德,成为合乎道德的人,在自我修养中必须(B ) A.认真读书,虚心求教 B.躬行实践,知行统一 C.常思己过,日省己身 D.坐而论道,闭门造车

14.古人关于道德修养的许多思想,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如《论语?学而》载:“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种道德修养的方法

6

就是( B )

A.闭门思过 B.省察克治 C.知行统一 D.积善成德

15.不属于当代社会公共生活主要特点的是( A ) A.交往目的的功利性 B.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16.即使在个人单处、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这种道德修养的方法是( C ) A.内省 B.养性 C.慎独 D.顿悟

17.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行人( D ) A.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右边行走 B.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要快速行走 C.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左边行走 D.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

18.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 A )和基本意图。 A.心理倾向 B.心理矛盾 C.心理问题 D.实际行动 19.根据我国《宪法》规定,( B )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A.政治协商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 D.无产阶级专政

20.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人际交往中互助原则的是(C ) A.我今天帮助你,你明天必须报答我 B.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C.一人有难,众人相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D.平等相待,一视同仁,自尊自爱,不卑不亢

练习四

1.( A ) 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C.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

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以下不属于构成爱情的基本要素的是(A ) A.金钱 B.性爱 C.理想 D.责任

3.以下不属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内涵的是(C ) A.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勇于实践,大胆创新; D.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4.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C ) A.制度创新 B.理论创新 C.改革创新

7

D.科技创新

5.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澄清( D )的界限。 A.真假 B.善恶 C.美丑 D.是非

6.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以(C )为核心。 A.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B.理想信念 C.爱国主义 D.遵纪守法观念

7.获得真理性认识并不等于确立了科学信念。真理性认识深入人心成为科学信念的根本途径是(D )

A.学习理论 B.畅想未来 C.投入感情 D.社会实践

8.职业道德中体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的是( B ) A.奉献社会 B.服务群众 C.诚实守信 D.爱岗敬业

9.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不来源于( A ) A.国家强制力量 B.传统习惯 C.社会舆论 D.内心信念

10.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动人的传说,其中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C ) A.勤劳勇敢 B.团结统一 C.自强不息 D.爱好和平

11.下列选项中,符合男女恋爱中的基本道德要求的是( C ) A.朝秦暮楚,见异思迁,多角恋爱

B.不分时间地点,在众目睽睽之下随意轻浮放纵 C.尊重对方的情感和人格,平等的履行道德义务 D.不尊重别人的意愿,强迫或诱骗对方接受自己的爱 12.爱国主义包含着( C )三个基本方面。 A.情感、追求、义务 B.思想、义务、追求 C.情感、行为、思想 D.情感、思想、义务

13.下列哪一选项主要反映了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D ) A.“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B.“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C.“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D.“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14.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B )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A.家庭交往 B.家庭生活 C.家庭关系 D.夫妻关系 15.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 D )

A.把握与他人交往的原则 B.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8

C.讲求人际交往的方法 D.处理好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16.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 C ) A.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B.自觉提高人生修养的境界 C.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D.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法最终决定于统治阶级的意志 B.法最终决定于经济斗争状况 C.法最终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

18.党最早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在( B ) A.党的十六大 B.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 19.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 D ) A.法律具有评价和衡量人们行为的作用 B.法律具有指导和引领人们行为的作用

C.法律具有制裁和惩罚违法犯罪行为的作用

D.法律具有预料和估计人们之间将要如何行为的作用 20.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C ) A.团结统一 B.勤劳勇敢 C.爱国主义 D.自强不息

练习五

1.前人说过:“修以求其粹美,养以期其充足,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也。”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过程中,要把学习与践履结合起来,把学习规范和遵守规范结合起来,使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也就是要(D ) A.注重理论学习 B.注重掌握基本知识 C.注重联系实际 D.注重知行统一

2.为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必须弘扬( C )

A.个人主义精神 B.英雄主义精神 C.集体主义精神 D.合理利己主义精神 3.( C )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A.爱国主义与爱中国共产党 B.爱国主义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

D.爱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统一

4.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C ) A.爱党、爱人民政府 B.爱社会主义

C.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拥护祖国统一

9

5.“礼仪之邦”、“协和万邦”、“德莫大于和”等观念,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之中。“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等,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宽宏胸襟。联欧亚,开辟丝绸之路;通亚非,郑和七下西洋;历万难,玄奘印度取经;为传经,鉴真东渡扶桑??这些典型的事例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 B )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6.( C )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一论断揭开了人类社会历史本质之谜,从而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 A.斯大林 B.列宁 C.马克思 D.恩格斯

7.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结合在一起的。下列选项中,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的是( A ) A.劳动 B.依法纳税

C.依法服兵役 D.遵守宪法和法律

8.拜金主义人生观、享乐主义人生观、个人主义人生观三者错误的人生观尽管在形式上五花八门,内容上不尽一致,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特征。以下不反映其共同的错误特征的是( D ) A.是没落阶级的人生观

B.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

C.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是片面的,夸大了人生的某方面需要 D.是人生的正确追求 9.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抛弃国外优越的生活与工作条件,历尽千难万险,回归祖国的怀抱,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当被评为“两弹一星”的功臣而受到国家表彰时,他这样说:“说是表彰我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论方面所做的一切工作。我想这里面‘中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对钱老的这段话的深刻内涵的科学领悟是( C ) A.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 B.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理应为全人类服务

C.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D.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体现为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 10.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生活动( C ),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A.是否促进个人的发展 B.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是否促进生产关系的改善 11.2007年“五四”青年节,( 胡锦涛 )在致中国青年群英会的信中要求青年:“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12.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 A )

A.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B.自觉提高人生修养的境界 C.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D.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

10

13.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抛弃国外优越的生活与工作条件,历尽千难万险,回归祖国的怀抱,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当被评为“两弹一星”的功臣而受到国家表彰时,他这样说:“说是表彰我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论方面所做的一切工作。我想这里面‘中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对钱老的这段话的深刻内涵的科学领悟是( C ) A.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 B.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理应为全人类服务

C.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D.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体现为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 14.思想道德修养的最根本方法是( A ) A.社会实践 B.闭门思过

C.博览群书 D.向榜样学习

15.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 C )和基本意图。 A.心理问题 B.心理矛盾 C.心理倾向 D.实际行动

16.人生目的是指人( C )的观点和主张,是人生的根本愿望和目标。 A.为什么发展 B.为什么工作 C.为什么活着 D.为什么努力

17.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 B )

A.法律具有评价和衡量人们行为的作用 B.法律具有指导和引领人们行为的作用

C.法律具有制裁和惩罚违法犯罪行为的作用

D.法律具有预料和估计人们之间将要如何行为的作用

18.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必须选择的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进步、最美好的理想是( D ) A.维护民族团结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D.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19.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的标准是( C ) A.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

B.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 C.个人的创造和对社会的奉献多少 D.个人的行为动机是否高尚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宪法对( A )

A.我国国体的规定 B.我国政体的规定

C.我国国家经济制度的规定 D.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规定

练习六

1.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当代大学生要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的人才。所谓使命,是指( D ) ???

11

A.奉命出行 B.肩负重大任务和责任 C.执行任务 D.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2.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主要不源于( A ) A.国家强制力 B.传统习惯 C.社会舆论 D.内心信念

3.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为着品德而去眷恋一个有情人,总是一件很美的事。”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也指出:“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是由于我们认为那个人具有我们所尊重的品质。”这强调说明了( B )

A.性爱把爱情与人世间的其他情感明显区别开来,使爱情成为特殊的“情爱” B.彼此人格上的映衬和志趣上的认同所形成的共同理想是爱情生长的内在依据 C.责任是对性爱和理想的升华,是爱情得以长久的保障,是爱情的“试金石” D.恋爱是男女双方培养爱情的过程或者在爱情的基础上进行的相互交往活动

4.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流传着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主要体现的是中华民族( B )的精神。 A.勤劳勇敢 B.自强不息 C.团结统一 D.爱好和平

5.甲从16岁时就有了一份工作,每月收入800元 。三年后已有一万多元积蓄。在未征得父母同意的情况下,甲自作主张花3000元买了一条金项链。父母知道后很生气,于是甲决定将该项链退还给商店,但商店不同意。根据我国民法有关规定,甲购买金项链的行为属于( D )此答案不确定 知识点在课本219页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 B.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 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 D.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

6.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 C ) A.理想就是现实,现实就等同于理想

B.确立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能自动变为现实 C.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D.现实总是美好的,而理想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 7.关于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不正确的表述是( B ) A.“慎独”

B.只需参加职业道德理论的学习和考试过关即可 C.学习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 D.积极参加职业道德的社会实践

8.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的条件是( ---) A.有证据证明行人有过错

B.有证据证明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C.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行人故意造成的 D.有证据证明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

9.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不来源于( C ) A.社会舆论 B.传统习惯 C.国家强制力量 D.内心信念

10.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时代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 D )居于核心地位。

12

A.艰苦奋斗 B.自强不息 C.团结统一 D.改革创新 11.把理想转变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 A )

A.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B.牢固确立科学信念 C.认真学习科学理论 D.大胆畅想美好未来

12.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里的体现是( B) A.爱岗敬业 B.助人为乐 C.艰苦奋斗 D.夫妻和睦

13.为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必须弘扬( C )

A.个人主义精神 B.英雄主义精神 C.集体主义精神

D.合理利己主义精神

14.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流传着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主要体现的是中华民族( B )的精神。 A.勤劳勇敢 B.自强不息 C.团结统一 D.爱好和平 15.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C ) A.爱国守法 B.团结友善 C.诚实守信 D.勤俭自强

16.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主要不源于( A ) A.国家强制力 B.传统习惯 C.社会舆论 D.内心信念 17.人生观的核心是( C ) A.人生价值 B.人生态度 C.人生目的 D.人生信仰

18.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 A ) A.依法治国 B.党的领导 C.公平正义 D.执法为民

19.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 D ) A.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社会主义荣辱观 D.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A.实践性 B.综合性 C.稳定性 D.主观性

20.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的标准是( C ) A.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

B.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 C.个人的创造和对社会的奉献多少 D.个人的行为动机是否高尚

13

练习七

1.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 D ) A.把握与他人交往的原则 B.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C.讲求人际交往的方法 D.处理好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2.与人交往应做到一视同仁,切忌嫌贫爱富,不能因为家庭、地位、经历、特长、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而对人另眼相看。同时,要把自尊和尊重他人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体现了人际交往的( C ) A.宽容原则 B.诚信原则 C.平等原则 D.互助原则

3.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很多。其中,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被称为( A ) A.慎独自律的方法 B.省察克治的方法 C.积善成德的方法 D.知行统一的方法

4.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 A ),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A.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是否促进个人的发展 D.是否促进生产关系的改善

5.财富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贯坚持“取诸社会,还诸社会”的香港首富李嘉诚将个人财产的三分之一注入了自己的专门基金会作为慈善之用。李嘉诚的财富观告诉人们( C ) A.物质贡献比精神贡献更重要 B.金钱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

C.奉献社会是每个社会成员应有的责任 D.“回报”才能更多地“索取”

6.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里的体现是( B ) A.爱岗敬业 B.助人为乐 C.艰苦奋斗 D.夫妻和睦

7.古人关于道德修养的许多思想,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如《论语?学而》载:“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种道德修养的方法就是( C ) A.闭门思过 B.知行统一 C.省察克治 D.积善成德

8.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堪称从业者的“做人准则”、“立人之道”的是( B ) A.爱护公物 B.诚实守信 C.文明礼貌 D.尊老爱幼

9.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被称为

14

( C )

A.道德观念 B.道德理想

C.道德品质(个人品德) D.道德行为

10.亚里士多德说:“我们由于从事建筑而变成建筑师,由于奏竖琴而变成竖琴演奏者。同样,由于实行公正而变为公正的人,由于实行节制和勇敢变为节制、勇敢的人。”这说明,一个人要想形成高尚的品德,成为合乎道德的人,在自我修养中必须( D ) A.认真读书,虚心求教 B.坐而论道,闭门造车 C.常思己过,日省己身 D.躬行实践,知行统一

11.根据我国《刑法》有关规定,下列错误的是( D ) 此答案不确定 知识点在课本233 A.正当防卫在客观上一定造成了损害 B.正当防卫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C.正当防卫表面上看符合犯罪的某些客观要件 D.正当防卫行为人肯定不需要负刑事责任

12.个人品德不是零碎的生活片段,而是个人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等要素的有机统一,这体现了个人品德的( C ) A.实践性 B.稳定性 C.综合性 D.主观性

13.人生价值的根本内容是以( C )的关系为实际内容的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 A.劳动与创造 B.索取与享受 C.自我与他人 D.贡献与索取

14.按照我国《婚姻法》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离婚只是解除夫妻关系,并不解除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B.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义务 C.离婚后,不直接抚养的一方没有探视的权利 D.离婚后子女的抚养问题可以协议解决 15.“价值”的构成要素有( C ) A.客观事物的有用性 B.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

C.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的属性 D.个体的人和社会的人

16.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寄存人因寄存物遗失向保管人要求赔偿的权利的诉讼时效为( C )

A.2年 B.4年 C.1年 D.20年

17. 某日,有四对男女到民政部门申请结婚登记,他们均属完全自愿,且当时均无禁止结婚的疾病。按照我国《婚姻法》有关规定,应当准予结婚的是( D ) A.某女与其表哥

B.某男20周岁,某女22周岁

15

C.某男与其妻已分居,某女离异

D.某男35周岁,未婚;某女32周岁,丧偶;二人无血缘关系

18.无论竞争还是合作,都要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为此,要( D ) A.宽容自己,苛求他人

B.积极担当主角,拒绝担当配角

C.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不顾整体的利益和目标 D.学会欣赏别人,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地向别人学习 19.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 C ) A.排斥的关系 B.统一的关系

C.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20.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C )

A.爱国守法 B.团结友善 C.诚实守信 D.勤俭自强

练习八

1.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其中最突出的也是重要的社会功能是( C ) A.辩护功能 B.沟通功能 C.调节功能 D.激励功能

2.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不来源于( C ) A.社会舆论 B.传统习惯 C.国家强制力量 D.内心信念

3.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最高人民法院 D.中央军事委员会 4.以下体现助人为乐的是( C )

A.博施济众 B.成人之美

C.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D.勿以恶小而为之 5.集体主义原则要求( C )

A.只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就必然要求个人做出牺牲 B.重视个人利益

C.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D.集体是达到个人目的的一种手段 6.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诉讼时效的规定,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C ) A.2年 B.4年 C.1年 D.20年

7. 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规定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C ) A.爱国守法 B.勤俭自强

16

C.诚实守信 D.团结友善

8. ( D )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A.法律执行 B.法律适用 C.立法 D.守法 9.下列不属于为人民服务的是( C ) A.无私奉献 B.先公后私

C.制假贩假谋取暴利

D.诚实劳动获取正当个人利益

10.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在现实中有多种类型。从层次上划分,理想有( B )

A.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B.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C.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 D.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该条规定主要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A ) 此答案不确定 知识点在课本232 A.罪刑法定原则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罪刑相适应原则

D.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12.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是( D ) A.心胸宽广 B.诚实守信 C.相互帮助 D.平等待人 13.道德产生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C ) A.社会关系 B.自我意识 C.劳动 D.认识

14.我国宪法的制定与修改都要经过区别于( A )的特别程序。此答案不确定 知识点在课本204

A.普通法律 B.一般法律 C.特别法律 D.基本法律

15.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我们之所以爱一个人,是由于我们认为那个人具有我们所尊重的品质。\这句话说明,恋爱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A ) A.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 B.人的物质财富和经济地位 C.人的自然属性和生理欲望 D.人的外貌特征和仪表形象 16.关于社会公德的认识,下列不正确的是( D )

A.社会公德是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B.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社会公德具有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和简明性的特点 D.在当代社会,文明礼貌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17.“个人的脆弱性和种种限制。使得他无法单独地达到自己的目标。只凭个人的力量来应付自己的问题。他必然无法保持自己的生命,也无法将人类的生命延续下去。”这说明,个人的生存、人类的发展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 B ) A.激烈竞争 B.良好合作

17

C.相互封闭 D.紧张冲突

18.社会公德有若干基本要求,最基本的要求是( C )此答案不确定 知识点在课本128 A.文明礼貌 B.助人为乐 C.遵纪守法 D.爱护公物

19.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 B )

A.职业道德建设 B.社会公德建设 C.婚姻家庭美德建设 D.个人思想品德建设 20.以下不体现助人为乐的是( C ) A.博施济众 B.成人之美

C.勿以恶小而为之

D.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练习九

1.在当代社会,调整个人行为的公共生活规则很多,但最权威的规则是(C ) A.风俗习惯 B.社会公德 C.法律 D.个人品德 2.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规定,直接体现了我国宪法的( A ) A.公民权利原则 B.法治原则

C.人民主权原则 D.党的领导原则 此答案不确定 知识点在课本205 3.没有秩序,社会便无法正常运行。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 C)来制约和保障的。 A.经济 B.教育 C.规范 D.文化

4.根据我国《刑法》有关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有问题 见课本234页 A.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B.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C.对于胁从犯,可以按其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D.犯罪人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很多。其中,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被称为( A ) A.慎独自律的方法 B.省察克治的方法 C.积善成德的方法 D.知行统一的方法 6.下列关于社会公德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A.社会公德是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B.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在当代社会,文明礼貌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D.社会公德具有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和简明性的特点

7.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起码的公共生活道德准则是( C) A.婚姻道德

18

B.职业道德 C.社会公德 D.家庭道德

8.12岁男孩小明的父亲作为小明的代理人为小明买了一架钢琴。这在我国民法上称为( A ) A.法定代理 B.委托代理 C.指定代理 D.授权代理 9.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是( A ) A.类推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罪刑相当原则 D.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10.公共生活具有鲜明的( C) A.多样性和复杂性 B.封闭性和隐秘性 C.开放性和透明性 D.广泛性和普遍性

11.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C ) A.职业道德建设

B.婚姻家庭美德建设 C.社会公德建设

D.个人思想品德建设 12.( D )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此答案不确定 知识点在课本183 A.依法治国 B.党的领导 C.公平正义 D.执法为民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此答案不确定 知识点在课本 A.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B.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C.对于胁从犯,应当按其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D.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14.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最低层次,在每一个社会都被看作是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要求,这说明了社会公德的哪个基本特征?(C ) A.全民性 B.继承性 C.基础性 D.稳定性

15.以下不属于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主要特点有(C ) A.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B.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C.交往目的是功利性 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此答案不确定 知识点在234页

A.对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罪行处罚。 B.对于从犯,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C.对于胁从犯,应当按其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D.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17.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C ) A.习惯和法律 B.风俗和法律

19

C.道德和法律 D.习惯和风俗

18.我国高校通常有这种现象,大学生宿舍楼前3个连在一起的垃圾桶,一般最远的都是空的,靠近门的一定满得流出来。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C) A.这只是个别现象,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B.中国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总体上极低;

C.中国当代大学生总体上社会公德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社会公德意识有待提高; D.社会对大学生公德意识期望值太高;

19.按照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甲被乙打成轻伤,则甲要求乙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正确的是( C )

A.3年 B.2年 C.1年 D.4年 20.( D )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A.爱国主义与爱中国共产党 B.爱国主义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爱国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统一 D.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

练习十 1.刘少奇曾指出:“我们是革命的唯物主义者,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这句话强调了( A )

A.自我修养必须落实到行动中,身体力行 B.进行自我修养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 C.自我修养完美境界的实现是相对的和无止境的

D.自我修养不是单个人而是要和许多人一起共同进行的谦虚谨慎的要求 2.社会公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A ) A.基础层次 B.最高层次 C.一般要求 D.权威要求

3.下列道德要求中,属于社会公德主要内容的是(A)此答案不确定 知识点在课本P127 A.助人为乐 B.诚实守信 C.尊老爱幼 D.爱岗敬业

4.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里的体现是(B ) A.爱岗敬业 B.助人为乐 C.艰苦奋斗 D.夫妻和睦 5.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和处理法律问题要从( C )出发。此答案不确定 知识点在课本P199 A.法律 B.证据 C.法律程序 D.法理

6.以权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来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是我国民法( C )的要求。

A.自愿原则 B.诚信原则

20

务甚至是优质服务,才能实现市场主体自己的利益。 3、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P117

答:首先,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这样才能满腔热情地、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去思考、去体验,从而提升道德修养的境界;其次,应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坚韧不拔、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进行道德修养;最后,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成绩,克服不足。 加强道德修养,还应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所提出的各种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人道德修养的实践经验,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道德修养。

1、社会公德及其特点。P126-127

答: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特点:①继承性,②基础性,③广泛性,④简明性 2、网络道德要求。P132-133

答: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可以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

方法: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3、社会公德建设的基本现状。P129-130

答:我国社会公德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以及社会整体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广大公民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方面,已有了很人的进步。但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教育上的失误,一些与社会整体文明进步趋势背道而驰的不良现象也大量存在。 1、职业道德及其特征。P147

答:职业道德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民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集体和国家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体系。(灵魂是为人民服务,即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核心是爱岗敬业。外在要求是诚实守信。

特征:(1)稳定性与继承性:任何一种职业道德都是在继某一职业特有的道德传统和道德习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多样性与适用性: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有多少种职业,就有多少种职业道德。

(3)针对性与特殊性:不同的职业有不同道德要求,任何一种职业道德都只是针对本行业起作用,对不属于本职业的人或本职业人员在该职业之外的行为活动往往起不到调节和约束作用。 (4)职业化与成熟化: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实际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中间,即表现在成人的意识和行为中,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初步形成的道德品质的进一步发展,标志着个体的道德品质已走向成熟阶段。 2、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P147-150

答: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 办事公道 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 3、恋爱中的道德要求。P165-166 答:(1)恋爱应是以寻找爱情、培养爱情为目的;(2)恋爱应尊重对方的情感和人格,平等履行道德义务;( 3)恋爱过程中要有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交往方式。 1.准确理解法的作用(参见授课讲义及教材相关内容)

答:⑴指引作用 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⑵预测作用 法律的预测作用是指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以

26

预先估计到自己的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的行为的趋向与后果。⑶评价作用 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⑷强制作用 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⑸教育作用 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2.准确把握关于法的基本特征(参见授课讲义及教材相关内容)

答: 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1)人的行为是法的调整对象。也可以说,法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关系。法调整人的行为,同时也就调整了社会关系。作为法的调整对象的行为是指人的外在行为。马克思说:“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2)法是一种社会规范。法的规范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法对人们如何行为提出了明确的指示。②法的内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③法是反复适用的。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制定和认可是法律创制的主要方式。制定是指国家机关通过立法活动产生新规范。认可是国家对既存的行为规则予以承认,赋予法律效力。“认可”通常有三种情况:(1)赋予社会上早已存在的某些社会规则,如习惯、经验、道德、宗教、习俗、礼仪,使之具有法律效力;(2)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承认或签订国际条约等方式,认可国际规范。(3)特定国家机关对具体案件的裁决作出概括产生规则或原则,并赋予这种规则或原则以法律效力。

3、法是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法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权利和义务为机制,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指引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作或不作一定行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使人们获得某些利益或者自由。义务意味着人们必须作或不作一定行为。义务包括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两种,前者要求人们必须做出一定行为,如纳税的义务,后者要求人们不得做出一定行为,如不得盗用他人注册商标的义务。正是由于法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调整人们的行为,因此人们在法律上的地位体现为一系列法定的权利和义务。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任何一种社会规范都具有强制性,都有保证其实施的社会力量。然而,不同社会规范的强制性在性质、范围、层度和方式等方面是不尽相同的。法的强制性不同于其他社会规范之处在于,法具有国家强制性。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的国家强制性,既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也表现为国家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既表现为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也表现为公民可以依法请求国家保护其合法权利。 3.深刻理解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基本性质(参见授课讲义及教材相关内容)

答:从来源看,法律权利和义务一般都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或者法律虽未明文规定,但可以从法律的规定中推导出来。从基本内容来看,法律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作或不作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为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从范围来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有明确的界限。

4.掌握试论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主要区别(参见授课讲义及教材相关内容)

答:第一,法律渊源不同。大陆法系是成文法系,其法律以成文法即制定法的方式存在。英美法系的法律渊源既包括各种制定法,也包括判例。第二,法律适用不同。前者习惯用演绎形式,后者习惯用归纳的形式。第三,判例地位不同。前者不是正式渊源,后者是法第四,法律分类不同。前者分为公法和私法,后者分为普通法、平衡法。第五,法律编纂不同

前者倾向法典形式,后者倾向单行法。第六,诉讼程序不同。前者的诉讼程序以法官为重心,具有纠问程序的特点。后者的诉讼程序以原告、被告及其辩护人和代理人为重心,具有抗辩式的特点,同时还存在陪审团制度。法系这种分类不能提示法的本质,但有助于促进法律文化的了解与交流。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在历史上差异显著,但二十世纪以来,这种差别开始缩小。

1.准确理解并掌握民法的基本原则的概念及其含义。(参见教科书219页)

27

答: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对民事立法、司法和民事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约束功能的基本行为准则,其效力贯穿于整个民事法律制度。民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1)平等原则 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独立、平等的法律人格,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互不隶属,能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其合法权益平等的受法律保护。(2)自愿原则 是指民事主体在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完全的意志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参加民事活动,作出民事行为,并自主地决定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与内容,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非法干预、强迫或胁迫。(3)公平原则 是指应当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来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确定其民事权利、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4)诚实信用原则 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行使民事权利或履行民事义务时,应善意无欺,讲求信用,不规避法律和约定。(5)禁止权力滥用原则 是

指民事主体在行使民事权利时,应当遵守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2.准确理解并会运用民法通则关于短期诉讼时效的具体规定。(参见教科书222页)

答: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额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力,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之都。诉讼时效分为普通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两类。普通诉讼时效适用于一般民事法律关系,分为两类: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短期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一下四种性质的案件,其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补偿的,出售质量不及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绝租金的,寄存财务被丢失或者损毁的。特殊诉讼时效是指特别法定的诉讼时效,如《合同法》规定,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口合同仗义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4年。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法律不予保护。 3.理解结婚的法定条件(参见教科书171页)

答:必备条件 : 1.必须是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2.必须达到法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3.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禁止条件:1.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2.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4.准确理解刑法罪刑法定基本原则。(参见教科书232页)

答: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特有的在刑法的立法、解释和适应过程中所必须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刑罚明文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一是罪刑法定原则。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二是罪行相当原则。三是适应刑法一律平等原则。是指对任何人犯罪,不论其社会地位、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财产状况如何,在适应刑法上一律平等,任何人都不得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

5.深刻理解我国《宪法》关于规定了公民的劳动权的规定的含义. (参见教科书)(关于此题课本上只有这一部分)

答:劳动权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从事劳动并取得相应报酬的权利。同时,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6.准确理解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 (参见教科书)

答: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以下条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规定用特定的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7.准确理解法律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参见教科书)

答:①讲法律。以法律思维形式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首先要以法律为准绳。②讲证据。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以证据为根据。③讲程序。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从法律程序出发。④讲法理。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预处理法律问题要运用法律原理和精神。

8.准确掌握对各种共犯的不同处罚. (参见教科书) 答: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刑法》根据共同犯罪人的作用并适当考虑分工的情况,将共同犯罪人分为煮饭、从犯、胁从犯与教唆犯,并规定了不同的刑事责任原则。对

28

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胁从犯,应当按其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9.准确把握民法关于法定代理的规定. (参见教科书)(关于此题课本上只有这一部分,应该不是很全面)

答:民事主体不可能亲自进行所有的民事行为,可以通过签订合同等形式委托他人处理。代理人是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本人(被代理人)名义向第三人(相对人)进行意思表示或受领意思表示,而该意思表示直接对本人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2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b8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