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套学案

更新时间:2024-07-12 10:16: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一课第1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哲学的含义,理解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2.能力目标: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学习重难点】

哲学是爱智之学;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课前预习 自主探究】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页虚框,思考: 1. 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勇”换孔子之“一道”,孔子为什么不愿意呢?

2.你认为孔子的“道”是指 (二)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本第4—5页,思考: 1.哲学的智慧是不是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

2.是否说,人们只要参加了实践活动,就会产生哲学智慧?

3.是否说参加实践活动是获取哲学智慧的唯一途径?

4.课本第5页“名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小结:哲学的智慧产生于 ,源于人们 。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页,思考:

1.从哲学的本义来看,哲学是一门 的学问。哲学就是 或 。马克思说,哲学是

第 1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 2.真正的哲学的功能是什么?

3.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综合一、二两部分,得出结论: 。

【基础自测】 选择题

1..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 ) A.源自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C.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源自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D.产生于人们的惊异、困惑

2.哲学智慧不像知识,它既不会老化,也不会被岁月的尘埃所覆盖。1936年出版的土木工程、桥梁设计或化工大全等论著,尽管富于三十年代先进的知识,但早已进了造纸厂,而《道德经》和《柏拉图全集》还在不断再版、译成别国文字,并加以重新研究。为什么?因为今天《道德经》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知识而在于它的智慧。是它的智慧,而不是它的知识,征服了人心。人类需要哲学智慧,这是因为( )

①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总是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②人们对问题的高明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联系在一起③哲学智慧是人们认识世界、办事情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④哲学智慧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这句话表明( )

A.哲学是客观世界本来就存在的 C.哲学存在于高度发达的人脑中

B.哲学存在于人们的主观世界之中 D.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第 2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4.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是说( )

A.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基础

B.只要改造世界,就能认识世界 D.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需要哲学

5.现实生活中人们嘲笑杞人忧天是“天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然而在今天看来,人们的嘲笑是错误的。杞人忧天的合理思想是( ) A.预见到外部世界的发展趋势 B.看到了天地万物的变化趋势

C.触及到思考世界、思考人与世界关系的问题 D.认识到人类在自然世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6.科学家说哲学是科学之王;艺术家说哲学是艺术之舟;社会学家说哲学是领导社会秩序的掌舵者;诗人说哲学的终点,往往是诗歌的起点。哲学犹如一片水中漂浮的落叶,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但归结到一点就是( ) A.哲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科学

B.对普通百姓来说,哲学只是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 C.哲学总是与人们的主观情绪联系在一起的 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7.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与无知;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脱出愚蠢。”这句话意在说明( )

①哲学的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产生的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③人们创造哲学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④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8.真正的哲学是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的、理性的、智慧的明灯,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这表明( )

A.真正的哲学能够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B.只要掌握真正的哲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能取得成功 C.真正的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真正的哲学是解决一切问题和困难的灵丹妙药

第 3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9.下列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哲学来源于生活②哲学就是生活经验

③哲学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④哲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10.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这句话主要批判那些把哲学( )

A.神秘化的倾向 B.简单化的倾向 C.庸俗化的倾向 D.体系化的倾向 11.哲学的任务是( )

A.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B.帮助人们改善物质生活

C.帮助人们在辩论中获胜 D.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2.哲学源于( )

A.人们在辩论中获胜的需要 B.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C.人们对生活状况的不满 D.神对人类的启示

13.“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说明( ) 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 B.哲学就是辩证法

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 D.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4. “哲学在今天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格外为人们所需要。”这是因为,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 )

①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②正确对待个人进步和社会发展 ③正确对待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④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2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各自的含义;理解: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的关系;运用: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能力目标: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增强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哲学与生活、哲学与世界观的学习,使同学们进一步明确哲学的作用及学习哲学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同学们学习哲学知识的积极性。 【学习重难点】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课前预习 自主探究】

第 4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7页第1、2自然段,思考回答: (1)世界观的含义

点拨:①世界观是人类特有的,人人都有世界观。②世界观的研究对象包括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两部分。③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不是零碎的看法以及一般的观点。 (2)哲学的含义。 (3)思考: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既然人人都有世界观,那么是否人人都是哲学家呢?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8页第1自然段,思考回答: (1)方法论的含义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

联系: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人类形成的具体知识的含义和分类 (1) (2) (3)

2.结合P8中间虚框和专家点评“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体会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区别。

第 5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3.“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展,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牛顿是古典力的奠基人,在自发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晚年的牛顿,由于信奉上帝,没有取得什么成就。

结合上述两个材料以及课本P9两个虚框体会一个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基础自测】

1. 下列有关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科学观点 D. 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

2.哲学与世界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说法中,正确揭示出二者区别的是( )

①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不是人人都是哲学家 ②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的、零散的,而哲学则是系统化的理论体系 ③世界观就是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④世界观和哲学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哲学( )

A.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B.就是世界观 C.都是正确的 D.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4.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 A.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B.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 C.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D.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5.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三者之间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不同 C.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 D.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6. 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 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 C. 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D.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回答7~8题。

7.“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其意是指( ) A.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 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C.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综合 D. 哲学是世界观,各门科学是方法论 8.“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说明( ) A. 各门具体科学的产生以哲学为基础 B.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没有区别的

第 6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C. 具体科学与哲学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 D. 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9.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说明( )

A.只要自然科学有所发展就能实现哲学的发展 B.哲学是适应自然科学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 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D.哲学的发展推动着自然科学进步

10.爱因斯坦说过,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就是说( ) A.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B.其他科学都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由哲学派生出来的 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11.之所以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是因为( )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只要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的认识工具 12.下列说法是世界观的是( )

A.闻鸡起舞 B.张三早上5点起床 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太阳东升西落 13.下列属于方法论的是( )

A.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B.存在即被感知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14.(2007年高考〃山东卷)“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二、非选择题

15.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冒雪爬上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祈求“神灵奶奶”为她生病的小孙子降福,保佑她八十多岁的老伴长命百岁。由此可见,这位老太太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她不是哲学家。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的理解。

【知识梳理】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1)区别。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则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第 7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我们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做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2)联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和方法论

(1)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人们在世界观的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2)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

(1)区别: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4、哲学的内涵

(1)从本义上看,哲学是指爱智慧和追求智慧。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第一单元第二课第1框《哲学基本问题》导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理解: 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运用: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能力目标

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学习重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课前预习 自主探究】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堂探究: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并且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的问题?

第 8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1.哲学的基本问题: 。

什么是物质?观点、理论、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等。

什么是意识呢?如高山流水、房子汽车、钢笔铅笔等等,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 。

跟踪练习:明清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气是指的物质实体);英国贝克莱主张“存在即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

问:王夫之和贝克莱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回答有何不同?分属何种哲学阵营?

(2) 跟踪练习: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材料二:“庄子梦蝶”庄子在大树下睡觉,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突然狂风大作,暴雨袭来,庄子飞来飞去无处躲藏。吓醒过来原来是一场梦。于是庄子就思考了这样的问题;庄子到底是蝴蝶还是人,梦境与现实谁是真实的。 马克思和庄子在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回答有何不同?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探究:P11的材料(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什么?

(2)你认为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重要吗?为什么?

可见:1.

另外: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第 9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你是如何理解的? (1) (2)

【基础自测】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D.哲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 )

①思维和存在的第一性问题 ②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问题④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是( ) A.不可知论 B.不可知论 C.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

4.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 ) 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5.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这主要说明( )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对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D.思维与存在的性质是不同的 6.根据右面的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从哲学上讲,甲、乙二人在争论什么问题? 高考资源网

(2)请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甲、乙二人的观点进行简评析。

第 10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知识梳理】

存在决定思维 唯物主义 第一单元第二课第2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何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2.能力目标:

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唯物主义理论知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实践中坚持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学习重难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课前预习 自主探究】 立足基础,课文导读 (1)唯物主义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唯心主义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 ___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 _____ 一、唯物主义

合作探究一: 阅读课本p12虚框2内容

(1)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直接写在课本上)

第 11 页 共 77 页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思维决定存在 承认能正确反映存在 否认正确反映存在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存在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2)简要辨析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二、唯心主义 合作探究二:

材料一: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

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 1 )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何共同性?

( 2 )材料二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影响,请列举它体现在哪些方面.

【基础自测】

1.唯物主义是哲学上的基本派别之一,其根本观点是认为( )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而不是意识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C.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D.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

2.对于神灵,有人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是 ( ) A.是正确的,它否认了神灵的存在

B.是错误的,它肯定了神灵的存在

C.是正确的,它看到了观念是可以改变的

D.是错误的,因为神灵的有无是个无法确定的问题

3.“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这种观点属于( ) A.怀疑论 B.可知论 C.不可知论 D.唯心主义 4.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 ) A.心外无物 B.“理性”、“意见”支配着历史的发展

第 12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C.神灵创造了世界,决定着自然的变化 D.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

A.缺少辨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 B.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 C.否认意识反映物质

D.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6.有人认为,人脑产生意识,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这种看法属于( ) A.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7.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这是因为 ( )

①它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②它正确地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③它已达到哲学发展的最高峰 ④它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9.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 A.是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

B.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

C.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 D.是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

10.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是一个 命题( )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悲观主义 D.教条主义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回11—12题。 11.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

A.都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都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质

C.前者是唯心主义,后者是唯物主义 D.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

12.上述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都是围绕 作出的回答( ) A.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问题 B.思维决定存在问题

C.人类社会是否具有客观性问题 D.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 13.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

①存在即被感知 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④理在气先

A.①②④ B.②③ C. ②③④ D. ② 14.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

A. 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 世界统一于意识

C. 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D. 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第 13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15、辨析:

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第一单元第三课第1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指导社会变革。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辩证全面地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武装自己,推进社会进步。

【学习重难点】“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课前预习 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请阅读P16虚框,思考:

1.谈谈你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政治变革之间关系的理解。

2.在百家争鸣中产生的上百种思想中,是不是所有的哲学思想都是正确的?是不是所有的哲学都能称作真正的哲学?

第 14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3.“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这个观点对吗?为什么?

探究活动二:社会变革的先导

伏尔泰是启蒙运动时期 著名的思想家,他最有影响的一本书是《哲学通信》,被人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他说:“我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正在撒下革命的种子,尽管我自己未必成为革命的见证人,但它是必然要到来的”。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教材有关文艺复兴运动的资料,谈谈哲学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判断正误: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

【基础自测】 选择题

1.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 )

①它是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②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③它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④它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④

2.哲学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 ) A.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B.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反封建神权

第 15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C.为无产阶级代表的劳动群众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武器 D.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3.下列关于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②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 ③动员和掌握广大人民群众,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④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提供社会变革的政治保证 A.①② B.③④ C.① ③ D.②④

4.14世纪至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反映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文化启蒙运动,它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空前繁荣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这说明( )

①它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它预见、指明了社会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③它能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④它培养了人们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唤起了人们的创造意识和科学实验精神,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 德国古典哲学主要用辩证法启迪人们的心灵,解放人们的思想,从而成为变革德国封建社会的前导。上述材料说明( )

A.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B.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总结 D.哲学是历史发展的硕果

6、下列对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与一定形态的文化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 ②一定形态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③一定形态的文化决定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④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反作用于—定形态的文化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推动时代的步伐和进程。据此回答7-8题。

7.哲学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就是说( ) A.哲学是经济、政治的体现 B.哲学是政治斗争的核心 C.哲学是经济工作的重点 D.哲学是思想文化的灵魂

8.真正的哲学推动时代的步伐和进程,意味着( )

①哲学是时代变革的先导因素 ②哲学是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 ③哲学是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 ④哲学是进步阶级的思想武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第 16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9.恩格斯指出:“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这说明( ) A.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

B.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D.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内容的正确反映

10.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 B.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C.启蒙运动使欧洲文化发展达到了顶峰,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D.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11.恩格斯指出:“正象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说明:

A.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 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

C.反映本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 D.德国古典哲学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合作探究 重点突破】

1.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同时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大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科学发展观是怎样体现哲学和时代的关系的。

第一单元第三课第2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2、能力目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鉴别理论是非的能力,进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

【学习重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课前预习 自主探究】

第 17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8页虚框材料,并结合课本18—20页相关内容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会产生于19世纪中叶?(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偶然的吗?)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 、 和 。其中,阶级基础是 ,自然科学基础

是 ,直接理论来源是 (其中主要是 和 )

2.辨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机械相加。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意义:

为什么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至今仍然没有过时?(分析二、三两部分即可得知)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20页虚框及课本20—21页相关知识,分析: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无论唯物主义还是辩证法思想,都局具有局限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相比,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① ② ③

A.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是科学的?

B.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是革命的?

第 18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22—23页,回答: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有 、 、 、 。

2.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活的灵魂是 、 、 。

3.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 。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 ,本质是 。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 、 。 【合作探究 重点突破】

任何哲学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也不是偶然的。回答: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怎么产生的?

2.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基础自测】 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使哲学获得了真正科学的性质,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 ① 具有形而上学性 ② 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 不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④ 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恩格斯指出:“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引文表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是( )

第 19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A.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C.客观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D.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相对比,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这是由于( )

① 其确立了科学世界观,克服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 ② 其完全抛弃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思想 ③ 其唯物主义思想中蕴涵着辩证法思想 ④ 其辩证法思想中蕴涵着唯物主义观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辩证法思想在古代就有,但那只是一种天才的猜测。自然科学三大发现向世人表明,我们“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的清晰图画。”(恩格斯)即事物之间的联系和永恒发展,不是人们的主观猜测,或是纯粹的概念演绎,而是物质世界的本性。这说明( )

A.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 B.辩证法思想自古就有

C.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与人们的思想行为无关 D.唯物辩证法是一个纯粹的概念演绎 5.马克思主义哲学( )

A.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 B.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C.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D.是唯一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哲学 6.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 ) A.它彻底否认了旧科学

B.它把哲学和具体科学有机融合起来 C.它对具体科学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D.它对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看法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

7.“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的。这是因为( ) A.理论只有不断发展才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B.科学理论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C.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最先进的理论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 )

A.立党之本 B.执政之基 C.力量之源 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9.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显著特征是( )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B.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

第 20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C.康德的《自然史和天体论》 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

11.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上述论断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①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②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③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④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是( )

①艰苦奋斗 ②解放思想 ③实事求是 ④群众路线 ⑤独立自主 ⑥自强不息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第二单元第四课

第1框《世界的物质性》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含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理解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用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 【学习重难点】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课前预习 自主探究】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8页虚框及正文,分析:为什么说自然界是物质的?

(二)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本29页虚框及正文,全面理解把握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的科学内涵

1.物质是 , 的 。这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说明物质具有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说 明物质具有 。当然,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请试着理解课本29页“名言”

第 21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0页虚框及正文,分析:为什么说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1)从人类社会的产生看 (2)从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看 综合一、二两部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因此,世界是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合作探究 重点突破】

1.“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没有意识,因而是客观的;社会活动是有人类意识的活动,因而是主观的。”这一观点对吗?为什么?

2.21世纪是科学竞争的世纪,有人预测,21世纪是生物工程世纪,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越来越表现在对生物具体形态的改造上。人们已制造出一些“基因羊”“基因猪”等新型物种。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人们还会有意识地制造出更多的新型物种.

人们概括基因变化规律制造出新型物种的事实表明:自然界中的万物是根据人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你怎样认识这一观点?

【基础自测】

第 22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1. 我们应这样认识物质概念( )

①它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它是在概括万事万物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即客观实在这一共同根本特性的基础上形成的 ③它是世界的本质 ④它是抽象的、虚幻的东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3、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 )

A、具体的物质形态 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 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 4.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①人脑 ②基本路线 ③生产关系 ④思想观念 ⑤国家 ⑥辩证唯物主义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5.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之间的联系表现在( ) A没有物质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 B.没有物质,就没有物质具体形态 C,物质是永恒的,物质具体形态是暂时的

D.物质概括的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而物质具体形态只有个别属性 6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这种观点( )

①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②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③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④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本没有的东西,这种创造活动的基础( )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B.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C.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条件 D.人创造的自然界 8.“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此处的“物质”是指( )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 B.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C.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客观存在的自然物

9.据天文学家观察研究表明,宇宙空间93%的元素是氢,另外还有无数的其他物质充满星际空间。宇宙空间的构成表明( ) A.宇宙间不存在超自然的造物主 B.氢是宇宙的本质 C.宇宙是由氢构成的

D人的意识对自然界没有任何影响 10.上题材料中蕴含的哲理是( ) A.人类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 B.劳动在古猿向人的的转变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C.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D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第 23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11.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这说明( )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性B.人们的认识具有客观性 C.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性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紧密联系的

12.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神灵天意决定社会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的共同点是( )

A都承认社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B.都肯定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都肯定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D.都否认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性

13.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 A支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客观的 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 C.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据此回答14~15题。

14.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并不是由人随意规定的,而是由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这说明( )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C、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D、生产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

15.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必须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一事实说明( )

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C、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D、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

1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能够制造出各种转基因产品,还可以克隆出一些动物,人们可以利用动物的细胞复制出大量相同的生命个体,对这一成果的哲学意义体现较全面的选项是( )

①为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②证明了在长期改造自然过程中,人们的认识水平在逐步提高 ③有力驳斥了“上帝造物”的观点④人类进入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自然物的时代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知识梳理】

1.准确理解物质的含义

(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把握物质的含义要从客观实在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和可知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两个方面进行。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3)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第 24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2.全面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人类社会的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劳动的产物。 (2)从人类社会的存在来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这一过程的规律性。

《哲学生活》第二单元

第四课

第二框《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概念:运动、静止、规律;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用:列举实际事例,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能力目标:

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 【学习重难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课前预习 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一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署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易传》中这段话描述了大自然的运动和变化。“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等名言也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运动。 (1)这些名言主要说明了什么道理?

(2)想一想,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

探究活动二

教材中31页的第二个探究材料列举了一些哲学家的观点,他们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神的运动。还有一种观点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载体,原子、离子等是化学运动的载体,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载体, 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载体,人脑是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 (1)简要评价上述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 25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2)通过对比、评价上述两种观点,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探究活动三

材料一:有些人认为,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就没有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

材料二:教材第32页欧布里德犯的错误十分荒唐和可笑。(详见教材) (1)两段材料中的人分别犯了什么错误?

(2)应如何正确对待运动和静止?

探究活动四

材料一:洪水泛滥、沙尘天气、酸雨、城市烟雾笼罩等现象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没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结果。

材料二:水往低处流,但人们可以引水上山;洪水泛滥造成灾害,但人们可以修筑堤坝防洪发电,造福人类;退耕还林,保护湿地、节能减排等举措,再现碧水蓝天。 (1)上述两段材料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

(2)人与规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基础自测】 选择题

1.诡辩家欧布里德对前来讨债的人说:“一切皆流, 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去向过去的我讨债吧!”这一观点( )

第 26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A.正确,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B.错误,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 C.正确,因为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错误,因为事物的根本性质具有相对稳定性

2.下列对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的表述最正确的是( ) A.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B.所有物质都是运动的 C.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D.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3.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笨手笨脚去西天取经的猪八戒已经是过时的老黄历了,现在的八戒未必不会打猴拳,未必不会教授猴拳。这是因为( ) A.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 C.事物的静止是不存在 D.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4.古希腊的赫拉克里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却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表明( ) A. 前者承认运动是绝对的,后者否认相对静止 B.前者承认运动的普遍性,后者承认运动的特殊性 C.前者承认动中有静,后者承认静中有动 D.前者离开物质谈运动,后者离开运动谈物质

5.台风,是形成于北太平洋西部的强烈热带海洋气旋,它每年夏秋两季都会光顾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目前,科学技术无法阻止台风的到来,也无法改变台风行经的路线,人们可以做到的是预测台风的到来和做好防范工作,把损失减至最低。这表明( ) A.人们只有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才能改变台风形成的规律 B.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战胜台风 C.人们在客观条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D.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6.中国古代的哲学大师老子在《道德经》中教导人们:师法自然,即以自然为师。这里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A.人对自然无能为力,只能做自然的奴隶

B.人类处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应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C.人应该成为自然的朋友

D.人是自然的主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

7.2008年9月25日晚21时10分04秒,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月27日下午16时30分航天员翟志刚首次进行出舱活动,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神七的成功发射说明( )

A.人们能够认识规律、改造规律为人类造福 B.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C.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所不能的 D.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8.2008年的“奥运旋风”中,将有乌兰察布的“风”,北京提出“绿色奥运”,其中一项指标就是:五分之一的电要用绿色能源——风电。乌兰察布正是为奥运提供风电的主力基地。风力发电机是利用风力和能量转化来实现发电目的的。这说明( )

①自然物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②人们对自然物的利用是以自然物的属性和特征为

第 27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前提的 ③人们可以改变自然物的状态,所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具有客观性 ④人类产生后,自然界就具有了主观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在一些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这一论述表时,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 ) 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 A. 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小岗村农户做出分田到户和重新走上合作经济道路的两次重大决策都促进了当代经济发展。这说明正确的决策( )

①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 ②符合客观条件发展变化的要求 ③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④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 A. ①② B. ②③ C.①③ D. ②④ 11.漫画《赛跑》启示我们在成长道路上要( ) A.发挥主观能动性,锲而不舍 B.尊重客观规律,循序渐进

C.明确人生目标,锐意进取 D.增强竞争意识,自立自信

【合作探究 重点突破】 非选择题

12.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3.(2006年高考〃全国卷)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试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五课第1框《意识的本质》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意识的起源与本质,理解意识的内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思想观念。 【学习重难点】意识的本质,意识的内涵。 【课前预习 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一

第 28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前苏联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曾做过一个试验:将黑猩猩爱吃的水果摆在湖中的小船上,水果周围燃有烛火,船的旁边有一个木排,上面有注水缸。同时训练黑猩猩学会拧开水龙头,拿杯干盛水去灭火。当把黑猩猩放到船上后,它发现附近水面木排上有带水龙头的注水缸,但水缸与它所在之处相隔一段较宽的水面。只见黑猩猩用自己身边的短竹竿接成长竿,将长竿从这头搭到水排上,然后从长竿爬过去,拧开水龙头,盛了一杯水再返回原地用这杯水灭了火,并吃到了美味的水果。

(1)无生命物质有不同的反应特性,生物具有不同的反应形式,黑猩猩等高等动物还有复杂的心理反应,这些反应特性和反应形式与人的意识是什么关系?

(2)黑猩猩舍近求远而不会直接取水灭火,这一现象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探究活动二

人脑与动物脑相比具有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一些动物见到食物就会分泌唾液。对于人来说,“望梅”可能“止渴”,“谈虎’’可能“色变”。 (1)动物能否做到“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2)人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和动物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区别?

探究活动三 鲁迅先生说过,天才们描神画鬼所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在一些电影和电视剧中,人们塑造了各种外星人的形象。这些千奇百怪的外星人形象和我们人类的形象也大体相同,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也时时闪现着人类的影于。 (1)鬼神观念、对外星人形象的想象都属于人的主观意识。人类能够“描神画鬼”“塑造各种外星人形象”主要说明了什么?

第 29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2)离开了客观对象,会不会有鬼神观念以及外星人形象的创造?

【基础自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意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意识是与物质同时产生的

B.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先于物质而产生的 D.意识根源于人脑

2.近几年来,约有7000条新词产生。诸如外资企业、知识经济、电子邮件、软件、信用卡、再就业、博客等。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 ) A.自然界的发展是客观的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先于物质而产生

3.在美学中总要谈到“移情”现象,即是情景交融。比如我们高兴时,仿佛骄阳在笑,花儿也点头;我们悲伤时,又觉得雨如泪,风在哭。“移情”现象体现的哲理是(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的内容是客观 D.意识有正误之分

4.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 ①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于事物自身 ②意识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 ③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④意识不依赖于物质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曹操大军在行军途中,士兵口渴,曹操用鞭指着前面说有梅林,士兵于是不渴。这就是所谓的“望梅止渴”。回答5—6题。 5.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望梅”对于人来说毫无意义 B.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第 30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C.“望梅”确实能“止渴”

D.意识不能代替物质,“望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口渴问题

6.对于人来说,“望梅”可能“止渴”,“谈虎”可能“色变”。而对动物来说则不行。这是因为( )

A.人脑有第一信号系统,而动物则没有 B.人脑有第二信号系统,而动物则没有 C.人脑具有条件反射活动,而动物则没有 D.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

7.“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受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

A.诗人的感受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8.被誉为“爱因斯坦以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的英国科学家史蒂芬·霍金说,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最终电脑将像人的大脑一样发达,甚至能够自行设计出新的“智能”电脑。这表明( )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电脑能够模拟人脑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电脑与人脑的功能趋于一致

【合作探究 重点突破】 有人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所以有了人脑也就有了意识。请运用所学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知识梳理】

1.正确理解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意识从其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机能;从其对象和内容上看,它又是客观存在的反

第 31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映。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地把握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3)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人脑好比一个加工厂,制造产品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来自客观世界。②正确的、科学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甚至荒诞无稽的思想也都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人

们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错误的意识则是歪曲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4)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并不是客观世界本身,而是经过主观能动加工过的关于客观世界的形象、本质和关系等等,即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客观世界反映到人脑中,必然要进行加工改造,以主观的形式而存在,因而意识是主观的。 (5)总之,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五课第2框《意识的作用》导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意识作用的两种表现,理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及应注意的问题。

2.能力目标:关注对世界的各种创造活动,以科学态度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学会尊重客观规律,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并能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运用哲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立志探索尚未被人类认识的事物。 【学习重难点】

重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难点:意识的作用 【课前预习 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 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 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蜜蜂建造蜂房就是建造蜂房,造来造去,它们的蜂房永远是一种样 子。而人不同,他们会造出各种各样的房子,他们的活动是有选择性 的,通过建造房屋,他们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的。 从哲学角度说明建筑师比蜜蜂高明的地方在哪里?

第 32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探究活动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人类产生之后,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天空中,“昨 夜星辰”又添新客(人造地球卫星、空间站、太空探测器等);地面上,一 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人们还有意识地利用天上、地面、地下的自 然资源,制造了数不清的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产品(如 电脑等),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1)人类为什么能够改造世界?

(2)意识在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探究活动三: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刘翔被称为“亚洲飞人”。他的优异成绩的取得,一方面是因为他的 身体素质“先天出色”;另一方面和他的科学训练有关。他的教练孙海 平说,每次训练从开始到结束,他和大夫都会一直盯着刘翔,一点儿也 不敢马虎,“必须循序渐进慢慢来,千万不能急。”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内曾有过几次路线斗争。以陈独秀为代表 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都给中 国革命带来了巨大损失,毛泽东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指引中国革命胜利前进。

(1)阅读教材第40页关于张斌的事例,对比刘翔的成功,说明做一件事要想达到预期目的,首先要具备什么条件?

(2)结合历史知识说明,机会主义路线对中国革命的危害以及“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积极作用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第 33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3)上述两段材料给我们什么启发?

【基础自测】 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

A.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 B.能动的创造客观规律 C.能动的改造历史规律 D.自由的创造宇宙万物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文学中,这种拟人写法反映的哲理是 A.物质不能脱离意识而存在

B.物质的具体形态由于意识的作用是可以改变的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多样性

3.每年的5月1日,全国劳动模范都齐聚北京,接受祖国的表彰。他们的事迹表明,只有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把高昂的激情投人到工作中,才能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由此可见 A.精神可以直接变为物质

B.意识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可以转化为物质 C.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

D.高昂的激情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有决定作用

4.古希腊有位哲人说:“头脑不只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把需要点燃的火把。”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意识可以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 D.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5.第29届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先由工程师设计图纸,后由建筑工人按图纸施工建成。这说明

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B.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C.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D.意识可以先于物质产生

6.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显示出了鲜明的运动特征、优雅的运动美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达到了“形”与“意”的和谐与统一。这说明 ①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想象的结果

第 34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②艺术作品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③艺术创作可以不遵循认识的规律 ④艺术作品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⑤艺术创作具有创作性和自觉选择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④

如果把实际情况比作“地形”,理论就是“地图”。当实际情况发生很大变化的时候,我们不要期望按照“地图”来修地形”,而只能是根据“地形”来矫正“地图”。回答7-8题。 7.从哲学上看,“地形”与“地图”的根本区别是

A.前者是第二性的,后是是第一性的 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C.前者是有规律的,后者是无序的 D.前者是社会现象,后者是自然现象 8.根据“地形”来矫正“地图”的哲学依据是

①错误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 ②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合作探究 重点突破】

9.2008年11月,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极其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国务院决定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把稳健的财政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把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唯物论知识说明国务院调整宏观政策做法的哲学启示。

10.我国航天科学家发扬了“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齐心协力、刻苦攻关,克服了绕月轨道、卫星定向、远距离测控通信等无数难关,确保了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圆满成功。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腾空而起,直奔太空。中国首颗绕月推测卫星的成功发射,成为中国人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壮举,中华民族奔月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

中华民族奔月的千年梦想的实现是如何体现意识作用的?

第 35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六课第1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导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实践的含义、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的特点。理解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从而自觉投入到实践之中去。

【学习重难点】实践的基本特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课前预习 自主探究】 一、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 1. 实践的含义

阅读课本42页虚框及正文第一段,分析: (1)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

(2)简要分析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上述观点的不同。

点拨: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修行、辩论等不是实践,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实践中的“改造”是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实践不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它是一种直接的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2—43页,分析:

(1)实践的特点有 、 、 (2)实践为什么具有客观物质性?

第 36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3)如何理解物质具有主观能动性?

(4)如何理解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哲理故事】唐代名画家戴嵩善于画牛。他有一幅斗牛图,画得十分生动,被人们视为珍品。有一次收藏家把这幅画那出来晒,一个牧童看到了,不禁大笑。藏主问他何故,他说:“牛在角斗时,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绝不会翘起来。这幅画的牛尾巴翘得象根竖起来的棍,叫人不由得发笑。” 还一中国画作者,到船厂去体验生活。他画了几幅有位当代的草图,征求工人意见,在其中的一幅画面上,一位工人正在冒雨焊接钢板,另一位工人为他打着雨伞。工人看后提出意见说:“雨伞的位置不对。应该一到前面,遮住电焊。我们打伞是要保证焊接质量,不是为了自己躲雨。你画得和我们的实际情况不一样。” 1.这两位画家的失误说明:

2. 讨论:“秀才不出门,可知天下事”,说明认识的来源可以多样。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4页虚框二,分析: 1.是什么力量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对此,我们应如何理解?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5页虚框,分析:

1.你认为是非能够说清楚吗?怎样才能说清楚?

第 37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对此,应如何理解?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6页虚框,分析:这位归国博士为什么要来到草原?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小结:

【合作探究 重点突破】

1984到1996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土地调查,初步查明了当时全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情况.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全国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又有了很大变化,土地信息越来越难以满足新形势需要,新一轮全国土地调查将成为解决我国土地管理决策难、规划难、执行难等诸多问题的关键。为查清全国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为土地的科学管理和宏观调控提供可靠的依据,按照国务院部署,国家从今年7月1日起,全面启动调查工作,以2009年10月31为统一变更数据的标准时间,用两年半左右的时间,查清全国各类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更新制度,推进土地信息分析应用和社会化服务。 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

【基础自测】

1.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实践没有止境,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 ) A.历史性 B.社会性 C.物质性 D.能动性

第 38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2,“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是强调(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认识是实践的唯一来源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3.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物极必反,暗极则光 ⑤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

4.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试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效果,又可以节省实验费用,降低实验风险。从认识论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

A.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有些认识不需要通过实践即可获得 C.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5.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C.实践是联系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的交汇点 D.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

6.在长岛,一个较长时期里,人们利用建水窖蓄雨水解决用水问题。近年来,降水的减少,促使长岛人开始研究和利用海水淡化技术。这说明( ) A.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直接现实性 C.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7.科学GDP、绿色GDP观念逐渐成为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这体现了 A.实践对认识的推动作用 B.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C.实践具有客观性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8.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体现的哲理是( )

①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②理论与实践应该相结合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没有认识的发展就没有人们的实践活动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第七课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含义、联系的多样性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初步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重点和难点】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第 39 页 共 77 页

平凉七中高中政治新课程学案 备课人: 审核人: 创建时间:2011/11/27

【导学设计】

1、联系的含义

联系就是 之间以及 之间的相互 、相互 和相互 。 2、联系的普遍性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 。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 、 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 的有机整体。

辨析: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

3、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 的,不以 为转移。 思考:为什么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联系的客观性的方法论意义:

(3)举例说明: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

4、联系的多样性:

(1)事物的联系多种多样,有 联系和 联系、 联系和 联系、 联系和 联系、 联系和 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 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 的。总之,要一切以 、 和 为转移。

【巩固提升】

【学习过程】 【导学设计】

1.对联系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B.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C.事物和事物内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第 40 页 共 77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aw.html

Top